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鉴赏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
出师表知识点归纳总结1. 背景介绍《出师表》是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之一,创作于东汉末年。
该文是一封刘备致益州太守刘璋的表状,表达了刘备愿意出山平乱的决心,并请求刘璋接纳自己的投降。
这封表状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2. 文学价值2.1 表达出己方的决心和诚意文中通过表述刘备向刘璋表达自己出山平乱的决心和诚意,表现出刘备的聪明才智和统治才能。
这种表达方式不仅增加了该文的说服力,也显示出作者的情感和意志。
2.2 运用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在《出师表》这篇文章中,刘备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排比、对偶、夸张等,使全文更富有艺术感和感染力。
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文章更加生动有趣,吸引了读者的注意力。
3. 历史文化价值3.1 反映了东汉末年政治动荡和战争状态《出师表》是东汉末年的一封历史文献,反映了当时政治动荡和战争状态。
这封表状体现了刘备致力于平定乱世的决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对正义与公平的渴望。
3.2 展现了刘备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刘备在这封表状中展现了他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表明他有能力统一天下、平定乱世。
这种表现不仅为刘备在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形象,也对后世的政治家和领导者提供了启示和借鉴。
4. 文化传承意义4.1 对中国人传统文化的影响《出师表》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作品之一,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强调忠诚、孝道和正义,体现了中国人对正直和道德的追求,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2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出师表》弘扬了忠诚、正义和公平,对现代社会及个人的生活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它提醒人们要坚守道义、勇往直前,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对于培养优秀的领导者和公民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5. 结语总结来说,《出师表》这篇经典作品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承载了历史的记忆和人民的期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同时,它也对现代社会和个人有着积极的启示意义。
最著名的十大古文出师表
最著名的十大古文出师表《出师表》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决定北上伐魏、克复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
这篇表文以议论为主,兼用记叙和抒情。
全文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洛阳);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文章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一、作品原文出师表先帝1创业2未半而中道3崩殂4,今5天下三分6,益州疲弊7,此8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9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10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11,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12开张圣听13,以光14先帝遗德,恢弘15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16,引喻失义17,以塞忠谏之路也18。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19;陟罚臧否20,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21及为忠善者22,宜付有司23论其刑赏24,以昭陛下平明之理25;不宜偏私26,使内外异法也27。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28,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9: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30,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1,有所广益32。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33,晓畅34军事,试用35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36:愚以为营37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38和睦,优劣得所39。
亲贤臣,远小人40,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41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42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43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44,可计日45而待也。
臣本布衣46,躬耕于47南阳48,苟全49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50。
先帝不以臣卑鄙51,猥52自枉屈,三顾53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54,遂许先帝以驱驰55。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56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57。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58,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59,深入不毛60。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诸葛亮《出师表》带翻译和鉴赏)
《出师表》原文及译文(诸葛亮《出师表》带翻译和鉴赏)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早年避乱于荆州,隐居陇亩,藏器待时。
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刘备三顾茅庐,始出。
诸葛亮对他纵谈天下形势,并建议刘备联合孙权,抗拒曹操,以益州为基地,兴复汉室,此后一直佐刘备。
建安十三年即联孙权,在赤壁打败曹操,取得荆州,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
建兴元年(223年)刘备死后,后主刘禅袭位,诸葛亮尽心托孤,被封为武乡候,主持朝政。
诸葛亮志在北伐,于是东连孙吴,南收孟获,频年出征,与曹魏交战,最后因病卒于五丈原。
