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功能解剖、损伤和恢复

合集下载

踝关节损伤研究

踝关节损伤研究

踝关节韧带损伤很常见 ,约占所有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25 % ,在美国 ,每天大约有 23 000 例发生踝关节韧带损伤,对其治不及时或不恰当 ,常遗留疼痛、关节不稳 ,继而发生骨关节炎等 ,影响功能。

然而 ,尽管有如此高的发病率 ,目前对此损伤的重现仍然不够 ,且对治疗方式的选择仍存在争论。

1. 应用解剖踝关节韧带组成包括3 个部分 , (1)外侧副韧带 ,其中距腓前韧带起自外踝前缘 ,向前内侧走行 ,止于距骨颈 ,宽 6~8mm ,长约 2cm。

韧带的朝向与踝关节的位置相关,在跖屈其平行于足的纵轴 ,在背伸则几乎垂直于胫腓骨 ,此韧带在背伸或自然位较松弛 ,而在跖屈或内翻、内旋位时韧带张力增加;距腓后韧带有 3 条 ,韧带中最宽大的一条呈三角形 ,起自外踝后面 ,向后内侧走行 ,止点较宽 ,附于距骨的外侧结节及附近部分;跟腓韧带为关节囊外组织 ,起自外踝尖端 ,向后内呈 30°走行 ,止于跟骨外侧面的一个小隆起 ,当足部内翻、跖屈位着地时 ,距腓前韧带遭受张力最大 ,因此损伤的机会最多。

为了手术重建时参考 ,Burks等测量了几个数据 ,发现从外踝尖到距腓前韧带的腓骨附着处为 10mm(当踝关节处于自然位时) ,跟腓韧带走行与腓骨纵轴成 133°夹角 ,其跟骨附着处到距下关节为 13mm ,距腓前韧带的距骨附着处到距下关节为 18mm。

(2)内侧副韧带(亦称三角韧带) ,分浅深二层 ,浅层起于内踝前丘部 ,远端大部分止于舟骨和载距突的上部、深部或三角部及跟舟跖侧韧带 ,小部分止于距骨 ,亦称跟胫韧带。

深层粗大 (包括距胫前韧带、胫舟韧带、距胫后韧带) ,起于内踝后丘及前、后丘间沟 ,止于距骨、舟骨及跟舟跖侧韧带 ,能限制距骨侧向移位。

(3)胫腓下联合韧带 ,由 4 部分组成 ,其中胫腓下前韧带由胫骨下端的边缘向下外附着于外踝的前面及附近粗糙骨面上;胫腓下后韧带则与胫腓下前韧带位置相当 ,纤维斜行 ,其下部纤维距胫骨下关节面尚有相当距离 ,因此使接受距骨的窝加深 ,恰好容纳距骨的后外侧部分 ,起到稳定距骨的作用;骨间韧带为短而坚实的纤维 ,实际上是骨间膜的向下延长部 ,纤维斜行 ,由内上方向外下方 ,起到加强胫腓骨的连结作用;胫腓横行于胫骨后面的下缘与外踝内侧面的三角间隙内 ,是加强的滑膜延长部 ,呈强韧索状 ,能防胫腓骨沿距骨上面向前脱位。

健康讲座-踝关节损伤

健康讲座-踝关节损伤

健康讲座-踝关节损伤踝关节(ankle joint),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

一、踝关节的解剖✧踝关节(ankle joint),由胫、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故又名距骨小腿关节,除了骨性结构外,还有重要的韧带结构。

踝关节重要的两组韧带✧侧副韧带(内侧副韧带及外侧副韧带)✧下胫腓韧带1)侧副韧带防止距骨在踝穴内发生倾斜,侧副韧带包括:✧外侧副韧带分为三部分: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和距腓后韧带,✧内侧副韧带或称三角韧带分为2个主要部分即胫距和胫跟韧带2)下胫腓韧带保持踝穴紧张而有一定弹性,下胫腓韧带由三部分组成:下胫腓前韧带、后韧带和骨间韧带(下胫腓联合)二、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韧带损伤或断裂的一种病证。

为骨伤科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小儿中学龄期儿童活动量较大,发病较多。

现代医学认为,踝关节扭伤多在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

下坡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致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失去平衡与协调,而发生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的原因根据解剖特点,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

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内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内踝长,内踝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固。

因此,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幅度大。

此外,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背伸时,距骨完全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不易扭伤,而当跖屈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

日常体育运动中,跳跃离开地面在腾空阶段,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学生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损伤。

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表现踝关节扭伤时有“裂帛”样撕裂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患足不能负重行走,出现跛行,足之前跖不能着地。

