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书实务》课程建设规划
秘书实务课程设计 (2)

秘书实务课程设计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秘书职业的基本工作要求和实务技能,为未来从事秘书工作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工作流程和应对常见工作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拓展职业发展道路奠定基础。
二、核心内容1.秘书工作概述本节主要介绍秘书职业的起源和发展,以及秘书工作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重点介绍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包括文件档案管理、会议协调、信息查询等方面。
2.秘书基本素质为了胜任秘书工作,需要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
本节重点介绍秘书工作的基本素质,包括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服务精神等,以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身需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3.秘书工作流程本节主要介绍秘书工作的日常流程,包括会议组织流程、文件管理流程、临时任务处理流程等。
通过实践操作和模拟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每个流程的工作要求和注意事项,并提高处理工作流程的能力。
4.秘书工作常见问题处理秘书工作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问题和困难,本节则重点对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讲解,帮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应变能力。
5.课程设计与实践操作本节为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环节,学生需要根据上述内容进行课程设计和实践操作。
课程设计主要包括会议组织方案设计和文件管理方案设计,实践操作则包括实际操作演练和模拟练习等。
三、课程收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职能和工作流程,了解企业秘书职业的起源和发展,了解秘书工作所需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并掌握应对常见问题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从事秘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课程建议本课程建议采用线下实体课堂授课方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紧密结合,深入实践操作中逐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
同时,为了更好地发挥课程效果,建议加强实践考核环节,并及时对学生的实践操作进行评估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秘书实务课程学习计划

秘书实务课程学习计划导言在现代社会,秘书作为一种重要的管理职业,承担着组织、协调、传达信息等工作。
秘书实务作为一门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习计划将从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个方面来进行规划和安排,以便学生能够全面、系统地掌握秘书实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课程背景秘书实务是一门综合性的职业课程,其内容涵盖了很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文件管理、会议组织、信息传递、办公自动化等。
这些内容对于培养优秀的秘书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理,熟悉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提高文件处理和信息传递的效率等。
二、学习目标1.了解秘书实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掌握文件管理、会议组织、信息传递等方面的基本技能;2.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Word、Excel、PowerPoint等软件;3.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能够独立完成日常工作任务;4.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和素养,能够胜任秘书工作,并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三、教学内容1.文件管理(1)文件的分类和归档(2)文件的保管和检索(3)文件的处理和传递2.会议组织(1)会议的筹备和组织(2)会议的记录和总结(3)会议纪要的撰写和归档3.信息传递(1)信息来源及收集(2)信息处理及传达(3)信息反馈及处理4.办公自动化(1)Word的基本操作(2)Excel的基本操作(3)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5.职业素养(1)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2)职业形象和自我管理(3)职业规划和发展四、教学方式1.理论讲授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了解到秘书实务相关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并掌握相关的技能。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秘书工作中的案例,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秘书实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3.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办公自动化软件以及文件管理、会议组织等工作,学生可以熟练掌握相关的技能。
秘书实务实施方案

《秘书实务》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一、课程性质秘书实务是高职行政管理与办公自动化专业(商务文秘方向)旳一门专业关键课程。
它具有很强旳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规范性,对培养学生旳专业思想、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均有突出旳意义,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行政管理工作能力之人旳重要一环。
通过该课程旳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职业岗位必需和够用旳基本理论,使学生具有文书处理与写作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会议组织与服务能力和商务活动能力。
该课程是行政管理(商务文秘方向)专业旳关键课程之一,与应用写作旳、档案管理、公共关系等课程相辅相成,构成该专业培养目旳旳关键课程群。
二、课程教学目旳通过该课程旳学习使学生具有办文、办会、办事旳业务处理能力。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现场仿真教学模式。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掌握秘书素质与职业道德旳基本规定;2、使学生掌握文书处理与写作技能;3、使学生掌握办公室事务处理技能;4、使学生掌握会议组织与服务技能;5、使学生掌握商务活动技能。
四、课程内容设计本课程通过对秘书人员岗位旳调查和详细分析,以秘书职业能力为关键来设计教学内容,详细如下:职业能力与教学内容分派表五、教学模块实行方案第一、秘书职业基本能力模块模块一职业认识该模块教学重要使学生对秘书职业旳特点、工作范围、工作原则等有对旳旳认识,为学习后续内容奠定良好基础。
该模块由秘书工作和秘书旳素质与职业道德两个教学模块构成,处理职业认识能力问题。
