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盲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回盲部病变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

回盲部病变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

DOI:10.11655/zgywylc2020.19.014作者单位:030013太原,山西省肿瘤医院核磁CT室(杜晓兢、侯丽娜);山西省人民医院CT室(李菲)·影像诊断·回盲部病变的多层螺旋CT影像表现及鉴别诊断分析杜晓兢李菲侯丽娜回盲部在人体位于右下腹部,是回肠末端和盲肠相交的位置,由于其位置比较深且结构复杂,多种疾病亦好发于此,因此临床在诊治回盲部病变时较为困难,特别是在制定外科手术方案时更具有挑战性。

多层螺旋CT(MSCT)因其可以准确显示回盲部位置,且容易发现病变,准确判断病变的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目前被认为是诊断回盲部病变的重要影像学手段。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回盲部病变影像及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回盲部病变的影像学特征,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至2019年10月53例经病理证实的回盲部病变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

其中男性34例,女性19例;年龄18~82岁,平均(43±19)岁。

53例病变中恶性肿瘤性占32例(腺癌26例,淋巴瘤5例,神经内分泌癌1例);一般炎性病变占14例,包括一般急性炎症、慢性炎症及回盲部并发症;肉芽肿性病变占5例(肠结核3例,克罗恩病2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大便形态异常,部分患者停止排便排气。

1.2方法:采用256层螺旋CT(Philips Brilliance,iCT)和西门子SOMATOM Force双源CT,患者取仰卧位,扫描范围从膈顶部至盆腔。

扫描参数:管电压120k V,管电流250 mA,螺距0.993,层厚5.0mm,层间距5.0mm,重建层厚0.625mm。

患者需空腹8h以上,在检查前15~30min前饮用1000ml左右清水。

所有患者先行腹盆部平扫,后经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对比剂80~90ml,注射速率一般为3.0ml/s,注射对比剂后分别在30s,60s,180s行动脉期、门脉期及延迟期增强扫描,之后将原始图像传回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分析观察。

CT小肠与结肠联合造影在回盲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小肠与结肠联合造影在回盲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CT 小肠与结肠联合造影在回盲部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黄 国1,高晓龙1,孙媛媛1,周根泉2,张玉峰11.上海市宝山区罗店医院放射科,上海 201805;2.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上海 200080[摘要] 目的:分析CT 小肠与结肠联合造影(CTE +C )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结果,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收集经临床随诊或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回盲部病变患者的CT 图像,均先后行常规腹部CT 平扫和CTE +C 检查,比较2种方法的病变检出率,并分析回盲部病变的CTE +C 图像特点。

结果:回盲部病变检出率常规CT 为44.0%(22/50),CTE +C 为86.0%(43/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CTE +C 检查43例阳性患者,包括肿瘤性病变9例(回盲部腺癌3例,阑尾黏液瘤2例,淋巴瘤2例,回肠间质瘤1例,盲肠脂肪瘤1例),炎症性病变18例(盲肠、回肠炎11例,肠结核3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克罗恩病2例),其他良性病变16例(回盲部憩室11例,阑尾粪石4例,肠套叠1例);CTE +C 检查7例阴性患者为肠黏膜炎症。

结论:CTE +C 较常规CT 能够明显提高回盲部病变的检出率,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CT 小肠造影;CT 结肠造影;联合;回盲部病变DOI :10.3969/j.issn.1672-0512.2024.02.021[基金项目] 上海大学附属罗店医院科研项目(19-A -12)。

[通信作者] 张玉峰,Email :******************。

回盲部位于右下腹髂窝处,是以回盲瓣为中心,包括盲肠、阑尾、末端回肠和升结肠起始部周围约15 cm 区域(大、小肠的连接处)。

肠内容物在此停留时间较长,是肠道疾病的好发区域。

回盲部位置较深,发病时症状隐匿、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易漏诊、误诊[1],所以该部位病变是临床诊断的难点。