论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论踝关节损伤的治疗与康复
2 踝关节损伤机制分析
2.1 解剖特点 踝关节由趾骨上方的滑车关节面及两侧的内踝、外踝关节 面与胫骨、腓骨下端关节面借关节囊连结起来构成,属滑车关节。 由于践骨滑车关节面前宽后窄,当足伸屈时,较窄的部分未能填 满关节窝,此时关节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内踝韧带比外侧韧带 坚固,此时如果跳起时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就会使足的前外侧 着地,使足内翻,导致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1]。 2.2 踝关节损伤机理 踝关节的损伤机理是由于由于三个原因:关节囊及韧带钙 化、躁关节过度活动及扭伤、跺关节过度屈伸。常见的是运动 中起跳后,踝关节由于解剖特点制约使足自然下垂跖屈内翻位 着地,造成跟腓韧带损伤或断裂。如果踝关节背伸外翻位足着 地,可造成内侧三角韧带损伤;在体育运动中,如果外力使足 猛力外旋,可使胫腓前韧带损伤。 3 踝关节损伤治疗
4.1 加强踝关节柔韧和灵活性练习 柔韧和灵活关系到关节活动幅度的大小和跳起落地时的各
种应变能力。柔韧和灵活素质不仅取决于关节软骨、韧带的弹 性和伸展性等方面的改变,而且也取决于神经系统对肌肉的收 缩、放松的调节。恢复踝关节柔韧和灵活功能,通常采用的练习 有:①绕踝运动;②主动牵拉和被动牵拉练习;③快速屈伸练习;④ 快速用脚互拨足球练习;⑤较轻负重的两腿交换跳等。踝关节柔 韧和灵活性训练,方法很多,可根据踝关节功能恢复积蓄确定运 动量与强度[5]。
3.1 治疗原则 踝关节损伤的治疗按软组织损伤治疗进行,伤后立即进行 冷敷。用冷水直接淋伤处 5 分钟,有条件可用氯乙烷喷洒于伤 处或将受伤部位外垫棉花,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然后冰敷 15 分钟,切忌继续运动或手法处理。局部肿痛消失后,要进行损 伤肢体肌力、关节活动度,平衡及协调性、柔韧性的训练。辅 以物理治疗,促进疤痕软化,防止瘢痕挛缩。 3.2 治疗方法 使用冷热交替式水疗,先将扭伤部位浸在38—40℃的热水 中,在不痛的情况下活动4-6分钟,之后立刻改浸在10—16~C的 冷水中1-2分钟,再回到热水中活动。如此冷热交替各做5次。 然后将扭伤部位抬高,活动5分钟,再绑上弹性绷带。每天做2-3 次,约1-2周可完全消肿[2]。推拿按摩运动扭伤后如何按摩治疗 是有学问的,运动损伤分为三期—— 急性期、缓解期和康复期。 因此,疗伤也应分期而行。踝关节比较全面的治疗方法是:主 动的康复训练、中医传统治疗方法、采用Watson—Jones法手术 治疗慢性踝关节外侧不稳定、食疗[3]。用中医“ 辩证施治” 原 则施行“ 补虚泻实” 按摩治疗躁关节一般性软组织运动损伤, 是在已经确定诊断并初步掌握按摩手法后, 对不同部位的损伤 再予以辩证的按摩治疗手法, 使受伤的软组织恢复生理功能。中 医伤科按摩常以“ 人有胖疲、证有虚实、其治愈之迟速及遗留、 残疾与否, 皆取决于手法是否得宜” 。由此可见,按摩治疗躁关 节一般性软组织运动损伤,只要辩证准确, 手法得当, 则不难取 到预期疗效[4]。 4 功能恢复的训练育学院 云南 昆明 650500 朱晓俞

踝关节正常解剖和损伤性病变的影像表现

踝关节正常解剖和损伤性病变的影像表现
精品PPT
❖ 正常韧带在MRI所有序列上均 表现为低信号
❖ 轴位和冠状位能显示其全貌 ❖ 韧带在MRI上表现为纤维索条
样改变
精品PPT
踝关节韧带损伤MR表现
直接征象 韧带形态学上改变:韧带走行、宽厚度异常;韧
带边缘不光整;韧带连续性部分或完全中断 韧带信号异常改变
辅助征象 韧带周围结构改变:脂肪间隙及关节腔异常变化 其他邻近组织或结构的异常改变,包括:骨、软
CT 平扫、三维重建(MPR、VR)
MRI 常规MRI、增强MRI、关节腔造影
精品PPT
平片、CT、MRI在踝关节损伤中的合理应用
三者各有优缺点,互为补充。了解三种检查各自的特点,根据病情合理使 用。 首选X线平片 优点:平片对骨结构的空间分辨力最高。
显示病灶整体(定位定性),为CT、MR扫描方案的制定提供帮助。 缺点:软组织层次显示差,骨性结果为重叠影像。
精品PPT
踝关节解剖
踝关节的支持结构包括关节囊、内侧和外侧韧带 以及骨间韧带。
内侧三角韧带顶端附着于内踝。分为表层和深层 纤维,并呈扇形向远端延伸,向前止于足舟骨粗 隆,其余的纤维止于载距突和距骨。
外侧韧带复合体包括三条韧带。距腓前韧带最薄 弱,容易损伤。距腓后韧带比距腓前韧带强壮, 自外踝后方横行或水平走行。跟腓韧带自外踝几 乎垂直走行延伸至跟骨外侧面。
精品PPT
常规X线平片———正位
❖ 显示内、外踝,距骨上面及胫骨 关节面的影像:踝关节间隙显示 清晰,呈八字形或鞍形,顶部横 行,中部微凹,两侧斜行部,分 别为内、外踝关节间隙,整个关 节间隙连续不中断。
❖ 远端胫、腓骨关节面,外踝与距 骨是重叠的
精品PPT
常规X线平片——侧位
❖ 清晰显示后踝以及距骨的前 面的影像

踝关节解剖和损伤MRI影像表现

踝关节解剖和损伤MRI影像表现
示透明关节软骨的图像) ➢ 关节造影(用于诊断有无韧带撕裂和关节软骨缺损,但为有创
检查)
踝关节损伤—影像学检查方法
➢ T1WI及PDW能清楚显示踝关节解剖,T2WI及STIR对 显示病变有更大帮助
➢ 横断面及冠状面能显示大多数的韧带,应首先考虑行 横断面及冠状面扫描,矢状面作为适当补充
MR上较好显示韧带/肌腱位置
三角骨
三角骨综合征
踝关节损伤—其他损伤
➢ 足底腱膜炎(跖腱膜炎) ✓ 足底腱膜是一个多层纤维腱膜,由内层、中间层、外层构成 ✓ 足底腱膜通常指较大的中间层,起自跟骨内侧结节然后向前延伸,附着
于趾短屈肌腱下方 ✓ 足底腱膜于中足底分为五束,分别附着于第五趾骨的远节趾骨 ✓ 足底腱膜在MR上表现为2-4mm带状结构,在所有的序列上为低信号 ✓ 足底腱膜炎是导致足底疼痛的最常见原因(多晨起疼痛)
踝关节解剖及损伤
Part 01
踝关节解剖
踝关节解剖—骨性结构
踝关节的骨性结构由胫骨、腓骨远端与距骨组成,踝穴容纳距骨体 冠状面:外踝较内踝低1cm左右 矢状面:外踝较内踝偏向后1cm,后踝较前踝更向下延伸,限制距骨后移
①内踝:顶端分成两个钝性突起(前丘前结节、后丘后结节),有三角韧带 附着,其后侧有一沟,胫后肌腱由此经过 ②外踝:位于胫骨前后结节构成的切迹中,胫腓骨之间没有关节面,但两者 之间有一定的活动度
信号增高,跟腱断裂/撕裂 ➢ 跟腱近端回缩,跟腱边缘磨损,呈螺旋状形态
踝关节损伤—跟腱损伤
急性损伤
踝关节损伤—跟腱损伤
腱围炎
跟腱下囊 跟腱后囊
跟后滑囊炎(注:跟腱后囊正常无积液,若积液提示异常)
踝关节损伤—跟腱损伤
完全撕裂
踝关节损伤—胫骨前后肌腱损伤