该模块教学重要采用理论讲授、案例分析、启发总结、问题讨论、录像教学等教学措施。
为学生提供电子课件、参照资料、录像教学片、教学案例、习题集等教学资源。
教学模块1、秘书工作(1)、教学内容秘书、秘书部门和秘书工作旳有关知识;秘书旳职业特点以及秘书工作旳原则与作用。
(2)、规定与原则理解秘书旳来由和类别;认识秘书部门,重要理解秘书在社会各行业中旳广泛旳覆盖面;掌握秘书工作旳原则、特点和作用。
(3)、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结合秘书工作案例讲授秘书工作旳有关知识,以及秘书工作旳重要作用。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目前,虽然有关秘书工作的理论和实务课程已经在一些高校或培训机构中设置,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课程内容不够系统完整,教学方法单一传统,评价体系不够科学严谨等。
有必要对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进行全面的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市场需求和培养优秀秘书人才的要求。
1.2 研究意义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秘书是组织中的重要成员,承担着协助领导者管理日常事务、保障领导者高效工作和维护领导者形象的重要职责。
深入研究秘书理论与实务,有助于提高秘书的专业素养,提升其工作效果,使其更好地为领导者和组织服务。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研究可以促进秘书教育的不断发展。
通过对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和教学方法的探讨,可以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秘书人才。
对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研究还可以促进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可以更好地指导秘书实践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实现课程的最终目标。
研究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意义重大且深远,有助于促进秘书教育学科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探讨《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与研究,旨在揭示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为学生提供系统性的秘书理论知识和实务技能。
通过研究课程内容体系构建、教学方法探讨、评价体系建设和实践教学模式等方面,分析课程的整体设计和实施情况,旨在提出改进建议,使课程更加贴近实际秘书工作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实践能力。
通过对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对培养高水平秘书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研究,探讨提高秘书理论课程的实用性,为相关领域的教学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未来的发展方向将聚焦于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体系,更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体系,推进课程实践教学模式,从而为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发展和提升提供有效的借鉴和指导。
秘书实务第二版课程设计

秘书实务第二版课程设计一、前言秘书是组织中重要的角色之一,他们承担着与上级领导沟通、管理文档、安排日程、协调各方面事务等重要任务。
为了提高秘书工作质量和效率,在此设计了一门名为秘书实务第二版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出色的秘书人才。
二、课程概述秘书实务第二版是一门为期16周的课程,由前期理论教学和后期实践操作结合。
本课程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秘书基本知识、秘书管理技能、流程操作、实践案例。
1. 秘书基本知识本部分主要讲解秘书工作的基本概念、职责和工作流程。
具体内容包括:秘书的定义及职责、管理控制与组织设计、有效沟通与协调、领导力与团队合作等。
2. 秘书管理技能本部分主要介绍秘书管理方面的技能和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文件管理、信息管理、时间管理、资料查询等。
3. 流程操作本部分将具体讲解常见的秘书工作流程,例如会议安排、行政档案管理、来访接待、出差安排等。
通过真实案例,参与者将了解其独特的注意事项、工作流程和沟通技巧。
4. 实践案例本部分将提供一些真实案例,参与者需根据分配的角色,完成相关安排和管理任务,并在课程结束时进行汇报分享。
三、授课方式本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方式。
由专业的指导督导,为学员提供操作技巧,并进行相应经验分享和交流。
四、考核方式在课程结束后,参与者需完成一份课程总结报告,总结自己在秘书实务方面的收获和提高。
同时,还需完成一份秘书工作方案,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评分细节如下:评分项占比课程总结报告60%秘书工作方案40%五、课程效果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参与者将收获思维和技能全面提升,具备秘书工作的管理和协调能力,更好地为领导团队提供支持和帮助,为个人职业发展添砖加瓦。
同样,也将为企业单位提供更专业、高效的秘书服务。
六、总结秘书实际上是企业管理者的得力助手,是企业顺利运转的中枢部门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因此,为了提高秘书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更多优秀的秘书人才,这门课程《秘书实务第二版》应运而生。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是一门针对秘书与助理等职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养课程。
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丰富的办公技能、高效的协调能力和出色的沟通能力。
本文将对《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内容体系进行描述与研究。
一、课程目标1. 培养职业素质:以时间意识、自我意识、职业道德、沟通技巧、协调能力为核心内容,以形成秘书职业形象为目标,提高学生自我修养和职业操守。
2. 掌握办公技能:学生将集中学习电子公文写作、计算机应用、语言文字表达等实用技能,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误操作率。
3. 提升协调能力:本课程将以ERP软件操作、企业运营管理和项目相关课程为内核,以提高学生在项目统筹和企业运营中的技能和表现。
二、课程中心内容1. 职业基础理论:具有秘书职业特征的从业人员应掌握时间管理、自我管理、写作基础等基础学科的知识,并对职业素质的提高进行探究。
2. 电子信息技术:秘书工作离不开电子通讯和电子文件,故本栏目的课程重点涉及ERP应用技巧、互联网办公、电子公文流程设计与审批等应用技巧。
3. 企业管理课程:秘书在企业运营和项目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故课程内容应涵盖企业资源规划、企业运营与管理和项目实施管理等相关知识。
三、课程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通过模拟实际场景引导学生进入职业生活,强化与实践结合之后的培养模式。
采用知识点结合实景演示的方法,使学生在与实际场景的接触中,了解职业行业中的工作流程,形成实际操作技能。
2. 讨论式教学:通过讨论模拟企业管理和项目建设场景,引导学生进行研讨、广泛讨论,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逻辑思维和认识方式。
