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讲义最新完整版
福州自考心理学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2
福州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2)第四章精神分裂症一、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及许多器质性综合症称为精神病。
这些主要的心理障碍均表现为有情感、思维及对现实理解的紊乱。
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为突出症状,多起病于青壮年,有几个类型,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精神分裂症患病率:城市居民患病率明显高于农村,精神分裂症是各类精神病症中患病率最高的一种;患病率最高的为最低社会阶层;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患病率。
二、精神分裂症病因:1.生物化学因素:可能由于体内代谢异常,产生有毒中间物质所造成的自体中毒。
2.社会心理学原因(1)家庭模式:几乎所有的精神分裂症都是来自那些很混乱的家庭环境:母爱剥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父母。
(2)社会学习理论:精神分裂症的四种主要成分:①破裂的思想②淡漠③社会行为的退缩④言语的奇特。
(3)社会环境因素:精神分裂症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阶层低的人群。
(4)心理动力学理论①弗洛伊德的观点: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派把退回到以前的一种更原始的顺应水平视为精神分裂症的一个基本原因。
②新弗洛伊德的观点:新弗洛伊德学派不完全同意弗洛伊德关于精神分裂症退化的观点,而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焦虑的作用。
他们认为精神分裂症是起源于人的焦虑并以混乱方式对待他人的一种疾病状态。
(5)中国和欧洲的某种学说。
精神分裂症是否存在,西方学者认为还是个问题。
持这种社会标记观点的人在西方大有人在。
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1.思维障碍:①思维障碍被认为是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和具有特征性的表现,多数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过程呈现内向,集中于内在的感知及矛盾。
这种过度集中的内在过程,如想象和动机,称内向性思维或孤独性思维。
②精神分裂症的思维障碍还表现为前逻辑性思维,患者的智能过程似乎是原始的、不完全的,就像婴儿一样。
③精神分裂症患者思维过程中的特征性症状是:联想过程缺乏连贯性和逻辑性。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四章
3、意志行为障碍
如果被控制感,强制性思维与假性幻觉、内心被洞悉感相联合出现,即所 谓康金斯基-克拉伦波精神自动症综合症。
二、其他常见症状
1、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1)幻觉。最常见的是幻听,主要是言语性幻听。
2、妄想。
妄想是指,没有根据地坚信某种在大多数人看来是荒唐的信念。虽然妄想 是精神分裂症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在部分精神分裂症的病例中,妄想可非常 突出,内容皮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影响妄想最为常见。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四章
第一节 概述
1、1896 年,德国医生克雷佩林在长期临床观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精神分 裂症及分裂样精神病。这一疾病多发生在青年,最后发展成衰退,故合并上 述类型命名为早发性痴呆。
2、20 世纪瑞士精神病学家布鲁勒,指出情感、联想和意志障碍是本病的 原发性症状,而中心问题是人格的分裂,故提出了“精神分裂”的概念。
3、CCMD-3 对精神分裂症的描述是:
(1)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
(2)多起病于青壮年;
(3)常常缓慢起病;
(4)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5)自然病程多迁延,反复加重或恶化;
(6)有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7)符合病程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持续超过一个月。
