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比较分析
对南昌起义成败评价的历史考察
对南昌起义成败评价的历史考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对南昌起义的结局做了如下叙述:“由于缺乏经验,没有与江西、湖南、湖北等地的农民运动结合,起义部队在南下途中,于9月底10月初在广东潮汕地区遭到优势敌军的围攻而失败,保存下来的武装,一部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继续坚持斗争;另一部分在朱德、陈毅率领下转移到粤赣边界地区打游击。
”P34这里只是讲到起义部队在潮汕失败,不再提及南昌起义是否失败,同时还介绍了起义军余部的情况。
这种说法与以前“南昌起义失败说”有明显区别。
四、对南昌起义成败的评述南昌起义的成败,应该从宏大的历史角度来考察,而不应仅仅局限于起义过程本身。
特別是对于南昌起义成败的早期评价应结合历史背景加以客观分析。
肖克将军曾在谈宣传南昌起义时说:“不要唯上、唯权威、唯定论,更不要颠倒是非。
这是我们在宣传八一起义时应持的态度。
”P255评价南昌起义也应持这种客观公正的态度。
(一)受历史局限性影响,早期对南昌起义的评价不够全面早期中共中央文件曾经对南昌起义作过失败的评语,这是历史事实。
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这些文件所依据的是不完整的历史信息。
比如1927年10月中共中央发布的有关南昌起义文件时,并不知晓朱德正率领从三河坝突围的起义军余部在转战途中,更不知道这支部队最后成功转战上井冈山。
另一方面我们还要看到,前文提到的中共中央对南昌起义评价的4份文件都是在“八七会议”之后党内复仇情绪高涨、“左”倾盲动主义占统治地位时发出的。
它们对南昌起义的评价受到当时占主导地位的“左”倾路线影响,不可避免地带有鲜明的“左”倾色彩。
今天回头审视,报告中的批评或评价并非是全面客观、实事求是的。
中共六大是党的历史上一次很重要的会议,但是“中共六大虽然批评了‘左’倾盲动错误,但没有彻底清除‘左’倾错误的影响,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左’倾错误的发展方向,在对一些重大问题的认识上还存在‘左’的错误。
”P91我们认为中共六大对南昌起义的评价也缺乏全面性。
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
试论秋收起义的意义与特点本文通过对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史的回顾与思考,阐述了这次起义的四个特点:一、对中国革命的独特历史贡献和深远影响;二、拥有独特的主、客观历史条件;三、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开端;四、无产阶级革命的自觉创新精神的典范,团结奋斗的楷模。
[关键词]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意义;特点黄爱国(1955-),男,中共萍乡市委党校副教授,萍乡市党史学会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杨桂香(1944-),女,萍乡市党史学会会长,原中共萍乡市委党史办公室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刘善文(1935-),男,安源路矿工人运动纪念馆副研究馆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共党史。
(江西萍乡337002)1927年9月,毛泽东和中共湖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的决定和中共中央的部署,在中共江西、湖北两省委配合下,共同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有独特的历史性贡献和深远影响,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时期,创造了中国革命史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在绝境中成功地挽救革命和发展革命的一个光辉范例。
在纪念湘赣边界秋收起义80周年之际,探寻此次起义的特点,对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一、在中国现代革命史上的独特历史地位和贡献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大革命失败后全国发生的三大起义中,论规模和当时国内外的影响,不如南昌起义和广州起义。
它在八七会议后三个月内湘鄂赣粤四省发生的20多次起义和此后大约一年间全国各地270多次武装起义中,规模和当时的影响,也不是最大的。
然而,若论对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贡献和深远影响,却没有哪一次武装起义能与它相比。
这是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最显著的特点。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使中国革命战争“进入了创造红军的新时期”,也由此开始了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武装斗争的新时期。
毛泽东曾经指出:“南昌起义、广州起义是失败了,秋收起义在湘鄂赣边界地区的部队,也打了几个败仗,转移到湘赣边界的井冈山地区。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
八七会议
八七会议
• 1、时间:1927年8月7日 • 2、地点 :汉口 • 3、内容,(1)纠正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 义错误,(2)确立开展土地革命 和武装反 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3)决定这一年秋收时发动武装起义。 • (4)毛主席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的光辉思想
意义
•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 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 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 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八七会议在我党历史上是一个转折点。它给正处 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中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 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 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汪精卫
蒋介石
目的
• 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 屠杀政策 ,联合愿意 革命的国民党左派, 挥师南下广东,建立 革命根据地,实行二 次北伐,实行孙中山 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三大政策。
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
