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芩果实形态及其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
[中医中药]中药黄芩.ppt
杲曰:可升可降,阴也。
张元素曰:气凉,味苦,甘,气厚味薄,浮而升, 阳中阴也,入手少阳,阳明经。酒炒则上行。
之才曰:山茱萸、龙骨为之使,恶葱实,畏丹砂、 牡丹、藜芦。得厚朴、黄连止腹痛。得五味子、 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 疗鼠瘘。
北齐徐之才撰有《雷公药对》,据考证,《纲目》所引“之才曰”资料,是徐之才《雷公药对》中
• 王好古(约生于公元1200-1264年)字进之,号海藏,元代赵州(今 河北省赵县)人,曾经与李杲一起学医于张元素,但其年龄较李杲小 二十岁左右,后又从师于李杲,尽传李氏之学。张元素强调脏腑辨证, 重视分辨病变所在脏腑的寒热虚实,李杲阐发脾胃学说,尤重脾胃内 伤虚证的探讨。在张、李二家的影响下,王好古又着重于《伤寒论》 方面,而独重由于人体本气不足导致阳气不足的三阴阳虚病证,另成 一家之说。
古老的内容。
《中华医史杂志》
《药对》:“配柴胡,通调表里,和解少阳; 配白术,清热安胎;配半夏,苦降辛开; 配黄连,清热燥湿;配枳实、厚朴,消食 和胃 。”
北齐徐之才《药对》
时珍曰: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火。 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 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
好古曰:气寒,味微苦而甘,阴中微阳,入 手太阴血分。
证的危害及温阳的重要性。
黄芩的研究
黄芩的研究【现代研究】1.不同炮制程度烫浸软化的黄芩片对其主要成分是有影响的,烫浸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黄芩酒制品黄碱素含量偏高,认为是一种物理脱吸附作用,用黄酒、白酒或增加酒量炮制的黄芩主要成分无明显区别,因此认为以每100kg黄岑,约用15-20kg酒为宜(刘美兰:中医学术会1962年学术会议论文摘集291页)。
2.黄芩含黄碱素和葡萄糖醛酸。
从黄芩中提取黄羊甙(Baicalin)以硝酸土的宁作为肝急性中毒物,进行解毒效果的实验,结果注射10mg黄芩甙的解毒效果变大,增大效果2.2倍。
认为加大量解毒效果反而减小,根据自古中药的种种用法是有深远意义的(久保木宪人等:药局,(8):53,1962)。
3.子菜中的黄芩甙,汉黄芩甙含量比枯芩高,而2种甙元差别不大。
子芩的总量(18.29%)也高于枯芩(12.50%)。
据金、元、明、清本草记载,子芩与枯芩用途不一样,是否与黄酮成分有关,有待今后临床实践(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第二研究室:中医研究院资料,1972)。
4.实验证明,黄芩遇冷水变绿的原因是由于黄芩中所含酶,能酶解黄芩甙与汉黄芩甙成为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其中黄芩素是一种邻位三羟基黄酮,本身不稳定,容易氧化而变绿。
黄芩各炮制品中其总量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为:蒸黄芩、煮黄芩、生黄芩>烫黄芩>冷浸黄芩。
抑菌实验证明:生黄芩,冷浸黄芩对抗白喉杆菌、绿脓杆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等抑菌作用,比经过煮、蒸黄芩的作用低;对抗白喉类毒素蒸黄芩比冷浸黄芩提高5倍,黄芩的炮制目的是为了破坏酶,因而提出“蒸”是一种好的方法,时间不超过1小时,“煮”也可以,但煮的时间以10分钟为宜(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第二研究室:新医药学杂志,(2):31,1973)。
5.黄芩虽未经蒸气处理,但因放置时间不长,其中成分尚未水解,与蒸气处理过的完全相同。
未经处理过的样品加水并在室温25度放置24小时后,由于黄芩酶的作用,可使其中所含的两种甙水解。
黄芩的鉴别要点
黄芩的鉴别要点
黄芩的鉴别要点如下:
1.形状鉴别:黄芩的根呈圆锥形,多扭曲,长5-25cm,直径1-3cm。
表面棕黄色或深黄色,粗糙,有明显的纵向皱纹或不规则网纹,具侧根残痕,顶端有茎痕或残留茎基。
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黄色,中间红棕色。
2.显微鉴别:根横切面木栓层多除去或残存数列,细胞多呈扁平状,偶见单个石细胞散在。
栓内层狭窄。
韧皮部较宽广,约占根直径的1/3,有多数韧皮纤维与石细胞,石细胞的分布于外侧,韧皮纤维多分布于内侧。
韧皮射线宽阔,为10-25列整齐的细胞。
形成层多成环。
木质部约占根直径的2/3,木质部束6-10,木射线宽广耐平直,7-25列薄壁细胞,导管直径16-60μm。
老根中央有一至数个同心排列的木栓环。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黄芩的研究进展
黄芩的研究进展摘要:黄芩(ScutcllanabaicalensisGeorgi)是我国大宗主特产药材,可以采用显微、薄层、高效液相及红外光谱等方法进行鉴别。
黄芩含有黄芩苷、黄芩素等40余种黄酮类化合物,质量评价方法可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导数光谱法、脉冲极谱法、薄层扫描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黄芩主要具有抗炎、抗病毒、抗变态反应、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关键词:黄芩;鉴别;成分;质量评价;药效黄芩(ScutcllanaBaicalensisGeorgi)是我国的传统常用中药,是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性寒、味苦,归肺、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可用于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热病烦渴、黄疸、目赤肿痛、积热吐血、胎动不安、痛肿疮疖等症。
黄芩用途很广,其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药界的关注,需求量也随之剧增。