临床实践表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就其临床特点来说,可以分为特征性的 症状和其他常见症状两大类。
(1)特征性症状的主要特征是“精神分裂”,即精神活动脱离现实,与周围环 境不协调,以及思维、情感、意志活动之间的互不配合。
(2)其他常见症状。发球这种症状的有幻觉、感知综合障碍、妄想和紧张综 合症。
精神分裂症妄想的主要特点有以下几点:
变态心理学笔记
变态心理学第一章绪论识记:1、变态心理的概念和标准概念:一般认为,变态心理也称心理障碍,是一种伴随着痛苦和功能性损伤出现的个体内部的心理功能紊乱,是一种不典型的或文化上不被期待的行为反应。
定义心理障碍的三个标准:心理功能紊乱、痛苦或损伤、非典型性反应。
2、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的10中分类(0)器质性精神障碍(1)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或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2)精神分裂症(分裂症)和其他精神病病性障碍(3)心境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5)心理因素相关生理障碍(6)人格障碍、习惯和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理发育障碍(8)童年和少年期的多动障碍、品行障碍和情绪障碍(9)其他精神障碍和心理卫生情况领会:1、变态心理评估的几种方法:(1)临床访谈法:临床访谈帮助临床工作者收集个体在行为、态度和情绪方面的信息,以及有关个体的总体生活状况和当前问题的资料史。
它是大多数临床工作的核心。
包括精神状况检查、无结构访谈、结构访谈三种形式。
(2)行为评估:指在特定的情境下评估个体的思维、感觉和行为。
(3)身体检查:进行身体检查室因为身体状况的异常有时候与心理上的障碍有关。
(4)心理测验:心理测验是用来收集与个人有关的心理功能信息的工具,它包括特定的与某种障碍有关的认知、情感和行为反应方面的测验,以及更广泛的测量人格特点的测验。
(5)生理心理评估:是对大脑结构及其功能的更加精确、更加全面的评估方法。
(6)脑成像技术:通过脑成像技术能够得到大脑组织和结构的清晰的“图像”。
2、心理障碍的多维综合模型与经典的4大心理学派对变态心理的基本观点(1)心理动力学派心理动力学派主要关心的是心理动力(有意识或无意识)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
他们认为,人内部的欲望和动机是一些相互冲突的力量,如果冲突解决的不好或未得以解决,他们就会引起焦虑、悲伤,人们将通过一些方式来保护自己,以免除这些焦虑和悲伤。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2
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变态心理学研究中的一般性问题1、变态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1)建立有效的心理异常诊断体系(2)对心理异常病理学特征的描述(3)对心理异常病因的描述(4)对心理异常病程的描述2、变态心理学研究的特点(1)变态心理学的研究目的是要科学的描述、预测,以及理解心理异常问题。
(2)理解变态心理还包括揭示两个变项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二、个案法与调查法研究心理异常现象比较直接的方法是临床法,包括个案研究与调查研究。
这种研究方法的最主要的特点就是直接与病人接触,收集与他们的心理异常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期获得规律性的认识。
1、个案研究法(1)个案研究法即收集和分析某个病人的材料,它是变态心理学研究史上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个案研究是关于个体生活的详尽描述;有些研究基本上是历史的、回顾性的,目的在于提示心理障碍的原因。
(2)个案研究法的缺点:1)首先,这样收集来的材料,不易区分哪些是心理异常发生之前就有的特点,哪些是心理异常中的表现。
2)其次,对材料的分析也比较困难,因为个案研究的材料缺乏统一性和条理性,难以数量化。
3)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它的主观性色彩比较浓厚,因为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影响病人自我报告的因素很多,难以有客观的指标。
2、调查研究法(1)调查研究法:调查主要是用来计算拥有某些经验的人数。
这种信息是从官方记录,或者电话访谈一群样本得来的。
这样搜集的信息对筹划心理健康资源颇有帮助,但这种信息很少提供病因或有效的治疗。
(2)调查有两种:1)反应式调查,即要求受试者在访谈时,或在印好的问卷上回答问题。
2)非反应式调查,即使用可利用的现成记录,来寻求欲调查对象群中成员的反应。
三、相关法1、相关研究是利用相关分析技术,考察两个变量之间是否有联系,以及相互关联的紧密程度的一类研究的总称。