有《诸葛武侯集》。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始皇帝知道我谨小慎微,所以万一崩了就派我去当大臣。
自从被任命后,我一直夜叹,怕嘱托不灵,以伤先帝之识。
所以,五月我过泸沽河,一片荒芜。
如今南方已定,甲胄充足。
三军授之,北方定中原,气焰尽灭,汉奸尽除,汉室复兴,仍在故都。
这位大臣因此忠于陛下和始皇帝。
至于盈亏的考虑,如果你守信,你会愿意这么做的。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出师表礼器碑书法
出师表礼器碑书法欣赏
一、笔法
出师表礼器碑的笔法精湛,线条流畅,富有节奏感。
其用笔圆润、饱满,点画之间呼应紧密,表现出作者高超的运笔技巧和深厚的书法功底。
二、结构
出师表礼器碑的结构严谨,字形端庄大方。
每个字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形态,但整体上又非常协调统一。
作者在书写时,注重每个字的重心、平衡和呼应关系,使得整个作品既有变化又和谐统一。
三、章法
出师表礼器碑的章法布局合理,气势磅礴。
整篇作品疏密有致,行距和字距都恰到好处,使得整个作品既有行书的流畅又有楷书的稳重。
同时,作者在书写时还注重字与字之间的联系和呼应,使得整篇作品浑然一体。
四、风格
出师表礼器碑的风格典雅、庄重,既有古朴之感又有时代气息。
其用笔流畅自然,线条优雅,字形端庄秀丽,给人以美的享受。
同时,其风格又与礼器碑的风格相得益彰,使得整篇作品更具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五、意境
出师表礼器碑的意境深远,给人以无尽的想象空间。
作者在书写时,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融入其中,使得整篇作品充满了情感和哲理。
观赏者可以通过欣赏作品来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从而产生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出师表礼器碑书法作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其笔法、结构、章法、风格和意境等方面都表现出作者高超的书法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出师表》优秀PPT课件
社会影响
《出师表》在历史上具有广泛的 社会影响,被誉为中国文化的瑰 宝之一,被广泛传颂和传承,成
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象征。
《出师表》的现代意义
文化传承
《出师表》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对于传承和弘扬中 华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民 族自豪感。
道德启示
《出师表》中表达的忠诚、爱国、忧民等思想,对于现代 人来说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它能够引导人们树立正 确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
02
课文解析
《出师表》的文本解析
解析《出师表》的文本结构,包 括段落划分、句子结构等,帮助
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
解析《出师表》中的生词、难词 ,以及特殊句式,帮助学生扫清
阅读障碍。
解析《出师表》中的修辞手法, 如排比、对偶等,提高学生的语
言表达能力。
《出师表》的文学特点
分析《出师表》的文学风格, 如文笔优美、语言质朴等。
《出师表》的创作背景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动荡 的时期,各个势力之间进行了长期的 战争和争斗。
诸葛亮为了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复兴 的理想,决定发动北伐战争,并写下 了《出师表》这篇表文,以表达自己 的忠诚和决心。
蜀汉在刘备的领导下,虽然有一定的 实力和地盘,但在面对曹魏和孙吴等 势力的压力下,仍然处于相对弱势的 地位。
THANK YOU
感谢各位观看
探讨《出师表》在中国文学史 上的地位和影响,培养学生的 文学鉴赏能力。
对比《出师表》与其他文学作 品的异同,拓宽学生的文学视 野。
《出师表》的思想内涵
解析《出师表》中诸葛亮所表达 的思想情感,如忠诚、感恩、担
当等。
探讨《出师表》中所体现的价值 观,如忠诚国家、报效社会等,
《书愤五首·其一》原文及赏析(最新)
《书愤五首·其一》原文及赏析朝代:宋代作者:陆游原文: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译文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
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
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
《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注释①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②早岁:早年,年轻时。
③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④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
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州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
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
楼船,高大的战船。
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
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
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1]⑤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
“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
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⑥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⑦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⑧空自许:白白地自许⑨堪:能够。
⑩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
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衡量人物差等之意。
11.楼船:战舰。
12.名世:名传后世鉴赏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
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
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出师表》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
《出师表》原文、注释、译文及鉴赏[原文]先帝①创业未半,而中道②崩殂③,今天下三分,益州⑧疲弊,此诚⑤危急存亡之秋⑥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⑦,忠志之士忘身于外⑧者⑨,盖⑩追(11)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13)开张(14)圣听(15),以光(16)先帝遗德,恢弘(17)志士之气(18),不宜妄(19)自菲薄(20),引喻失义(21),以(22)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23),俱为一体,陟罚臧否(24),不宜异同(25)。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26),以昭(27)陛下平明之理(2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29),此皆良实(30),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31)以(32)遗(33)陛下。