詹松华-回盲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詹松华-回盲部肿瘤和肿瘤样病变的鉴别诊断

回盲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詹松华回盲部结构简介•临床上通常将回肠末端(约10cm )、盲肠及阑尾统称为回盲部•由于解剖生理上的特点,回盲部是肠管的炎症、肿瘤、结核、肠套叠和溃疡的好发部位主要内容一、检查方法二、常见恶性肿瘤:上皮或间叶来源、转移性三、常见良性肿瘤:腺瘤、脂肪瘤、血管瘤四、炎症性病变:阑尾炎、憩室炎、结核、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五、其他病变:血管性病变、扭转、内膜移位六、鉴别诊断思路一、检查方法•肠镜:早期发现黏膜病变的最佳检测方法•气钡双重造影:显示整体病变管腔形态及功能状态,肠梗阻、穿孔、套叠等急诊情况要用口服碘水来造影•CT及其虚拟结肠镜(16排以上MDCT):对于肠外累及、淋巴结情况的显示非常有效,目前是于肿瘤分期必不可少的检查方法•超声:适用于包块的鉴别,特别是发现脓肿、腹水•MRI:较少采用,为了鉴别妇科疾病可能会采用二、常见恶性肿瘤:(1)结肠癌•绝大多数是腺癌–发生于盲肠的腺癌占全部结肠腺癌的1/4–生长较慢,很少引起梗阻,且通常长时间内生长而无临床症状–累及回肠末端:>10%的右半结肠癌/非肿瘤性充血和水肿–累及的肠段较短,增生型为多,呈息肉状,从结肠正常段到异常段的突变–逐渐增大,结肠壁不对称性显著增厚–可作为肠套叠的头部–可病灶巨大,范围较广–轻微的局部肠壁外浸润,不发生穿孔–相对于急性炎症的结肠周围浸润,腺癌肠壁增厚更为严重Un Re gi st er ed回盲部腺癌—增生型结肠气钡造影回盲部腺癌—增生型CT 平扫和增强回盲部腺癌—增生型MRI 平扫T1和T2回盲部腺癌—增生型冠状面T1MRI 增强T1冠状面T2回盲部腺癌—浸润型CT 平扫和增强回盲部腺癌—混合型CT 平扫和增强Un Re gi s t er ed回盲部腺癌易致肠梗阻回盲部印戒细胞癌粘液型结肠癌累及回盲部回盲部腺癌的DDx (1)末端回肠腺癌:–主要为环形狭窄–环形病灶表现为偏心或环形肠壁增厚–增强后强化–回肠末端的浸润型腺癌与出现狭窄的克罗恩病鉴别困难,除受累肠管长度外的某些特征有助于克罗恩病诊断–回肠末端腺癌很少表现为带蒂的息肉状肿块–与小肠淋巴瘤不同,回肠末端腺癌不易形成空洞回肠末端腺癌伴Crohn 病回盲部腺癌的DDx(2)阑尾腺癌:–不如阑尾类癌常见–体积较大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肿瘤绝大多数含有丰富的黏液,可伴发黏液囊肿–软组织增厚、囊肿壁和周围脂肪不规则:这些表现提示恶性肿瘤继发或合并炎症,非特异性–轻度浸润伴阑尾周围炎症的阑尾肿瘤,易被误为阑尾炎–老年阑尾炎患者,可为阑尾的非粘液性肿瘤,呈局部软组织肿块U n Re g i st er ed二、常见恶性肿瘤:(2)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富血供的结节状肠壁增厚或粘膜下层光滑的肿块–肿瘤较大也很少引起环形狭窄,可伴有肠套叠、肠扭转、肠腔狭窄–多达70%的肿块有钙化–特殊情况:无肿块但肠系膜的纤维组织增生,表现为边缘模糊的软组织块,伴肠系膜条索影,呈星形向肠袢周围延伸–末端回肠的类癌较小回肠末端类癌伴肝转移回盲部类癌的DDx(1)阑尾类癌发生在阑尾的类癌常小于1cm ,且常发生在阑尾末端的1/3,常在外科手术或病理检查中发现具梗阻症状的阑尾根部的类癌,与回盲部类癌相似,也可以表现为阑尾炎相似的征象,肠壁弥漫性增厚(2)转移性肿瘤,罕见阑尾类癌累及盲肠二、常见恶性肿瘤:(3)淋巴瘤•单发,或全身淋巴瘤的一部分–回肠和盲肠分别是小肠和结肠原发性淋巴瘤最常累及的部位,也累及阑尾–回盲部的淋巴瘤最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节段的肠管环形增厚,密度均匀且强化不明显–肠壁可表现为对称性增厚,且通常显著增厚(1.5-7cm)–回盲部的淋巴瘤可表现为大小不一的息肉样病变,可能充当肠套叠的头部回盲部淋巴瘤Un Re gi st er ed回盲部NHL回盲部淋巴瘤的DDx•淋巴瘤可与腺癌相似–受累的肠段通常较长–从肿瘤部位到正常肠壁的过渡段更渐进–可能伴巨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和腹膜后淋巴结–淋巴结从两侧侵犯血管•典型的并发症:溃疡,伴肠管与邻近肠袢瘘管形成•累及肠壁的全层的空洞性肿块,伴肠管的进出•肿块空洞(腔)内充满对比剂,通常比进入的肠管大:肠道局部动脉瘤样扩张二、常见恶性肿瘤:(4)GIST•胃肠间质瘤(GIST)–很少发生在末端回肠,盲肠更少见–病理学家们认为所有GISTs最终将恶变,但较小的GISTs应该列入恶变危险小的病变–来源于回肠、主要位于腔外的巨大肿块,边界清楚,且中心坏死,周围软组织不均匀强化,即可提示GIST的诊断回盲部GISTs 的DDx•回盲部GIST的很多影像表现与回盲部淋巴瘤类似•表现为实质性的肿块,明显强化•可形成溃疡、空洞•蔓延至邻近肠系膜•淋巴转移不是恶性GIST常见的转移途径,故出现相关淋巴结肿大时,支持淋巴瘤的诊断–肿瘤可通过血行转移,直接浸润或腹膜种植转移到小肠,右下腹回肠末端肠系膜是种植的好发区域之一–末端回肠转移典型者不会局限于这一肠段,常有原发恶性肿瘤病史,原发灶与转移灶可共存–右侧卵巢肿瘤直接蔓延途径是通过回肠肠系膜直接侵犯盲肠和末端回肠–表现为肠壁增厚,环形狭窄伴肠腔狭窄或成角,息肉样肿块偶可形成空洞二、常见恶性肿瘤:(5)转移瘤HCC 盲肠转移瘤Un Re gi st er ed–盲肠是脂肪瘤的好发部位–回盲瓣真性脂肪瘤不应与回盲瓣脂肪过多症相混淆,后者更常见–真性脂肪瘤表现为不对称性肿块,而脂肪过多症主要表现为回盲瓣对称性增大–回肠是小肠脂肪瘤最常见的部位,一般无临床症状,但偶引起出血或导致肠套叠–脂肪瘤通常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均匀的肠壁内肿块,CT 值约-80 ~ -120HU三、常见良性肿瘤:(1)脂肪瘤回盲瓣脂肪瘤与脂肪瘤病回肠末端脂肪瘤伴肠套叠–阑尾腺瘤可为黏液性或非黏液性–以黏液性腺瘤更常见,表现为黏液囊肿,–圆形、边界清楚的盲肠周围密度均匀的肿块–根据其黏蛋白含量,呈现不同表现三、常见良性肿瘤:(2)阑尾腺瘤阑尾腺瘤Un Re gi st er ed–最常发生于回盲部–主要表现为带蒂的或宽基底的腔内软组织肿块三、常见良性肿瘤:(3)回盲部腺瘤–很少发生在回盲部–血管丰富并可带蒂三、常见良性肿瘤:(4)血管瘤肿瘤相关的并发症•并发症主要是肠梗阻和肠套叠–回结肠套叠是部分回肠脱入盲肠或升结肠腔内–偶表现为急腹症,但最常见的症状是腹痛、恶心、呕吐,通常持续时间长–表现为包含或不含脂肪及肠系膜血管的特异性的肠管内肠管结构、近端肠梗阻、有时出现与病理上套叠头部相吻的肿块回盲部肿瘤伴肠套叠盲肠癌伴肠套叠Un Re gi st er ed–急性阑尾炎表现为阑尾增大直径大于6mm ,增厚的阑尾壁强化,阑尾周围脂肪线,有时回肠末端及盲肠局部增厚–相反,孤立性的阑尾轻度增大(<9mm )不可能患阑尾炎–不到1/3的病人,阑尾正常可辨,其周围有炎性条索影或液体包裹时,还真患有阑尾炎–发炎的阑尾壁局部缺损、阑尾石位于阑尾之外、阑尾周围积液或阑尾附近的腔外气体均提示阑尾穿孔,此时阑尾可能难以见到四、炎症性病变:(1)阑尾炎炎性疾病--阑尾炎阑尾炎,早期诊断困难,脓肿形成则不难阑尾炎阑尾炎和阑尾周围脓肿形成阑尾炎穿孔Un Re gi st er ed阑尾炎穿孔阑尾炎穿孔腹腔内脓肿结肠壁炎症和脓肿形成,很易诊断为肿瘤可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盲肠壁偏心或环形增厚、局部的结肠周围炎症及憩室–炎性憩室常位于结肠周围炎症最严重且肠壁增厚最明显的水平–阑尾表现正常或累及回盲瓣远端升结肠的炎性病变支持憩室炎,而非阑尾炎–局部增厚的盲肠旁出现淋巴结,癌症患者较憩室炎患者更常见四、炎症性病变:(2)盲肠憩室炎阑尾术后,结肠憩室炎Un Re gi st er ed回盲部炎性病变DDx憩室炎VS 右半结肠癌–炎性憩室:壁增厚且强化的憩室及憩室周围炎性改变和肠壁持续强化是最具鉴别诊断价值的表现•梅克尔憩室:距回盲瓣距离约60-100cm ,可发生炎症,DDx 包括阑尾炎和肠道炎性疾病–右下腹盲端、管状、圆形或椭圆形的结构伴周围炎性改变–发炎的憩室内偶见肠石Meckel 憩室伴回盲部肠套叠–好发于回肠末端和盲肠,也可累及阑尾–回肠末端长段的肠壁增厚、环形增厚、炎症中心远离阑尾–影像表现:受累肠段肠壁轻度增厚、肠腔狭窄、肠系膜脂肪线、移位性脂肪、肠系膜淋巴结增大及肠管跳跃性病变–急性炎症期:肠壁水肿导致肠壁分层强化,肠壁增厚明显–继发表现:瘘管、窦道、脓肿和纤维脂肪组织增生–腺癌是小肠克罗恩病的并发症之一四、炎症性病变:(3)克罗恩病Crohn DiseaseCrohn DiseaseU n Re g i st er edCrohn Disease Crohn DiseaseCrohn DiseaseCrohn DiseaseCrohn Disease•溃疡性结肠炎(UC )–左半结肠为主,可侵犯回盲部,结肠病变连续,充血水肿,糜烂和浅溃疡–但是很少仅累及右半结肠,或仅累及末端回肠回肠盲肠同时累及也少见–基本不会引起狭窄、穿孔等四、炎症性病变:(4)溃疡性结肠炎Un Re gi st er ed溃疡性结肠炎与Crohn 病鉴别–最常侵犯回盲部–特征性表现:回盲瓣和盲肠内壁的不对称性增厚、肠外病变蔓延包裹末端回肠、淋巴结肿大伴中央不均匀区域–同时存在腹膜受累、肺结核病史、皮肤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和特征性的胸部影像表现等相关的因素,则支持结核诊断四、炎症性病变:(5)结核回盲部结核–弥漫性病变–可局限于回盲部,少见,具有潜在生命危险–有报道认为是自发性疾病,常并发于慢性心脏病、心肺旁路手术、全身性化疗、脂肪栓塞和主动脉炎综合症–急性右下腹痛、中年以上患者或有相关危险因素:DDx 应该包括盲肠缺血坏死–盲肠壁环形增厚、粘膜下水肿引起的肠壁分层状改变和轻微的结肠周围线,阑尾正常,无憩室–最具特征性的表现:孤立性大肠积气、肠系膜静脉或门静脉内气体和气腹五、其他病变:(1)缺血性疾病盲肠缺陷性坏死–肠扭转可以累及盲肠–由扭转的肠段(输入袢和输出袢)绕着固定扭曲的肠系膜形成漩涡症–扩张的盲肠常位于左上腹五、其他病变:(2)盲肠扭转Un Re gi st er ed盲肠扭转肠扭转导致肠梗阻–少见的先天畸形,多见于儿童–常累及小肠:回肠、盲肠也常受累–肠内或靠近小肠的光滑圆形液性囊肿或薄壁强化的管状样结构–偶见于或邻近回盲交接处的回肠囊肿可表现为肠套叠五、其他病变:(3)重复囊肿回盲部重复囊肿–回盲部子宫内膜异位症非常罕见–常发生在距回盲瓣10cm 以内的回肠末端,常显示偏心性狭窄区域–临床病史和主诉有助于确诊五、其他病变:(4)子宫内膜异位症Un Re gi st er ed六、回盲部肿块的诊断思维(一)•肠壁增厚区出现层状强化:–基本可除外恶性疾病–这是一个建立良恶性诊断非常重要的标准–可呈“双晕征”和“靶征”•肠壁增厚程度:–良性病变:一般小于2cm –大于3cm :常提示肿瘤性疾病–实际上:引起肠壁轻微增厚的病变常良恶性重叠,且感染性或缺血性病变可致肠壁显著增厚六、回盲部肿块的诊断思维(二)•肠壁受累的范围和部位–炎性病变或肿瘤性病变可表现相似,但是恶性肿瘤累及–累及节段长,提示良性病变,淋巴瘤例外–块状,提示癌、GIST、平滑肌瘤六、回盲部肿块的诊断思维(三)•脂肪线六、回盲部肿块的诊断思维(四)–增厚肠壁周围出现肠周脂肪线:炎性病变–增厚肠段肠周脂肪正常:急性炎性疾病可能性小–脂肪线严重程度与肠壁增厚程度不成比例:–DDx炎性病变的征象之一–提示憩室炎、阑尾炎或肠脂垂炎•伴随表现六、回盲部肿块的诊断思维(五)–淋巴结肿大、网膜线和钙化–脓肿、窦道–瘘道–脂肪增生–血管闭塞–实质性脏器的异常谢谢大家!Un Re gi st er ed。

