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疾病鉴别诊断总表
神经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神经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意识障碍等症状。
行头颅CT或MRI检查可明确诊断。
4、颅内压增高:多见于颅内占位性病变、脑水肿等,头痛常为晨起或夜间加重。
伴有恶心、呕吐、视力模糊等症状。
行颅内压检查可明确诊断。
头晕和头痛是常见的症状,但具体原因却各不相同。
头晕可能是由于内耳问题或者血管问题引起的,而头痛则可能是由于偏头痛、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或颅内压增高等疾病引起的。
对于头晕和头痛症状的鉴别诊断,需要仔细观察症状的发作时间、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结合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多种手段进行综合分析,以明确病因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烈抽搐和失控的特点,而且在发作后能够很快地恢复到正常状态。
2、部分性癫痫:又称局限性癫痫,发作时只涉及大脑的一部分区域,患者的意识不会完全丧失,但可能会出现感觉异常、肌肉抽动、视觉幻觉等症状。
部分性癫痫的发作可能会扩散到整个大脑,此时患者会出现全身抽搐、意识丧失等典型的癫痫大发作症状。
3、全面性癫痫:又称强直-阵挛性癫痫,发作时患者会出现强直和阵挛两种不同的症状。
强直是指肌肉突然僵硬,阵挛则是指肌肉突然抽搐,两种症状通常会交替出现。
全面性癫痫的发作通常会导致患者意识丧失,持续时间也较长。
4、良性癫痫样发作:通常发生在儿童和青少年期,发作时患者会出现类似癫痫的症状,如肌肉抽搐、意识丧失等,但通常持续时间较短,且不会对患者的智力和神经系统造成明显的损害。
良性癫痫样发作通常会在成年后自行消失。
癫痫发作的特征是无大发作阵挛性运动,而是表现为快速收缩和缓慢松弛的全过程。
患者可能会拒绝睁眼,同时伴有眼睑的快速震颤。
晕厥则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摔倒、面色苍白、四肢发凉,一般不会出现抽搐、舌咬破和尿失禁等症状。
晕厥的诱因有很多,如悲哀、恐惧、焦虑、晕针、见血、创伤、剧痛、闷热、疲劳等,而癫痫发作则与体位改变和情境无关,不分场合时间。
晕厥发作后意识恢复较快,而癫痫发作后常有意识模糊,持续时间较长。
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脑栓塞、脑出血、腔隙性脑梗死和脑分水岭梗死。
2020年神经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课件)
2020年神经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课件)神内常见病鉴别诊断头晕: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多在头位变化时发作,如起卧床、抬头、转头或坐梯,保持一定位置后症状消失,直立行走时症状不明显.每次发作时间:以秒计算,多在10秒以内。
发作时为眩晕,发作间期可表现为头晕或昏沉感,眩晕具有易疲劳性、自我好转性和可复发性.Nylen-Barany或Dix-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可呈阳性。
......感谢聆听2、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
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
病人多数为中年人。
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
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冷热水试验可见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
......感谢聆听3、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
多见于20—60岁成年人,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使,以突发的重度眩晕,而无耳聋、耳鸣等耳蜗及其他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
常于病毒性疾病后24—48小时内发生,持续4—5天。
