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从军征
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
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野的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糊状的菜。
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原文: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望: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做。
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入。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
文言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
以下《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十五从军征》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
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1《十五从军征》原文翻译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幺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1《十五从军征》诗歌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
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
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
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赏析原文:十五从军行[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嵴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唿;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高坟。
累累(léi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òu),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看:一说为“望”。
沾:渗入。
赏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家破人亡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也同时说明了作者讨厌战争,渴望和平,关心劳动人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十五从军征》的意思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的意思及赏析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始:才。
2归:回家。
3道逢:在路上遇到4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5柏(bǎi):松树。
6冢(zhǒng):坟墓。
7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8雉(zhì):野鸡9狗窦(gǒu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
10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11持:用。
12贻(yí):送,赠送的意思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到八十岁才退伍回到原来的村里。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乡邻说,“远远看过去就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了;来到屋前,却看到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也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老人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等汤和饭都做好了,却不知道应该叫谁一起来吃这些饭菜。
于是,老人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凄楚之美】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在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一系列情景。
全诗依照老兵回家的程序,由远及近,逐次描写,老兵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变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随后陷入绝望之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
诗中“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四句描写的兔子、野鸡、旅谷、旅葵均系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悲凉的景象。
再加上“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凄楚的情态。
正所谓三生石上,时间更换走一切最初的模样,离、启、别、殇。
【赏析】作文时,通常是先有一个大纲,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布局,围绕着这个布局和结构,再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充实、完善文章的主旨。
《十五从军征》古诗词鉴赏(含答案)
《十五从军征》古诗词鉴赏(含答案)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行,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一、《十五从军征》阅读【主旨情感】1.全诗表达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全诗通过对一个久别家乡重归故里的老兵回家时所见情景的描述,表现了他的孤独和凄凉,反映了战争的残酷无情,也体现了人民对战争的厌恶和憎恨之情。
2.战争是残酷的,可对于日益猖狂的台独势力,我国在提倡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同时,为什么还要冒着战争的危险,声称不排除使用武力的可能?当今台独势力猖獗,如果台独分子关掉和平的大门而恣意迈开台独实质性的步伐的话,我们也只有采用正义的战争去维护领土的完整,去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
【练字】1.“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加以描述。
(2分)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由远及近地描写了一幅老兵回家看到人去屋空、人亡园荒的凄凉画面。
【写作手法】1.“十五”“八十”运用的是什么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2分)夸张;暴露封建社会兵役制度的极端的不合理。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2分)“十五”与“八十”相对照,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主人公从军时间之久。
说明了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表现了诗歌的主题。
3.本诗描写了哪些景物,运用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2分)描写了松柏冢累累、兔、稚、旅谷、旅葵等景,渲染凄凉、悲伤的心情。
【选择题】1.对这首诗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BE)(5分)A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所见所思。
B“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由遥看到近见,体现了家中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场景。
古诗《十五从军征》释义
古诗《十五从军征》释义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同乡人回答道:“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累累。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 1. 始:才。
2. 归:回家。
3. 道逢:在路上遇到。
4. 阿(ē)谁:“阿”通“呵”,询问声。
谁,什么人。
5. 冢(zhǒng)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坟墓、高坟。
累累,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6. 雉(zhì):野鸡。
7. 中庭:屋前的院子。
8. 旅谷:野生的谷子。
9. 旅葵(kuí):即野葵。
10.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11. 贻(yí):送,赠送。
品评: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十五岁就应征入伍,八十岁才得以归家的老兵的遭遇,通过描写老兵归家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控诉了汉代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诗歌依照人物回家的程序,由远而近,逐次描写,层次清晰。
一开始,老兵诉说自己的经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了老兵的悲惨命运。
接下来,诗人通过描写老兵回到家乡的景象,“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昔日的家园已成为一片废墟,唯有松柏和坟墓依然屹立在那里。
野兔在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梁上飞来飞去,庭院中长满了野生的谷子和葵菜,这一切都显得那么荒凉和破败。
老兵采葵作羹,却不知将羹饭送给谁,最后只能“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孤独地站在那里,泪水湿透了衣衫。
整首诗通过景物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悲剧命运。
例如,“松柏冢累累”象征着老兵亲友的凋零;兔雉栖身于家屋,谷葵丛生于庭院,这些描写反衬出老兵家园的残破。
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原文译文赏析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史记乐书》载,汉乐府的设置不晚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但搜集民歌俗曲于汉武帝时,已知搜集于东汉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篇。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式朴素自然,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言清新活泼,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叙事诗奠定了基础。