踝关节功能解剖特点

踝关节功能解剖特点

踝关节功能解剖特点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一个重要关节,由踝骨、胫骨和腓骨组成。

它连接了脚的骨骼和下腿的骨骼,提供了支撑和运动的功能。

踝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主要包括关节结构、韧带和肌肉。

首先,踝关节的关节结构非常复杂。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距骨就是踝骨)组成,形成了一个球窝关节。

球窝关节允许踝关节的屈曲和伸展运动,使得我们能够行走和跑步等活动。

其次,踝关节的韧带起到了关节稳定的作用。

踝关节有多个重要的韧带,包括内外侧副韧带和胫距韧带等。

这些韧带连接了关节的不同部分,防止了关节过度伸展和扭曲。

当我们走路、跑步或进行其他活动时,韧带能够给予关节足够的支持和稳定。

第三,踝关节周围的肌肉也十分重要。

踝关节的肌肉包括胫骨前肌、腓肠肌和踝肌等。

这些肌肉不仅有助于支撑和稳定踝关节,还能够提供足够的力量来推动脚的运动。

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对于踝关节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除了上述的功能解剖特点,踝关节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需要注意。

首先,踝关节是一个非常灵活的关节,允许多个运动自由度。

踝关节可以进行屈曲和伸展、内翻和外翻以及旋转等运动。

这些运动使得我们能够适应各种地形和环境。

其次,踝关节的稳定性不如其他关节那么高。

由于踝关节的结构特点和活动灵活性,在承受突然的冲击或扭曲时,容易发生扭伤或韧带损伤等情况。

因此,我们在进行剧烈运动或者活动时,应该注意保护踝关节,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

最后,踝关节的功能和解剖特点与人体其他关节是相互协调的。

踝关节和膝关节、髋关节等其他关节一起协同工作,保证人体下肢的正常运动和行走。

关节的运动、韧带和肌肉的协作能够使得人体在各种不同活动中保持平衡和稳定。

总之,踝关节的功能解剖特点包括复杂的关节结构、重要的韧带和肌肉,灵活的运动自由度以及相对较低的稳定性。

了解和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可以对踝关节的保护和运动提供有益的指导。

踝关节功能解剖、损伤和恢复

踝关节功能解剖、损伤和恢复

在关节分类中,与膝关节等并列概念是足关节。

足关节包括踝关节、驸骨间关节、驸趾关节、跖zhí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一:踝关节的功能解剖分析1、踝关节解剖学分析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或是距上关节。

有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的屈戌关节。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距骨滑车的关节面在形状上前宽后窄。

内、外踝在高度上不一致,内踝高于外踝。

导致了:内翻大于外展,同时踝关节屈时内外翻的幅度小于伸时。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内侧韧带:位于踝关节内侧强韧的三角韧带,起自胫骨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骨、跟骨、足舟骨的内侧,限制足过度外翻。

外侧韧带: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均较为薄弱,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

3、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肉运动踝关节的主要作用肌,有小腿后面的屈肌和小腿前面的伸肌。

它们均起自小腿骨或股骨内、外上髁,肌腱跨越踝关节止于足骨上。

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踝关节完成屈、伸运动。

A、使踝关节屈(跖屈)的主要肌群: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近固定收缩,踝关节屈,如绷脚动作。

远固定收缩,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完成提踵和蹬地动作。

这里主要讲一下,小腿三头肌。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皮下,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

它包括浅层的腓肠肌、深层的比目鱼肌。

有三个头,腓肠肌两个头为双关节肌;比目鱼肌为羽状肌单关节肌。

小腿三头肌是构成小腿形态的主要肌肉,也影响另小腿维度的重要因素;在行走、跳跃中,是足关节蹬伸的主要肌肉。

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两个头分别起于股骨的内外侧髁后面;比目鱼肌起于胫骨后面的比目鱼肌线和腓骨上部的后面。

止点:3头会合,在小腿上部形成膨隆的肌腹,向下移行为跟腱,止于跟结节。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足在踝关节处屈,腓肠肌还能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远固定收缩时,使小腿在踝关机处屈,或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防止人体向前倾倒,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踝关节骨折的康复》PPT课件

《踝关节骨折的康复》PPT课件
主要通过腓骨和距骨间的斜坡形关节传导,另有 小部分经下胫腓韧带联合向上沿腓骨传导至上胫 腓关节,而很少通过骨间膜向上传导。 腓骨除维持踝关节稳定外,也承担负重功能,如腓 骨骨折后重叠缩短或旋转,则外踝上移,踝穴增 宽,距骨外移,导致踝关节退行性改变。
整理课件ppt
5
踝关节的稳定性-1
• 踝关节的活动是在负重下进行,所以稳定性极为 重要。
• 初时按形态分类:稳定、不稳定;单、双、三踝骨折 • Ashhurs&Bromer(1922)按病因分为外展、外旋、内收
和垂直压缩四型,前三型又按严重程度分为3度。对下胫 腓联合的分离重视不足。 • Lauge-Hansen(1942)将踝关节骨折分为5类,名称的 前半为受伤时足的位置,后半为外力的方向。能表明受伤 时足的姿势,外力的方向,韧带损伤与骨折间的关联,能 阐明骨折的过程与程度。对手法整复帮助很大。 • Danis - Weber 分型法:Danis (1949)新用,Weber改 进,为 A-O系统采用。简明。对手术的选择明确、实用、 方便、容易掌握。有助于决定是否需要手术。
• 踝关节为屈戍关节,主要为负重。关节轴横贯距 骨的额状轴上,主要运动为背伸或跖屈
• 踝关节内侧三角韧带、外侧三韧带 • 跗骨间三关节、跗跖关节
整理课件ppt
3
踝关节转动轴
• 其旋转轴与地面平行,与小腿纵轴垂直相交。绕此轴足可 在矢状面上作伸屈活动
• 踝关节矢状面不同于人体正中矢状面,踝关节横轴外侧端 朝下偏后,与小腿轴线冠状面交角79°(68°~88°)。
整理课件ppt
14
Lauge-Hansen分类法
• 旋前-外旋型:足在旋前位,距骨外旋,造成三角韧带撕脱或内踝骨折,为 Ⅰ度;暴力加大,距骨外旋时分别撕脱前胫腓韧带和骨间韧带,发生下胫腓 韧带联合的不完全分离,或撕脱胫骨下端的腓骨切迹的前唇上附着处 (Tillux’frac) ,为Ⅱ度;暴力进而旋转腓骨, 造成腓骨高位螺旋形骨 折,最低也在下胫腓韧带联合上2.5cm,甚至高达腓骨颈 (Masonneuve’frac),骨折线自前缘向远端后方皮质,为Ⅲ度;如在Ⅱ度 基础上,撕裂后胫腓韧带发生下胫腓韧带联合完全分离或后唇骨折,骨折块 多半超过25%胫骨下方关界面,为Ⅳ度。

