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嘉言秋燥论治及治燥名方
喻嘉言对江医学的影响与贡献
本文从其对旴江医学影响的方式、对旴江对旴江医学重医德思想的影响与贡献等方面加以论述。
其传。
而在旴江医家中,大概只有南昌的罗子尚为喻嘉言的亲授弟子。
1.2…授课讲学…在喻嘉言之前,中医的学习和传承基本采用师带徒的模式。
喻嘉言出家为僧时,熟知讲经说法的教学模式,他在中医的教学中引入这一模式并大开讲堂,广收门徒,向来自各地的求学者及同仁讲解“伤寒”“瘟病”等,成为中医历史上课堂教学的第一人,并培养了一大批如徐忠可、程云、陈骥等有成就的医家,为中医的传播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3…著作…喻嘉言著作等身,除著有《寓意草》《医门法律》和《尚论篇》等著作外,他还撰有《伤寒尚论篇次仲景原文》《伤寒抉疑》等十余部有影响力的著作[1],这些著作对旴江医家影响较大,如清代南城的谢星焕、清代南丰的李铎等,其中谢星焕受其学术影响尤深并成为江西历史上十大名医之一。
1.4…私淑或再传…喻嘉言的私淑或再传弟子较多,有影响力的如再传弟子清代著名医家尤在泾,其师马俶亦私淑喻嘉言。
其中旴江医家中较著名的再传弟子为清代舒驰远,江西进贤人,因获交喻嘉言的弟子罗子尚,得《尚论篇》,读后大悟,自此专以《伤寒论》为宗,是继喻嘉言之后又一温热派大家。
火神派宗师郑钦安在《伤寒恒论》中,所引伤寒论条文悉遵舒驰远《伤寒集注》;近代伤寒大家汪莲石,在学术上崇尚舒驰远之《伤寒集注》,后来培养出恽铁樵、丁甘仁等誉满全国的中医名家[2]。
1.5…间接影响…受喻嘉言间接影响的医家很多,如孟河医派开创者费伯雄,因其师王九峰为喻嘉言之弟子,故孟河医派的诸多医家受喻嘉言学术思想影响较大。
旴江医家如张佩宜,祖籍江苏镇江,年轻时即师从扬州名医李宏远学医,后又在扬州小茅山攻读医书,期间学习均以孟河医派为主,赴江西南昌行医后与同道创办“神州医学会”,在江西医药界位列“四大金刚”之一[3],其重脾胃思想亦受喻嘉言影响。
2…喻嘉言对旴江医学学术思想的影响与贡献2.1…开启旴江医家重《内经》《伤寒》之风…喻嘉言非常重视《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
【doc】论《温病条辨》对秋燥的认识和治疗
【doc】论《温病条辨》对秋燥的认识和治疗论《温病条辨》对秋燥的认识和治疗论《温瘸条辨》对秋燥的认识和治疗蒲江暑天华卫生院李学明缘台翦膏经唆,提出胜复气化"秋燥的病名,首见于喻嘉言《医门法律; 秋燥》中,但是,系统地辨治秋燥,并对秋燥的发生变化有独到见解的医家,就当推吴鞠通了.他指出;"欷燥之气,轻则为燥,重则为寒,化气为漫,复气为火."提出燥气有"胜复"不同,忆热侮漳意证穗燥的蒸气,燥气寒倔是燥的胜气.昊氏在《温病条辨》中叉说;"历取诸贤精妙,考之内经,参以心得."可见无论在认识和治疗秋燥,都在综台前贤思想和经验,并考之《内经》的基础上所得.在藏书《补秋燥胜气论》中,吴氏说;近代以来,惟喻氏抬补煤气论,其方用甘滔微寒叶氏也有燥气化火之论,方用辛凉甘滔.乃《素问》所谓燥化于天热反胜之,治以辛凉,佐以甘苦之法也." 此外吴氏还专篇论述了秋燥病,才使对秋燥的认识日趋完善.正如《时病论》引程憾所说: "论燥气者,酋推嘉言,其次目南与鞠通也…… 至鞠通论燥,有胜气与复气,及正化对化,从标从本之说,可为定论."【) 主焦辨治燥病,明确传变规律吴氏治疗秋燥也同其他温病一样,分别从上,中,下三焦进行辨治,并按三焦所属脏脐f及病情变化提出了本病的传变规律上焦心肺,肺主皮毛,秋燥之气内应于旆.燥属阳邪,其性干燥,易于份阴耗液,因此本病初起以燥伤肺阴为多见,中焦脾胃,胃喜澜恶燥, 故中焦以胃阴虚损为多}下焦肝肾,乙癸同以胃内停水为基本病理变化的水毒证.其中虽然有些也涉及上焦和下焦,但中焦却是疯变发展的根本所在.结合西医瘸名,则大多与再, 肾,心脏疾患有关.在处方应用上,通过铅'候分析和类方比较,汉方医为每一药方确定了较为具体和严格的Jij方标准.这对于我们认识和应用这类盆E青是有参孝价值的一t一禄,故下焦以肾阴亏损,水不涵术,肝阳偏亢等症为主.指出秋燥也同其他温病一样,沿三焦次第相传,并且指出r"上焦不治,则传申焦胃与稗,中焦病不治,则传下焦肝肾也.始上焦,终下焦."可见,秋燥的传变规律确实也同其托温病一样.- 病变部位不同,治疗法刚各异吴氏嗣:"治以苦温,内经治燥之正法也."拖根据秋燥之邪伤阴耗液的特点和宿变部位的不同,具体提出了;温疯伤人身之阴, 故喜辛凉,甘寒,甘成以救其阴昀治疗法盟町.,1.辛凉法《沮瘸条辨》日;"前三焦,治以辛甘篇所序之燥气,皆言化热伤津之i芷微减."即指以辛凉清润之品疏解肺卫之燥热,用以治疗燥证初起.其"辛甘微凉"法的理论依据源于《内经》"燥淫于rj,治以苦温, 佐以甘辛.曹炳章在论述桑杏汤时说;"用药全系辛凉滑润,可悟立方之法."因为病情轻浅,病位在上焦,且属燥邪为患,故不可辛温升阳而助其燥气,又不可过用寒凉遏其肺气, 因而吴氏治疗大都选用质地轻浮,具有发散作用,且无伤津耗液,清凉润燥的药物,如桑,薄荷,芦根等品.心肺同居上焦, 叶,杏仁心血的运行靠肺气的推动.又肺属宝,金能克木,故吴氏将燥与血结的症癌和肺病及]阡的疝痕,胸腹胁肋病也歹6入上焦篇中./ 2.甘寒法;即用味甘性寒的药物生滓养液用以治疗肺胃之明不足或燥热虽解而肺胃之阴来复之中焦燥证的一种治疗方法.脖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故燥邪传入中焦,以胃液大量被劫之症为主,丽与其他温病不同,是氏治疗常用汁液丰富之品,如沙参,梨汁,牛乳等. 他指出t"此皆甘寒数阴法也."但中焦燥症宜慎用苦寒,或蕾滠正如是氏所畜;"溢瘸燥热,欲解燥者,先滋其干,不可纯用苦寒, 服之反燥甚."3.