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使用错题本的几点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使用错题本的几点思考
文:农家小院
我发了一个微博:假期和女儿聊起学习,提及我中学时代多次数学满分的四大法宝。一是专注,提升时间的有效性;二是计算的熟练性,有速度才会赢得时间,考场上时间就是分数;三是快速遴选试题的能力。课外书多准备几套,但不必每题都做,而是从从中快速遴选出几道有价值的题目,少重复,多拓展;四是错题集。
这个微博,源于清明节和女儿的一次聊天。女儿的3月份月考成绩令人满意,在目前应试教育盛行的今天,除了尽可能地让女儿身体好一些、个人品格高雅一些外,我也不再奢求其他了。我说完那四点后,女儿居然得意地说,有三点她都做到了:专注、熟练的计算、错题本,少一项的是快速遴选试题的做法,我建议她后面尝试一下。学生自己选题,其价值会远远大于做题。至于如何快速遴选试题,以后有机会再详谈。
我让女儿拿出错题本,记得不多,基本套路是抄题、错误解题过程、正确解题过程,有一定的价值,但没有完全发挥出错题本的功能。
我又问:每一道错题,你都记录下来了吗?女儿点点头。我默然,也幸亏女儿平时的错题比较少,不然一个学期一个本子都不够记。
在平时的工作中,也经常见到同事们要求学生使用错题本,基本套路和女儿的接近,有些甚至还不如,仅有题目和正确答案。
接下来,我就结合我读书时代的做法和现在的一些想法,谈一谈错题本的使用。
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错题本?所谓错题本,就是专门用来记录错题的一个本子或几个本子。
然后,我就讨论具体操作的细则。
把错题弄成本子,其目的是进行资料梳理,为日后反省积累素材。要做到这一点,学生必须具有一定的自我反省能力。年级低,儿童还不具备这个能力,错
题本最多成为一种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因此,我首先对错题本开始使用的年级做一个界定,建议在五年级开始使用错题本,至少也要在四年级才开始。关于这一点,有皮亚杰关于儿童智力发展阶段论作为支撑。当然,凭借个人成长经历和工作经验,也比较倾向于这一点。有兴趣者和志向者,对于这一点也可以去尝试研究。
本子的选择。一是选择整本,质量较好,不少于200页,封面稍后,易于长时间保存。二是选择活页式。活页式的好处在于,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任意增减页数,弊端在于需要细心保存、适时整理。
错题本首页要空页,作为后面制作目录用。目录的好处在于:搜索便捷。
合理分类。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对错题进行分类,便于梳理。分类的标准很多,推荐两种。一是按照数学内容分类,如按照数学概念、计算、几何、解决问题等进行分类;二是按照题型分类,如填空题、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证明题、解决问题等进行分类。当然,有的喜欢按照难度系数来分类,如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等进行分类。
基本模式。对于每一道错题而言,应具备如下要素:题目本身以及试题来源、错误解答过程及错因剖析、正确解答过程及经验推广。例如:
一个高为10cm的圆柱,如果它的高增加2cm,那么它的表面积就增加125.6平方厘米,这个增高后的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来自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单元测试卷)
错误解答过程:125.6÷10=12.56(厘米)12.56÷3.14÷2=2(厘米)3.14×2×2×10=125.6(立方厘米)答:这个增高后的圆柱的体积是125.6立方厘米。
错因剖析:没有很好地理解增高后圆柱的表面积的增减情况,而是死套公式。有两个点没有理解,一是增加的表面积在哪个位置?二是增高后的圆柱的体积包含哪些部分?在没有理解题意的情况下,懵懵懂懂地套公式,就出现了问题。
正确思考过程:
先借助简易图去理解题意(因我这里画图不方便,图略)
然后抓住关键点:
增加的表面积是哪里?根据示意图,会发现增加的表面积实际是增高部分的
侧面积。因此,求底面圆的半径的步骤是:
125.6÷2=62.8(厘米)62.8÷3.14÷2=10(厘米)
增高后的圆柱的体积是指哪里?根据示意图,会发现增高后的圆柱的体积是指半径为10厘米、高为(10+2)厘米的圆柱的体积。因此:
3.14×10×10×(10+2)=3768(立方厘米)
解题格式:
125.6÷2=62.8(厘米)62.8÷3.14÷2=10(厘米)
3.14×10×10×(10+2)=3768(立方厘米)
答:这个增高后的圆柱的体积是3768立方厘米。
经验推广。涉及图形,又特别是图形增加变化的题目,要先画示意图,完整地理解题目意思后再开始动笔计算,而不是凭感觉进行计算。
把握好三个原则:
1.不重复。同一个知识点犯同样的错误,就不必重复记录。
2.低级错误少记录。诸如看错数字、漏题、漏看已知条件、计算粗心等低级错
误,少记录,因为低级错误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不专注有关,一旦专注起来,低级错误会降低许多。
3.合理取舍。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而言,错题会比较多,如果每一个错题都记
录下来,可能就变成习题集了,而不是错题集。因此,合理取舍很关键。取舍的标准大致要:抓核心点,抓最近发展区,抓得分点。
最后,要养成定期与不定期“咀嚼”错题本的习惯。如果只记录而不返回“咀嚼”,错题本的作用就大打折扣。
定期“咀嚼”:每周一“小咀”、每月一“大咀”、每期一“总咀”。每周的“小咀”,是去认真咀嚼每道错题,并完成基本的梳理;每月的“大咀”,是系统梳理,并通过错后的努力,“划”掉已经完全攻克的“错题”,使错题本上的错题越来越少,可用不同颜色笔覆盖错题(但能看得见字迹)的方式,比如用绿色笔覆盖错题。每期的“总咀”,是指完成目录的制作,对还存在问题的错题进行一次梳理,力争“划”掉所有错题,对还存在的“错题”集中攻关,可借助网络资源搜索相
似题目、求助学科教师等方式。
不定期“咀嚼”:是指突然发现对某个题还存在模糊不清的地方时的回访(在做某道题时发觉和以前的某个错题有密切的联系时也可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