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及方程全部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及方程全部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及方程全部教案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学科渗透点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教材分析1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三、活动设计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四、教学过程椭圆概念的引入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问题1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问题3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F2两点如图2-13 ,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1 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2 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1.标准方程的推导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 1 2 点的集合;3 代数方程;4 化简方程等步骤.1 建系设点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 .设|F1F2| 2c c>0 ,M x,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 -1,0 ,F2 c,0 .2 点的集合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P M||MF1|+|MF2| 2a3 代数方程4 化简方程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 a2-c2 x2+a2y2 a2 a2-c2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a>b>0 .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F1 -c,0 、F2 c,0 .这里c2 a2-b2.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0 、F2 c,0 ,这里c2 a2-b2;-c 、F2 0,c ,这里c2 a2+b2,只须将 1 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三例题与练习例题 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a 10,2c 8.∴a 5,c 4,b2 a2-c2 52-45 9.∴b 3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练习1练习2 [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四小结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3.图形如图2-15、2-16.4.焦点:F1 -c,0 ,F2 c,0 .F1 0,-c ,F2 0,c .五、布置作业1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 2,A2F1的距离最大,|A2F1| 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过F1ABF2的周长.作业答案:4ABF2的周长为4a.六、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学科渗透点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教材分析1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三、活动设计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四、教学过程椭圆概念的引入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问题1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问题3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F2两点如图2-13 ,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1 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2 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1.标准方程的推导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 1 2 点的集合;3 代数方程;4 化简方程等步骤.1 建系设点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 .设|F1F2| 2c c>0 ,M x,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 -1,0 ,F2 c,0 .2 点的集合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P M||MF1|+|MF2| 2a3 代数方程4 化简方程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 a2-c2 x2+a2y2 a2 a2-c2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a>b>0 .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F1 -c,0 、F2 c,0 .这里c2 a2-b2.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0 、F2 c,0 ,这里c2 a2-b2;-c 、F2 0,c ,这里c2 a2+b2,只须将 1 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三例题与练习例题 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a 10,2c 8.∴a 5,c 4,b2 a2-c2 52-45 9.∴b 3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练习1练习2 [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四小结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3.图形如图2-15、2-16.4.焦点:F1 -c,0 ,F2 c,0 .F1 0,-c ,F2 0,c .五、布置作业1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 2,A2F1的距离最大,|A2F1| 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过F1ABF2的周长.作业答案:4ABF2的周长为4a.六、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渗透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二、教材分析1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三、活动设计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几何性质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b0 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1.范围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 ±a和直线y ±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 .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2.对称性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设问:为什么“把x-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呢?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 x,y 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 -x,y 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事实上,设P xy 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 x,-y 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 -x,y 必在曲线上.因P x,y 、P2 -x,y 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最后指出:x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3.顶点只须令x 0y ±b,点B1 0,-b 、B2 0,b 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 0,得x ±a,点A1 -a,0 、A2 a,0 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 -a,0 、A2 a,0 、B1 0,-b 、B2 0,b .教师还需指出:1 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2 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4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a>c>0,∴ 0<e<1.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2 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3 当e 0时,c 0,a 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 a2,图形就是圆了.三应用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例1 16x2+25y2 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2 图2-19 .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设d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 M将上式化简,得: a2-c2 x2+a2y2 a2 a2-c2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的第二定义1.定义平面内点M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2.说明这时还要讲清e五小结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五、布置作业11 25x2+4y2-100 0,2 x2+4y2-1 0.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3.点P与一定点F 2,0 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 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的方程.作业答案:4 0,2 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六、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渗透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二、教材分析1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三、活动设计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几何性质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b0 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1.范围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 ±a和直线y ±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 .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2.对称性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设问:为什么“把x-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呢?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 x,y 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 -x,y 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事实上,设P xy 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 x,-y 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 -x,y 必在曲线上.因P x,y 、P2 -x,y 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最后指出:x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3.顶点只须令x 0y ±b,点B1 0,-b 、B2 0,b 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 0,得x ±a,点A1 -a,0 、A2 a,0 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 -a,0 、A2 a,0 、B1 0,-b 、B2 0,b .教师还需指出:1 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2 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4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a>c>0,∴ 0<e<1.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2 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3 当e 0时,c 0,a 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 a2,图形就是圆了.三应用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例1 16x2+25y2 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2 图2-19 .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设d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 M将上式化简,得: a2-c2 x2+a2y2 a2 a2-c2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的第二定义1.定义平面内点M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2.说明这时还要讲清e五小结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五、布置作业11 25x2+4y2-100 0,2 x2+4y2-1 0.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3.点P与一定点F 2,0 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 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的方程.作业答案:4 0,2 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六、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能力训练点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学科渗透点本次课注意发挥类比和设想的作用,与椭圆进行类比、设想,使学生得到关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二、教材分析1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2.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3.疑点:双曲线的方程是二次函数关系吗?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定义和观察双曲线图形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去研究在什么附加条件下,双曲线方程可以转化为函数式.三、活动设计提问、实验、设问、归纳定义、讲解、演板、口答、重点讲解、小结.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教师要强调条件: 1 平面内; 2 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3 常数2a>|F1F2|.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二双曲线的概念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样?它的方程是怎样的呢?1 边演示、边说明如图2-23F1、F2是两个按钉,MN是一个细套管,两条细绳分别拴在按钉上且穿过套管,点M移动时,|MF1|-|MF2|是常数,这样就画出曲线的一支;由|MF2|-|MF1|是同一常数,可以画出另一支.注意:常数要小于|F1F2|2.设问问题1F1、F2与动点M不在平面上,能否得到双曲线?请学生回答,不能.强调“在平面内”.问题2|MF1|与|MF2|哪个大?请学生回答,不定:当M|MF1|>|MF2|;当点M在双曲线左支上时,|MF1|<|MF2|.问题3M与定点F1、F2距离的差是否就是|MF1|-|MF2|?请学生回答,不一定,也可以是|MF2|-|MF1|||MF2|-|MF1||.问题4|F1F2|?请学生回答,应小于|F1F2| |F1F2|时,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当常数>|F1F2|时,无轨迹.3.定义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教师指出:双曲线的定义可以与椭圆相对照来记忆,不要死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现在来研究双曲线的方程.我们可以类似求椭圆的方程的方法来求双曲线的方程.这时设问:求椭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方法是什么?不要求学生回答,主要引起学生思考,随即引导学生给出双曲线的方程的推导.标准方程的推导:1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如图2-24 建立直角坐标系.设M xy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 c>0 ,那么F1、F2的坐标分别是 -c,0 、 c,0 .又设点M与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 点的集合由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P M||MF1|-|MF2|| 2a M|MF1|-|MF2| 2a .3 代数方程。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和方程》全部教案设计的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和方程》全部教案设计的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教材分析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 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三、活动设计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四、教学过程(一)椭圆概念的引入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问题1: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问题3: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你能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作广泛的探索?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如图2-13),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1)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2)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1.标准方程的推导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1)建系设点;(2)点的集合;(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等步骤.(1)建系设点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设|F1F2|=2c(c>0),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1,0),F2(c,0).(2)点的集合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P={M||MF1|+|MF2|=2a}.(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说明.整理后,再平方得(a2-c2)x2+a2y2=a2(a2-c2)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同时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a>b>0).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这里c2=a2-b2.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0)、F2(c,0),这里c2=a2-b2;-c)、F2(0,c),这里c2=a2+b2,只须将(1)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三)例题与练习例题平面内两定点的距离是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a=10,2c=8.∴a=5,c=4,b2=a2-c2=52-45=9.∴b=3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练习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练习2 下列各组两个椭圆中,其焦点相同的是[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四)小结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3.图形如图2-15、2-16.4.焦点:F1(-c,0),F2(c,0).F1(0,-c),F2(0,c).五、布置作业1.如图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2,A2 F1的距离最大,|A2F1|=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过F1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求△ABF2的周长.作业答案:4.由椭圆定义易得,△ABF2的周长为4a.六、板书设计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教材分析1.重点:椭圆的定义和椭圆的标准方程.(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三、活动设计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四、教学过程(一)椭圆概念的引入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问题1:什么叫做曲线的方程?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其中哪几个步骤必不可少?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问题3:圆的几何特征是什么?你能否可类似地提出一些轨迹命题作广泛的探索?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和F2两点(如图2-13),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1)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2)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1.标准方程的推导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1)建系设点;(2)点的集合;(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等步骤.(1)建系设点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距离、直线斜率等)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设|F1F2|=2c(c>0),M(x,y)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1,0),F2(c,0).(2)点的集合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P={M||MF1|+|MF2|=2a}.(3)代数方程(4)化简方程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说明.整理后,再平方得(a2-c2)x2+a2y2=a2(a2-c2)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同时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a>b>0).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轴上,焦点是F1(-c,0)、F2(c,0).这里c2=a2-b2.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0)、F2(c,0),这里c2=a2-b2;-c)、F2(0,c),这里c2=a2+b2,只须将(1)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三)例题与练习例题平面内两定点的距离是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a=10,2c=8.∴a=5,c=4,b2=a2-c2=52-45=9.∴b=3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练习1 写出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练习2 下列各组两个椭圆中,其焦点相同的是[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四)小结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的点的轨迹.3.图形如图2-15、2-16.4.焦点:F1(-c,0),F2(c,0).F1(0,-c),F2(0,c).五、布置作业1.如图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2,A2 F1的距离最大,|A2F1|=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过F1的直线被椭圆截得的线段长,求△ABF2的周长.作业答案:4.由椭圆定义易得,△ABF2的周长为4a.六、板书设计椭圆的几何性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二、教材分析1.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 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三、活动设计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二)几何性质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b>0)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1.范围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a和直线y=±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2.对称性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设问:为什么“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呢?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换成-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x,y)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x,y)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轴对称、关于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事实上,设P(x,y)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x,-y)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x,y)必在曲线上.因P(x,y)、P2(-x,y)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最后指出:x轴、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3.顶点只须令x=0,得y=±b,点B1(0,-b)、B2(0,b)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0,得x=±a,点A1(-a,0)、A2(a,0)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a,0)、A2(a,0)、B1(0,-b)、B2(0,b).教师还需指出:(1)线段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2)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4.离心率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a>c>0,∴ 0<e<1.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2)当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3)当e=0时,c=0,a=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a2,图形就是圆了.(三)应用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例1 求椭圆16x2+25y2=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2)描点作图.先描点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就可以画出整个椭圆(图2-19).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M将上式化简,得:(a2-c2)x2+a2y2=a2(a2-c2).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四)椭圆的第二定义1.定义平面内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2.说明这时还要讲清e的几何意义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它到准线的距离的比.(五)小结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五、布置作业1.求下列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距、离心率、各个顶点和焦点坐标、准线方程:(1)25x2+4y2-100=0,(2)x2+4y2-1=0.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3.点P与一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的方程.作业答案:4.顶点(0,2)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六、板书设计椭圆的几何性质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二)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学科渗透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二、教材分析1.重点: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初步运用.(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 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三、活动设计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述,教师板书.(二)几何性质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b>0)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1.范围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a和直线y=±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2.对称性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设问:为什么“把x换成-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呢?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换成-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x,y)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x,y)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轴对称、关于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事实上,设P(x,y)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x,-y)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x,y)必在曲线上.因P(x,y)、P2(-x,y)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最后指出:x轴、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3.顶点只须令x=0,得y=±b,点B1(0,-b)、B2(0,b)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0,得x=±a,点A1(-a,0)、A2(a,0)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a,0)、A2(a,0)、B1(0,-b)、B2(0,b).教师还需指出:(1)线段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2)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4.离心率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a>c>0,∴ 0<e<1.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2)当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3)当e=0时,c=0,a=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a2,图形就是圆了.(三)应用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例1 求椭圆16x2+25y2=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2)描点作图.先描点画出椭圆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形,再利用椭圆的对称性就可以画出整个椭圆(图2-19).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设d是点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M将上式化简,得:(a2-c2)x2+a2y2=a2(a2-c2).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的轨迹是椭圆.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四)椭圆的第二定义1.定义平面内点M与一个定点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2.说明这时还要讲清e的几何意义是:椭圆上一点到焦点的距离和它到准线的距离的比.(五)小结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五、布置作业1.求下列椭圆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焦距、离心率、各个顶点和焦点坐标、准线方程:(1)25x2+4y2-100=0,(2)x2+4y2-1=0.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3.点P与一定点F(2,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的方程.作业答案:4.顶点(0,2)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六、板书设计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二)能力训练点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三)学科渗透点本次课注意发挥类比和设想的作用,与椭圆进行类比、设想,使学生得到关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二、教材分析1.重点:双曲线的定义和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2.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3.疑点:双曲线的方程是二次函数关系吗?(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定义和观察双曲线图形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去研究在什么附加条件下,双曲线方程可以转化为函数式.)三、活动设计提问、实验、设问、归纳定义、讲解、演板、口答、重点讲解、小结.四、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方程教案 人教版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方程教案 人教版