越敲法t成性类术,其性下坠是氏喇J}I巾l98年簟'耀治下焦燥病所选用咸性药物大都为爬行蠕动之物,如龟板,鳖甲,龙牡等,能入下焦搜风逐酃.且此类方剂中以酸甘硪药物居多.酸甘化阴,可补肾阴之号掼.因此甘咸怯适用于温病久羁,劫烁真阴,邪少虚多的下焦燥证. 肾主五液而恶燥.历经了上,中二焦的病变过程和治疗方面的谙种因素,秋燥病邪深入下焦必然穷及肾脏,劫烁肾中阴液,临床以肝肾醇专,水不涵木,肝风湘动的干咳或久骇不愈, 痉厥,昼凉夜热等症为主.故吴氏说;在下焦无非热郅深入,消灼津渡,涸尽而死."可见甘咸法对下焦燥病是适用的其药物的剂量也较上,中二焦为重,体现了"治下焦如衩, 非重不狐的原鼬.旺有治疗原劓,又有觅活变通吴氏对秋燥的治疗,有的提出具体方剂, 有因病势不定或变化不同,灵提出治疗原则, 示人以灵活变通如《上焦秋燥》五条指燥邪传入中焦,既可以见至4胸腹胁肋痛,也可能见到呕吐和泄泻,故只提出"苦辛甘温以和之" 的大法,未局限方剂.又如第六条:"阳明燥盎里实而坚,未从热化下之以苦温,已从热化下之以苦露.指出了同为燥与屎结之便秘症,因有寒祀与热化的区别,治法也有苦温泻下和苦寒污下的不同.可见吴氏的治疗思想是符台辨证法的.摄据病情不同,困人园症施治是氏治秋燥不仅视病情变化进行辨治,而且根据患者体质的强弱,年龄各异施以不同的方法.如治疗下焦燥病,燥与血搏之癌瘥时,吴氏指出老年^八脉空虚,不与血搏. 不可与亿捶圆舂丹,丽甩温养与温燥兼顾的复享丹"治疗.其"不与血搏一句即说明了应当以是否与血相搏,有无形实之证作为辨证要点.有形实者用化癌回春丹,无形实者甩复享丹.关氏还善于运用不同的剂型治疗燥症. 如,同是燥邪深入下焦,水不涵术之昼凉夜热,咳嗽,瘫厥症,因病有缓急不同,运用荆型也不,样,病情较急的甩汤剂,如复脉汤, 大定风珠汤}病情较缓,,恢复不易的可选用煎熬为丸剂的"专翕大生膏进行治疗. 综上,可以看出,《温病条辨》对秋燥的认识是菲常深刻,活跃的,其治疗用药特点是非常灵活,颇具巧思的.注祷;ll-?-.'时龠论'.1O0贾^舞卫生出版社, I98a."一物丹参,功同四物"刍议青海贵德县人民医院谢亚强一物丹参,功同四物"之说始出《妇人明理论》.将一物丹参的治疗作用与四物汤完全等同看待.笔者认为这有失儡颇. 丹参,四物都八血分,专治妇种病证本草纲目》说丹参为"人手少阴,厥阴血药."现代中药学亦说丹参专入血分,治血分瘸证.四物汤也是补血谰血,治血病之要方.可见丹参与四物汤都主人血分.至于他们在妇科病中的应用,《中药犬辞典》载丹参……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血崩带下…"."《日华子本草》载丹参"安生胎, 落死胎}止血崩带下,调妇人经脉不均,血邪心炳.众所周知,四物汤在妇科痛证中的应甩也不逊色,凡圜血虚,血不调耜所致的月经 ?JlI呻蕞l9喜睾纂4糟不调,痛经,疆腹疼痛,妊娠痛,产后病等都常选用.据此看出=丹参与四杨汤都是某些妇科病证不可醯少的方和药.所以,从二者都入血分,且常格妇科病两方面来看,丹参与四物确有相同的地方.一物丹参,功同圈物是否当从这方面去理解./丹参四骑功能厦治疗作用有别丹参,四物都可用于血之瘸证,然丽血的病证有血热,血寒,血癀,血虚,出血之别, 拟方选药必然不同.丹参与四物从功能及治疗作用来看,二者是有区别的,不能混为一姨. 丹参味苦性寒凉,?其功能为活血行瘀,碌血清热,常用于瘀血所致的诸痛,肝脾肿大,.冠心痛和困血热引起的心烦失眠及出血等证.在妇科瘸证中也只适宜于因血瘀滞及血热引起的谱证,其补皿的作用很小,即有生新血之功能, 也是在接密之后面迭生新血的.然而四物场的功用潮与丹参相反.嘎物两属温补之藕.主治五一。
秋燥论
皴名(c。ūn疟)揭疾:之皮一肤。破症裂见。先寒后热,寒少热多,头痛烦躁等。 熯多(h由à n盛):夏同贪“凉暵受”风。,干又燥感。疟邪所致。
至所傷則更厲。燥金所傷,本摧肝木,甚則自戕肺金。蓋肺金 主氣,而治節行焉。此惟土生之金,堅剛不撓,故能生殺自由, 紀綱不紊。若病起於秋而傷其燥,金受火刑,化剛爲柔,方圓 且隨型埴,欲仍清肅之舊,其可得耶?《經》謂“欬不止而出 白血者死。”白血,謂色淺紅而似肉似肺者。非肺金自削,何 以有此?試觀草木菁英可掬,一乘金氣,忽焉改容,焦其上首, 而燥氣先傷上焦華蓋,豈不明耶?詳此,則病機之“諸氣膹鬱, 皆屬於肺”、“諸痿喘嘔,皆屬於上”二條,明指燥病言矣。
"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
害则败乱,生化大病"(《素问.六微旨 大论》)
2. 就:趋向。 4. 谋:合。 6. 背戾:违背。 8. 一往:完全归向。
16. 却:退。
17. 如:依照。
18. 比例:类推。
19. 赤地:寸草不生的大地。
20. 皴揭:皲裂。
21. 烁:通“铄”。消损。
22. 熯:同“暵”。干燥。
23. 治节:治理调节。
24. 惟:由于。
25. 型埴:铸造器物所用的土模 26. 菁英:精华。
27. 掬:用两手捧取。
28. 华盖:古代车上装的伞盖。此指肺。
29. 了:全;完全。
30. 胠:腋下胁上的部位。
三、词义辨析
声闻顿著。(立刻)《丹溪翁传》 ┌ 新秋之凉,方以却暑也。(退) │ 却→ │ 顾夏虫而却笑。(后)《元气存亡论》 │ └ 却以纸裹,留坑中一宿。(再)《雷公炮炙论》
秋燥论原文及译文
秋燥论原文及译文
秋燥论原文及译文如下:
原文:
喻昌曰: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
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
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