目前,对于黄芩的研究也较广泛,主要集中于以下几个方面。
1原植物及鉴别研究黄芩在我国的分布较广,野生黄芩分布于我国淮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主产于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等地。
黄芩的结构研究近几年有不少报道,杨氏等建立了不同生长年限的野生和栽培黄芩的性状组织学鉴别方法,并首次发现黄芩组织中可观察到年轮结构[1]。
都氏等采用薄层层析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中药黄芩进行了黄芩苷的组织化学定位和定量分析,提出了黄芩药材的质量标准应以木栓层韧皮部与木部面积之比大、无枯心者质量为佳[2]。
徐氏等利用红外光谱与人工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法来识别栽培、野生黄芩和粘毛黄芩,识别正确率超过了97%[3]。
徐氏等借助于红外指纹图谱和人工神经网络法区分和鉴别黄芩的产区[4]。
苏氏等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10个不同产地的黄芩样品进行了分类,发现甘肃黄芩、粘毛黄芩与正品黄芩差异相对较小,而滇黄芩、丽江黄芩与正品黄芩差异较大[5]。
谢氏等采用模糊聚类分析法对黄芩及其混伪品进行了聚类分析,为中药材的质量鉴定提供了新方法[6]。
黄芩
黄芩(一)概述:黄芩(图6)来源于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以干燥根人药,别名黄金条根、山茶根、黄芩茶。
主产我国西北、东北各省、自治区,河北、陕西、山东等地种植较多。
根含黄芩素、黄芩甙、汉黄芩素、汉黄芩甙等有效成分。
味苦、性寒。
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功能。
用于胸闽呕恶、湿热痞满、黄疸、肺热咳嗽、高热烦渴、痈肿疮毒、胎动不安等症。
临床上治疗小儿肺炎、菌痢、消炎退热等病效果很好。
人工栽培黄芩质量明显高于野生,但前几年家种生产受价格较低和种源匮乏限制,发展较为缓慢,在全国尚未形成很有影响力的生产基地。
随着商品价格逐年上升,家种生产的效益越来越好,1995年1996年每千克6-12元,1997年每千克10-16元,目前每千克13 -16元,是一个值得发展的品种。
(二)植物特征:株高30 - 60厘米,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外皮褐色,断面鲜黄色。
茎方形,基部木质化。
叶交互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3-12毫米,全缘,上面深绿色,光滑或被短毛,下面淡绿色有腺点。
总状花序顶生,花排列紧密,偏生于花序的一边;具叶状苞片;萼钟形,先端5裂;花冠唇形,蓝紫色或白紫色;雄蕊4,2强;雌蕊1,子房4深裂,花柱基底着生。
小坚果近球形,果皮呈黑褐色,无毛,包围于宿萼之中。
(三)生长习性:黄芩多野生于山野阳坡,高山森林的边缘,或草坡、路边等处。
耐寒、耐旱、耐高温。
苗期喜水肥,生长期间耐旱怕涝。
黏土地、阴坡地及低洼地种植生长不良。
种子小,出苗较困难。
隔年种子不发芽,发芽适温为20℃左右。
7月前播种当年开花。
冬季地上部死亡,以根及根茎芽越冬。
花期6 -10月,果期8-11月。
根长、根粗和有效成分含量随生长年限增加而增加,第四年开始枯心,以后逐年加重。
一、黄芩种子的形态特征如何?种子寿命有多长时间?1、种子形态黄芩种子为小坚果,近球形,果皮呈黑褐色,无毛,长1.8~2.4毫米,宽1.1~1.6毫米,表面黑色,粗糙。
中药黄芩的研究概况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是我国的传统常用中药,最早收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性寒、味苦,归肺、心、肝、胆、大肠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可用于湿热泻痢、肺热咳嗽、黄疸、目赤肿痛、积热吐血、胎动不安等症[1]。
黄芩除是我国大宗常用中药,用于临床配方外,也作为中成药的原料。
另外,从黄芩中提取的黄芩苷、黄芩素等大量用于制药工业、化妆品制造等行业。
随着中药制剂的增多,国内外许多厂家增加了黄芩有效成分的提取,加大了黄芩的用量和出口量,因此黄芩的应用和开发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关注。
目前,对黄芩的研究也比较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黄芩种质资源与本草考证研究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黄芩属植物在全世界有300多种,我国各地也都有分布,其适应性强,不怕严寒和干旱,黄芩为其中广布种之一,多为野生。
据《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有黄芩属植物102种,50变种。
黄芩属于顶序黄芩组、狭叶黄芩亚组的黄芩系[2]。
据历代的本草考证,如《神农本草经》、《唐本草》等,中药黄芩至少有4种原植物:黄芩、滇黄芩、甘肃黄芩和丽江黄芩,而中中药黄芩的研究概况王立娟1 赵园园2 张玉荣31.山东万杰医学院 2552132.沈阳红药制药有限公司 1100443.山东省青岛市城阳人民医院 266109国药典(2005版)收载的原植物仅是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主要分布在我国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区。
但目前民间仍常用粘毛黄芩、滇黄芩、大黄芩、甘肃黄芩、丽江黄芩、连翘叶黄芩等多种同属植物的根作为替代品入药。
2、黄芩化学成分研究近年来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主要集中在黄酮、苷、萜、微量元素、酶、甾醇、有机酸几大类化合物方面。