高二数学圆锥曲线方程教案 人教版一、知识框架二、重点难点重点:椭圆的定义及相关概念,椭圆的标准方程,椭圆的几何性质;双曲线的定义及相关概念,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等轴双曲线与共轭双曲线的定义;抛物线的定义及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几何性质;难点: 利用椭圆的第一定义和第二定义解题,椭圆的几何性质及其应用,求椭圆的方程;对与渐近线有关的问题的讨论,对定义、方程、几何性质中的隐形条件向显性结论转化;抛物线的几何性质。

三、知识点解析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 (1)定义: 1)文字定义:第一定义:平面内与两个定点12,F F 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12||F F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椭圆的焦距;注意:12|2|||a F F >非常重要。

因为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为线段12F F ;当12|2|||a F F <时,其轨迹不存在;第二定义: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是常数(01)e e <<的点的轨迹;定义中定点不在定直线上是前提,定点为椭圆的一个焦点,定直线是此焦点的相应的准线,e 为椭圆的离心率;2)符号定义:(2)方程:1)标准方程:①焦点在x 轴上:22222221(0,)x y a b b a c a b+=>>=-;②焦点在y 轴上:22222221(0,)y x a b b a c a b+=>>=-; 2)参数方程:cos sin x a y b θθ=⎛=⎝,θ是参数;3)注意:①标准方程中的常数b 源于222b ac =-,常数a 和b 决定椭圆的大小和扁平程度,是椭圆的定形条件;②焦点12(,0),(,0)F c F c -的位置,是椭圆的定位条件,它决定椭圆标准方程的类型;也就是说,知道了焦点位置,其标准方程只有一种形式,不知道焦点位置,其标准方程具有多种类型;③任何一个椭圆,只需选择适当的坐标系,其方程均可写成标准形式.当且仅当椭圆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坐标轴上时,椭圆的方程才具有上述的标准形式。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基础巩固强化一、选择题1.椭圆2x 2+3y 2=12的两焦点之间的距离是( ) A .210 B.10 C. 2 D .2 2[答案] D[解析] 椭圆方程2x 2+3y 2=12可化为:x 26+y 24=1,a 2=6,b 2=4,c 2=6-4=2,∴2c =2 2.2.椭圆5x 2+ky 2=5的一个焦点是(0,2),那么k 的值为( ) A .-1 B .1 C. 5 D .- 5[答案] B[解析] 椭圆方程5x 2+ky 2=5可化为:x 2+y25k=1,又∵焦点是(0,2),∴a 2=5k ,b 2=1,c 2=5k -1=4,∴k =1.3.已知方程x 225-m +y 2m +9=1表示焦点在y 轴上的椭圆,则m的取值范围是( )A .-9<m <25B .8<m <25C .16<m <25D .m >8[答案] B[解析] 由题意得⎩⎪⎨⎪⎧m +9>025-m >0m +9>25-m,解得8<m <25.4.已知椭圆x 225+y 216=1上一点P 到其一个焦点的距离为3,则点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 )A .2B .3C .5D .7[答案] D[解析] 设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为F 1、F 2,由椭圆定义知,|PF 1|+|PF 2|=2a =10,点P 到另一个焦点的距离为7.5.平面上到两点A (-5,0)、B (5,0)距离之和为8的点的轨迹是( )A .椭圆B .圆C .线段D .轨迹不存在[答案] D[解析] 设平面上任一点为P ,则|P A |+|PB |≥|AB |=10,而8<10,∴轨迹不存在.6.已知椭圆过点P ⎝⎛⎭⎪⎫35,-4和点Q ⎝⎛⎭⎪⎫-45,3,则此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A.y 225+x 2=1B.x 225+y 2=1或x 2+y225=1C.x 225+y 2=1 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A[解析] 设椭圆方程为:Ax 2+By 2=1(A >0,B >0), 由题意得⎩⎪⎨⎪⎧925A +16B =11625A +9B =1,解得⎩⎪⎨⎪⎧A =1B =125.二、填空题7.已知椭圆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 轴上,椭圆与x 轴的一个交点到两焦点的距离分别为3和1,则椭圆的标准方程为________.[答案] x 24+y 23=1 [解析]由题意可得⎩⎨⎧a +c =3a -c =1,∴⎩⎨⎧a =2c =1,故b 2=a 2-c 2=3,所以椭圆方程为x 24+y 23=1.8.过点(-3,2)且与x 29+y 24=1有相同焦点的椭圆方程是________. [答案] x 215+y 210=1[解析] 因为焦点坐标为(±5,0),设方程为x 2a 2+y 2a 2-5=1,将(-3,2)代入方程可得9a 2+4a 2-5=1,解得a 2=15,故方程为x 215+y 210=1.9.动点P 到两定点A (-3,0),B (3,0)距离之和为10,则点P 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答案] x 225+y 216=1[解析] ∵|AB |=6<10,∴所求轨迹为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由定义知a =5,c =3,∴b =4,∴方程为x 225+y 216=1. 三、解答题10.已知椭圆的中心在原点,且经过点P (3,0),a =3b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解析] 当焦点在x 轴上时,设其方程为x 2a 2+y 2b 2=1(a >b >0).由椭圆过点P (3,0),知9a 2+0b 2=1,又a =3b ,解得b 2=1,a 2=9,故椭圆的方程为x 29+y 2=1.当焦点在y 轴上时,设其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由椭圆过点P (3,0),知0a 2+9b 2=1,又a =3b ,联立解得a 2=81,b 2=9,故椭圆的方程为y 281+x29=1.故椭圆的标准方程为y 281+x 29=1或x 29+y 2=1.能力拓展提升一、选择题11.椭圆x 2m +y 24=1的焦距是2,则m 的值是( ) A .5B .3或8C.3或5 D.20[答案] C[解析]2c=2,∴c=1,故有m-4=1或4-m=1,∴m=5或m=3,故答案为C.12.(2012~2013学年度黑龙江鹤岗一中高二期末测试)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x2k-3+y25-k=1,若其焦点在x轴上,则k的取值范围是()A.k>3 B.3<k<5 C.4<k<5 D.3<k<4 [答案] C[解析]由题意得k-3>5-k>0,∴4<k<5.13.已知F1、F2是椭圆x216+y29=1的两个焦点,过F2的直线交椭圆于点A、B,若|AB|=4,则|AF1|+|BF1|等于()A.12 B.10C.9 D.16[答案] A[解析]∵a=4,∴2a=8.由椭圆的定义知,|AF1|+|AF2|+|BF1|+|BF2|=4a,∴|AF1|+|BF1|=4a-(|AF2|+|BF2|)=16-|AB|=12.14.“m>n>0”是“方程mx2+ny2=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A.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解析] 将方程mx 2+ny 2=1化为x 21m +y21n=1,根据椭圆的定义,要使焦点在y 轴上,必须满足⎩⎪⎨⎪⎧1m >01n >01m <1n,⇔m >n >0.二、填空题15.椭圆4x 2+y 2=12的焦点坐标为________. [答案] (0,±3)[解析] 把已知椭圆方程化为标准方程为y 212+x 23=1, ∴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 且c 2=a 2-b 2=12-3=9,∴c =3.故椭圆4x 2+y 2-12=0的焦点坐标为(0,±3).16.若椭圆x 25+y 2m =1的一个焦点坐标为(0,1),则实数m 的值为________.[答案] 6[解析] 由题意知,c =1,∴m -5=1,∴m =6. 三、解答题17.已知F 1、F 2是椭圆x 2100+y 264=1的两个焦点,P 是椭圆上任一点,若∠F 1PF 2=π3,求△F 1PF 2的面积.[解析] 设|PF 1|=m ,|PF 2|=n . 根据椭圆定义有m +n =20, 又c =100-64=6,∴在△F 1PF 2中,由余弦定理得m 2+n 2-2mn cos π3=122, ∴m 2+n 2-mn =144,∴(m +n )2-3mn =144, ∴mn =2563,∴S △F 1PF 2=12|PF 1||PF 2|sin ∠F 1PF 2 =12×2563×32=6433.18.求以椭圆9x 2+5y 2=45的焦点为焦点,且经过点M (2,6)的椭圆的标准方程.[解析] 解法一:由9x 2+5y 2=45得y 29+x25=1,c 2=9-5=4,∴焦点坐标为F 1(0,2),F 2(0,-2). 设所求的椭圆方程为y 2a 2+x 2b 2=1(a >b >0), 由点M (2,6)在椭圆上,|MF 1|+|MF 2|=2a ,即2a =(2-0)2+(6-2)2+(2-0)2+(6+2)2=43,∴a =2 3.又c =2,∴b 2=a 2-c 2=8,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y 212+x 28=1.解法二:由解法一知,焦点为F 1(0,2),F 2(0,-2). 则设所求椭圆方程为y 2λ+4+x 2λ=1(λ>0),将M (2,6)代入,得6λ+4+4λ=1(λ>0),解得λ=8或λ=-2(舍). 所以所求椭圆方程为y 212+x 28=1.[点评] (1)与椭圆x 2a 2+y 2b 2=1(a >b >0)共焦点的椭圆方程可设为x 2a 2+λ+y 2b 2+λ=1(λ>-b 2); (2)本题运用了待定系数法求解.1.椭圆mx 2+ny 2+mn =0(m <n <0)的焦点坐标是( ) A .(0,±m -n ) B .(±m -n ,0) C .(0,±n -m ) D .(±n -m ,0)[答案] C[解析] 椭圆方程mx 2+ny 2+mn =0可化为x 2-n +y2-m=1,∵m <n <0,∴-m >-n ,椭圆的焦点在y 轴上,排除B 、D , 又n >m ,∴m -n 无意义,排除A ,故选C.2.椭圆x 216+y 27=1的左、右焦点分别为F 1、F 2,一直线过F 1交椭圆于A 、B 两点,则△ABF 2的周长为( )A .32B .16C .8D .4[答案] B[解析] 由题设条件知△ABF 2的周长为|AF 1|+|AF 2|+|BF 1|+|BF 2|=4a =16.3.已知椭圆x 210-m +y 2m -2=1的焦距为4,则m 等于( )A .4B .8C .4或8D .以上都不对 [答案] C[分析] 方程表示椭圆时,分母都大于0,又未指出焦点在哪个轴上,故应分类讨论,依据焦距为4列方程求解.[解析] 当焦点在y 轴上时,m -2>10-m >0, ∴6<m <10,∵焦距为4,∴c 2=4,∴(m -2)-(10-m )=4, ∴m =8.同理,当焦点在x 轴上时,m =4.4.设P 是椭圆x 216+y 212=1上一点,P 到两焦点F 1、F 2的距离之差为2,则△PF 1F 2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直角三角形[答案] B[解析] 由椭圆定义,知|PF 1|+|PF 2|=2a =8. 又|PF 1|-|PF 2|=2, ∴|PF 1|=5,|PF 2|=3. 又|F 1F 2|=2c =216-12=4,∴△PF 1F 2为直角三角形.5.已知椭圆的两个焦点分别是F 1、F 2,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 1P 到Q ,使得|PQ |=|PF 2|,那么动点Q 的轨迹是( )A .圆B .椭圆C .射线D .直线[答案] A[解析] ∵|PQ |=|PF 2|且|PF 1|+|PF 2|=2a , ∴|PQ |+|PF 1|=2a , 又∵F 1、P 、Q 三点共线, ∴|PF 1|+|PQ |=|F 1Q |,∴|F 1Q |=2a .即Q 在以F 1为圆心,以2a 为半径的圆上.6.点P 为椭圆x 25+y 24=1上一点,以点P 以及焦点F 1、F 2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1,则P 点的坐标为( )A.⎝ ⎛⎭⎪⎫±152,1 B.⎝ ⎛⎭⎪⎫152,±1 C.⎝ ⎛⎭⎪⎫152,1 D.⎝ ⎛⎭⎪⎫±152,±1 [答案] D[解析] S △PF 1F 2=12×|F 1F 2|·|y P |=12×2×|y P |=1,∴|y P |=1,y P =±1,代入椭圆方程得,x P =±152.7.方程x 22m -y 2m -1=1表示焦点在x 轴上的椭圆,则m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解析] 将方程化为x 22m +y 21-m=1, 由题意得⎩⎪⎨⎪⎧ 2m >01-m >02m >1-m,解之得13<m <1.8.椭圆x 29+y 22=1的焦点为F 1、F 2,点P 在椭圆上.若|PF 1|=4,则|PF 2|=______;∠F 1PF 2的大小为________.[答案] 2 120°[解析] 考查椭圆定义及余弦定理.由椭圆定义,|PF 1|+|PF 2|=2a =6,∴|PF 2|=2, cos ∠F 1PF 2=|PF 1|2+|PF 2|2-|F 1F 2|22|PF 1||PF 2| =16+4-2816=-12.∴∠F 1PF 2=120°.9.椭圆x 212+y 23=1的两个焦点为F 1、F 2,点P 在椭圆上,若线段PF 1的中点在y 轴上,则|PF 1|是|PF 2|的______倍.[答案] 7[解析] 如图,PF 1的中点M 在y 轴上,O 为F 1F 2的中点, ∴OM ∥PF 2,∴PF 2⊥x 轴,|PF 2|=b 2a =32, |PF 1|+|PF 2|=2a =43, ∴|PF 1|=43-32=723=7|PF 2|.。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教案

