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一》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一》说课稿(通用5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图形一》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分享。
《认识图形一》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的内容是在第一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球这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我制定三点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四种图形。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平面图形、白纸、彩笔、印泥等。
二、说教法根据以上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以及一年级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和本节课的内容特征,我主要采取以下两种教法:(一)、创境、探究法。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享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负担”。
教学中,应巧妙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迫不及待地,要求获取新知的情感,激发起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去探究。
(二)、观察、操作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亲身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
从而达到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3篇)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1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评委老师,各位同事,大家早上好!我是一年级数学老师岳银,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我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研读课本说教材《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认识图形》中的第一课时,是课本70—71页的内容。
本节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起始课,教材主要通过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它们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为充分运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教材所呈现的物品都是学生十分熟悉的,安排的活动也都是学生可以操作的,旨在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加感性认识,为深刻认识立体图形的特征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结合学情说目标在入学前,孩子们已经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他们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几何体有了一些不同程度的感性认识,有的甚至可以叫出它们的名字。
可以说在生活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一些关于几何体的经验,但是由于个人生活背景不同,他们对这部分知识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差异。
学生虽然已经有形状方面的初步感知和体验,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不会太难,但要他们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学段教学目标的规定,结合以上对教材的研读和分析,以及对学情的把握,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在分类、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中,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初步认识这些立体图形的特点,并知道它们的名称。
2、结合分一分、认一认、玩一玩等学习活动,积累观察、思考、交流的学习经验,感受分类思想。
3、培养观察、表达和归纳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特点,本节课教学重点为: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明确这些基本立体图形的特征。
结合学生认知水平,本节课难点确定为:在生活中逐步抽象、辨认出基本的立体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三、师生共进说教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根据儿童年龄、心理及认知规律的特点,结合本节课的相关内容,我采用了引导观察法、合作交流法、操作发现法等多种方法结合,来引导学生展开对立体图形特征的探究,并在操作活动中加深认识,发展思维。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11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精选11篇)作为一名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应该怎么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篇1一、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是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一),位于本书的34页至38页,《认识图形》(一)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也为后面《分类与整理》和《认识图形》(二)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节课中认识的图形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简单的立体图形,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几何中最重要的部分之一。
通过让学生自己触摸图形、搭建图形等形式来感受图形的特征,以达到让学生初步养成归纳、自主探索的意识。
通过对同种图形的分组实践,让学生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
在此次之前,学生未曾正式接触和认识本节课所要讲的四种立体图形,因此本节课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和体验立体图形的一些特征,激发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兴趣,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相关知识打好基础。
二.目标分析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本节的地位和作用,我从以下几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物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立体图形,通过触摸实物了解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并学会辨识四种立体图形。
达到熟练辨识生活中的四种立体图形。
(2)能力目标:通过对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在生活中辨识四种图形,能对同种图形进行分类,能说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各自的特点。
(3)情感目标:初步感受简单立体图形的魅力,养成独立思考、共同探索的意识,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
3.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课时注重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探讨学习的过程,期间要求学生学会分类、归纳的数学思想以及学会简单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确定了重点和难点:重点:(1)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四种图形特征;(3)辨识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及反思(共三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认识图形。
(教材第36、第37页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是认识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教材分三个问题设计。