3. 实践操作教学: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落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指导学生实操,反复操作,并通过实践项目,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能水平。
四、课程评估1. 期末考试:评测学生对职业基础理论、电子信息技术和企业管理课程的掌握程度,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核。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一、引言秘书作为组织中不可或缺的角色,承担着重要的管理和协调职能,其理论与实务知识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内容体系建设和研究,对于培养具有优秀秘书工作素质和能力的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对《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相关教学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1. 课程的基本理念《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作为培养秘书专业人才的重要课程之一,应该以培养秘书人才的综合素质为核心,围绕提高学生的管理和协调能力展开。
在课程内容设计上,应立足于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注重实际操作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
2. 课程内容的结构《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的构建应包含秘书的基本理论知识、实务操作技能以及职业素养的培养。
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管理学、沟通学、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实务操作技能包括办公软件操作、文件管理、会议组织等实际操作技能,职业素养的培养包括言行举止、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变化,秘书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也在不断地更新和拓展。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应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将最新的管理理论、办公技术等应用到课程中,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具备适应未来工作需要的能力。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内容应该有清晰的层次和衔接。
从基础理论的学习开始,逐渐深入到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最终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课程内容的层次与衔接的设计应该有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提升。
1. 教学方法的研究《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方法应该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方法的研究应该关注如何利用案例分析、实地实习、团队合作等方式,提升学生的技能和素质。
2. 教材建设的研究《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材建设应该与时俱进,反映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
教材的编写应该紧密结合秘书工作的实际需求,具有针对性和操作性,能够真正帮助学生提高能力。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1、基本概念篇
内容重点:秘书职位的定义、秘书岗位的特征、秘书职业素质与能力、秘书工作环境
与职责、秘书管理制度等。
2、日常工作篇
内容重点:会议策划、会议主持、会议纪要、文件起草、文件审批、签章、发放、文
件保管、信息搜集和分析等。
3、公共关系与沟通技巧篇
内容重点:秘书应该具备的公共关系能力与技巧、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方法、人际交
往技巧等。
4、管理制度篇
内容重点:秘书所涉及的管理制度、法律法规及其适用范围、政策法规的执行、办公
室行为规范等。
1、教学模式研究
秘书理论的教学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定制,例如:课程内容偏实务化的
地方,需要较多的实践辅导,而课程内容偏理论化的地方,需要更多的实例和案例分析。
2、教师培训研究
教师的培训是秘书理论课程成功的重要保障,需要教师具备专业知识、实践能力、教
育教学能力以及领导能力,并且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培训。
此外,教师应该在实践中积累丰
富的经验,以提高教学效果。
3、教材建设研究
教材的建设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及教学目标确定,重点在实务分析和案例研究上,与行业实际搭配。
4、评估研究
对于课程及教学的好坏,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
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仔细规划。
需要针对学生和教师进行相应的评价、考查和建议,以便不断优化、调整教学策略和课程
体系。
以上就是关于《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的相关内容介绍,希望能够对秘书学习人员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帮助。
秘书实务课程设计

秘书实务课程设计一、前言秘书作为现代企业的重要岗位,承担着公司管理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职责,因此秘书的实务技能是企业要求最高的一项素质。
本课程设计旨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秘书工作实务技能,使其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适应现代企业对秘书的需求。
二、课程简介1.:秘书实务2.:24学时3.:秘书专业学生4.:让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实务技能和职业素养,提高综合能力,为其今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内容1.秘书的基本职责1.1 秘书的定义和职责分析 1.2 秘书的要求和工作态度2. 事务处理技能2.1 文件处理 2.2 资料汇编和报告撰写 2.3 电脑与办公室自动化3. 商务接待与礼仪3.1 客户接待 3.2 商务礼仪 3.3 活动策划4. 组织协调与沟通技能4.1 日程安排与会议组织 4.2 内外部协调与沟通技巧 4.3 纪要撰写技巧5. 实践案例分析5.1 实践案例分析和讨论 5.2 学生实践案例分享四、课程评估课程评估将体现信、用、思的课程特点,分为以下两部分:1.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作业、考勤、课堂表现占评估总成绩的60%。
2.期末考核评估:期末综合考核占评估总成绩的40%。
五、教学方法1.视频讲解:介绍秘书实务工作规范和常见问题解决。
2.应用案例分析:以实现具体的秘书工作为例子进行分析和解释。
3.模拟操作:向同学模拟一个秘书工作经历,定期对其出现的问题答疑解惑。
六、教学资源1.统一教学平台:实现网上教学,提供必要的教材、作业、实例等资料。
2.教学实践基地:提供实际的秘书工作环境,模拟实际的秘书工作场景。
3.基础设施和工具:提供教学使用的文案,网络和各种计算机等。
七、教材参考1.《现代秘书实务》2.《企业秘书–职业教育教材》3.《深化秘书实务知识的方法和技巧》4.《写给像你一样的人看的秘书实务手册》八、总结本课程设计围绕着秘书实务技能和职业素养展开,形成了全面的课程设置和完善的教学资源和方法。
秘书实务教学设计(二篇)