高中数学选修2-1《圆锥曲线》教案

4. 待定系数法求圆、椭圆、双曲线以及抛物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求. 例4 已知抛物线y2=4x和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的双曲曲线方程.分析:因为双曲线以坐标轴为对称轴,实轴在y轴上,所以可设双曲线方ax2-4b2x+a2b2=0•••抛物线和双曲线仅有两个公共点,根据它们的对称性,这两个点的横坐标应相等,因此方程ax2-4b 2x+a2b2=0 应有等根.•••△ =1664-4Q4b2=0,即卩a2=2b.(以下由学生完成)由弦长公式得:即a2b2=4b2-a 2.(三)巩固练习用十多分钟时间作一个小测验,检查一下教学效果•练习题用一小黑板给出.1 .△ ABC-边的两个端点是B(0 , 6)和C(0 , -6),另两边斜率的2. 点P与一定点F(2 , 0)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8的距离的比是1 : 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3. 求抛物线y2=2px(p >0)上各点与焦点连线的中点的轨迹方程. 答案:义法)由中点坐标公式得:(四)小结求曲线的轨迹方程一般地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待定系数法,还有参数法、复数法也是求曲线的轨迹方程的常见方法,这等到讲了参数方程、复数以后再作介绍.五、布置作业1. 两定点的距离为6,点M到这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平方和为26,求点M的轨迹方程.2. 动点P到点F1(1 , 0)的距离比它到F2(3 , 0)的距离少2,求P点的轨迹.3. 已知圆x2+y2=4上有定点A(2 , 0),过定点A作弦AB,并延长到点P,使3|AB|=2|AB|,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作业答案:1. 以两定点A、B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得点M的轨迹方程x2+y2=4 2. v |PF2|-|PF|=2 ,且|F1F2| • P点只能在x轴上且x V 1,轨迹是一条射线六、板书设计教学反思:4斜率之积为4,9程.分析:由椭圆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 .引导学生用其他方法来解.另解: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2 25 31 a b 0,因点一,一在椭圆上,a b2 225 9 则 4a 2 4b 22 2a b 4;10<6例2如图,在圆x 24上任取一点P ,过点P 作x 轴的垂线段 PD , D 为垂足•当点P 在圆上运动时,线段PD 的中点M 的轨迹是什么?分析: 点P 在圆x 2 y 2 4上运动,由点 P 移动引起点 M 的运动,则称点 M 是点P 的伴随点,因点M 为线段 PD 的中点,则点 M 的坐标可由点P 来表示,从而能求点 M 的轨迹方程.引申: 设定点2xA 6,2 , P 是椭圆x252y1上动点,求线段 AP 中点M 的轨迹方程.9解法剖析:①(代入法求伴随轨迹)设M x, y , P x 1,y 1 :②(点与伴随点的关系): M为线段AP 的中点,X i y i2x 6;③(代入已知轨迹求出伴随轨迹)2y 22..X 1 '252y11 , •••点M9x的轨迹方程为一25④伴随轨迹表示的范围.例3如图,设A , B 的坐标分别为 5,0 , 5,0 .直线 AM , BM 相交于点M ,且它们的分析:若设点x, y ,则直线AM,BM 的斜率就可以用含 x, y 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BM 的斜率之积是4 ,因此,可以求出9x, y 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 的轨迹方程.解法剖析:设点M x, y ,则 k AM-^― x 5 , k BMx 5 ;x 5x 5代入点M 的集合有4-,化简即可得点 M 的轨迹方程. 9引申:如图,设△ ABC 的两个顶点 A a,0 , B a,0,顶点C 在移动,且k AC k BC k , 且k 0,试求动点C 的轨迹方程.引申目的有两点:①让学生明白题目涉及问题的一般情形;②当 色也是从椭圆的长轴T 圆的直径T 椭圆的短轴.练习:第45页1、2、3、4、 作业:第53页2、3、k 值在变化时,线段 AB 的角求点M 的轨迹方程.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探究,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 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 力.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 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由函数的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或其图像的特点,在本节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 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 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培养.①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椭圆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椭圆的对称性;③先 定义圆锥曲线顶点的概念,容易得出椭圆的顶点的坐标及长轴、短轴的概念;④通过 题,探究椭圆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 〖板书〗§ 2. 1. 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 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知道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 提问:研究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过对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 从范围、对称性、顶点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ii )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2x一2 0,进一步得:a xax 代x ,且以 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椭圆的标准 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 锥曲线的顶点.因此椭圆有四个顶点,由于椭圆的对称轴有长短之分,较长的对称轴叫做长轴,较 短的叫做短轴;c④离心率: 椭圆的焦距与长轴长的比e 叫做椭圆的离心率(0 e 1 ),a当 e1 时,c a ,,b0.; 椭圆图形越扁(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分析:由椭圆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 •弓I 导学生用椭圆的长轴、短轴、离心率、 焦点和顶点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确度要求进行,没有作说明的按给定的有关量的有效数字处理;让学生参与并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探 究点的轨迹问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利用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技能.♦能力目标(1)(3) (4)大小和位置.要巳8的思考冋①范围:由椭圆的标准方程可得,y 2 b 2b y b ,即椭圆位于直线x② 对称性:由以 x 代x ,以 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椭圆是以③ 顶点:先给出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y 代y 和 x 轴和 a ,同理可得:b 所围成的矩当 e 0 时,c 0,b a 椭圆越接近于圆例4求椭圆I6x 225y 2/Tn扩展:已知椭圆血5y2 5m m 0的离心率为e—,求m的值.解法剖析:依题意,m0,m 5,但椭圆的焦点位置没有确定, 应分类讨论: ①当焦点在x轴上,即0 m 5时,有a品 b 丽,c 75 ~m,二_—:得m 3;②当焦点在y轴上,即m例5如图,応b 岳c J m 5 , ••• J:5V m一种电影放映灯的反射镜面是旋转椭圆面的一部分.过对对称的截口5时,有a105253BAC是椭圆的一部分,灯丝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F1上,片门位于另一个焦点F2上, 由椭圆一个焦点F1发出的光线,经过旋转椭圆面反射后集中到另一个焦点F2.已知BC F1F2,RB 2.8cm,F1F24.5cm .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截口BAC所在椭圆的方程.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1,算出a,b,c的值;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于a,b,c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神舟”截人飞船发射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开始巡天飞行,其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F2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A距地面200km,远地点B距地面350km,已知地球的半径R 6371km •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椭圆的轨迹方程.例6如图,设M x, y与定点F 4,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I : 兰的距离的比是常数4点M的轨迹方程./ 2 2 「亠「■25匚亠2MF(x 4 y ,到直线I:x 的距离d x44分析:若设点M x, y,则则容易得点M的轨迹方程.引申:(用《几何画板》探究)若点M x, y与定点F c,0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l :c距离比是常数e aac 0 ,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椭圆.其中定点F c,0是焦点,2x —相应于F的准线;c由椭圆的对称性, 另一焦点F c,0 ,相应于F的准线l :练习:第52页1、作业:第53页4、教学反思:2、3、4、5、6、75ac4,求52a的c定直线l :类比椭圆:设参量b的意义:第一、便于写出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第二、的几何意义.2 类比:写出焦点在y轴上,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召b (iii )例题讲解、引申与补充例1已知双曲线两个焦点分别为F15,0 , F25,0,双曲线上一点绝对值等于6,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分析: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定义及给出的条件,容易求出a,b,c的关系有明显P到R , F2距离差的2x2a1 a 0,b 0 . a,b, c.