鉴别诊断范本

鉴别诊断范本

搜索中……………….腹痛1.回盲部肿瘤:患者亦为右下腹痛,多有慢性右下腹痛病史,一般无恶心、呕吐,可伴贫血,体质消瘦等全身病症,查体:右下腹可触及一包块,行结肠镜检查可进一步确诊,该患者不排除此诊断。

2.右侧输尿管结石:患者多呈突发性右下腹阵发性剧烈绞痛,向会阴部及外生殖器放射,右下腹无明显压痛,或沿输尿管径路轻压痛。

尿中可查见多量红细胞,B超或X线可见输尿管走行部位结石影。

该患者暂不支持此诊断但不能完全排除,有待行B超检查确诊。

3.急性输卵管炎和急性盆腔炎:患者下腹部疼痛逐渐发生,可伴有腰痛,腹部压痛点较低,直肠指检盆腔有对称性压痛,伴发热及白细胞计数升高,常带有脓性白带,阴道后穹隆穿刺可见脓液,涂片检查细菌阳性,该患者暂不支持此诊断。

4.小肠扭转:多见于青壮年,于饱食后剧烈活动等诱发,表现为突发的剧烈腹部绞痛,多在脐周,常为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有腰背部牵涉痛,病人常不敢平卧,喜胸膝位或蜷曲侧卧位,呕吐频繁,查体可扪及扩张的肠袢,腹部X线符合绞窄性肠梗阻的表现,该病人暂不排除此种可能。

5.宫外孕:多见于年轻女性,月经多不规律,当突然破裂时,可以引起腹痛,伴有恶心、呕吐,查体右下腹肌紧,压痛,反跳痛,但行妇科B超检查可见输卵管周有积液,此病人暂不考虑此病。

6.急性胃肠炎:不洁饮食后阵发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腹泻,查体脐周压痛,无反跳痛,肠鸣音亢,进血象高,大便有红白细胞。

