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建设与民生财政

合集下载

财政局民生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通用)

财政局民生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通用)

财政局民生建设工作总结报告(通用)财政局民生建设工作总结报告一、前言近年来,财政局在民生建设方面,根据中央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以“以民为本、服务民生”为宗旨,依法履行职责,开展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民生建设工作。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期间,财政局响应中央号召,积极投入资金、物力、人力等各项资源,加大了对民生领域的扶持和保障,为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提供有力保障。

在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民生建设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二、工作开展情况1.保障城乡居民基本生活(1)开展惠民保障工作。

根据中央与地方政策,财政局于2020年开展了居民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实施等各项惠民政策。

(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财政局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将城市公共设施用地列入城市规划中,大力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居民生活水平和生产效率。

2.改善教育、文化、卫生条件(1)推进教育、文化发展。

财政局积极支持教育、文化领域的建设,拨款支持大中小学校建设、文化设施改造、青少年文化活动等。

(2)提高医疗保障覆盖率和服务水平。

继续支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加大对重大疾病救治和公共卫生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医疗卫生事业水平,为居民提供优质医疗保障服务。

3.加强社会保障和社区建设(1)实行低保、医保、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等差别化补贴政策,着力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现全民社会保障。

(2)加强社区建设。

推进社区改造建设工程,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水平,加大社会投入力度,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良好生活环境的需求。

三、工作成效财政局在民生建设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如下:1.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全面改善,市区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交通、通信、能源等得到显著提升。

2.教育、文化、卫生、社保等领域得到全面进步。

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大学、成人教育、继续教育等各个层次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文化娱乐设施更加丰富,医疗设施和医疗服务水平大大提高,养老、医疗、失业、工伤、婚丧祭祀等方面的社保工作也大力推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受到极大提升。

保民生 加强财政民生支出

保民生 加强财政民生支出

保民生加强财政民生支出财政民生支出是指政府为保障民生所进行的支出,如教育、医疗、社保等。

保障民生是国家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社会进步和稳定的基础。

加强财政民生支出对于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有着重要作用。

首先,加强财政民生支出可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水平。

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教育投入,优化教育设施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师待遇,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知识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做出贡献。

其次,加强财政民生支出可以加强医疗保障,提高基本医疗服务水平。

医疗是人民健康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

加强医疗投入,完善医疗设施和医疗技术,提高医护人员待遇,将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

最后,加强财政民生支出可以增加社会保障力度,提高保障水平。

社会保障是政府为保障民生而制定的政策,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措施。

加强社会保障投入,提高养老金、失业金、医疗保险等保障水平,将有助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失业者、老年人、困难群体等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帮助。

总之,加强财政民生支出是促进社会进步和稳定的重要举措。

政府应该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实现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的全面发展,为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为了加强财政民生支出,政府需要采取多种措施。

一方面,政府应加大财政民生支出的力度,保障民生事业的持续发展。

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加强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的透明、规范和有效,并及时进行监督和反馈。

同时,政府应该依托科技创新和信息化改造,使得财政民生支出更准确地服务于民生需求。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民生信息数据平台,收集、整理和分析民生信息,从而加强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更好地满足市民的需求。

加强财政民生支出不仅有利于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民生支出可以带动消费和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创新发展。

通过财政民生支出,政府可以引导和支持市场经济,建立健康、有序、公平的市场环境,促进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论我国民生财政建设

论我国民生财政建设
现 的结 果。
4 , 从 20 % 而 0 3年 开 始 到 2 0 0 7年 , 国 财 政 教 育 支 出 占 同 我 期 GD 的 26 , 远 低 于 国 际 平 均 水 平 。 P .% 远 经 过 数 据 比 较 可 以 看 出 , 我 国 财 政 在 民 生 方 面 的 支 出 还 有 很 大 的 提 升 空 间 , 国 家 财 政 有 必 要 加 强 这 方 面 的 投入。
《 陵譬 颓 )02 铜 院譬 2 1 年第 1 期
财 政 金 融
论 我 国 民 生 财 政 建 设
李 群
( 徽 财 经 大 学 , 徽 蚌 埠 2 3 41 安 安 30 )