• 1、打响了武装起义的第 一枪,在全党和全国人民 面前树立了一面武装斗争 的旗帜。 • 2、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 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 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 开始。 • 3、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 解放军的建军节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 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
领导人:周恩来、 贺龙、叶挺、朱 德前敌委员会书记
贺龙
叶挺
八一南昌起义的背景
• 1927年3月,国民党在武汉的汪精卫 和南京的蒋介石集团不合作,所谓 “宁汉分裂”。江西南昌则在武汉和 南京之间。由于共产党的影响不断扩 大,从4月起南京等地的国民党开始大 量逮捕和处决共产党人,发动了四一 二政变,武汉的国民党在7月亦决定 “清党”。一方面解聘鲍罗廷的顾问 职务,一方面通知各政府部门和军队 驱逐共产党人。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有什么历史意义南昌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势力的军队针对中国国民党的分共政策而发起的一次武装反抗事件,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希望能帮到你。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历史意义南昌起义,它发生在1927年的八月一日,那个时候正好是民国时期。
它是共产党所领导的第一次武装反抗的斗争。
秋收起义,它同样发生在1927,只是它发生的时间要比南昌起义晚一个多月,它是共产党领导的第二次武装反抗斗争,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一前一后发生。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领导者都是共产党的党员,这两场起义是同时代发生的,而且发生的时间非常的接近,因此有着非常多的类似之处。
首先,这两场起义都是失败的。
这两场起义失败的原因是有类似之处,在某个层面上说,甚至是如出一辙。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失败的原因都有领导有失败之处、斗争经验不足、谋划有缺失、对当时的社会认识不足。
领导的失败之处在秋收起义体现得非常的明显,军队叛变,斗争受到挫折,战略领导有问题,实战有缺陷。
斗争经验不足在南昌起义中表现的非常明显,国民党的军队开始进攻南昌之后,起义的军队只能无奈离走,而且起义的消息保密程度太差了。
谋划有缺失、对当时社会的认识不足这两场起义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虽然这两场起义失败了,但是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它们的失败,使得共产党转变了发展方式,变得更加成熟,并且确立了新的指导思想。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虽然表面上是失败了,但是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它们其实是成功的。
南昌起义的领导人众所周知,南昌起义是发生在中国近代一场非常著名的起义,他是共产党人发起的最早的一次起义,是中国革命道路的一次历史性转折点,那么如此重要的南昌起义领导人是谁呢?南昌起义非常的成功,而且造成的伤亡其实是很少的,南昌起义那么成功跟它有个好的领导人是分不开的。
南昌起义领导人是南昌起义的重要一环,因为那个时候起义军队差不多是共产党的大部分力量的集合,因此那个时候的领导人几乎都是党的主要领导人,其中包括周恩来、朱德、贺龙等人。
人民军队的创立
人民军队的创立第11课人民军队的建立【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等知识要点掌握“反抗→受挫→开辟新路→星火燎原”这样一个历史进程能力训练过程方法阅读资料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中体会当时敌强我弱的形势特点,理解以退为进策略的正确性,认识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精神的宝贵价值论从史出评价事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理论结合实践的光辉典范讨论探索秋收起义的队伍进军井冈山的原因及其历史作用情感态度价值观崇敬革命前辈业绩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道路到走自己的路,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革命前辈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他们的业绩永远值得后人崇敬思想意识必须依据不同历史时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斗争策略,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难点: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原因(理由)【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1、国共第一次合作期间领导的国民革命为什么会遭到失败?(A.国民党右派蒋介石、汪精卫等人背叛革命;B.共产党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造成严重危害。
)2、南京国民政府具有什么性质?(反动的性质,代表着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承上启下,教师讲授:后来,武汉和上海的反动势力汇合起来,对幼年时期的共产党继续进行疯狂镇压。
在强大的敌人面前,许多共产党人和革命积极分子惨遭屠杀。
但是,英勇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吓倒,而是从地下爬起来,檫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重新投入战斗。
(布置学生阅读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的概况怎样?(要求学生说出时间、地点、领导人、结果:A.时间:1927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就定在8月1日。
B.地点:江西南昌。
部编新人教八上历史第16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
瑞金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
毛泽东主席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性代表大会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旗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货币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徽
课堂小结
毛 泽 东 开 辟 井 冈 山 时间:1927年8月1日 领导人、经过 南昌 起义 重要意义 八七会议 井冈山 秋收起义 道路的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开辟 井冈山会师 工农武装割据