补充:求下列动圆的圆心M 的轨迹方程:① 与O C :2 22 y 2内切,且过点 A 2,0 :②与O C 1 : x 2 y 12 21 和O C2 : x y 4都外切;③与O C i :2 y 9外切,且与O C 2: x 223 y 1内切.解题剖析 半径为r :这表面上看是圆与圆相切的问题, 实际上是双曲线的定义问题•具体解: 设动圆•/ O C 与O M 内切,点A 在O C 外,• MC| r /2 MA,因此有MA 2x 2 •••点 MC 2,•点M 的轨迹是以C 、 A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即M 的轨迹方程是MC i •••O M 与O c 1、O C 2 均外切,•••|MC 1| r 1, MC 2 r 2,因此有的轨迹是以C 2、C i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上支,• M 的轨迹方程是4y••• e M MC 2MC 24x 2 3MC i 1 ,与eG 外切,且e M 与e C 2内切,•- MC j4,•点M 的轨迹是以C i 、C 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 MC 2r 1,因此M 的轨迹方程是例2已知A , B 两地相距800m ,在A 地听到炮弹爆炸声比在 B 地晚2s ,且声速为340m / s ,求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分析:首先要判断轨迹的形状,由声学原理:由声速及 A , B 两地听到爆炸声的时间差,即可知A , B 两地与爆炸点的距离差为定值•由双曲线的定义可求出炮弹爆炸点的轨迹方程. 扩展:某中心接到其正东、正西、正北方向三个观察点的报告:正西、正北两个观察点同时听 到了一声巨响,正东观察点听到该巨响的时间比其他两个观察点晚 4s .已知各观察点到该中心的 距离都是1020m •试确定该巨响发生的位置(假定当时声音传播的速度为 340m/s ;相关点均在 同一平面内)• 解法剖析:因正西、正北同时听到巨响,则巨响应发生在西北方向或东南方向,以因正东比正西晚 4s ,则巨响应在以这两个观察点为焦点的双曲线上. 如图,以接报中心为原点 0,正东、正北方向分别为 x 轴、y 轴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设 B 、C 分别是西、东、北观察点,则 A 1020,0 , B 1020,0 , C 0,1020 • 设P x,y 为巨响发生点,•/ A 、C 同时听到巨响,•OP 所在直线为y x ……①,又因B 点比A 点晚4s 听到巨响声,• PB PA 4 340 1360 m •由双曲线定义知,a 680 ,2 2c 1020 ,••• b 340^5 ,••• P点在双曲线方程为X 2y2 1 x 680……②.联立680 5 340①、②求出P点坐标为P 680 ;5,680 ,'5 •即巨响在正西北方向680、、10m处.探究:如图,设A,B的坐标分别为5,0,5,0 •直线AM,BM相交于点M,且它们4的斜率之积为,求点M的轨迹方程,并与§ 2. 1.例3比较,有什么发现?9探究方法:若设点M x,y,则直线AM , BM的斜率就可以用含x, y的式子表示,由于直线AM , BM的斜率之积是4,因此,可以求出x, y之间的关系式,即得到点M的轨迹方程.9练习:第60页1、2、3、作业:第66页1、2、2 . 3.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平面解析几何研究的主要问题:(1)根据条件,求出表示曲线的方程;(2 )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理解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对称轴,对称中心、离心率、顶点、渐近线的概念;掌握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会用双曲线的定义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例题和探究了解双曲线的第二定义,准线及焦半径的概念,利用信息技术进一步见识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过程与方法目标(1 )复习与引入过程引导学生复习得到椭圆的简单的几何性质的方法,在本节课中不仅要注意通过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而且还注意对这种研究方法的进一步地培养.①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非负实数的概念能得到双曲线的范围;②由方程的性质得到双曲线的对称性;③由圆锥曲线顶点的统一定义,容易得出双曲线的顶点的坐标及实轴、虚轴的概念;④应用信息技术的《几何画板》探究双曲线的渐近线问题;⑤类比椭圆通过F56的思考问题,探究双曲线的扁平程度量椭圆的离心率. 〖板书〗§ 2. 2. 2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新课讲授过程(i )通过复习和预习,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讨论来研究双曲线的几何性质.提问:研究双曲线的几何特征有什么意义?从哪些方面来研究?通过对双曲线的范围、对称性及特殊点的讨论,可以从整体上把握曲线的形状、大小和位置.要从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及其他特征性质来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ii )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2 2①范围: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得, 1 0,进一步得:x a ,或xa .这说b a明双曲线在不等式 x a ,或x a 所表示的区域;② 对称性:由以 x 代x ,以y 代y 和 x 代x ,且以 y 代y 这三个方面来研究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发生变化没有,从而得到双曲线是以x 轴和y 轴为对称轴,原点为对称中心;③ 顶点:圆锥曲线的顶点的统一定义,即圆锥曲线的对称轴与圆锥曲线的交点叫做圆锥曲线 的顶点.因此双曲线有两个顶点,由于双曲线的对称轴有实虚之分,焦点所在的对称轴叫做实轴, 焦点不在的对称轴叫做虚轴;c⑤ 离心率:双曲线的焦距与实轴长的比 e —叫做双曲线的离心率(e 1).a④渐近线:直线ybx 2x 叫做双曲线一 aa 2yb 2 1的渐近线;y 轴上的渐近线是扩展:求与双曲线x 2 162y —1共渐近线,2. 3, 3点的双曲线的标准方及离心率.解法剖析 :双曲线2x16291的渐近4x .①焦点在x 轴上时,设所求的双曲2线为X 216k 2 2 y 9k 2A 2;3, 3点在双曲线上,••• k 21,无解;4②焦点在y 轴上时,设所求的双曲线2x 16k 229:2 1,―A2 3, 3点在双曲线上,• k21,因此,所求双曲线42的标准方程为y9 41,离心率e5.这个要进行分类讨论,但只有一种情形有解,事实上, 3可直接设所求的双曲线的方程为2x162y一 mm R,m 0 .9(iii )例题讲解与引申、扩展例3求双曲线9y2 16x2 144的实半轴长和虚半轴长、焦点的坐标、离心率、渐近线方程.分析:由双曲线的方程化为标准方程,容易求出a,b,c.引导学生用双曲线的实半轴长、虚半轴长、离心率、焦点和渐近线的定义即可求相关量或式子,但要注意焦点在例4双曲线型冷却塔的外形,半径为12m,上口半径为13m,下口半径为25m,高为55m .试选择适当的坐标系,求出双曲线的方程(各长度量精确到1m).是双曲线的一部分绕其虚轴旋转所成的曲面如图(1),它的最小解法剖析: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设双曲线的标准方程为2 2七七 1,算出a,b,c的值;a b此题应注意两点:①注意建立直角坐标系的两个原则;②关于 精确度时,看题中其他量给定的有效数字来决定.引申:如图所示,在 P 处堆放着刚购买的草皮,现要把这些草皮沿着道路 PA 或PB 送到呈矩形的足球场 ABCD 中去铺垫,已知|Ap 150m ,|Bp 100m,| BC| 60m , APB 60o •能否在足球场上画一条 “等距离”线,在“等距离”线的两侧的区域应该选择怎样的线路?说明理由.解题剖析:设M 为“等距离”线上任意一点,则|PA |AM点M 的轨迹方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合作、互动的教学氛围中,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互动实现共同探究,教 学相长的教学活动情境,结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精神、审美观和科学世界观,激励学生 创新.必须让学生认同和掌握: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能由双曲线的标准方程能直接得到双曲线 的范围、对称性、顶点、渐近线和离心率;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理解:已知几何图形建立直角坐标系 的两个原则,①充分利用图形对称性,②注意图形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必须让学生认同与熟悉:取 近似值的两个原则:①实际问题可以近似计算,也可以不近似计算,②要求近似计算的一定要按要 求进行计算,并按精确度要求进行,没有作说明的按给定的有关量的有效数字处理;让学生参与并 掌握利用信息技术探究点的轨迹问题,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掌握利用先进教学辅助手段的技能.♦能力目标(1) 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和积极探究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2)思维能力:会把几何问题化归成代数问题来分析,反过来会把代数问题转化为几何问 题来思考;培养学生的会从特殊性问题引申到一般性来研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MF I 1 ^2 2 .16 ,16 J X 5y ,到直线l:x 一的距离dx — 15 5分析:若设点M x, y ,则a,b,c 的近似值,原则上在没有注意PB BM ,即BM | |AM | |Ap |Bp 50 (定值),“等距离”线是以A 、B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左支上的2部分,容易“等距离”线方程为x y1 35 x 625 375025,0 y 60 .理由略.例5如图,设M x, y 与定点F 5,0的距离和它到直线 15的距离的比是常数5,求4则容易得点M 的轨迹方程. 引申:《几何画板》探究点的轨迹:双曲线x, y 与定点 F c,0 的距离和它到定直线2a——的距离 c比是常数0,则点M 的轨迹方程是双曲线. 其中定点F c,02是焦点,定直线l : x —相c应于F 的准线; 另一焦点 F c,0,相应于F 的准线I : xx2力.(3) 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综合利用已有的知识能力.(4)创新意识能力: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并能探究发现一些问题的能力,探究解决问题的 一般的思想、方法和途径.练习:第66页1、2、3、4、5 作业:第3、4、6补充:3.课题:双曲线第二定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双曲线第二定义与准线的概念,并会简单的应用。

