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快阁教案
登快阁 教案
![登快阁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4a9716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0.png)
登快阁教案教案标题:登快阁教案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名胜古迹——快阁。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知。
3. 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快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通过阅读文章了解快阁的特点和意义。
3.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快阁。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介绍快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相关图片。
2. 快阁相关的阅读材料:提供给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
3. 筆記本和筆:学生用于记录重点和写作。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幻灯片展示一张快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讨论他们对快阁的了解和想法。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利用幻灯片介绍快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2. 解释快阁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快阁的特点和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三、阅读理解(20分钟)1. 分发快阁的阅读材料给学生。
2. 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回答相关问题。
3. 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文章内容,澄清学生的疑惑。
四、写作练习(20分钟)1. 要求学生以快阁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 学生可以参考阅读材料和课堂讲解,描述快阁的特点、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 教师提供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写作。
五、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邀请学生上台展示他们的写作成果。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建议。
3.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鼓励学生继续探索中国传统文化。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实地参观快阁,加深对其的认识和体验。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和发展。
3. 鼓励学生进行更多的研究,了解其他中国古代名胜古迹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教学评估:1. 学生对快阁的理解程度和写作能力的提升。
2. 学生在阅读理解和讨论中的参与程度。
3. 学生写作成果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共五篇)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共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e46c65fa7cd184254a35356a.png)
古诗词诵读《登快阁》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诗,把握以象传意和用典言志写作手法。
味人,理解“山谷”内涵,感受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2.了解登临诗的一般特点,掌握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登临诗的特点及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体味诗人狷介自持的生命气质。
【教学方法】:诵读——启发——探讨——演练【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5分钟)同学们,我们的启蒙教育总是从背诵古诗开始的。
那你们肯定会背《登鹳雀楼》吧?(学生齐背,投影显示)那有谁会背杜甫的《望岳》呢?(投影显示)你觉得这两首诗,分别写了什么?有什么共同点呢?(学生发言)登高——望远——思深(板书登临诗)明确解释“登临诗:”登临即登高,登高之“高”,相对于平地而言。
登山、楼、台、阁、亭,虽形式不同,但意义相似。
登临诗的一般写作思路:写登高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板书)我们今天来学习另外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作者)二、品诗味人(板书:品诗)(一)读(3分钟)(PPT展示出已划分节奏的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
学生示范读,同桌点评。
学生齐读。
(二)品(17分钟)整体感知,并填空。
(PPT展示)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王之涣登鹳雀楼,他看见了落日西沉、黄河东流,想到了望远须登高的朴素哲理。