秘书实务教学设计一、课程性质秘书实务是我院文秘和法律文秘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它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综合性、实践性和规范性,对培养学生的专业思想、专业基础和专业技能均有突出的意义,是将本专业学生培养成具有一定行政管理工作能力之人的重要一环。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本职业岗位必需和够用的基本理论,使学生具备文书处理与写作能力、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会议组织与服务能力和商务活动能力。
该课程与应用写作、档案管理、公共关系等课程相辅相成,构成该专业培养目标的核心课程群。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办文、办会、办事的业务处理能力。
本课程采用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现场仿真教学模式。
三、课程任务1、使学生掌握秘书素质与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2、使学生掌握文书处理与写作技能;3、使学生掌握办公室事务处理技能;4、使学生掌握会议组织与服务技能;5、使学生掌握商务活动技能。
四、课程内容设计本课程通过对秘书人员岗位的调查和详细分析,以秘书职业能力为核心来设计教学内容,具体如下:理论知识秘书基本要求1.秘书职业认识2. 秘书的职业道德与素质实训秘书职业能力职业能力与教学内容分配表秘书职业岗位能力及教学模块职业基本能力秘书职业核心能力能力模块教学模块实训项目接待能力接待工作日常接待宴请接待信访工作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信息工作信息工作调研能力调研工作沟通与协调能力沟通与协调客户沟通与协调客户服务办公设备使用能力办公设备使用办公设备使用办公室事务处理能力办公室事务管理活动安排商务旅行计划接打电话值班工作文书处理与写作能力办文工作文书的处理会务组织与服务能力会务工作会议方案制订会场布置会务服务会见与会谈安排商务活动安排能力商务活动工作签字仪式庆典活动新闻发布会五、教学模块实施方案秘书实务教学设计(二)教学目标:1.了解秘书的工作职责和技能要求。
2.掌握秘书的基本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
3.培养秘书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秘书理论与实务》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综合实际工作技能及理论知识的课程。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学生可以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的角度,探讨如何构建一套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体系。
我们需要确定《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核心内容。
秘书工作主要包括文秘工作、办公自动化、组织与协调、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课程的核心内容应包括秘书工作的基本理论和相关实务技能的培训。
在理论知识方面,包括管理学、信息管理、办公自动化技术、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在实务技能方面,包括文件处理、会议组织、信息管理、办公软件运用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
我们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内容。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快,秘书工作的内容和要求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我们需要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断完善和更新《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内容。
加强办公自动化技术的培训,提高学生使用办公软件的能力;加强信息管理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信息管理和分析能力;加强组织与协调方面的培训,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只有根据现代社会的需求,不断完善和更新课程内容,才能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秘书人才。
我们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教学环节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组织实际案例分析、实地参观、模拟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可以组织学生参观一些大型企业或机关,让学生了解实际的办公环境和工作流程;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案例分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提高;可以通过模拟操作,让学生练习使用办公软件、处理文件等实际操作技能。
只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我们还需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不仅是培养学生的技能和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职《秘书实务》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高职《秘书实务》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发表时间:2009-12-07T14:40:00.82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1月上旬刊供稿作者:邵燕燕窦丽荣李泓[导读] 《秘书实务》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秘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高职文秘专业系列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邵燕燕窦丽荣李泓(山东外国语职业学院)摘要:秘书实务课程有着鲜明的应用性、实用性、实践性特点,建构科学合理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在合理的理论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完成实践教学各环节的课程建设,在实施教学过程中突出实训与实践教学环节,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围绕高职秘书实务课程实训教学的现状、教学设计思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等几个方面详述了《秘书实务》实训课程体系的教学组织及教学重点,并就如何达到实训目的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
关键词:秘书实务教学模块虚拟公司0 引言《秘书实务》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秘书专业的主干、核心课程,是高职文秘专业系列中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本课程以培养应用型、操作型秘书人才为目标,通过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业务知识和操作技能,具备在基层企事业单位从事秘书工作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
1 现状分析秘书实务课程目前在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开设,主要是培养学生在文秘工作中所能应对的各种挑战性工作,但从目前相关高职院校教学实际看,很多高职毕业生,实践操作能力很差,毕业工作后很长时间不能独立顶岗,给用人单位带来很大负担,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实践教学已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瓶颈。