头部移动时症状加重,但听力不受影响。
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有时呈现健侧优势偏向;无头痛及其他神经体征;急性期内血象常偏高,发作期中可有自发性眼震。
......感谢聆听4、后循环缺血(PCI):PCI包括后循环的TIA和脑梗塞。
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头晕是PCI的常见表现,后循环脑梗塞可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定位征,如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眼球活动异常以及共济失调等。
头颅MRI,特别DWI检查有助明确。
......感谢聆听头痛:1、偏头痛: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多成波动性.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可有家族史。
(完整)神经内科常见病鉴别诊断
神内常见病鉴别诊断头晕:1、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多在头位变化时发作,如起卧床、抬头、转头或坐梯,保持一定位置后症状消失,直立行走时症状不明显.每次发作时间:以秒计算,多在10秒以内。
发作时为眩晕,发作间期可表现为头晕或昏沉感,眩晕具有易疲劳性、自我好转性和可复发性。
Nylen-Barany或Dix-Hallpike体位诱发试验可呈阳性。
2、梅尼埃病(Meniere disease):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听力下降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病人多数为中年人。
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
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冷热水试验可见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
3、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多见于20-60岁成年人,病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使,以突发的重度眩晕,而无耳聋、耳鸣等耳蜗及其他神经症状为主要表现.常于病毒性疾病后24—48小时内发生,持续4-5天。
头部移动时症状加重,但听力不受影响。
冷热变温试验前庭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有时呈现健侧优势偏向;无头痛及其他神经体征;急性期内血象常偏高,发作期中可有自发性眼震.4、后循环缺血(PCI):PCI包括后循环的TIA和脑梗塞。
患者多伴有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如高血压、糖尿病或高脂血症。
头晕是PCI的常见表现,后循环脑梗塞可同时伴有其他神经系统定位征,如饮水呛咳、构音障碍、眼球活动异常以及共济失调等。
头颅MRI,特别DWI检查有助明确。
头痛:1、偏头痛:反复发作的血管性头痛,呈一侧或两侧疼痛,多成波动性.常伴有恶心和呕吐,少数典型者发作前有视觉、感觉和运动等先兆,可有家族史。
活动后头痛加重。
2、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情绪激动及突然用力时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伴有血压升高、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意识丧失成昏迷状态,行头颅CT示可见脑内高密度的新鲜血肿。
神经病学疾病表格总结全-临床医学
全面性发作
特点:
最初症状和EEG均提示发作源于双侧脑部
多伴意识障碍
强直-阵挛发作(GTCS )大发作
意识丧失和全身抽搐
强直期: 10-20s;阵挛期: 1/2-1min;发作后期
呼吸首先恢复
强直性发作
全身骨骼肌的强直性收缩,不伴阵孪期
阵挛性发作
婴幼儿,重复阵挛性抽动伴意识丧失,无强直期
4、对称性、弛缓性瘫痪,重者可出现呼吸肌无力;
5、多为CJ感染后。GM1和GD1a抗体多阳性;
6、以脑神经纤维和脊神经前根轴索损害为主。
急性运动感觉轴索性神经病AMSAN
1、急性起病,病情多在6-12天达高峰,少数48小时高峰;
2、对称性、弛缓性瘫痪,多有脑神经运动功能损害;
3、同时合并感觉功能障碍,甚至有感觉性共济失调;
–肌肉:周期性麻痹
2、急性感染性周围神经病变
–肉毒中毒