杜甫登泰山,他看见了巍峨泰山,神奇缥缈,产生了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壮志。
那么,黄庭坚登阁,他看见了,他想到了。
(2分钟,学生思考并完成,教师巡视)讨论:1.诗人登阁看到了什么?赏析“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传达出诗人什么样的情怀?板书:景——胸襟阔大2.诗人又想到了什么呢?赏析“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运用了什么手法?传达出什么情感?板书:典——世无知音3.正因为如此,诗人最后有了什么想法?从哪儿看出来的?板书:象——弃官归隐过渡语: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看出诗人登快阁有着这样的情感变化,假如你去登快阁会有这样的想法吗?(三)味人(5分钟)1.诗人为何会有这样的想法呢?(诗中有没有交代作者为何登阁?)——抓住“痴儿了却公家事”一句来赏析。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登快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登快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9171300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22.png)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登快阁》精品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登快阁》。
(2)理解并掌握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典故。
(3)分析并欣赏诗歌中的意境和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独立解读诗歌的能力。
(2)通过合作探讨,培养学生与他人交流和分享观点的能力。
(3)通过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追求卓越的精神风貌。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介绍作者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与背诵:指导学生正确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通过反复朗读,帮助学生背诵诗歌。
3. 词语解析:解释诗歌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 意境分析: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景色描写,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赞美。
5. 情感探讨:探讨诗歌中所表达的作者的情感,理解作者的心境和情感变化。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诗歌的意义和价值。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诗歌,结合注释解释词语,理解诗歌的意义。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观点,互相交流和学习。
4. 讲解与解析:教师对诗歌进行详细讲解,解释生僻词语和典故,分析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5. 创作实践:学生根据诗歌的主题和意境,进行创意写作或绘画,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包括朗读、讨论和创作等。
2. 理解与掌握:通过提问和作业检查,评估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创新与表达能力:评估学生在创作实践中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2. 参考资料:有关杜甫的生平和创作背景的资料。
《登快阁》精品教案
![《登快阁》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1787e7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d7.png)
《登快阁》精品教案一、导入师:一千多年以前,黄庭坚被贬谪黔州(今彭水),从此,失意的诗人便与这一方灵秀的山水草树结下情缘。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山谷,感受山谷遗风。
(竖向板书:登快阁黄庭坚)(PPT展示学习目标)二、品诗(板书:品诗)(一)读(5分钟)(PPT展示出已划分节奏的诗内容)学生自由朗读学生示范读,同桌点评学生齐读(二)品(17分钟)整体感知,并填空。
古人登高登阁,或览胜,或寄远……杜少陵登高,他看见了萧萧落木、滚滚长江,他想到了命途多舛、国运艰难。
辛弃疾登亭,他看见了楚天秋水、遥岑断鸿,他感叹道流年易逝、报国无门。
那么,黄山谷登阁,他看见了,他想到了。
启发型提问:1、诗人为何要去登快阁?2、诗中,诗人情感有何变化?3、诗人最后做了怎样的抉择?(择适当时机,板书:象、典、意)(三)悟(5分钟)小组讨论交流:厌倦官场,选择隐沦,你还会想到谁?问:他和诗人完全相同吗?不同在哪里?(区别陶潜式决绝与黄山谷的“同流而不合污”,引出“和而不同”)三、味人(板书:味人)练习(7分钟):一个是才子,一个是美人;一个被权贵挤出了京城,一个被奸佞送离了皇宫;一个流落西南,一个远嫁大漠;一个病死湘江一叶孤舟,一个向着黄昏独留青冢。
师:同学们知道他们是谁吗?纵然时光阻隔,杜甫终于找到了与他的命运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昭君。
或许,昭君就是他的知音。
问:黄诗中提到了“朱弦已为佳人绝”,那么,请你从中国古代群星璀璨的星河中,为黄山谷寻一位知音?并写下你的理由。
(给予4分钟左右时间学生同桌讨论交流完成,期间教师巡视、督促)(理想回答:黄庭坚与苏轼。
其他言之有理也可)结语(2分钟):黄山谷在乱世浊俗中保持自己独特的风格和骨气,狷介自持。
他“出淤泥而不染”,与世俗同流而不合污。