第一层次,“做一做,认一认”使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在体上”,感受平面图形与对应立体图形的关系,直观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特征,进而从物体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初步形成空间观念;第二层次,通过“分一分、连一连”分类活动,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最后,通过寻找生活中的平面图形,帮助学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三个问题从认识平面图形到正确辨认再到应用,从具体到抽象再回到生活,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二、说学情学生在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长方形、正方形和圆。
一年级上册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立体图形,了解了它们的特征。
低段儿童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而且喜欢动手操作,尤其是动手画。
认识平面图形对于该学段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比较弱。
所以只有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展示,在动手操作中感悟、体验,用儿童易懂的语言进行表述才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1.在操作活动中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重点:让学生从感性上知道长方形、正方形的形状。
难点:根据图形边的特点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教具准备】长方形纸、正方形纸、长方体、正方体。
五、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一定都喜欢玩积木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玩积木。
请大家仔细观察桌子上的积木,你能说出哪块积木的名字,指给大家看一看是什么形状的。
学生举起积木介绍:•这是长方体的。
•这样的叫正方体。
•这样的叫圆柱。
……师:同学们,看这个涂上色的图形,老师是从这个长方体上描下来的。
《认图形》说课稿(6篇)
《认图形》说课稿(6篇)《认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试验教材数学〔北京版〕一班级下册第五单元《熟悉图形》第一课时。
教科书第75—76页的内容。
2、教材简析《熟悉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在第一册熟悉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同学初步熟悉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学问打下基础。
教材表达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意让同学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二、说目标学问目标:通过同学观看、操作,经受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熟悉并分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力量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同学对数学学习的爱好。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经受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熟悉并分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说预备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五、说教学过程〔一〕说导入同学们,上学期我们学过一些图形,你还熟悉么?看课件说名字。
再看桌面的立体图形,说给大家听你手里拿的是什么立体图形?规范语言:我手里拿的立体图形是长方体。
刚刚大家认得都很清晰,记忆力真不错!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在图形的大家庭里,除了立体图形,还有另一个浩大的家族,那就是平面图形。
〔课件出示:平面图形〕揭示课题:今日,我们就来熟悉这些平面图形。
【结合同学已有的学问背景,再让同学熟悉和了解立体图形,丰富同学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感性熟悉。
还可以营造轻松开心的课堂气氛,从常见的物体动身,唤起同学的学习爱好,初步体会图形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操作沟通,探究新知1、感知“面”在“体”上〔1〕观看操作。
提出要求:这些平面图形就藏在你的立体图形上,它的某一个面就是平面图形,请你找一找、摸一摸,赶快行动吧!〔2〕汇报沟通追问:你的手掌上是什么感觉。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说课稿准备工作,通过说课稿可以很好地改正讲课缺点。
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认识图形》说课稿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第六单元的起始课。
在教学中,为了使数学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我运用了课件演示与实物感知相结合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儿童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其实儿童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接触各种形状的物体,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需要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将教学目标定为:1、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的名称,会辨认这几种物体和图形(这是知识与技能方面的目标);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这是数学思考方面的目标);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
(这是情感与态度方面的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与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学生应采用这样的学法:一、积极投入到活动中,仔细观察,更要多动手操作;二、和其他同学一起合作学习,共同探究;三、将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学以致用。
在活动中让孩子学到了知识,培养了能力,发展了思维。
一年级孩子注意的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主要,注意时间不长。
而数学知识一般较抽象,生硬。
因此整堂课我设计了活动,如摸一摸、认一认、猜一猜、摆一摆等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索、在活动中感悟。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不得不需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1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教学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1:摸起来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
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
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
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
说课稿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立体图形,体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周长、面积体积、三视图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长方体体和正方体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分析各类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中班说课稿认识图形
中班说课稿认识图形中班说课稿认识图形篇一: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认识图形说课稿一、说教材《认识图形》这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第四单元的知识,这节课时学生接触的第一个有关图形的知识。
主要是认识立体图形,能够区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
二、说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认识正方体、长方体、圆柱、球立体图形,能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2、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3、使学生形成一定的合作意思御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三、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使学生顺利完成从实物到一般模型的抽象过程。
教学难点:区分长方体和正方体。
四、说学情分析本班有44个学生,其中学困生占了四分之一,一年级的学生对于实际操作有着很高的积极性。
所以在教学中尽量让这一部分学生动手去实际操作,这样能够带动学习气氛。