要 : 障和 改善 民生是 落实科 学发 展观 、 建社 会 主义和谐 社会 的客 观 要求 。 保 构 近年 来 民生财政 已经成 为社会 各界 讨论
的 比 重 大 概 为 51 , 发 达 国 家 为 53 ,发 展 中 国 家 为 .% -%
生 、 保 和 就 业 、 保 、 共 安 全 等 民生 方 面 的支 出 占到 社 环 公
相 当高 的 比例 , 至 处于 主 导地 位 。 甚 第 三 种观 点 , 民生 财 政 是 建设 财 政 的相 对 物 , 我 即 是 国 一定 阶 段特 有 的财 政 基 本 运 作 方 式 ,民生 财 政 以公共
“ 生 财 政 ” 初 起 源 于 福 利 经 济 学 , 据 边 际 效 用 民 最 根
基 数 论 庇 古 提 出 两 个 基本 的命 题 : 国 民 收入 总 量 愈 大 , “
社 会 经 济 福 利 就 愈 大 : 民 收 入 分 配 愈 是 均 等 化 , 会 经 国 社 济 福利 就 愈 大” 【 。l 】

财政与民生

财政与民生

财政与民生财政是国家的经济管理部门实现宏观调控、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力量。

在这个过程中,民生是财政支出的重要目标之一。

民生是指国家和社会为了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要求而作出的投入和政策措施,是财政支出的终极目的。

在财政和民生的关系中,财政是民生的保障和实现的保障。

财政收入和支出决定着国家能否满足人民的基本物质和精神需求,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政府通过预算决策、税收政策、财政扶持等手段来促进财政支出更多地用于民生领域,提高老百姓的生活水平。

首先,教育领域是民生支出的重要部分。

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

政府通过对教育事业的资金保障来提高教育水平,对国家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例如,政府增加对教育投入,提高学校教学设施的标准,改善师资水平,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得教育资源,提升人们的素质和文化水平。

第二,医疗卫生领域也是民生支出的重要部分。

国家通过医疗卫生保障来改善人民的身体健康状况,保障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

政府通过增加卫生医疗投入,完善医疗设施和技术,普及健康知识和技能,建立健全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广医保制度等方式来促进全民健康。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满足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第三,社会保障领域也是民生保障的重要部分。

国家通过社会保障机制来实现对老人、儿童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保障,为他们提供安身立命的基本保障。

政府通过社会保障基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方式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支出。

第四,就业和社会福利也是民生保障的关键部分。

国家通过就业培训、社会福利、创业扶持等途径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人们的就业。

政府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如失业救济、生活补贴等方式来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

综上所述,财政对于民生保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政府要坚持促进经济快速发展的目标,同时要密切关注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任务,提高财政支出的民生性,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

财政对民生的意义

财政对民生的意义

财政对民生的意义
财政对民生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持续发展,财政的作用正日渐显著,其对于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财政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当面对一些大的发展项目时,社会需要资金支撑,而财政正是提供资金支持的机构。

他们可以通过筹集社会资源,来支撑社会的发展。

其次,财政可以为民生提供保障。

一方面,财政可以投入大量资金,来支撑社会服务事业,另一方面可以采取税收政策,让低收入阶层受到保障。

最后,财政可以促进社会的均衡发展。

比如,税收可以用于建设公共设施,以及让落后地区受到政府的特殊关注,确保它们也能得到发展的机会,以此达成社会的公平和均衡发展。

总之,财政在当今世界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可以为社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为民生提供保障,以及促进社会均衡发展,因此它对民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 1 -。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

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国民的收入水平、保障社会福利,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

下面将从税收优惠政策、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等方面来探讨中国政府如何通过财政政策改善民生。

一、税收优惠政策税收优惠政策是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手段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之一。

政府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民众增加收入,提高生活水平。

例如,对低收入群体实行个税减免,减轻他们的税负。

此外,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提供税收减免和税收优惠支持,鼓励农民和贫困群体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国政府通过建立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提供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改善民生状况。

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确保人民在面临风险时能够得到应有的保障。

政府还鼓励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民众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选择。

三、教育投入中国政府积极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提高国民的受教育水平,促进人力资源的发展。

政府通过财政支持,建设优质的学校,提供免费的教育资源,降低贫困家庭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负担。

此外,政府还通过设立奖学金、助学金等措施,鼓励有条件的家庭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推动教育的公平发展。

四、医疗卫生投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致力于改善人民的健康状况。

政府通过财政补贴,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免费或低价的医疗服务,降低医疗费用负担。

政府还加大对偏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医疗资源的投入,确保人民能够享受到基本的医疗卫生服务。