黄山谷“和而不同”,并以此巧妙地度过了一生。
同学们,“和而不同”的山谷之风也是我们应该秉承的。
十多年以后,黄山谷被贬为涪州别驾,安置于黔州。
黄山谷仕途失意,生活却富有诗意。
登快阁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4655ec0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1a.png)
登快阁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快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学习快阁的建筑特点和构造技艺;3.掌握快阁的装饰艺术和文化意义;4.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学内容1.快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2.快阁的建筑特点和构造技艺;3.快阁的装饰艺术和文化意义。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5分钟)引导学生回想自己曾经去过哪些古建筑,感受到了哪些美好之处,有哪些不同于现代建筑的特点。
引出本节课要介绍的重要古建筑——快阁。
2.知识讲解(30分钟)(1)快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介绍武当山及其在中国道教中所占地位,以及快阁作为武当山最重要的建筑之一,所具有的历史价值、文化内涵等。
(2)快阁的建筑特点和构造技艺:介绍快阁在外形、结构、材料等方面的特点,以及快阁建筑的传统构造技艺,如榫卯结构、斗拱结构等。
(3)快阁的装饰艺术和文化意义:介绍快阁的装饰艺术,如雕刻、彩绘等,以及快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代表的意义和价值。
3.互动探究(2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自己对快阁的理解和感受。
(2)老师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考察,了解快阁建筑的具体情况,并引导学生发现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4.归纳总结(10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快阁建筑的历史背景、建筑特点、装饰艺术和文化意义等方面重要知识点。
5.拓展延伸(10分钟)老师提供相关书籍或影像资料,让学生深入了解快阁及其所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同时鼓励学生去更多地了解其他重要古建筑,并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去感受其中的美好。
四、教学评价1.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互动探究环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在归纳总结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小测验等方式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3.通过拓展延伸环节,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知识,扩大视野,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登快阁》教案
![《登快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51e962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23.png)
《登快阁》教案《登快阁》教案【素养目标】1.了解黄庭坚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3.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4.背诵全诗。
【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方法】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一、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
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2.相关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胜。
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时的所见所感。
3.解题①登,即点明诗人登临望远。
②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
二、初读感悟(一)预习检查1.明确字音。
了.却(liǎo)澄.江(chéng)2.解释下列词语①痴儿:作者自指。
②青眼:即黑眼珠,指正眼看人。
③聊:姑且。
④与白鸥盟:后人以与鸥鸟盟誓表示毫无机心,这里是指无利禄之心,借指归隐。
⑤倚:倚靠(二)诵读感悟1.按照所标出的节拍,诵读该诗。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三、文本研究【思考1】这首诗告诉我们黄庭坚登快阁的直接原因和直接目的是什么?明确全诗的第一联“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就交代了黄庭坚登快阁的小背景:我这个痴儿完成了一天的公事,现在登上这快阁来,东靠靠西望望,倚在栏杆上欣赏傍晚雨后初晴的明净之景。
登快阁黄庭坚教案一等奖博客
![登快阁黄庭坚教案一等奖博客](https://img.taocdn.com/s3/m/e41ec20e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59.png)
登快阁黄庭坚教案一等奖博客
登快阁黄庭坚教案一等奖
一、背景信息
文学名家黄庭坚先生的《登快阁》一诗,经典之作,常令人称道,并长期受到一众文人墨客的青睐。