–白喉
–HIV
1、一般对症治疗
2、免疫治疗
3、激素治疗
4、营养神经治疗
5、康复治疗
6、心理干预、并发症的处理
急性运动轴索性神经病AMAN
1、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儿童更常见;
2、前驱症状多有腹泻和上呼吸道感染史;
3、急性起病,病情多在6-12天达高峰,少数48小时高峰;
–轴突损害:远端Amp减低甚至不能引出
3、免疫学检查
–Miller -Fisher综合征:血清中GQ1b抗体阳性;
–AMAN型:GM1等抗体可阳性
4、血清学检查
–少数患者肌酸激酶(CK)轻度升高,肝功能轻度异常;
–部分血清中可检到抗空肠弯曲菌抗体。
1、非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内科鉴别诊断
一.颈椎病:1.梅尼埃病:支持点:突发眩晕伴恶心;不支持点:无耳鸣、波动性或渐进性听力减退。
2.前庭神经元炎:支持点:突发眩晕伴恶心;不支持点:起病前无上呼吸道或消化道、泌尿道感染症状,无耳鸣、听力下降。
二.脑出血:诊断要点:1.大多数发生在50岁以上高血压病患者。
2.常在情绪激动或体力活动时突然发病,3.病情进展迅速,具有典型的全脑症状或和局限性神经体征。
4.脑脊液压力增高,多为血性。
5.头颅CT 扫描可确诊。
鉴别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2.脑血栓形成;3.脑栓塞;4.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三.脑梗死1.脑出血:一般在活动或情绪激动时起病,发病突然,血压常明显升高,出现头痛、恶心、呕吐等颅压升高的表现,有偏瘫、失语等局造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和脑膜刺激征,可伴有意识障碍,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老年人突然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症状,持续数分钟或数小时,24小时内回复完全。
3.脑栓塞:青壮年多见,多有心脏病史起病最急,头颅CT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4.颅内占位性病变:颅内肿瘤或脑脓肿等也可急性发作,引起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类似于脑梗死。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要点:突发剧烈头痛及呕吐,面色苍白,冷汗,脑膜刺激征阳性及血性液或头颅CT见颅底各池、大脑纵裂及脑沟中积血等。
少数患者,特别是老年人头痛等症状不明显,应注意避免漏诊,及时腰穿或头颅CT检查可明确诊断。
除和其他脑血管病相鉴别外,需与下列疾病鉴别:1.脑膜炎:有全身中毒症状,发病有一定过程,脑脊液呈炎性改变。
2.脑静脉窦血栓形成:多在产后发病或病前有感染时,面部及头皮可见静脉扩张,脑膜刺激征阴性,脑脊液一般无血性改变。
五.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1.梅尼埃病;2.前庭神经元炎;六.面肌痉挛1.局灶性运动性癫痫:虽然有面肌局限性抽搐,但抽搐范围大,多波及头、颈、肢体,仅局限于面肌者少见。
脑电图可有癫痫波发放。
2.习惯性面肌痉挛: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为双侧眼睑强迫运动,可自主控制,肌电图正常。
神经系统常见疾病鉴别诊断
神经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神经内科常见疾病鉴别诊断多发性硬化1、视神经脊髓炎:表现为四肢瘫、传导束型感觉障碍及括约肌功能障碍,MRI检查示脑及脊髓弥散性病变,病程出现缓解-复发。
2、颈椎病导致脊髓压迫症:可有四肢瘫伴后束损害,颈椎平片及MRI检查提示颈椎间盘突出,一般病程不出现缓解-复发,MRI检查一般无病灶分布弥散,不同时累及脑与脊髓。
3、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多发生在感染或疫苗接种后,起病较急且凶险,常伴有意识障碍、高热、精神症状等,病程较短,多无缓解-复发病史。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1、癫痫的部分性发作:一般表现为局部肢体抽动,多起至一侧口角,然后扩散到面部或一侧肢体,或表现为肢体麻木和针刺感等,一般持续时间较短,EEG可有异常,部分性癫痫大多由脑部局灶性病变引起,头部CT和MRI可能发现病灶。
2、梅尼埃病:好发于中年人,表现为发作性眩晕伴恶心呕吐,波动性耳聋耳鸣,除自发性炎症外,中枢神经系统检查正常,冷热试验可见前庭功能减退或消失。