总体而言,中国政府通过财政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民生。

税收优惠政策减轻了低收入群体的税负,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为民众提供了基本的社会保障服务,教育和医疗卫生领域的投入提高了人民的受教育和医疗水平。

中国政府将继续加大财政支出,提高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民生,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

保障民生财政工作情况汇报

保障民生财政工作情况汇报

保障民生财政工作情况汇报保障民生是党和国家的根本任务之一,财政工作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我国保障民生财政工作的情况进行汇报,主要包括我国保障民生财政工作的总体情况、主要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

一、总体情况我国保障民生财政工作是在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九大以来,得到了充分重视和积极推动。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生工作,将保障民生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明确要求全面贯彻发展第一是要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障民生财政工作是财政工作的核心之一,是财政工作的基本职能之一。

近年来,我国保障民生财政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

一是明显增加投入。

财政预算中保障民生的资金支出大幅增加,特别是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投入增速明显。

二是保障范围不断扩大。

不仅是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提高,特别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得到了更加有力的保障。

三是政策措施得到充分落实。

各项保障民生的政策措施得到了充分的落实,许多重大政策得到了落地的生动实践。

四是保障民生财政工作取得了全社会的广泛认同。

全社会的舆论和公众对我国保障民生财政工作都给予了高度的认同和支持。

二、主要工作内容保障民生财政工作的主要内容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保障、就业等方面的工作。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教育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保障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育的普及率等。

近年来,我国在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教育公平不断得到加强。

医疗方面的工作主要包括加大对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险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近年来,我国在基本医疗保障、医疗服务能力提升、医疗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实质性成果。

构建民生财政的思考

构建民生财政的思考
金 的 事前 、 中 、 后 全 程 监 督管 理 和 事 事 绩 效 考 评 , 决 查 处 挤 占 、 用 、 留 坚 挪 截
账 户体 系 ,确 保 财 政 资 金 安 全 高 效
债务监控制度和风险预警体系 ,进一
步完善政府债务的决策机制有效防范 政府债务风险 ,还要 建立健全债务约 束 和偿 还制度 ,严 格约束举债行 为 。 县、 乡两级在大力发 展区域经济 、 步 逐 化解陈债 的同时 , 按照 “ 有多少钱 , 办
民 主权 利 。
艰”孙 中山先生在 2 。 0世纪初论及《 三
民主义》12 (9 4年 )之 民生 主 义 时说 :
1 切实保 障民众的生存 权 , . 要支
持 加强 扶 贫 开 发 ,切 实 解 决 部 分 群 众
3 适度保障民众的享乐权 。享乐 .
一 —・
卜 -— 一+ - - - 卜 4--十 一—卜 + -—卜 一+ - — —
政投资评审 ,加强政府 投资项 目资金 管理 。 切实加 强财政 国有资产管理 , 进

企业执 行《 会计法》 的监督 力度 , 确保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健全完善财政财 务监督体系 , 实行全方位 、 全过程的有 效监督。深化和完善财政监督机制 , 以 强化财政收支监督 、财政 内部监督 、 会 计监督为工作重点 , 建立起“ 众参与 、 广
多少事 ” 原则 , 格控 制各项支 出 , 的 严
运行 。 严格“ 收支两条线” 规范非税收 , 入、 罚缴物资管理 。 积极推行绩效预算
管理 和 预 算 项 目管 理 ,进 一 步强 化 财
资金行为 。加强会计从业人员资质管
理 , 格 实行 “ 证 上 岗 ”加 大对 各 类 严 持 。

