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原文译文赏析
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
古诗十九首《十五从军征》原文+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野的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糊状的菜。
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原为“遥望是君家,松柏冢垒垒。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注释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注释关键信息项:1、作品名称:《十五从军征》2、作者:未知3、原文内容4、详细注释11 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11 注释十五从军征:这一句表明主人公从十五岁就参军出征。
八十始得归:到了八十岁才得以归来,反映了兵役的漫长和残酷。
道逢乡里人:在路上遇到同乡的人。
家中有阿谁:询问家里还有谁在。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远远望去那就是你的家,只见松柏和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坟墓。
累累,众多的样子。
兔从狗窦入: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
窦,洞穴。
雉从梁上飞:野鸡在房梁上飞来飞去。
中庭生旅谷: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
旅谷,野生的谷子。
井上生旅葵:井台上长满了野生的葵菜。
舂谷持作饭:用杵臼舂去谷子的皮壳,拿来做饭。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采葵持作羹:摘下葵叶来煮汤。
羹饭一时熟: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
不知贻阿谁:却不知道能送给谁吃。
贻,送给。
出门东向看: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
泪落沾我衣:泪水滚落沾湿了我的衣裳。
112 整体解读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在归家途中和到家后的所见所感。
开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极言兵役时间之长,老兵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在征战中度过。
回家途中询问乡人,得到的却是家中亲人已逝,唯余坟冢的悲惨消息。
到家后看到野兔出入、野鸡乱飞、庭院荒芜的景象,更添凄凉。
自己做饭却无人可共食,出门东望,老泪纵横,深刻地展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以及对亲人的思念。
113 艺术特色1131 以小见大通过一位老兵的遭遇,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1132 情景交融诗中描绘的荒凉景象与老兵的悲伤心情相互映衬,使读者更能感受到战争的残酷。
1133 语言质朴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却生动地展现了老兵的痛苦和无奈,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十五从军征》鉴赏《十五从军征》译文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鉴赏《十五从军征》译文及赏析《十五从军征》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十五从军征》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十五从军征》两汉:佚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一作:遥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做。
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饴:同“贻”。
送,赠送。
沾:渗入。
《十五从军征》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十五从军征》的意思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的意思及赏析十五从军征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始:才。
2归:回家。
3道逢:在路上遇到4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5柏(bǎi):松树。
6冢(zhǒng):坟墓。
7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8雉(zhì):野鸡9狗窦(gǒu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
10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11持:用。
12贻(yí):送,赠送的意思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到八十岁才退伍回到原来的村里。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乡邻说,“远远看过去就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坟墓。
”了;来到屋前,却看到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也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老人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等汤和饭都做好了,却不知道应该叫谁一起来吃这些饭菜。
于是,老人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凄楚之美】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在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一系列情景。
全诗依照老兵回家的程序,由远及近,逐次描写,老兵的情感也随着场景的变换而变化,由起初的热望化为痛苦,随后陷入绝望之中,让读者感受到一种越来越深沉的哀痛。
诗中“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四句描写的兔子、野鸡、旅谷、旅葵均系未经种植而自生自长的植物,这些处于不同方位的动、植物在这里构成的是一幅悲凉的景象。
再加上“出门东向看”这一动作,更写出了老兵悲哀凄楚的情态。
正所谓三生石上,时间更换走一切最初的模样,离、启、别、殇。
【赏析】作文时,通常是先有一个大纲,对整篇文章有一个布局,围绕着这个布局和结构,再用各种表现手法去充实、完善文章的主旨。