踝关节关节结构运动解剖学

踝关节关节结构运动解剖学

踝关节关节结构运动解剖学
踝关节是人体下肢的重要关节之一,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

踝关节的结构包括距骨、胫骨和腓骨,它们通过关节面相互连接。

踝关节由内踝和外踝组成,内踝是胫骨的一部分,外踝是腓骨的一
部分。

在踝关节的结构中,有多个韧带起着固定和支撑的作用,如
内外侧副韧带、胫距韧带和跟腱等。

这些韧带有助于维持踝关节的
稳定性,防止过度扭伤和损伤。

在运动解剖学中,踝关节的主要运动包括背屈、跖屈、内翻和
外翻。

背屈是踝关节向上弯曲,使脚尖向胫骨方向移动;跖屈则是
踝关节向下弯曲,使脚尖向下移动。

内翻是踝关节向内侧转动,外
翻则是踝关节向外侧转动。

这些运动使踝关节能够适应不同的地面
和运动需求,保持身体的平衡和稳定。

此外,踝关节还承担着身体重量的支撑和平衡功能。

当我们行走、跑步或进行其他活动时,踝关节需要承受身体的重量,并在不
同的地面条件下进行调整,以保持身体的稳定性和平衡。

因此,踝
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解剖学对于人体的正常运动功能至关重要。

总的来说,踝关节的结构和运动解剖学是人体解剖学中的重要
内容,了解踝关节的结构和运动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运动机理和运动功能,也有助于临床上对踝关节相关损伤和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 下端,与距骨形成前 、后和内、外侧两个 关节面。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 远端外侧的细长骨结 构,与胫骨远端形成 外侧关节面。
距骨与胫骨远端和腓 骨下端共同组成了踝 关节,并容纳和限制 了足部的活动。
02
踝关节骨骼结构
胫骨
1
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 位于小腿内侧。
2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距骨小腿关节。
踝关节功能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对人体直立行走和运动 具有重要作用。
踝关节还能够吸收和分散来自足部的冲击力量,保护足部 骨骼和软组织的完整性。
踝关节组成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 胫骨远端、腓骨下端 和距骨组成。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 内侧的圆形骨结构, 与内踝、外踝和后踝 形成踝穴。
胫后肌
起始点
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功能
使足背屈和外翻,参与足尖行走和跳跃。
腓骨长肌和腓骨短肌
起始点
腓骨长肌起自腓骨近端,止于足底的骰骨和第3、4跖骨;腓骨短肌起自腓骨远端 ,止于足底的骰骨和第2、3跖骨。
功能
使足外翻、外展和屈曲,参与跳跃和足尖行走。
拇长伸肌和趾长伸肌
起始点
拇长伸肌起自桡骨远端和腕骨,止于拇指近节指骨;趾长伸肌起自胫前肌, 止于足底各趾的近节指骨。
07
踝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
踝关节扭伤
急性踝关节扭伤
通常是由于踝关节突然向内或向外翻转,导致踝关节外侧或 内侧韧带受到过度拉伸或撕裂。
处理方法
RICE原则(休息、冰敷、压迫、抬高)可有效减轻疼痛和肿 胀症状,同时需要进行适度包扎固定,并尽早进行康复训练 。
踝关节炎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医学课件)踝关节解剖(详解)

2023踝关节解剖(详解)•踝关节概述•踝关节骨骼结构•踝关节韧带目录•踝关节肌肉•踝关节神经血管•踝关节运动功能•踝关节疾病诊断与治疗•踝关节康复训练01踝关节概述踝关节是指连接足部和胫骨、腓骨下端的关节,通常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是人体最大的屈戌关节。

踝关节的英文名称为Ankle joint,又称为足关节或距关节。

踝关节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人体重量、行走、奔跑、跳跃等,同时参与下肢的屈伸运动和足部的内翻外翻运动。

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对于人体的运动和平衡能力非常重要。

踝关节主要由距骨、胫骨远端、腓骨下端和韧带组成。

距骨是位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上的一个圆形骨,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的关节面形成摩擦和缓冲,以适应行走、奔跑、跳跃等运动。

胫骨远端是指胫骨的下端,向外侧突出,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胫距关节。

腓骨下端是位于胫骨远端外侧的细长骨头,与距骨相接处形成腓距关节。

韧带是围绕踝关节周围的强韧纤维组织,包括内侧三角韧带、外侧韧带和后侧韧带等,主要作用是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和限制运动范围。

踝关节组成010*******02踝关节骨骼结构胫骨是小腿骨中主要的承重骨,与腓骨并行,位于小腿内侧。

胫骨的近端与股骨的远端形成膝关节,与胫骨远端和腓骨下端共同形成踝关节。

腓骨近端与胫骨远端和腓骨近端共同形成膝关节。

距骨是足部主要的负重骨之一,位于踝关节上方,与胫骨、腓骨和跟骨共同维持足部的稳定。

距骨的上方与股骨的下端形成髋关节。

跟骨是足部最大的骨,位于足后部,与骰骨、距骨和骰骨共同形成足弓。

跟骨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吸收冲击。

跟骨•骰骨是足部较小的骨,位于足弓的顶端,与跟骨、距骨和骰骨共同维持足弓的稳定。

骰骨03踝关节韧带胫舟韧带胫距韧带距跟内侧韧带胫跟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三角韧带04踝关节肌肉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功能使足背屈,并协助足内翻。