2.1 黄酮及其苷类黄芩中主要含有黄酮类成分,目前已从黄芩中分离出48种黄酮化合物, 其中主要有11种二氢黄酮类、2种查尔酮体类及一种二氢黄醇酮类,包括黄芩苷、汉黄芩甙、汉黄芩素、黄芩素、黄芩新素-I、黄芩新素-II、白杨黄素、千层纸黄素-A等。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中药鉴定毕业实验报告实时间:未说明实地点:未说明指导老师:未说明实课目: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实主要内容:XXX的鉴别XXX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 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 chinese 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果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XXX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XXX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XXX: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面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簇,形如鸡爪。
XXX: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XXX: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XXX,甘肃武都,出口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商品。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
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
XXX 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
为栽培品。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
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維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XXX: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XXX: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粉末石细胞类方形或圆形25-105μm壁孔明显。
黄芩群体不同形态变异类型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黄芩群体不同形态变异类型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作者:杨全,罗烈伟,罗贵超,王文全,张卉【摘要】目的研究黄芩群体形态变异类型的遗传多样性。
方法采用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技术,对人工栽培群体的8个形态变异类型黄芩进行多态性分析。
结果通过筛选得到9对AFL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2 834个DNA条带,多态性条带为1 332个,多态性位点平均为47.8%。
聚类分析结果表明,8个形态变异类型黄芩划分为4类。
其中,绿茎、小叶、少分枝和紫色花类型与普通类型各自聚为一类,绿茎、大叶、少分枝和淡紫色花类型与紫红茎、大叶、少分枝和紫色花类型聚为一类,绿茎、小叶、多分枝和淡紫色花类型,绿茎、大叶、多分枝和紫色花类型,绿茎、小叶、多分枝和淡紫色花类型与紫红茎、小叶、多分枝和紫色花类型聚为一类。
结论人工栽培群体黄芩形态变异类型间存在较高多态性,遗传多样性较丰富。
【关键词】黄芩;形态变异;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遗传多样性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types in Scutellaria baicalensisGeorgi.Method Using the AFLP technology, the polymorphisms of 8 cultivated variation types in S. baicalensis Georgi wereanalyzed.Results Using 9 pairs of AFLP primers screened, 2 834 DNA bands were amplified, among which 1332 were polymorphic. The polymorphic locus was 47.8% in average. Cluster analysis indicatedthat 8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types of S. baicalensis Georgi were grouped into 4 classes. The green stem, small leaf, few branch,purple flower type and the common type were classified into one class. The green stem, big leaf, few branch, mauve flower type and thepurple stem, big leaf, few branch, purple flower type were classified into one class. The green stem, small leaf, multi?branch, mauveflower type, the green stem, big leaf, multi?branch, purple flower type, the green stem, small leaf, multi?branch, mauve flower type,and the purple stem, small leaf, multi?branch, purple flower typewere classified into another class.Conclusion The artificially cultivated S. baicalensis Georgi has high polymorphism among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types and rich genetic diversity. Key words: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 morphological variation; 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genetic diversity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具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等功效[1],为常用中药材之一,是国家三级保护野生药材物种。