湘
三湾
永新
赣
井冈山
湘赣边秋收起义:根据“八七会议”的精神,1927年9月,中 共中央派毛泽东到湖南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
首次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文家市决策:1927年9月19日,起义军在湖南浏阳
文家市举行会议,讨论进军方向问题。会议采纳了 毛泽东的意见,决定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去。
三湾改编:1927年9月底起义军在江西永新三湾进 行了改编,改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 团。三湾改编把支部建在连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 绝对领导。
) A
C.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D.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6、毛泽东、朱德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实践,为中国
革命开创了一条走向胜利的道路,这条道路的中心内容是 ( ) C
A.武装斗争 C.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 B.土地革命 D.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1)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 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 (2)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 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2.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
时间 1927年9月 地点 湘赣边界 领导 毛泽东 秋收起义——文家 市决策——三湾改 经过 编——井冈山革命 根据地创建
长沙
文家市
前敌委员会书记 周恩来
贺龙
2021年中考历史知识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整理了关于2021年中考历史知识点: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1.南昌起义
(1)时间:、贺龙、朱德等人
(3)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2.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地点:湘赣边界
(3)领导人:毛泽东
(4)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带领起义队伍转向敌人力量较为薄弱的农村,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
3.井冈山会师: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的队伍和湘南的农民武装到达井冈山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建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再探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异同及其原因
第50卷第4期2017年7月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angxi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V〇1.50No.4Jul.2017再探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异同及其原因陈洪模(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南昌330009)摘要: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屠杀、为了挽救革命而在短时期内先后举行的武装起义。
这两次起义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特点:共产国际参与指导了这两次起义,但指导思想和具体方式却有不同;南昌起义由中共中央成立的前委领导,秋收起义由中共湖南省委下属的前委和行委共同领导;两次起义都以成立“革命委员会”作为政治上的旗帜,秋收起义明确打出了 “工农革命军”的军旗;南昌起义以北伐时期正规军为主,秋收起义部队人员成分相对复杂;两次起义的过程虽有差 异,但经历严重挫折之后寻找革命新道路的基本路径和结局大致相同。
关键词: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异同;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D23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 - 579(2017)04 - 0024 - 09On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Nanchang Uprising and the Autumn Harvest Uprising and the CausesCHEN Hongmo(Neinchang Uprising Memorigil,Nanchang,Jiangxi 330009,China)Abstract :In order to revolt against the slaughter of the Kuomintang reactionaries and save the revolution,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has successively held the Nanchang Uprising and the Autumn Harvest Uprising in a short period.The two uprisings hav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the Communist International participated in the guidance of the two uprisings,but the guiding ideology and the way of the two uprisings were different.The Nanchang Uprising led by the Front Committee which was established by the Central Committee of the CCP,the Autumn Harvest Uprisingled by the Front Committee and the Action Committee which subordinated to the Hunan Provincial Party Committee,the two uprisings took the establishment of“Revolutionary Committee”as a politi-cal banner,the Autumn Harvest Uprising explicitly raised the flag of Revolutionary