社会建设与民生财政

社会建设与民生财政
的公 平 。 三 者 之 间 的 一 种 平 衡 关 系 , 调 统 筹 考 虑 问题 。由 是 强
第 一 , 会 建 设 突 出强 调 “ 会 整 体 性 ” 以社 会 各 阶层 总 社 社 ,
体 利 益 优化 实现 、 社会 和 谐 为直 接 目标 。 果说 改 革开 放 以来 如 我 国 的 社 会 阶 层 分 化 , 生 了 比较 多 的 不 同 利 益 群 体 , 么 , 产 那 以 支 配 财 富 多寡 为 核 心 分 丰 会 地 位 的 所 谓 强 势 群 体 和 弱 势 十 群 体 . 代 了 以 往 的 阶级 划 分 法 而 得 到 社 会 普 遍 认 可 。然 而 , 替
社 会建 设 尤 其 要 关 注 社 会 弱 势 群 体 ,社 会 弱 势 群 体 的 基 本 需
求 得 到 满 足 . 会 建 设 的基 础 就 稳 旧 _ 社 r。 第 , 社会 建设 强 调 实 现 社 会 的公 平 与正 义 : 会 公 正 是 社 维 系和 谐 社 会 关 系 . 筑 良好 社 会 秩 序 的基 石 . 其 是 司 法公 构 尤
不 仅 在理 论 上 有 很 大 创 新 意 义 。 且 完 全 契 合 我 国 实 际 。 以 而 把 人 为 本 的 执 政 理 念 具 体 体 现 于 “ 善 民生 ” 社 会 建 设 之 中 , 改 的 具有 鲜 明 的时 代 特 色 。 眼 于 社 会 建 设 和 改 善 民 生 , 国现 阶 着 我
, 一、 准确把握社会建设的涵义
丰 会 建 设 的 概 念 ,是 在 对 我 围经 济 社 会 发 展 进 行 总体 概 十
括 判 断 的 基 础上 提 出 的 。改 革 开 放 3 0年 , 国 的社 会 面貌 日 我 新 月 异 无 论 是 社 会 成 员 结 构 , 是 丰 会 成 员 作 为 “ 会 人 ” 还 十 社 的

财政与民生对加强财政管理改善民生的探讨

财政与民生对加强财政管理改善民生的探讨

财政与民生对加强财政管理改善民生的探讨一、改善民生必须树立“民生财政”理念从“吃饭财政”到“建设财政”再到“公共财政”,是财政不断改革,不断进行适应性调整,财政实力不断增强的结果。

“公共财政”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其宗旨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基本特征是公共性、非盈利性和法制性。

我们在不断完善“公共财政”体制的大背景下,按照十七大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要求,还要牢固树立“民生财政”的理念。

“民生财政”是“公共财政”的一个重要方面,“民生财政”的基本导向是满足公共消费需求,现阶段的任务无疑是扩大公共消费,以促进基本消费的平等化。

随着政府财力的不断提升,扩大政府公共服务规模和范围已经具备了一定条件,原来迫于财政压力而导致政府“缺位”的民生领域现在大为改善了。

“民生财政”的使命,即实现基本消费的平等化。

走向“民生财政”,实际上使经济政策和社会政策实现了统一。

政府在财政上的经济政策自1998年以来实行的是以扩大公共投资为核心的积极财政政策,其效果是扩大了内需,止住了经济增长的滑坡。

现在执行以扩大公共消费为中心的稳健财政政策,其效果不仅是能够扩大内需(消费需求),改善投资与消费的失衡,有助于经济稳定增长,而且还能推进基本消费的平等化,改善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不平等状况,有助于社会的公平正义。

不难看出,“民生财政”具有双向功能,融合了长期以来认为矛盾的东西——效率与公平,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

因此,各级财政部门应该牢固树立“民生财政”理念,把促进“民生财政”的建立作为完善“公共财政”的重点和突破,努力促进人民群众基本消费的平等化。

二、改善民生必须努力做大财政“蛋糕”改善民生就要不断提高财政支撑能力,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来说,财力的增加要靠国家政策扶持,但最根本的还是要依靠自身的发展。

因此,财政部门工作中必须把支持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所在,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做大财政“蛋糕”。

保民生 加强财政民生支出

保民生 加强财政民生支出

保民生加强财政民生支出
保障民生,加强财政民生支出是现代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有效途径。

治理当今社会,必须及时从财政民生支出方面入手,加大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投入,全面提升和考虑人民的福利需求,以此来实现保障民生的目标。

首先,要更加重视民生的投入,为此,我国应把民生支出作为政府的首要任务,在每年的财政规划中把握好教育、医疗、住房和公共服务等人民最关心的民生领域的投入。

其次,我国也要在政策上注重实施民生保障政策,既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又要提高社会保障福利投入水平;同时,加强财政民生投入,重点投资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土地建设、农村交通建设、就业培训和就业服务等。

此外,不断优化政府的民生投入结构,将投入重点放在社会福利领域,如建设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和低保申请政策,并把政府投入更多地用于医疗保险、住房补贴、教育补贴、特殊人群保障等社会福利项目。

另外,在政府投入中还要注重把握好资金使用,避免浪费,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资金真正被用于民生救助和民生建设领域,以此来保障民生最大限度的利用。