3、偏头痛:首次发病在青年人或成人早期,多有家族史,头痛前可有视觉先兆,表现为亮点、闪光等,先兆消退后出现头痛,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麦角胺制剂止痛有效。
4、其他:1)有些疾病偶尔也可导致发作性症状,多发性硬化发作症状可表现为构音障碍、共济失调等,类似于TIA; 2)某些颅内接近皮层或皮层内的占位性病变如脑膜瘤和脑转移瘤等,也会引起类似于TIA症状;3)低血糖、低血压、慢性硬膜下血肿和小灶性脑出血也可以出现。
脑梗死1、脑栓塞:起病急骤,局灶性体征在数秒至数分钟内达到高峰,常有栓子来源的基础疾病,如心源性(心房纤颤、冠心病心肌梗死、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非心源性(颅内外粥样硬化斑块脱落、空气、脂滴等),大脑中动脉栓塞,引起大面积脑梗死最常见。
2、脑出血:多在活动中发病,数十分钟至数小时症状达到高峰,多有高血压病史,出现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多为均等性偏瘫,头颅CT可见脑实质内高密度病灶。
神经内科诊断思路及鉴别诊断
莫旺综合征(caspr2阳性):肌肉抽搐、疼痛,乏力,严重睡眠障碍,多汗。
定位:周围神经定性:炎症?代谢中毒?肿瘤性?1、吉兰-巴雷综合征:常急性起病,多在2-4周左右达到高峰,表现为多发神经根及周围神经损害,可出现神经根性疼痛,脑脊液常有脑脊液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该患者院外脑脊液检查不支持,肌电图呈神经源性损害亦不支持。
2、重金属中毒:该患者有双小腿肌束震颤,肌肉疼痛和乏力,不能排除此病,需要完善重金属全套以排查。
3、莫旺综合征:以肌肉抽搐、疼痛、多汗、乏力、体重下降、周期性幻觉以及严重的睡眠缺失为临床表现,该患者需完善自免脑及副肿瘤相关抗体以排查。
4、肿瘤相关性周围神经病,如POEMS综合征:患者系中年男性,缓慢起病,病程中除肢体疼痛乏力外,尚有体重减轻需考虑,但患者无明显肿瘤病史,完善肿瘤标志物、胸部CT和腹部彩超、蛋白电泳和骨穿等进一步排查。
5.血管炎相关性周围神经损害:患者出现肢体疼痛、乏力、腰骶部疼痛,需考虑,但无关节疼痛、口腔溃疡、皮疹等表现,不支持,完善免疫相关检查以明确。
1、重金属中毒:患者病程中出现痛觉障碍,牙床疼痛,全身肉跳、下肢明显,有大汗、下肢乏力和共济失调表现,既往近2+月湿疹后中药药浴,口服蝎子、蜈蚣等,不排除重金属中毒引起神经系统改变。
完善重金属相关检测以明确。
2、副肿瘤综合征:患者中年女性,近一月消瘦5kg,病程中出现消瘦、肉跳、共济失调、乏力、大汗等,尚不能排除该类疾病可能性,完善肿瘤标志物、腰穿外送副肿瘤综合征标志物等,以明确。
3、格林巴利综合征变异型:患者发病前有感冒病史,病程中出现脸部麻木,痛觉减退,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表现为出汗增多,查体见双下肢肌力下降和共济失调,故尚不能排除该疾病可能性,完善腰穿和肌电图,以明确。
4、Issacs综合征:是一种良性的肌纤维颤搐,可以表现为肌肉跳动伴肢体乏力,但没有明显疼痛、情绪和睡眠障碍,抗体检测阴性。
5、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多表现为对称性感觉运动性周围神经病,可伴有自主神经症状,该患者主要表现为多颅神经损害,故可能性小。
神经内科鉴别诊断
神经内科鉴别诊断脑出血1、脑梗塞:急性起病常无明显诱因,有脑局灶体征,常无头痛、恶心、呕吐等高颅压症状,CT检查可低密度灶。
2、脑肿瘤:脑肿瘤起病较慢,常有头晕,头痛等症状,头颅CT及磁共振等可见占位性病变。
3、各种原因引起的昏迷:引起昏迷的全身性中毒(酒精、药物、一氧化碳)、代谢性疾病(糖尿病、低血糖、肝性昏迷、尿毒症),其病史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可提供诊断线索,头颅CT 无出血性改变,结合病史及相关检查,此患者排除以上诊断。
晕厥1.癫痫:癫痫全面性发作可表现为突发意识丧失,可不伴有四肢抽搐,神志可自行转清,发作时脑电图有异常表现;结合该患者临床特点,目前考虑可能性不大,必要时行脑电图排除。
2.低血糖发作:表现为意识丧失,伴全身冷汗,发作时测血糖明显偏低,予以葡萄糖静推后意识可恢复,患者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此次于进食后发病,当时未监测血糖,目前考虑可能性不大。
3.心脏疾病:阿斯综合症,严重心律失常如室上速心动过速,多源性室早,室速或室颤,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可因阵发性全脑供血不足出现头昏,晕倒和意识丧失,但常无神经系统局灶性症状和体征。