五、说教法本次教学活动以“(转载自: 教师联盟网:中班说课稿认识图形)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生活实际到立体图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六、说学法针对一年级的学生特点强调学生从生活实际到抽象的过程,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合作方法让学是在操作中学习。
七、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生活中的实际物体让同学辨认是否认是,怎么样对他们的形状进行分类。
2、操作交流,探究新知用自己的话形容一下你看到的物品的形状,让其他同学知道你说的是什么。
(教师总结更正)认识本节课说学的四种立体图形3、巩固新知把学生的眼睛蒙上,让其摸一摸教师给定的物品猜一猜摸到的是什么形状,说一说你是怎么区别的。
4、课堂练习完成35页做一做,37页连一连5、课堂总结6、布置作业完成37页第二题中班说课稿认识图形篇二:认识图形说课稿认识图形说课稿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认识图形》,首先来汇报我的设想,我今天将会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学习评价来谈一谈。
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的内容,本单元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用七巧板拼指定的图形。
2、教材简析本单元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平面图形的认识,让学生利用已掌握的知识,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从而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教材还精心设计了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的活动经验。
例如,例1的用积木画出平面图形,第3页“做一做”第2题的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既渗透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又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这些活动的设计具有开放性,既可以满足不同特点学生的需要,又能促进学生更深入地思考。
3、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4、教学重点: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五种图形,5、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了解什么是平面图形。
二.教法学法本次单元的教学活动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与应用”的模式呈现教学内容,注重让学生体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强调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培养,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
观察法主要体现在第一课时学习认识这5种图形这一节,通过让学生观察这些图形的形状,知道它们的名称,初步感知这些图形的特点。
使学生各种感官协同活动,做到在观察中思维,在思维中操作,概念的形成由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操作法是这一单元的重要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例如,例1的用积木拓出、画出平面图形,第3页“做一做”第2题的画出自己喜欢的图形,既渗透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又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的特征。
认识图形说课稿15篇
认识图形说课稿1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1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P32-P33“认识物体和图形”。
这部分内容是小学几何图形学习的开端,也是本册后继学习“分类”的奠基内容。
由于此内容比较切合学生的实际(直观形象,学生生活中常见),所以在设计理念上尽力去按新课标的理念去进行教学设计。
在学习形式上采用了“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探究贯穿整节课。
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在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学会发现和创造,学会归纳总结,尽力调动其积极性,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在学习内容上尽量体现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使学生觉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利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
在评价方式上,尽量改变只有教师去评价学生的现象,给学生一个民主的地位。
评价方式的改变,转变了学生头脑中“师严”的看法,老师也可以是我们中的一员。
案例正文教学内容:教科书P32-P33教学目的:1、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摸一摸,数一数,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以及它们的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形状的物体;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师:小朋友,瞧!谁来了?生:机器人!师:对!机器人小叮铛今天要和我们一起学习,他还给每一组小朋友带来了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礼物吗?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生:哇,这么多礼物!师:喜欢吗?生:喜欢!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
动手吧![评:借助学生已有的学习生活经验,(学生熟悉的机器人—小叮铛)引入新知,依据了学生的起点,切入点把握好,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自觉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去。
幼儿园大班《认识图形》教案(通用10篇)
幼儿园大班《认识图形》教案幼儿园大班《认识图形》教案(通用10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认识图形》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幼儿园大班《认识图形》教案篇1设计背景为了让幼儿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我利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让幼儿根据卡纸做成各种的图形来辨别各种图形宝宝,使幼儿对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
活动目标1、感受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了解它们主要特征。
2、通过找、说拼等一系列活动。
重点难点1、用图形宝宝拼成物品。
2、让幼儿用卡纸做成各种图形宝宝。
活动准备1、各色卡纸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若干。
2、挂图一幅。
3、固体胶。
活动过程1、引起幼儿兴趣带领幼儿进教室,教师提出问题;①教室里都有什么呀?②它们长得什么样呀?③什么颜色?等等。
2、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教师拿出自己的示范图形给幼儿看,请幼儿说说是什么?什么形状的?什么颜色的?逐个带领幼儿认识三角形,圆形,正方形,长方形,如;拿出三角形宝宝,提问;“这是什么形状呀?”(三角形)“三角形长什么样呀?”(三条边,三个角),请幼儿摸一摸,亲一亲,并让他们到黑板上面老找一找哪个是三角形,并指出来,最后请他们画出心中的三角形,同样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也有这样的方法来认识。
3、发各色卡纸做成的颜色不一样的图形宝宝跟固体胶给幼儿,让幼儿用这些来拼成汽车、房子等等物品。
这样通过游戏来可以满足幼儿游戏的欲望,既可以让幼儿对图形宝宝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反思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思路很清晰,衔接得也挺好的,可能是因为用图形宝宝来演示,因此整课堂下来气氛都很好。
但是,在一个一个介绍图形宝宝时,感觉不怎么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了,在这一点没做好充分的准备。
希望今后的教学中活动去影响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2024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
《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是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立体图形,体现从平面到立体的设计思路。
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他们的、周长、面积体积、三视图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和圆体,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4)评价目标:用评价来考察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也让学生学会评价他人,评价自己,建立自信。