可见在高职文秘相关专业中加强秘书实务技能训练的重要性,从一侧面也可看出秘书实务实训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是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特别是前几年,《秘书实务》课程要开展实训教学,很少有设备、器械可以借助,而且设备不足、教学手段比较落后、实训教师数量不足、教学观念尚未切实转变。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是一门涉及到现代办公和管理的重要课程,其教学内容和体系的建设对于培养高素质秘书人才和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从课程体系的建设和研究角度来看,需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规划课程内容的规划是课程体系建设的核心。
内容应该从实际需求出发,注重与现实工作紧密结合,以便于学生学习后能够快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从大方向上来说,包括秘书的职业精神、管理与人际沟通技巧、档案管理、会务组织、以及财务和行政工作等方面。
二、教学模式的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是通过教师详细讲解和学生听课的方式,学生缺乏实践和培养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因此应尝试引入实践性教学模式,采取基于问题和案例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促进学生实际技术水平的提高。
三、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尝试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如通过拓展阅读、行业热点话题讨论、模拟演练等,来激发学生积极性,扩展他们的知识面和思维视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四、创新课程形式创新课程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
应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和工具,例如在线教学、视频教学和讲座等,不断探索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课程形式,提升教学效果。
五、评价体系的建设评价体系的建设是完善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加强自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具备实际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保证教学质量。
总之,秘书理论与实务是一个复杂的课程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细化。
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深入挖掘,结合现代前沿科技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和吸引更多人才投入到这个领域。
秘书实务第二版课程设计 (2)

秘书实务第二版课程设计一、设计目标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秘书实务领域内的专业能力,包括文件处理、会议组织、商务礼仪、信息查询、口头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帮助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秘书人员。
二、教学内容1. 文档处理本模块将介绍秘书实务中常用的各类文件的撰写、整理、保管和归档,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掌握各类文件的写作技巧和标准格式。
2. 会议组织会议是企业、机构正常运转的平台,本模块将介绍如何组织好各类会议,如安排日程、起草会议文件、成立表决委员会和处理会议记录等。
3. 商务礼仪合理的着装、得体的举止举止可以提升职场形象,营造职业风范。
本模块将详细介绍如何在职场中的礼仪和管理之间找到平衡点,并提醒学生在面试、庆典、宴会等场合中需要注意的礼仪。
4. 信息查询本模块将介绍各类信息查询工具和方法,如图书馆查询、网络查询、专业论坛查询等,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获取所需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
5. 口头沟通口头沟通是秘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本模块将介绍各种口头沟通的技巧、方法和注意事项,如如何有效地进行电话沟通、如何项目管理口头交流等。
三、考核方式考核方式采用以期末结业考试为主、平时作业成绩为辅的方式进行。
期末考试以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
平时作业主要包括文档处理作业、会议组织作业、商务礼仪作业、信息查询作业、口头沟通作业等。
四、教学方法教师将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践演练、互动交流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秘书实务各个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五、参考教材1.职场秘书实务,岳冠华,中国青年出版社,2019年。
2.商务英语口语与沟通,李红菊,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年。
3.学会沟通,凯瑟琳·帕金森,中信出版集团,2018年。
4.五步完成商务PPT,关美玲,电子工业出版社,2016年。
六、教学进度表章节内容授课时间第一章文档处理介绍文件的各类处理流程与标准格式及习惯3学时第二章会议组织会议的各类形式、组织技巧及文件的起草3学时第三章商务礼仪介绍礼仪,职场着装等2学时第四章信息查询介绍图书馆查询、网络查询等2学时第五章口头沟通电话沟通技巧及项目管理口头沟通3学时合计13学时。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一、引言秘书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其职责涵盖了对领导人员的支持与辅助、对企业管理事务的协调与落实等方面。
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秘书的角色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行政助手,更多地是承担起了组织架构、信息管理以及人力资源等多方面的重要职责。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开设,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秘书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从而为他们将来担任秘书岗位提供充分的准备。
二、课程内容体系建设1. 基础知识与理论《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的内容体系首先应该包括对秘书工作的基础知识与理论的系统讲解。
包括但不限于:秘书的定义与职责、秘书的发展历程、秘书的素质与能力要求等内容。
学生需要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对秘书工作的本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从而为深入学习与实践打下基础。
2. 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秘书在企业管理中承担着协调各方资源、协助领导人员决策等重要职责,因此《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与协调能力。
具体内容包括:工作计划的编制与执行、会议组织与协调、人力资源的管理与协助等方面。
3. 信息管理与技术应用现代企业管理中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秘书在信息管理与技术应用方面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应该包括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信息系统的运用、办公软件的操作等内容。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信息管理与技术应用的基本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做好准备。