高中数学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1

高中数学 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圆锥曲线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2-1

第2章圆锥曲线与方程2.1 圆锥曲线二、预习指导1.预习目标(1)认识用平面截圆锥面得到的各种曲线;(2)掌握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3)会根据不同的已知条件,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判断动点的轨迹.2.预习提纲(1)查找有关轨迹的概念,回答下列问题:①平面内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②平面内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③空间中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轨迹是____________.(2)阅读教材选修4-1的71页到78页,教材选修2-1的25页到27页写下列空格:①一个平面截一个圆锥面,改变平面的位置,可得到如下图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_____等于常数(__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椭圆的__________;③平面内到两个定点F1,F2的距离____________等于常数(______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两个定点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焦点间的距离叫做双曲线的焦距;④平面内到一个定点F和一条定直线l(________________)的距离________的点的轨迹叫做抛物线,定点F叫做抛物线的焦点,定直线l叫做抛物线的_________.(3)阅读课本例1,动手实践借助细绳画椭圆,结合课本27页习题2.1第3题,动手实践借助拉链画双曲线,并说明理由,以此加深对椭圆、双曲线定义的认识.3.典型例题例1 动点P(x,y)与两个定点A(-2,0)、B(2,0)构成的三角形周长为10.(1)试证:动点P在一个椭圆上运动;(2)写出这个椭圆的焦点坐标.分析:找动点P满足的条件,利用圆锥曲线的定义.解:(1)由题意得:PA+PB+AB=10,AB=4,故PA+PB=6>4.由椭圆的定义得:动点P在以A(-2,0)、B(2,0)为焦点的椭圆上运动.(2)由(1)得:这个椭圆的两个焦点坐标为A(-2,0)、B(2,0).点评:在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中,条件都有特定的限制,如在具体问题中不加以判断,会造成错解.如本题中PA+PB=6>4是十分必要的.在椭圆的定义中,PF1+PF2等于常数,常数大于F1F2的判断是必不可少的.若常数等于F 1F 2,则轨迹是线段F 1F 2;若常数小于F 1F 2,则不表示任何图形.在双曲线的定义中,注意两个限制:一是常数小于F 1F 2,二是差的绝对值,两者缺一不可.若PF 1-PF 2是正常数且常数小于F 1F 2,则点的轨迹是双曲线以F 2为焦点的一支;若PF 2-PF 1是正常数且常数小于F 1F 2,则点的轨迹是双曲线以F 1为焦点的一支;若|PF 1-PF 2|是常数且等于F 1F 2,则点的轨迹是两条射线;若PF 1-PF 2是常数且等于F 1F 2,则点的轨迹是以F 2为端点与F 1F 2同向的射线;若PF 2-PF 1是常数且等于F 1F 2,则点的轨迹是以F 1为端点与F 1F 2反向的射线. 在抛物线的定义中,当点F 在直线l 上时,则点P 的轨迹是过点F 与直线l 垂直的直线.例2 已知圆()221:31C x y ++=和圆()222:39C x y -+=,动圆M 同时与圆C 1及圆C 2相外切,试问动圆圆心M 在怎样的曲线上运动?分析:两圆外切,则圆心距等于半径之和.解: 设动圆的半径为R ,则由动圆M 同时与圆C 1及圆C 2相外切得:1213MC R MC R =+⎧⎨=+⎩ 消去R 得:MC 2-MC 1=2,故可知动点M 到两定点C 1,C 2的距离之差是常数2.由双曲线的定义得:动圆圆心M 在双曲线的一支(左边的一支)上运动.点评:本题由于动点M 到两定点C 1,C 2的距离之差是常数,而不是差的绝对值为常数,因此其轨迹只能是双曲线的一支.这一点在应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4.自我检测(1)已知点A (1,0)、B (-1,0),动点P 满足:PA +PB =4,则动点P 的轨迹是__ .(2)已知点A (-2,0)、B (2,0),动点M 满足:|MA -MB |=2,则动点M 的轨迹是 ____ ,其两个焦点分别为 .(3)已知定点A (1,0)和定直线l :x = -3,若点N 到定点A 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则点N 的轨迹是 ,其焦点为 ,准线为 .(4)已知点A (-2,0)、B (2,0),动点M 满足:|MA -MB |=4,则动点M 的轨迹是 _.(5)在△ABC 中,B (0,-3),C (0,3),且AB ,BC ,AC 成等差数列,试证:点A 在以B 、C 为焦点的椭圆上运动.三、课后巩固练习A 组1.用合适的选项填写下列轨迹 ( 要求只填写序号 )①直线;②圆;③椭圆;④双曲线;⑤双曲线的一支;⑥抛物线;⑦线段(1)动点P 到两定点F 1(-4,0)、F 2(4,0)的距离和是8,则动点P 的轨迹为_______; (2)已知椭圆的焦点为F 1、F 2,P 是椭圆上的一个动点,如果延长F 1P 到Q ,使得PQ =PF 2,那么动点Q 的轨迹是_________;(3)动点P 到直线x +4=0的距离减去它到M (2,0)的距离之差等于2,则动点P 的轨迹是___________;(4)经过定圆外一定点,并且与定圆外切的动圆圆心的轨迹是__________.2.已知O (0,0)、A0)为平面内两个定点,动点P 满足:PO +PA =2,求动点P 的轨迹.3.在△ABC 中,a ,b ,c 分别是内角A ,B ,C 的对边,且b ,a ,c 成等差数列,b ≥c .已知顶点B 、C 的坐标为B (-1,0),C (-1,0).试证:点A 在以B 、C 为焦点的左半椭圆上运动.4.在△ABC 中,A 为动点,(,0)(,0)(0)22a a B C a ->、为定点,且满足:1s i n s i n s i n 2C B A -=,试问动点A 在怎样的曲线上运动?B 组5.圆O 1与圆O 2的半径分别为1和2,O 1O 2=4,动圆与圆O 1内切而与圆O 2外切,则动圆圆心的轨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6.已知定点A (-3,3)和定直线l :x =-3,若点N 到定点A 与到定直线l 的距离相等,则点N 的轨迹是 .7.已知圆的方程为22100x y +=,点A 的坐标为(-6,0),M 是圆O 上的任意一点,AM 的垂直平分线交OM 于点P ,试证明:点P 在以A 、O 为焦点的椭圆上运动.C 组8.已知A(0,7)、B(0,-7)、C(12,2),以C 为一个焦点作过A 、B 的椭圆,记椭圆的另一个焦点为F ,证明:点F 在以A(0,7)、B(0,-7)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一支上运动.9.已知两个同心圆,其半径分别为R ,r (R >r ),AB 为小圆的一条定直径,求证:以大圆切线为准线,且过A 、B 两点的抛物线的焦点F 在以A 、B 为焦点的椭圆上.10.若一个动点P (x ,y )到定点F 1(-1,0),F 2(1,0)距离之和为定值m (m ≥0),试讨论点P 的轨迹.题号我们身边的圆锥曲线圆锥曲线的发现确实是一个伟大的发现.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中,这些曲线的方程是二次方程,所以圆锥曲线又叫做二次曲线.对于二次曲线的价值大概还没有人会估计得过高.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处处都有圆锥曲线.例如,我们的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椭圆,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的运行轨道都是椭圆.这个事实是由开普勒第一定律确定的,之所以沿着椭圆轨道运动,是因为每一个行星在每一个瞬间都有不超过某一个值的速度.事实证明,假如这个速度过大了,运动就会沿着抛物线或双曲线轨道运行.相对于一个静止的物体,并按照万有引力定律受它吸引的物体运动,不可能有任何其他的轨道.因此,二次曲线实际上是以我们的宇宙为基础的.又如,如果让抛物线绕其轴旋转,就得到一个叫做旋转抛物面的曲面.在抛物面的轴上,有一个具有美妙性质的焦点,任何一条通过该点的直线由抛物面上反射出来之后,在指向上都平行于抛物面的轴.而这意味着如果把探照灯做成抛物面的形状,并且把灯泡放在焦点上,那么从抛物面上反射回来的所有光线就形成一束平行光束.这显然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因为正是这样一束光线在空间中,甚至于在离光源距离相当大的情况下,很少扩散.当然,实际上我们得不到理想的平行光束,因为灯泡不是一个点,但对于实用的目的来说,只要接近于这样的光束就够了.天文望远镜上的反射镜也是利用抛物面的形状制作的.它的作用刚好和探照灯的作用相反:探照灯的反射镜把光线反射到空间,天文望远镜的反射面则把来自宇宙的光线聚焦到自己的焦点上.只要用放大镜组瞄准这个焦点就行了,这样,我们就会得到聚焦到其光线的那个星球的信息,这比肉眼观察所能提供的信息要多得多.那条不穿过双曲线的对称轴叫做双曲线的虚轴.如果使双曲线绕这条轴旋转,那么,形成的曲面(这样的曲面称为单叶双曲面)也有许多实际用处.单叶双曲面是直纹曲面.上面有两组母直线族,各组内母线彼此不相交,而与另一组母线永远相交.正是这种性质在技术中得到了应用.例如,用直立木杆造水塔,如果把这些杆垂直地放置,那就只能得到一个很不牢固的建筑物,他会因为非常小的负荷而损坏.如果立杆时,使他们构成一个单叶双曲面(就是两组母线族),并使他们的交点处连接在一起,就会得到一个非常轻巧而又非常坚固的建筑物.许多化工厂或热电厂的冷却塔就是利用了这个原理.在尝试解决古代名题的过程中,所发现的各种美妙曲线远不限于螺线,蚌线和圆锥曲线.可是,不管找到了多少美妙的曲线,他们还是解决不了古代名题.要知道,正像我们还记得的那样,要求不只是解出这些名题,而是除了直尺和圆规外,不准利用其他任何工具.而仅仅利用这两种工具能否解决其中任何一个问题呢?这个问题该如何回答呢?如果这个答案存在的话,对这个问题给与肯定的回答,原则上显得比给与否定的回答更容易,只不过需要尝试才能找到这个答案.经过或多或少接连不断的寻找,这种题解通常可以找到.在题解不存在的情况下,事情则难办的多.这时,只停留在普通的几何直观上,几乎不可能得到所需要的答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对问题进行精确的代数分析,以便归结为完成某些代数方程的不可能性证明解答这个问题的不可能性.这样,就要求助于代数!2.1 圆锥曲线自我检测(1)以A,B为焦点的椭圆 (2) 以A,B为焦点的双曲线,A(-2,0)、B(2,0) (3)抛物线,A(1,0) ,l:x= -3 (4) 以A,B为端点的两条射线(5)因为AB,BC,AC成等差数列,所以AB+AC =2BC=12>BC,因此点A在以B、C为焦点的椭圆上运动.课后巩固练习A组1.(1)⑦;(2)②;(3)⑥;(4)⑤ 2.以O,A为焦点的椭圆3.证明略 4.点A在以B,C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B组5.以O1,O2为焦点的双曲线的一支 6.过点A且垂直于l的直线7.8.证明略C组9.证明略10.当m<2时,轨迹不存在;当m=2是,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线段;当m>2时,轨迹是以F1F2为焦点的椭圆。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能够掌握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图像特点。

3.能够解决与圆锥曲线相关的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图像特点。

难点:理解圆锥曲线的定义及性质。

三、教学内容
1.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图像特点。

3.圆锥曲线的相关问题解决方法。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入一个问题或实际应用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解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包括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3.介绍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图像特点。

4.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熟悉解决与圆锥曲线相关的问题的方法。

5.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6.总结本节课内容,提出问题进行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题。

2.思考如何将圆锥曲线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对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基本性质进行了讲解,并通过实例让学生掌握了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图像特点。

同时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圆锥曲线的概念,帮助他们建立深刻的认识。

新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

新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

新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熟练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2. 能够理解常见圆锥曲线方程的几何意义;3. 能够运用圆锥曲线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1. 圆锥曲线的定义和分类;2. 圆锥曲线的方程及性质;3. 圆锥曲线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内容:1. 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椭圆、双曲线、抛物线;2. 圆锥曲线的方程:椭圆方程、双曲线方程、抛物线方程;3. 圆锥曲线的性质:焦点、准线、离心率等;4. 圆锥曲线的应用:求解实际问题。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圆锥曲线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2. 讲解:介绍圆锥曲线的定义、分类、方程和性质;3. 练习: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所学内容;4. 应用:通过应用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5. 总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化记忆。

五、教学工具:1. 讲义、教材:提供相关知识点及例题;2. 幻灯片:辅助讲解,呈现图形与方程对应关系;3. 黑板、彩色粉笔:展示解题过程;4. 习题册、练习册: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是否积极参与讨论、思维活跃;2. 作业情况: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及正确率;3. 考试成绩:检验学生掌握情况。

七、教学反馈:1. 整理学生反馈意见,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式;2. 总结本节课教学经验,为下一节课改进教学方法做准备。

八、教学延伸:1. 给学生留下更多实例让学生探究,提高学生学习兴趣;2. 引导学生自主进行拓展探索,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祝教学顺利!。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26页PPT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26页PPT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11、获得的成功越大,就越令人高兴 。野心 是使人 勤奋的 原因, 节制使 人枯萎 。 12、不问收获,只问耕耘。如同种树 ,先有 根茎, 再有枝 叶,尔 后花实 ,好好 劳动, 不要想 太多, 那样只 会使人 胆孝懒 惰,因 为不实 践,甚 至不接 触社会 ,难道 你是野 人。(名 言网) 13、不怕,不悔(虽然只有四个字,但 常看常 新。 14、我在心里默默地为每一个人祝福 。我爱 自己, 我用清 洁与节 制来珍 惜我的 身体, 我用智 慧和知 识充实 我的头 脑。 15、这世上的一切都借希望而完成。 农夫不 会播下 一粒玉 米,如 果他不 曾希望 它长成 种籽; 单身汉 不会娶 妻,如 果他不 曾希望 有小孩 ;商人 或手艺 人不会 工作, 如果他 不曾希 望因此 而有收 益。-- 马钉路 德。
谢谢!Biblioteka 36、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37、我们唯一不会改正的缺点是软弱。——拉罗什福科
xiexie! 38、我这个人走得很慢,但是我从不后退。——亚伯拉罕·林肯
39、勿问成功的秘诀为何,且尽全力做你应该做的事吧。——美华纳
4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1

高中数学第二章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1

2.对称性的发现与证明
师:椭圆的图形给人们以视觉上的美感 (课件展示椭圆) ,如果我们沿焦点所在的直
线上下对折, 沿两焦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左右对折, 大家猜想椭圆可能有什么性质?
(学生动手折纸,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把上节学习椭圆定义时画的椭圆拿来。

学生们基本上能发现椭圆的轴对称性。
师: 除了轴对称性外,还可能有什么对称性呢?
对称性是椭圆本身固有的性质,无论椭圆在坐标系的什么位置,它都有两条互相垂 直的对称轴, 有一个中心, 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 (此问题也为后面研究平移变换埋 下伏笔)。 3. 顶点的发现与确定 师: 我们研究曲线,常常需要根据曲线上特殊点的位置来确定曲线的位置。 你认为椭圆上哪几个点比较特殊?
由学生观察容易发现,椭圆上存在着四个特殊点,这四个点就是椭圆与坐标轴 的交点,同时也是椭圆与它的对称轴的交点。 教师启发学生与一元二次函数 的图像(抛物线)的顶点作类比,并给出椭圆的 顶点定义。 师: 能根据方程确定这四个顶点的坐标吗? 由学生自主探究 , 求出四个顶点坐标。即令 x=0, 得 y= ±b,因此 B1(0,-b), B2(0,b) ,令 y=0,得 x=±a,因此 A1 (-a,0), A 2(a,0) 。 结合图形指出长轴、短轴、长轴长、短轴长、长半轴长、短半轴长,半焦距, 点明方程中 a、b 和 c 的几何意义和数量关系。 由学生探究得出椭圆的一个焦点 F2 到长轴两端点 A1 , A 2 的距离分别为 a+c 和 a-c 。教师指出,这在解决天体运行中的有关实际问题时经常用到。
稍作提示容易发现中心对称性。
师: 这仅仅是由观察、猜想得到的结果,怎样用方程证明它的对称性?
师生讨论后,需要建立坐标系,确定椭圆的标准方程。不妨建立