2、高危设计,即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3、一项考察认知歪曲同抑郁症间关系的研究发现,两者呈正相关关系。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一章
第一节 进食障碍的主要类型
进食障碍包括神经性贪食症或称暴食,以及神经性厌食症两大类。
一、神经性贪食症
1、临床描述
(1)神经性贪食症最独特的行为,就是进食大量的食物,这种暴食是自己无 法控制的。
(2)另一重要标准是,患者试图通过使用进食立即自我催吐、用轻泻剂和利 尿剂,防止可能的体重增加。
(2)睡眠异常指,睡眠过程中的异常行为或生理事件,如梦魇和睡行。
第二节 进食障碍的病因 P257
一、社会因素
1、关注社会评价。对于许多“文明社会”的女性而言,外表美比身体健康 更重要她们更在乎“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2、榜样的影响。今天社会的审美和塑造形象的标准,变得越来越难以达 到了。一方面随着 营养条件的改善,妇女的平均身高和体重却年年在增加。
2、相关的心理障碍
神经性贪食症患者经常伴有其心理障碍,特别是焦虑及情绪障碍。
二、神经性厌食症
1、临床描述
神经性厌食症分为两亚型。限制饮食型患者主要是限制卡路里的摄入;暴 食-清除型患者依赖于清除性行为。
2、生理损害
神经性厌食最普遍的并发症是停经。这个明显的特征,也是禁食程度的一 个客观身体标志。
二、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
2、生物因素
三、心理因素
1、追求完美与缺乏自信
2、进食障碍与焦虑
3、社会以及文化的影响
第三节 进食障碍的治疗
一、药物治疗
二、心理治疗
1、心理治疗主要是针对较低自尊,以及个体个性发展中的障碍。
3、节食与暴食的关系。限制饮食的企图很有可能会将人引向暴食的陷阱。
4、身体意象的扭曲。不论是女性认为自己体型太大,还是男性认为自己 体型太小(武汉自考)的观念,都可能引起生理及心理上的严重后果。
北大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4)
第⼗⼀章⼉童少年期⼼理障碍 ⼀、进⾷障碍 1.神经性厌⾷:本病常见于12岁⾄18岁的青少年,95%的患者为⼥性。
病⼈对发胖或体形改变发⽣担忧或恐惧⽽⾃动拒⾷,以⾄引起体重明显减轻和妇⼥停经为特点。
这种厌⾷并⾮由于某种躯体疾病引起。
病前性格⼤多具有拘谨、刻板和强迫性特征,也有部分属癔病性或分裂性性格。
2.神经性呕吐:这是⼀种由早年的精神因素及教育不当引起的胃肠功能障碍,主要是突然起病也可突然终⽌的反复性呕吐,⽽查体没有任何器质性疾病的症状。
3.异⾷症:这是⼀种⾮寄⽣⾍的长期摄⼊不可⾷物质的⾷欲倒错现象,患者强烈地喜⾷不可⾷⾷物。
⼆、语⾔障碍 1.⼝吃。
⼝吃涉及正常的⾔语节律受阻断,表现为频繁发⽣不⾃主的⾔语重复,发⾳的延长或停⽌,同时伴有跺脚、摇头、拍腿、挤眼、歪嘴、上⾝摇晃或嘴唇颤动等。
2.选择性缄默症:指⾔语器官⽆器质性疾病,智⼒发育也⽆障碍⽽表现的缄默不语。
本症⼀般较为少见,⼤多数起病于3-7岁⼉童,⼥性多于男性。
起病原因常由于受惊、恐惧、⽣⽓等精神因素所引起。
这类⼉童平时往往受到⽗母的过分宠爱或过分保护,致使患⼉过分依赖于⼤⼈,独⽴⽣活能⼒较差。
3.⾔语发育迟缓:是指⼩⼉⾔语的发育明显落后于同年龄组⼉童的⾔语发育⽔平,表现为⾔语发育与其年龄不相称,虽到该讲话的年龄尚不能以⾔语表达。
三、睡眠障碍 1.梦游症。
⼜称“夜游症”、“睡⾏症”或“梦⾏症”。
本症以屡次在睡眠中突然起床⾏⾛和作出⼀系列复杂动作,⽽当时患者的意识不完全清醒和发作后记忆不起为主要特征。
2.夜惊:本症以屡次从睡眠中突然觉醒,并伴有惊恐样尖叫为主要特征。
3.梦魇:也是睡眠时的⼀种惊恐反应,特征与夜惊不同,它是指极度焦虑、恐怖、压得透不过⽓来或得不到帮助的⼀种令⼈惊恐的梦。
四、功能性遗尿症:指5岁以上的⼉童仍缺乏控制排尿的能⼒,表现为与⾃⼰年龄不相称地昼夜经常不⾃主排尿,⽽且这种遗尿并⾮由某⼀种躯体疾病引起。
原因:⼤部分⼉童的遗尿症是由于受惊,环境的突然改变,缺乏亲⼈照管、过度疲劳或不正确的教养习惯等⼼理社会因素引起的。
北大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1)
第⼀章什么是变态⼼理学 1.◎变态⼼理学:⼜称病理⼼理学,是⼼理学的⼀个分⽀学科。
它主要研究⼈类各种⼼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动机和智⼒,意志活动及⼈格特征等⽅⾯的异常表现及其原。
变态⼼理学是研究异常的⼼理现象与⾏为活动发⽣、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变态⼼理学的具体研究对象:(1)⼼理异常的实质,即异常⼼理的原因、机制和⼼理结构问题。
(2)正常和异常的区别以及判断标准。
(3)⼼理异常的分类和表现特点。
(4)解释⼼理异常的⼼理学理论,都以各种学派对正常⼈格的观点为基础。