春月地气动而湿胜,斯草木畅茂;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
故春分以後之湿,秋分以後之燥,各司其政。
今指秋月之燥为湿,是必指夏月之热为寒然後可。
奈何《内经》病机一十九条独遗燥气?他凡秋伤於燥,皆谓秋伤於湿。
历代诸贤,随文作解,弗察其讹。
昌特正之。
译文:
喻昌说:燥和湿有天上地下的差别。
燥,是天的气;湿,是地的气。
水流布于地就是湿,火靠近物就为燥,各自依从它们的类属,这一方面强,那一方面就弱,两者是不相融合的。
春季地气生发,因而湿气旺盛,这就使草木生长繁茂;秋日天气强劲肃杀,因而燥气强盛,这就使草木枯黄凋落。
所以春分以后的湿气,秋分以后的燥气,各自主管它们的时令。
我喻昌特地来纠正它。
希望以上译文对您有所帮助。
旴江医家喻嘉言《医门法律》咳嗽治法浅析
也是多种疾病的临床伴发症候。
而喻嘉言作为盱江医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之一,其在《医门法律》或吐出痰液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肺系病症。
咳嗽可作为肺系疾病的常见伴发症状,同时咳嗽也可以单独作为一类疾患。
咳嗽作为一类内科常见疾病,其病因病机却可能很复杂,严重者会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危害患者的身心健康。
《医门法律》是喻嘉言的代表作之一,是一本综合性的医学全书,该著作对内伤杂病多有新的见解,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结合对前人的思想观点的研究,将各种病证进行分类阐述,提出了各类疾病的治疗法则,分析临床用药规律,阐明临床治疗注意事项以及治疗禁忌。
喻嘉言在治疗咳嗽方面有不少新的思想和理论,本文将对其进行浅析。
1…咳嗽的提出及发展历史“咳嗽”一词作为病名最早的记载见于《黄帝内经》,其中《素问·生气通天论》曰“秋伤于湿,上逆而咳”,而在《素问》中已有关于咳嗽的专篇《咳论》的记载。
《黄帝内经》对咳嗽证型症状有十分详细的描述,为咳嗽的辨证论治奠定了理论基础。
于此同时,喻嘉言在《咳嗽论》里面提到:“咳嗽一证,求之《内经》,博而寡要”,在“咳嗽分论”里又说“昌著《咳嗽论》,比类《内经》”。
由此可知,喻嘉言对咳嗽病最早的认识也是来源于《黄帝内经》。
后世医家对咳嗽的治疗均有不同的观点,明代医家张景岳在其著作《景岳全书》中对咳嗽的病因进行了分类以及详细记载了咳嗽的病理过程。
汉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有两篇以“咳嗽”为病名的篇章,文中对咳嗽的病因病机也提出了新的看法。
喻嘉言也在《咳嗽门》中写道:“取《金匮》嚼蜡,终日不辍,始得恍然有会,始知《金匮》以咳嗽叙于痰饮之下,有深意焉。
”[1]喻嘉言《医门法律》对咳嗽病的论述的主要思想来源于《黄帝内经》和《金匮要略》。
2…咳嗽的病因病机2.1…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但重在肺…在探求咳嗽的病因病机上,喻氏十分注重比类方法的运用,他指出“管可窥天,蠡可测海,《内经》千年脱略之文,一知比类,直可合符一堂”[1]312。
清初三大名医之喻嘉言,其误诊学观点早于西方200年
清初三大名医之喻嘉言,其误诊学观点早于西方200年本文导读:红角洲有一条路叫嘉言路,不少人都觉得这个名字很有文化味,却可能不知道它与一位名人有关。
嘉言路所纪念的,正是清初三大名医之一的喻嘉言。
喻嘉言是南昌市新建人,出生于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
仕途遇阻的他立志“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用精湛的医术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创立了伤寒“三纲鼎立”说,并著有《寓意草》等多部影响深远的学术专著。
他的足迹遍及江西、浙江、江苏数省,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以至于江苏常熟百姓把他的遗体当做神像供奉。
今天,本报记者就为您解密医者仁心喻嘉言的传奇故事。
跌宕经历——先为僧,后从医喻昌,字嘉言,号西昌老人,明代万历十三年(1585年)出生在新建。
据《清史稿》记载:“(喻嘉言)幼能文不羁,与陈际泰游。
”他生性洒脱,博通经史诸子百家之学,曾经考中副贡生,在北京国子监就读。
年轻时喻嘉言一心希望步入仕途,为国家贡献聪明才智。
他曾以诸生名义上书朝廷,陈述辅国政见,要求“修整法治”。
终因人微言轻,他的建议没有引起风雨飘摇的明王朝重视。
之后战乱不断,时局动荡,喻嘉言的仕途梦想渐渐熄灭。
他回到南昌,削发为僧,潜心研究佛学和医学。
数年后,喻嘉言离开寺庙,开始以行医为业。
行医故事——从棺材里“捡”回一条命新建县长堎镇文化广播电视站站长胡啟鹏告诉记者,喻嘉言行医经常来往于南昌、新建、靖安之间。
一次,喻嘉言在前往湖口的途中遇到一支送葬队伍。
八个人抬着一口漆得乌黑发亮的棺材,棺材下有鲜血在一滴一滴往外渗。
喻嘉言猛然拦住走在最前面的中年男子:“这棺材里躺着的是什么人?”那中年男子边哭边说:“那是我的妻子,因难产而死。
”喻嘉言说:“你叫他们把棺材放下来,你妻子有救。
”男子的眼睛睁得比核桃还大:“人死岂能复生?”喻嘉言不由分说让人打开棺材,从行囊里取出一个盒子。
他打开盒子,抽出银针,依次给那女人扎针。
不久,女人竟然叹了一口气,她被救活了!伴随着这神话般的故事,喻嘉言的名字在百姓中传开了。