此病人不能排除本病。

7.上消化道穿孔:病人往有溃疡病史,伴有上腹部疼痛,突然腹痛漫及全腹,全腹压痛反跳痛,血常规示血象增高,但腹透见膈下有游离气体,此病人暂不考虑此病。

8.急性胆囊炎:患者感右上腹部持续性绞痛,阵发性加重,伴恶心,厌油感,查体:右上腹肌紧张,压痛,莫菲氏征阳性,肝区叩击痛。

此患者右上腹无压痛,肝区无叩痛,暂不考虑此诊断。

9.急性胰腺炎:多有暴饮暴食史,表现为中上腹持续性疼痛,疼痛可向腰背部放射,伴恶心、呕吐,可有发热。

回盲部肿物的误诊分析

回盲部肿物的误诊分析
根据对回盲部肿块诊断出现误诊的原因分析,在实际诊断中应注重对患者基础疾病以及相关疾病史的仔细询问,在诊断过程中尽可能从多个角度实施诊断,综合超声、CT、纤维结肠镜、气钡灌肠造影等;查体中尽可能强调精细化,充分对肿块的大小、形态、位置等进行评价;手术病理仍然是常见回盲部肿块诊断的主要方法,在手术探查中既要保证探查的全面性,同时还有有所侧重,必要的情况还需要制作病理切片。在实际诊断中还应该不断地进行资料收集,对不同回盲部肿块疾病病理表现进行总结和归纳,熟练掌握回盲部的解剖结构特点。除此之外,还需要对不同回盲部肿块确诊为其它疾病的情况进行分析。掌握不同回盲部肿块疾病诊断与鉴别要点。综合性的对不同回盲部肿块作出诊断[5]。
1、临床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时间在2017.3-2018.4月,研究对象为50例回盲部肿物误诊患者,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18—74岁、平均年龄(47.4±5.3)岁;病程1-5个月、平均病程(2.6±0.5)个月。患者就诊时主诉存在腹部疼痛,并伴有不同程度黑便,入院后结合临床症状、体征以及查体等进行诊断,其中诊断为回盲部肿瘤患者18例,诊断为卵巢附件囊肿患者6例、阑尾周围脓肿患者6例、肠炎6例、肠梗阻7例、肠结核4例,肠套叠3例。
2.2误诊情况结果
回盲部肿物最终诊断后,21例为阑尾周围脓肿、11例为回盲部肿瘤、12例为克罗恩病、2例为肠系膜淋巴结核、3例为炎性肉芽肿、1例为阑尾黏液囊肿,上述疾病误诊疾病结果见表1。
表1回盲部肿物确诊和误诊结果对比情况[n(%Hale Waihona Puke ]2.3不同疾病鉴别与诊断
对于常见的回盲部肿物疾病鉴别分析如下:(1)阑尾周围脓肿,本文中有21例,占到42.0%,这一肿块是阑尾炎炎症和周围组织粘连所形成,如果阑尾炎患者具有典型的症状、体征,一般容易确诊,比如右下腹疼痛、压痛,体温升高、白细胞计数增加等;(2)回盲部肿瘤,本研究中共有11例,占到22.0%。回盲部以忙肠癌为主,由于早期症状、体征不明显,也不典型,造成早期诊断准确率较低,部分患者存在大便习惯或者性状改变,部分患者具有下腹疼痛表现,在回盲部肿块较为明显时,回盲部肿瘤大多数已经处于晚期;(3)克罗恩病,本文中克罗恩病有12例,占到24.0%,该病属于一种慢性肉芽肿炎性反应。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右半结肠或者末端回肠部位。发生病变患者,患者肠壁存在典型的炎性反应,并存在裂隙状溃疡以及肠黏膜卵石样表现。该病具有较长的病程,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存在腹痛、腹泻、身体消瘦、发热等表现。腹部出现包块多在患者存在肠粘连、肠内瘘或者溃疡穿孔后;(4)炎性肉芽肿,本研究中共有炎性肉芽肿患者3例,占到6.0%。文献报道认为阑尾炎是引起炎性肉芽肿的主要原因,阑尾炎症出现后没有及时得到处理,造成炎性渗出以及肉芽组织的生长,生长到一定阶段后可形成包块。形成的包块处于肠壁内,没有脓腔,这也是与阑尾周围脓肿鉴别的重要依据。

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9例教训分析

回盲部肿瘤误诊为阑尾炎9例教训分析

例, 右下腹直肌切 口 3例 。9例手 术术 中 发现 回肓部肿瘤 8例 , 伴有 阑尾化脓改变
3例 , 该 8例 回盲 部 肿 瘤 手 术 均 延 长 切 且 口 , 一 期 右 半 结 肠 切 除 7例 , 1例 为 行 另 7 6岁 患 者 , 中 探 查 发 现 腹 腔 广 泛 浸 润 术 粘 连 , 泛 淋 巴结 肿 大 , 家 属 沟 通 后 , 广 与 家
本组 9例全 部以阑尾炎收住人院 , 分别诊
断 为 急 慢 性 阑尾 炎 、 阑尾 脓 肿 。 误 诊 原 因
中 国社 区 医师 ・ 医学专业 2 1 0 2年第 6 期 ( 4 第1 卷总 第33 ) 9 0期 2 3
临 床 教 调
C HJ ES C 0 M M UN Y D 0 C T S ~ E J T 0
为 … , 存 阑 尾 炎 是 回 盲 部 肿 瘤 的 一 种 并 表 现 。本 组 9例 患 者 均 以 “ 尾 炎 ” 住 阑 收 入 院 , 后 病 理 证 实 合 并 阑 尾 炎 有 7例 术 (8 )说 明二 者之 间存 在 着必 然 的联 7% , 系 。文 献 报 道 , 半 结 肠 癌 引 起 阑 尾 右
回盲 部肿 瘤 误诊 为 阑尾 炎 9例 教 训分 析
行手 术治 疗 , 中取 右 下 腹 麦 氏切 口 6 其
孟 兆林 辛 新
体会 : 由于 阑尾与 回盲部结肠 的解剖 特 ①
点, 回盲 部 肿 瘤 有 可 以 以 阑尾 炎 为 首 发 症 状 而表 现 出来 , 有 些 有 典 型 的转 移 性 右 且 下 腹 疼 痛 、 痛 、 跳痛 , 而 诊 断 为 阑 尾 压 反 从
为 阑 尾 炎 , 格 检 查 不 全 面 , 乏 相 应 的 体 缺 辅 助 检查 , 仅 满 足 一 种 疾 病 的诊 断 而 不 或 再作 全 面 的检 查 和 仔 细 的 分 析 , 而 形 成 从

回盲部溃疡

回盲部溃疡

慢性阿米巴痢疾
病理特点:
常见的部位在盲肠,其次 为直肠、乙状结肠和阑尾, 横结肠和降结肠少见,有 时可累及大肠全部或一部 分回肠。
溃疡深、边缘潜行、其间 有正常粘膜
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患者常伴有脐周或下腹部 钝痛,有不同程度的贫血、 消瘦、营养不良等。
病原学检查:可以查到阿 米巴滋养体或包囊
可以鉴别诊断
按EOS浸润肠壁的程度将弥漫型再分: (klein分型)
1.粘膜病变型:多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腹泻、 吸收不良、肠道蛋白丢失、低蛋白血症、 缺铁性贫血及体重减轻、粪便潜血试验阳 性、内镜检查可见粘膜充血、水肿或糜烂、 活检有嗜酸粒细胞浸润;
2.肌层病变型:浸润以肌层为主,胃肠壁增 厚,呈结节状,导致狭窄与梗阻
黏膜面典型病变:
1.溃疡
早期浅小溃疡,后成纵行或横行的溃疡,深 入肠壁的纵行溃疡即形成较为典型的裂沟
2.卵石状结节(铺路石样)
由于黏膜下层水肿和细胞浸润形成的小岛突 起,加上溃疡愈合后纤维化和瘢痕的收缩, 使黏膜表面似卵石状。
3.肉芽肿 病。
无干酪样变,有别于结核
4.瘘管和脓肿
溃疡性结肠炎
肠结核
1.腹痛
2.腹泻与便秘
3.腹部包块
4.不同热型的长期发热,伴有盗汗。患者倦怠、 消瘦、贫血,随病程发展而出现维生素缺乏等营 养不良的全身表现
结核菌素(PPD)试验有助于诊断
病变主要在回盲部,内镜下见病变肠黏膜充血、 水肿,溃疡形成,大小及形态各异的炎症息肉, 肠腔变窄等。活检如能找到干酪样坏死性肉芽肿 或结核分枝杆菌具确诊意义。
3.浆膜病变型:浸润以浆膜为主,浆膜增厚, 并可累及肠系膜淋巴结,有腹水形成。
(二)局限型多见于40~60岁,男女发病率 无明显差别。主要症状为上腹部痉挛性疼 痛、恶心、呕吐,起病较急,病程较短。 患者过敏史不明显,外周血象仅少数有嗜 酸粒细胞增多。X线胃肠钡餐造影可显示胃 窦增厚、僵硬、胃窦部狭窄,可有光滑圆 形或卵圆形及分叶状充盈缺损,类似肿瘤。 内镜检查见有息肉样肿块,粘膜充血、水 肿,易误诊为肿瘤或克隆病。组织学检查 可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180例回盲部病变的结肠镜特点分析