3.变态⼼理学与精神病学的关系:变态⼼理学偏重于对异常⼼理活动规律性的认识,并为⼼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这种认识对精神病学也是⼀种有益的促进,⽽精神病学则偏重于对精神疾病的诊断、临床治疗以及护理和预防,它也是变态⼼理学的基础之⼀,它的临床实践可丰富变态⼼理学的内容,验证变态⼼理学的某些理论和假设。
4.严重⼼理异常与轻度⼼理异常的区别: 严重⼼理异常 轻度⼼理异常 精神病症状 重 轻 社会适应 丧失 部分丧失 ⼈格改变 明显 部分 ⾃知⼒ 没有 有 主动求治 不会 会 5.⼼理异常的类别与范畴:(1)严重⼼理异常。
其主要特点为:①重精神病症状,包括错觉、幻觉、思维障碍,妄想,情绪情感障碍以及意志⾏为障碍等。
②社会适应能⼒丧失,从专门的⼯作、技能到⼀般的⼈际交往和饮⾷起居都受到严重的影响。
③明显的⼈格改变。
④没有⾃知⼒。
(2)轻度⼼理异常。
①轻精神症状。
②部分的社会适应不良。
③部分的⼈格改变。
④有⾃知⼒。
(3)⼼⾝疾病。
⼜称⼼理⽣理疾病,是指病因或发病过程与⼼理因素明显有关的⼀类躯体疾病。
(4)⼼⾝障碍:主要表现为躯体功能障碍,但⽆病理形态学变化的基础,也⽆明显的精神活动障碍的⼀组疾病,但不包括⼼⾝疾病。
(5)⼤脑疾患和躯体缺陷时的⼼理异常。
(6)⾏为偏离和⼈格障碍。
(7)药物依赖及⼉童青少年障碍,包括酒精及药物依赖,⼉童精神障碍,⽼年期障碍等。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六章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六章
第一节概述
神经症是对一组心理障碍的总称,主要表现为持久的心理冲突,病人觉察到或体验到这种冲突,并因之而深感痛苦,且妨碍其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但没有任何可证实的器质性病理基础。
病各超过三个月可考虑神经症的诊断。
神经症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神经症的发病通常与不良的心理社会因素有关;
(2)症状复杂多样,但临床检查未能发现器质性病变;
(3)病人一般能适应社会,但其症状妨碍了病人的心理功能或社会功能;
(4)不健康的素质和人格特征常构成发病的基础;。
20XX年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十三章-自学考试.doc
第一节概述一、造成成年人抑郁的三种原因包括:生理易感性、心理素质和生活压力事件。
成年早期和晚期是心理疾病的高发期。
年青人的易感性主要表现为外显的功能障碍,如注意力缺失障碍和行为障碍;老年人的易感性则主要表现为认知方面的障碍。
第二节痴呆和遗忘症1、痴呆是认知功能全面的、逐渐的衰退,并经常伴有抑郁、兴奋和冷漠等心理和情绪上的改变。
2、按照DSM-IV有痴呆的诊断标准,除了健忘,患者至少要表现出以下认知障碍中的种:失语症、失用症、失认症或者丧失执行能力。
一、阿尔茨海默病1、阿尔茨海默病最先由阿尔茨海默提出。
2、阿尔茨海默病早于65岁发作是提早发作。
症状的发展通常比较缓慢,表现为认知功能的持续下降。
二、血管性痴呆1、血管性痴呆通常是由“中风”引起的。
2、血管性痴呆病人通常会丧失运动和言语能力,这种梗塞通常出现在皮层或白质。
3、与阿尔茨海默病相比,血管性痴呆对心理的破坏似乎理大。
三、皮克氏病-额叶性痴呆1、当神经元不断退化并严重影响到额叶时,就会出现额叶性痴呆,即皮克氏病。
2、由皮克氏病导致的痴呆通常在50~60岁之间发作,但诊断还是要基于对大脑的精确检查,以便发现额叶区域神经元的显著变化。
四、由帕金森病引起的痴呆帕金森病是由于大脑皮层下多巴胺神经元恶化导致的。
五、痴呆的原因阿尔茨海默病的脑损伤带来的生化结果就是,乙酰胆碱水平的异常低下。
乙酰胆碱是一种对记忆非常重要的神经递质。
六、痴呆的治疗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最新研究进展是,发现了尼古丁明显疗效。
尼古相可以提高大脑乙酰胆碱的活动水平。
吸烟会降低患阿尔茨海默病以及帕金森病的可能性;尼古丁对大脑神经递质受体的直接作用,可以提高动物的学习和记忆能力。
第四节老年期其他精神障碍一、老年抑郁1、临床描述抑郁是老年人最普遍的一种心理障碍。
老年人患抑郁症的危险,可能跟生理疾病水平,以及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关,因为这些生理因素阻碍了他们在自理、与他人交往,以及享受生活上的能力。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四章
一、感觉障碍
1、感觉过敏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明显高于真实。例如,耳边轻语 他觉得震耳欲聋;多见于神经症、更年期综合症等。
2、感觉减退表现为患者对外界刺激的感受性明显低于真实。对外界事物 感知像蒙上了一层雾。多见于癔病患者。
3、感觉倒错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的感觉与正常人的性质不同或相反。例如, 对凉的刺激反而觉得热,多见于癔病和精神分裂症。
4、内感性不适是身体内部产生的各种不舒适的或难以忍受的,并且往往 是难以表达的感觉。例如,感到某种牵位、挤压等。较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抑郁状态及颅脑外伤性精神障碍。