《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相关推荐《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译文、赏析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1]?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2]。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3]。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4]。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5]。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6]?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道逢:在路上遇到。
阿(ā):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2]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
累累(léi léi):连续不断的样子。
[3]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òu):洞穴。
雉(zhì):野鸡。
[4]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5]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6]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本篇出自《乐府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见《无名氏·长歌行》篇。
《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揭露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作品真实、深刻、令人感愤,催人泣下。
该诗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老兵的思想感情。
老兵还乡,得知亲人尽亡、目睹家园荒凉后,不禁悲从中来、泪沾衣襟。
诗人以白描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几乎被迫服役终生的老兵形象,揭示了他凄楚、迷惘的内心世界,从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下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全诗突出写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的老士兵的形象,也着力刻划了“家”的形象,同时只写了一笔的“乡里人”的形象也很鲜明。
语文《十五从军征》原文、注释及译文
《十五从军征》原文和译文十五从军征(汉)《乐府诗集》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十五从军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上录《十五从军征》,《古今乐录》、《古诗源》等均作古诗。
郭茂倩《乐府诗集》卷第二十五将它列入“梁鼓角横吹曲”,题为《紫骝马歌辞》,在“十五从军征”前多出“烧火烧野田”等八句。
这里,我们认同《乐府诗集》,将此诗视为汉乐府,并依照通行本,保留其“十五从军征”以下的诗句。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
阿(a):在文章中是一个语音词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的看柏(bǎi):松树。
十五从军征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 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中庭:屋前的院子生:长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作羹(gēng):菜。
糊状的一时:一会儿就贻(yí):送,赠送沾:渗入译文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全文与赏析
《十五从军征》全文与赏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在归家途中和到家之后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人民的苦难生活和痛苦心情。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这首诗开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就给人一种强烈的冲击。
十五岁就被征去当兵,直到八十岁才得以归来。
六十五年的漫长岁月,这期间的艰辛与思念可想而知。
诗人以简洁而沉重的笔触,揭示了老兵一生的悲惨命运。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老兵在归途中遇到了同乡人,急切地询问家中还有谁在。
得到的回答却是那远远望去的松柏丛中,一座座坟墓。
这几句对话,犹如一把利剑,刺痛了读者的心。
曾经温暖的家,如今只剩下一片荒凉的墓地,这巨大的反差让人难以承受。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这几句是对老兵家中景象的描写。
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梁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井台上长满了野生的葵菜。
这里通过对动物的活动和野生植物的生长,展现出房屋的破败和无人居住的凄凉。
曾经的家园已不再是记忆中的模样,一切都变得如此陌生和荒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老兵自己动手舂谷做饭,采摘葵菜做汤。
饭和汤很快就做好了,但是却不知道该送给谁吃。
这一幕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老兵历经千辛万苦回到家中,却没有亲人可以与之分享这片刻的温暖。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最后,老兵走出家门,向东望去,泪水不停地流淌,打湿了他的衣裳。
他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孤独和痛苦。
这最后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对老兵的遭遇充满了同情。
从艺术手法上来看,这首诗语言质朴,毫无雕琢之痕,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赏析
《十五从军征》原文及翻译赏析《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老兵在归家途中和到家之后的悲惨遭遇,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
接下来咱们就一起来瞅瞅这首诗的原文,再好好品品它的翻译和赏析。