语文《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及译文
《十五从军征》原文和译文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十五从军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上录《十五从军征》,《古今乐录》、《古诗源》等均作古诗。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
这里,我们认同《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并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十五从军征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菜。
糊状的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全文与赏析
《十五从军征》全文与赏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在归家途中和到家之后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开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
十五岁就被征去当兵,直到八十岁才得以归来。
六十五年的漫长岁月,这期间的艰辛与思念可想而知。
诗人以简洁而沉重的笔触,揭示了老兵一生的悲惨命运。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老兵在归途中遇到了同乡人,急切地询问家中还有谁在。
得到的回答却是那远远望去的松柏丛中,一座座坟墓。
这几句对话,犹如一把利剑,刺痛了读者的心。
曾经温暖的家,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的墓地,这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承受。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几句是对老兵家中景象的描写。
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满了野生的葵菜。
这里通过对动物的活动和野生植物的生长,展现出房屋的破败和无人居住的凄凉。
曾经的家园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一切都变得如此陌生和荒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自己动手舂谷做饭,采摘葵菜做汤。
饭和汤很快就做好了,但是却不知道该送给谁吃。
这一幕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老兵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中,却没有亲人可以与之分享这片刻的温暖。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最后,老兵走出家门,向东望去,泪水不停地流淌,打湿了他的衣裳。
他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孤独和痛苦。
这最后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老兵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毫无雕琢之痕,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赏析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赏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在归家途中和到家之后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瞅瞅这首诗的原文,再好好品品它的翻译和赏析。
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翻译: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同乡人说)“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好家伙,这十五岁就被抓去当兵,一直到八十岁才得以回家,这漫长的六十五年啊,人生能有几个六十五年?作者一开头就给咱们抛出了这么一个惊人的数字,一下就把那种岁月的沧桑和老兵的悲惨命运给凸显出来了。
然后再看他碰到同乡人的那一段,满心期待地问家里还有谁,结果得到的却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样让人绝望的回答。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老兵满心欢喜地想着回家能见到亲人,却被告知亲人都已不在人世,只剩下一座座坟茔,这得多让人崩溃啊!再瞧瞧他家的样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房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满了野生的谷子和葵菜。
这哪里还有家的样子啊,简直就是一片荒芜。
曾经热闹温馨的家,如今变得如此破败,这强烈的对比,真的是让人心酸不已。
还有做饭的那一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译文.doc
《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上录《十五从军征》,《古今乐录》、《古诗源》等均作古诗。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
这里,我们认同《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并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菜。
糊状的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浅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飰(饭),采葵持作羹。
羹飰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十五从军征-古诗-赏析
十五从军征-古诗-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野的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糊状的菜。
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
希望能帮助到您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十五从军征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导读:十五从军征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及赏析
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及赏析十五从军行 / 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及赏析原文:十五从军行·十五从军征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贻一作:饴)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贻一作:饴)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始:才;归:回家。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ē)谁?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遥看是君家,松柏(bǎi)冢(zhǒng)累(lěi)累(lěi)。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坟墓、高坟。
累累:众多的样子。
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从梁上飞。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洞穴。
雉:野鸡。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kuí)。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葵: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ēng)。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用菜叶做的汤。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yí)阿谁?(贻一作:饴)一时:一会儿就。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汉代乐府短箫铙歌,描绘了一位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才退伍归家的老人的悲惨遭遇。
全诗如下: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以白描的手法,勾勒出一位风烛残年的老人孤苦伶仃的形象。
他从军六十五年,却无人问津,家人或已离世,或不知所踪,昔日温馨的家也已变成一片废墟。
他只能采野谷做饭,摘野葵做汤,独自度过余生。
全诗没有一句抒情的话,但通过对景物和人物动作的描写,却能让读者感受到他内心的悲痛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一个老兵的视角,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谴责和对和平的向往。
同时,也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和平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文言文十五从军征翻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嗟乎!昔者征战时,风餐露宿,血战沙场,何其艰辛也!十五之年,正当青春年华,却被征召入伍,远离家乡,不知何时方能归来。
岁月如梭,八十之年方得归乡,然而家中已物是人非,亲故皆逝,唯有松柏之树,见证其往昔之英勇。
归途之中,偶遇乡里之人,询问家中情况,却无人相识。
遥望故里,只见松柏之树,墓碑累累,心中不禁感慨万千。
野兔从狗洞中进出,野鸡从屋梁上飞过,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景象荒凉,宛如战乱之后。
于是,便拿起谷子舂米做饭,采摘葵菜做成汤羹。
然而,羹饭虽熟,却不知该送给谁。
出门东望,泪水不禁落满衣襟,心中满是哀愁。
嗟乎!昔日从军,矢志报国,今日归来,却只见荒凉一片。
昔日战友,生死未卜,家中亲人,已无音信。
此情此景,令人悲从中来,难以言表。
《十五从军征》一曲,歌颂了古代士兵的英勇与忠诚,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残酷与无情。
愿后世之人,珍惜和平,勿忘国耻,铭记历史,以史为鉴,奋发向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音,停顿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 ) /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gēng) 。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yí )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旅生,植物未Βιβλιοθήκη 播种而野生. 葵菜,其嫩叶可食.