180例回盲部病变的结肠镜特点分析

180例回盲部病变的结肠镜特点分析作者:庄永艿,周永红来源:《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第12期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回盲部病变的结肠镜特点,评价结肠镜活检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方法通过分析我院1995 2014年间用结肠镜活检的回盲部病变患者180人,了解回盲部病变的情况,并分析回盲部病变结肠镜下的形态、结肠镜活检组织的病理结果及其对回盲部病变的诊断价值。

结果结肠镜结合病理活检后发现回盲部病变以慢性炎症最常见,共48例,占26.7%;其次为克罗恩病,共26例,占14.4%,且其检出率较结肠镜结合病理活检显著增高;回盲部恶性肿瘤10例,占5.6%。

结论回盲部病变中,以慢性炎症最常见,其中克罗恩病在结肠镜检查中的检出率逐渐增高。

关键词:回盲部病变;结肠镜特点;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19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1246( 2017 )12-0140-03回盲部位于回肠和盲肠的交接处,其组成包括回肠末端(约10 cm)、盲肠、阑尾及相应系膜【1]。

由于该部位的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使得该部位受到消化系统及以外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是多种疾病,如炎症、息肉、肿瘤等的好发部位。

但回盲部病变因其发生部位隐蔽,且患者以右下腹痛、右下腹包块等症状为主【2],往往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这给诊疗工作带来较大困难。

近年来,结肠镜普遍应用于临床,使回盲部病变的检出率和诊断率明显提高。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消化科近年来收治的180例回盲部病变患者的结肠镜特点及临床特点,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消化科1995-2014年经结肠镜确诊病变位于回肠末端、盲肠、阑尾且资料完整的患者180例,其中男性122例(67.8%),女性58例(37.2%),男女比为2.1:1;年龄9~80岁,平均( 41.7+12.6)岁;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发热、血便、黑便、肠梗阻等。

1.2结肠镜检查前的临床诊断在行结肠镜检查前,临床初步诊断肠易激综合征25例(13.9%)、慢性阑尾炎7例(3.9%)、肠结核3例(1.7%)、结肠肿瘤17例(9.4%)、克罗恩病4例(2.2%)、溃疡性结肠炎6例(3.3%)、腹痛原因待查44例(24.4%)、痔疮23例(12.8%)、肠梗阻7例(3.9%)、便秘29例(16.1%)、缺铁性贫血15例(8.3%)。

回盲部疾病谱的多排螺旋CT诊断

回盲部疾病谱的多排螺旋CT诊断
中图分类号:R 3 . 3 7 53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在 累及 回盲 部 的疾病 中 , 各种 C 表 现 的评估 对 T 将 得 出更准 确 的鉴 别诊 断 ( 1 。 表 ) 肠 壁增 厚 区 出现层 状 强化可 以除外恶 性疾 病 , 因此 ,这 是一 个建 立 良恶性 诊 断非 常重 要 的标准 。
木 资料 编 译 木
回盲 部疾病谱 的多排螺旋C 诊 断 T
M u t— t c o w liDe e t rRo CT : e tu o s a eI v l i g t e Ie c c l e . Sp c r m f Die s n o v n h lo e a Ar a
回盲 部 区包 含盲 肠 、 端 回肠 、回盲瓣 和 阑尾 。 末 很 多疾病 可 累及 回盲 部 , 累及 全部 或部 分 回盲 结构 ,
因此 诊 断 困难 。这 些 疾病 在 以急腹 症 收住 外科 的病
人 中 占很 大 比例 ,主 要表 现 为急性 右 下腹 疼痛 。 目
像 这 种类 型 的表现 可呈 “ 晕 征” 靶征 ” 双 和“ 。

粟 ,黎 淑 娟 节 译 , 张 志 勇 审校
摘要 :回盲部是 胃肠道相对 短的一段,但 回盲部 既可受所有 胃肠 系统疾 病侵 犯 ,也 可被该 区域特有 的 疾病 累及 。这 些疾 病包 括 良恶性肿瘤 ,炎性病 变和其 它疾病。 回盲部各 种组成部分是 如此紧 邻, 以至 上述疾病 常累及 一个 以上解剖结构 , 因此诊 断困难 。对各种征 象以及 伴发表现 的评价有 助于缩小鉴别 诊断 范围 。多排螺旋C 被认为是评价 回盲部疾病最佳的影像检查方法 。因此,熟悉回盲部疾病谱 的多 T 排螺旋C T的表现,有助于诊断正确和治疗恰 当。 关键词:C 诊断;回盲部 疾病;肿瘤;炎性病变 T

数字成像结肠双对比造影对回盲部疾病诊断评价论文

数字成像结肠双对比造影对回盲部疾病诊断评价论文

数字成像结肠双对比造影对回盲部疾病的诊断评价摘要目的:评价数字成像结肠双对比造影对回盲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搜集62例临床疑诊回盲部疾病患者的影像资料,与手术、病理或临床随访结果对照分析。

结果:62例临床疑诊回盲部疾病的患者中,正常18例,恶性肿瘤11例,阑尾疾病14例,溃疡性结肠炎2例,crohn病1例,肠结核1例,结肠憩室9例,肠套叠4例,移动盲肠1例,慢性结肠炎1例。

结论:数字成像结肠双对比造影是诊断回盲部疾病的主要手段,对回盲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价值,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关键词数字x线成像结肠双对比造影回盲部疾病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88回盲部病变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由于其解剖位置和结构的特殊性,及病变早期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极易误漏诊。

消化道气钡双对比造影仍是诊断回盲部疾病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1],特别是近年来数字成像技术的广泛应用。

本文旨在通过对疑有回盲部疾病的数字影像资料进行分析,提高疾病诊断的正确性,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62例患者,男38例,女24例;年龄9个月~86岁。

临床症状以急、慢性腹痛,右下腹包块,发热,腹泻,便秘,血便及不同程度的肠梗阻为主。

方法:采用德国siemens1000ma数字胃肠机。

造影前常规清洁洗肠,造影时经肛管灌入适量钡剂和气体,使结肠呈双对比像,分段多轴位点片,重点观察回盲部。

58例患者造影剂使用ⅱ型硫酸钡干混悬剂;另有4例疑有肠套叠的患者,改用泛影葡胺。

对无低张药物使用禁忌的33例患者,造影前10分钟肌肉注射654—210mg,降低结肠张力。

结果62例临床疑诊回盲部疾病的患者中,造影诊断回盲部疾病42例。

其中22例手术,病理确诊结肠癌11例,阑尾炎7例,肠套叠1例。

1例误诊为结肠癌的患者,术后证实为移动盲肠伴有慢性阑尾炎改变;2例误诊为阑尾炎的患者术后证实未见异常。

回盲部溃疡的诊断现状研究进展

回盲部溃疡的诊断现状研究进展

.综述.回盲部溃疡的诊断现状研究进展"刘露露】,熊燕】,文友飞】,王若楠2综述,周旭春处审校(1.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重庆400010;2.海南医学院,海南海口570100)[摘要]由于回盲部有着复杂的解剖结构、淋巴结丰富及食物在此处停留时间长,使得该处成为溃疡性疾病的好发部位。