此患者无心慌,胸闷等表现,无心脏基础病,目前依据不足。
4.癫痫的部分发作:以黑曚表现较少,必要时行脑电图检查。
5.冠心病:出现胸闷,气促,心慌,心前区不适,心电图及心脏功能检查可发现异常,患者有上述症状,需完善相关检查以排除。
1.心源性晕厥:起病急,发病前可有心慌、胸闷等不适,晕厥期有意识不清、血压下降,短时间内即可恢复,常见于各种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冠心病等,动态心电、心脏超声等可发现异常。
该患者起病急,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具体回忆不清,但不排除心源性晕厥可能,完善检查以进一步明确。
2.脑源性晕厥:常见于严重的脑动脉闭塞、主动脉弓综合症、高血压脑病等,血管造影可发现闭塞的血管。
3.反射性晕厥:常见于血管迷走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排尿性晕厥、颈动脉窦性晕厥、咳嗽性晕厥及舌咽神经痛性晕厥等,可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
神经内科疾病诊断、检查、治疗及疗效判定标准
症状改善,遗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障碍。
G57.101
060
股
外侧皮神经炎
1、一侧或双侧大腿前外侧皮肤有蚁走感,麻木或疼痛,站立或步行过久可加重。
2、局部皮肤感觉减退或过敏,无肌萎缩或运动功能障碍。
1、一般检查常规。
2、病因检查。
1、病因治疗。
2、药物治疗:止痛、维生素B族、神经营养药。
7、大便空肠弯曲菌培养阳性。
8、肌电图检查可见运动神经元性损害征象,运动传导速度变慢。
1、一般检查常规。
2、血M蛋白。
3、脑脊液检查:压力、常规、生化。
4、免疫球蛋白IgG、IgA、IgM检测。
5、肌电图。
1、一般治疗:
(1)卧床休息。
(2)鼻饲、气管切开。
(3)对症、预防感染。
2、药物治疗:
(1)激素。
3、MR。
1、非手术治疗:
(1)病因治疗:抗结核或抗感染等。
(2)一般治疗:B族维生素、血管扩张剂等。
(3)激素治疗。
(4)中药治疗。
2、必要时可手术松解粘连。
21~28
1、肢体肌力、感觉、尿便障碍基本恢复。
2、生活能自理。
肢体肌力、感觉、尿便障碍改善。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天数
ICD-10
病名
诊断标准
检查要点
治疗原则
住院天数
疗效判定标准
疾病
统计
治愈
好转
G50.002
060
三叉神经痛
1、三叉神经分布区的发作性剧痛,多为单侧,发作和消失均较突然,中老年人多见。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52页】
• 对侧眼球运动障碍 • 脑干临近结构损害 • 分离性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间型眼肌麻痹
(internuclear ophthalmopligia) • 前核间性眼肌麻痹 • 后核间性眼肌麻痹 • 一个半综合症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核上型眼肌麻痹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2024/8/1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步骤
• 定位诊断
症状、体征 + 解剖
• 定性诊断 病史 + 辅助检查
临床诊断或 病因诊断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神经系统疾病定位诊断准则
• 1. 首先 , 应确定病变损害水平(中枢、周围) • 2. 其次 , 要明确病变空间分布(局灶性、多灶性、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定位诊断应注意的问题
• 1.并非临床上所有的定位体征均指示存在相 应的病灶
• 2. 应注意患者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性异常 • 3.某些体征往往不能真正代表病灶的 所在 • 4.无症状体征的病灶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思考题
1.根据病变部位,躯体感觉障碍可分为那些类型 ?
2.失语症是如何分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何为核间性眼肌麻痹?可分为那些类型? 4.周围性面瘫不同部位面神经受累的临床表现? 5.真性球麻痹与假性球麻痹如何鉴别? 6.痉挛性瘫痪与弛缓性瘫痪如何鉴别? 7.试述单眼与双眼视力障碍常见于那些疾病?
