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分型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精神分裂症辩证分型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内科辅导:精神分裂症辩证分型自60年代以来,国内大多医家都是以“重阴者癫,重阳者狂”(《难经》)为辨证和分型依据。
近年来,随着对本病认识的加深,医者更多采用了根据阴阳、脏腑、气血病机的不同进行辨证分型治疗。
以下为198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研究会精神病专业委员会第二届学术会议修改通过的辨证分型标准:1.痰火上扰①躯体症状:大便秘结,溲赤,面红目赤,喜冷饮,舌红或绛,苔黄腻或黄厚,脉滑数有力。
②精神症状:不协调性兴奋,思维联想障碍,矛盾情感,情绪易激惹,注意力涣散。
2.痰湿内阻①躯体症状:心烦失眠,倦怠乏力,纳呆便溏。
舌体胖或有齿痕,舌苔白腻,脉滑或沉缓。
②精神症状:思维联想障碍,幻觉或妄想,情感淡漠,精神活动迟缓,意志减退或接触不良。
3.气滞血瘀①躯体症状:周身不适,肌肤粗糙,面色晦暗,痛经、经闭、经少色暗或有血块。
舌质紫或瘀暗,少苔,舌下静脉曲张瘀血,脉涩或弦。
②精神症状:行为幼稚或愚蠢,思维破坏,幻觉、妄想,情绪不稳,兴奋躁动。
4.阴虚火旺①躯体症状:大便干结,小便短赤,颧红,口干不渴。
舌红无苔,或舌绛苔剥,脉细数。
②精神症状:病情迁延不愈或偶见冲动,幻觉、妄想,情感平淡偶伴激惹,思维联想障碍,孤独退缩。
5.阳虚亏损①躯体症状:面色无华或萎黄,体虚无力,畏寒肢冷,食物不化。
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弱。
②精神症状:情感淡漠,懒散退缩,思维贫乏或片面妄想,意志减退,寡言少动。
以上各项中躯体症状的第上项为必备症状,并同时具备其他症状中的一项,精神症状诸项中应具备其中3~4项。
若患者症状难以纳人上五型者,可另分型施治。
精神分裂症分类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F20精神分裂症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F20.x0持续性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F20.x3弛张发作性F20.x4不完全性缓解F20.x5完全性缓解F20.x8其它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精神分裂症临床分型方研

标 准 以 医学 科 学理 论 为 基础 , 参照 新 的 三级 医 院评 审标
准, 建立 科学 的 交接流 程 。专业人 员 和管理 者 间的共 识 , 会大
大提 高对所选 标准 的依从性 和管理 上 的执行力 … 。护士 长 、 质 管员 定 期进 行 抽查 并 反馈 , 现不 良事件 进行 强 化教 育 并培 出 训 。执 行标 准 和测量 标准 公 开 、 明, 述准 确 、 透 表 操作 简单 , 相 关 人 员 既是 执行 者 又是 监控 者 。Se ad 分 法操 作 简单 , tw r 评 对 患者 清醒程 度 、 呼吸 道通畅 程度 、 肢体 活动 度进 行评分 , 分 6 满 分, 大于 4分方 能离开恢复室 。
等 。后者 当以虚证 论 治 , 以益 气 活血 , 治脑 神。方 药补 中 当 调 益气 汤加减 , 药物 : 党参 1 、 5g 黄芪 1 、 5g 升麻 8g 柴胡 1 、 、 0g 当
121 肝 气郁结 、 火 内生 .. 痰
肝 气郁结 , 痰火 内生 , 肝郁不 达 ,
上扰 脑 神至 兴奋 语多 , 绪不 稳 , 易激惹 , 情 时 时感 焦虑 , 见妄 妄 闻, 疑善 虑 , 则毁物 冲动 伤及 他人 , 多 甚 时面 红 目赤 , 时狂 乱无
知, 叫骂不避 亲疏舌质 多红绛 , 多黄腻 , 弦大滑数 。治 以疏 苔 脉
归 1 、 2g 川芎 1 、 0g 红花 4g赤药 l 、 牛膝 1 、 、 0g怀 0g杞果 1 、 2g合
2 年 1 月 第 1 第 2 期 01 1 1 卷 1
精神分裂 床分 研 症临 型方
张 光 明
安徽省太和县人 民医院 , 安徽太和 2 6 0 36 0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病案分析(一)

现病史:陈某一直是一个很活泼的学生,学习成绩中等 。入院前4月,学校老师忽然发现她变得孤僻起来,不爱 与人交往,经常逃课,上课时要么自言自语,要么忽然大 笑。宿舍同学对她都不错,但她总是莫名其妙地指责别人 说“为什么骂我?”老师觉得不对劲,找她谈话,她却回 答说,班上有男同学喜欢她,女同学在嫉妒她,还有很多 人在议论她,骂她,甚至怀疑有人在水中放毒。