胫前肌起始点起自胫骨和踝骨,止于足骨的远端。

踝关节解剖学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踝关节解剖学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

踝关节解剖学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踝关节解剖学: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踝关节是人体下肢连接脚部的关节之一,承担着支撑和平衡身体重量的重要任务。

了解踝关节的解剖学结构和功能,对于理解其工作原理以及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一、解剖学结构踝关节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这三块骨头相互连接,并由韧带稳定。

胫骨是位于关节内侧、居中的骨头,而腓骨则位于胫骨的外侧。

这两根骨头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形成了踝关节的凹型。

距骨作为支撑体系的主要骨组成部分,连接了胫骨和腓骨,使其能够平稳地转动。

踝关节周围有多个重要的韧带,以提供额外的支持和稳定性。

内、外、前、后跟骨韧带是面向关节的四个主要韧带。

此外,胫骨-距骨韧带和胫骨-腓骨韧带也起着关键的作用,保持了踝关节的完整性。

二、功能概述踝关节是下肢的一个重要关节,具有以下几个主要功能:1. 吸收冲击:踝关节在行走、跑步和跳跃时能够吸收地面的冲击力。

通过减震和缓冲这些力量,踝关节能够保护身体其他部位,如膝盖和髋部。

2. 稳定身体:踝关节起着支撑身体重量的作用,帮助维持身体的平衡。

它的结构和韧带的支持使身体能够保持稳定状态,从而减少摔倒和受伤的风险。

3. 俯仰运动:踝关节允许脚部向上和向下弯曲,实现脚部的俯仰运动。

这种运动对于行走、奔跑、跳跃和攀爬等活动至关重要。

4. 内外翻运动:踝关节也能够进行内外翻运动。

这种运动是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地形、条件和活动需求。

三、相关疾病踝关节的结构和功能异常可能导致一系列的疾病和损伤。

常见的踝关节问题包括:1. 扭伤:扭伤是踝关节受到外力扭转导致韧带拉伤或撕裂的损伤。

扭伤可能导致疼痛、肿胀和关节功能障碍。

2. 踝关节炎:踝关节炎是由炎症引起的踝关节疾病,通常伴随着疼痛、肿胀、发热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3. 骨折:踝关节骨折是指胫骨、腓骨或距骨骨折,通常由外力作用于踝关节引起。

骨折可能导致严重的疼痛、变形和功能受损。

4. 痛风:痛风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特点是体内尿酸水平增高,导致关节出现红肿、疼痛和热感等症状。

踝关节及其常见的运动损伤

踝关节及其常见的运动损伤

踝关节及其常见的运动损伤踝关节是较常见的在运动中发⽣损伤的关节,踝关节⼆次损害更是常见。

⼀、踝关节损伤的流⾏病学踝关节是较常见的在运动中发⽣损伤的关节,据统计,超过70%的篮球运动员发⽣过踝关节扭伤,并且,发⽣⼆次损伤的可能性⾼达80%。

踝关节扭伤占踝关节损伤的90%,⽽踝关节⾻折只占15%左右。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及常见损伤类型踝关节由胫、腓⾻下端的关节⾯与距⾻滑车构成。

胫⾻的下关节⾯及内、外踝关节⾯共同作成的“⼌”形的关节窝,容纳距⾻滑车(关节头),由于滑车关节⾯前宽后窄,当⾜背屈时,较宽的前部进⼊窝内,关节稳定;但在跖屈时,如⾛下坡路时滑车较窄的后部进⼊窝内,踝关节松动且能作侧⽅运动,此时踝关节容易发⽣扭伤,其中以内翻损伤最多见,因为外踝⽐内踝长⽽低,可阻⽌距⾻过度外翻。

踝关节常见损伤见下图:上图显⽰了典型的踝关节⾻折发⽣的4⼤损伤机制:SA =旋后内收,SE =旋后外旋,PA=旋前外展PE=旋前外旋。

三、损伤暴⼒与扭伤的关系运动过程中发⽣于踝关节部位暴⼒是引发踝关节⾻折和韧带撕裂的重要原因。

确定踝关节是如何扭伤,扭伤的⽅向能有效帮助临床医⽣确定可能存在的韧带损伤。

虽然但⽅向的暴⼒作⽤可以引起踝关节扭伤,但多⽅向多重暴⼒作⽤是踝关节扭伤的关键,这也给临床诊断添加难度。

踝关节内侧韧带的损伤常是发⽣外翻外展造成,内侧韧带群包括内踝、距⾻内侧⾯的韧带以及三⾓韧带。

踝关节外翻通常损伤表层三⾓韧带,如果损伤暴⼒⼤,还可损伤到深层三⾓韧带。

踝关节内踝不撕脱⾻折常发⽣在⽼年⼈⾝上,因为对⽼年⼈来说,内踝部韧带的强度通常强于⾻骼的强度。

最不稳定的踝关节⾻折是因为距⾻和胫⾻间相对过度的旋转造成。

如果⾜部在外旋时发⽣后旋,则容易发⽣腓⾻斜⾏⾻折;如果⾜部在外旋时发⽣前旋,则容易发⽣⾼位或中段腓⾻⾻折。

内侧群包括腓⾻远端,距⾻外侧关节⾯,与外侧副韧带在踝关节和距下关节。

踝关节外侧副韧带损伤通常发⽣在旋后外旋暴⼒。

踝关节解剖(详解)

踝关节解剖(详解)