愚(34)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35)咨(36)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37),有所广益(38)。
将军向宠,性行(39)淑均(40),晓畅(41)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42)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43)。
愚以为营(44)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45)和睦,优劣(46)得所(47)。
亲(48)贤臣,远(49)小人(50),此先汉(51)所以兴隆也(52);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53)所以倾颓(54⑨)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55)于桓、灵(56)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57),此悉贞良死节(58)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59),可计日而待(60)也。
臣本布衣(61),躬耕于南阳(62),苟全(63)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64)于诸侯(65)。
先帝不以臣卑鄙(66),猥(67)自枉屈(68),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69),由是(70)感激(71),遂许先帝以驱驰(72)。
后值倾覆(7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74),尔来(75二十)有(76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77)寄臣以大事(78)也。
2023年最新的《出师表》原文鉴赏8篇
2023年最新的《出师表》原文鉴赏8篇前出师表(诸葛亮)◇原文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①。
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②。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③。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④。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⑤。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⑥。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⑦。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⑧。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以为督⑨。
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⑩。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之咎,以彰其慢。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注释①先帝:指刘备。
崩殂:古代天子死亡称崩,也称殂。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出师表》说课稿
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出师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部编版的一篇重要课文。
文章以诸葛亮出征前的表白为主线,表达了作者忠诚报国的决心和对君主的忠诚。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在学习这篇课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培养自己的忠诚和担当精神。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素养和历史知识,对于文言文的学习也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同时,由于文章时代的久远,学生对于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子可能会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领会其中的精神和内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了解课文的历史背景。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的忠诚和担当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自己的忠诚和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如“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等。
2.原因:这些词语和句式对于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理解和掌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讨论、教师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资料等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回顾以前学过的关于诸葛亮的课文,如《隆中对》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和工具书,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合作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解,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出师表》优秀PPT课件
小组合作:分析《出师表》中的文学手法。
总结词
学生分组合作,分析《出师表》中的文学手 法,培养团队协作和文学鉴赏能力。
详细描述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文学 手法(如对比、排比、对偶等)进行深入分 析。通过小组讨论和比较,让学生更全面地 理解《出师表》的文学价值,同时提高他们 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思想。
04
CATALOGUE
课堂互动
课堂讨论:如何理解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总结词
深入探讨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在《出师 表》中的体现,以及这些品质对现代社 会的启示。
VS
详细描述
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诸葛亮的忠 诚与智慧在《出师表》中的具体表现,如 他对国家的忠诚、对后主的智慧劝诫等。 进一步引导学生将这些品质与现代社会联 系起来,探讨其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和意 义。
诸葛亮的忠诚与智慧
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是《出师表》的主题思想之一。需要深入了解诸葛亮的生平、思想 和政治主张,才能更好地理解这一主题思想。
儒家思想的影响
儒家思想是《出师表》的重要思想基础,文章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忠诚、仁爱、礼义 等观念。需要深入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影响,才能更好地理解《出师表》的主题