黄芩的植物形态、分布和生态环境
黄芩的植物形态、分布和生态环境1.植物形态多年生草本,高30~80厘米,茎钝四梭形,具细条纹,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绿色或常带紫色;自基部分枝多而细。
叶交互对生,无柄或几乎无柄,叶片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长1.5~4.5厘米,宽3~12毫米,先端钝,基部近圆形,全缘,上面深绿色,无毛或微有毛,下面淡绿色,沿中脉被柔毛,密被黑色下陷的腺点。
总状花序顶生或腋生,偏向一侧,长7~15厘米;苞片叶状,卵圆状披针形至披针形,长4~11毫米,近无毛;花萼二唇形,紫绿色,上唇背部有盾状附属物,果时增大,膜质;花冠二唇形,蓝紫色或紫红色,上唇盔状,先端微缺,下唇宽,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7.5毫米,两侧裂片向上唇靠拢,花冠管细,基部骤曲;雄蕊4,稍露出,药宝裂口有白色髯毛;子房褐色,无毛,4深裂,生于环状花盘上,花柱细长,先端微裂。
小坚果4,卵球形,长1.5毫米,径1毫米,黑褐色,有瘤。
花期在6~9月,果期在8~10月(图1-3)。
2.分布野生黄芩资源广泛分布于从河西走廊、四川凉山一线以东到云南、贵州、湖南、湖北、河南、安徽、山东一线以北的广大地区,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全部和部分华中、西南地区,即东经110°~130°、北纬34°~57°范围内均有生长。
野生资源主要集中在华北北部的部分省区,即内蒙古中北部,陕西、山西、河北、北京北部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西部。
全国野生资源的蕴藏量约1.5亿公斤,其中蕴藏量100~500万公斤的有内蒙古牙克石、额尔古钠左、鄂伦春等旗;50~100万公斤的有内蒙古扎兰屯、黑龙江大庆、杜尔伯特;10~50万公斤的有河北赤城、丰宁、围场、隆化,山西五台、内蒙古阿鲁称尔沁、仕德等27个县旗。
河北坝上地区是地道黄芩的主产区,素有“热河黄芩”之美誉。
3.生态环境黄苓喜温暖凉爽气候,耐寒、耐旱、耐瘠薄,成年植株地下部分可耐-30℃的低温,适宜生长在阳光充足、土层深厚、肥沃的中性和微碱性壤土或沙质壤土环境,在中心分布区常与一些禾草、蒿类或杂类草共生。
黄芩化学成分及炮制学研究
结构 St ructure
5, 6, 7-OH 5, 6-OH; 7-O-G lucuronic acid 5, 7- OH; 8- OCH3 5- OH; 8- OCH3; 7-O-G lucuronic acid 5- OH; 6, 7, 4c- O CH3 5, 7- OH; 6- OCH3 5, 2c- OH; 6, 7, 8- O CH3 5-O-D-glucose; 7-O H; 8-O CH 3 5, 7, 2c- OH; 6- O CH3 5, 2c- OH; 6, 7, 8, 6c-O CH3 5, 7-OH 5, 7-OH; 6-B-D-glucopyranose; 8- A- L-arabinopyranose
Abstract Scutell ar ia bai calensis Georgi is one of t he T CM ( T 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w hich is frequent ly used in clinical t reatment . In this art icle w e outline the g eneral situat ion of chemical constitutions study of S . baical ensis Georgi and then give a brief introduction of it s drug - processing technics and the pharmacologic st udy. Key words Scutell ari a baical ensis Georg i; chemical constit ut ions; drug- processing
实验五 黄芩、半夏、
为唇形科植物黄芩
Scutellaria baicalensis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Georgi 的干燥根。
苏颂谓:“……苗长尺余,…….
叶从地四面作纵生,叶细长青色,两两 六月开紫花, 根如知母粗细,长4~5寸,2月、8月
【植物形态】
1、多年生草本。主根粗壮,茎丛生, 2、叶对生,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全 3、总状花序顶生,花偏生于花序的一 花萼二唇形,上唇背部有盾状物; 花冠紫色、紫红色或蓝紫色;子房 4、小坚果卵球形,黑褐色,具瘤。 花期7-8月,果期8-9月。
传统评价: 以条长,粗大,质坚实, 色黄者为佳。
Rhizoma Pinelliae
半 夏
祛痰镇咳
止呕消肿
• 【理化鉴定】 1. 取本品稀醇提取液加氯化铁试剂,溶液显灰绿色,渐变成 紫棕色。(汉黄芩素反应) 2. 取本品粉末2g,置100ml锥形瓶中,加乙醇20ml,加热 回流15分钟,滤过。取滤液1ml,加醋酸铅试液2~3滴,即 生成桔黄色沉淀;另取滤液1ml,加镁粉少量与盐酸3~4滴, 显红色。(黄酮反应)
【 显 微 特 征 】
木栓层
皮层与韧皮部界限不明显
→有石细胞、纤维
石细胞
形成层 木质部 木射线 木栓化细胞环
黄芩根横切面简图
• 黄芩粉末深黄色