二、教学目标
(一)熟悉该诗的内容,理解其大意;
(二)感受诗人表达的情思,激发学生的情操;
(三)欣赏其豪放风格,培养文学素养;
三、教学重点
理解该诗的主题思想,深刻体会其所表达的情思,体会其独特的文学风格;
四、教学准备
(一)设计相关的课堂游戏,并准备相应的学习资料;
(二)准备图片、素材、声音等与诗有关的多媒体教材;
(三)准备演示软件,以便进行动态演示;
五、教学步骤
(一)兴趣引导:
1. 首先以图片引出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2. 引出话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展开思维;
(二)游戏活动:
1. 游戏:给出诗句,让学生竞猜下一句是什么;
2. 活动:让学生用图画表现出诗中所描述的景象;
(三)诗歌学习:
1. 将整首诗分成几段,让学生自主学习;
2. 引导学生研究诗歌,理解其大意;
3. 鼓励学生把诗歌朗读出来,表达其情感;
(四)思想教育:
1.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并谈论诗中的内涵;
2. 引出诗有关的生活智慧,进行思想教育。
六、教学评价
通过对学生的口头表达、书面表现、绘画作品收集、诗朗读比赛等多方位的评价,有效检测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从而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登快阁》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df906d0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79.png)
《登快阁》教学设计《登快阁》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登快阁》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登快阁》教学设计篇1【教材解读】从总体上来说,《登快阁》巧用典故、巧化名句,看似平白如话,实则暗含深意。
以且叙且写的自然笔调开篇,描绘了诗人公事之余登高远望所见广袤旷远、澄澈清明之景,以及此番美景下因知音难觅、世事扰人而产生的归隐、不争之情。
但这种归隐之情与陶潜《饮酒其五》或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所呈现的归隐超脱的意境不同。
陶潜和王维的隐逸之情不仅存在于笔端,也存在于二人的实际行为中,他们有归隐之意且有归隐之举,而黄庭坚虽与白鸥相盟,但结合其生平经历,我们发现他始终没有实现这一盟约。
这就启发我们重新思考这首《登快阁》:诗人在吟诵此诗时除了表层的“快意”,他的心境应该有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因公事扰人之“不快”而登阁“寻快”,在晚晴江月图中“赏快”时却因自己政坛难觅知音的处境而“失快”,而后无奈“移快”美酒,又“悟快”于归隐之乐,最后仍走下快阁回归官场,在日常“了却公家事”的现实中寻找因济世安民而得到的内心满足欣慰之“快”。
【教学目标】1、通过意境鉴赏,明白“快”的不同对象及其变化过程,感受诗人的情感起伏。
2、感悟诗人渴望归隐却又羁留官场、不与人争但求济世安民的士大夫情怀。
【教学重难点】重点:围绕“快”字感受诗人的情绪起伏;挖掘“痴”与“快”的内在联系。
难点:体会作者渴望归隐却羁留官场的初衷。
【教学过程】一、预习作业1、试找出诗中所用典故并说明其用意。
2、文本变奏:用诗意的语言描绘诗人登阁所见之景。
二、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三首登临诗词:李白登凤凰台吊古伤今,柳永登高临远、归思难收,辛弃疾登赏心亭把栏杆拍遍、难诉愁情。
可见,登高临远总能引起文人墨客感慨万千。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最后一首登临诗:黄庭坚的《登快阁》(板书课题),看看这首诗又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登快阁》示范教案
![《登快阁》示范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82e957f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4.png)
《登快阁》教案教学目标1.把握意境分析方法;2.鉴赏诗歌中的典故;3.体会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归隐田园的情感。
教学重点1.鉴赏诗歌中的典故;2.体会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归隐田园的情感。
教学难点鉴赏诗歌中的典故。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有一位诗人,他的性格犹如他的字,他的气质像是他的号,他的才华堪与他的老师比肩,他就是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诗歌代表作《登快阁》。
二、夯实基础(一)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1105)身份: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黔安居士、八桂老人。
北宋诗人、书法家主要经历:幼年聪颖过人。
供职京师七年。
被贬流寓江汉,读书赋诗,举酒浩歌。
艺术成就:擅文章、诗词,尤工书法。
诗风奇崛瘦硬,力摈轻俗之习,开一代风气,与苏轼并称“苏黄”。
词风跌宕豪迈,较接近苏轼,是“江西诗派”之祖。
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
(二)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黄庭坚当时在吉州泰和县(今江西泰和县)知县任上,公事之余,诗人常到"澄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得名”(《清一统治·吉安府》)的快阁览用心用情服务教育用心用情服务教育胜。
这一首著名的七律就是写登临快阁时的所见所感。