总之,保障民生、加强财政民生支出是国家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途径,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大对民生的投入,把握好资金的使用,完善和发展民生保障政
策,真正做到财政民生支出科学合理,为全体民众谋取更大的福利。

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与民生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与民生保障

中国式现代化的社会建设与民生保障现代化是每个国家都追求的目标,而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现代化进程备受关注。

然而,中国式现代化与其他国家的现代化有着许多不同之处。

中国注重社会建设与民生保障,通过一系列措施,致力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也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保障。

中国深知教育的重要性,致力于推进教育现代化。

通过提高教育资源的配置和优化教育结构,中国努力提高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

此外,中国还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注重培养技能人才,以适应现代化过程中对各类人才的需求。

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健康是人民幸福的重要保障,中国十分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中国通过加大医疗资源的投入,提高基层医疗水平,推动医疗卫生事业的现代化。

同时,中国还致力于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为人民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

三、就业与社会保障就业问题一直是中国政府关注的焦点,中国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和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为人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除此之外,中国还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多个方面,为人民提供全面的社会保障。

四、城市化进程与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化进程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

通过城市化进程,中国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步伐,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中国注重城市规划和管理,致力于打造宜居城市,提供良好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五、环保意识的提高环境保护是现代化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逐渐增强了环保意识,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环境保护工作。

中国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环境治理,改善人民的生态环境。

同时,中国还注重环境教育与宣传,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

六、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中国式现代化也注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中国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提高文化产品的质量,推广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

同时,中国还积极参与国际文化交流,使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增强国家的软实力。

严把“六关” 注重实效 着力建设好“十二五”期间民生财政

严把“六关”  注重实效  着力建设好“十二五”期间民生财政


是 狠 抓 增 收不 放 松 。加 强 财 源
建 设 , 力 增强 财 政 发 展后 劲 。 培植 努 把
技 、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民生支l就达 叶 J
到3 2亿元 , 占财政支 出总 额的 7 %。 2 从健全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 费保障机
制, 到全 面 实 施城 镇 居 民医 疗保 险 ,J 『 f
壮大财 源作为工作的着眼点 ,从巩固
骨 干财 源 、 开发 新 兴 财 源 、 挖潜 在 财 深
源人手 ,狠抓项 目建设 ,坚持新上一 批 , 备一 批 , 划一批 , 到投入不 储 谋 做
断档 , 发展 不 停 步 。 同时 , ~ 步 加 强 进
到完善城 乡低保制度,促进 了基木公 共服务均等化 ,民生财政建设实现巾 点及面 、 由城市到农村 、 南治标 到治本 的深化和提升。回眸“ 十一无” 民乍 ,
贷款项 日等 。 三是通过保险保费补贴 , 提高林业经营者抵御风险能力 。2 0 09
年, 中央 财政 在 江 西 、 南 和福 建 三 省 湖
备、 森林火灾预防与管理 、 追加防火经
费等 2亿元。
( ) 四 支持 林 业 国 家级 自然 保护 区
税 、 f税 优 惠 政 策 。 企业 从事 林 业 增 卣 如 项 目的 所 得 呵 以免 征 、减 征 企 业 所 得
政支出重点 在向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
重 点 的社 会 建设 倾 斜 的 过 程 中 ,更多
地关注社会弱势群体 ,更多地 向社会
发 展 薄 弱 环节 、 向困 难地 区和 困难 群
债务管理 、 乡镇财政建设 、 强化财政监
督 、 学 精 细 管 理 ” 道 关 口 , 效 解 科 六 有 决 公共财政 “ 位” “ 越 和 缺位 ” 问题 , 的 为 和 谐 社会 建设 提 供 财 力支 撑 。

财政保障民生实事措施

财政保障民生实事措施

财政保障民生实事措施财政保障民生实事措施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手段,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和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行动。

以下是几个具体的财政保障民生实事措施。

首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政府应通过财政补贴来保障老年人、残疾人、低收入群体等弱势群体的基本生活需求。

加大养老金、失业保险金等社会保障金的发放力度,提高社会保障标准,确保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水平。

其次,加大教育投入。

教育是人力资源发展的重要基础。

政府应当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教育经费占GDP比例,保障教育公平。

增加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学校的资金支持,改善学校设施,提高教师待遇,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再次,加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

医疗保障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通过财政投入增加基本医疗保险的覆盖范围和保障水平,提高医疗费用报销比例,降低医疗负担。