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举例
清燥救肺汤的临床应用举例上海市虹口区中心医院中医科龚文德整理清燥救肺汤是清代医家喻嘉言所创,列于《医门法律·秋燥论》中,用治“诸气膹郁”及“诸痿喘呕”之证。
析其方义,用人参、甘草益气生津,配麦冬、麻仁、阿胶滋阴:则火热必衰;取桑叶、夻仁、枇杷叶宜降肺气,则燥火得泄,津液乃布,加石膏清彻燥火,则津液可保。
先师张凤郊先生临证善用此方。
张师认为,喻氏立此方,虽重在治外感温燥,但亦可用治咳喘、呕吐、呃忒、咯血、鼻衄、呕血、尿血、癃闭、便秘、痿躄等症,属燥盛津竭,肺气膹郁者。
其辨证关键,当抓住口干、咽燥、鼻燥、舌红光剥、脉细数等特征。
现举数例,以示其化裁该方的经验。
病例:哮喘沈××,男,61岁。
1961年12月7日初诊。
素有肺气肿史,半月前曾发高热,经注射青、链霉素后,热减未净,每天体温仍在37~38℃之间,咳嗽、气喘甚用,痰少不易咯出,口渴欲饮,胸中知焚,舌红光剥,脉细数。
温邪上受,耗竭肺阴,燥热炽盛,清肃失令。
治拟清燥救肺汤加味。
处方:西洋参9克(另煎冲),鲜石斛12克,麦冬9克,炙桑皮9克,甜杏仁12克,生石膏15克(先煎),火麻仁12,枇杷叶9克(去毛包煎),清炙草3克,陈阿胶9克(烊化分二次冲)。
服上方二剂,咳减喘平,热退未净,续与原方加减,服药九剂,体温正常,病情趋于稳定。
按:本例患者,始虽上受温热之邪,然以热势炽盛,速耗肺津,乃转肺燥之证。
故当首从清燥着手,冀肺津得救,咳喘乃治。
方歌:清燥救肺汤(喻嘉言)滋燥清火。
清燥救肺参草杷石膏胶杏麦芝麻经霜收下干桑叶解郁滋干效可夸本方用冬桑叶三錢,石膏二錢五分,阿胶八分,人参、杏仁(去皮尖)各一錢,麦冬一錢二分,甘草、黑芝麻各一錢,枇杷叶一片(去毛、蜜炙),水煎热服。
治肺脏被燥邪所伤,头痛身热,干咳无痰,气逆而喘,咽于鼻燥,口渴心烦,舌边尖俱红苔白薄而干等症。
桑叶宣肺,石膏清热,杏仁、枇杷叶润肺降逆,麦冬、阿胶、黑芝麻滋阴润燥,人参、甘草健脾益气。
秋燥病中医治疗的一些浅见
秋燥病中医治疗的一些浅见燥证历来以温燥、凉燥而立论、立方。
但据临床观察结果,却有大量的温凉相间的病证出现,用清燥汤治疗,效果较好。
对于凉燥之证,有时用燥热之药治疗,取得一些疗效,这种试探性治疗的背后,是因为对一些传统燥证治疗的思维有所拓展,今提出来,请同道批评指导。
标签:温燥,凉燥,温凉相间燥证,治法用凉润,温润(苦温平燥法),温散与凉润共用法及燥热治法。
喻嘉言认为《内经》中“秋伤于湿”是“秋伤于燥”之误的说法,后世对此有不同的看法。
但前贤认为立秋至秋分这一节令段以秋伤于湿多见,秋分至立冬这一节令段则以秋伤于燥为常见,这是符合节令的变化以及临床实际的。
并且中医前辈们在《内经》病机十九条后附了一条“诸涩枯涸,干劲皱揭,皆属于燥”。
喻氏认为“燥胜则干,金位之下,火气承之。
”所以,燥多呈热化火化之症。
燥气过胜则耗伤津液。
肺津耗伤则治节不行,不能清肃不行而生膹郁喘逆之证。
肺为娇脏,不能过燥过湿,或因气候干燥,又加炎热未尽。
如遇五脏津液不足特别是肺津不足之人,可见咳嗽痰稠难出,或干咳痰少而稠黄,胸中郁满,烦热而喘,甚有肺叶焦燥至萎者,喻氏创清燥救肺汤治疗,甚为合拍。
其轻者,或者说直接感受燥热时邪者,可见干咳、痰少稠黄,咳则胸部灼热疼痛不适,鼻咽干燥,舌红少津,或稍有头痛不适,微热者,用桑杏汤治疗最为合拍。
病程稍长者,可选沙参麦冬汤。
按清·雷少逸于《时病论》一书中引沈目南《性理大全》言,“燥属次寒”。
并且说这一说法是千古疑案,一朝得解(反驳喻嘉言)。
春温夏热,秋凉冬寒,白露至秋分以后气候逐渐凉爽,所以秋燥属于寒,实乃燥之胜气,燥之正气。
二者各执一说,后世学者给予并存。
因为外界因素,参合病者自身体质,如燥热气候合燥热体质者,就容易形成喻氏一说的燥热证。
如寒湿气候合虚寒体质者,则雷氏一说的凉燥证容易发病。
像今年(2014年)少阴司天,阳明燥金在泉,中见太宫土运。
则雷氏一说的寒燥证可能多见。
秋凉袭于肺卫者,可见头痛鼻塞,微恶风寒,喉痒咳嗽,痰少或咳痰不爽,或痰白而稀少,雷氏用苦温平燥法,选用杏仁、陈皮、荆芥、苏叶、桂枝、白芍、桔梗及前胡等治疗。
《医门法律》秋燥论
《医门法律》——秋燥论《医门法律》——秋燥论喻昌曰∶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
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
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
春月地气动而湿胜,斯草木畅茂。
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
故春分以后之湿,秋分以后之燥,各司其政。
今指秋月之燥为湿,是必指夏月之热为寒然后可,奈何《内经》病机一十九条,独遗燥气。
他凡秋伤于燥,皆谓秋伤于湿,历代诸贤,随文作解,弗察其讹。
昌特正之,大意谓春伤于风,夏伤于暑,长夏伤于湿,秋伤于燥,冬伤于寒。
觉六气配四时之旨,与五运不相背戾,而千古之大疑始一决也。
然则秋燥可无论乎?夫秋不遽燥也,大热之后,继以凉生,凉生而热解,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焉。
《经》谓阳明所至,始为燥终为凉者,亦误文也。
岂有新秋月华露湛,星润渊澄,天香遍野,万宝垂实,归之燥政?迨至山空月小,水落石出,天降繁霜,地凝白卤,一往坚急劲切之化,反谓凉生,不谓燥乎?或者疑燥从火化,故先燥而后凉,此非理也。
深乎!深乎!《上古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秋不数,冬不涩,是谓四塞。