但是回盲部溃疡包含的疾病种类繁多,如肠结核、炎症性肠病、肠道白塞病等,且不同的疾病其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因而出现误诊、误治时对患者的预后也截然不同&该文拟就回盲部溃疡性疾病的组成、诊断现状、鉴别诊断进行综述,旨在总结不同疾病的诊断特',以期为临床医生诊断回盲部溃疡性疾病提供帮助&[关键词]回盲部溃疡;内镜;病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综述DOI:10.3969/j.issn.1009-5519.2020.13.017中图法分类号:R574文章编号:1009-5519(2020)13-2011-04文献标识码:A回盲部具有特殊的解剖结构,随着诊疗技术的不断提升,回盲部溃疡的检出率越来越高。

但是回盲部溃疡包含的疾病种类繁多,疾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内镜下表现等较为类似,诊断及鉴别诊断存在困难,虽然临床上已发现疾病的特异性特点及诊断标准,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和误诊率。

不同的疾病其治疗方法截然不同,因而出现误诊、误治,误治时对患者的预后也截然不同。

本文总结近年来回盲部溃疡内镜、病理、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等方面特点及新发现,希望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1回盲部结构特点及疾病组成回盲部由末段回肠、盲肠、回盲瓣、阑尾及相应的血管、淋巴结、神经等构成$末端回肠为小肠远段,盲肠为大肠起始部,回盲瓣是将二者连接起来的“阀门”,回盲瓣的作用是延长小肠内容物停留时间,阻止大肠内容物反流$由于回盲部的淋巴组织丰富、内容物在此处停留时间久、黏膜吸收速度快、细菌与肠黏膜接触机会增加,因此成为疾病的好发部位⑴$回盲部溃疡分为良性溃疡[如炎症性肠病(IBD)、肠结核、肠白塞病(BD)、微生物感染、药物性肠炎、缺血性肠炎等]和恶性溃疡[原发胃肠道淋巴瘤(PGI)、结肠癌等&$临床上常见且较难诊断的包括肠结核(ITB)、炎症性肠病、结肠癌、原发胃肠道淋巴瘤、肠BD等$2回盲部良性溃疡诊断现状2.1ITB ITB是结核杆菌累及肠道造成的特异性炎症表现,可出现消瘦、低热、盗汗、肺受累等表现,病变呈跳跃性分布,以回盲部居多。

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t r ial1 e m n 0 ̄ 20 m . Fi ldig c na a nossw a d t r i d b sopa h o i s e e m ne y hit t olgy, t oon c y a d c i c li f m a i .Re ut W e he c l os op n lnia n or ton s ls f nd ie c c s a e2 a in s i 2 he ke ate t . Ther t a .1 . Thedign i ou lo e al e s 53 p te t n 31 7 c c d p i n s di a ew s8 a osswasc s d bydif r ntdie au e fe e s a— s si 41 a int v n e ign e i cud n 8 ifa mato e n 2 p te sha i g be n da os d,n l i g 9 n lm in,38 p yp,37 u c r tv olts t h e c o m p ia ig ol l e a ie c ii( hew ol oln i lc tn ie c c 1 2 i riul nd 22 t m or Tube c l i nd Cr hnsdie s e e r r . ncu in Col os o a an r l n lo e a ), 2 dve tc a a u . r uossa o ' s a ew r a e Co l so s on c py ply m i oe i dign i lo e a c r ton,ee at he r t fdig ss a ossofi c c lule a i e lv e t a e o a no i. Ke r : lo e aldie e;Co o s op y wo ds Ie c c s as ] no c y;Dign i a oss

回盲部病变临床特点及诊断研究进展

回盲部病变临床特点及诊断研究进展

回盲部为消化系统的“中间地带”,该部位解剖结构复杂,淋巴组织丰富,是各种消化道疾病的好发部位,常见阑尾炎、肠结核、克罗恩病(CD )、溃疡性结肠炎(UC )、息肉等炎性病变。

随着生活方式、环境等的改变,肿瘤性病变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以腺癌、淋巴瘤为主。

但由于该区域位置隐蔽,早期临床症状常不典型,容易被漏诊、误诊,鉴别诊断十分困难。

伴随各种影像学及内镜技术的发展,回盲部病变的检出率在不断提高。

现就常见回盲部病种的临床特点及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回盲部解剖结构及生理特点回盲部位于右下腹,是以回盲瓣为中心的区域,主要包含回肠末端、阑尾、升结肠初始端及盲肠各10cm 左右的范围[1],盲肠为大肠起始部,粗而短,大部分被腹膜包裹,略可移动。

回盲交界处形成回盲瓣,是重要的解剖标志,因回肠末端与盲肠几乎成90°,导致肠套叠常发生在此。

作为一个机械性屏障,既可以防止小肠内容物过快进入大肠,又可以防止大肠内容物倒流入小肠,在结肠细菌大量繁殖进而侵犯小肠中起一定的保护作用。

阑尾是近端开口于回盲瓣下且远端为盲端的盲管,由于阑尾动脉为一种无侧支终末动脉,当发生血运障碍时,易发生坏死。

整个回盲部淋巴组织非常丰富,因此,作为肠道黏膜的防御屏障,在抵御肠道细菌感染时铸就了一道天然防线,反之,也导致了诸多以侵犯淋巴组织为主的疾病易在此发生。

另外,回盲部肠腔宽肠壁薄,食糜停留时间长,也是其易好发炎性病变的生理解剖基础。

2回盲部病变的病因构成以往研究报道,回盲部病变以良性病变为主,次之恶性肿瘤[2⁃3]。

近年研究显示,恶性肿瘤发病率呈逐渐上升趋势[4],因此,回盲部病变的早诊断、早治疗刻不容缓。

3回盲部病变常见病因临床诊断要点3.1回盲部炎性病变的临床和辅助检查特点3.1.1炎症性肠病(IBD )IBD 是近年研究热点,是一种由多病因引起的、异常免疫介导的肠道慢性和复发性炎症,病变可累及全消化道,主要包括UC 、CD 和病理学不能确定为UC 或CD 的未定型结肠炎[5],由于缺乏诊断“金标准”,目前,对于IBD 的诊断是在综合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并在排除其他疾病基础上做出的[6],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其中UC 多合并黏液脓血便,CD 相对特异临床表现包括肛周脓肿、瘘管形成。

