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探索
成都农业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
成都农业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也是四川省的省会城市。
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变化,成都市正试图将农业产业化作为经济增长的新方向。
本文通过对成都农业产业化项目可研报告的分析,探究了这个项目的背景、目标、实施计划、预期效益和风险,并对其可行性进行了评估。
一、项目背景四川是中国的农业大省,也是中国重要的粮食、畜产品和生物质能源生产基地。
成都市是四川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和金融中心,具有综合优势和发展潜力。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产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农业园区的面积逐渐减少,传统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日益落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不能满足现代生活的需要。
因此,成都市政府决定开展农业产业化项目,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
二、项目目标成都农业产业化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可持续发展。
具体地,目标包括:1、通过建立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创造优质高效的生产和经营环境,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
2、打造有特色、有品牌、有价值的农产品,拓展市场和业务渠道,增加农业产业链价值。
3、整合农村资源,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扶贫攻坚工作。
三、项目实施计划成都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实施计划包括以下步骤:1、选址和规划:通过调研和评估,确定适宜的地理位置和土地资源,编制农业园区规划和布局图。
2、投资和建设:按照规划和布局图,在选定的地点和面积内,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园区,包括道路、水利设施、灌溉系统、通讯设备和住宅区等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
3、种植和养殖:根据市场需求和农业资源,确定种植和养殖的项目和计划,实施农业生产和经营模式的改革和转型,提高生产效益和降低成本。
4、品牌和营销:建立农产品的品牌和形象,通过市场营销和推广,拓展销售渠道和经销商网络,增加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空间。
四、项目预期效益成都农业产业化项目的预期效益主要包括:1、增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收入:通过创造新的农业产业链和扩大市场份额,增加农业总产值和农民经济收益。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创新与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创新与发展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下,农业产业化经营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针对传统的农业生产模式逐渐无法适应市场需求与现代化要求的情况,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创新与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新模式以及其发展现状。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将传统农业生产模式转变为现代工业化生产的一种重要模式。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效益最大化。
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规模小、资金短缺、技术滞后等。
因此,亟需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模式创新1. 农业+旅游模式近年来,农业+旅游模式逐渐兴起。
通过将农业与旅游相结合,农户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开发乡村旅游资源,增加农业产值。
比如农家乐、农庄民宿等,将传统的农业生产与休闲娱乐相结合,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 农业+电商模式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农业+电商模式成为一种新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式。
农产品通过电商平台进行销售,可以实现农产品的线上线下销售,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同时,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农户提供更精准的生产指导,促进农业生产的标准化和智能化。
3. 农业+科技模式农业科技的发展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新的可能。
利用先进的农业技术,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户的收入。
比如智慧农业、精准农业等,通过传感器、无人机等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管理,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向更高水平发展。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景十分广阔。
通过模式创新和技术升级,农业产业化经营将会不断壮大,并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未来,农业产业化经营将更加注重产品品质和产业链延伸,实现农产品从“土地到餐桌”的全产业链闭环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和销售各环节通过市场化运作,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主要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
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以农产品加工、流通和销售为主要业务的企业,通常具备一定规模的生产基地、加工设施和销售网络。
它通过与农民签订种植合同,实现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并提供农技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带动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
龙头企业通过整合生产要素,实现生产规模化,提高生产效益。
通过形成品牌效应,推动产品差异化,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合作社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具备独立法人资格,集体所有制经营。
合作社通过发展社员,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
合作社还通过共同采购农资、共同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开拓。
合作社可以提供产品加工、质量检测、技术培训等服务,提高农民的经营水平。
合作社的组织形式多样,可以是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服务合作社、资本合作社等。
三、家庭农场家庭农场是指农户按照产业化标准,组织家庭成员从事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的经营形式。
家庭农场主要依靠农户自有的土地、劳动力和资金,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
家庭农场的特点是结构灵活、机动性强,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农户自身条件进行调整。
家庭农场通过发展规模经营,提高农民自身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新路径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市场创新。
一、技术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加工品质和产品附加值。
可以采用现代农业技术,如高效灌溉、精细施肥、精确种植等,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还可以采用农产品加工技术,延长产品的保鲜期,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管理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对种植、养殖、加工和销售等环节进行有效的组织和管理。