1.韧皮纤维微黄色,梭形,壁厚, 孔沟明显,散在或成束 。 2.石细胞淡黄色,类圆形、类方形, 壁较厚或甚厚。 3.网纹导管多见,直径24-72μm。 4.纺锤形木薄壁细胞伴导管旁,中 部有横隔。 ↓ 5.韧皮薄壁细胞,壁呈连珠状增厚。 6.淀粉粒单粒类球形,直径2-10μm, 脐点明显,复粒由2-3分粒组成。 7木纤维细长,两端尖,多碎断, 有稀疏斜纹孔。
黄芩主要成分的分析研究方法
•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 最常用的分析检测方法,尤其以反相液相色谱为主(因黄芩 苷极性较弱)
❖ 对于黄芩苷来说,人们通常用C18柱或ODS柱作为固定相,普 遍采用甲醇-水-磷酸作为流动相,用紫外检测器(276nm280nm)检测血清或药物当中的黄芩苷含量。
❖ 应用HLPC法测定中药中黄芩苷的含量,选定色谱柱后,用适当 的流动相使制剂中黄芩苷内标物与其他成分能很好地分离,经 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峰面积,用内标法或外标法由回归方程计 算黄芩苷含量。在测式注射液时可直接测定,其他剂型需加一 步除杂质,该法准确性高。
使本底值漂移、吸收峰不对称等给定量分析带来的困难。
• 薄层扫描法(TLCS)
❖ 薄层吸收扫描法具有分离和测定的功能,测定黄芩苷大多用 聚酞胺薄膜或GF254作为固定相,醋酸-甲醇-甲酸-水以一 定比例混合为展开剂,不需要显色剂直接行双波长扫描。
❖ 薄层扫描法具有方便快捷、操作简单的优点,但也有其缺点, 其误差常由于点样不精确,展开分离不完全,斑点不集中所 致,用自动点样装置,选择合适的展开剂可以减少一定误差, 且因斑点稳定性欠佳故分离后
应及时测定,由于薄层板的差异以及 展开时温度、湿度等外界条件的不同 使该法的重现性较差。
• 黄芩苷-聚氯乙烯(PVC)膜电极法
❖ 以黄芩苷与三辛基甲基氯化铵的缔合物为活性物质, 制成PVC膜,以此为电极,Ag/AgCl作为参比电 极,10-3 mol/L黄芩苷溶液作为内参溶液,可直接测 定黄芩苷的电位值。以标准溶液的电位值与溶液浓 度的负对数作图,在一定范围内为线性相关 (5.0×10-5~2.0×10-2mol/L,斜率为52±1 mv,γ=0.999 9)。由此可计算待测样品中黄芩苷的 含量。
应用范围广
黄芩
硫磺熏过的(2年生)家种黄芩饮片
硫磺熏过的(2年生)家种黄芩饮片
硫磺熏过的(2年生)家种黄芩饮片
无பைடு நூலகம்磺熏过的(2年)家种黄芩饮片
家种个子
野生个子
三年生家种黄芩片
三年生家种黄芩片
三年生家种黄芩片
四年以上家种黄芩片
家种多年黄芩和野生多年黄芩对比
家种多年生黄芩
野生多年生黄芩
• 上图从表皮的颜色和空心加上饮片的致密 程度。判断是多年生家种黄芩。 • 但是这个饮片过于鲜黄,如果是无硫的家 种个子切片是不会切出这样鲜黄的饮片的, 所以判断是硫磺熏过的。
伤水的黄芩
伤水的黄芩
好黄芩和伤水黄芩对比
• 一般植物切了失水晒干都会色泽暗淡些, 硫磺熏出都会显得特光泽好看。 • 硫磺熏蒸的原因是为了杀虫,速干,使颜 色好看,同时时间保存还长一些。
黄芩的伤水情况
• 在切饮片过程中,特别是黄芩,容易出现伤水的 情况,就是水太多或者泡的时间过长。出现饮片 发绿的情况,这样的黄芩饮片是不能入药的。 • 黄芩遇水发绿是因为黄芩中的黄芩苷和汉黄芩苷 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被黄芩中所含的黄芩酶酶 解产生黄芩素和汉黄芩素两种苷元,这两种苷元 为邻位三羟基的黄酮,易被空气中的氧氧化而转 变成为绿色,因而黄芩变绿说明苷已被酶解,黄 芩药效降低。
黄芩原植物
野生黄芩
野生黄芩
野生黄芩饮片
野生黄芩饮片
野生黄芩个子
野生黄芩
黄芩入药部位含量
• 黄芩为直根系,主根在前三年生长正常,其主根 长度、粗度、鲜重和干重均逐年增加,主根中黄 芩苷含量较高。第四年以后,生长速度开始变慢, 部分主根开始出现枯心,以后逐年加重,八年生 的家重黄芩几乎所有主根及较粗的侧根全部枯心, 而且黄芩苷的含量也大幅度降低。 • 所以野生黄芩也叫枯芩。 • 家种2年生黄芩饮片比较瓷实,没有空心的情况 • 黄芩在地下年限越长,空心逐渐显现。
黄芩苷 提取及结构鉴定
制药工程综合性设计实验
开题报告
题目:黄芩苷提取及结构鉴定 答辩人:……….. 专业:制药工程
黄芩苷综述 黄芩苷是由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中提 取的一种黄酮类化合物,其原植物主要产于 陕西,内蒙古等地,以山西产量最大,河北 承德产的质量最好。黄芩味苦, 性寒,归肺, 肝,胆,大肠,小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 火解毒,止血,安胎。黄芩苷是黄芩的主要 有效成分之一。是黄芩及其制剂的主要质量 控制指标成分,据药理学研究报道,黄芩苷 具有抗微生物,抗变态反应,降压和镇静, 利胆,保肝和解痉等作用。
黄芩苷的提取
1. 所需仪器与试剂: 所需仪器与试剂:
数显恒温水浴锅,北京科伟永兴仪器有限公司。LDZ5-2离心机,北京医用离心机厂。 60%乙醇 ,盐酸,氢氧化钠。黄芩苷的炮制品200g 。
2.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称取黄芩苷粗粉200g,粉碎。溶媒采用60%乙醇(料液比1:10)在温度90度下的恒温 水浴中分别提取两次。第一次加入 10倍量的50%乙醇,提取 1 h, 然后过滤;第二次向残渣中 加入10倍量的60%乙醇,提取 0. 5 h,过滤后将滤液合并,在80度保温,用盐酸调节ph=1-2。保 温30min,室温静置24h,过滤,加水搅拌成混悬液,用碱调pH值至7~7.5,加乙醇搅拌、 过滤,再加酸调pH值至l~2,80℃保温30 min,沉淀用水洗,干燥,得黄芩苷粗品。然后 将粗品用乙酸乙酯回流(料夜比1:3,三次,每次30min)。将不溶物再加适量的甲醇, 回流至甲醇无色,回收甲醇,浓缩,放置析出结晶,过滤。得黄芩苷精品。
黄芩苷的理化性质
黄芩苷为黄色结晶,熔点223℃。淡黄色 细针晶(甲醇),熔点223-225℃;易溶于N, 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中,可溶于碳酸氢钠、 碳酸钠、氢氧化钠等碱性溶液中,但在碱液 中不稳定,渐变暗棕色,微溶于热冰醋酸, 难溶于甲酸、乙酸、丙酮,几乎不溶于水, 乙醚、 苯、氯仿等。
黄芩素结构修饰的研究
黄芩 素 ( 实 验 室提 取 分 离纯 化 ) ; 丙酮 、 醋酐、
石 油醚 、 氯仿 ( 天津 市 江 天 化 【技 术 有 限公 司 ) ;
无 水碳 酸 钾 、 甲醛 水 溶 液 ( 天 津 市 百 世 化 工有 限