二、知觉障碍
1、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错误感知。
常见的错觉如下:
(1)感受性错觉。即将甲事物感知为乙事物。
(2)逆行性遗忘,典型的形式发生在头部外伤后,神志清醒后病人对外伤前 一段时间内的经历不能回忆。
(3)选择性遗忘,遗忘的内容和范围与某种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密切相关而 与此无关的记忆相对保持良好。
2、错构
3、虚构
4、似曾相识症和旧事如新症
1234 下一页
幻觉可做如下的分类。
(1)根据所涉及的器官,幻觉可以是听觉的、视觉的、味觉的、嗅觉的、触 觉的或深感觉的。
(2)按幻觉体验的来源,幻觉可分为真性幻觉和假性幻觉。
(3)按照产生的条件,幻觉可分为:
1)机能性觉。多见于精神分裂症。
3)睡前幻觉与觉醒前幻觉。
4)心因性幻觉。常见于应激性障碍、癔症等。
三、感知综合障碍
1、感知综合障碍是指,能够感知某一客观事物的整体,但对其个别自发 性感知歪曲。
2、常见的感知综合障碍有:视物变形症,患者感到外界事物的形状、大 小、体积发生了变化,如镜子里的自己,脸变长、鼻子变大、眼睛变小;空间 知觉障碍。
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5
二、挫折1、挫折是指人们在有目的的活动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以为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干扰时,需要或动机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反应。
挫折的产生必须包括以下几个条件?(1)有行动的动机和明确的行动目标;(2)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动;(3)有挫折的情境发生,即遇到阻碍,动机和目标不能顺利获得满足和实现,便构成挫折情境;(4)个体在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挫折时,必须有所知觉;(5)有对挫折的知觉与体验而产生的消极情绪反应。
2、造成挫折的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2)社会环境因素(3)个人自身的内在因素3、挫折耐受力是指,个体遇到挫折情境时,能摆脱其困扰而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亦即个体经得起打击或挫折的能力。
挫折而受力的个体差异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
(1)生活经验。
如果一个人从小到大都一帆风顺,他的挫折耐受力就会很低。
如果一个人(武汉自考)一生坎坷,他就有很强的挫折耐受力。
(2)生理状况。
一个发育正常、身体健康的人,总比有躯体疾病或缺陷的人挫折耐受力强。
(3)对挫折情境的判断。
对同样的挫折情境,有的人可能认为是严重挫折,另外一些人却认为这是无所谓的事情。
三、动机冲突1、动机冲突也称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产生的心理矛盾状态。
2、动机冲突的主要类型分为四种,即双趋式冲突、双避式冲突、趋避式冲突和双重趋避式冲突第三节心理异常的社会因素一、社会文化背景二、经济和社会地位1、经济地位越低下,心理异常的患病率越高。
2、中国12个地区1982年的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发现,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同居民的经济水平呈负相关。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
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北大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完整版)变态心理学一名词解释1 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异常的心理现象与行为活动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其规律的科学。
2 心理异常:是在大脑生理生化功能障碍和人与客观现实关系失调的基础上产生的对客观现实的歪曲的反映。
3 高危设计:选择那些更可能出现某种心理异常的人进行前瞻性研究。
4 血亲设计:这种设计仍属病例控制抽样,但同时对病例组被试的亲属进行评定,这种研究设计的主要目的试探讨心理异常的传递。
5 催眠时相:指大脑皮层从觉醒(或睡眠)到睡眠(或觉醒)状态过渡的一种机能状态,包括四种不同的时相:正常相均等相反常相超反常相6 孤立病灶:又称病理惰性,是指高级神经活动机能出现个别的病变点,但其他高级神经机能仍很正常,这种病灶可能是过去经受的精神床上的后果,遗留下来而成为产生心理异常的原因。