可以采用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模式,加强供应链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效率和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依托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手段,将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有机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农业产业链,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下面主要介绍几种常见的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一、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社是一种集中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资源,统一生产、加工和销售的集体组织形式。
传统的农村合作社以农业生产为主,如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而现代的农业合作社更加注重规模经营和市场营销,如农业生产合作社、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等。
创新路径:1.加强组织能力与服务功能。
加强合作社的领导班子建设,培养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人才,提升组织的运营能力。
提供综合性服务,包括技术培训、市场信息发布等,增加农民的满意度和依赖性。
2.推进资本与技术的引入。
吸引社会资本和科技人才参与合作社的经营管理,引进现代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益和质量,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二、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经营组织。
在农业产业园区中,农民可以直接将农产品出售给企业,而企业则可以提供技术、资金和品牌等支持,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增值。
创新路径:1.形成完整的产业链。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形成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等全链条的一体化经营,提高资源的整合效率和附加值。
2.打造农产品品牌。
通过企业的品牌效应和市场推广,提升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进一步开拓国内外市场。
三、农业科技示范园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通过引进现代农业科技和管理经验,集中展示和推广高效农业模式的农业生产基地。
通过示范园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带动周边农户改善生产条件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创新路径:1.开展科技推广和培训。
通过组织农民参观学习和开展生产技术培训等方式,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传播到广大农户中,提升整体生产水平。
2.营造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
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探讨
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探讨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是指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科学规划、统一管理,采用现代化的生产手段和管理模式,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加农业经济效益。
在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下,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定义、主要内容、运作模式以及发展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
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定义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是指将传统农业生产转变为规模化、科学化、专业化的产业经营模式,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效益,推动农业现代化的管理方式。
它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型经营模式。
主要内容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生产要素的整合。
通过整合土地、资金、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第二,生产经营的规模化。
发展规模化经营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内容,通过规模化经营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益。
第三,市场导向。
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第四,技术创新。
加强科技创新,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增强农业竞争力。
第五,信息化建设。
建立健全的信息化系统,及时了解市场信息、生产情况和政策法规等,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学性和精准度。
运作模式农业产业化经营管理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由大型农业企业或合作社担当龙头,组织周边小农户进行规模化生产,集中采购农业生产资料,统一销售产品,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
第二,种植基地加工厂模式。
在适宜的地区建立种植基地和加工厂,由加工厂提供技术支持和销售渠道,引导农民种植优质农产品,将农产品原料直接加工销售,实现产品附加值最大化。
第三,合作社+农户模式。
依托合作社组织农户开展生产经营,通过合作社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金融支持和市场销售等服务,实现规模效益和风险共担。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将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通过产业化经营模式,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涵盖了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多个环节,而其创新路径主要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方面。
本文将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进行探讨。
1. 专业合作社专业合作社是指由农民自愿组成的、依法登记的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社统一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专业合作社可以有效整合农业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民的组织力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2. 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是指农业生产者或经营者依法注册成立的企业法人,主要从事种植、养殖、加工等农业产业经营。
农业企业以其自身的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可以在农业产业链的多个环节进行产业化经营,带动农业现代化发展。
3. 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指跨越一定规模和层次的农业企业,其规模、技术和管理水平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龙头企业可以负责整个农业产业链,从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到销售等环节,带动周边农户进行产业化经营。
4. 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组织,通过合作社的形式进行农产品生产、经营和服务的一种新型合作组织。
农民合作社以满足农民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提高农民收入水平为宗旨,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新路径1. 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保障,包括农业生产技术、加工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
通过引入先进的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附加值。