神经内科定位诊断(1)
不自主运动的定位诊断
• 旧新纹状体或/和丘脑底核病变
静止性震颤(static tremor) 肌强直(rigidity) 运动不能(akinesia)
神经内科疾病鉴别诊断(总表)
体格检查T:..˚C, P:..次/分, R:..次/分, BP:..mmHg;意识清晰,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形如常;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对称存在;耳廓无异常,外耳道无流脓;鼻翼无扇动;唇无紫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
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对等,两侧语颤无明显差异,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双肺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心尖搏动点,未扪及震颤,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
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未扪及异常包块,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肛门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自如。
神经系统检查:双眼球各向运动正常,视力尚可。
双耳听力正常。
双侧鼻唇沟无变浅,伸舌剧中,浅深感觉无异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
腱反射活跃。
双侧Babinski 征、Oppenheim征、Hoffmann征、Chaddock征、Gordon征、Lasegue征阴性。
脑膜刺激征阴性。
此处总结了眩晕的鉴别诊断:小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龄,常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于活动中动态下发病,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
少数呈亚急性进行性,类似小脑占位性病变。
重症大量出血者呈迅速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
多在48小时内引枕大孔疝而死亡。
颅脑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
美尼尔病: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
病人多数为中年人。
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格检查T:..˚C,P:..次/分,R:..次/分,:;意识清晰,发育正常,营养中等,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无肝掌,蜘蛛痣;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头形如常;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对称存在;耳廓无异常,外耳道无流脓;鼻翼无扇动;唇无紫绀,咽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颈静脉无怒张。
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对等,两侧语颤无明显差异,叩诊呈清音,呼吸音清晰,双肺野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前区无隆起,无异常心尖搏动点,未扪及震颤,心浊音界无扩大,心率..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周围血管征阴性。
腹部平坦,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腹软,未扪及异常包块,无压痛、反跳痛。
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正常。
肛门外生殖器未见明显异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关节活动自如。
神经系统检查:双眼球各向运动正常,视力尚可。
双耳听力正常。
双侧鼻唇沟无变浅,伸舌剧中,浅深感觉无异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对称。
腱反射活跃。
双侧征、征、征、征、征、征阴性。
脑膜刺激征阴性。
此处总结了眩晕的鉴别诊断:小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龄,常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于活动中动态下发病,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
少数呈亚急性进行性,类似小脑占位性病变。
重症大量出血者呈迅速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
多在48小时内引枕大孔疝而死亡。
颅脑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
美尼尔病:又称内耳性眩晕或发作性眩晕,为内耳的一种非炎症(淋巴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以突发性眩晕、耳鸣、耳聋或眼球震颤为主要临床表现,眩晕有明显的发作期和间歇期。