当时,蜀汉正处在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北有曹魏, 东有孙吴,西有南蛮孟获不断反叛。诸葛亮为了实现先帝的 遗愿,决定北伐中原,统一中国。
《出师表》的文学地位
《出师表》是诸葛亮创作的散文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表文之首 ”。
该文以四字句行文,既不借助于华丽的辞藻,也不引用神话传说。文章从头至尾 贯穿着一条“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主线,内容上把对内政、军事的全面规划 融为一体,结构上前奏点题,后奏扣题,起伏跌宕,波澜壮阔。
2024版《出师表》ppt优秀课件完整版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文本解读 •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 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 • 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 课堂互动与练习 • 结束语
01
引言
课件背景与目的
课件背景
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作者 及创作背景等相关信息,帮助学生 更好地理解课文。
课件目的
详细解读了《出师表》的文本内 容,包括字词解释、句子翻译等
分析了《出师表》所表达的思想 内涵和艺术特色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
建议学生继续阅读《三国演义》等相关 历史文献,加深对《出师表》的理解
鼓励学生探究《出师表》在现代社会中 提供相关学习资源,如书籍、网站等,
的意义和价值
方便学生进一步学习
对未来学习的展望
写作特点分析
对文章的写作特点进行分析和讲解, 包括语言运用、表达方式等,帮助 学生提高写作水平。
03
历史背景与作者生平
三国时期历史背景
政治形势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和宦官交 替专权,导致社会动荡不安,农民起 义不断。
军事格局
经济发展
战乱使得社会经济遭受严重破坏,但 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商业 的繁荣。
文中指出了刘禅在治国理政方面的不足,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如亲贤臣、远 小人、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等。
诸葛亮还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来劝勉刘禅,希望他能够励精图治、振兴国家。
文学价值与艺术成就
《出师表》是一篇具有很高文 学价值的古代散文,其语言简 练、质朴自然,感情真挚、气 势磅礴。
文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 排比、对偶、反复等,增强了 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课后作业与拓展阅读
01
出师表鉴赏
《出师表》赏析诸葛亮【作者介绍】诸葛亮(181──234),字孔明,东汉琅琊阳都(现在山东省沂水县)人,三国时期卓越的政治家、军事家。
早年隐居邓县隆中(现在湖北省襄阳市西),留心世事,被称为“卧龙”。
建安十二年(207),刘备三顾茅庐,他向刘备提出统一全国的策略,从此成为刘备的主要谋士。
后辅佐刘备联吴拒魏,西取益州,建立蜀汉,拜为丞相。
建兴元年(223)刘禅继位,他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蜀国政事都由他裁决。
当政期间,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改善了和西南各族的关系。
前后六次出师伐魏,争夺中原。
但由于内部外部各种条件限制,终于未能成功,于建兴十二年病死五丈原军中。
死后追谥忠武,有《诸葛亮集》传世。
【解题】本文选自《诸葛亮集》。
蜀汉后主(刘禅)建兴五年(227),诸葛亮驻军汉中(现在陕西省汉中市),准备北伐曹魏,出师之前,向刘禅上疏,劝导他尊贤纳谏,发扬刘备品德,并推举可以倚重的文臣武将,表明自己出征的目的和决心。
“出师表”就是关于队出征的奏疏。
本篇文字最初见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并无篇名。
萧统编《文选》时收录了这篇文章,给加上《出师表》的篇名。
建兴六年,诸葛亮出兵散关(现在陕西省宝鸡市西南),临行又上过一个表(见本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人遂分称为前后《出师表》。
但后《出师表》是不是诸葛亮所写,后世争议颇多。
表,古代臣子对君主有所陈请时所写的一种文字。
《文心雕龙.章奏》解释道:“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议。
”【注评】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cú),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先帝:称已经去世的皇帝,这里指刘备。
创业未半:创建统一大业还没有完成一半。
刘备以统一全国为己任,但到临死天下仍处于三国鼎立之中,所以这样说。
而:转折连词,却。
中道:即中途,半路上。
崩殂:封建社会称帝王死亡叫崩,又称殂。
刘备于汉灵帝末年参加镇压黄巾起义,开始与其他军阀角逐,企图统一天下。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4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4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的一篇课文,是我国古代著名文学家曹操的作品。
这篇课文以曹操出征前向皇帝呈上的一篇表文为主题,通过描绘曹操内心的矛盾、痛苦和坚定,展现了曹操作为一个家、军事家和文学家的才华和品质。
课文语言华丽,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古代文学作品,对古代文学的基本知识和阅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和文学作品方面可能存在一些困难,如对曹操的评价、曹操内心的矛盾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操的内心情感,并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操的内心情感;学生能够领会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历史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曹操的内心情感;领会古代文学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技巧。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曹操这个历史人物,认识曹操的贡献和地位;理解曹操在课文中所表达的矛盾和痛苦。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曹操的内心情感。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曹操的历史背景和文学成就,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曹操的内心情感。
3.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探讨课文中的难点问题,如曹操的评价、曹操的矛盾等。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2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出师表》说课稿2一. 教材分析《出师表》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2课的一篇课文。
本文是诸葛亮在出征前给刘备写的一封奏章,表达了他报答先帝、忠心耿耿的决心,以及对后主的忠诚和教诲。