Army of Workers and Peasants^ ,the Nanchang Uprising forces was primarily the regular army,and the Autumn harvest uprising forces was relatively complex.Although the process of the two uprising was different, after serious setback,the basic path and end of their looking for the new road of revolution was roughly the same.Key words :Nanchang Uprising;Autumn Harvest Uprising;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comparative study收稿日期=2017 -02-10基金项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14年度研究项目“弘扬八一精神与实现中国梦关系研究”(编号:JD1486);江西省社会科学研究“十二五”规划项目“南昌起义国民报纸的收集与整理研究”(编号: 14D JQ05)作者简介:陈洪模(1951 -),男,江西修水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研究馆员。
国共的十年对峙-高考全攻略之备战2018年高考历史考点一遍过含解析
考点14 国共的十年对峙一、南昌起义1.背景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掌握军队的重要性;共产党掌握了一部分武装力量;南昌附近敌人的兵力比较薄弱。
2.过程(1)1927年8月1日,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在南昌起义。
(2)起义军在南下途中遭到敌人封堵,损失严重。
(3)保存下来的队伍,一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战湘南,坚持斗争;另一部分进入海陆丰,与当地农民军会合。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二、土地革命1.八七会议(1)时间、地点:1927年8月7日,汉口。
(2)内容:清算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决定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
(3)意义:给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秋收起义(1)时间、地点、领导人:1927年9月;湘赣边界;毛泽东。
(2)概况:起义军进攻长沙受挫;改向敌人防守薄弱的山区进军;10月,毛泽东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工农武装割据”(1)土地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2)根据地建设①创建根据地:到1930年夏,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②经济建设:努力发展生产.③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江西瑞金成立。
(3)武装斗争:粉碎了敌人的三次“围剿”,使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发展。
三、红军长征1.原因:“左”倾错误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
2.过程(1)开始:1934年10月,中央机关和红军八万多人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
(2)会师: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当地红军会师。
(3)结束: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3.遵义会议(1)时间:1935年1月。
(2)内容: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毛泽东的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取消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参加起义的主力包括两个部分:
一部分是没有赶上参加南昌起义的原国民革命军 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是叶挺 独立团的新兵组建的)。
另一部分是湖南平江和浏阳的农军、鄂南通城和 崇阳的部分农民武装、安源煤矿的工人武装等, 共约5000人,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 二、三团。起义前又收编一部分原黔军武装为第 四团。卢德铭任起义军总指挥,余洒度任师长。 起义的目标是夺取长沙。9月9日,湘赣边界秋收 起义爆发
杀。观音山(越秀山)上,珠江河畔,尸
骸遍地,血流成河。起义不幸失败。起义 中有5700多名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 害,其中有苏联、朝鲜等国际战友。
《晨报》关于广州起义的报道
广州起义震惊了
国内外。在英、法、 美、日等国支持下, 张发奎、李福林等调 集9个团的兵力,从东、 南、北三面围攻广州, 起义军未能立即主动 向农村转移,遭到严 重损失,张太雷中流 弹牺牲。经3天浴血奋 战,起义军余部撤出 广州。广州起义宣告 失败.
起义失败的原因与影响:
原因:没有认清中国的国情,走城市革命道路
在当时的情况下走城市革命道路是行不通 开创了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夺取政权的 影响 新局面 为中国革命创建人民军队,从城市转移到 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揭开了序幕
秋收起义的伟大意义
1.南昌起义虽说是打了第一枪,却是打的国 民党的旗帜;秋收起义虽说是没有打第一枪, 确是第一个打出了“镰刀斧头”旗,是名副 其实的第一次中国工农武装的起义。而其武 装斗争与南昌起义也是一脉相承,都是中国 共产党在经历艰难斗争取得的经验的结晶
秋收起义纪念碑
前两次起义的比较
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比较,最明显的特点 在于: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 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并公开打出了工农 革命军的旗号。这次起义虽然在开始时也 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但在起义遭到严 重挫折后,及时从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 进军,这是人民革命史中具有决定意义的 新起点。起义部队在农村中从小到大地开 展游击战争,为后来各地工农红军和农村 革命根据地的大规模发展奠定了基础。
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ppt课件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北伐战争D.广州起义
(7)有人说:“上海是第一面党旗升起的地方,___ 是第一面军旗升起的地 方。”
(8)八月一日是我国的建军节,你知道“八一”建军节和下列的哪次起义有关
吗?