高中数学新课圆锥曲线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圆锥曲线方程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高中数学新课圆锥曲线方程教案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对象:高中数学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圆锥曲线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方程。

3. 能够运用圆锥曲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导入法,激发学生兴趣。

2. 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展示圆锥曲线的图形。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究圆锥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4. 运用例题讲解法,帮助学生掌握圆锥曲线方程的应用。

教学内容:1. 圆锥曲线的概念及特点2. 圆锥曲线的基本方程3. 圆锥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4. 圆锥曲线方程的应用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圆锥曲线的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其特点。

2. 新课讲解:1. 讲解圆锥曲线的概念及特点。

2. 引导学生探究圆锥曲线的基本方程。

3. 讲解圆锥曲线方程的推导过程。

3. 例题讲解:运用例题,讲解圆锥曲线方程的应用。

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课时所讲的内容,提问学生圆锥曲线方程的应用。

2. 课堂讲解:讲解圆锥曲线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例题讲解:运用例题,讲解圆锥曲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 小组讨论:布置讨论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圆锥曲线方程的应用。

5. 课堂总结:总结本节课所讲内容,强调圆锥曲线方程的重要性。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教学评价1. 课后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圆锥曲线方程的掌握程度。

2. 课堂练习及作业批改,评估学生运用圆锥曲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讨论、回答问题等方面的参与度。

四、教学反思1. 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结合学生反馈,优化教学内容,使课堂更贴近学生需求。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资源1. 多媒体课件:展示圆锥曲线的图形,生动直观。

学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曲线与方程教学用书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

学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曲线与方程教学用书教案新人教A版选修

2.1曲线与方程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了解曲线上点的坐标与方程的解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2.理解“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的概念.(重点)3.掌握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会求曲线的方程.(难点)1.通过曲线与方程的概念的学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的核心素养.2.借助曲线方程的求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素养及直观想象素养.1.曲线的方程与方程的曲线一般地,在直角坐标系中,如果某曲线C上的点与一个二元方程f(x,y)=0的实数解建立了如下的关系:(1)曲线上点的坐标都是这个方程的解;(2)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那么,这个方程叫做曲线的方程,这条曲线叫做方程的曲线.思考:(1)如果曲线与方程仅满足“以这个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是曲线上的点”,会出现什么情况?举例说明.(2)如果曲线C的方程是f(x,y)=0,那么点P(x0,y0)在曲线C上的充要条件是什么?[提示] (1)会出现曲线上的点的坐标不满足方程的情况,如方程y=错误!表示的曲线是半圆,而非整圆.(2)充要条件是f(x0,y0)=0.2.求曲线方程的步骤1.下列结论正确的个数为()(1)过点A(3,0)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的方程为x=3;(2)到x轴距离为3的直线方程为y=—3;(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的乘积等于1的点的轨迹方程为xy=1;(4)△ABC的顶点A(0,—3),B(1,0),C(—1,0),D为BC的中点,则中线AD的方程为x=0.A.1B.2C.3D.4A[(1)满足曲线方程的定义,∴结论正确.(2)到x轴距离为3的直线方程还有一个y=3,∴结论错误.(3)∵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的乘积等于1的点的轨迹方程应为|x|·|y|=1,即xy=±1,∴结论错误.(4)∵中线AD是一条线段,而不是直线,∴中线AD的方程为x=0(—3≤y≤0),∴结论错误.]2.已知直线l:x+y—3=0及曲线C:(x—3)2+(y—2)2=2,则点M(2,1)()A.在直线l上,但不在曲线C上B.在直线l上,也在曲线C上C.不在直线l上,也不在曲线C上D.不在直线l上,但在曲线C上B[将点M的坐标代入直线l和曲线C的方程知点M在直线l上,也在曲线C上.]3.方程4x2—y2+4x+2y=0表示的曲线是()A.一个点B.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C.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D.两条相交但不垂直的直线D[∵4x2—y2+4x+2y=0,∴(2x+1)2—(y—1)2=0,∴2x+1=±(y—1),∴2x+y=0或2x—y+2=0,这两条直线相交但不垂直.]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定点A(—1,2)与动点P(x,y)满足错误!·错误!=3,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________.x—2y+3=0 [由题意错误!=(x,y),错误!=(—1,2),则错误!·错误!=—x+2y.由错误!·错误!=3,得—x+2y=3,即x—2y+3=0.]曲线与方程的概念正确的是()A.方程f(x,y)=0的曲线是CB.方程f(x,y)=0的曲线不一定是CC.f(x,y)=0是曲线C的方程D.以方程f(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C上(2)分析下列曲线上的点与相应方程的关系:1过点A(2,0)平行于y轴的直线与方程|x|=2之间的关系;2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等于5的点与方程xy=5之间的关系;3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与方程x+y=0之间的关系.(1)B[根据方程的曲线和曲线的方程的定义知A、C、D错.](2)解:1过点A(2,0)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x|=2的解,但以方程|x|=2的解为坐标的点不一定都在过点A(2,0)且平行于y轴的直线上.因此|x|=2不是过点A(2,0)平行于y轴的直线的方程.2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等于5的点的坐标不一定满足方程xy=5,但以方程xy=5的解为坐标的点与两坐标轴的距离之积一定等于5.因此到两坐标轴的距离的积等于5的点的轨迹方程不是xy=5.3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满足x+y=0,反之,以方程x+y=0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因此第二、四象限角平分线上的点的轨迹方程是x+y=0.1.解决“曲线”与“方程”的判定这类问题(即判定方程是不是曲线的方程或判定曲线是不是方程的曲线),只要一一检验定义中的两个条件是否都满足,并作出相应的回答即可.2.判断点是否在曲线上,就是判断点的坐标是否适合曲线的方程.错误!1.(1)已知坐标满足方程f(x,y)=0的点都在曲线C上,那么()A.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都适合方程f(x,y)=0B.凡坐标不适合f(x,y)=0的点都不在曲线C上C.不在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必不适合f(x,y)=0D.不在曲线C上的点的坐标有些适合f(x,y)=0,有些不适合f(x,y)=0C[根据曲线的方程的定义知,选C.](2)已知方程x2+(y—1)2=10.1判断点P(1,—2),Q(错误!,3)是否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2若点M错误!在此方程表示的曲线上,求实数m的值.[解] 1因为12+(—2—1)2=10,(错误!)2+(3—1)2=6≠10,所以点P(1,—2)在方程x2+(y—1)2=10表示的曲线上,点Q(错误!,3)不在方程x 2+(y—1)2=10表示的曲线上.2因为点M错误!在方程x2+(y—1)2=10表示的曲线上,所以x=错误!,y=—m适合方程x2+(y—1)2=10,即错误!错误!+(—m—1)2=10.解得m=2或m=—错误!.故实数m的值为2或—错误!.用直接法(定义法)求曲线方程[1.求曲线方程为什么要首先“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如何建系?[提示] 只有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才能用坐标表示点,才能把曲线看成满足某种条件的点的集合或轨迹.建立坐标系时,应充分利用图形的几何性质,如中心对称图形,可利用对称中心为原点建系;轴对称图形以对称轴为坐标轴建系;条件中有直角,可将两直角边作为坐标轴建系等.2.在求出曲线方程后,为什么要说明化简后的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提示] 根据条件求出的方程,只满足“曲线上的点的坐标都是方程的解”,而没说明“以方程的解为坐标的点都在曲线上”,故应说明.【例2】在Rt△ABC中,斜边长是定长2a(a>0),求直角顶点C的轨迹方程.思路探究:以线段AB的中点为原点,以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法一(直接法):利用|AC|2+|BC|2=|AB|2求解.法二(定义法):顶点C在以AB为直径的圆上.[解] 法一(直接法):取AB边所在的直线为x轴,AB的中点O为坐标原点,过O与AB垂直的直线为y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直角坐标系,则A(—a,0),B(a,0),设动点C为(x,y).由于|AC|2+|BC|2=|AB|2,所以(错误!)2+(错误!)2=4a2,整理得x2+y2=a2.由于当x=±a时,点C与A或B重合,故x≠±a.所以所求的点C的轨迹方程为x2+y2=a2(x≠±a).法二(定义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同法一.因为AC⊥BC,则顶点C的轨迹是以AB为直径的圆(除去A,B两点),因此顶点C的轨迹方程为x2+y2=a2(x≠±a).若本例题改为“一个动点P到直线x=8的距离是它到点A(2,0)的距离的2倍.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如何求解?[解] 设P(x,y),则|8—x|=2|PA|.则|8—x|=2错误!,化简,得3x2+4y2=48,故动点P的轨迹方程为3x2+4y2=48.1.直接法求曲线方程直接法是求轨迹方程的最基本的方法,根据所满足的几何条件,将几何条件{M|p(M)}直接翻译成x,y的形式F(x,y)=0,然后进行等价变换,化简为f(x,y)=0.要注意轨迹上的点不能含有杂点,也不能少点,也就是说曲线上的点一个也不能多,一个也不能少.2.定义法求曲线方程如果动点的轨迹满足某种已知曲线的定义,则可依据定义结合条件写出动点的轨迹方程.利用定义法求轨迹方程要善于抓住曲线的定义特征.代入法求轨迹方程22m,设m与y轴的交点为N,若向量错误!=错误!+错误!,求动点Q的轨迹方程.[解] 设点Q的坐标为(x,y),点M的坐标为(x0,y0),则点N的坐标为(0,y0).因为错误!=错误!+错误!,即(x,y)=(x0,y0)+(0,y0)=(x0,2y0),则x0=x,y0=错误!.又点M在圆C上,所以x错误!+y错误!=4,即x2+错误!=4.所以,动点Q的轨迹方程是错误!+错误!=1.代入法求轨迹方程的步骤1分析所求动点与已知动点坐标间关系;2用所求曲线上的动点坐标表示已知曲线上的动点;3代入已知曲线方程整理可得所求轨迹方程.错误!2.已知△ABC,A(—2,0),B(0,—2),第三个顶点C在曲线y=3x2—1上移动,求△ABC 的重心的轨迹方程.[解] 设△ABC的重心为G(x,y),顶点C的坐标为(x1,y1),由重心坐标公式得错误!∴错误!代入y1=3x错误!—1,得3y+2=3(3x+2)2—1.∴y=9x2+12x+3即为所求轨迹方程.1.判断点是否在某个方程表示的曲线上,就是检验该点的坐标是不是方程的解,是否适合方程.若适合方程,就说明点在曲线上;若不适合,就说明点不在曲线上.2.已知点在某曲线上,可将点的坐标代入曲线的方程,从而可研究有关参数的值或范围问题.3.一般地,求哪个点的轨迹方程,就设哪个点的坐标是(x,y),而不要设成(x1,y1)或(x′,y′)等.4.方程化简到什么程度,课本上没有给出明确的规定,一般指将方程f(x,y)=0化成x,y的整式.如果化简过程破坏了同解性,就需要剔除不属于轨迹上的点,找回属于轨迹而遗漏的点.5.“轨迹”与“轨迹方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求轨迹方程只要求出方程即可;而求轨迹则应先求出轨迹方程,再说明轨迹的形状.1.若P(2,—3)在曲线x2—ay2=1上,则a的值为()A.2B.3C.错误!D.错误!D[因为点P(2,—3)在曲线x2—ay2=1上,所以代入曲线方程可得a=错误!,故选D.]2.方程错误!=错误!表示的曲线为()A.两条线段B.两条直线C.两条射线D.一条射线和一条线段A[由已知得1—|x|=1—y,1—y≥0,1—|x|≥0,∴有y=|x|,|x|≤1.∴曲线表示两条线段,故选A.]3.已知等腰三角形ABC底边两端点是A(—错误!,0),B(错误!,0),顶点C的轨迹是()A.一条直线B.一条直线去掉一点C.一个点D.两个点B[由题意知|AC|=|BC|,则顶点C的轨迹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除去线段AB的中点),故选B.]4.动点M与距离为2a的两个定点A,B的连线的斜率之积等于—错误!,求动点M的轨迹方程.[解] 如图,以直线AB为x轴,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A(—a,0),B(a,0).设M(x,y)为轨迹上任意一点,则k MA=错误!,k MB=错误!(x≠±a).∵k MA·k MB=—错误!,∴错误!·错误!=—错误!,化简得:x2+2y2=a2(x≠±a).∴点M的轨迹方程为x2+2y2=a2(x≠±a).。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教案