●紧张型 :发生于青壮年,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以表 情淡漠为主要特征。初期言语动作明显减少,发展至严重
时呈木僵状态。有时会突然解除抑制呈兴奋状态,打人、 毁物、逃跑,历时短暂,又可转回木僵状态。此类型一般 预后良好,经治疗后可完全恢复。
●妄想型(偏执型) :青壮年,起病缓慢,早期为敏感多 疑或间伴有听幻觉,以后逐渐发展为妄想。由于妄想及幻 觉而影响其言行异常,情感反应常与思维内容及环境不协 调,妄想内容荒谬脱离现实。病程发展较慢,早期尚能正 常工作故不易被发现。常发展至影响工作生活,产生异常 行为时才被发现有病。此型预后较好,经治疗大多可痊愈, 只有少部分会遗留性格改变,极少数逐激发展为慢性精神 衰退。
引起医生注意的是,她的叙述似乎是在念剧本里的台 词,且常常添枝加叶,不时还要偷看一下医生的反应。若 医生面露同情之色,就越发起劲,手舞足蹈,开始的忧郁 与不快早就烟消云散了。 医生发现,这位女郎的叙述只 在于引起医生对她的注意和重视,自己却并无深刻的情
感体验。医生向她做了一些解释和保证后,她便欣然离去, 林走还坚持和医生握手,反复说着感激的话。
问题:
1. 病人的病情特点和诊断是什么?
2. 选用什么药物治疗?
3. 在医患沟通和改善社会环境方面我们能做写什么工 作?
病例6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摘要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一、感知觉障碍1、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是常见症状之一,但不是特征性症状。
2、以幻听最为常见,幻听内容有争论性、评论性或命令性。
3、其它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嗅幻觉、内脏幻觉、本体幻觉等。
4、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多会给患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
言语性幻听:说话声1、命令性幻听:命令患者执行指令2、评论性幻听:以第三人称评价患者当时的思维或行为3、议论性幻听:第三人称谈论患者4、争论性幻听:两个以上人在争论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对与否二、思维障碍(一)思维形式障碍言语紊乱:思维与语言的组织出现问题,使人难以理解。
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言语贫乏、媒介和音韵联想1、思维散漫:思维缺乏固定的指向段落与段落之间缺乏逻辑联系。
例如,住院患者写信给领导这样写:“刘处长,领导,你们好,我在这里一切很好,大家都好,希望你积极工作,努力学习,提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
同志们走勤奋的道路,人人都有科学知识,更有理论现代化。
”2、思维破裂:更严重的联想障碍,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联系3、词的杂拌:(1)词的堆积,词与词之间无联系。
例:他….蛇….汽车;(2)意识清晰——思维破裂;(3)意识不清晰——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4、象征性思维:把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和物品赋予某种特殊的意义,把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
例:医生:你为什么打她(另一个病人)?病人:因为她说她的项链是珍珠的。
医生:那有什么关系?病人:我丈夫姓朱。
患者把抹布的“不清洁”(具体的“脏”)与思想上的“错误”(抽象的“脏”)混淆。
5、媒介和音韵联想:借助外界某些本来与自已无联系的事物作为媒介所发生的异常联想例:患者姓“林”,讨厌“板”,57数字,煤气灶。
6、语词新作:自创新词、新字,用图形、符号代替某些概念,所代表的意义只有患者才能理解。
例:患者认为人的心脏不是位于正中将全部字中的“心”→“忄”思想→忄田忄目7、概念形成、判断、推理逻辑障碍:患者:我的病就是猪(概念外延的紊乱)患者:李某是死人,我把他救活了,所以他要害我。
精神分裂症的诊治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诊治
张磊
一、精神分裂症的定义
精神分裂症 (schizophrenia) :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知觉、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