病人多数为中年人。
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眼球震颤为四大主症。
可有或无颈椎病的症状。
颅脑影像学检查无异常,部分患者颈部的突然转动而诱发本病。
基底动脉偏头痛:患者有反复的脑干及小脑功能障碍,在基底动脉偏头痛发作时出现眩晕、复视、步态蹒跚、共济失调、感觉异常、失明及焦虑不安,有些患者有意识丧失。
脑血流的检查发现,在颞顶枕区常有缺血性改变。
经颅多普勒可发现及血流速度持续增快。
前庭神经元炎:是一种前庭神经元的病变,病变部位可位于前庭神经核、前庭神经、前庭神经节及前庭神经末梢的整个通路上。
一般认为可能为病毒感染所致。
发病年龄一般为20-60岁(平均39岁)的成人。
大部分患者在起病前先有病毒性呼吸道或胃肠道感染史。
起病突然,常在睡醒后发病,临床表现为严重、持续性眩晕,伴跌倒,闭目卧床、不敢动、不敢睁眼,剧烈呕吐,持续性快速眼球震颤,无耳鸣耳聋及神经系统体征。
通常发作2-3天后症状减轻。
神经官能性眩晕:病人症状表现为多样性,头晕多系假性眩晕,常伴有头痛、头胀、沉重感,或有失眠、心悸、耳鸣、焦虑、多梦、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多种神经官能症表现,无外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晃动感。
颅脑影像学检查正常,神经系统体查正常。
诊疗计划: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二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监测血压。
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以及颈部血管彩超、、颈椎平片等,以助诊疗。
3、抗血小板聚集:拜阿司匹林。
4、扩张脑血管,保护神经元:尼莫地平。
5、降血脂,稳定斑块:阿托伐他汀。
6、改善循环供血:丹参川芎嗪。
7、清除自由基,保护脑神经元:依达拉奉。
高血压性(自发性)脑出血鉴别诊断:脑血栓形成:本病多见于50~60岁以上有动脉硬化的老年人。
常于安静时或睡眠中发病,血流缓慢、血液成分改变或血粘度增加等情况下形成血栓,致使脑血液循环障碍、脑缺血或梗死。
可出现头痛头晕、口齿不清、口角歪斜、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定位体征,意识多清楚,颅内压增高不明显,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脑栓塞: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起病急,进展迅速,有风湿性心脏病或颈部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等栓子来源或/及身体其他部位(视网膜、肾、脾)栓塞的证据。
神经系统查体有定位体征,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缺血或梗死区。
急性硬膜下血肿:于急性颅脑外伤后在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桥静脉破裂出血,患者有明确的外伤史,可迅速出现因血肿压迫而导致的局造性神经定位体征,头颅可见硬膜下出血,可迅速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症状,结合外伤史及脑可以确诊。
颅内占位:常慢性起病,以局造性神经功能缺损为主要表现,症状渐进加重,出现头痛呕吐等高颅压表现,患者一般有其他部位的肿瘤病史,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中毒:(对于昏迷患者)常见于有接触的患者,首发症状以意识障碍为主,早期常无明显的神经定位体征,颅脑影像学检查早期无异常,严重者可出现脑水肿,血可升高。
确诊依靠明确的病史。
诊疗计划: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密切监测并稳定控制血压、心电监护,注意呼吸瞳孔等变化。
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等以助诊疗。
及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颅脑。
3、患者卧床,保持大小便、呼吸道通畅。
吸氧改善脑供氧。
4、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
5、低温脑保护治疗。
6、预防肺部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7、保护胃粘膜:奥美拉唑。
8、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9、注意血肿变化,必要时手术治疗。
10、预防继发性癫痫:卡马西平。
11、预防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
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诊断:脑栓塞:指因异常的固态、液态、气态物体(被称作栓子)沿血循环进入脑动脉系统,引起动脉管腔闭塞,导致该动脉供血区局部脑组织的坏死,临床上表现为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突然发生的局源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起病急,进展迅速,有风湿性心脏病或颈部动脉重度粥样硬化等栓子来源或/及身体其他部位(视网膜、肾、脾)栓塞的证据。
神经系统查体有定位体征,一般无脑膜刺激征,颅脑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缺血或梗死区。