②中立位对抗距骨向前移位。
跟腓韧带 : ①中立位限制足内翻。
②限制距骨向前移位。
距腓后韧带: 限制踝关节过度背屈。
B
48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B
49
踝关节外侧韧带结构
B
50
B
51
腓深神经:与胫前血 管伴行,在踝前方 分为内外侧两终支。
B
35
B
36
B
37
B
38
B
39
B
40
B
41
B
42
下胫腓韧带
下胫腓韧带 a.下胫腓前韧带 b.骨间韧带 c.下胫腓后
韧带 d.下胫腓横韧带
作用:保持踝穴紧固而又有一定的弹性, 踝背屈时下胫腓联合轻微增宽。
B
43
下胫腓韧带
B
B
31
1.内踝
2.外踝
3.距骨头内侧面
4.踝关节间隙
5.足背静脉弓
6. 长伸肌腱
7.趾长伸肌腱
8.腓骨第三肌腱
9.趾短伸肌腱
10.胫前肌腱
B
32
踝关节前方浅层解剖
1.足背皮神经:腓 浅神经至足背,分 为足背内侧皮和足 背中间皮神经,分 别分布于一二趾和 三四趾
2.足背静脉弓:由大 隐静脉与小隐静脉 互相交通构成
踝关节解剖
B
1
B
2
B
3
B
4
B
5
B
6
B
7
B
8
B
9
B
10
B
11
B
12
B
13
B
14
B
15
B
16

踝关节处理方法与原则

踝关节处理方法与原则

踝关节处理方法与原则以踝关节处理方法与原则为主题,踝关节是人体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位之一,在生活、工作和运动中,踝关节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因此,踝关节的保护和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踝关节的解剖结构踝关节是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的,其中距骨是踝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

在踝关节的运动中,距骨是承受压力最大的部位之一,而胫骨和腓骨则起到了支撑和平衡的作用。

踝关节损伤的种类踝关节损伤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踝关节扭伤、踝关节骨折、踝关节韧带损伤等。

不同的损伤类型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和原则。

踝关节处理方法和原则1.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踝关节损伤类型之一,它通常发生在日常生活或者体育运动中。

踝关节扭伤的处理方法包括:(1)冰敷:在扭伤后立即冰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冰敷可以采用冰块、冰袋或者冰毛巾等。

(2)保持休息:在扭伤后需要保持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负重。

(3)按摩和拉伸:按摩和拉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恢复,但是需要在疼痛减轻后进行。

(4)理疗和康复锻炼:在扭伤恢复后,需要进行理疗和康复锻炼,帮助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2.踝关节骨折踝关节骨折是踝关节损伤中比较严重的一种,需要进行及时处理。

踝关节骨折的处理方法包括:(1)固定:需要采用支架或石膏进行固定,避免骨折部位移动。

(2)手术:在严重的踝关节骨折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3)康复锻炼:在固定期结束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帮助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3.踝关节韧带损伤踝关节韧带损伤是踝关节损伤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发生在踝关节剧烈扭转时。

踝关节韧带损伤的处理方法包括:(1)冰敷:在损伤后立即冰敷可以减轻疼痛和肿胀。

(2)固定:需要采用支架或石膏进行固定,避免韧带损伤部位移动。

(3)手术:在严重的踝关节韧带损伤中,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4)康复锻炼:在固定期结束后,需要进行康复锻炼,帮助踝关节恢复正常功能。

踝关节处理的原则无论是哪种踝关节损伤类型,处理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及时处理:在发生踝关节损伤后,需要尽快采取处理措施,避免损伤加剧。

简述踝关节内翻扭伤的解刨学机制

简述踝关节内翻扭伤的解刨学机制

踝关节内翻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由于足部受力过大或不当运动而导致。

在解剖学上,踝关节是由胫骨、腓骨和距骨组成的,这三根骨头与足部骨骼相连,并由多个韧带和肌肉支撑。

踝关节内翻扭伤发生时,足部的侧向力会超过韧带和肌肉的弹性限度,导致这些结构的拉伤或损伤。

踝关节内翻扭伤的解剖学机制涉及多个韧带和肌肉,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结构的作用和损伤机制。

1.距韧带(Deltoid ligament):距韧带是位于踝关节内侧的一个强韧的结构,主要由4条韧带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稳定关节和防止踝关节内翻。

当踝关节进行内翻运动时,距韧带会受到拉伸和拉裂的压力,导致内侧关节囊和韧带组织受损。

2.腓跟韧带(Calcaneofibular ligament):腓跟韧带位于踝关节外侧,由腓骨和跟骨间的韧带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踝关节内翻和向上移动。

当踝关节内翻时,腓跟韧带会受到牵拉和撕裂的压力,导致外侧韧带受损。

3.胫跟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胫跟韧带位于踝关节前方,主要由距骨和腓骨之间的韧带组成。

它的主要功能是限制踝关节前倾和内翻。

当踝关节内翻时,胫跟韧带会受到牵拉和撕裂的压力,导致前方韧带受损。

踝关节内翻扭伤发生时,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剧烈疼痛、肿胀、淤血和功能障碍。

在解剖学层面上,损伤通常涉及多个结构,包括韧带、肌肉和关节囊。

具体来说,内翻扭伤时,距韧带和胫跟韧带往往受到最大的应力,容易受伤。

在运动过程中,踝关节内翻扭伤的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步骤: 1. 外侧足部受力:踝关节内翻扭伤通常发生在外侧足部受到意外的力量冲击时,比如不稳定的着地、踩到不平的地面或进行剧烈的侧向运动。

2.韧带和肌肉受拉伸压力:当足部受到外侧力量冲击时,距韧带和胫跟韧带会受到拉伸压力。

这些韧带的作用是保持踝关节的稳定性,当力量超过其弹性限度时,韧带会受到拉伸甚至撕裂。

3.关节囊和软组织损伤:除了韧带受到损伤外,踝关节周围的关节囊和其他软组织也可能受到损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关节分类中,与膝关节等并列概念是足关节。

足关节包括踝关节、驸骨间关节、驸趾关节、跖zhí骨间关节、跖趾关节和趾骨间关节。

一:踝关节的功能解剖分析1、踝关节解剖学分析踝关节又称距小腿关节,或是距上关节。

有胫骨下关节面和胫、腓骨的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滑车构成的屈戌关节。

关节囊的前后壁薄而松弛,距骨滑车的关节面在形状上前宽后窄。

内、外踝在高度上不一致,内踝高于外踝。

导致了:内翻大于外展,同时踝关节屈时内外翻的幅度小于伸时。

2、踝关节的辅助结构内侧韧带:位于踝关节内侧强韧的三角韧带,起自胫骨内踝,呈扇形向下止于距骨、跟骨、足舟骨的内侧,限制足过度外翻。

外侧韧带:有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距腓后韧带,均较为薄弱,有防止小腿移位和限制足过度内翻的功能。