3、说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长方体体和正方体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分析各类图形的特点,进行分类。
二、说教法、学法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四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
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
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经历探索,获得知识。
学法: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会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一系列活动中动眼、动手、动口、动脑中来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大班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通用5篇)
大班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通用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整理的大班数学《认识图形》教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大班数学《认识图形》教案1[教材简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二册《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本节教编排体现以下特点:1、以动手操作作为主线。
注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设计了大量操作的活动,以使学生在操作中逐步加深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2、在实际情境中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
教材设计了一些活动,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找图形,丰富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发展应用意识。
[目标预设]:知识目标:通过独立思考、合作讨论,并结合相关的情境,让学生经历“摸一摸”、“描一描”等学习过程,体验“面在体上”、“面从体来”,感知“体、面”之间的关系,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能力目标:1、让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及圆的特征,并通过猜一猜等活动,让学生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辨认出这三种图形。
2、渗透分类统计的思想;3、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情感目标:1、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创新意识,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2、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在生活中处处有用,并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点:]通过摸一摸、画一画、分一分、说一说等操作活动,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经历从“体”抽象出“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教学难点:]从物体表面抽象成平面图形[设计理念]:本节课我主要以“让学生在快乐中求知,在操作中学习数学,在实践中应用数学”为指导思想,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体现数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认识图形》说课稿优质课
第1页共5页
〔二〕、观看、操作法。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课程标准》指出:合作沟通是学生学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本节课的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让学生通过观看、操作等方式,来亲身体 教学活动中,教师依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
验“从立体到平面〞的探究、建模过程。从而到达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 根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
雪地里还来了一群小画家呢!孩子们,你们认识他们吗?来,我们一起和
dquo;的主要特点是平。并准时板书,这就是我们今日要认识的平面
他们打个招呼吧!b 小画家们在雪地里跳呀,唱呀,一会儿就画出了各种 图形。“认识图形〞〕
秀丽的图形,你们看—— c 孩子们,你们认识这些图形吗?谁来告知大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体会到物
学习兴趣,猜一猜使学生产生急于探究的情感。
“体〞上的分别过程〕
〔二〕操作沟通,探究新知
教师小结:通过刚刚的观看发觉,这些平面图形的家都住在立体图形
1、感知“面〞在“体〞上
上。
〔1〕观看、操作。
这样设计的目的:通过“看〞,初步体会面在体上
教师提出要求:孩子们,要知道你们猜的对不对很简洁。我们只要把
2、动手操作,合作学习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认识图形》说课稿优质课
《认识图形》说课稿优质课 一、说教材
能力目标: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学问与生活息 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
有关《认识图形》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说课稿1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与作用《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的起始课,是在上一册认识了几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教材内容的安排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思路。
认识这几种平面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其特征、周长、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孩子们的认知程度,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会正确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过程与方法: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根据本课的学习内容和孩子们对实际运用的需要,我将教学重难点设定为:重点:会正确辨认四种图形。
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四)教学准备为了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提高教学效果,我选在了多媒体教室上课,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另外,我还准备了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二、说学情我所教的一年三班共有42名学生,通过平时的课堂教学我发现所有的孩子都有相同的特点:凡事充满好奇,求知欲极强,最突出的是喜欢动手操作。
经过上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立体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对于已经具有一定生活经验的他们来说,他们能够根据老师的具体要求进行有目的的尝试,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小组内完成有些难度的任务,并且80%左右的孩子会对计算机进行基本的操作。
三、说教法与学法教法:新课标强调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
《认识图形》教案(精选16篇)
《认识图形》教案《认识图形》教案(精选16篇)《认识图形》教案篇1一、设计意图:托班幼儿喜欢各种各样的图形,但对图形的认识很模糊,往往把图形张冠李戴。
为了让幼儿对图形有初步的认识,针对本班低龄幼儿对新奇事物特别感兴趣的特点,我利用纸盒做成小动物,让幼儿根据小动物嘴巴的形状给小动物喂食,在这基础使幼儿对图形有个初步的认识。
二、活动目标:1、在认识圆形和方形的基础上,初步认识三角形。
2、初步学习将图形按形状分类。
3、在教师引导下能按游戏规则活动。
三、活动准备:1、方方、圆圆、三角娃娃各一个。
2、圆形、方形、三角形若干个。
3、三个有正方形、圆形、三角形标记的小动物纸盒。
四、活动过程:1、情境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圆圆唱“大家好呀,大家好呀,小朋友们大家好“出场,并向小朋友问好:小朋友们早上好!”幼儿向娃娃问好:“圆圆早上好!”接着由“方方”、“三角娃娃”出场向小朋友问好。
2、认识三角娃娃三角娃娃自我介绍:“小朋友们好,我是新来的图形宝宝,我是三角形。
”引导幼儿观察三角娃娃的样子:尖尖的下巴,头上一边一个尖尖的角,有三条边。
3、和三角娃娃手拉手,感受三角形的特征。
出示三角娃娃,逐一和小朋友拉手问好。
4、游戏:给小动物喂食:小动物肚子饿了,要吃跟自己嘴巴相同的饼干,让我们来喂小动物吧!五、教学反思:幼儿看见图形娃娃都很开心,很积极向娃娃问好。
给小动物喂食,幼儿很兴奋,积极参与,每个幼儿都动手。