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翻译: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回家的路上碰到一个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同乡人说)“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赏析:咱们先来说说这开头,“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好家伙,这十五岁就被抓去当兵,一直到八十岁才得以回家,这漫长的六十五年啊,人生能有几个六十五年?作者一开头就给咱们抛出了这么一个惊人的数字,一下就把那种岁月的沧桑和老兵的悲惨命运给凸显出来了。
然后再看他碰到同乡人的那一段,满心期待地问家里还有谁,结果得到的却是“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这样让人绝望的回答。
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老兵满心欢喜地想着回家能见到亲人,却被告知亲人都已不在人世,只剩下一座座坟茔,这得多让人崩溃啊!再瞧瞧他家的样子,“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兔子从狗洞进进出出,野鸡在房梁上飞来飞去,院子里长满了野生的谷子和葵菜。
这哪里还有家的样子啊,简直就是一片荒芜。
曾经热闹温馨的家,如今变得如此破败,这强烈的对比,真的是让人心酸不已。
还有做饭的那一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及全诗翻译赏析
《十五从军征》阅读理解及全诗翻译赏析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①阿谁:谁。
阿,语气助词。
②旅:通”稆”,不经播种而野生曰”稆”。
1.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解析:从诗歌中人物的经历和语言看,主人公是一个八十岁才回来的征夫。
据此,可以概括诗歌的主旨。
参考答案:这首古诗反映了兵连祸接的社会现实,控诉了战乱和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2.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战争有关,但诗歌中却没有一个字直接控诉战争,据此,可以判断诗歌的手法。
参考答案:整首诗并没正面描写战争的残酷,而是从老兵回乡后所见所感落笔,将典型情绪与典型环境融为一体,强烈的对比,表现出民生的悲惨。
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情真挚,悲怆动人。
二:15.第一句“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起得很平,但却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这是为什么?(2分)16.“乡里人”的回答说明了什么?(2分)17.本诗在艺术表现上有什么特点? (2分)18. 全诗通过描写老兵的遭遇,揭露了什么?(2分)19. 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分)A.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因战乱而失去一切的老兵形象。
B.全诗截取老兵归家的片断描写,有人物言行描写、心理描写,还有环境描写。
C.全诗以时间为序,先写老兵归家时的急切心情,接着写他归家后见到的景象,最后写饭熟无人吃的凄凉情景。
D.结句“泪落沾我衣”将全诗思想感情推向高潮。
这泪既是辛酸孤凄之泪,又是愤慨控诉参考答案15.从十五到八十,整整六十五年,诗人似乎没有批评什么,但“八十始得归”,一个“始”字,却强有力地揭示了当时兵役制度的惨无人道。
16.“乡里人”的`回答,是一个无情的事实:家中的亲人早已尽入黄泉。
17.本诗在表现上有什么特点?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战争有关,但诗歌中却没有一个字直接控诉战争,据此,可以判断诗歌的手法。
十五从军征原文、翻译及赏析
十五从军征原文、翻译及赏析十五从军征原文、翻译及赏析1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翻译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松树、柏树。
冢: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野鸡。
旅谷:野生的谷子。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葵:即野葵。
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做。
羹: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贻:送,赠送。
沾:渗入。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
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
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
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
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
十五从军征
选自《汉乐府民歌》
十五岁就应征去参军,八十岁才退伍回故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路上他碰到一个乡邻,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道逢乡里人,“家里有阿谁?”“远远看过去是你家,松树柏树中一片墓坟。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近前看兔子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去飞来。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捋些野谷舂米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独自一人吃得很悲哀。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中考文言文《十五从军征》全文详细翻译】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1 页共1 页。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十五从军征》汉乐府民歌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十五从军征》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描绘了一个在外征战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种种场景。
这首乐府诗不仅抒发了这一老兵“少小离家老大回”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史诗意义。
该诗通过主人公的遭遇,揭示了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封建兵役制度给劳动人民造成的苦难的怨恨与同情的思想感情。