谓脉之从四时者,不循序渐进,则四塞而不退也。
所以春夏秋冬孟月之脉,仍循冬春夏秋季月之常,不改其度。
俟二分二至以后,始转而从本令之王气,乃为平人顺脉也。
故天道春不分不温,夏不至不热,自然之运,悠久无疆。
使在人之脉,方春即以弦应,方夏即以数应,躁促所加,不三时而岁度终矣。
其能长世乎?即是推之,秋月之所以忌数脉者,以其新秋为燥所胜,故忌之也。
若不病之人,新秋而脉带微数,乃天真之脉,何反忌之耶?且夫始为燥,终为凉,凉已即当寒矣。
何至十月而反温耶?凉已反温,失时之序,天道不几顿乎。
不知十月之温,不从凉转,正从燥生,盖金位之下,火气承之,以故初冬常温,其脉之应,仍从乎金之涩耳。
由涩而沉,其涩也,为生水之金;其沉也,即为水中之金矣。
珠辉玉映,伤燥云乎哉?然新秋之凉,方以却暑也,而夏月所受暑邪,即从凉发。
《经》云∶当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喻昌“秋燥论”学术思想探析
喻昌“秋燥论”学术思想探析
喻昌是明朝末年著名的医学家、药学家和博学家,他的医学研究涉及中、西、阴、阳、藏、气、经、络等多个层面。
他的《医贯》《论病源》《本草图经》《医学入门》等著作在中医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其中,喻昌的“秋燥论”学术思想在中医界引起了广泛讨论。
他认为,秋季气候干燥,人体内液体流失过多,容易引发各种疾病。
因此,秋季养生应注意保持水分,多喝水、多吃润肺、润肠、滋阴、清热之品,并要避免日晒、风吹、酗酒、熬夜等不良习惯,以免损伤阳气。
喻昌的“秋燥论”学术思想对中医养生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他的论述指导人们根据季节变化进行调养,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先人们树立了秋季养生的意识,使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保持了一定的敏感性。
同时,喻昌还从中药角度提出了润肺、润燥、滋阴、清热等药物的运用,为中药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思路,丰富了中药理论。
总之,喻昌的“秋燥论”学术思想对中医学术理论发展和人们的健康生活具有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医学宝贵的遗产。
喻嘉言秋燥论治及治燥名方
[收稿日期] 2011-10-27 [基金项目]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项目 (编号:2006A32)
新中医 2012 年 4 月 第 44 卷第 4 期 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April 2012 Vol.44 No.4
·139·
他强调提出:“诸气膹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非属于肺 之湿也。”“苟肺气不燥,则诸气禀清肃之气,而周身四达, 亦胡致膹郁耶?”“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上亦指肺不指心也 ……惟肺燥甚,则肺叶痿而不用,肺气逆而喘鸣,食难过膈而 呕出。”皆说明燥之为病,病位在肺,肺失治节是其病机关键。 3 创立秋燥救急名方—清燥救肺汤
临证时,注重随证加减,燥郁痰多者,加浙贝母、瓜蒌; 燥伤血枯者,加生地黄。更强调用药禁忌,忌用辛香行气之 品,以免伤津助燥;若苦寒之品,易伤胃滞气助痰,如天冬、 知母之属,亦在禁用之列。 4 现代临床应用 4.1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范畴,其病因多由外 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所致。治当宣肺泄热,养阴润燥 为主。叶昌琼[1]用清燥救肺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35 例,总有 效率为 97.2% 。马秀丽[2]用该方加减治疗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期 60 例,取得良好效果。 4.2 放射性肺炎 中医学认为,放疗为热毒之外邪,热毒攻 伐人体,致使气阴耗损,甚至气血瘀阻,治以清燥救肺汤清燥 润肺、益气养阴。陈微等[3]用本方预防放射性肺损伤 45 例, 吴金平[4]亦用本方治疗放射性肺炎 32 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说明清燥救肺汤具有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 4.3 干燥综合征与单纯性老年皮肤瘙痒症 这 2 种病临床辨 证,多属肺热阴伤,肺伤则治节无权,不能使水道通调、水津 四布,则眼干、口干、皮肤黏膜干燥。“诸痒为虚”,肌肤失 养,易发为皮肤瘙痒症。治均宜清燥润肺为主。陈一峰等[5]以清 燥救肺汤合大黄 虫丸治疗干燥综合征 26 例,喻中明等[6]用本
《医门法律》秋燥论
《医门法律》——秋燥论《医门法律》——秋燥论喻昌曰∶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
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