这篇课文既有文学价值,又有历史价值,是古代散文的佳作。
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了解诸葛亮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品质,同时提高自己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古代历史和文学背景的了解还不够深入。
学生在学习本文时,可能会对文中的一些词语和句式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难点,并结合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文中的一些重要词语和句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学生能够分析课文结构,体会作者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诸葛亮忠诚、敬业、报答先帝的品质,激发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的理解和朗读,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式的掌握。
2.难点:对诸葛亮品质的理解,以及对课文深层含义的把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的历史背景和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出师表》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句子。
3.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共同解决生字词和句式的理解问题。
4.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课文,解释生字词和句式,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
5.深入探讨:引导学生探讨诸葛亮的品质,理解课文深层含义。
6.课堂练习:让学生翻译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拓展:总结本文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古诗后出师表翻译赏析
古诗后出师表翻译赏析《后出师表》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出师表》出自于《三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是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在北伐中原之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表文,阐述了北伐的必要性以及对后主刘禅治国寄予的期望,言辞恳切,写出了诸葛亮的一片忠诚之心。
历史上有《前出师表》和《后出师表》,通常所说的《出师表》一般指《前出师表》。
出师表以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
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于227年决定北上伐魏,夺取凉州,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后主要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
【原文】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
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
——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
而议者谓为非计。
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
谨陈其事如左: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
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
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耳;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
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
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郃、邓铜等,及驱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
出师表作品鉴赏
作品鉴赏《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三国时期,曹魏国力最强,孙吴次之,而蜀汉最为弱小。
当刘备病卒于白帝城(今重庆奉节县东)时,他留给诸葛亮的是内外交困的局面和一个年幼无知、扶不起来的接班人。
在这种危难关头,诸葛亮以丞相府的名义承担了蜀汉的全部实际责任,对内严明法纪,奖励耕战;对外安抚戎羌,东联孙吴,积极准备北伐曹魏。
经过几年的努力。
蜀国力量有所加强,呈现“国以富饶”“风化肃然”的局面,于是诸葛亮率军北驻汉中(今陕西省汉中市),以图中原。
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先后六次统兵伐魏)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
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地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读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
《出师表》正是在淋漓尽致地解剖了这种精神的实质从而表现出这位社稷之臣的全部品格这一点上,显示了它独特而巨大的感染力。
诸葛亮的忠肝义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己”的精神,在封建社会里被视为臣子的大节,普遍受到推崇:而当国家处于危难关头,这种精神更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如文天祥在《》中所赞颂的“时穷节乃现”,“鬼神泣壮烈”,一封奏疏能千百年被视为“至文”而流传不朽,主要原因在这里。
由于此文是奏章,内容是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陈述意见,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因此全文以议论为主。
由于诸葛亮要让刘禅知道创业的艰难,激励他立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因而文中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以及以身许国的经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出师表》鉴赏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反复劝勉刘禅要继承先主刘备的遗志,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意志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就当时形势分析,且不说蜀魏两国实力悬殊,仅“劳师以袭远”这种策略也是兵家之大忌,但诸葛亮仍坚持铤而走险,并表现出百折不回的意志,其根本原因是北定中原、兴复汉室是先主刘备的遗愿。
后主刘禅尽管昏庸无志诸葛亮还要竭忠尽智的辅佐他,尽管刘备有“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遗诏,他也不存半点僭越之心,因为后主是先主的遗孤。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这是诸葛亮出师北伐的精神力量,也是他后半生全部活动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