在生产技术方面,可以通过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在加工技术方面,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产品保存期限,拓展产品销售渠道;在信息技术方面,可以建立农产品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保障。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依托现代科技手段和规模化生产方式,将传统农业生产转变为工业化生产,实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和服务的一体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不仅可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还能为农民增加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的选择对于产业化经营的成败至关重要。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一、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主体载体,他们通过资金、技术和管理优势,组织农民生产、收购、加工、销售,以产地一体化、上下游产业链条完善、市场化运作和品牌战略为核心竞争优势,提升产业附加值,提高农农村经济效益和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可以协调资源,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缓解农产品过剩问题。
二、合作社组织农业合作社是由农民自愿结合起来,依法成立,自主经营的经济组织。
通过合作社组织形式,农民可以减少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效益。
合作社组织可以有效整合资源,推动特色农业产品的开发和推广,促进乡村经济的繁荣发展。
三、农业企业集团农业企业集团是由多个农业企业联合组成的经济组织。
农业企业集团整合各类资源和要素,可以通过规模经济效应和专业化分工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高效益。
在农业企业集团中,各企业可以形成协同效应,提高整体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持续发展。
四、农业经纪人农业经纪人是指通过市场交易、合同协调等方式,以低成本介入土地、农产品产销环节,通过信息、技术、资金和渠道等多种资源,为农业生产与销售提供专业化服务。
农业经纪人可以有效整合市场资源,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化运作,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力。
农业龙头企业要加强科技投入,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通过引进和自主创新,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可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1. 引言1.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定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经营通过产业化加工、流通、营销等环节,实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组织化经营的过程。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农业的生产经营方式,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还促进了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也在助推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生产经营主体从传统的分散单一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形成了一系列规模化经营组织,如合作社、公司、农户联合经营等形式。
这些组织形式不仅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效率,还推动了资源整合、品牌建设、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还能够加强农业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协作关系,促进农民参与市场竞争,提高其收入水平。
农业产业化经营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载体,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将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为农业现代化走向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1.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实施产业化管理,将农业生产从传统的家庭农场或散户经济转变为现代企业化经营的一种模式。
其意义在于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实现农民增收致富,促进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实现规模化经营,整合资源、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可以推动农业科技的应用与推广,促进农业技术进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民收入。
农业产业化经营也有利于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产业升级,拓展农产品市场,提升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带动农村就业,促进乡村振兴。
农业产业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利用先进的经济体制和管理方法,发挥农业生产各环节优势性,实现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品牌化营销、标准化管理、现代化服务的一种生产组织形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包括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土地托管经营、农业龙头企业等。
在这些组织形式中,合作社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比较基础的形式,龙头企业较为复杂,土地托管经营是一种比较新型的组织形式。
合作社是通常由一群具有共同利益的农民组成的。
这种组织形式需要合理组织所属村庄的土地和劳动力,再集中投入生产资本,进行统一生产、统一经营。
此外,合作社也能使农民统括管理和运营农业企业,从而避免资源的隔绝和浪费。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为了发展各自专业化、规模化生产而组成的一种合作经济组织。
它可以整合农民专业社区内的农业资源和技能,实现高效的生产和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
土地托管经营是指农业发展公司、农村资产经营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将自己占有的土地租给农户经营流转的经济形式。
这种组织形式可以使农村社会劳动力有效流动,并促进废弃农地资源的再利用,同时避免了土地大面积闲置或盲目扩张。
农村土地流转经营模式不仅能实现农业规模化,而且能有效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以及为政府塑造农村现代化提供保障。
农业龙头企业是一种领头组织形式,它是以某个农产品为龙头,整个供应链条为依据,将各个环节的农业生产组织起来的企业。
农业龙头企业可以逐步取代其他组织形式,成为集农业生产、加工、贸易、科研为一体的大型企业。
这种企业不仅使农业规模化,而且在依托自身优势和行业内规模效应的基础上,可以在市场周边修建相应配套设施,影响到较大范围内的农业经济生产。
在这些组织形式中,创新路径也是十分重要的。
为了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需要推进科学种植技术、设施农业、生态养殖等进一步形成现代农业全产业链。
同时,需要坚持市场导向的原则,积极打造品牌,开发新的销售渠道,使生产、加工与销售相结合,增强市场竞争力。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方式探究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方式探究农业产业化经营是以生产者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现代生产经营方式为手段,实现农业生产、加工、流通、营销一体化的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及其创新方式对于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和解决农村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农民合作组织形式农民合作组织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组织形式,包括家庭联合经营组、农民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等。