14
A、南昌起义B、秋收起义C、广州起义D、百色起义
1、1927年,_________秘密来到南昌,组织领导 南昌起义。__ 月__日凌晨2时,“砰砰砰”三 声枪响,由__、 __、 __、 __等各路起义军同 时杀出,南昌起义成功了。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 自己的武装力量——_________建立了。
2、 1927年8月7日,中国共产党在湖北汉口秘密 召开紧急会议。会议确定了开展_________和 _________的总方针。
3、1928年4月, __、 __带领南昌起义保存下来 的部队到达井冈山,与
15
• 八一南昌起义的意义 • 八七会议 • 秋收起义 • 军旗升起的地方是指哪里?军旗上的“八
了序幕
12
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 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部分南昌起义部队在井 冈山的胜利会师,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 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陈毅为政治部主任。 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
13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
朱德、毛泽东。
(3)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
艰苦奋斗的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歌谣中涉及的“八一”历史事件距今已有_____年。
(5)参加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节,这是为了纪念__________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何打出不同的旗帜
胡松: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为何打出不同的旗帜?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得了惨痛的教训,于是有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她是以城市暴动,充实力量,然后南下,建立广东革命根据地,以实现第2次北伐为目的的。
起义部队没有公开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号和建立工农政权的目的,而是打着国民党左派的旗帜和国民革命军的番号,“暴动时要戴着国民党的帽子”(注:中央档案馆编:《南昌起义》(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第104页。
)。
起义胜利后,立即成立了一个集政权、党权、军权于一身的最高领导机构“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南昌起义后40天暴发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则不同,秋收起义一开始就公开打出了共产党的旗帜。
在起义前召开的改组后的湖南省委第1次会上就决定,“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
”(注:肖克、何长工:《秋收起义》,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28页。
)并把参加起义的革命士兵和工农武装统一编为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
暴动前夜,工农革命军师部就新制了共产党红旗,在湘赣边界秋收暴动中,工农革命军高举共产党红旗向国民党反动派进攻,并把共产党红旗插上了井冈山。
1927年12月11日发动的广州起义又与之不同,广州起义一开始就打出了苏维埃的旗帜,并向广州的工人、农民、士兵同志们响亮地提出,“准备为广州苏维埃而战争!”(注:中央档案馆编:《广州起义》(资料选辑),中共中央党校的出版社,第41页。
)他们举着红旗,围着红领带,戴着红臂章参加起义,并建立工农兵政权广州公社。
为什么处于同一历史环境中而暴发的3次起义会打出3种不同的旗帜?很有必要予以论述。
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举世闻名的八一南昌起义为何当时不象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那样树起共产党和苏维埃的红旗,而要打着国民党左派的旗帜?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是由于我党对蒋、汪叛变革命后的国民党性质及其革命力量的估计失误而导致的。
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叛变革命,对蒋、汪一伙的背叛行为,中国共产党人奋起进行了反击。
也谈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的联系
作者: 章爱凤;陈洪模
作者机构: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江西南昌330009
出版物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页码: 137-141页
年卷期: 2013年 第8期
主题词: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摘要: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是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大意义的两次起义.这两次起义相隔的时间很近,空间距离也不远,两者之间有密切联系.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都与中共中央布置的湘鄂赣粤四省暴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四省暴动的大框架下,两次起义在战略上有着互相支援、互相响应的作用.另外,中央曾指示南昌起义部队调兵支援秋收起义,原定参加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参加了秋收起义,两军在井冈山会师前曾有联系,两次起义保留力量历经几个月的艰苦转战后,最终在井冈山汇聚成一支新力量.。
【历史知识点】三大起义的顺序和意义
【历史知识点】三大起义的顺序和意义我们常说的三大起义一般指1927年8月1日的南昌起义、1927年9月9日的秋收起义、1927年12月11日的广州起义。
接下来看一下三大起义的相关内容。
(一)南昌起义(1)南昌起义的背景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与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勾结,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使中国人民从1924年开始的国共合作的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遭到失败。
(2)南昌起义的意义南昌起义,它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把中国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定立场。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创造革命军队和领导革命战争的开始。
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带有全局意义的一次武装起义。
(二)秋收起义(1)秋收起义的背景1927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彻底失败,为了挽救革命,消除党内右倾投降主义的影响,中共中央决定举行秋收起义,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屠杀政策,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2)秋收起义的意义秋收起义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崇高追求。