(三)指导朗读登快阁黄庭坚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四)词语释义登快阁(在太和(今江西泰和)东的赣江边)痴儿(诗人自指)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倚栏欣赏)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指琴)已为佳人(指知己)绝,青眼聊因美酒横(睨视、斜着眼看)。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订盟、盟誓)。
(五)诗句释义自己办完了公事,登上快阁倚栏欣赏傍晚景色。
远眺万木萧条天地更显阔大,朗朗明月下澄江向远处流去。
因没有知己而断音停琴,唯有美酒值得加以青眼。
《登快阁》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
![《登快阁》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80b02770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6.png)
《登快阁》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共3篇《登快阁》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1《登快阁》公开课教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一、教学目标1. 了解《登快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2. 学习《登快阁》的基本知识,掌握其主旨思想和艺术特色。
3. 能够分析《登快阁》的诗意构成,了解其意境和表现手法。
4.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和文化素养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全面理解《登快阁》的背景和作者的创作目的,探究这首诗的思想和艺术特色。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对《登快阁》中的诗意构成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探究出其精髓和魅力所在。
三、教学内容1. 《登快阁》的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经历。
2. 《登快阁》的基本知识(1)《登快阁》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一首七绝。
(2)本诗写于唐高宗天宝年间,当时王之涣为左金吾卫上将军、大理寺卿。
他和同僚郭郎中一起慕名来到洛阳,拜访洛阳名胜古迹。
(3)《登快阁》有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对身世命运的反思。
3. 《登快阁》的诗意构成(1)艺术手法①两次“飞流直下”交待水势,情景真切,语言简练;②“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寓言式地阐释作者的哲理思考,富有深邃内涵;③“绝顶一茅茨”呈现出作者内心的宁静和自在,描写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意境。
(2)意境的构成①将山水与人物融为一体,创造出宜人的自然环境,对应着人生的美好境遇;②反观人世间风云变幻,写出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哲理思考;③写出了“名利场”中人的无奈和不如意,表现出作者对命运的反思和对生命价值的探究。
四、教学方法1.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登快阁》中的哲理思考及其表现手法,并形成展示的PPT。
2. 探究阅读法通过有导向的问题指导,让学生理解《登快阁》中的意境和诗意构成。
3. 其他方法还可以采用音像和图片资料辅助讲解,引导学生亲身感受《登快阁》的诗意与魅力。
五、教学过程1. 检查前置知识回顾唐代诗词的特点,重点引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创作风格。
《登快阁》教案
![《登快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275e2e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eb.png)
《登快阁》教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复杂的感情2.赏析诗歌用典、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3.通过对比阅读,总结登临诗的阅读方法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总结登临诗的阅读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登高望远—登临诗—《登快阁》二.学习任务一:赏析诗歌小组讨论:1.2 组赏析首联 3.4.5 组赏析颔联6.7.8 组赏析颈联9.10 组赏析尾联赏析要点:关键的词语;诗句的意思;选择的意象;运用的手法。
表达的情感;预设:首联:有快事——入题“了却”:心情轻快,厌烦官场。
“倚”:热爱自然美景。
颔联:得快意——绘景借景抒情:营造了空明阔大的意境,表现诗人轻松明快的心情、对大自然的喜爱化用:“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谢眺颈联:无快心——抒情用典:知音难遇,壮志难酬练字:“横”,刻画了孤独无聊,无可奈何的神情尾联:表快愿——述志用典:弃官归隐小结:有快事→得快意→无快心→表快愿补充: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黄庭坚当时在吉州太和县(今江西泰和)任知县。
这是他首次担任地方官,所以处理公事十分认真。
他亲见官吏的不作为,人民的种种疾苦,而王安石新法在施行过程中受到扭曲,更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黄庭坚深感忧虑而又无能为力。
再者,诗人狷介耿直,知音难遇,对官场渐有厌倦之情,所以时时生出归隐之念。
公事之余,诗人登上赣江边上的快阁,目有所见,心有所感,写就《登快阁》。
三.学习任务二:归纳登临诗的一般阅读方法登临诗,是作者或者抒情主人公登临某处(楼山亭楼阁等),由所见之景而生发出某种或某些情感的诗。