作品原文十五从军征(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ē)谁?”“遥看是君家,松柏(bǎi)冢(zhǒng)累累。
”兔从狗窦(dòu)入,雉(zhì)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kuí)。
舂(chōng)谷持作饭,采葵(kuí)持作羹(gēng)。
羹(gēng)饭一时熟,不知贻(yí)阿(ē)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作品注释1、始:才;归:回家。
2、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3、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4、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5、松柏(bǎi):松树、柏树。
6、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高坟。
累累(léi léi),与“垒垒”通,连续不断的样子。
7、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òu),洞穴。
8、雉(zhì):野鸡。
9、中庭:屋前的院子。
10、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11、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12、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13、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14、一时:一会儿就。
15、贻(yí):送,赠送。
16、看:一说为“望”。
17、沾:渗入。
作品译文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十五从军征翻译及原文
十五从军征翻译及原文《十五从军征》是一首乐府诗,出自《乐府诗集·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
《十五从军征》翻译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哪些人健在?”“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现在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十五从军征》原文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遥看一作:遥望)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十五从军征》赏析本诗借一个老士兵回家后的见闻,表达了对封建社会不合理的兵役制度的控诉,反映了百姓们在战乱社会中的痛苦。
诗歌开头第一句就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十五岁的少年从军,居然到了八十岁才回乡。
可以想见,中间的65年,士兵转战各地,一直没能与亲人见面。
所以回家路上一遇见同乡,就立刻询问自己家的情况。
老兵自己也知道,过了这么多年,家中的亲人可能有些已经去世,但没有想到的是,事实比想象中的更惨。
原来温暖的家现在已经坟墓累累,一片荒凉。
诗歌对老兵此时的心理没有进行描述,但我们依然可以深刻地体会到那种恍如隔世的悲痛。
庭院中因为长久没有人住,长满了旅谷和旅葵,老兵用它们做好饭菜,却悲哀地发现无人和他们分享。
最后两句,老兵在恍惚中还是有所期待,直到他出门向东看仍然没有望见亲人时,他才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眼泪沾湿了他的衣裳,悲伤与痛苦的感情达到了顶点。
一个随时都有可能牺牲在战场的士兵,居然成了家中最后的幸存者,可见在家的亲人们生活更加悲惨,作者对当时黑暗现实的沉痛鞭笞一览无余。
全诗真实、质朴、深刻,催人泪下。
汉乐府诗歌《十五从军征》赏析
汉乐府诗歌《⼗五从军征》赏析原⽂:⼗五从军征,⼋⼗始得归。
道逢乡⾥:“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雉从梁上飞,中庭⽣旅⾕,井上⽣旅葵。
舂⾕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
译⽂: 年少就应征去参军,⽼年才退伍回到故乡家中。
路上碰到⼀个村⾥⼈,于是问:“我家⾥还有什么⼈?” “你家那个地⽅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坟墓。
” ⾛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长着野⽣的⾕⼦,野⽣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捣掉壳的野⾕来做饭,摘下葵叶煮汤算是菜。
汤和饭⼀会⼉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出⼤门向着东⽅的远处张望,眼泪滴落在征⾐上。
赏析:这是⼀⾸叙事诗,描述了⼀位在外征战多年的⽼兵返乡途中和到家后的情景,描述了⽼兵悲凉伤痛的情感,反应了但是的残酷的社会现实。
诗作的开头就⽤了⼀个年龄跨度的叙述:“⼗五从军征,⼋⼗始得归”。
在《礼记·曲礼上》⾥⾯记载“⼆⼗⽈弱,冠”。
弱冠:古⼈⼆⼗岁⾏冠礼,以⽰成年,但体犹未壮,还⽐较年少,故称“弱”。
冠,指代成年。
弱冠:古代男⼦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冠礼”,即戴上表⽰已成⼈地帽⼦。
“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
也就是说,当年⽼兵从军的时候,还没有达到成年。
这⾥的“⼗五”可以说是⼀个虚指,指的是年少的意思。
这种⽤法在古诗词⾥⾯经常会⽤到,⽐如“两个黄鹂鸣翠柳,⼀⾏⽩鹭上青天”“⽵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暖鸭先知”等,都是这种⽤法。
⼀个还没有真正发育成熟的少年,本应该还是在⽗母的关怀下成长的时候,却因为当时国家的需要⽽出征战场,可想⽽知战争已经是持续了很多年了,已经有很多的青壮年被征战⼊伍,阵亡⽆数,所以才会连弱冠都还没有到的少年⽆法避免。
这⼀去啊,到了“⼋⼗始得回”,这⾥的“⼋⼗”跟前⾯⼀样,⽤的也是虚指,指的是⽼年。
⼀个未成年的少年离乡背井去参军,变成了两鬓雪⽩的⽼⼈家才可以回到⾃⼰的故乡,中间在军营⼏⼗年的⽣活如何我们不可⽽知,但是⼀个“始”字可以看出,他出去之后,整整⼏⼗年都没有回过家啊,这是他的第⼀次踏上回乡的路,其⼼情的复杂可想⽽知:家中的⽗母恐怕早已不在⼈世,但家中还有其他⼈吗?经历了战乱变迁,会不会已经搬⾛了?即便有后⼈在,也对我这个⽼⼈家不认识了吧?……正如宋之问的《渡汉江》⾥⾯所描述的“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其实就是对归家的⼈的⽭盾⼼情的细致描写。
古诗《汉乐府·十五从军征》注释与赏析
古诗《汉乐府·十五从军征》注释与赏析汉乐府·十五从军征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①入,雉②从梁上飞。
中庭③生旅谷④,井上生旅葵⑤。
舂⑥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⑦阿谁。
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注释】①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②雉:野鸡。
③中庭:屋前的院子。
④旅谷:植物未经播种叫“旅生”。