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的崭新认识。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翻身求解放、探求革命新道路的伟大实践。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勇于改正错误的重大举措。
(三)广州起义(1)广州起义的背景1927年4月和7月,国民党内蒋介石集团和汪精卫集团相继叛变革命后,广东省国民党当局亦在广州等地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白色恐怖。
(2)广州起义的意义广州起义,是中共广东省委贯彻中共“八七会议”精神,在中共中央直接指导下领导广州地区工农群众和革命士兵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暴力革命,是继南昌起义和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对国民党反动派的又一次英勇反击,是在城市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大胆尝试。
这次起义虽然失败了,但起义军和工农群众的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给了中国人民以新的鼓舞,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光辉壮丽的一页。
初中历史--南昌起义
1、南昌起义:诞生的节日:八一建军节
时间;1927年8月1日人物:周恩来、贺龙、朱德
意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2、秋收起义:
时间:1927年9月人物:毛泽东地点:湘赣边界
意义:认识到城市中心暴动的错误,由城市长沙转移到农村;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开创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涉及事件:三湾改编
3、井冈山会师:
时间:1928年4月,
朱德、陈毅率领的起义军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
人物: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
意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中国工农红军第四
军)。
4、启示:马列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斗争的
探索中不断成长。
5、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总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建立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异同及历史经验自然科学论文
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异同及历史经验自然科学论文【作者】桂玉麟【作者简介】桂玉麟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以及毛泽东等领导的秋收起义,是大革命失败后由中国共产党独立组织发动的、具有很大影响的两次武装起义,对中国革命的发展起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比较研究这两次各具特色的武装起义,科学总结它们的历史经验,对于深入研究我党、我军的光辉历史,以及对于做好今天的各项工作,无不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一发生在1927年夏秋的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在组织领导、斗争形式与目标、加强军队建设、动员群众参与等方面,有着相同之处,创造出类似的历史经验。
1、关于组织领导无论是8月1日的南昌起义,还是9月间的秋收起义,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都是中共为挽救大革命失败、推进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作出的艰辛努力,都表现出中国共产党人不屈不挠、敢于斗争的无畏精神。
继1927年4月中旬蒋介石在上海叛变之后,7月中旬汪精卫在武汉撕开其伪装的面目,公开打出反共反人民的旗帜。
蒋、汪同流合污,大肆摧残进步力量,疯狂屠杀中国共产党人及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
面对着蒋、汪之流的嚣张气焰及屠杀政策,代表全国工农大众利益的中国共产党,坚持革命,采取有力措施挽救革命的失败。
7月中旬,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果断地作出组织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的决定。
一方面,将中共掌握、影响的国民革命军向南昌集中,发起南昌起义;另一方面,利用秋收季节发动湘鄂粤赣四省农民暴动,组织秋收起义。
根据中央的决定,周恩来、李立三、邓中夏、谭平山、恽代英、叶挺等人先后在九江、南昌紧张地进行南昌暴动的各项准备工作,并成立了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负责武装起义的领导工作。
与此同时,领导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前委书记毛泽东,也奉中央之命深入湘东赣西,夜以继日地策划、组织秋收暴动。
南昌起义及秋收起义,从最初的酝酿到实施,从武装暴动的发起到组织领导,从起义的大政方针的制定到起义的演变,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下进行的,都是中国共产党不懈努力的结果。
《中 国共 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导学案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中国共产党在开辟革命新道路过程中的重要实践和理论创新。
3、理解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启示。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经过和意义。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3)土地革命的内容和意义。
2、难点(1)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的关系。
(2)如何理解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在当时历史条件下的正确性和创新性。
三、知识梳理(一)大革命失败后的形势1、 1927 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国民革命失败。
2、中国共产党从血的教训中认识到,没有革命的武装就无法战胜武装的反革命,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二)南昌起义1、时间:1927 年 8 月 1 日。
2、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
3、意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
(三)秋收起义1、时间:1927 年 9 月。
2、领导人:毛泽东。
3、经过:毛泽东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在进攻长沙受挫后,决定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
(四)广州起义1、时间:1927 年 12 月 11 日。
2、领导人: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
3、意义:广州起义是对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和实行屠杀政策的又一次英勇反击。
(五)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建立:1927 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比较分析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比较分析
文正再
【期刊名称】《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7(000)005