公司) ; 溴苄 ( 天 津精益 合成科 技有 限公 司) ; 苄 胺、 1 , 4 。 二 溴丁烷 ( 阿法埃 莎化 学有 限公 司 ) ; 氮气 ( 天津 市兴盛 气 体 有 限 公 司 ) ; 硅胶 ( 上 邦 实 业 天 津分公 司 ) ; 实 验 室 所 用 的 试 剂 与 溶 剂 均 为 分
多。 。 }, 但是 对黄芩 素结构 修 饰及 构效 关 系 的研 究 报 道甚少 . 由于黄芩 素 的结 构 中 A环有 羟 基取 代 ,
黄芩 素按 文献 [ 9 ] 方法 制 备 , 利用萃取、 柱层 析等 分离 、 纯 化方 法 从 中药 黄芩 的 甲醇 提 取 液 中 分离 出黄芩 素 粗 品 , 利 用 重结 晶等 纯 化 方 法 进一
黄芩素 具有 良好 的药 理活 性 , 毒 副作 用微 小 , 而 且在 我 国资 源 丰富 , 来源广 泛, 经济 成 本低 , 但 是 黄芩 素结 构 中存 在 3个 相邻 酚 羟 基 , 易 于形 成
分 子 内氢 键 , 造 成 其 亲脂 性 、 亲 水 性 均较 差 , 黄 芩 素 类药 物在 临床 应 用 上 存 在着 溶 解 性 差 、 生 物 利
摘要 : 对黄芩素作结构修饰 , 利用 黄芩 素 8 位 氢 的活泼性 , 通过 Ma n n i c h反应引入 了各种胺 甲基类基
团, 合成并鉴定了 3个 Ma n n i c h碱衍生 物 , 同时 ‘ 对6 、 7位羟基进行修饰 , 分 离鉴定 出 2个衍生物 . 该类 反应条件温 和 , 制备方法简便 , 产品收率 高 , 是一种通过引 入亲水性基 圃对黄芩 素母核进 行结构修 饰 , 进 而改善黄芩 索类化合 物水溶性 以提 高其 生物利用 度的有效方法. 关 键 词: 黄芩素 ; 结 构修饰 ; Ma n n i c h反应
黄芩苷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
黄芩苷的提取分离及结构鉴定概论黄芩及其有效成分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抗炎、抗变态、抗病毒等生物活性之外,近年来对其抗氧化、抗肿瘤和抗HIV21病毒的研究日趋深入,开发黄芩及其活性成分作为抗血栓、降血压、治疗冠心病和糖尿病以及防治肿瘤和艾滋病药物的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国内对黄芩苷提取工艺有较多报道,其提取方法主要有温浸法、煎煮法、微波法、超滤法,超声法等,但如何提高黄芩苷收率和纯度一直是实际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缺乏对整个工艺条件进行全面研究,因此,有必要对影响黄芩苷提取工艺及其影响因素作一全面探讨。
本实验拟对水提酸沉法进行探讨,研究黄芩苷的提取工艺,并对其稳定性进行考察,旨在为生产实践中大规模提取生产黄芩苷提供理论基础。
一、文献综述1.1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基源: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
产地: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山西、山东、内蒙古、黑龙江等。
功能主治:味苦、性寒,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主治温热病、上呼吸道感染、肺热咳嗽、湿热黄胆、肺炎、痢疾、咳血、目赤、胎动不安、高血压、痈肿疖疮等症。
化学成分:含多种黄酮类化合物,主要为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苷,汉黄芩素,黄芩新素Ⅰ,Ⅱ,去甲汉黄芩素,7-甲氧基黄芩素,7-甲氧基去甲基汉黄芩素,等.此外还有挥发油,苯乙醇糖苷类成分等.其成分含量与根的新老及不同炮制方法有关。
临床应用: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肺炎及痢疾等病。
1.2 黄芩苷(Baicalin)图一黄芩苷分子式分子式:C21H18O11分子量:446.37熔点:223-225℃理化性质:本品为淡黄色结晶粉末,易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吡啶。
微溶于热水、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
难溶于甲酸、乙酸、丙酮,几乎不溶于水、乙醚、苯、氯仿等。
在植物中以盐的形式存在,含量约4.0%~5.2%黄芩苷为淡黄色晶体,熔点223℃,不溶于水,难溶于甲醇、乙醇、丙酮,可溶于热醋酸,易溶于二甲基甲酰胺、吡啶等碱性溶液。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
中药鉴定实验报告Document serial number【LGGKGB-LGG98YT-LGGT8CB-LGUT-LGG08】中药鉴定实验报告实习时间:2018年4月2日至2018年4月27日实习地点:北京医保全新大药房有限责任公司指导老师:陈芳实习科目:中药鉴定实习主要内容:黄连、甘草、黄芩的鉴别黄连一、实验目的1.掌握黄连(三种)的药材性状特征鉴别点;2.比较三种黄连的显微鉴别特征;3.掌握黄连的化学成分和理化鉴别特征;二、实验内容1.原植物的鉴定注意点味连:RhizamaCaptiidis为毛茛科植物黄连CopitsChineseFranch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叶均基生,卵状三角,3全裂,中央裂片稍呈羽状深裂,边缘有锐锯齿。
二歧或多歧聚伞花序,萼片5,窄卵形,花瓣线形,雄蕊多数,与花瓣等长,心皮8-12,离生,蓇葖具柄。
三角叶黄连(雅连):CopitsdeltoioleaC.Y.ChengetHsiao叶片中央裂片三角状卵形,一回裂片彼此邻接,花瓣线形,雄蕊长约为花瓣之半。
云南黄连(云连):CoptisTeetaWall叶片中央裂片卵状菱形,羽状深裂,彼此疏离,花瓣匙形至卵形,先端钝。
2.药材性状鉴定注意点黄连:圆柱形,具结节状突起,部分节间较长而光滑,习称“过桥”,有时可见残存的须根或膜质鳞叶,断而木部部金黄色,髓部、皮部红棕色,味极苦。
味连:根茎多分枝积聚成,形如鸡爪。
雅连:根茎多单枝,较粗状,“过桥”较长。
云连:根茎多单枝,细小,略弯曲。
注意点:主产四川石柱等,湖北来凤,甘肃武都,出ロ以四川、湖北为主,过去有北岸味连,南岸味连两种。
北是长江以北的川东鄂西地区。
南岸是川东鄂西,长江以南。
雅连主产于四川西部娥眉、洪雅一带。
为栽培品。