旅生的谷叫“旅谷”。
⑤旅葵:野葵。
⑥舂: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皮壳或捣碎。
⑦贻:送,赠送。
赏析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所见所思,语言质朴,感情充沛,其意深刻,读来令人感愤,催人泪下。
整首诗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而老乡的回答却如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
在这动乱的岁月,亲人们竟无一幸存。
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回到家里,满眼破败荒凉的景象,又一次强烈地冲击着这个饱经风霜的老人的神经。
原本朝思暮想的家,暖暖的炉火,甘醇的美酒,融融的亲情,在这一刻都被这冰冷的现实所取代。
即使做好了“饭”,又有谁来分享?诗的最后,当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也许还能看到久违的邻居或乡亲。
可是他什么也没看到。
本来在战场上随时会牺牲的士兵,反而成了全家唯一的幸存者。
他再也不能自己,浑浊的泪水奔涌而出,将全诗推向 *** 。
作品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
爱好和平,反对战争,让老兵的故事永远尘封在历史的沙漠里吧。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
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推荐】从军行原文翻译及赏析1佚名〔两汉〕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刚满里五岁的少年就出去打仗,到了八里岁才回上。
路遇一个乡下的邻居,问:“我家里还有什么人?”“你家那个地方现在已是松树柏树林中的一片坟墓。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进出,野鸡在屋脊上飞上飞去,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上做饭,摘下葵叶上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张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注释始:才;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道:路途上。
阿(ē):语气词,没有实在意义。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把):松树、柏树。
冢累累:坟墓一个连着一个。
冢(zhǒng),坟墓、高坟。
累累(lé把lé把):众多的样子。
狗窦:给狗出入的墙洞。
窦(dòu),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旅葵(kuí):葵菜,嫩叶可以吃。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羹(gēng):用菜叶做的汤。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望:一说为“看”。
沾:渗入。
鉴赏《十五从军征》,是一首暴露封建社会不合人的兵葵制度的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黑暗的兵葵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的年从军65年返回故里时家破人读的情景,揭露了封建兵葵制度给劳动人民带来的苦难。
也同时说明了作者讨厌战争,渴望和平,关心劳动人民。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主人公的思想脉络由六十五年的征战生活进入邈邈旷野、漫漫古道,对亲人家园的现状由茫然无际的想象到急切地、盼知又怕知地询问,读者由开头两句诗展开的遐想的翅翼也在主人公焦急的劈头问话声中收束。,一句“家中有阿谁”的追问,推出了作品的聚光点——家。六十五年了,岂敢奢望家人安然无恙、亲人健在?能有一二幸存者已是不幸中之万幸了。所以他只问,家中还有谁侥幸苟活人世呢?可是,“乡里人”的回答却如站在雪地里浇下的一盆冰水:“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在这动乱的年月,我的亲人们竟无一幸存者?多少年来积压心底的感情,向谁倾诉、向谁表达啊?唯有那青青松柏、垒垒坟冢吗?那,就是我的家吗?不,不,不可能!
在乡间路上遇到同乡人,问:“我家里还有那些人健在?”
远远看去那就是你家,但已经是松柏青翠,坟冢相连了。
走到家门前看见野兔从狗洞里出进,野鸡在屋脊上飞来飞去。
院子里长着野生的谷子,野生的葵菜环绕着井台。
用捣掉壳的野谷来做饭,摘下葵叶来煮汤。
汤和饭一会儿都做好了,却不知赠送给谁吃。
走出大门向着东方远望,老泪纵横洒落在征衣上。
据《汉书。艺文志》载,“有代,赵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薄厚云”。可见这部分作品乃是汉乐府之精华。《史记乐书》载,汉乐府的设置不晚于汉惠帝二年(公元前193),但搜集民歌俗曲于汉武帝时,已知搜集于东汉末年,共搜集民歌俗曲138篇。宋人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100卷,分12类(郊庙歌辞,燕射歌辞,鼓吹歌辞,横吹歌辞,相和歌辞,清商曲辞,舞曲歌辞,琴曲歌辞,杂曲歌辞,近氏曲辞,杂歌谣辞,新乐府辞)著录,是收罗汉迄五代乐府最为完备的一部诗集。《乐府诗集》现存汉乐府民歌40余篇,多为东汉时期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当时底层人民日常生活的艰难与痛苦,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形式朴素自然,句式以杂言和五言为主,语言清新活泼,长于叙事铺陈,为中国古代叙事诗奠定了基础。
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现实主义的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叙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叙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汉乐府在文学有极高的地位,于与诗经,楚辞可鼎足而立。
此诗围绕老兵的返乡经历及其情感变化谋篇结构,巧妙自然。其返乡经历是:始得归→归途中→返回家中→“出门东向看”;情感变化为:急想回家,急想知道“家中有阿谁?”,充满与亲人团聚的希望(归途中)→希望落空→彻底失望(返回家中,景象荒凉,了无一人)→悲哀流泪,心茫然(“出门东向看”)。这些又归结为表现揭露黑暗社会现实的诗之主题。全诗运用白描手法绘景写人,层次分明,语言质朴,且以哀景写哀情,情真意切,颇具特色,也颇能体现汉乐府即景抒情的艺术特点。
摆在他面前的现实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由遥看到近见,满眼更加荒凉凄楚的景象。作者没说室空无人,而是抓住野兔见人钻进家畜窝中自以为得所,野鸡惊飞落到屋内梁上自以为安的情景;作者没有直书庭园荒芜杂乱,只摄取了井边、中庭随意生长的葵菜和谷物两个“镜头”,人去屋空,人亡园荒,更其形象,倍伤人心神。一个风尘仆仆的老人,站在曾经炊火融融、庭园整洁的“家”的面前,站在盼望了六十五年可又无一亲人相迎的家的面前,竟然比想象的还不堪十倍、百倍……这是怎样一种情境,将掀起读者怎样的感情波澜呢?