新知探究
练习1:请标出下列方程所对应的曲线 请同学们迅速动手,写出答案,同桌对照,举手回答
(1) x y 0
y
y
y
?
O
x
O
x
O
A
B
C
这是“曲线”!
x
新知探究
练习:请标出下列方程所对应的曲线 请同学们迅速动手,写出答案,同桌对照
(1) x y 0
y
y
y
O
x
O
x
O
x
A
B
C
新知探究
请同学们独立思考,举手回答
√ √ 2.写出适合条件P的几何点集:
√3.用坐标表示条件 ,列出方程
√√4.化简方程
即 x1 2 y1 7 0 从而, x1 7 2 y1 点 M1 到 A、B 的距离分别是
M1A x1 12 y1 12 8 2 y1 2 y1 12
5 y12 6 y1 13 ;
M1B x1 32 y1 72 4 2y1 2 y1 72
5 y12 6y1 13 ; 所以, M1A M1B
y B
M
0
x
A
新知探究
例2.设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1,-1),(3,7),求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
法二:一般性的方法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找x与y的关系式
解:设 M(x,y)是线段 AB 的垂直平分线上的任一点, 则 |MA|=|MB| 需要尝试、摸索
先找曲线上的点满足的几何条件
∴ (x 1)2 ( y 1)2 (x 3)2 ( y 7)2 坐标化
即x1y1 k,即 x1 • y1 k

x1
,
y1
正是点M

最新人教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

最新人教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

最新人教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你会写数学教案吗?数学教案对你的教学工作有积极的帮助。

不妨和我们分享你的数学教案吧。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人教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希望你喜欢。

#xxxx人教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教案1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在学习了随机事件、频率、概率的意义和性质及用概率解决实际问题和古典概型的概念后,进一步体会用频率估计概率思想。

它是对古典概型问题的一种模拟,也是对古典概型知识的深化,同时它也是为了更广泛、高效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体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而新增的内容。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正确理解随机数的概念,并能应用计算器或计算机产生随机数。

难点:建立概率模型,应用计算器或计算机来模拟试验的方法近似计算概率,解决一些较简单的现实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1)了解随机数的概念;(2)利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并能直接统计出频数与频率。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具体的概率问题的探究,感知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2)通过模拟试验,感知应用数字解决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动手、动脑的良好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数学与探究活动,体会理论来源于实践并应用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三、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1、教学方法:本节课我主要采用启发探究式的教学模式。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四、教学过程分析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情境1:假设你作为一名食品卫生工作人员,要对某超市内的80袋小包装饼干中抽取10袋进行卫生达标检验,你打算如何操作?预设学生回答:⑴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签法)⑵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随机数表法)教师总结得出:随机数就是在一定范围内随机产生的数,并且得到这个范围内每一数的机会一样。

(引入课题) 「设计意图」(1)回忆统计知识中利用随机抽样方法如抽签法、随机数表法等进行抽样的步骤和特征;(2)从具体试验中了解随机数的含义。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3)由方程研究其曲线性质的一般方法
2、圆锥曲线的教学
(1)基于圆锥曲线的共同特征较多,以及椭圆作为新的轨迹衔接了圆和后续的双曲线,因此,教学中可以加重对椭圆的教学;
(2)注重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特征的教学设计与方法;
(3)在例题、习题选配上,建议
①突出基础与规范。
②突出数形结合。
③突出圆锥曲线的应用
单元目标
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
重点、难点与关键
圆锥曲线与方法和手段的设计
1、曲线与方程的教学——
(1)曲线是方程的曲线、方程是曲线的方程的概念
(2)求轨迹的一般方法
④适当的方程思想、函数思想、转化思想与方法的训练
3、直线与圆锥曲线的教学
(1)教材要求掌握判断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弦长问题、中点问题。——建议在此补充韦达定理、弦长公式,以便简化运算。
(2)在知识的交汇点处适当补充训练,但是要控制难度。
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及学习方法
通过本章学习,应用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1、选修4-4参数方程的内容的添加问题
2、关于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的处理
3、圆锥曲线考查什么
人教版高中数学《《圆锥曲线与方程》》单元教材教学分析
学段及学科
高中数学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单元名称
《《圆锥曲线与方程》》
单元教材主题内容与价值作用
本单元在必修阶段学习平面解析几何初步的基础上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了解圆锥曲线与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几何性质,感受圆锥曲线在刻画现实世界和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结合已学过的曲线及其方程的实例,了解曲线与方程的对应关系,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高中数学新课圆锥曲线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圆锥曲线方程教案

高中数学新课圆锥曲线方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掌握圆锥曲线的定义及其性质。

2. 学习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求法。

3. 能够运用圆锥曲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1.1 圆锥曲线的定义1.2 圆锥曲线的性质2. 圆锥曲线的标准方程2.1 椭圆的标准方程2.2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2.3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及标准方程的求法。

2. 难点: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的推导与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圆锥曲线的定义与性质。

2. 利用图形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圆锥曲线的特点。

3. 运用类比法,引导学生发现圆锥曲线标准方程的规律。

4. 注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巩固圆锥曲线方程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圆锥曲线的相关图片、图形演示等。

2. 教学素材:圆锥曲线的实例问题。

3. 学生用书:《高中数学》圆锥曲线相关章节。

教案篇幅有限,后续章节(六、七、八、九、十)将陆续提供。

请随时查阅。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圆锥曲线实例,如旋转的伞、地球卫星轨道等,引导学生关注圆锥曲线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

2. 新课导入:介绍圆锥曲线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圆锥曲线的形成过程。

3. 性质探讨:引导学生发现圆锥曲线的性质,如对称性、渐近线等。

4. 标准方程求法:讲解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标准方程求法。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七、课堂互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圆锥曲线的性质,分享各自的发现。

2. 提问环节:鼓励学生提问,解答学生关于圆锥曲线方程的疑问。

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圆锥曲线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八、课后作业1. 完成学生用书上的课后练习题。

2. 选取一个实际问题,运用圆锥曲线方程进行解答。

九、教学反思2. 反思教学方法:观察学生对圆锥曲线方程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满分教案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满分教案

高中数学圆锥曲线满分教案
主题:圆锥曲线
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第一步:引入(5分钟)
教师引入圆锥曲线的概念,告诉学生圆锥曲线是由平面与圆锥相交而产生的曲线,包括圆、椭圆、双曲线和抛物线。

第二步:椭圆(15分钟)
1. 讲解椭圆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离心率、焦点、直径等概念。

2. 讲解椭圆的标准方程和图像。

3. 给学生几道椭圆的练习题,让他们熟练掌握椭圆的性质和解题方法。

第三步:双曲线(15分钟)
1. 讲解双曲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离心率、焦点、渐近线等概念。

2. 讲解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和图像。

3. 给学生几道双曲线的练习题,让他们熟练掌握双曲线的性质和解题方法。

第四步:抛物线(15分钟)
1. 讲解抛物线的定义和性质,包括焦点、准线、焦距等概念。

2. 讲解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和图像。

3. 给学生几道抛物线的练习题,让他们熟练掌握抛物线的性质和解题方法。

第五步:综合练习(15分钟)
给学生几道综合性的圆锥曲线练习题,让他们巩固所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六步:总结与展望(5分钟)
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内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学习。

扩展活动: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自己设计一个圆锥曲线的应用问题,并进
行解答和讨论。