这种组织形式可以通过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的管理方式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同时也可以增加农民的收入。
2.企业化组织形式企业化组织形式是指将农业生产经营以企业化的形式进行管理。
这种组织形式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
合资组织是指在国内外合法企业经营基础上,通过合同或协议,结成合资企业或合作企业,实施农业生产和经营。
这种组织形式可以通过技术和资金的引进,促进农业生产和经营的现代化。
1.电商+农业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商与农业的结合正在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一个创新方式。
通过电商可以实现直接面向市场,提升农产品的品牌效应和竞争力,同时也可以为农民和消费者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2.联合收购联合收购是指由多个经营规模较小的农户共同成立一家收购企业,通过集体经营、集中采购和集中销售来提高经济效益。
联合收购可以提高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影响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产效益。
3.专业合作社总之,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及其创新方式可以不断推动农业的发展和发挥重要的社会经济作用。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现代农业经营的一种重要模式,通过将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增值的目标。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以农民为主体,依法成立相互协作、共同经营、风险共担和利益共享的经济组织形式。
农民合作社可以发挥农民自主创业的积极性,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
2. 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是以农业生产、加工、经营为核心,通过与农民、合作社等基层农业经营者合作,整合农产品供应链上下游资源,并进行品牌建设和市场拓展。
农业龙头企业可以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生产方式提高农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
3. 农业产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是一种由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农民参与的综合性产业集聚区。
它以特定的区域为载体,集聚相关的农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生产、加工、批发、流通、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产品产业链。
4. 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农业合作经营组织是农民集体经济组织的一种形式,可以通过集中购买农资、集体耕作、集中销售农产品等方式,实现规模化经营、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农业合作经营组织可以是村级的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也可以是区域性的农业合作社、农业合作联社等。
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创新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1.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通过引进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养殖技术,推广高效农业生产模式,提高农产品产量和质量;借鉴现代企业的管理经验,建立科学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管理水平。
2. 建立农产品品牌:通过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树立品牌形象,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可以通过加工农产品深加工,推出高附加值的农产品,以及进行宣传推广,打造有影响力的品牌。
3. 加强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网络建设:建立健全的农产品流通和销售网络,打通农产品从产地到消费者的供应链。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将农业生产过程进行组织化、规模化和市场化,并通过现代化管理手段改进农业生产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经营方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有多种,包括大型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
本文将对这些组织形式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创新路径。
一、大型农业企业大型农业企业是指农业规模经营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为主要目标。
大型农业企业通常由农业企业集团或农民合作组织投资建立,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市场竞争力。
大型农业企业的主要优势在于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可以实现资源的集中配置和市场的规模效应。
创新路径:1. 激励农民参与:大型农业企业应鼓励农民参与企业发展,并分享企业利润,增强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加强科技支撑:大型农业企业应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投入,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建立农产品供应链:大型农业企业应与农产品销售商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合作,实现从生产到销售的一体化管理,减少中间环节的成本和浪费。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农民自愿组成的、经济利益共享、自我管理的经济组织,旨在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经营效益,实现农产品的一体化生产、加工、销售和服务。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优势在于农民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强,能够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创新路径:1. 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重视农民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提高农民的组织能力和经营效益。
2. 加强专业化管理:农民专业合作社应引进专业管理人才,加强对合作社的管理和服务,提高农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和经济效益。
3. 建立农产品品牌:农民专业合作社应通过打造农产品品牌,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实现农产品的价值提升和质量提高。
三、农业合作组织农业合作组织是指农民自愿组成的、协作经营的经济组织,通过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和共同分配收益来提高经济效益。
创新应用模式 带动城乡一体化建设——成都市农村信息化经验
河南移动深得民心
文 /河南省信息产业厅
信息化已经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有效 途径 , 为建设新农村的推动 力量。 成 作为主 导运营企业 ,河南移动把 帮助农村实现信 息沟通作为自己的历史使 命 ,义无反顾地 担起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任 。
20 0 0年起 , 南 移 动 各级 企 业 就深 入 河
经济专业合作组织信息服务 +农 户”的应
用 模 式 在 全市 4 家 龙头 企 业 中推 广 . 成 O 建
网多用”模式、“ 扶贫村 +学校 +网校”
模 式等 。 ” 企业信息化平台 +农业专业经济合作 组织信 息服务 +农户“模式的代 表产 品是
和完善了- ̄: l t 龙头企业信息综合应用系统 .
厅 ,投 入 10 个 流 动 服 务车 .设 立 100 00 00
销售额的 6 %、中药材销售额的 7%都是 O O
通过农业信息网络 服务而实现的 ,直接为 农民带来的经济收入高达数千万元。 今年河南移动启动了 ” 欢乐新农村 ” 大 型公益活动 . 整合涉农机构 、 网站 、 信息服 务商、 手机 厂商 以及文化 、 科技教育部 门的 资源 ,推出了五项 重大措施 ,为农民 办实事 建立 河南
农业专 业经济合作组织 信息服务 +农户
的模式 . 利用互联 网、 内部局域 网和电话等
信息媒介 来构 建一个基础信息服务 网络 .
诊及住院管理 、 费用报销审核、 统计分析 、
2O 中国信息化 / 0 68 5 2 0 . .