4. 沟通能力与人际关系管理秘书在工作中需要与领导、同事、外部合作伙伴等多方进行沟通和协调,因此沟通能力与人际关系管理对于秘书来说尤为重要。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应该包括沟通技巧与方法、人际关系维护与处理等内容。
通过这一部分的学习,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管理水平。
5. 专业实务操作理论知识的学习离不开实践操作的训练,《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还应该包括对秘书工作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
具体内容包括:文件管理、日程安排、商务函电的撰写与处理等。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与研究是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结构性整理和深入探讨的过程。
建设一个合理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该课程内容体系的建设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 课程目标的确定:明确课程的培养目标和学习目标,确保课程内容紧密联系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需求。
2. 课程的模块划分:将课程内容按照逻辑关系进行划分,划分为模块,每个模块包含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案例,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3. 课程知识体系的建立:建立起关于秘书理论和实务的知识框架,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融合,有助于学生将知识点整合和应用。
4. 课程内容的更新和调整: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职业需求的变化,课程内容需要不断更新和调整,保持与时俱进,保持与实践需求的紧密联系。
5. 教材的选择和编写:选择合适的教材,或编写教材,使其与课程内容体系相匹配,有助于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6.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设计:根据课程内容体系的特点,设计合适的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使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效果。
针对以上建设要点,进行相关研究可以加深对该课程的理解和应用。
研究的内容可以包括:1. 课程内容的分析和比较研究:对国内外相关课程内容进行梳理和比较,确定最适合本课程的内容体系和教学安排。
2. 学生需求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学生对课程内容的需求和期望,了解课程对学生职业发展的重要性和作用。
3.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的改进研究:通过改进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习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课程内容。
4. 实践案例和教学资源的研究和开发:研究和开发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实践案例和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和实践机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更好地建设和完善《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就业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是一门旨在培养学生秘书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的课程。
通过课程内容的有机组合和连贯性,可以帮助学生全面掌握秘书理论和实务知识,并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课程内容体系建设是指在《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中,经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构建一个合理的、完整的课程内容体系的过程。
课程内容体系是指各个板块或模块在逻辑上的脉络关系和层次结构。
它是将相关的知识点有机地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有层次、有逻辑性的整体。
在建设《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要根据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确定课程的主线和核心内容。
课程的主线可以是秘书的角色定位和工作职责,核心内容可以包括文件管理、办公自动化、会议组织等。
要综合考虑各个模块之间的关系和依赖性,使得课程内容可以有机地衔接起来。
可以将基础知识模块放在前面,然后是应用实践模块,最后是综合能力训练模块。
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专业背景,灵活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
对于学生来说,实践能力训练的比重可能更大,需要加强实际操作和场景模拟的训练。
还要注重与相关课程和专业的衔接,形成一个知识体系的完整整合。
可以与管理学、心理学等相关专业课程进行横向联系和垂直拓展。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的研究是对课程内容的建设的评估和改进。
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馈的调查,以及对就业市场需求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内容体系。
具体来说,可以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要对课程内容的设置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是否符合学生和就业市场的需求。
要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材进行评估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要对课程的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进行研究,以提高评价的公正性和科学性。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和就业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
《秘书理论与实务》课程内容体系建设与研究是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需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秘书实务精品课程整体设计

《秘书实务》精品课程整体设计(说课内容)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谨代表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秘书实务》课程组对课程整体设计做具体说明,请批评指正。
下面我从九个方面对课程逐一介绍一、课程地位和目标《秘书实务》是我院高职文秘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主干课,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必要的秘书基本知识、秘书职业素质和较强的秘书实践能力。