3、运动踝关节的主要肌肉运动踝关节的主要作用肌,有小腿后面的屈肌和小腿前面的伸肌。

它们均起自小腿骨或股骨内、外上髁,肌腱跨越踝关节止于足骨上。

近固定收缩时,可使踝关节完成屈、伸运动。

A、使踝关节屈(跖屈)的主要肌群:小腿三头肌、胫骨后肌、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近固定收缩,踝关节屈,如绷脚动作。

远固定收缩,使小腿在踝关节处屈,完成提踵和蹬地动作。

这里主要讲一下,小腿三头肌。

小腿三头肌位于小腿后面皮下,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

它包括浅层的腓肠肌、深层的比目鱼肌。

有三个头,腓肠肌两个头为双关节肌;比目鱼肌为羽状肌单关节肌。

小腿三头肌是构成小腿形态的主要肌肉,也影响另小腿维度的重要因素;在行走、跳跃中,是足关节蹬伸的主要肌肉。

起点:腓肠肌的内外两个头分别起于股骨的内外侧髁后面;比目鱼肌起于胫骨后面的比目鱼肌线和腓骨上部的后面。

止点:3头会合,在小腿上部形成膨隆的肌腹,向下移行为跟腱,止于跟结节。

功能:近固定收缩时,使足在踝关节处屈,腓肠肌还能使小腿在膝关节处屈;远固定收缩时,使小腿在踝关机处屈,或固定踝关节和膝关节,防止人体向前倾倒,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当膝关节屈至90°以上时,该肌仅有比目鱼肌能屈踝关节。

练习方法:负重提踵,跳绳发展力量,勾脚侧压腿发展伸展性。

B踝关节伸(背屈)的主要肌群。

主要有胫骨前肌、趾长伸肌、拇长伸肌、第三腓骨肌。

近固定收缩时,足在踝关节处伸。

远固定收缩时,拉小腿向前。

足外翻:拇长屈肌、趾长屈肌、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足内翻: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第三腓骨肌。

二、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处理办法1、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在关节及韧带损伤中是发病率最高的疾病。

踝关节是人体距离地面最近的负重关节,也就是说踝关节是全身负重最多的关节。

踝关节的稳定性对于日常的活动和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起重要的作用。

踝关节周围的韧带损伤都属于踝关节扭伤的范畴。

踝关节扭伤可能导致的损伤包括外踝的距腓前韧带跟腓韧带,内踝三角韧带,下胫腓横韧带等。

踝关节扭伤较常见,多由间接外力所致。

如行走时踏入凹处使踝关节突然内翻、内收,即可损伤外侧副韧带,严重者,可合并踝关节骨折。

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日后会反复扭伤,以致影响关节功能。

病因:踝关节扭伤是最高发的运动损伤,约占所有运动损伤的40%。

踝关节由胫骨腓骨远端和距骨构成。

由内外踝和胫骨后缘构成踝穴,距骨上面的鞍型关节面位于踝穴中。

距骨的鞍型关节面前宽后窄,背伸时较宽处进入踝穴,跖屈时较窄部进入踝穴,所以踝关节在跖屈位稍松动,其解剖和生理特点决定踝关节在跖屈时比较容易发生内翻外翻扭伤。

又因为踝关节外踝腓骨较长踝穴较深而内踝胫骨较短踝穴较浅,故踝关节更易发生内翻扭伤,外踝韧带包括距腓前韧带及跟腓韧带的损伤更常见。

踝关节外翻扭伤虽不易发生,一旦出现却很严重。

如发生断裂一般都会引起踝关节不稳,且多同时合并其他韧带损伤和骨折。

表现:踝关节扭伤的临床表现包括伤后迅即出现扭伤部位的疼痛和肿胀,随后出现皮肤淤斑。

严重者患足因为疼痛肿胀而不能活动。

外踝扭伤时,患者在尝试行足内翻时疼痛症状加剧。

内侧三角韧带损伤时,患者在尝试行足外翻时疼痛症状加剧。

经休息后疼痛和肿胀可能消失,会出现因韧带松弛导致的踝关节不稳,反复扭伤。

应急处理:发生踝关节扭伤后应立即至医院急诊就诊,在就诊前如有条件可按RICE原则进行处理,RICE原则包括rest休息,近一步理解就是免除负重,ice冰敷,compression加压包扎,elevation 抬高患肢。

就诊后由医生对伤情进行评估决定治疗方案。

首先,伤后要避免继续负重或行走,切忌由同伴在伤痛局部手法按揉。

可以用绷带或宽胶布将患侧足踝背伸90后轻度外翻位包扎固定,限制行走,并送医院处理。

对于症状轻者,可在伤后即用冷水或冷毛巾外敷并抬高患肢。

此时冷敷能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起到止血、消肿、镇痛的作用。

因此在急性扭伤后,应施行局部冷敷,并且越早越好。

抬高患肢可加快血液、淋巴液回流,不至于使血液瘀积于血管损伤处。

冷敷方法:将冷水浸泡过的毛巾放于伤部,每3分钟左右更换一次,也可以用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每次20~30分钟。

夏季则可用自来水冲洗,冲洗时间一般在4~5分钟左右,不宜太长。

如果踝部扭伤已超过24小时,则应改用热敷疗法。

此时热敷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有利于伤处淤血和渗出液的吸收。

热敷方法:将热水或热醋浸泡过的毛巾放于伤处,5~10分钟后毛巾已无热感时进行更换。

每天进行1~2次,每次热敷约30分钟即可。

关节扭伤后应及时处理,原则是制动和消肿散瘀,使损伤的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

关节积血较多者,应在无菌技术下及时抽出,以免后遗关节内粘连。

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而影响关节稳定者,需行手术复位修补,以免引起反复扭伤,关节软骨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