一般无意识及智能障碍。
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病程多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
二、精神分裂症疾病特点
精神分裂症的特点。
精神分裂症具有:阳性症状、攻击敌对症状、阴性症状、心境症状、认知缺陷,部分病人有共病。
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群,包括阳性症状群、阴性症状群、认知症状群、攻击敌意症状群、焦虑抑郁症状群。
三、临床分型
(一)偏执型临床症状以妄想症状为主,往往伴有幻听。
情感平淡或不适切、言语紊乱、行为紊乱不突出。
人格改变和精神衰退少见。
(二)青春型主要表现为不协调精神运动性兴奋。
情感平淡或不适切、言语紊乱、行为紊乱突出。
(三)紧张型紧张性兴奋和紧张性木僵交替出现,以木僵为主。
(四)单纯型表现为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此型预后最差。
四、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
目前认为最适宜的长期治疗应该是联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社会康复治疗。
精神分裂症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要足剂量、足疗程,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尽量单一用药,提高用药的安全性;以促进患者回归社会为治疗的最终目标。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及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的分型及诊断标准本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常缓慢起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不协调。
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呈反复加重或恶化,但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状态。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有附加规定: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程度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病症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性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20.1偏执型分裂症[F20.0]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妄想为主,常伴有幻觉,以听幻觉较多见。
20.2青春型(瓦解型)分裂症[F20.1]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常在青年期起病,以思维、情感、行为障碍或紊乱为主。
例如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情感倒错、行为怪异。
20.3紧张型分裂症[F20.2]符合分裂症诊断标准,以紧张综合征为主,其中以紧张性木僵较常见。
20.4单纯型分裂症[F20.6][附加诊断标准]1、以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或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主,从无明显的阳性症状;2、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趋向精神衰退;3、起病隐袭,缓慢发展,病程至少2年,常在青少年期起病。
简述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类型一、简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主要特征为思维紊乱、感知异常、情感低落以及社交功能障碍等。
根据临床表现和病情特点,精神分裂症可分为多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不同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案。