大部分幼儿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其中三角形的名称说不出来,在以后图形游戏中要加强对图形的认识。
《认识图形》教案篇2教学内容:认识图形教材分析:《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第一册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让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本课面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小学是我们整个学业生涯的基础,所以大家一定要培养良好的学生的学习习惯。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认图形》说课稿范文(1)教材分析《认识图形》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它通过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关系引入教学,让学生感知两者之间的关系,进一步了解立体图形各个表面的特征;再从众多不同的平面图形中分类,概括、抽象出不同的平面图形的一般特征,并能辨认、拼组。
教学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根据它们的特征,并从具体的情景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培养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学会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发展空间观念,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流程一、活动一:借玩具小熊猫引入新知。
出示套在手上可以进行表演的玩具小熊猫,“小朋友们,我是谁呀?今天我想和大家一起来玩玩,好吗?我还给大家带来了许多的礼物,请你们从中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拿在手里,谁来告诉大家,你手里拿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自由回答。
让学生触摸物体表面,初步感知“体、面”的不同,同桌互相交流自己的感觉。
在此基础上全班交流。
生1:摸起来挺硬。
生2:滑滑的。
生3:有的面平平的,有的面弯弯的……揭示课题:认识平面图形。
【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参与动机是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
这里,教师将学生们喜欢的玩具动物小熊猫带进了课堂,将教师的语言转换成小熊猫的语言,让学生感到十分亲切有趣。
再让学生触摸物体的表面,感知其不同,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活动二:感知“面”是从“体”得到的。
出示长方体,让学生试试能从长方体上找出什么图形;学生回答后,课件动态演示。
再让学生从桌面上的物体中找出长方形。
生答:从长方体上找到长方形;从三棱柱上找到长方形。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认识图形》数学说课稿1一、说教材教材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实践内容。
认识图形是本册教材有趣的图形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以及周长,还有它们的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根据上面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为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的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几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 上,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形成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广泛运用,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渗透安全教育和审美教育。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教学重点定为:会辨认这4种图形。
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觉得本课难点是: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演示的方法,这样更直观易懂。
在教学前我为学生准备了多种立体模型以及多种平面图形的学具。
还有印泥画、小棒,白纸。
二、说教法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所以我在教学中,给它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空间与时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析与运用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图形”说课稿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26、27页内容
李娟
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认识图形”,它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认识图形》中第26页例题,第26、27页“想想做做”第1~6题。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直观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常见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初步认识。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平面图形的认识,积累学习空间与图形领域内容的经验和方法;另一方面,也能使学生对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形成较为透彻的认识,从而为今后进一步认识多边形、探索多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提供帮助。
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题。
第一道例题由生活中常见的长方形和正方形地砖的面引入,要求学生数一数它们各有几条边,再指出:有4条边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这样的安排有利于激活学生对有关平面图形的已有认识,并促使学生把新知识主动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之中。
第二道例题引导学生先数一数教材提供的两组平面图形的边的条数,再分别指出:有5条边的图形,叫做五边形;有6条边的图形,叫做六边形。
从
而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五边形和六边形的同时,体会到对多边形的命名方法是可以类推的。
“想想做做”中安排了丰富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丰富对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的感知。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和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提高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教学时,要尽量给学生创造条件,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去探索、实践、交流,通过观察、动口、动手、动脑,在愉悦的心情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
教学难点是: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变化。
教学的关键是:紧密联系学生已有的经验,通过丰富的观察操作及交流活动,帮学生初步认识平面图形中的多边形。
教学过程:
我通过不同形式的讲解和练习,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五部分来进行。
第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我用迪士尼城堡引入到图形城堡,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第二、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由图形城堡里面认识的图形引入,让学生数数它们各有几条边,再指出:有4条边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然后再引导学生分别数一数其他不认识的图形各有几条边,最后分别指出:有5条边的图形,叫做五边形;有6条边的图形,叫做六边形。
再小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第三、完成“想想做做”第1~6题
第1题让学生独立判断,再要求说出判断的理由。
第3题在练习时要让学生弄清题意,先数一数每个图形各有几条边,再照样子写在图形里,然后进行分类统计,并把得到的数据填入表中。
第2题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小棒自己动手搭一搭,从而了解搭一个五边形至少要5根小棒;搭一个六边形至少要6根小棒。
第4题先让学生跟着老师按教材上呈现的方法折一折,在分别数一数、说一说并填一填。
第5题先和学生一起完成第一个图形,告诉学生分的要求,不能把图形原有的边或者分出来的边分断,再让学生独立动手完成后两个图形,最后再全班交流。
第6题让学生了解题意后独立思考,再动手剪一剪,最后组织展示和交流。
但是由于时间关系在课堂上没有完成。
所以让孩子回家自行完成。
第四、小结
通过小结让学生把这节课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