此外,进一步加大对基层卫生服务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改善医疗服务质量。

此外,推进农村扶贫工作。

农村贫困是影响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扶贫的财政投入,对贫困地区提供适当的补贴和扶持,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

最后,加大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保护事关人民的生存和发展。

政府应通过财政手段,对环保企业给予财政补贴和优惠政策,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加大对环境治理项目的资金支持,改善水质、大气质量、生态环境,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

总之,财政保障民生实事措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财政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政府应合理调配财政资源,把握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确保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保障,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水平,促进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民生财政及其推进的制度保障

民生财政及其推进的制度保障

民生财政及其推进的制度保障一、民生财政的概念民生财政是一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基础的财政活动。

它的本质是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财政手段实现民生福祉的提高。

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民生财政为实现社会公平和人民幸福不可或缺。

二、民生财政的意义1. 推动社会公平民生财政以民生为基础,以提高社会公平为目标。

通过加大对民生领域经费投入,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权益,提高社会公平。

2. 增强人民幸福感民生财政直接关乎人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并能为人民提供便利和舒适的服务,从而增强人民的幸福感。

3. 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民生财政优先支持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社会保障制度,提高环境保护水平等,从而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

三、民生财政的制度保障1. 政策文件的制定政府应当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为民生财政提供思路和方向。

而这些政策文件要严格遵守,不能因为利益得失而改变原定的方向。

2. 财政预算的合理编制财政预算编制要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要保证不同领域之间的资金合理分配,以满足人民对于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基础设施需求的要求。

3. 财政管理的规范对于民生财政,必须建立完善的财政管理制度,确保合规合理、有效可行。

对于不能满足民生需求的支出,必须进行合理的管控。

4. 合理的监管机制为了强化对民生财政的监管,应当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包括决算审计、政府财务预算决算公开等。

从而加大民生财政的透明度和公开度。

四、民生财政推进的难点1. 有效的管控民生财政支出的需求相对较多,加大了管理难度,需要建立有效的监管制度,降低财政滥用、浪费的风险。

2. 增长率不高一些民生领域,比如教育、医疗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但是在市场混乱的情况下,其增长率常常较低,不利于满足民生需求。

3. 短期效益不明显民生财政的投入,不会马上见到明显的效果。

需要长时间的周期进行跟踪和评估,才能得出准确的投资效果。

五、民生财政为民生福祉提供制度保障民生财政是以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财政活动,其推进离不开政府、社会及个人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

财政支持与社会参与:民生改善“双动力”

财政支持与社会参与:民生改善“双动力”
“ 动 力” 组 合 就 成 为适 合 时 代 发展 的 双 必 然 之 选
【 关键 词 】 财政 支持 ;社 会 参 与 ; 民生 改 善 ;社 会 和 谐