二、分型1. 基础型(简单型)基础型精神分裂症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患者表现为慢性起病、缓慢发展的临床过程。
其主要特征包括思维贫乏、情感淡漠、语言贫乏以及社交障碍。
这些患者通常表现为自我封闭,无法表达其内心的感受和情绪,丧失了对社交关系的兴趣。
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药物治疗和心理社会干预。
2. 急性起病型急性起病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发展非常迅速和剧烈。
他们会突然出现明显的思维紊乱、妄想幻觉、情感不稳定等症状。
这些患者可能会出现自伤、自杀的行为倾向,因此需要紧急治疗。
针对急性起病型精神分裂症,通常采用抗精神病药物联合睡眠药物的治疗,并加强患者的心理支持。
3. 紧张-退缩型紧张-退缩型精神分裂症的患者通常表现为对环境的过度敏感,担心被他人伤害。
他们往往害怕与他人接触,退缩到自己的世界中,避免与他人交流。
这些患者常常有妄想、幻觉,不相信别人的善意,认为自己受到了阴谋的困扰。
治疗方面,既要采用药物治疗,也要进行心理社会干预,帮助患者调整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4. 弥漫型弥漫型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类型,患者表现为广泛的精神症状,涉及到思维、情感、行为的多个方面。
患者往往表现为情感不稳定、冷漠、易激惹、紧张不安、好斗等。
治疗这种类型的精神分裂症需要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以及康复训练。
三、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治疗主要使用抗精神病药物,包括典型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
典型抗精神病药物主要用于控制精神症状,如幻觉、妄想等;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除了能缓解精神症状外,还对情感和认知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药物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选择和调整。
2. 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在精神分裂症的综合治疗中起到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分裂症的类型自克雷培林和伯乐尔起,精神分裂症就已经根据行为开始分类。
精神分裂症患者不仅仅只用精神分裂症来统称,而是出现了紧张性精神分裂症,妄想性精神分裂症等等。
对于诊断医生而言,这种分类经常是存在疑问的。
如果一个精神分裂症患者称自己是一个被敌人追捕的有名的人,他就有可能被归入妄想性精神分裂症,但是如果二个星期后,他不再提及敌人而是不再从椅子上离开,是否应该再把归入到紧张性精神分裂症中去呢?虽然在分类上存在困难,但分类诊断最终可能是有价值的。
将患者分类进入限制性诊断组对于研究而言是必要的。
就像目前我们并不知道是否不同的原因导致了不同的精神分裂症行为模式,是否是不同的精神分裂症行为模式产生了不同的治疗方式,但是如果我们能把具体有相似行为模式的病人进行归组研究,我们就能发现上述这些疑问的答案。
这就意味着将患分类。
一般,精神分裂症被为分五种类型。
其中一种是未分型,这是一种混杂型,适用于那些不适合归入任何一类或者是可以归入好几类的患者。
这类患者是常见的。
另一类是残留型,度过了活动期的患者归入此类。
剩余的三类的确是描述了活动期的症候:紊乱型精神分裂症,紧张型精神分裂症和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紊乱型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的不同的心理障碍中,紊乱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是最符合人们对“疯子”的刻板印象。
紊乱型精神分裂症中有三种典型的特征。
一是说话的言语支离破碎,最可能出现语词新作,音联和词语杂乱。
二是情感障碍,一些患者情感平淡,还有一些举动愚蠢——傻笑,做鬼脸等。
第三个主要特点是行为举止混乱或者是拒绝穿衣。
虽然具有以上这三种特征就可以确定为紊乱型精神分裂症,但大多数这类患者会表现出精神分裂症的所有症状。
他们的运动行为非常奇怪。
他们可能会出现幻觉和妄想,但是不同于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那样比较完整的想象,他们的幻觉和妄想经常是破碎的而且是让人疑惑的。