维普资讯
信息富农
实现 .以及 龙头企业发展 与软件产业发展
的 共 同推 进 。 Fra bibliotek在农村信息化 建设应用为先的主导思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利用市场机制,将农业生产与流通链条相结合,实现农产品的现代化生产和经营。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经营者可以选择不同的组织形式,以适应市场需求和规模效益。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一、农户合作社农户合作社是农民自主组织形式之一,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分配公平的经济组织。
农户合作社可以在农村建立,由农民自愿参与组成,实行民主管理。
农户合作社可以通过集中采购、统一生产、统一经销等方式,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农户合作社可以通过统一品种、规格、包装,提供标准化的农产品,并与超市、餐饮企业等进行商业合作,实现规模经营和利益最大化。
二、农业企业化经营农业企业化经营是将农业生产转变为企业化经营的一种方式。
农业企业化经营可以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市场创新等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竞争力。
农业企业可以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生产效率;利用互联网和物流技术,拓展市场渠道,开拓新的销售模式。
农业企业化经营还可以通过合作垄断市场,形成自身的品牌优势,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农业专业合作社农业专业合作社是一种集农业生产、加工和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经济组织。
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产业链条,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率和高附加值。
农业专业合作社可以通过集中采购农资、统一销售农产品,降低成本并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可以通过加工农产品,延长农产品的销售周期,提高产品附加值。
农业专业合作社还可以通过农户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民的生产能力和素质。
四、农业互联网+模式农业互联网+模式是指利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打通农业生产、流通和消费的全过程。
农业互联网+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的结合,提高农产品的销售和物流效率,降低交易成本。
农业互联网+模式可以通过线上平台,让农民直接面对消费者,并进行线上销售;可以通过物流配送和冷链技术,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新鲜度。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有机融合,形成统一的经营组织形式,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主要有农业集团、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等。
农业集团是一种以企业为主体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形式。
农业集团通过整合农业资源和生产要素,实现规模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益。
其特点是集约化、产业链条长、资本运作灵活等。
农业集团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农业科技创新、优质农产品生产和品牌建设、外部资源整合等。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一种由农民自愿组成,共同经营、分享收益的经济组织形式。
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共同采购农资、统一生产和销售,实现规模效益和降低生产成本。
其特点是基层化、社员自治、利益共享等。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社员培训和组织建设、市场营销拓展、技术创新等。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种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个体经济组织组成的联合体。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通过整合各类资源,形成联合经营、互助共享的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集群的形成。
其特点是资源共享、风险共担、互利互惠等。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路径主要包括资源整合与合作、创新经营方式和模式、培育龙头企业等。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创新路径至关重要。
一方面,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基础,通过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业产能和质量。
品牌建设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重要手段,通过打造具有竞争力的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产品的差异化和附加值提升。
市场营销创新也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通过开拓新市场、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型农业产业链模式创新探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新型农业产业链模式创新探讨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新型农业产业链模式有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合作社等,多元化经营模式为农业经济创新发展奠定了见识基础。
农业产业链模式的创新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结合当前的农业发展现状,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新型农业产业链模式的研究和应用,不断完善其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提高农民的参与度和收益水平。
同时也需要关注企业与合作社之间以及农户参与度等方面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实现农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传统农业产业链模式发展现状十九大报告指出,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但是在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对产业化经营的重视程度还不够高,农业产业链模式存在一些问题:(1)农业产业链条较短,农产品附加值较低;(2)农业生产以分散经营为主,组织化程度不高;(3)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品牌化和标准化程度不足;第四,农业产业融合度不够,综合效益较低。
在这一背景下,加强农业产业链模式创新是必经之路,而且农业产业链新模式的探索,必须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让本地农村资源优势得以发挥,实现利益最大化。
本地不断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围绕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领域推进乡村振兴产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农业全产业链条。
同时,加大对成长型农产品加工中小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力度,促使其上规模、提质效,完善创新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将小农户与大农业有机衔接,实现园区农户共赢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2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产业链模式2.1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提高农业生产规模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龙头企业作用突出,通过培育龙头企业,将农业生产与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形成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能够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