dò u
zhì
让狗出入的墙洞. 窦:洞穴.
野鸡
以上四句,写老兵到家后看到的
情形:室内外无人烟,一片荒凉.
chōng
gēng
用蒸煮等方法做成的糊状食物.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送给
把谷类的壳捣掉.
yí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以上六句,写老兵的行动和内心世界. 这一具体形象的描绘,极深刻地写出了老 兵此时难以言状的孤独凄凉的心境.
乐府最早是音乐机关的名称,汉初即已出现, 汉武帝时扩充为专司歌舞的机关,并兼有采诗的职
能。这些采集来的民歌,后来就叫做“乐府诗”(或
叫“汉乐府”),成为继《诗经》《楚辞》后的又一 种新诗体。两汉乐府诗大多“感于哀乐,缘事而 发”(班固语),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广 泛反映了两汉的社会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思
作业布置
《十五从军征》运用白描手 法,仅仅80个字,就生动地描述 了一个少年从军、暮年还乡的 老兵回家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试 充分展开想象,将这首诗改写成 一篇故事,题目自拟,字数不限.
改 写 古 诗 该 怎 样 做?
精读古诗,把握古诗的中心
暴露封建社会中不合理的兵
役制度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奴 役和迫害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十五从军征》与《采薇》同是 写久经征战的士兵还乡的感受,但表 现手法各有不同. 《采薇》主要是寓 情于景,借景抒情; 《十五从军征》 则以叙述为主,借老翁所见所闻所感, 尽情抒写了他的悲凉凄楚之情.
让 想 象 飞 起 来 !
想感情。汉乐府最突出的特色是它的叙事性,语
言朴素自然。
十五从军征
情感 朗读
要求:正确 处理节奏、 语速、轻重 音、把握文 章的感情基 调,展开想 象,读出韵 味. 《乐府诗集》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
《乐府诗集》
了解有关《乐府诗集》的文学常识. 理解诗句含义,整体把握诗歌内容. 掌握诗歌主题,体会本诗所抒发的 悲凉凄楚之情.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叙 述了一个老兵归乡后才知道无家 可归的悲惨故事.原诗无题目,作 者不可考,属无名氏作品.现标题 是编者选用诗章的第一句,这也 是区分诗章的惯用作法.
讨 论 探 究
1、诗中哪一句极言从军之久?采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主人公年迈力衰归来,看到的 家乡是什么样子?
3、主人公此时是怎样的心情?
4、造成这样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十五从军征, 八十始得归.
“十五”、“八十”是夸张手法.
以上两句总写,概括交待这个 老兵悲惨的一生. 他少小从军,到 白发苍苍方得退伍归来.
大胆地合理地想象当时的场
景,人物的动作、神情、语 言及内心活动,还要注意当 时人物的一些细节。
综合实践
1 、背诵全诗. 2、将诗歌改写成故事,题目自 拟,字数不限. 3、搜集《乐府诗集》中的诗 歌与大家分享。
十 五 从 军 征
十五从军八十得归
总写
悲惨一生
忐忑不安之情 问乡人, “家有谁?” 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远望 暗写人亡(点睛)
野兔窜,野鸡飞 生旅谷,生旅葵
汤饭做熟,不知贻谁 出门东看,泪落沾衣
近看 行动 内心
荒无人烟 一片凄凉 孤独凄凉
兵 战 灾 役 乱 难 残 频 深 酷 繁 重
采薇《诗经》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在路上遇到
发语词,无实际意义.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
形容坟墓一个连着一个的样子. 冢:高坟.累累:连续不断的样子
zhǒng
这四句,写老兵在归来的路上碰上 一个同乡就急忙问,家里还有什么人?表 现出他那种急不可耐、忐忑不安的神情.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