云连主产于云南西北德钦,维西为野生,主要化学成分为小檗碱(berberine,又称黄连素)3、显微鉴定(1)组织切片味连:最外为木栓层(有时可见未脱落的表皮或鳞叶)→皮层(有黄色石细胞单个或成群散在)→韧皮部(外侧纤维束木化并且有石细胞)→维管束(无限外韧型排列成环)→髓部无石细胞雅连:髓部由多数石细胞群云连:皮层及髓部均无石细胞(2)粉末黄连:①石细胞类方形或园形25-105μm壁孔明显。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
中药黄芩的化学成分及药理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黄芩,作为中国传统中药材中的瑰宝,自古以来便在中医药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对黄芩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的研究逐渐深入,揭示了其广泛的药理活性和临床应用潜力。
本文旨在综述黄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包括其主要活性成分的类型、提取方法以及结构鉴定等方面的内容。
本文还将重点介绍黄芩的药理作用,如抗炎、抗氧化、抗肿瘤、抗菌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黄芩的药用价值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中医药领域的研究者和从业者提供黄芩研究的最新动态和前沿信息,推动黄芩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的发展与应用。
二、黄芩的化学成分黄芩,作为一种具有悠久药用历史的中药材,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主要包括黄酮类、苯乙酮类、挥发油类以及多种微量元素等。
这些成分赋予了黄芩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黄酮类化合物是黄芩最为突出的化学成分之一,其中黄芩苷(baicalin)是最具代表性的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抗炎、抗氧化、抗肿瘤等作用。
黄芩中还含有黄芩素(baicalein)、汉黄芩素(wogonin)等黄酮类化合物,这些化合物都具有显著的生物活性,对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除了黄酮类化合物外,黄芩中还含有苯乙酮类化合物,如黄芩酮(scutellarein)等。
这类化合物同样具有抗炎、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是黄芩发挥药效的重要成分之一。
挥发油类化合物也是黄芩的重要成分之一,包括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等多种成分。
这些挥发油类化合物赋予了黄芩特殊的香气和味道,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等。
黄芩中还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铁、锌、铜、锰等,这些元素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黄芩的化学成分多样且复杂,其中黄酮类化合物是其主要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价值。
未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黄芩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将会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发掘。
黄芩果实形态及其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
黄芩果实形态及其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乔永刚 王 扬 陈 亮 宋 芸(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谷 030801)摘要: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黄芩果实的形态,并且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对其果实的横切结构特征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黄芩的果实呈卵圆形,种皮呈黑褐色,表面具瘤状突起,突起表面有不规则的网状纹理的次级突起。
果实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组成黄芩果皮的不规则细胞的胞腔内具有棕褐色的色素团块,其下有1层色素层;靠近色素层的为种皮,内种皮紧贴于子叶细胞;色素层与种皮之间有1个巨大的维管束,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子叶细胞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含有大量的糊粉粒。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黄芩果实的解剖结构,为黄芩果实的鉴定与筛选提供鉴别依据。
关键词:黄芩;果实;形态;解剖结构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隶属于唇形科(Lamiaceae)黄芩属(Scutellaria Linn.),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产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1]。
根茎肉质肥厚,高约20 120cm,茎具有细条纹,披柔毛。
全缘叶顶部钝而基部呈圆形。
黄芩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对治疗人体急性肠胃炎、呼吸道感染等有显著功效,日常食用该中药可以保胃健脾,且对防止虫害也有一定功效[2]。