此外,紊乱型精神分裂症还会有严重的社会退缩,完全沉湎于他们自己的世界,有时对发生在他们周围的事几乎是无动于衷。
紊乱型精神分裂症通常是渐进性发病,且容易出现在早年。
紧张型精神分裂症这曾是一种常见的障碍,但是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它有一个明显的特征:运动行为上有显著的障碍,有时这种障碍以紧张性木僵的形式出现,或者是表现出完全不动,通常伴有缄默症,就是不说话,患者有可能在数周内都持续这样的状态。
一些患者在木僵期间会出现很怪异的姿势。
有时他们会像蜡像一样,任他们摆布,且保持这一被摆弄的姿势。
然而,紧张症并不只是局限于运动性活动的减少。
很多患者会在不动期和疯狂期之间转换。
以上任何一种状态,患者都需要医疗急求。
在兴奋期,患者有可能会伤害自己或者是他人;在木僵期,要防止他们饥饿。
虽然紧张性不动是一种消极状态,但是实际上可能相当的活跃。
患者经常持续几个小时的奇怪姿势,这种姿势也被认为需要花费特别多的精力。
此外,一些像蜡像一样的患者,他们会强烈地反抗他们摆弄他们的躯体——一种被称为紧张性木僵的特征。
相类似的,虽然紧张症似乎会表现得极度退缩,但是有一点是很清楚的,即患者能够清晰地知道他们周围发生了什么。
有一些表现出模仿言语,像鹦鹉学舌般地重复他人的话;一些表现出模仿行为,模仿他人的行动。
最后勤部,很多中层得表现出紧张性抗拒症,他们虽然拒绝做要求他们做的事情,但做得总是和说得相反,这就表明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要求。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牲是相对持续的妄想和幻觉,而这些经常与迫害和庄严的主题有关。
妄想的范围从一大堆混乱的,模糊的,到想象出来的一套设计精密的阴谋系统。
患者伴有幻觉——特别是幻听——这支持了妄想的信念。
典型的病例中,妄想的主题是迫害,还经常结合着庄严的主题。
偏执型妄想总是和这样一种属性风格有关——在这种风格中,他人因为负面事件而受到谴责。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远比系乱型精神分裂症或者是紧张型精神分裂症患者常见。
一般来说,接近一半的患者有可能被诊断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主要说来,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患者比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得更“正常”。
他们有可能会比较好地完成认知测验。
他们能更好地知觉到真裨情绪表达。
他们百闻不如一见前的适应性上有更好的记录,更可能结婚,发病时间更晚,比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更长期的结果。
偏执型精神分裂症发病的活动期通常都在25岁以后,其典型的进程是长期怀疑,导致紧张和容易破裂的人际交往。
以上所讨论的分类是研究精神分裂症的一种传统的方法。
但研究还未证实这样的分类是有效度的。
也就是说,事实上,分类所描述出来的精神分裂症是不同的障碍,有不同的起因,要求不同的治疗等等因此,现在我们来龙去脉谈谈在精神分裂症中关于给度分类的最主要的三种理论:进行——反应维度,积极——消极症状维度和偏执型——非偏执性维度。
进行——反应或者是病前好——坏:事实上,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大不相同。
一些患者经历了很长的发病前阶段。
另一些中层得则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从机能的正常状态变成完全的精神病。
这样一种变化维度传统地认为是进行—反应维度。
那些渐进发病的病例被称为进行性精神分裂症。
那些突然的发作似乎是由一个创伤事件而发病的病例被称作反应性精神分裂症。
这一维度有很长的历史,始于克雷培林和伯乐尔。
这二个理论家认为精神病的发作是精神病病因的线索。
生源性(通俗来说就是指的生物原因)精神病可能是渐进的发病,它是起因于异常的生理过程。
相反,心源性精神病有可能有一个突然的发病,这是因为对创伤性经历的反应,所以就用了进行和反应这二个词。
但是,目前,很多研究者把进行——反应维度更多地看成是一个连续体而非二分体。
现在,有些研究者更偏爱用病前好——坏维度而不是进行——反应维度。
也就是说,病前的好——坏维度是针对活动期的发作之前患者机能的好坏而言的。
事实上,病前好——坏维度基本上是同进行——反应维度一致,它消弱了因果关系上的含义。
为了描述发病就要描述病前的适应性情况,反之亦然。
虽然在进行——反应维度上的有用性上存在一些异议,但是普遍都同意这个短语所描述的含义。
进行性病例典型地指存在于一个长时期的社会性的,性的,职业上的适就成长不充分。