【摘要】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是我党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恐怖统治而举行的武装暴动,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比较两次起义的某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两次起义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页数】4页(P1-4)
【作者】文正再
【作者单位】萍乡高等专科学校,江西,萍乡,337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2
【相关文献】
1.再论秋收起义精神对八一精神的承继和井冈山精神的启迪r——基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的伟大实践 [J], 叶桉;杨海贵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比较分析研究 [J], 萧宇;程薇丹
3.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比较分析研究 [J], 萧宇;程薇丹;
4.美术作品中的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 [J], 祝如
5.中共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历史评价之探析 [J], 刘小花;刘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比较分析摘要: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是我党为反抗国民党反动派恐怖统治而举行的武装暴动,在我党我军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比较两次起义的某些相同点与不同点,分析其原因与影响,对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两次起义的地位与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南昌起义;秋收起义;比较分析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是我党为了反抗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反动派集团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的屠杀与迫害,为了建立自已的革命武装,用革命的力量反对反动派的白色恐怖统治而举行的两次震惊中外的武装起义。
这两次起义在我党我军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在中国革命道路先农村后城市的探索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作为中共早期的两大起义,它们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少区别,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作一些简单的比较。
一、军事力量
南昌起义部队几乎是清一色的国民革命军正规军。
据记载,参加南昌起义的部队有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第11军第24、第10师,第20军全部,第4军第25师第73、第75团以及朱德为团长的第五方面军第3军军官教导团一部和南昌市公安局保安队一部,共2万余人。
这些部队装备整齐,训练有素,并经历了北伐战争的洗礼,有着强大的战斗力。
相反,秋收起义部队的组成则复杂得多,它包括武汉国民政府第二方面军警卫团、湖南工农义勇军及安源武装力量。
二、起义使用的旗帜
南昌起义使用的是“国民革命军”的旗帜,占领南昌后建立的政权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而且起义部队身着国民革命军的服装,部队的称谓及番号仍然沿用国民革命军名称及序列。
秋收起义第一次使用“工农革命”的旗帜,穿的是工人、农民自己的便服,戴着红袖标。
即便是南昌起义余部会师井冈山以后也统一称为“工农革命军”,红色成为军旗的特有颜色。
两次起义的旗帜不同表明:南昌起义所高举的旗帜深深打下了共产
国际对中共指示的烙印。
1927年5月共产国际在《关于中国问题的决议》中要求中国共产党尽力“把国民党发挥成为一个真正的广泛的、真正贯彻选举制度、真正群众性的和真正民主革命的组织。
”汪精卫叛变后,共产国际在《关于中国革命当前形势的决议》中又指示:“中国共产党不退出国民党。
尽管国民党领导大肆排除共产党人仍要留在国民党内。
更密切地联系国民党基层,由基层作出坚决抗议国民党中央倒行逆施的决议,要求撤换国民党领导,南昌起义仓促发生,四方之敌全力围堵,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南下途中战事频繁,尽管第一次举起了土地革命的大旗,但根本没有时间也没有条件去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致使起义部队冒着八月骄阳酷暑,行进在山间小道当中,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帮助,导致起义部队伤亡、离散、逃亡者甚众。
秋收起义队伍主要是由工农群众组成,与农民具有天然的联系。
起义爆发后,队伍每到一处就宣传土地革命思想,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活动,把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当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建立根据地以后,毛泽东根据中央的
指示精神,结合地方土地革命的实际,在总结土地革命斗争经验基础上,创造性地制定了土地革命时期的第一个土地纲领《井冈山土地法》。
该法是我党开展土地革命斗争的根本纲领与经验总结,这对于指导中国土地革命的深入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与影响。
三、土地政策
中国共产党在南昌起义时,第一次举起土地革命的旗帜,起义部队前委也多次进行过土地革命政纲的探索。
但是,囿于主客观条件,南昌起义并没有解决好土地政策的问题。
在南昌起义中,曾实行过没收200亩以上大地主土地的政策。
在地少人众的南方,农民称这种政策实行的结果为“耕者无其田”。
因为中国大地主少,小地主多,单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不能满足农民的要求。
因此这一政策不符合中国国情。
湖南省委在秋收起义过程中对土地问题进行了充分讨论,提出了比较符合实际情况的土地政策,“湖南省委认为现在的土地革命到了根本取消地租制度、推翻地主政权的时期,此时党对农民的政策,应当是贫农领导中
农,拿住富农,推翻整个地主制度的土地革命”。
这一土地政策包含了如下两方面内容:第一,明确土地革命是要推翻整个地主制度,准确地抓住了土地革命的目标;第二,提出了土地斗争的阶级路线,即在土地斗争中依靠谁、团结谁、中立谁、打击谁这一全党都在探索的重要问题。
尽管还是有所缺陷,但实践证明,湖南省委提出的这一土地政策是正确的,代表了当时全党的最高水平。
中国共产党后来制定的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就是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完善起来的。
综上所述,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既有历史的共性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各有不同的历史地位。
在历史的天平上,它们都是中国革命中的关键环节,都为推动历史的前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都将在历史的天空中熠熠生辉。
参考文献:
[1]文正再. 南昌起义与秋收起义比较分析.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5)
[2] 董慧芳,曹中海.秋收起义的旗帜问题探究.沧桑2009(2)
[3] 黄爱国,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若干史实研究.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
[4] 何春平. 论秋收起义与南昌起义之区别.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