诗的最后两句于对老兵的动作描绘中进一步抒发老兵心中的悲哀。这里,突出老兵出门张望(“出门东向看”)与老泪纵横(“泪落沾我衣”)这一细节,将举目无亲、孤身一人的老兵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将其悲痛欲绝的茫然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试想,他“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家中已了无亲人,而只有荒凉的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以后的生活,又当如何呢?他又怎能不感到茫然呢?他向远方望去,难道自己的祖国里,只有自己一家是这样的吗?不是的。其悲惨的遭遇是谁造成的,尽管诗中未明言直说,但我们只要联系到此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则不难看出这一点。根据吴兢《乐府古题要解》的说法,此诗晋时已谱入乐府,当可视之为汉魏战乱之际的作品。正是当时穷兵黩武的统治者与无休无止的战争,造成了该老兵的悲惨遭遇。反映该老兵的悲惨遭遇,也就反映了当时在沉重的徭役压迫之下的平民百姓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了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
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十五从军征》晋代已入乐。在它被用为横吹曲辞以前,是否曾入乐,已难查考。这首诗诗原来或许是汉魏间大动乱时代的民歌,是为控诉残酷繁复的兵役制度而创作的。
汉乐府简介
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配置乐曲、训练乐工和采集民歌的专门官署,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人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汉乐府民歌:《十五从军征》原文译文赏析
《十五从军征》
两汉:佚名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遥看一作:遥望)
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
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译文】
刚满十五岁的少年就从军出征,到了八十岁才回来。
【注释】
始:才。
归:回家。
道逢:在路上遇到。
道:路途上。
阿:语气词,没有意思。
君:你,表示尊敬的称呼。
遥看:远远地望去。
松柏(bǎi):松树、柏树。
冢(zhǒng):坟墓。
累累:与“垒垒”通,形容丘坟一个连一个的样子。
狗窦(gǒudòu):给狗出入的墙洞,窦,洞穴。
雉(zhì):野鸡。
中庭:屋前的院子。
生:长。
旅:旅生,植物未经播种而野生。
旅谷:野生的谷子。
旅葵(kuí):即野葵。
舂(chōng):把东西放在石臼或乳钵里捣掉谷子的皮壳或捣碎。
持:用。
作:当做。
羹(gēng):就是饭菜的意思。
一时:一会儿就。
贻(yí):送,赠送。
沾:渗入。
【赏析】
这是一首叙事诗,描绘了一个“少小离家老大回”的老兵返乡途中与到家之后的情景,抒发了这一老兵的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开篇便不同凡响:“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这两句,直言老兵“十五”岁从军,“八十”岁方回,看似平淡无奇,像不经意间道来,实却耐人寻味,颇见功力。他“十五从军征”,奔赴何处,诗中未作说明;其军旅生活如何,战况怎样,诗中也均未交代。这就给读者留下众多想象的空间。但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他“从军征”,系出于战事,而且这一去就是数十年!“八十”与“十五”相对照,突出其“从军征”时间之久;“始得归”与“从军征”相呼应,则表明他中途一直未能回来。
“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他走出年久失修的破门,向东方看去,他也许还抱着希望,他看到了谁?看到了什么呢?他也许看到了久别的亲人?也许什么也没有看到。他茫然地从幻想中走出来,低声哭了起来“泪落沾我衣”五个字,饱和了多么丰富、多么深厚、多么沉痛的感情内涵啊!主人公和他的家的相互映衬的叙写,把作品的主题和艺术水平都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服了整整六十五年兵役的人,竟然还是全家的幸存者,那些没有服兵役的亲人们,坟上松柏都已葱葱郁郁,可以想见他们生前贫寒凄苦的生活还不如每时每刻都可能牺牲的士卒;作品具体写的是主人公为国征战六十五载却有家归不得,等到归时却又无家可归的不幸遭遇和惨痛心情,而他的不幸与那些苟生且不能只有走进静默、暗湿、冰冷的坟墓的亲人们相比,他又是“幸运者”了。作品就不仅仅暴露了封建兵役制度的黑暗、罪恶,不仅仅表现了八十老翁一人的不幸,而且反映了当时整个社会现实的黑暗,表现了比个人不幸更深广的全体人民的不幸和社会的凋敝、时代的动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