进行性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典型地表现出在学校不属于任何一组同伴,在青少年时期没固定的伴侣,高中后不能继续学业,从事一项工作不能超过二年,也不结婚。
此外,似乎也不会有损伤性的事件,没有诸如离婚或者是更换工作这类突发性的压力源而突然进入活动期(活动期是指的病征表现明显的时期)。
而是发病前的那段时间总是表出一种在思维,兴趣,情感,活动性上逐渐的衰退。
这一直会持续到此人变得过于退缩以至于被送进了医院。
相反,反应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发病前的时间里表现得似乎很正常,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都能很适应,有朋友,伴侣,和他人相处得很不错。
在一件明显的创伤性的,突然的,惊人的事件之后发生,其发病症状就会表现出来,经常伴有幻觉和妄想。
由于他们像其他每一个人一样害怕在他闪身上的事情,所以,患者也趋于表现出极度的恐慌和慌乱。
积极——消极症状:这是在精神分裂症的所有维度里,最近最受关注的研究维度。
积极症状的牲是出现了在正常情况下不应出现的反应,表现包括幻觉,妄想,奇怪或者是混乱的行为和思维障碍,如不连贯。
消极症状的特征是缺失了在正常情况下应该出现的反应,表现包括语言贫乏,情感平淡,退缩,情感淡漠和注意力损伤。
积极——消极症状维度似乎相当于发病好——坏维度。
有消极症状的患者似乎更多地表现为病前不良适应。
如同病前不良的患者,他们更多地趋向于较早发病。
实际上,这些患者也最不可能进入缓解期——换言之,不能恢复。
积极——消极症状也同样可能和不同的认知障碍有关。
消极症状的患者在诸如视觉刺激加工这类测验中表现得很差。
而积极症状的患者在听觉刺激加工测验中,特别是言语测验表现得很差。
这些发现已经引起了更多的思考:可能存在二类在生物性上不同的精神分裂症。
其中消极症状的那一类更像克雷培林提出的早发性痴呆。
一些研究者对这二种类型做了区分。
精神分裂症I和精神分裂症II型。
I型表现出积极症状,药物治疗效果较好。
精神分裂症型II表现出消极症状。
根据一些研究发现,典型的抗精神病药物对这类患者的效果不大。
这一点也同样支持了积极和消极症状有可能是不同的发病起因的想法:精神分裂症中积极和消极症状可预测非精神病性的分裂型疾病的相应症状。
一般来说,I型不存在大脑结构性异常,药物反应更好,病前的适应性也比较好,病后的预后好一些。
而II型的,存在大脑结构性异常(并不是总存在),同时,病前适应不好,病后的预后更差一些。
当然,这样二种类型的分类,并不像听上去的那样令人满意。
类型II的患者有可能会出现类型I的典型症状。
一些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同时出现积极和消极的症状。
还有一些原本是消极症状然后发展为积极症状,或者是相反。
在后一种情况中,消极症状有可能是从属的,也就是说,消极症状可能发展为对主要症状的一种响应,如:在令人害怕的幻觉的压力下,患者会表现出社会性退缩,或者是根本不说话,情感平淡。
但是我们很难断定消极症是主要的还是从属的。
这样的复杂性使一些研究者现在觉得可能存在另一种重要的维度——混乱—不混乱维度。
在此维度就中,就不需要把患者整齐地归入类型I或者是类型II。
一个解决辩别积极——消极症状中的一些矛盾的方法已经成为了进一步辩别缺陷症状和非缺陷症状的方法。
缺陷症状是指那些贯穿于精神分裂症发病前,发病时,发病后整个过程中主要的,持续的消极症状;非缺陷症状是指那些因为抑郁或者是药物副作用而引起的短暂的消极症状。
缺陷症状比非缺陷症状似乎和神经心理学家以及脑异常有更紧密的关联。
偏执型——非偏执型:对此维度的划分标准是迫害和或者是夸大的妄想主题是否出现。
如果出现就是偏执型,不出现就是非偏执型。
一些研究已经发现偏执性——非偏执性精神分裂症趋向于更好地病前适应,较晚的发病和较好的预后。
它也类似于反应性精神分裂症因为其患者的智力受损度较小。
所以,偏执性——非偏执性给度,就像进行——反应维度或者是病前——好坏维度,以及积极——消极症状维度一样,具有预后人地有助于精神分裂症病因的理论发展。
关于妄想性障碍的症状我们已经在偏执性精神分裂症那里看到了一些关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特点。
在偏执型精神分裂症里,妄想是一大堆异常性中一个简单的症状,所有这些异常性都可能彼此独立存在。
另一方面,在妄想性障碍里,妄想是异常的基础。
在一些病例中,妄想可能的确只是唯一的一种异常,个体在其他方面似乎都很正常。
其他一些患者可能会表现一些情绪障碍,但它们只是妄想的结果。
比如:他们可能会对完全陌生的人生气,但是非曲直只是因为他们怀疑那些陌生人在监视他闪,或者是怀疑他们与其配偶调情或者是其他的事情。
换言之,我们可以这样推测:如果没妄想,就不会有异常,而且,一个人无论有其他什么症状,都不会有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