题目主要有:登某处上某处望某处讨论:结合崔颢《黄鹤楼》和杜甫《登高》《望岳》《登岳阳楼》,分析归纳登临诗的一般阅读方法。
预设:四.学以致用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快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登快阁》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769bac6e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0b.png)
- ①主题: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内心的感慨
- ②意象:描绘的山水、建筑等景物
- ③哲理:诗歌所表达的人生感悟和哲理
3.诗文结构分析:
- ①起承转合:诗歌的结构特点,使诗歌表达流畅、意境完整
- ②诗句排列:通过对诗句的排列,形成韵律和节奏感
- ③意象描写:通过意象和景物描写,表达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6.文化理解和传承:
- ①古代诗歌文化:了解古代诗歌的价值和意义
- ②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
- ③诗歌在现代社会:诗歌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
7.思维品质和发展:
- ①逻辑思维:培养学生在诗歌分析中的逻辑思维能力
- ②批判思维:培养学生对诗歌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 ③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性地分析和解读诗歌的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课堂管理不够严格:在课堂中,部分学生可能存在走神、聊天等现象,影响了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单一:目前的教学方法可能过于依赖讲授,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互动,不利于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3.教学评价不够全面:目前的教学评价可能过于侧重于学生的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培养。
(2)修辞手法鉴赏:学生需要识别并理解诗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和效果,以及如何通过这些修辞手法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情感态度理解:学生需要通过分析诗中的意象、景物描写等,理解作者的情感态度,体会作者对快阁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
2.教学难点:
本节课的难点主要在于对诗文结构的深入理解和修辞手法的鉴赏。具体难点如下:
4.根据《登快阁》的诗文结构,说明起承转合的特点和作用。
5.结合《登快阁》的内容,谈谈你对古代诗歌文化价值和意义的认识。
《登快阁》教学设计
![《登快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fcd21a1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70.png)
教学设计课程基本信息学科高中语文年级高二学期秋季课题“促膝交谈”征服我心——《登快阁》教学目标1.梳理诗人登阁的“看”“想”“感”,从景语、事语、情语等角度剖析诗人的内心情感。
2.感受诗人坦荡的胸怀,体会作者知音难觅,希冀弃官归隐的情感。
3.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生命气质与人生智慧。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梳理诗人登阁的“看”“想”“感”,从景语、事语、情语等角度剖析诗人的内心情感。
教学难点:1.感受诗人坦荡的胸怀,体会作者知音难觅,希冀弃官归隐的情感。
2.反复吟咏,体会诗人的生命气质与人生智慧。
教学过程导入语:一千多年以前,出于苏轼门下的黄庭坚被贬谪黔州,从此,失意的诗人便与这一方灵秀的山水草树结下情缘。
一首《登快阁》,是黄庭坚在太和知县任上一次登快阁时所作的抒情诗,品读诗句一如和山谷道人促膝谈心,如聆謦欬,诗歌的字字句句征服我心,不禁与诗人哀乐与共。
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近黄山谷,感受山谷遗风,伴随着黄庭坚的文字,感受一下登快阁的所见所感。
任务一:读“诗中味”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朗读时注意语气、语调和节奏,并用“/”划分朗读节奏,学生诵读结束后,教师进行点评与指导;如: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任务二:品“诗家语”诗人开篇就自嘲地说:“我这个呆子(痴儿)办完公事,登上了快阁,在这晚晴余晖里,倚栏远眺。
”我们要解读此诗,不妨分别梳理一下诗人登阁的“看”“想”“感”。
1.景语——意象典型,选景独到。
从“晚晴”“落木”“山”“天”“江”“月”“船”“白鸥”等意象,也不难发现颔联为主要写景句。
景物描写中的修饰语“千”“远大”“澄”“一道”“分明”等,能够感受到诗人笔下描写的美景:远望无数秋山,山上的落叶飘零了,浩渺的天空此时显得更加辽远阔大,澄净如玉的澄江在快阁亭下淙淙流过,一弯新月,映照在江水中,显得更加空明澄澈。
《登快阁》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登快阁》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0f5a23c2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09.png)
登快阁【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律诗的基本知识;了解化用与典故的在此诗中的运用;掌握本诗借景抒情手法;熟读直至当堂背诵。