7 实验性神经症:兴奋和抑制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但如果兴奋和抑制不能协调,就会造成大脑机能的混乱,从而产生行为的混乱,称之为实验性神经症。
8 泛化:当某一反应与某种刺激形成条件联系后,这一反应也会与其它类似的刺激形成某种程度的条件联系,这一过程称为泛化。
9 辨别:即个体学会对相似的刺激进行分辨,并做出不同反应的过程。
10 神经症:指在面对日常生活种的问题时,由于过去不良的学习经验的影响而产生的持续性焦虑和恐惧情感。
11 躯体形式障碍:是一种以焦虑为基础的神经症模式,病人报告躯体症状,似乎躯体某方面出现问题,但去不能找到任何的器质性病变基础,因此又称心里生理障碍。
12 转换性障碍:以前称做癔病(症)或歇斯底里,其特点为在没有器官病变的基础上出现某种机体机能障碍或失去控制能力。
13 恐怖症:指对某种客观或情境表现出一种持久的恐惧,但客体或情境并没有真正的危险,或这种危险的程度是被极大地夸大了的。
14 妄想:思维障碍导致假的不合理的信念称为妄想,妄想可见于许多类型的精神障碍,并不是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精神分裂症的妄想具有泛化,内容荒谬的特点,迫害妄想关系妄想及影响妄想最常见。
变态心理学笔记讲义
变态心理的研究方法
(四)群体调查法
Powered by Yoyo
群体调查法也要用到观察、 病史描述、会谈和测量等多种县官技术,但主 要是针对群体被试而不是个体对象。 (五)实验法 实验是变态心理研究的经典方 法,即建立一定的实验假设,选择一个可以控 制的自变量,科学地进行实验和对照分组,随 机取样,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主动引起被试 的需要,对其身心反应进行考察,并对结果作 数量化分析和反复验证。 (六)测验法 测验法包括心理和评定量表两 中华心理学习网 类,对于心理异常的表现能够定性和定量。
常的行为表现,是一种理想的行为,象征着 人类行为的方向,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只 是尽量接近这种理论标准,却永远达不到这 个标准。 反常行为 是指分布在常态行为范围以外的行 为,常态和反常的划分只有相对意义,无绝 对界限。
中华心理学习网
健康行为
健康行为 人的身、心和社会方面均健康的外
中华心理学习网
四 心理异常的判断与分类
(一)个人经验标准
即根据自己心目中的主观标准来判断自己或
他人心里活动是否异常; (二)社会文化标准 根据人的行为是否符合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 行为标准、道德规范、价值观念、民族传统 和风俗习惯来判断心理是否异常是最常用的 一种标准。
弗氏学说
(一)无意识矛盾冲突
认为人的大多数行 动是一种心理动机冲突的结果。 (二)人格结构 弗洛伊德把人格结构分成 三部分:本我、自我、超我 认为人的心理 正常依赖三者维持平衡 (三)本能与心理性发展 弗洛伊德认为人 类有两种本能:一是性本能;二是攻击本能。 性本能背后的潜在力量为”力必多”(libido), 他对人的行为具有推动作用。
中华心理学习网
《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
《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自学考试名师授课《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变态心理学的对象与任务一、变态心理学的对象1、变态心理学也称病理心理学或心理病理学。
它是心理学中研究行为异常的一个分支学科,主要研究人类各种心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情感活动、意志活动以及个性心理等方面的异常表现及其原因,并对这些异常进行了分类、解释,阐明影响其发生、发展和转归的因素及规律,并把这些科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所以,变态心理学是探索、理解和预测人类心理异常的一门科学。
2、为什么说变态心理学尚不完善?由于受整个心理学发展水平的限制,人们对异常心理现象产生原因和规律的认识尚不完善和确切,对许多类别的异常现象还不能圆满解释,结合临床的实验心理学研究尚属开始阶段,所得结果多不一致,因此,变态心理学还不能说是一门十分成熟的学科。
3、心理失调:指心理失去平衡,行为缺乏整合协调,致使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处理能力下降、适应不良。
4、心理异常:指人的心理状态发生了病理性变化,行为表现明显与众不同,能力明显受损,需要心理治疗。
5、心理疾病:是从医学的角度来理解心理上异常,即把疾病的概念套用来反映人的心理异常;6、心理障碍:则是指心理过程和机能受阻,这种障碍既可能是功能性的,又可能包括器质性的改变。
7、心理变态就其本质意义而言,是指心理活动处于非正常状态,这是一个统计学的概念。
对变态心理的概念要有正确的理解,它并没有贬义,实际上只是一个统计学概念,泛指低于一般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包括各种程度的心理失调和异常。