例如,国内的一些龙头农业产业集团,已经从单一的粮油贸易延展到全产业链,涵盖米、面、油、糖、肉、奶、饲料等多个领域,在国内取得了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影响力,本地农业生产相关的龙头企业也可以发力,不断拓展产业链内容,从单一的贸易拓展为多元化贸易,扩大经济收入范围。
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
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农业发展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
传统的农业经营模式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本文旨在探讨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及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的背景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制约主要来自于技术水平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农民的劳动力投入大、效益低,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农产品的品质、安全、环保等要求。
同时,全球化的市场竞争导致农产品市场需求的快速变化,对农业经营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的重要性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对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农产品品质、提升农民收入、实现农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可以优化资源配置。
传统农业经营模式往往存在资源浪费和效益低下的问题,而创新的经营模式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其次,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有助于提高农产品品质。
通过引进现代技术和管理模式,可以提高农产品的种植、养殖、加工等环节的标准化水平,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安全。
再次,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可以提升农民收入。
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的效益较低,农民收入难以提升,而创新的经营模式可以通过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提供增值服务等方式,增加农民的收入来源。
此外,创新的经营模式还可以促进农村就业,减少农民转移就业的压力。
最后,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是实现农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农村振兴需要在传统农业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而创新的经营模式可以推动农业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
三、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的途径为实现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支持。
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经营模式创新的重要动力,各级政府和科研机构应加大对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为农业发展经营模式的创新提供技术支持。
二是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已经成为了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方向。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组织形式的选择对于农业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进行深入探讨。
1. 合作社模式合作社模式是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种常见组织形式。
通过成立合作社,农民可以集中农业资源,实现规模经营,降低成本,增强市场竞争力。
合作社模式适用于一些小型农业生产者,可以有效地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收入水平。
合作社还可以促进农产品的标准化、品牌化,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
2. 农业龙头企业模式农业龙头企业模式是指一些大型农业企业通过与农户合作,组织农业生产,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龙头企业可以为农户提供种子、农药、肥料、技术指导等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水平。
农业龙头企业还可以统一采购农产品,建立自己的品牌,拓展市场,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合作社+公司模式是近年来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一种新型组织形式。
在这种模式下,农业合作社与企业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
农业合作社充分发挥农户的生产积极性,公司则为合作社提供资金、技术、市场等支持,共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这种模式将农业合作社和企业的优势相结合,可以有效地促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1. 创新产业组织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该根据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农产品特点,创新产业组织模式。
可以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方式,促进农业产业链的延伸,形成从种植、加工、销售的一体化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该注重创新生产经营模式,积极引进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可以通过推广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现代化农机具等方式,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拓展农产品市场。
3. 创新营销模式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应该创新营销模式,积极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成都地区新型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初探
成都大学学报 ( 社科版)06年第 5 2O 期
・ 经济管理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成都 地 区新 型特 色农 业产 业 化 经 营模 式初 探
袁 力 黄基 秉 董庆佳
600 ) 116 ( 成都大学 , IJl成都  ̄I t
摘
要 :农业产业 化是现代农业 的重要 内容和特 征 , 而发展 特色农 业 又是 区域经济优 势选择 的结果 。成 都 地
区在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的进程 中 , 将新 型特 色农业 与产业 化经 营有机结 合 , 大 了农村 经济 发展的 内涵和外 延 , 扩 创造了独特的“ 成都模式” 促进 了本 地区“ , 三农” 问题 的有效 解决 。 关键词 :农业 产业 化 ;e g 色农业 ; 成都模式 ; 0 发展 g新
技化和集约化。目 包括成都在内的全国农业生产方式还 构进一步 前, 优化。无沦是传统农业, 还是特色农业, 通过产业
处于分散式与产业集约式的混杂期 , 需要进一步理顺各种关 化方式 , 不仅能优化区域生产布局 , 而且能优化农业的产业
系。
结构 , 同时还可 以优化农 产品的品种 、 质量。以成都地区
度发挥整体效应和规模效益。 再次, 要积极增加资金、 技术、 企业化。 这必将在很大程度 上提高农业的 经济效益, 调动龙
1 6
维普资讯
头企业的产销积极性, 全面推进 农业现代化, 实现机械化、 科
3坚持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道路, 、 能够使农业与农 产品结
一
从中国 农业经济 进步的现 状分析, 特别是以 成都地区显 选途径。 农业产品已 经从简单的粮食产品扩大到了经济作 著的农 业发 展实践成果作为参照物, 可以认定: 农业产业化 物 、 林果、 畜牧、 水产、 加工工业以及农村旅游观光等领域, 这 极其有利于地区 传统农业与特色 农业的飞跃。 些丰富的农业产品都有条件进行产业化发展。 成都等区域 ( 农业产业 化的 内涵在生产 实践 中不 断丰 农村经济较发达地区, 一) 由于农业产业链的不断延长, 产业化 富, 具有新 的时 代特征 。 的内涵也随之丰富。 l 、 农业产业化最初来源于美国, 发展至今已 0 有l种以上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