2.了解诗人的人生志向和追求。
3.掌握景物描写的分析方法。
说明:在宋人的诗里,很少有这样气象开阔的诗歌出现,作为江西诗派的开创者,黄庭坚的创作实践和他留传下来的诗歌给宋诗的确增添了很光彩的一页。
本教学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其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以及进一步地了解律诗的一般常识,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知和记忆。
然后通过逐联分析,引导学生掌握鉴赏诗歌的方式方法,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提高学生如何通过具象来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的魅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反复朗读的基础上,要求当堂背诵。
2.难点:化用与典故在此诗中的运用,以及诗人的志向和人生追求说明:诗歌还是以背诵为主,我们同时要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了解诗人抒发情感的不同的方式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编写作为预习用的《助学提纲》(附录于后)2.学生准备:完成《助学提纲》所布置的任务;熟读这首诗,争取提前背诵出来。
说明:我们以往的预习任务的布置,总是离不了“看看下堂课要上的内容”之类的空洞的话,不客气地说这有点敷衍了事。
而编写作为预习用的《助学提纲》就能让学生有了具体的任务,对下堂课的学习内容有了详尽的知晓,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活动预设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激发兴趣1.我国被称为“诗的国度”,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学习过很多古人的诗歌,它们绝大多数都是抒情诗,那么学过的这些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唐人的诗歌重在“抒情”,宋学生自由发言,大致就应该是以下几个方面 1.名言名句,2.诗歌的题目、作者、朝代等,3.诗歌的题材与体裁从学生熟悉的、已经掌握的知识入手,激发学生对文本的阅读兴趣,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为后面的学习作铺垫。
登快阁课程设计
![登快阁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efa324c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0a.png)
登快阁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登快阁》文本中的生字词、成语及文学典故;2. 学生能够背诵《登快阁》全诗,并解析诗句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 学生能了解作者苏轼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把握作品的历史背景。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提升古诗文鉴赏能力;2. 学生在小组讨论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提高合作学习的能力;3. 学生通过写作练习,运用所学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通过学习《登快阁》,培养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自豪感;2.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合作与探究的乐趣,树立自信、自主学习的态度;3. 学生从苏轼的人生观、价值观中汲取正能量,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追求。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语文古诗文鉴赏课,旨在通过学习《登快阁》,提高学生的古诗文鉴赏能力和文学素养。
学生特点分析:六年级学生具备一定的古诗文基础,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感悟力,但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采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通过具体的学习成果分解,使学生在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1. 文本学习:《登快阁》全诗的诵读、解析,包括生字词、成语、诗句的意象及修辞手法;- 苏轼生平简介及其文学成就;- 诗句解析:把握诗句中的描绘、抒情、议论等手法。
2. 古诗文鉴赏方法:分析、比较、综合等鉴赏方法的运用;-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古诗文鉴赏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鉴赏能力。
3. 合作学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问题探究和讨论;- 分组讨论:针对《登快阁》的主题、手法、意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汇报展示:小组代表汇报讨论成果,提高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4. 写作练习:运用所学修辞手法,进行创意写作;- 模仿《登快阁》的写作风格,创作一篇短文;- 互评互改:同学间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共同提高。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21aca455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74.png)