课程的内容也是国家秘书职业资格鉴定的核心内容,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公文写作与处理》及《档案管理实务》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课程目标定位上我们不好高骛远、贪大求全,而是力求贴近学生实际情况和高职教育的发展现状。
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围绕“办会、办文、办事”,全面提高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
围绕“会服务、懂管理”培养服务意识、有效沟通、团队协作、继续学习及创新应变等关键能力实用文档具体来说,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能使学生掌握秘书工作的基本知识,熟悉秘书工作的特点、基本要求。
掌握文书工作,会务工作及事务工作的方法,培养从事秘书工作的职业意识和职业技能。
秘书实践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是本课程的教学重点。
难点是秘书实务中具体操作技能的掌握和运用。
二、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秘书实务课程采用任务驱动、工学交替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
课堂教学活动以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为中心,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参与任务解决的过程,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自主学习的热情,这种模式由传统的教师“教学”变为学生“求学”、“索学”。
教学中,我们始终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以项目为导向、任务为驱动,让学生通过主动学习,将书本上抽象的理论变成实践的能力。
教师主要起引导、点拨的作用,而且引导、点拨更多的是把知识加以引伸,使学生能够触类旁通。
本课程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岗、证、课”沟通,参照国家秘书职业标准和认证内容,构建了以秘书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从而真正实现了“课程教学、职业认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秘书实务》课程建设规划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及中心环节,是示范性高职建设的一项基本内容,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方法和基本途径,是有效落实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保证。
课程建设是一项整体教学改革和建设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学方法、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是学校教研、师资和管理水平等诸多因素的综合体现。
为进一步加强《秘书实务》课程建设,传媒系《秘书实务》课程组特制定课程建设规划。
一、课程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年16号)和《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2004年1号)文件精神;以姜大源教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为理论指导,大胆改革,不断创新,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二、课程建设的内涵本规划中的课程建设涵盖课程定位、教师团队、课程教学设计、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环境(校企合作)、教学效果及网络教学等七个方面,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课程定位。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与任职要求,准确定位,制订课程目标,确定课程性质与作用、课程教学教学模式。
2、教师团队建设。
逐步形成一支职称、学历、年龄、技能等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型教师梯队,进一步提高教师教学质量。
3、课程教学设计。
与市场紧密结合,与行业发展相适应,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优化课程体系,与行业企业深入合作,确定教学设计理念与思路,完成教学内容的选取、组织,制定课程标准与实训大纲。
4、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力推行行为引导法、案例分析法、模拟情境法、启发讨论法、现场演示法等多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运用,关注通过学生自己的实践或行动来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其中“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效果最为突出形成特色。
5、教学资源。
建立起网络教学资源,包括学习指南、案例中心、教学课件、习题考证中心、实训指导、教材教辅等几个方面。
在教材选用、管理、评价等方面建立规范机制,大力提倡教师跳出窠臼,不拘泥于教材,基于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大胆整合、优化;与行业企业专家、技术人员共同开发教材。
6、实践教学环境(校企合作)。
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为出发点,做到“教学做合一”,创建良好的实践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自觉性,与行业企业全面深入合作,以提高教学质量。
7、网络教学。
建立起网络互动平台,学生在线学习,教师在线服务,拓展学习空间与领域。
三、课程建设与改革思路从单纯的学生到秘书领导的近身辅助。
角色演变,在人的意识上是一个量变到质变循序渐进的过程。
为了能使学生迅速完成角色意识的转换,顺利跨入社会,并在极短的时间里适应环境,胜任秘书工作,秘书专业的学生自踏入高校校门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重视专业教育与秘书角色意识的培养,甚至将其“化整为零”不仅在专业课教学中,而且在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与同学和老师相处中,不断地渗透、强化在这种意识,具体可以同时从三个方面入手:(一)“请进来,走出去”学生,作为一种社会角色,他所处的社会环境比较封闭、单一。
而秘书工作是一种社会性,实践很强的工作,这一行对一个刚从“文山题海”中拚杀出来的单纯的学生来说很陌生、很遥远。
因此,必须首先给他们一些感性认识,可以组织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门,到机关、企业单位实地参观,观察各类企事业单位办公室秘书的日常工作,了解秘书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同时,经常邀请社会上有经验的老秘书来校讲课、交流,使学生有机会倾听秘书人员的工作经验体会,使他们对秘书工作的具体情况,氛围,有大致印象与初步的体验。
(二)改革教学方法有了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的心中就能勾勒出秘书工作的大致轮廓,同时也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此时巧妙地在教学中介入现代的科学的教育方法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可采用的教学方法有“任务驱动教学法”、“问题情景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根据秘书学的理论特点综合模拟秘书工作现实情景进行教学。
(三)岗位实习在课堂中进行情景教学必竟是有限的,秘书专业学生的校学习期间应有序地组织一系列较全面的岗位实习。
在课堂系列模拟训练后还要组织学生到各层单位真刀真枪实地演习即岗位实习,利用实习单位现成的行政管理系统,办公室的现代化办公设备,让学生参与进去。