A、习惯性崴脚,为同一个人同一个脚经常崴伤的一种称呼。

一个正常人的脚踝在韧带肌腱组织、皮层的包裹下正常运转。

当遇到不平坦的地面时候,缺乏防范意识脚踝部位偏离原有位置,脚踝部位的韧带拉伤,皮层出血,出现肿胀。

在受伤之后恢复期间脚踝部位的松紧带因为韧带的损伤而变得松动,保护能力不强而出现的二次歪伤为习惯性崴脚!2、踝关节软骨损伤踝关节软骨损伤在踝关节疾病中较为常见,严重者可出现患侧踝关节疼痛及功能受限。

踝关节软骨损伤最多见于足球运动员,据报道发病率可高达80%,故也称足球踝。

在体操、滑雪等运动中也可发生。

由于后期距骨常出现骨赘,故本病曾被称为踝关节撞击性骨疣。

病因:由剧烈的运动,踝关节过度的跖屈、背伸、内外翻造成关节软骨损伤。

表现:1.踝关节运动时疼痛和活动受限是踝关节软骨损伤的主要症状。

早期为活动时疼痛,以后即使休息时也发生疼痛。

疼痛部位踝前居多,正脚背踢球时踝后部骨赘与软组织撞击挤压产生疼痛。

急跑和跳跃时,胫前唇和距骨颈撞击产生疼痛随着骨赘增生、滑膜囊增厚及游离体形成,关节活动受限日渐明显,直至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少。

2.有时还可感觉到关节面的摩擦音主要为粗糙的关节面和肥厚的滑膜或游离体摩擦所致。

3.体征主要有关节轻度肿胀、压痛摩擦感和摩擦音关节间隙减小。

偶可扪及游离体。

4.检查:X线是诊断足球踝的主要手段,可见胫骨和距骨颈有骨唇和骨赘形成,距骨后突增生延长,两踝变尖,有时可见游离体影踝关节间隙变狭窄等。

5.诊断依据病史、踝关节运动时疼痛等的临床表现及X线检查即可确诊。

治疗1.保守治疗包括护踝外用各种药膏外敷、超短波理疗或离子导入、关节内或痛点局封。

2.手术治疗对骨赘过大关节内游离体或关节间隙减小,踝关节反复交锁者可手术治疗。

据病变部位选用踝关节前内、前外或后侧切口切除骨赘,残床用电灼以防骨赘再生。

一般关节内均有数量不等的游离体,应仔细清除并以生理盐水反复清洗关节腔术后一般效果均较好,约3个月后可恢复训练。

3、跟腱损伤跟腱是将两块主要小腿肌肉联合到脚跟骨背面的大腱。

运动员跟腱处的损伤,一般有两种致病原因:急性损伤、慢性劳损。

刘翔的伤属于后者,是由于长期高强度训练和频繁比赛造成的的运动损伤积累所致,在田径场上,这样的损伤非常常见。

在运动中做跑跳和从高处落地等动作时,身体为保持平衡,就会反复过度牵拉跟腱,随之跟腱周围组织也受牵拉,并与跟腱摩擦,使疏松组织的小血管损伤,产生组织充血、水肿、渗出和变性,继而组织增厚或粘连。

这种慢性损伤初期在踝关节后下部有酸、胀或轻微的疼痛感,随着病情的发展,可以变为持续性疼痛,特点是刚开始活动时疼痛感比较明显,活动开后明显减轻,而在休息以后病情又加重。

这种有规律的疼痛,会使跨栏运动所需的后蹬力和爆发力直接受到影响,如果发炎的肌腱持续承受应力,还可能导致永久性损害,甚至造成肌肉的断裂或者跟腱的断裂。

所以刘翔退出比赛是非常及时和必要的,如果硬撑着继续比赛,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不但无法取得理想的比赛成绩,还可能会严重影响其以后的运动生涯。

值得安慰的是,跟腱损伤虽然是比较难治疗的运动员伤病,但这种伤病与骨伤等相比,情况又要相对好一些,通过采用激光消炎、牵引拉伸、超声疗法以及电刺激疗法等物理治疗方法进行恢复治疗,加上合理安排比赛、训练的时间和强度,科学的休息调理,定时的冰敷和按摩等都可以缓解炎症,加速痊愈。

跟腱损伤跟腱损伤、多为开放性损伤,偶有闭合性损伤。

开放性损伤,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会引起感染,跟腱感染,治疗非常困难,将会严重影响关节功能。

症状体症:1、外伤后,跟腱处有伤口,断裂处凹陷,足跖屈功能丧失。

2、闭合损伤,可扪到跟腱完整性消失,压痛、足跖屈功能丧失。

诊断依据:1、有明显外伤史。

2、有外伤伤口、跟腱断裂处陷凹,足跖屈功能丧失。

治疗原则:1、无论开放或闭合损伤,均应争取早期手术治疗。

2、陈旧性损伤,行跟腱重建术。

疗效评价:1、治愈:肌力基本正常,关节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好转:肌力达3级以上,关节功能基本恢复。

3、未愈:肌力未达3级,或跟腱短缩,跛行关节功能受限。

专家提示:跟腱断裂,不管开放或闭合损伤,均应早期治疗。

陈旧损伤、治疗困难,效果也不太好。

若处理不当,感染后,治疗很困难,故伤后应早到医院找骨科大夫及时治疗。

跟腱损伤- 致病原因长期慢性劳损可致跟腱周围炎从病理生理角度分析其原因,可能是长期慢性劳损或不协调的训练,致慢性跟腱周围炎,炎症导致腱周微血管变性,造成缺血、缺氧及营养不良,使跟腱产生疲劳或部分断裂,如此时不适当的爆发力超过其承受的能力,则可引发跟腱损伤。

正常情况下,肌-腱-骨复合体在受力方面是均匀一致的。

在剧烈运动时,由于足部所处位置变动无常,主动肌收缩缺乏完全协同作用,引起力量承载不平衡,极易引起跟腱这个薄弱环节的损伤。

在伸膝负重状态下突然弹跳离地动作或空翻踏跳时,踝关节在极度背伸位(约7 0°)时,跟腱要经受高达700余千克的力,因此这种受力方式是跟腱容易断裂的重要因素。

另外,由于跟腱炎局部使用糖皮质激素注射,虽然可能减轻毛细血管扩张、渗出性水肿,但由于抑制毛细血管的再生及代偿,会加重缺血,也是导致跟腱损伤的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