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形式及其创新路径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指将传统的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进行有效整合和协调,形成有序的、高效率的农业生产体系,实现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形式是指农业企业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的组织方式和运营模式。
1. 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合作社是由农户自愿组成的,通过集体劳动和集体经济组织形式,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
农业生产合作社能够提供统一的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 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是以农业生产为主导,以市场为导向,按照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进行经营的一种组织形式。
农业企业能够整合农业生产、加工、流通等环节,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4. 农业联合体:农业联合体是农业企业、农户和相关农业经营者等多个经营主体间建立的一种组织关系和合作形式。
农业联合体能够整合各方面资源,形成合力,实现农业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1.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机制创新。
加强农业企业的管理体制创新,建立现代农业企业制度,促进农业企业的规范化管理。
推动农业生产合作社与农业企业、科研机构等进行深度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2. 加强农业技术创新。
加大对农业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农业科技人才培养,推动农业技术创新与产业化经营相结合。
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向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基层农业经营组织转化,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
3. 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金融支持力度。
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的金融支持力度,提供专门的贷款和信贷政策,降低农业企业的融资成本。
培育农业产业化经营领域的金融机构,提供专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解决农业企业的融资难题。
4. 建立健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市场体系。
加强市场监管和消费者保护,建立健全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提高消费者的购买信心。
加强对农产品品牌建设和营销渠道建设的支持,推动农业产业化产品向市场推广和销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探索◎蒋永穆郭晓鸣纪志耿[内容提要]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农业产业化的具体经营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新农村建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本文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出了成都市5种与众不同的农业产业化创新模式,并对其实施绩效进行了评价,以期对全国其它地区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业产业化;模式创新[作者简介]蒋永穆,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产业经济;郭晓鸣,现为四川省社科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农村经济与政策;纪志耿,现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2006级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创新的宏观经济背景近年来,全国各地对农业产业化的具体经营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面临着一系列困难和挑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区域间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各地区主导产业和龙头产品的比较优势不突出;二是产业基地规模偏小,土地流转规模始终是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三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进程缓慢,势单力薄的农户和资金分散的企业难以承担起推动产业化快速发展的重任;四是农业产业化的利益分配机制不完善,企业和农户之间缺少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双方或单方面违约的事情时有发生。
为了摆脱产业化进程中的困境,我们就迫切需要对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进行创新,才能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更快地实现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创新过程中,成都市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通过发挥各区位农业产业的比较优势、推动土地整理和土地集中、兴建农业产业园区、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引导农户建立合作组织等途径,成都市创新了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发展路径。
下面,我们就根据2006年8月份对成都市9个区(市)县的典型调研材料,并结合经济学中有关理论,对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过程中的创新模式进行系统总结,以期对其它地区该项工作的开展有所启示。
二、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五种模式创新农业产业化的模式创新,是指一个地区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根据本地区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选择适合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宏观农业产业布局和微观农业产业组织形态的过程。
成都市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过程中,紧密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的要求,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模式创新路径。
我们根据调研材料将其归纳总结如下:1、因地制宜、圈层分工型的模式创新成都市地处川西平原,含九区十县(市),各个区县的经济基础、地理位置、自然环境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新农村建设及农业产业化经营就不能遵循同一种模式,走同一条道路,而必须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不同的区位条件选择不同的发展路径。
在这次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成都市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圈层分工的特色,表现在从主城区到近郊再到远郊,农业产业化项目的分布先是以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为主,然后过渡到以花木产业、精品水果为主,最后演变为以瓜果蔬菜、林木药材为主。
各圈层的代表点位、主导产业如下表所示:表1:成都市各圈层农业产业化主导产业分布表注:各代表点位距成都市中心的距离均为直线距离,该数据从成都市电子地图中测得,网址为:/Map/56/4439833.htm 从表1可以看出,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经营走了一条因地制宜,圈层分工的创新之路。
一圈层内的农业产业化项目主要以观光和休闲旅游农业为主,这是因为该圈层内的乡镇(街道)距市中心的直线距离较近,处于成都经济圈的核心层,优越的区位条件和人文优势使得该地区在网络分工中扮演着都市休闲观光农业的角色。
二圈层内的农业产业化主导项目主要集中在花木产业和精品水果方面,这以温江区万春镇的花卉苗木和龙泉驿区、双流县的枇杷果园为代表。
该圈层距成都市中心距离在20km左右,位于成都经济圈的中间地带,都市居民的消费能力和生活需求拉动了该地区高附加值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的发展。
三圈层由于距成都市中心较远,平均为50km左右,大城市的经济辐射力到该地区已有所减弱,所以,该圈层内的乡村在城市分工网络中只能发挥蔬菜、水果、林木和畜禽生产基地的作用。