财政 支 持 :民生 改 善源 动 力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 下,改善 民 生 ,加快 社 会 建 设 ,既 要 充 分 发 挥 财 政 职 能作 用 ,也 要 积 极 调 动 社 会 各 方 面 的 积极 性 。教 育 、医 疗 卫 生 、 社 会保 障 等 社 会事
求 ,与 每一 个人 的生 活 密 切相 关 。 实现
这 一 目标 ,不 仅 仅 是 个 体 能 够 得 到 实 惠, 而且 社 会 更加 和 谐 , 济 更加 健 康 。 经 在 深 圳 经 济 特 区建 立 j 年 庆 祝 大 会 0周 上 ,胡锦 涛 总 书记 提 出 “ 快 以改 善 民 加 生 为 重 点 的 社会 建 设 ,继 续 促 进 社 会 和 谐 ,努 力 为推 动 科 学 发 展 营 造 良好 社 会 环 境 , 进 社 会 公 平 正 义” 要 达 到 改 善 促 。 民 生 的 目标 , 财 政 支 持 与 社 构 建社 会 主 义和 谐 } 会 的要 求 ,国 家 财 政 进 一 加 强 r 民 上 步 对 牛 等重 点 支 的保 障 ,各 级 财 政 部 门 不 断 增 加 社 会 保 障 支 出 , 在 就 业 保 障 制 度 建 设 、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医疗 保障制度 建 设 、社会救助制度建设 、住房 保障体系建 设 等 方 面 给 予 积 极 支持 ,完 善 社 会 保 障 制 度 ,促 进 加 快 建 立 覆 盖 城 乡居 民 的社 会 保 障 体 系 。 0 3 2 0 年 , 国财 政 社 会 保 2 0 0 8 全 障和 就 业 支 出从 2 1 亿 元增 长剑 6 0 72 8 4亿 元 ,年 均增 速 为 1 .%。2 0 年 ,中央 财 67 08 政 安 排 用 于 “ 农 ” 各 项 支 出达 到 5 5 . 三 的 9 5 5 元 , 比上 年 实 际增 长 3 . % ,主 要 用 亿 79 于 增 加 对 农 民 的 补 贴 ,人 力 支 持 农 业 生 产 ,加 快 发展 农 村 社 会事 业 。 全 国财 政 安 排 教 育 支 出 9 8 .5亿 元 ,增 长 2 . % , 0 19 75 保 障教育优先发展 ;安排社会保障和就业 支 6 8 .3亿 元 ,增 长 2 .% ,重 点 支 643 27 持 完 善 社 会保 障 体 系 、促 进 就 业 等 ;安 排 医疗 生 支 出 2 9 .61元 , 长 2 .% , 4 90 ' 乙 增 56 推进 医药 生体 制改革等 。2 0 年 ,全 国 09 财政社 会保障和就业 支出 7 0 6 亿 元 , 6 6. 8 比 2 0 年 增 长 1 .%。2 1 年 前 7个 月 , 08 18 00 全 国 财政 收 入 5 1 2.7亿 元 , 同 比增 长 13 9 2 .%,财 政 支 出 36 : 2 亿 元 ,同 比 增 57 9 2 .3 . ) 长 1 .%。 根据 年初 预算 安排 ,今 年切 实 69 加 强预 算 支出执行 管理 ,努 力保 障 “ 三 衣” 、教 育 、医 疗 卫 生 、社 会 保 障 和 就 业 、 保 障性 住 房 、抗 震 救 灾 等 重 点 支 出需 要 。 财政 支 出的公 共性 、公益性 特 征 日益 明

论推动民生财政的必要性与发展方向

论推动民生财政的必要性与发展方向

表 1 20 - 2 1 07 0 0年 中 央 财 政 支 出 中 民 生 项 目 支 出 金 额 及 增 长 率
年 度 教育 支 出 育 支 出 比 疗 卫 生 支 教 医 医疗 卫 生 支 出 社 保 和 就 业 保 和 就 业 支 环 保 支 出 环保 支 出 比 社 ( 元 ) 上 年 增 长 出 ( 元 ) 比 上年 增 长 支 出 ( 元 )出 比上 年 增 长 ( 元 ) 上年 增 长 亿 亿 亿 亿
达 到 16万 亿 元 。 .
推 动 民 生财 政 深 入 发 展 是 深 化 我 国 政 治 、 济 和 社 会 改 革 的 必 经
然 选择 , 析 了 目前 我 国 民 生 财 政 存 在 的 主要 问题 , 点 阐述 分 重
了推 动 民 生财 政 深入 发 展 必须 着公
而不是与民争利 。鉴 于此 , 府在经济建设领域 的投入逐年减 政
少 ,9 2 19 、0 0年 经 济 建 设 支 出 占财 政 支 出 的 比 重 分 别 为 1 9 、9 5 20 4 . %、18%和 3 . %。 实 行 31 4 . 0 5 61 8
20 0 3年至 20 0 7年这五 年 , 国财政用于 教育 、 全 医疗卫 生 、
1 我 国民 生 财政 的界 定 、
进入二十一世纪 , 国社 会转型期的一 系列矛盾 比较集 中 我 地暴露出来 , 医疗1 、 司题 教育问题和住房 问题被老百姓称为 “ 新 三座大 山” 。此外 , 失业问题 、 养老问题 以及收 入分配不公和贫
富 差 距 问 题 也 已经 严 重 制 约 着 我 国 经 济 发 展 的 稳 定 性 和 可 持
民主 理 财 、 考核 政 府 花 钱 的 绩 效 和 消 除 官 员腐 败 。 【 关键 词 】 民 生 财政