(四)“岗、证、课”结合课程教学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岗、证、课”沟通,参照国家秘书职业标准和认证内容,构建了以秘书职业岗位流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模块,从而实现“课程教学、职业认证、‘零距离’上岗”三者的完美结合。
四、改革内容1、教学理念优化(一)以秘书工作过程为导向,按照职业岗位能力构建教学模块本课程教学内容设计职业指向性很强,直指向基层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秘书工作岗位。
改传统学科体系为工作需要,以企业秘书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即办文、办会、办事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为准则,选取教学内容,并将这些选定的内容进行梳理、整合成“基础知识”和“办文工作”、“办会工作”、“办事工作”、“秘书礼仪” 5个模块,又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秘书职业定位、秘书工作环境、秘书人际关系、公文撰制、文书处理、文件归档、会议组织、会议文书、信息处理、调研工作、电话管理、时间管理、印信管理、值班工作、接待工作、信访工作、档案管理、办公设备使用、形象、接待礼仪、宴饮礼仪、差旅礼仪等21个项目,55个贴近企业、贴近岗位,实操性强的任务。
每个项目、任务模块都是一项情境化、行动化的学习任务,所有教学内容的安排都围绕项目任务的完成来展开,让学生通过情境化的任务来驱动学习。
(二)设立“虚拟公司”,运用“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组织课程教学文科实训难,秘书实务课程要开展实训,少有设备、器械可以借助,只有通过创设学习情景,营造秘书工作氛围,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中设立虚拟公司,将教学活动与内容全盘置于该公司的框架之下运做,以秘书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岗位职业标准为设计依据,仿真模拟角色与场景进行教学,实现“工学结合”教学模式。
(三)采用引导文、任务驱动、典型案例、情境设置等行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本课程以秘书职业工作流程为导向,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规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同时,根据社会对秘书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严格遵循“教、学、做合一”的原则,采取行为导向教学法,以秘书工作过程为导向,分项目教学,在任务驱动下,实现了课堂、实训中心为基点,基本技能学做合一,边做边学的目标。
在校内课堂模拟训练的基础上,进一步利用企事业单位真实工作现场、工作项目和工作过程构建生产性教学实践环境,进行顶岗实习,实践与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通过这些形式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会务组织、经营活动策划、会场布置和接待等真实的秘书工作活动,实现真正“顶岗”,实现产学结合。
课程教学由理论教学、课内实训、课程综合实训、课外校内实习、顶岗实习五大版块构成,每个阶段循序渐进地实施,逐步完成整个学习过程,真正做到“五个结合”,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目标;单项实训与综合实训相结合,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形成;课内实训与课外校内实习相结合,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提高;校企结合,通过顶岗实习,共同指向秘书职业能力拓展和巩固,实现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专业教学和学生管理相结合,共同指向秘书职业综合素质升华。
2、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本课程的教学针对性强,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一)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在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基础上,我们参考现代教学理论,结合课程教学实践,探索出适应终身学习思想和学生实际的“项目任务驱动下的学生自主学习法”。
这种方法以项目任务为驱动,整个教学围绕任务的解决展开,按照“任务提出、学生自主完成任务、任务分析、相关知识技能点学习、项目实现、项目评价、项目拓展”7个环节完成教学过程。
在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归纳、去掌握,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要我干”为“我要干”,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我能”、“我会”、“我要”这样的积极的心理和行为态度。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离开教师,超越教师,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
根据不同的项目任务,在项目实现环节,我们也会选用或综合运用讨论启发、角色扮演、现场演示、情境模拟等教学方法。
如接待任务,我们采用角色扮演;会场的选择与布置,我们采用现场演示,这些做法,突出知识的应用性,学生勤于思考、乐于实践,有效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案例教学法受文科类专业实践教学的限制,在教学中,我们大量使用了案例教学法。
案例导入法。
以“案例”引导,让学生带着疑问一边听课一边思考,从中寻求能解答疑问的秘书学原理、原则,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
案例分析法。
从具体的案例分析中引申、启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能以事实为依据、理论为准绳,提高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使学生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出正确的处理意见。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巩固加深已学的知识,进而能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案例讨论法。
引导学生围绕讨论的“案例”陈述自己的观点,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如何抓住“案例”的关键点,如何分析案例。
在讨论结束时,教师分析学生的发言,解答学生的提问,并对案例进行总结。
走出去“找案例”与请进来“讲案例”相结合。
学生走进企业办公室,见习办公室事务、文书处理、来客接待等秘书实务,加深了对秘书职业和企业工作环境的了解,强化了实践操作能力;公司经理、办公室主任进课堂进行秘书理论与实践的系统讲座,既拓宽了学生对秘书职业的宏观视野,又增进了学生解决实务的能力。
(三)引进情景教学法。
根据有关知识点,结合秘书工作的实际,模拟秘书日常工作的场景营造仿真工作环境,形成身临其景的势态,使参与者放弃他们平常的角色行为模式,而换成规定情景中的角色和行为模式,尽可能按照扮演者那样去思考、说话和行动,从而在老师的引导下进入角色,体会角色意识,形成秘书职业的思维定势,更好地把握知识。
(四)“四步教法”,教师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模拟教学、角色扮演、头脑风暴法,分四级进行,一是情绪准备:教师使用“情绪准备”开始上课,尝试赢得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课题;二是掌握:在“掌握”中教师将和学生一起共同完成学习课题;三是巩固:在“巩固”中教师将提出学习任务;四是检查:在“检查”中教师想达到、每个学生尽可能独立获得个人的学习成果,学会怎样能够改善自己的学习成果,并且由此通过成功的结果得到学习加强。
3、课程教学评价(学业评价)改革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决定了课程考试模式的多样性,我们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课证通融”的课程考核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