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的这种圈层分布结构充分发挥了大城市郊区农业发展的比较优势,优化了农产品的区域布局,深化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挖掘了都市经济圈的消费潜能,符合经济地理学中的农业区位理论,因此是一种独具特色的创新模式。
2、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型的模式创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均分地权为特色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便以其内在的优势,逐步取代人民公社制度,成为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对促进我国农村生产力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在新形势下,家庭联产承包制小规模生产、分散化决策的特点已不能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并成为制约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步伐的瓶颈。
因此,如何在现行的法律和制度框架下,探索一条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可行路径,就成为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过程中的重中之重。
在这方面,成都市以土地整理为契机,创新农村经济组织形式,走集约化和园区化的发展路径,不失为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业产业化经营思路的重大创新。
成都市土地整理和土地集中过程中的几个典型试点乡镇及规模经营的效果如表2所示。
表2:成都市土地集中及农业产业化规模经营效果一览表从表2可以看出,成都市农业产业化进程是以土地集中为第一推动力的。
通过土地整理过程,拆院并院、拆企入院、整治沟渠、退宅还林、开发荒地,不仅增加了土地面积,而且极大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条件,提高了土地的综合生产能力,为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了初始条件。
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集中过程,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实现了土地向种植大户、向私营业主、向村社企业的集中,有效地克服了家庭分散经营的小规模、高风险的弊端,充分发挥了各地的比较优势和农业的规模经济效应。
并且,在调研中我们还发现,土地集中后分离出来的剩余劳动力,可以获得租金保底收入、公司分红收入、进厂务工收入、商铺租赁收入等多种收入形式,这就为城乡一体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所以,走土地集中和规模经营的农业产业化之路,是成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一项创新性尝试。
3、园区带动、农户参与型的模式创新成都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的推进以“三个集中”的思想为指导,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的同时,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必须加快向园区集中,才能充分发挥该地区农业产业的集群优势,吸引和带动更多的农户致富。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成都市农业产业化的经营模式明显具有“园区带动”的色彩,试点乡镇采取“政府启动、市场运作”的方式,作好先期规划、政策协调,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然后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入园,集中布局、规模生产,龙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辐射周边地区,带领当地农户致富。
这种发展模式的典型代表有郫县安德镇的“中国川菜产业化基地”和双流县昆山村的“都市高效农业园区”,其具体实施情况见表3。
表3 成都市园区带动型农业产业化试点乡镇及其具体情况表从表3可以看出,安德镇的园区带动型的农业产业化模式主要是兴建“川菜产业化基地”,以优惠的政策和合理的收益分配方案吸引调味品和食品类龙头企业的进入,龙头企业入住并开始投产后,必将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种植业及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昆山村农业产业化的模式是建立“高效农业园区”,以土地整理和土地集中为契机,引进大批蔬菜、水果和种业龙头企业进入,龙头企业租赁农户土地并雇佣当地农户进行田间管理,农户由此获得保底租金和务工收入。
并且,由于龙头企业的示范效应,昆山村的种植大户也开始实行规模经营,农户也变成了私人业主。
鹤山镇入园的龙头企业通过一系列合作协议与农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共同体,从而带动园区周边农户共同致富。
在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下,土地向规模集中、企业向园区集中、园区带动农户必将成为农业产业化集约高效发展的一种路径选择,这也符合马歇尔经济学中的外部规模经济理论。
4、村企合一、集体经济型的模式创新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推进离不开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村社中的能人和干部仍然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成都在实施城乡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的进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村企合一”的经济组织,由它们对集体资产进行经营,组建股份经济合作社或公司制企业,这种创新模式有效地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农户的经济收入。
成都市“村社合一”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代表试点村社及其经营成果如表4所示。
表4:成都市“村企合一”的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及其试点村社由表4可以看出,汤营村、祝新村、南岳社区农业产业化进程中集体经济的发展都以“村企合一”模式为样本,村集体带领农户办公司,公司以集体土地和资产进行自主经营或引进外来业主经营,集体、农户和公司根据相应的股份分得相应的收益,入股农户可以获取保底、分红、务工等多种收入形式。
该模式以土地量化入股的方式,将分散到农户的集体土地集约利用,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加速了土地向种植大户、龙头企业集中,这样既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土地的产出率,又有效克服了小农户分散经营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
并且,在目前乡镇政府权力在村社仍有延伸,乡村治理结构中“能人效应”不断凸显,地方经济发展存在“赶超型”冲动的情况下,“村企合一”的模式不失为降低制度变迁的成本,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一种有益探索。
并且,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邛崃市汤营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治理结构和资金运作流程初步具备现代公司制企业的特点,在成都实行“村企合一”经营模式的集体经济组织中较具代表性,因此我们把该治理结构简要介绍如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有三类:农户、村集体和兴农投资公司。
其中农户是以自己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以土地整理过程中的新增耕地入股,政府全资的风险投资公司以现金100万入股。
在公司盈利的分配过程中,公司经营利润的一半作为分红资金,由村民和集体按股份多少分红,另一半作为兴农公司的红利。
但兴农投资公司前期不将红利拿走,而是留给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待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之后,村集体再全额回购兴农公司投入的风险股金。
这就相当于政府为汤营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投入了初始启动资金,待公司成长壮大后再安全退出,支持下一个农业产业化企业的建立。
这就避免了以前财政支农资金的巨大沉没成本,从而实现了资金的滚动循环使用。
温江区南岳社区的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也基本采取了此种治理模式,所以说,这是成都农业产业化经营路径选择过程中的一种创新性尝试。
5、专业合作、利润返还型的模式创新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由从事同类产品生产、经营的农民、企业、组织和其他人员自愿组织合作,并在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环节实行自我管理和经营,提高产品竞争力,增加成员收入为目的的一种组织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