黄芩天然含有黄芩甙、汉黄芩素等特有药理成分,服用黄芩甙类药物有镇静解热、辅助排除胆内毒素、利尿作用[3]。
近年来,关于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4]以及根、茎、叶等的解剖学研究已有较多报道,而关于黄芩果实怀种子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的报道较少。
我们通过对黄芩的果实及其横切面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为该种属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并为市场上黄芩果实与种子的鉴别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黄芩果实由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用植物育种实验室提供,经乔永刚副教授鉴定。
1.2 黄芩果实形态特征的观察 选取典型的黄芩果实30粒,用OLYMPUS SZX16体视显微镜观察果实的外形,利用游标卡尺对其大小进行测量和记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芩果实形态及其解剖结构特征的研究
乔永刚 王 扬 陈 亮 宋 芸
(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太谷 030801)
摘要:用体视显微镜观察黄芩果实的形态,并且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对其果实的横切结构特征进行观察。
结果表明:黄芩的果实呈卵圆形,种皮呈黑褐色,表面具瘤状突起,突起表面有不规则的网状纹理的次级突起。
果实的横切面解剖结构特征为:组成黄芩果皮的不规则细胞的胞腔内具有棕褐色的色素团块,其下有1层色素层;靠近色素层的为种皮,内种皮紧贴于子叶细胞;色素层与种皮之间有1个巨大的维管束,包括木质部、韧皮部和形成层;子叶细胞由许多薄壁细胞组成,含有大量的糊粉粒。
利用石蜡切片技术观察黄芩果实的解剖结构,为黄芩果实的鉴定与筛选提供鉴别依据。
关键词:黄芩;果实;形态;解剖结构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隶属于唇形科(Lamiaceae)黄芩属(Scutellaria Linn.),别名山茶根、土金茶根,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产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等地[1]。
根茎肉质肥厚,高约20 120cm,茎具有细条纹,披柔毛。
全缘叶顶部钝而基部呈圆形。
黄芩具有较高药用价值,对治疗人体急性肠胃炎、呼吸道感染等有显著功效,日常食用该中药可以保胃健脾,且对防止虫害也有一定功效[2]。
黄芩天然含有黄芩甙、汉黄芩素等特有药理成分,服用黄芩甙类药物有镇静解热、辅助排除胆内毒素、利尿作用[3]。
近年来,关于黄芩的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4]以及根、茎、叶等的解剖学研究已有较多报道,而关于黄芩果实怀种子的形态结构和解剖结构的报道较少。
我们通过对黄芩的果实及其横切面的解剖结构进行了观察,为该种属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并为市场上黄芩果实与种子的鉴别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黄芩果实由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用植物育种实验室提供,经乔永刚副教授鉴定。
1.2 黄芩果实形态特征的观察 选取典型的黄芩果实30粒,用OLYMPUS SZX16体视显微镜观察果实的外形,利用游标卡尺对其大小进行测量和记录。
基金项目: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20140312001-2);山西农业大学横向项目(2014hx60);山西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项目(J2015028)1.3 黄芩果实石蜡切片及观察 石蜡切片的详细方法参见参考文献[5]。
取成熟的干燥黄芩种子用蒸馏水浸泡约24h,使其充分吸水,完全膨胀。
然后用FAA固定液固定,用SHB-Ⅲ循环式真空泵抽气下沉后4℃过夜。
然后用蒸馏水冲洗30min,无水乙醇顺序浓度梯度脱水。
透明、浸蜡、包埋后,用YD-1508R轮转式切片机进行常规石蜡切片。
对果实进行横切,切片的厚度为8μm。
待切片干燥后,进行脱蜡、透明,然后用无水乙醇逆浓度梯度复水,甲苯胺蓝进行染色。
再次透明后用中性树胶封片,用OLYMPUS BX51显微镜观察并拍照。
凭证永久切片保存在山西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药用植物育种实验室。
2 结果与分析
2.1 黄芩果实的形态特征 黄芩果实为黑褐色,呈卵圆形,其长径1.89 2.45mm,短径1.10 1.72mm,厚度为1.27 1.96mm,黄芩果实表面有类似于瘤状的突起(如图1-a)。
其腹面中部有一个白色的种脐,黄芩果实表面瘤状突起的面上具有像乳头一样的次级突起,突起基部膨大,顶部具有短尖,其长度约为3μm,次级突起还具有不规则的网状纹理(图1-b)。
2.2 黄芩果实的横切面解剖结构
2.2.1 果皮的解剖结构 黄芩种子外有1层硬而致密的果皮(图2-a),为一列切向延伸的细胞,其细胞的细胞外壁增厚,在其外侧还有1层厚厚的角质层,且其角质层呈乳头状;内侧有1 2层不规则的细胞,细胞的胞腔内具有棕褐色的色素团块,其下有1层色素层;靠近色素层的为种皮,其由2层扁平细胞构成;内种皮紧贴于子叶细胞,是由1层大而排列松散的细胞构成。
2.2.2 维管束的解剖结构 在靠近较肥厚子叶一旁的色素层与种皮之间有1个巨大的维管束(图2-b)。
维管束的内侧为木质部,细胞小而排列紧密,其含有一种分化的导管细胞,导管细胞由已死亡细胞的细胞壁构成,它将外界的水分运输到子叶及其他部分,此外木质部的细胞壁很发达。
维管束的外侧为韧皮部,细胞大而排列松散,其含有一种分化的筛管细胞,子叶中的有机物质就是由此细胞来运输的,由韧皮部运输到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