小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龄,常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于活动中动态下发病,多数表现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
一般不出现脑膜刺激征,颅脑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
脑膜炎:真菌性化脓性或者病毒性脑膜炎均可出现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病初先有发热,以头痛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为最初表现,可见感染的表现,腰穿脑脊液中常无红细胞,颅脑影像学检查蛛网膜下腔无出血。
诊疗计划: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密切监测血压,心电监护,保持大小便及呼吸道通畅。
2、安静绝对卧床。
3、降颅内压:甘露醇。
4、调控血压、防治脑血管痉挛:尼莫地平。
5、镇痛、镇静、镇吐:冬眠合剂。
6、抗抽搐:卡马西平8、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9、防治再出血:氨基己酸10、脑脊液置换疗法。
11、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必要时侧脑室穿刺引流。
12、选择合适时机行脑或,以发现病因,积极治疗。
海绵窦血栓形成鉴别诊断:1、眶蜂窝组织炎:为眶内软组织的一种急性化脓性炎症,常单侧发病,眼球固定多不完全,瞳孔间接对光反应消失者甚少,同时全身症状亦较轻。
严重者可以出现炎症向颅内蔓延而引起海绵窦血栓形成、形成脑膜炎或脑脓肿而致命。
根据病史先后可以做出鉴别。
检查可以协助诊断。
2、眶内肿瘤:眶内肿瘤继发感染时,与海绵窦血栓形成相似,但此种感染症状常发生于眼球突出之后,现有肿瘤的病史,可根据病史加以鉴别。
检查可以协助诊断。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原发性甲亢最为常见,是一种自体免疫性疾病。
可以出现双眼突出,但是常有其他高代谢症候群,血甲状腺激素升高,影像学可见甲状腺肿大。
诊疗计划: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密切监测并稳定控制血压、心电监护,注意呼吸瞳孔等变化。
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等以助诊疗。
及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
3、患者卧床,保持大小便、呼吸道通畅。
吸氧改善脑供氧。
4、紧急溶栓治疗,并行抗凝治疗。
5、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
6、低温脑保护治疗。
7、预防肺部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8、保护胃粘膜:奥美拉唑。
9、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0、活血,改善循环:丹参川芎嗪11、改善血容量,补液治疗。
上矢状窦血栓形成鉴别诊断:脑出血:患者一般为老龄,常伴有高血压等危险因素,于活动中动态下发病,多数表现突然起病头痛,频繁呕吐,一侧上下肢无力,重症大量出血者呈迅速进行性颅内压增高,很快进入昏迷。
多在48小时内因枕大孔疝而死亡。
颅脑影像学可以明确诊断。
脑脓肿:常面部、外耳道等感染后出现,表现为发热、头痛、颅内压力升高出现呕吐等表现,严重者出现定位体征,昏迷,颅脑可以发现病灶,腰穿脑脊液压力升高,出现感染表现。
确诊依据病史和影像学表现。
颅内肿瘤:常无明确病史,进展相对缓慢,早期可无症状,颅内压力升高的症状一般最早出现,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
逐渐可出现占位性定位体征,脑可以发现病灶,可强化。
若有其他部位的肿瘤依据,则进一步可以佐证颅内转移性占位的可能。
诊疗计划:1、脑血管科护理常规,一级护理,低盐低脂饮食,密切监测并稳定控制血压、心电监护,注意呼吸瞳孔等变化。
2、进一步查血脂、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纤维蛋白等以助诊疗。
及时复查血常规、肝肾功、。
3、患者卧床,保持大小便、呼吸道通畅。
吸氧改善脑供氧。
4、紧急溶栓治疗,并行抗凝治疗:低分子肝素。
5、脱水降颅压:甘露醇、甘油果糖、七叶皂苷钠。
6、低温脑保护治疗。
7、预防肺部感染:头孢哌酮舒巴坦钠。
8、保护胃粘膜:奥美拉唑。
9、补充水电解质,保持水电解质平衡。
10、活血,改善循环:丹参川芎嗪11、改善血容量,补液治疗。
高血压脑病鉴别诊断:1、高血压血压危象: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在紧张、疲劳、突然停服降压药、及嗜铬细胞瘤阵发性高血压发作等诱因作用下,血压急剧上升,以收缩压升高为主,多表现为头痛、烦躁、眩晕、恶心、呕吐、心悸及视力模糊以及心脏、肾脏等靶器官缺血症状,脑水肿症状不明显。
2、脑出血:患者多有高血压病史,通常在活动、情绪激动及突然用力时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可伴有血压升高、剧烈的头痛、恶心、呕吐,严重者意识丧失成昏迷状态,行头颅示可见脑内高密度的新鲜血肿。
3、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多在剧烈活动、用力或情绪激动时出现爆裂样局限的头痛,呕吐,项背部疼痛,伴或不伴有血压的升高,少数患者出现肢体瘫痪、认知障碍及视力模糊,查体示脑膜刺激征阳性,眼底检查可见玻璃体膜下片状出血,行头颅示蛛网膜下腔可见高密度灶,腰穿示均匀一致血性脑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