8、变态心理的类别(1)许多国家都有自己应用的心理异常分类体系或方案,影响最大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国际疾病分类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制订的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
(2)最近的国际疾病分类是1990年修订的第10版ICD-10。
(3)最近的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是第四版DSM-IV。
(4)现在使用的是2001年修订的《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CCMD-3》9、变态心理的判别标准(1)以经验作为标准所谓经验的标准有两种意义:其一是指病人自己的主观经验。
自考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30
福建自考心理学“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30)第四节诊断标准与临床分型一、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CCMD-3对精神分裂症的分型为:单纯型分裂症,紧张型分裂症,青春型分裂症、偏执型分裂症,以及未定型分裂症,其他型或待分类的精神分裂症。
1、单纯型(1)青少年起病(2)起病缓慢(3)持续进行性加重。
(4)表现日益加重的孤僻、被动、活动减少、生活懒散(5)情感逐渐淡漠、对生活学习的兴趣愈来愈减少、对亲友表现冷淡;(6)行为退缩,日益脱离现实生活。
(7)临床症状主要是逐渐发展的人格衰退。
一般夫幻觉和妄想;(8)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2、青春型多在青春期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临床表现:(1)言语增多、内容荒诞离奇、想入非非、思维零乱甚至破裂;(2)情感喜怒无常,变化莫测;(3)表情做作,扮弄鬼脸;(4)行为幼稚、愚蠢、奇特,病人的本能活动亢进,也可有意向倒错。
3、紧张型大多数起病于青年或中年。
起病较急,病程多呈发作性。
主要表现为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
(1)紧张性木僵(2)紧张性兴奋4、偏执型偏执型为精神分裂症各型中最常见的类型。
发病年龄较晚,多在中年。
(1)起病较缓慢,起初变得敏感多疑,逐渐发展成妄想。
被害妄想最多见。
(2)在整个病程中仍以妄想为主者占多数。
病人的幻觉和妄想内容内较离奇、抽象、脱离现实。
(3)内向性症状除表现为不暴露自己的病态体验外,绝大多数病人都沉湎于幻觉或妄想体验之中,行为孤僻离群,不与周围接触,对外界不关心。
5、其他型(1)妄想痴呆(2)精神分裂症未分化型(3)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第五节病程阶段及预后一、精神分裂症的病程阶段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过程,传统上分三个阶段:预兆期及发病早期、活动期和残留期。
二、精神分裂症的预后精神分裂症的病程具有不断发展、逐渐加重的趋势。
临床表现的主要形式有持续进行了和间歇发作两种。
前者病程不断发展,精神症状日益加重;后者病程在精神症状急剧出现一段时间后,间隔以缓解期。
20XX年自考“变态心理学”笔记串讲第五章-自学考试.doc
2、社会标准3、CCMD-3把异常人格定义为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病人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这种模式显著偏离特定的文化背景,以及一般的认知方式,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不良,病人为此感到痛苦,并已具有临床意义。
二、异常人格的分类1、按性质分类(1)古怪性/怪癖性人格障碍(A类人格障碍)(2)戏剧性/情绪性人格障碍(B类人格障碍)(3)焦虑性/恐惧性人格障碍(C类人格障碍)第二节古怪性/怪癖性人格障碍(A类人格障碍)一、偏执型人格障碍1、偏执型人格障碍的定义性特征是敏感性。
2、偏执型人格障碍的特征有:多疑、不信任他人、妒忌、敏感、易怒、心怀怨恨、自负。
二、分裂样人格障碍1、分裂样人格障碍的定义性特征是社会性分离。
分裂样人格似乎对与人建立关系,很少或者就没有什么兴趣。
2、分裂样人格障碍的特点有:感情冷淡、疏远、孤僻、缺乏愉快体验、内向。
三、分裂型人格障碍1、分裂型人格障碍会表现出古怪的言谈、行为、思维和/或感知。
2、分裂型价格者有着不同寻常的情感反应,表现为呆傻、古怪、情感倒错。
第三节戏剧性/情绪性人格障碍(B类人格障碍)这一范畴包括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和自恋型人格障碍。