备注:教案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陵情况进行灵活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椭圆及其标准方程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学科渗透点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教材分析1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三、活动设计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四、教学过程椭圆概念的引入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问题1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问题3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F2两点如图2-13 ,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1 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2 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1.标准方程的推导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 1 2 点的集合;3 代数方程;4 化简方程等步骤.1 建系设点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 .设|F1F2| 2c c>0 ,M x,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 -1,0 ,F2 c,0 .2 点的集合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P M||MF1|+|MF2| 2a3 代数方程4 化简方程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 a2-c2 x2+a2y2 a2 a2-c2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a>b>0 .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F1 -c,0 、F2 c,0 .这里c2 a2-b2.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0 、F2 c,0 ,这里c2 a2-b2;-c 、F2 0,c ,这里c2 a2+b2,只须将 1 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三例题与练习例题 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a 10,2c 8.∴a 5,c 4,b2 a2-c2 52-45 9.∴b 3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练习1练习2 [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四小结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3.图形如图2-15、2-16.4.焦点:F1 -c,0 ,F2 c,0 .F1 0,-c ,F2 0,c .五、布置作业1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 2,A2F1的距离最大,|A2F1| 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过F1ABF2的周长.作业答案:4ABF2的周长为4a.六、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理解椭圆的定义,掌握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及标准方程.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概念的引入与标准方程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探索能力,增强运用坐标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学科渗透点通过对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的教学,可以提高对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二、教材分析1解决办法:用模型演示椭圆,再给出椭圆的定义,最后加以强调;对椭圆的标准方程单独列出加以比较.2.难点:椭圆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推导分4步完成,每步重点讲解,关键步骤加以补充说明.3.疑点:椭圆的定义中常数加以限制的原因.解决办法:分三种情况说明动点的轨迹.三、活动设计提问、演示、讲授、详细讲授、演板、分析讲解、学生口答.四、教学过程椭圆概念的引入前面,大家学习了曲线的方程等概念,哪一位同学回答:问题1对上述问题学生的回答基本正确,否则,教师给予纠正.这样便于学生温故而知新,在已有知识基础上去探求新知识.提出这一问题以便说明标准方程推导中一个同解变形.问题3一般学生能回答:“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为常数的点的轨迹是圆”.对同学提出的轨迹命题如:“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平方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到两定点距离之差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教师要加以肯定,以鼓励同学们的探索精神.比如说,若同学们提出了“到两定点距离之和等于常数的点的轨迹”,那么动点轨迹是什么呢?这时教师示范引导学生绘图:取一条一定长的细绳,把它的两端固定在画图板上的F1F2两点如图2-13 ,当绳长大于F1和F2的距离时,用铅笔尖把绳子拉紧,使笔尖在图板上慢慢移动,就可以画出一个椭圆.教师进一步追问:“椭圆,在哪些地方见过?”有的同学说:“立体几何中圆的直观图.”有的同学说:“人造卫星运行轨道”等……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椭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这两个定点叫做椭圆的焦点,两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学生开始只强调主要几何特征――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之和等于常数、教师在演示中要从两个方面加以强调:1 将穿有铅笔的细线拉到图板平面外,得到的不是椭圆,而是椭球形,使学生认识到需加限制条件:“在平面内”.2 这里的常数有什么限制吗?教师边演示边提示学生注意:若常数|F1F2|,则是线段F1F2;若常数<|F1F2|,则轨迹不存在;若要轨迹是椭圆,还必须加上限制条件:“此常数大于|F1F2|”.二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1.标准方程的推导由椭圆的定义,可以知道它的基本几何特征,但对椭圆还具有哪些性质,我们还一无所知,所以需要用坐标法先建立椭圆的方程.如何建立椭圆的方程?根据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可分: 1 2 点的集合;3 代数方程;4 化简方程等步骤.1 建系设点建立坐标系应遵循简单和优化的原则,如使关键点的坐标、关键几何量的表达式简单化,注意充分利用图形的对称性,使学生认识到下列选取方法是恰当的.以两定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如图2-14 .设|F1F2| 2c c>0 ,M x,y 为椭圆上任意一点,则有F1 -1,0 ,F2 c,0 .2 点的集合由定义不难得出椭圆集合为:P M||MF1|+|MF2| 2a3 代数方程4 化简方程化简方程可请一个反映比较快、书写比较规范的同学板演,其余同学在下面完成,教师巡视,适当给予提示:①原方程要移项平方,否则化简相当复杂;注意两次平方的理由详见问题3 a2-c2 x2+a2y2 a2 a2-c2②为使方程对称和谐而引入bb还有几何意义,下节课还要a>b>0 .关于证明所得的方程是椭圆方程,因教材中对此要求不高,可从略.示的椭圆的焦点在xF1 -c,0 、F2 c,0 .这里c2 a2-b2.2.两种标准方程的比较引导学生归纳0 、F2 c,0 ,这里c2 a2-b2;-c 、F2 0,c ,这里c2 a2+b2,只须将 1 方程的x、y互换即可得到.教师指出:在两种标准方程中,∵a2b2,∴可以根据分母的大小来判定焦点在哪一个坐标轴上.三例题与练习例题 8,写出到这两定点的距离的和是10的点的轨迹的方程.分析:先根据题意判断轨迹,再建立直角坐标系,采用待定系数法得出轨迹方程.解:这个轨迹是一个椭圆,两个定点是焦点,用F1F2表示.取过点F1和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直角坐标系.∵2a 10,2c 8.∴a 5,c 4,b2 a2-c2 52-45 9.∴b 3因此,这个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请大家再想一想,焦点F1F2放在y轴上,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练习1练习2 [ ]由学生口答,答案为D四小结1.定义:椭圆是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3.图形如图2-15、2-16.4.焦点:F1 -c,0 ,F2 c,0 .F1 0,-c ,F2 0,c .五、布置作业12-17,在椭圆上的点中,A1与焦点F1的距离最小,|A1F1| 2,A2F1的距离最大,|A2F1| 14,求椭圆的标准方程.3.求适合下列条件的椭圆的标准方程:是过F1ABF2的周长.作业答案:4ABF2的周长为4a.六、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渗透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二、教材分析1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三、活动设计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几何性质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b0 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1.范围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 ±a和直线y ±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 .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2.对称性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设问:为什么“把x-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呢?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 x,y 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 -x,y 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事实上,设P xy 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 x,-y 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 -x,y 必在曲线上.因P x,y 、P2 -x,y 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最后指出:x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3.顶点只须令x 0y ±b,点B1 0,-b 、B2 0,b 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 0,得x ±a,点A1 -a,0 、A2 a,0 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 -a,0 、A2 a,0 、B1 0,-b 、B2 0,b .教师还需指出:1 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2 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4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a>c>0,∴ 0<e<1.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2 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3 当e 0时,c 0,a 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 a2,图形就是圆了.三应用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例1 16x2+25y2 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2 图2-19 .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设d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 M将上式化简,得: a2-c2 x2+a2y2 a2 a2-c2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的第二定义1.定义平面内点M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2.说明这时还要讲清e五小结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五、布置作业11 25x2+4y2-100 0,2 x2+4y2-1 0.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3.点P与一定点F 2,0 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 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的方程.作业答案:4 0,2 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六、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通过椭圆标准方程的讨论,使学生掌握椭圆的几何性质,能正确地画出椭圆的图形,并了解椭圆的一些实际应用.能力训练点通过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科渗透点使学生掌握利用方程研究曲线性质的基本方法,加深对直角坐标系中曲线与方程的关系概念的理解,这样才能解决随之而来的一些问题,如弦、最值问题等.二、教材分析1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利用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最后进行归纳小结.2.难点:椭圆离心率的概念的理解.解决办法:先介绍椭圆离心率的定义,再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最后通过椭圆的第二定义讲清离心率e的几何意义.3.疑点:椭圆的几何性质是椭圆自身所具有的性质,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解决办法:利用方程分析椭圆性质之前就先给学生说明.三、活动设计提问、讲解、阅读后重点讲解、再讲解、演板、讲解后归纳、小结.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几何性质根据曲线的方程研究曲线的几何性质,并正确地画出它的图形,是b0 来研究椭圆的几何性质.说明:椭圆自身固有几何量所具有的性质是与坐标系选择无关,即不随坐标系的改变而改变.1.范围即|x|a,|y|≤b,这说明椭圆在直线x ±a和直线y ±b所围成的矩形里图2-18 .注意结合图形讲解,并指出描点画图时,就不能取范围以外的点.2.对称性先请大家阅读课本椭圆的几何性质2设问:为什么“把x-x,或把y换成-y?,或把x、y同时换成-x、-y时,方程都不变,所以图形关于y轴、x轴或原点对称的”呢?事实上,在曲线的方程里,如果把x-x而方程不变,那么当点P x,y 在曲线上时,点P关于y轴的对称点Q -x,y 也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类似可以证明其他两个命题.同时向学生指出:如果曲线具有关于yx轴对称和关于原点对称中的任意两种,那么它一定具有另一种对称.如:如果曲线关于x轴和原点对称,那么它一定关于y轴对称.事实上,设P xy 在曲线上,因为曲线关于x轴对称,所以点P1 x,-y 必在曲线上.又因为曲线关于原点对称,所以P1关于原点对称点P2 -x,y 必在曲线上.因P x,y 、P2 -x,y 都在曲线上,所以曲线关于y轴对称.最后指出:xy轴是椭圆的对称轴,原点是椭圆的对称中心即椭圆中心.3.顶点只须令x 0y ±b,点B1 0,-b 、B2 0,b 是椭圆和y轴的两个交点;令y 0,得x ±a,点A1 -a,0 、A2 a,0 是椭圆和x轴的两个交点.强调指出:椭圆有四个顶点A1 -a,0 、A2 a,0 、B1 0,-b 、B2 0,b .教师还需指出:1 A1A2、线段B1B2分别叫椭圆的长轴和短轴,它们的长分别等于2a和2b;2 a、b的几何意义:a是长半轴的长,b是短半轴的长;这时,教师可以小结以下:由椭圆的范围、对称性和顶点,再进行描点画图,只须描出较少的点,就可以得到较正确的图形.4教师直接给出椭圆的离心率的定义:等到介绍椭圆的第二定义时,再讲清离心率e先分析椭圆的离心率e∵a>c>0,∴ 0<e<1.再结合图形分析离心率的大小对椭圆形状的影响:2 e接近0时,c越接近0,从而b越接近a,因此椭圆接近圆;3 当e 0时,c 0,a b两焦点重合,椭圆的标准方程成为x2+y2 a2,图形就是圆了.三应用为了加深对椭圆的几何性质的认识,掌握用描点法画图的基本方法,给出如下例1例1 16x2+25y2 400的长轴和短轴的长、离心率、焦点和顶点的坐标,并用描点法画出它的图形.本例前一部分请一个同学板演,教师予以订正,估计不难完成.后一部分由教师讲解,以引起学生重视,步骤是:2 图2-19 .要强调:利用对称性可以使计算量大大减少.本例实质上是椭圆的第二定义,是为以后讲解抛物线和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做准备的,同时再一次使学生熟悉求曲线方程的一般步骤,因此,要详细讲解:设dM到直线l的距离,根据题意,所求轨迹就是集合P M将上式化简,得: a2-c2 x2+a2y2 a2 a2-c2这是椭圆的标准方程,所以点M由此例不难归纳出椭圆的第二定义.椭圆的第二定义1.定义平面内点M线叫做椭圆的准线,常数e2.说明这时还要讲清e五小结解法研究图形的性质是通过对方程的讨论进行的,同一曲线由于坐标系选取不同,方程的形式也不同,但是最后得出的性质是一样的,即与坐标系的选取无关.前面我们着重分析了第一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类似可以理解第二个标准方程的椭圆的性质.布置学生最后小结下列表格:五、布置作业11 25x2+4y2-100 0,2 x2+4y2-1 0.2.我国发射的科学实验人造地球卫星的运行轨道是以地球的中心为一个焦点的椭圆,近地点距地面266Km,远地点距地面1826Km,求这颗卫星的轨道方程.3.点P与一定点F 2,0 的距离和它到一定直线x 8的距离的比是1∶2,求点P的轨迹方程,并说明轨迹是什么图形.的方程.作业答案:4 0,2 可能是长轴的端点,也可能是短轴的一个端点,故分两种情况求方程:六、板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教学点使学生掌握双曲线的定义和标准方程,以及标准方程的推导.能力训练点在与椭圆的类比中获得双曲线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学科渗透点本次课注意发挥类比和设想的作用,与椭圆进行类比、设想,使学生得到关于双曲线的定义、标准方程一个比较深刻的认识.二、教材分析1解决办法:通过一个简单实验得出双曲线,再通过设问给出双曲线的定义;对于双曲线的标准方程通过比较加深认识.2.难点: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的推导.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完成,提醒学生与椭圆标准方程的推导类比.3.疑点:双曲线的方程是二次函数关系吗?解决办法:教师可以从引导学生回忆函数定义和观察双曲线图形来解决,同时让学生在课外去研究在什么附加条件下,双曲线方程可以转化为函数式.三、活动设计提问、实验、设问、归纳定义、讲解、演板、口答、重点讲解、小结.四、教学过程复习提问1.椭圆的定义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大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椭圆.教师要强调条件: 1 平面内; 2 到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和等于常数; 3 常数2a>|F1F2|.2.椭圆的标准方程是什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二双曲线的概念把椭圆定义中的“距离的和”改为“距离的差”,那么点的轨迹会怎样?它的方程是怎样的呢?1 边演示、边说明如图2-23F1、F2是两个按钉,MN是一个细套管,两条细绳分别拴在按钉上且穿过套管,点M移动时,|MF1|-|MF2|是常数,这样就画出曲线的一支;由|MF2|-|MF1|是同一常数,可以画出另一支.注意:常数要小于|F1F2|2.设问问题1F1、F2与动点M不在平面上,能否得到双曲线?请学生回答,不能.强调“在平面内”.问题2|MF1|与|MF2|哪个大?请学生回答,不定:当M|MF1|>|MF2|;当点M在双曲线左支上时,|MF1|<|MF2|.问题3M与定点F1、F2距离的差是否就是|MF1|-|MF2|?请学生回答,不一定,也可以是|MF2|-|MF1|||MF2|-|MF1||.问题4|F1F2|?请学生回答,应小于|F1F2| |F1F2|时,轨迹是以F1、F2为端点的两条射线;当常数>|F1F2|时,无轨迹.3.定义在上述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双曲线的定义:平面内与两定点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是常数小于|F1F2| 的点的轨迹叫做双曲线.这两个定点F1、F2叫做双曲线的焦点,两个焦点之间的距离叫做焦距.教师指出:双曲线的定义可以与椭圆相对照来记忆,不要死记.双曲线的标准方程现在来研究双曲线的方程.我们可以类似求椭圆的方程的方法来求双曲线的方程.这时设问:求椭圆的方程的一般步骤方法是什么?不要求学生回答,主要引起学生思考,随即引导学生给出双曲线的方程的推导.标准方程的推导:1取过焦点F1F2的直线为x轴,线段F1F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如图2-24 建立直角坐标系.设M xy 为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双曲线的焦距是2c c>0 ,那么F1、F2的坐标分别是 -c,0 、 c,0 .又设点M与F1、F2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等于常数.2 点的集合由定义可知,双曲线就是集合:P M||MF1|-|MF2|| 2a M|MF1|-|MF2| 2a .3 代数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