超声诊断盲肠癌1例分析

超声诊断盲肠癌1例分析

E Z ] 周桦 , 张文君 , 贺炜 , 等. 急性肠 系膜淋 巴结炎 的超 声诊 断指标 研究[ J ] . 临床超声 医学杂 志, 2 0 0 9 , I I ( 6 ) : 3 9 5 — 3 9 7 . [ 3 ] 吴 瑞萍 , 胡亚美 , 江载芳. 实 用儿科 学[ M] . 第 6版 . 北京 : 人 民
研究 ( J ] . 中 国超 声 诊 断 杂 志 , 2 0 0 3 , 4 ( 2 ) : 1 l 5 .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i - 0 3
( 编辑
落落)
超 声诊 断 盲 肠 癌 1 例 分 析
尹海君 关键词 超声诊断 盲肠癌 金 小燕 辽宁省海城市 中心医院超声科 1 1 4 2 0 0 阑尾炎 误 诊
是细菌入侵 的最初管道 , 所 以小儿肠 系膜 淋 巴结 的肿大 比较
多见 。对疑为肠 系膜 淋 巴结 炎 的患儿要 重点 扫查右 下腹 及 脐周 。正常肠系膜淋 巴结大小 约 2 ~5 m m, 淋 巴结 门一般 无
很好地显示 内部结构 , 进 行诊 断及 鉴别诊 断 , 同 时还可 以观 察疗效 , 为 临床用药


[ 1 ] 洪 舒拉. 急性肠 系膜淋 巴结炎 的超声诊断 ( J 3 . 中国超声 医学杂
志, 2 0 0 3 , 4 ( 1 ) : 3 5 — 3 6 .
痛点 , 部分患儿 可有右下腹 的淋 巴结增 大 , 但 散在分 布 , 且 不
呈簇聚集 , 声像 图显示右 下腹 回盲部腊 肠样 低 回声肠 管 , 管 壁增厚 , 管腔可见 积液 , 部分周 围 可见 液 区。( 2 ) 肠套 叠 : 婴 幼儿多见 , 患儿 多有 阵发性哭 闹、 呕吐 、 血便 、 腹块等 , 超声 多 在 回盲部或右上腹探及 低 回声 包块 , 横 切呈 “ 同心 圆” 征, 纵 切呈“ 套 筒” 征, 其 近端 肠管扩 张 。一般 容易诊 断[ 。( 3 ) 恶 性淋 巴瘤和转移性淋 巴结肿 大 : 肿大淋 巴结 回声 减低 , 淋 巴 结 门消失 , 纵横 比< 1 . 5 , 肿 大 的淋 巴结 可融 合成 团块状 , 内 部可见坏死液化 , C D F I 示 血流丰富 , 可有血流 环绕 。如合并 有腹膜后淋 巴结增 大, 则 考虑 为恶性 。( 4 ) 肠 系膜 淋 巴结 结 核: 肠 系膜淋 巴结呈 圆形或椭 圆形肿 大 , 包膜 不完整 , 内部 回

回盲部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回盲部癌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影像表现
• 软组织肿块影(结节样、息肉样)。 • 肠壁不对称增厚,肠腔不规则狭窄。 • 中央或有坏死(密度、强化不均)。 • 黏膜中断、破坏。 • 浆膜层毛糙、脂肪间隙浑浊。 • 淋巴结转移伴坏死。
鉴别诊断-回盲部结核
• 青壮年好发,好发于回盲部及回肠末端、多继发于肺结核,病程迁延、进展缓慢。 • 感染途径:肠源性、血源性、直接蔓延。 • 常见的症状:腹痛、腹泻、体重下降、发热。实验室检查血沉增快,结核菌素试验阳性。 • X线:溃疡型肠结核:跳跃征/激惹征;多发小溃疡,瘘管形成;黏膜皱襞增粗紊乱;增殖
鉴别诊断-回肠远端类癌
• 回肠远端类癌:较小,表现为血管增多的结节状壁增厚或光滑 的粘膜下肿块,当它们增大时,很少引起环状狭窄,但可能会 有肠壁的扭曲和管腔的狭窄。表现为肠系膜促结缔组织增生反 应,没有明显的肿块成分,是最常见和最显著的CT表现。该反 应表现为边界不清的软组织密度肿块,肠系膜呈星状排列,向 周围肠环延伸。高达70%的病例中肿块含有钙化。
• 阑尾类癌:大小通常小于1厘米,位于阑尾的远端1/3,阑尾底 部附近的症状性梗阻性类癌通常在CT上表现为阑尾炎。
鉴别诊断-回盲部间质瘤GIST
• 回盲部GIST:很少发生在回肠远端,甚至很少发生在盲肠。 • 许多病理学家认为,所有的GIST最终都会变成恶性肿瘤,但较
小的肿瘤应该被归类为对恶性肿瘤风险较小的肿瘤。 • CT:肿块较大的、边界清楚,主要位于腔外,坏死囊变者肿瘤
型肠结核:末端回肠、盲肠和升结肠的狭窄、短缩及僵直;黏膜皱襞增粗、紊乱,常见多 发小息肉样充盈缺损;回盲瓣受侵:表现为增生肥厚,使盲肠内侧壁凹陷变形。
• CT/MRI:多呈连续性分布,不呈节段性或跳跃性分布;肠管对称性环形增 厚伴黏膜环形溃疡;肠壁分层或均匀一致强化;回盲瓣挛缩变形和固定开口; 淋巴结肿大伴环形强化和钙化;腹膜呈饼状、结节状伴有周边环形强化和钙 化(结核性腹膜炎);肠管周围脓肿、瘘管形成和肠梗阻。

回盲部占位或炎症的影像鉴别诊断

回盲部占位或炎症的影像鉴别诊断

病例二:盲肠癌与盲肠炎的鉴别
总结词
盲肠癌通常表现为肠壁增厚和不规则肿块,而盲肠炎通常表 现为盲肠壁水肿和增厚。
详细描述
盲肠癌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肠壁增厚和不规则肿块,有时 可见肠腔狭窄和淋巴结转移。而盲肠炎通常表现为盲肠壁水 肿和增厚,有时可见肠腔扩张和积液。
病例三:肠梗阻与肠套叠的鉴别
总结词
肠梗阻通常表现为肠道扩张和气液平面,而肠套叠通常表现为套叠部位肠道梗阻和软组 织肿块。
多模态诊断方法
临床研究
结合多种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结果, 综合分析以提供更全面的诊断依据。
开展大规模临床研究,深入探讨回盲部占 位和炎症的病因、病理生理机制及治疗方 法,为影像鉴别诊断提供更多依据。
基于病变位置的鉴别
肿瘤性病变
位置多不固定,可侵犯肠壁及周围组织器官。
炎性病变
位置相对固定,多局限于肠壁及周围脂肪组织。
04
临床病例分享
病例一:结肠癌与阑尾脓肿的鉴别
总结词
结肠癌通常表现为肠壁增厚和不规则肿块,而阑尾脓肿通常表现为盲肠周围炎性 改变和脓腔形成。
详细描述
结肠癌在影像学上通常表现为肠壁增厚和不规则肿块,有时可见肠腔狭窄和淋巴 结转移。而阑尾脓肿通常表现为盲肠周围炎性改变,如盲肠壁增厚和周围脂肪密 度增高,有时可见脓腔形成和淋巴结肿大。
肿瘤病变可能导致肠腔狭窄或肠梗阻,在X线钡剂造影检查中表现为肠腔不规则狭窄 或阻塞。
肿瘤病变可能伴随淋巴结肿大或远处转移,在CT扫描中可观察到肿大的淋巴结或转 移灶。
肠梗阻病变
肠梗阻病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肠 道扩张、积气积液,可见气液平
面。
肠梗阻病变可能由于肠道肿瘤、 粘连、炎症等原因引起,在影像 学上需结合病史和其他检查结果