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
春月地气动而湿胜,斯草木畅茂。
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
故春分以后之湿,秋分以后之燥,各司其政。
今指秋月之燥为湿,是必指夏月之热为寒然后可,奈何《内经》病机一十九条,独遗燥气。
他凡秋伤于燥,皆谓秋伤于湿,历代诸贤,随文作解,弗察其讹。
昌特正之,大意谓春伤于风,夏伤于暑,长夏伤于湿,秋伤于燥,冬伤于寒。
觉六气配四时之旨,与五运不相背戾,而千古之大疑始一决也。
然则秋燥可无论乎?夫秋不遽燥也,大热之后,继以凉生,凉生而热解,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焉。
《经》谓阳明所至,始为燥终为凉者,亦误文也。
岂有新秋月华露湛,星润渊澄,天香遍野,万宝垂实,归之燥政?迨至山空月小,水落石出,天降繁霜,地凝白卤,一往坚急劲切之化,反谓凉生,不谓燥乎?或者疑燥从火化,故先燥而后凉,此非理也。
深乎!深乎!《上古脉要》曰∶春不沉,夏不弦,秋不数,冬不涩,是谓四塞。
谓脉之从四时者,不循序渐进,则四塞而不退也。
所以春夏秋冬孟月之脉,仍循冬春夏秋季月之常,不改其度。
俟二分二至以后,始转而从本令之王气,乃为平人顺脉也。
故天道春不分不温,夏不至不热,自然之运,悠久无疆。
使在人之脉,方春即以弦应,方夏即以数应,躁促所加,不三时而岁度终矣。
其能长世乎?即是推之,秋月之所以忌数脉者,以其新秋为燥所胜,故忌之也。
若不病之人,新秋而脉带微数,乃天真之脉,何反忌之耶?且夫始为燥,终为凉,凉已即当寒矣。
何至十月而反温耶?凉已反温,失时之序,天道不几顿乎。
不知十月之温,不从凉转,正从燥生,盖金位之下,火气承之,以故初冬常温,其脉之应,仍从乎金之涩耳。
由涩而沉,其涩也,为生水之金;其沉也,即为水中之金矣。
珠辉玉映,伤燥云乎哉?然新秋之凉,方以却暑也,而夏月所受暑邪,即从凉发。
《经》云∶当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
《医门法律》“秋燥论”探微
下, 再次通读《 医门法律》 对“ , 秋燥论” 的学术特色 、
述 要进 行浅 析探 微 , 请 指正 。 敬
过 失责任 ; 方” “ 为该 门经验 备选 之方治 。 医门法 《
律》 确立 了治 燥 五律 : 日燥 病不 可 误 以为 湿 治 ; 秋 燥 在 气 不 可治 血 , 在血 不 可治 气 , 在表 不 可 治里 , 燥 燥
确立“ 秋燥” 病名 。 详细阐述病因病机 “ 病机 十九条” 独遗燥气 , 其凡秋伤于燥 , 皆谓 秋伤于湿。喻 氏对秋燥的阐述有独特之处 , 从燥邪 的生成 、 病邪性质 、 致病特点 、 临床表现 、 治疗原则 、 临床用药一一加以论述 , 阐明了燥邪伤肺的病理变
燥在里不可治表 , 故称“ 药不适病 , 医之过也 ”治杂 ; 病 , 兼 带 燥 证 者 , 用 燥 药 , 而成 燥 , 有 误 转 因致 危 困 者 , 医之罪也”治燥病须分肝肺二脏见证 ; 为“ ; 凡治 燥病 , 不深达治燥之 旨, 但用润剂润燥 , 虽不重伤 , 亦 误 时 日, 名粗 工 。以上 即为 “ 燥 五律 ” 言简 只 治 。
确 立治 燥五律 , 别 内外之 燥 甄
《 门法 律 》 喻 嘉 言 集 论 证 几 十 年 经 验 所 撰 医 是 成, 他借 用 佛 学 中 的戒 律 设 置 , 书 中 既有 治 病 之 在
法, 又有行 医之律 , 故名为“ 法律 ”《 。 医门法律》 每门 分 论 、 、 、 四部 分 ,论 ” 法 律 方 “ 为病 因分 析 ;法 ” 治 “ 讲
要・ 医家类》 评价道 :盖古来 医书 , “ 惟著病源治法 , 而不多及施治之 失 , 即有辨 明舛误者 , 亦仅偶然 附 论, 不能 条条 备摘 以咎 , 昌此 书专 为庸 医误 人而
秋燥知识点汇总
秋燥知识点汇总1.秋燥:是感受燥热病邪引起的,初起病在肺卫并同时具有津液不足表现为特征的一种急性外感热病。
一般病情轻,病程短,传变少,易于痊愈,极少病例可传入下焦肝肾。
本病多发生在秋季,尤以初秋多见。
2.金元时期的刘河间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揭,皆属于燥"的燥病特点。
3.清代医家将燥病分为内燥与外燥:内燥多指内伤津血干枯之征;外燥系秋季外感时令之气而致。
4.清初*喻嘉言在《医门法律》首立秋燥病名,并创制清燥救肺汤为治秋燥主方。
5.秋燥是指燥热病邪所引起的温燥而凉燥不属温病范畴。
6.病因:①外因:秋令的燥热病邪②内因: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③易通过口鼻侵入肺卫而发病7.病机演变:本病初起多在肺卫,以津液干燥的肺卫见症为主。
若邪不解,易除伤及肺之外,还可波及胃肠等脏腑。
8.辨治要点:(一) 辨病依据1.本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于秋季,尤以初秋燥热偏盛之时多见。
2.初起除发热恶寒、咳嗽等肺卫表热证外,同时伴有口、鼻、唇、咽、皮肤等津液干燥征象。
3.本病以肺为病变重心,以燥伤阴液为主要病理变化。
病情较轻,传变较少,后期以肺胃阴伤者为多,较少传入下焦。
4.本病与风温初起症状相似,皆有发热恶寒、咳嗽、口渴等肺卫见症。
但风温多发于冬春两季,初起以表热证为主,津液不足见症不显,且病情发展快,易发生逆传心包之变;秋燥多发于秋季,初起除肺卫见症外,必伴有口、鼻、咽、唇、皮肤等津液干燥表现。
(二)辨证要点1.辨燥性之温凉燥邪具有温凉不同属性,所致之病亦有温燥、凉燥之分。