《登快阁》教学设计教案导学案登快阁是一篇古文课文,内容丰富,可以引发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思考。
下面是一份针对《登快阁》的教学设计、教案和导学案,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篇古文。
教学设计:目标:1.了解唐代文学的特点和《登快阁》的背景;2.理解和分析《登快阁》的内容和意义;3.通过阅读古文,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登快阁》的主题和意义;2.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3.掌握一些古代文化知识和鉴赏技巧。
教学难点:1.理解古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3.结合背景和文化知识深入理解《登快阁》。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1.引入唐代文学的特点和《登快阁》的背景;2.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思考“登上快阁意味着什么”。
阅读理解(15分钟):1.学生阅读《登快阁》,理解诗歌的内容;2.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问题:“诗人通过描述一片美景,表达了什么情感和思想?”“诗人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和诗歌结构来表达自己的意境?”等等。
交流讨论(15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理解和观点;2.带领学生一起总结和归纳各组的讨论结果;引导鉴赏(15分钟):1.分析《登快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2.带领学生一起观察和思考诗歌中的隐喻和象征,如“舞榭歌台”、“银河落九天”等等;3.引导学生理解《登快阁》所表达的主题和寓意。
拓展延伸(10分钟):1.邀请学生扩展思维,将《登快阁》与现实生活中的其中一场景进行对比;2.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写一篇关于自己心目中的“快阁”的文章。
小结(5分钟):1.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2.提醒学生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性和乐趣。
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登快阁》的主题和意义;2.分析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课文《登快阁》;2. PowerPoint幻灯片;3.分组讨论和总结的纸张。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介绍唐代文学的特点和《登快阁》的背景;-引发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登快阁》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的
1、体会诗歌思想感情;
2、背诵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
如何理解是人的思想情感
三、诗人简介
黄庭坚“苏门四学士”
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
苏轼是继欧阳修之后主持北宋文坛的领袖人物,在当时的作家中间享有巨大的声誉,一时与之交游或接受他的指导者甚多,黄、秦、晁、张四人都曾得到他的培养、奖掖和荐拔。
在苏轼的众多门生和崇拜者中,他最欣赏和重视这四个人。
最先将他们的名字并提和加以宣传的,就是苏轼本人。
由于苏轼的推誉,四人很快名满天下。
不过“苏门四学士”这一称号只是表明这四位作家得到过苏轼的垂青和指导,接受过他的文学影响,而并不意味着他们或他们与苏轼可以统称为一个文学流派。
实际上四学士造诣各异,受苏轼影响的程度有差别,文学风格也大不相同。
比如黄庭坚的诗自创流派,与苏轼并称苏黄;秦观的主要成就在词,但是他的词却不走苏轼的路子,而专以纤丽婉约见长。
苏门六君子即苏门四学士和李方叔、陈师道的合称。
拟“江西诗派”
四、诵读诗歌
1、教师范读正音
2、学生自由朗读
3、学生齐读
4、教师请一两位学生朗读,并指正。
五、串讲诗歌
1、创作背景
课文注释1
2、内容
这是黄庭坚一首著名的七言律诗。
写他的公余生活,在即景抒情中倾诉了他的适意和苦闷。
痴儿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
首联以寻常笔法,写得平坦,从登阁的时间和心境写起。
傍晚时分干完一天的公务,似有无限快意,登临快阁自然合情合理,但也从中隐隐露出厌倦官务的情绪。
诗人在阁上徘徊瞻眺、消遥自在的生动情态宛然可见。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颔联,从人、境相融,进而写心、境意会。
诗人在快阁上,放眼眺望远山无数;
居高临下,见清江一道,描绘出一副令人陶醉的深秋晚晴图。
这两句分别从杜甫“无边落木萧萧下”及谢眺“澄江静如练”(谢朓名作《晚登三山还望京邑》)脱化而来,写得精粹洗练,意境逼真,动静映照,开阖变化,于写景中分明可见作者坦荡的胸襟。
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
颈联,诗人的思绪从对阁外之景的遐想中回到现实,写出诗人一副兀傲的意态。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尾联写诗人面对澄江秋月的无限美景,弃官归隐之心油然而生。
本是诗在用典、炼字方面颇见功夫。
“天远大”、“月分明”,点活了眼前景,写出了胸中境。
“朱弦”“青眼”,不仅用事贴切,而且善敷色彩;“快阁东西”中的“东西”,写其徘徊瞻眺,“倚晚晴”的“倚”,写其逍遥自得,用寻常字面,意态宛然可见。
五六句属对严整,意思流贯,把七言歌行的手法运用到律诗中,气势流转,谋篇布局颇见章法。
六、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