一、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反社会型即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其定义性特征是,对他人的掠夺性态度-非常漠视并侵犯他人的权利。
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诊断标准可以概括为五个基本要点。
1、年龄特点。
在15风之前开始,并且在成年期继续违法,或有社会不支持行为的历史。
2、缺乏忠诚和责任感。
在工作、性关系、亲子关系或财务职责中,没有表现出忠诚和责任感。
3、易怒性和攻击性。
有反社会型人格的人容易被激怒,他们愤怒的表达,不仅仅是(武汉自考)街头怒骂,还常常会虐待配偶和孩子。
4、鲁莽和冲动的行为。
他们常常采取的是没有目标的、寻求刺激的方式。
5、漠视真理。
常常会把撒谎当作家常便饭,即便被当面揭穿也会脸不变色心不跳。
变态心理学大纲讲义
第一章绪论(一)变态心理学:是研究和揭示心理异常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二)判别心理异常的四个指标:1、统计学指标2、社会适应性和评价的指标3、以个人经验为指标4、以客观检查结果为指标(1)生理和组织的检查指标(2)心理实验和心理测验的检查指标(三)心理行为异常表现的类别1 识记:三种常用的精神障碍分类系统;我国当前使用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简称CCMD-3;世界卫生组织1992年公布的《国际疾病分类》简称ICD-10;美国于1994年公布的《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简称DSM-Ⅳ2 领会:(1)轻度心理异常;这一类心理异常表现是指人的整体心理活动某些方面受到影响,即大脑一般没有组织上的器质性损害,只有在高级神经系统活动方面表现失调。
患者心理活动各方面的协调性受动一定的影响,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有明显的减弱,人际关系处理往往不够和谐。
但他们能理解并认识到自己的心理失常状态,因而主动寻求改善自身不正常状态的办法和措施;日常工作和社会活动可正常进行。
(2)严重的心理异常这一类是指人的整体心理机能的瓦解。
不仅各种心理活动机能本身,而且它们之间的协调一致也严重受损;同时机体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也严重失调。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方面的异常表现:(1)病人的反映机能受到严重损害,对客观现实的反映是歪曲的,可出现精神失常现象如幻觉、妄想、思维错乱、行为怪异、情感失常等,因而丧失正常的言行、理智与行为反应。
(2)社会功能有严重损失,不能处理正常的人际关系,不能参与正常的社会活动,甚至会给公众社会生活造成危害。
(3)不能理解和认识自身的现状和个人生活,不承认自己有精神病,对自己的处境完全丧失自知力。
(四)变态心理学研究的历史1 领会:(1)西方现代变态心理学的四次变革现代的变态心理学在随后的变化历程中,大概经历了这样几次变革过程(1)即从黑暗愚昧走向复兴的比奈尔时代的变更;(2)从思辨走向实验的克雷丕林的变更;(3)从病人的外部走向病人内心的弗洛伊德的变更;(4)从医院走向社会的阿尔比和尔普兰等人的现代的变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心理学自考《变态心理学》串讲笔记讲义(34)
一、一般将自杀分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
1、自杀意念也称自杀观念,是指具有自杀的想法或意向,不涉及自杀行为;
2、自杀未遂指有自杀行为但未导致死亡,即包括决心自杀而未成功的自杀行为,也包括自杀意念不强而未成功的自杀行为;
3、自杀死亡又称完成自杀或成功自杀。
4、未导致死亡的自杀也称为蓄意自伤。
准自杀或类自杀的概念也是指非致死性自杀行为。
二、自杀的动机与方式
1、自杀的动机
通过对自杀未遂者事后的回忆,以及对自杀者留下的遗书的分析,曾有研究者描述过各种各样的自杀动机,
(1)如摆脱痛苦、逃避现实、实现精神再生;
(2)通过死后进入天堂以获得人世间得不到的东西;
(3)为了某种目的或信仰牺牲自己;
(4)惩罚自己的罪恶行为;
(5)保持自己道德上和人格上的完美;
(6)作为一种向外界寻求帮助和同情的手段等。
第二节自杀的原因
一、疾病原因自杀
1、精神疾病原因自杀
(1)大量研究表明,50%到90%的自杀死亡者可诊断为精神疾病患者。
(2)抑郁症是自杀者最常见的精神疾病诊断,15%的抑郁症最终死于自杀,而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有约10%最终死于自杀。
抑郁症的自杀高峰期,常为起病初期和抑郁发作末期。
第三节自杀危险性的评估和预测
一、自杀危险的评估
1、精神障碍病人的行为表现
2、近期内有过自伤或自杀未遂行动
3、讨论自杀的方法,购买自杀的工具
4、疑难病症病人的异常表现
5、个人资源缺乏
6、近期遭受了难以弥补的严重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