腹痛、便血、回盲部瘤样病变1例

腹痛、便血、回盲部瘤样病变1例

腹痛、便血、回盲部瘤样病变1例童依丽;姚健凤;肖立;周?n;唐平;张伟;张赣生;郑松柏【期刊名称】《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年(卷),期】2013(012)005【总页数】3页(P394-396)【关键词】老年人;腹痛;便血;回盲部瘤样病变【作者】童依丽;姚健凤;肖立;周?n;唐平;张伟;张赣生;郑松柏【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病理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窥镜中心,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影像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消化内科,上海,20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2;R574患者,男性,78岁,因“腹痛伴便中带血2d”于2013年1月21日就诊,患者入院前2d进食杨梅烧酒后出现间歇性脐周绞痛,伴解少量鲜血便,无发热,外院就诊查粪隐血++++,白细胞5~6/HP,血常规:白细胞10×109/L,中性粒细胞76.6%,血红蛋白147g/L,血小板153×109/L,红细胞沉降率18mm/h,为进一步诊治收入复旦大学华东医院消化科,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病史20余年,血压最高180/90mmHg(1mmHg=0.133kPa),长期口服氯沙坦钾及美托洛尔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否认有冠心病、心房颤动病史,查体:体温37℃,血压120/80mmHg,神清,心率74次/min,律齐,双肺呼吸音清,未及啰音,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不亢,双下肢不肿。

患者入院后于1月23日行腹部CT,见回盲部见“同心圆”征,周围脂肪间隙尚清,未见明确肠梗阻征象,盲肠及相邻升结肠局部增厚,炎症、缺血、肿瘤难以鉴别;1月24日肠镜下见回盲部约2.5cm×2.5cm瘤样病变,表面结节样,充血水肿糜烂,溃疡形成,周堤稍隆起,基底软,升结肠近肝曲见一约0.6cm×0.6cm大小凹陷病变,表面充血水肿糜烂,横结肠见1.0cm×1.0cm充血水肿糜烂病灶,表明粗糙,结节样,肠镜诊断回盲部瘤样病变伴结肠多发溃疡,结肠癌待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结核患者回盲部病变
克罗恩病患者回盲部病变
3、组织病理学的差异性:
4、进展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 (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ACE):
Campbell等已证实机体 内血管紧 张素肽还作为细 胞因子参 与小 鼠多个器官炎症和纤维化的形成,从而参与肉芽肿的形成。 Kwon等检测17例IT和19例CD患者内镜活检标本中ACE含量,发现 其在 IT患者中的含量高于CD患者(P<0.01),ACE鉴别两者ll DJ, Habener JF. Angiotensinogen gene is expressed and differentially regulated in multiple tissues of the rat.J Clin Invest,1986,78(1):31-39. Kwon CI,Park PW,Kang H,et a1.The usefulness of angiotensin conve~ing enzyme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Crohn’s disease and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Korean J Intern Med,2007,22(1):1-7.
薛净,朱薇,张亚历,等. 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的鉴别诊断.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10(5): 304-307
薛净,朱薇,张亚历,等. 内镜及活检病理对回盲部溃疡的鉴别诊断.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5,10(5): 304-307
李凡,丁一娟,陈明锴,等.结肠镜检查对回盲部溃疡的诊断意义. 中华消化杂志,2004,24(6):376377
2、抗酿酒酵母抗体(anti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y,ASCA):
ASCA是酵母菌细胞壁甘露聚糖的血清反应性抗体,与CD的关 系比较特异.Reese等荟萃分析了血清ASCA水平对4019例CD患者的诊 断价值,其诊断CD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4.6%和92.8%
盲肠、升结肠肠管管腔宽大,肠壁较薄,肠内 容物为稀糊状,该部位疾病,特别是癌肿多向 肠内生长,对病灶刺激小,早期无症状或症状 轻微,缺乏典型性,极易忽视,到中晚期表现 为腹痛、发热、右下腹包块及不同程度的肠梗 阻等症状
回盲部疾病的病因构成
241例
郭俊芝,申凤俊,胡海平. 结肠镜及病理学检查对回盲部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8, 28(6):510-512
但随着病情进展,可出发现大而深的溃疡,并可见到 穿透性溃疡存在,溃疡之间为完全正常的黏膜
病变未累及的肠段肠壁保持正常的柔软性,肠管蠕动 正常。溃疡部位肠管冈肿瘤性淋巴细胞浸润而明显僵 硬,肠壁可明显增厚,但一般无肠腔狭窄
1、临床特征的差异性:
闭经和生殖器结核较为支持IT,而肠壁和器 官脓肿、肛门和直肠病变、便血以及易复发 是 CD的特点
发热IT较CD更常见 腹泻、便秘与腹泻交替、腹部肿块、跳跃式病变
和肠瘘均不能对两者进行鉴别
2、内镜特征的差异性:
Lee等对88例疑诊 IT或 CD者行内镜检查,将支持 IT的4种内镜表现(肠道病变少于4个部位、回盲瓣肿胀变 形、穿透性溃疡、瘢痕或假息肉形成 )和支持 CD的 4种 内镜表现(肛直肠病变、纵行溃疡、口疮样溃疡和鹅卵石 样改变)作为诊断参数对患者进行初始诊断,随访4年余 直至患者获得最确诊。结果显示 87.5%的初始内镜诊 断与随访结果相同,8%则相反,4.5%未能定论
Lee YJ, Yang SK, Byeon JS, et a1. Analysis of colonoscopic findings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between intestinal tuberculosis and Crohn’s disease.Endoscopy,2006,38(6):592-597.
回盲部疾病的鉴别诊断
十堰市太和医院消化内科 童强
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
回盲部位于右髂窝处,是以回盲瓣为中心 ,包 括盲肠 、阑尾 、回肠末端和升结肠起始部各 10cm的区域
回盲部位于消化道的“中间地带”,该区结 构较其它部位肠曲复杂、功能特殊,肠内容物
在此停留时间较长、淋巴组织丰富,是炎症、
结核、恶性肿瘤等疾病的好发部位
Reese GE,Constantinides VA, Simillis C,et a1.Diagnostic precision of anti-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antibodies and perinuclear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ies in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 Am J Gastroenterol,2006,101(10):2410-2422.
车筑萍,朱大磊,姜 琼,等.回肠末端溃疡 106例临床和 内镜及病理分析.贵 阳 医 学 院 学 报,2008,33 (1):65-66

回盲部溃疡性病变的鉴别
肠结核 炎症性肠病 恶性淋巴瘤 肠癌 肠白塞病 单纯性溃疡
肠结核与克罗恩病鉴别
肠结核(IT)与克罗恩病(CD)发病呈上 升趋势,其临床及内镜表现多样化,又有许 多相似之处,发病起始阶段鉴别较难,而早 诊断对治疗方案的选择、改善预后尤其重要
3、 4、
回盲部恶性淋巴瘤
胃肠道淋巴瘤 (primary gastrointestinal lymphoma,PGIL )是最常见的结外淋巴瘤,多为非霍 奇金淋 巴瘤(NHL),在整个NHL中占4%-20%,其中 以小肠的发病率最高,其次为胃
1、内镜下特点:
溃疡型:恶性淋巴瘤可呈现恶性溃疡特点,但部分患 者也可表现为良性溃疡改变,溃疡平坦表浅,表面自 苔,周堤平坦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