2.辨燥热之部位秋燥虽以肺为病变重心,但也可波及胃、肠等脏腑。
3.辨燥热阴伤之程度秋燥初起即有津液干燥的表现,且随邪深入津伤呈加重之势,同时,燥热病邪可以涉及不同脏腑部位,故燥热和阴伤有程度的差异和部位的不同。
(三)论治要点根据《素问*至真要大论》"燥者濡之"原则,秋燥的治疗原则为清热润燥。
喻昌“秋燥论”学术思想探析35
喻昌“秋燥论”学术思想探析摘要】明末清初医家喻昌作为“错简重订派”的代表人物,完善了“三纲鼎立说”,对外感温病的见解独辟榛芜,特别是其专立秋燥一章,列《伤燥门》,并制清燥救肺汤以治外感燥邪。
喻昌上溯《内经》,旁及金元诸家,对燥证独树己见,并对后世温病学派的发展奠定基础。
其秋燥论可概括为:端经旨之说,鉴燥湿之别;倡燥熯伤阴之言,分表里气血论燥;寒热平和之方治燥;治燥五律;本文拟从以上几点探析。
【关键词】喻嘉言; 秋燥论; 平和之剂【中图分类号】R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0-1586-011端经旨之说,鉴燥湿之别1.1燥邪亦属六淫之一:喻昌明确指出燥气顺四时之变,法五行之运,与风、寒、暑、湿、火同为六气之一,各司其政。
正如《医门法律·秋燥论》云:“大意谓春伤于风,夏伤于暑,长夏伤于湿,秋伤于燥,冬伤于寒,觉六气配四时之旨,与五运不相背戾,而千古之大疑始一决也。
……大热之后,继以凉生,凉生而热解,渐至大凉,而燥令乃行焉。
”1.2燥与湿的天壤之殊:《医门法律·秋燥论》曰:“燥之与湿,有天壤之殊。
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
水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
春月地气动而湿胜,斯草木畅茂;秋月天气素而燥胜,斯草木黄落。
故春分以后之湿,秋分以后之燥,各司其政。
今指秋月之燥为湿,是必指夏月之热为寒然后可。
奈何《内经》病机一十九条,独遗燥气。
他凡秋伤于燥,皆谓秋伤于湿。
”喻昌上承经旨,下涉诸家,提出《内经》病机一十九条脱遗燥气,混淆燥湿之别,并以此为鉴从气化、从类、运气、自然征象及互化等方面阐述燥与湿的天壤之殊。
2倡燥熯伤阴之言,分表里气血论燥2.1燥胜则熯: 经曰:燥胜则干。
《医门法律·秋燥论》云:“夫干之为害,非遽赤地千里也。
有干于外则皮肤皱揭者,干于内则精血枯涸者,干于津液而营卫气衰,肉烁而皮着于骨者,随其大经小络,所属上下中外前后,各为病所。
喻嘉言治燥咳案
喻嘉言治燥咳案喻嘉言《喻意草》论吴吉长乃室及王氏妇误药之治验吉长乃室,新秋病洒淅恶寒,寒已发热,渐生咳嗽,然病未甚也。
服表散药不愈,体日尪羸①。
延至初冬,饮以参术补剂,转觉厌厌②欲绝,食饮不思,有咳无声,泻利不止,危在旦暮。
医者议以人参五钱,附子三钱,加入姜、桂、白术之属,作一剂服,以止泻补虚,而收背水之捷③。
吉长彷惶无措,延仆诊毕,未及交语,前医自外亟至,见仆在坐,即令疏方,仆飘然而出。
盖以渠见既讹,难与语至理耳。
吉长辞去前医,坚请用药。
仆因谓曰:是病总由误药所致。
始先皮毛间洒淅恶寒发热,肺金为时令之燥所伤也。
用表散已为非法,至用参术补之,则肺气闭锢,而咳嗽之声不扬,胸腹胞胀,不思饮食,肺中之热无处可宣,急奔大肠,食入则不待运化而直出,食不入,则肠中之垢污亦随气奔而出,是以泻利无休也。
今以润肺之药兼润其肠,则源流俱清,寒热、咳嗽、泄泻一齐俱止矣。
但取药四剂,服之必安,不足虑也。
方用黄芩、地骨皮、甘草、杏仁、阿胶。
初进一剂,泻即少止。
四剂毕,而寒热俱除。
再数剂,而咳嗽俱全愈矣。
设当日与时辈商之,彼方执参、附为是,能从我乎!(《寓意草》卷三)〔注释〕①尪(wáng汪)羸(léi雷):瘦弱。
②厌(yān奄)厌:同“奄奄”,形容气息微弱。
③背水之捷:典出《史记·淮阴候列传》。
汉将韩信,率兵攻赵,使万人背水而阵,及战,大破赵军。
后人称之为背水阵,背水之捷,或背水之战。
〔评按〕该患者罹患秋燥咳嗽,又误用表散药及参、术补剂而益增其燥,进而引起肺气闭锢,移热于大肠而泻利不止。
喻氏治此,遵“必伏其所主,而先其所因”之经旨,用黄芩、地骨皮、杏仁、阿胶、甘草清肺润燥,兼治其肠,肺与大肠相表里,源流俱清,燥咳与泻利即俱止。
喻氏对燥咳一证深有研究,其辨证施治经验堪为后世所法,本案即为例证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中医 2012 年 4 月 第 44 卷第 4 期 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April 2012 Vol.44 No.4
蕴胃肠循经阻滞颜面。 3 治疗经验
笔者治疗本病,认为应当正确把握邪正盛衰,治病求本, 未病防变,既病防传,充分认识到成都地区湿热易生,深谙 湿热致病特点,抓住肺肾阴易损、肺脾气易伤的生理特性, 辨证施治,以清热解毒、利湿消痈治标,补肺益肾、气阴兼 顾治本,随证加减,取得很好的临床疗效。临床实际工作中 常用银甲汤加减,并根据患者的体质、生活习惯,结合病程 长短及临床表现,用药各有偏颇。银甲汤组成:金银花、鳖 甲、紫花地丁、蒲公英、白花蛇舌草、丹参、皂角刺、玄参、 山药、生(炙)甘草。加减:肝气不舒者加柴胡、赤芍、牡丹 皮、焦栀子、炒川楝子等;失眠多梦者加黄连、肉桂、钩藤、 夜交藤、合欢皮;肝阳上亢之失眠者再加生龙骨、生牡蛎; 腹胀纳呆者,加炒麦芽、鸡内金、枳壳等;脾气不足者加党 参、黄精、茯苓、黄芪、白术等;肝肾不足者加鸡血藤、枸 杞子、菟丝子、女贞子、旱莲草等;肾精亏虚者加杜仲、续 断、桑寄生、阿胶、龟板;血瘀者加泽兰、水蛭、土鳖虫、
[收稿日期] 2011-10-27 [基金项目] 江西省卫生厅中医药项目 (编号:2006A32)
新中医 2012 年 4 月 第 44 卷第 4 期 JOURNAL OF NEW CHINESE MEDICINE April 2012 Vol.44 诸气膹郁之属于肺者,属于肺之燥,非属于肺 之湿也。”“苟肺气不燥,则诸气禀清肃之气,而周身四达, 亦胡致膹郁耶?”“诸痿喘呕之属于上者,上亦指肺不指心也 ……惟肺燥甚,则肺叶痿而不用,肺气逆而喘鸣,食难过膈而 呕出。”皆说明燥之为病,病位在肺,肺失治节是其病机关键。 3 创立秋燥救急名方—清燥救肺汤
九香虫等。 4 结语
在中医临证中,只有充分认识了疾病的病因病机,才能正 确立法方药,从而真正做到药到病除。目前中医中药治疗具有 肯定的疗效,突显出明显的优势,但临床诸医家对本病的病因 病机缺乏统一认识,加之地理区域的不同,在对本病的治疗认 识上呈现百家争鸣之势。常见的临床辨证有脏腑辨证、经络辨 证、三焦辨证、病性辨证等。对本病的病邪上多认为与湿、 热、痰、瘀、毒密切相关。治疗上从实证、热证论治较多,对 本病部分虚证、寒证认知不够。所以,笔者抛砖引玉,以期本 病的治疗有更进一步的进展。
喻氏为治“诸气膹郁,诸痿喘呕”,燥之伤肺者,制清燥 救肺汤,开创治燥救肺之先河,使后世医家开始重视秋燥,纠 正了秋之“以燥为湿”的时弊。立法上,喻氏宗从于缪仲醇, 提倡甘凉滋润,以润制燥,重在治肺,寓培土生金于甘柔滋润 之中,遂制此方。方中重用霜桑叶以清润肺金,为君药。温燥 犯肺,温者属热宜清,燥胜则干宜润,故用石膏辛甘而寒,清 泻肺热;麦冬甘寒,养阴润肺,共为臣药。 《难经·第十四难》 曰:“损其肺者益其气”,而胃土又为肺金之母,故用甘草培 土生金;人参益胃津,养肺气;火麻仁、阿胶养阴润肺,肺得 滋润,则治节有权。 《素问·藏气法时论》 曰:“肺苦气上逆, 急食苦以泄之”,故用枇杷叶、苦杏仁降泄肺气,以上均为佐 药;甘草兼能调和诸药,以为使。如此,则肺气得润,治节有 权,清肃之令得行,则诸气之膹郁自解,诸痿及喘鸣皆愈,故 名之曰“清燥救肺”。
以后之湿,秋分以后之燥,各司其政,今指秋月之燥为湿,是 必指夏月之热为寒然后可”。又云:“春伤于风,夏伤于暑, 长夏伤于湿,秋伤于燥,冬伤于寒。觉六气配四时之旨,与五 运不相背戾。”喻氏此说,符合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客观规律, 使千古之大疑,始为一决。 2 阐发秋燥病机
喻氏引证 《内经》 “燥胜则干”之论,说明燥气致病以干 燥为特点。认为其临床表现是“干于外而皮肤皱揭,干于内而 精血枯涸,干于津液而荣卫气衰,肌肉消烁,皮着于骨。”究 其本质,皆因于燥气所伤,即所谓 “ 燥之所胜,亦云 熯 矣”。 认为其病机是“燥气过甚,则自戕肺金”。即燥伤肺金,则清 肃之令不行,治节无权,因于此而为病种种。对 《素问》 “诸 气 膹 郁,皆属于肺”,“诸痿 喘 呕 , 皆 属 于 上 ” 这 两 条 病 机 ,
临证时,注重随证加减,燥郁痰多者,加浙贝母、瓜蒌; 燥伤血枯者,加生地黄。更强调用药禁忌,忌用辛香行气之 品,以免伤津助燥;若苦寒之品,易伤胃滞气助痰,如天冬、 知母之属,亦在禁用之列。 4 现代临床应用 4.1 支气管炎 支气管炎属中医学咳嗽范畴,其病因多由外 邪侵袭、脏腑功能失调等原因所致。治当宣肺泄热,养阴润燥 为主。叶昌琼[1]用清燥救肺汤治疗急性支气管炎 35 例,总有 效率为 97.2% 。马秀丽[2]用该方加减治疗单纯型慢性支气管炎 急性发作期 60 例,取得良好效果。 4.2 放射性肺炎 中医学认为,放疗为热毒之外邪,热毒攻 伐人体,致使气阴耗损,甚至气血瘀阻,治以清燥救肺汤清燥 润肺、益气养阴。陈微等[3]用本方预防放射性肺损伤 45 例, 吴金平[4]亦用本方治疗放射性肺炎 32 例,均取得满意疗效, 说明清燥救肺汤具有预防和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作用。 4.3 干燥综合征与单纯性老年皮肤瘙痒症 这 2 种病临床辨 证,多属肺热阴伤,肺伤则治节无权,不能使水道通调、水津 四布,则眼干、口干、皮肤黏膜干燥。“诸痒为虚”,肌肤失 养,易发为皮肤瘙痒症。治均宜清燥润肺为主。陈一峰等[5]以清 燥救肺汤合大黄 虫丸治疗干燥综合征 26 例,喻中明等[6]用本
[参考文献]
[1] 孙凯亮,杨柳,邓燕,等.痤疮近 20 年文献调研分析[J]. 河北中医,2010,32(2):274- 275. (编辑:冯天保)
喻嘉言“秋燥”论治及治燥名方探析
周步高1,喻松仁1, 2
1. 江西中医学院,江西 南昌 330004;2.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 410007
[关键词] 秋燥;中医疗法;清燥救肺汤;喻嘉言 [中图分类号] R254.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256-7415 (2012) 04-0138-02
喻嘉言在 《医门法律》 中提出了“秋燥论”,纠正 《内经》 “秋伤于湿”之误,开创了秋燥论治的新方法、新思路,对后 世燥证论治影响较大。现就喻嘉言秋燥论治及其治燥名方探析 如下。 1 提出秋燥理论
六淫致病与时序有密切关系,历代医家均有论述。但多对 《素问·生气通天论》 “秋伤于湿,上逆而咳”和 《素问·阴阳 应象大论》 “秋伤于湿,冬生咳嗽”的条文“随文作解,费察 其讹”。故喻氏为之辨正,指出 《内经》 “秋伤于湿”乃是 “秋伤于燥”之误,其从六气的性质上对二者加以区别,指出: “燥之与湿,有霄壤之殊,燥者天之气也,湿者地之气也,水 流湿,火就燥,各从其类,此胜彼负,两不相谋。春月地动而 湿胜,斯草木繁茂;秋月天气肃而燥胜,斯草木黄落,故春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