建设“四个财政”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建设“四个财政”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的 经 费 投 入 ,逐 步 提 高 财 政 性 教 育
经 费 支 出 占 全 省 国 内 生 产 总 值 的
全 经 费 保 障 机 制 , 支 持 平 安 河 北 工
程 实施 , 现 以河北 稳 保首 都稳 、 实 以
策 体 系 、 障 有 力 的 民 生 财 政 和 绿 保
比 例 ,O 2 达 到 2 % 。 二 是 完 善 2 l年 2
发 挥 好 财 政 政 策 导 向 功 能 , 大 限 最
度 地 发 挥 财 政 资金 “ 两拨千斤 ” 四
运 行 活 力 。 推 进 管 理 规 章 和 实 施 办
法 创 新 ,尽 快 实 现 对 各 项 财 政 事 务
分 发 挥 公 共 财 政 职 能 作 用 、 进 全 促
省 经 济 社 会 科 学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发 展 提 出 了 新 任
绿 色 财 政 , 加 快 转 变 经 济 发 展 方
式 :建 设 活 力 财 政 ,全 面 推 进 财 政
达 到 一般 预算 支 出规 模 的2 %。四 O
是 完 善 就 业 再 就业 经 费保 障机 制 ,
基 本 医药卫 生 经 费保 障机 制 ,支 持
医疗 健康 工 程 实施 。确 保 政府 卫 生
投 入 增 长 幅 度 高 于 经 常 性 财 政 支
察 时提 出 ,要 着 力 建 设 民生 财 政 、 绿 色财 政 、 活 力财 政 和 效 益 财 政 , 为 科 学 发 展 、 富 民 强 省 提 供 强 大 支 撑 。 赵 勇 常 务 副 省 长 提 出 的 建 设 “ 个 财 政 ” 理 财 指 导 思 想 , 充 四 的 对
要任 务 及 保 障 措 施 提 出 了 具 体 要

财政对民生的意义

财政对民生的意义

财政对民生的意义
一、财政对民生的意义
财政是国家财富的来源,财政入口是国家收入的窗口,是国家有条件开展社会政策的基础。

它负责收集公共支出的资金,担负国家基本职能,为国家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承担更大责任。

财政入口的开口宽度直接影响着政府和企业的财务能力,财政收入的增长,也能切实地促进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

1、财政对国家经济发展影响巨大
财政对国家的经济发展起着巨大作用,因为财政收入的大小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

财政收入能够帮助国家建设基础设施,促进社会发展,并且能够用于收支平衡、实施国家的社会政策和调控经济政策。

财政收入的大小,也会影响到政府的财务状况,为政府提供更多投资和运行资金,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2、财政对民生改善有重要作用
财政收入可以提供政府投资资金和必要的运行资金,实施政府的社会政策,实现政府的社会改革和民生改善。

比如,政府可以用财政资金来改善教育、卫生保健、就业创业等社会福利,缩小收入差距,改善民生,提高全民福祉水平。

3、财政是社会发展的支柱
财政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它可以改善经济社会结构,通过实施一系列社会政策,促进新的经济成长点,提高产业布局,完善社会保障结构,开展长远可持续社会发展策略。

因此,财政收入
的增加和改进,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因素。

二、结论
财政对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有着重要的作用,政府应该加大改革改善力度,增加财政收入,增加投资资金,确保可持续社会发展,改善民生状况。

同时,政府也要督促和控制财政支出,防止财政资金浪费,充分发挥财政收入的作用,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的重要论述

关于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的重要论述

关于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的重要论述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是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的关键因素。

社会建设涉及各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保障民生是一个立足点,是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核心,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维护。

本文将重点论述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及其实现的途径。

首先,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对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全力支持。

社会建设是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民生活改善的核心内容。

通过加强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建设和谐社区等措施,能够促进全面增长和发展。

保障民生是一项具体的行动,是国家和政府履行社会责任的体现,从而实现富民强国的宏伟目标。

其次,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的实现需要采取适当的措施。

在社会建设方面,应该加强公共资源的配置以及公共服务的建设,提高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水平和质量。

特别是在城市规划、人口流动和社会管理等方面,要注重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大力倡导文明和谐的社会风尚。

在保障民生方面,应该以人为本,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提高政府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引导全社会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

最后,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的重要性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支持。

全社会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的行动,提高公民素质和道德水平。

同时,政府应该进一步改善管理制度和服务体系,使得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工作更加精准和有效。

各相关部门应该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社会建设和民生保障的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吸取国内外经验和教训,实现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的双赢。

总之,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作为国家和政府的基本职责,应该把社会建设和保障民生的工作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为人民谋利益,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会建设与民生财政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将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思想文化建设相提并论,不仅在理论上有很大创新意义,而且完全契合我国实际。

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具体体现于“改善民生”的社会建设之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着眼于社会建设和改善民生,我国现阶段的政府财政,在政策取向、体制调整、手段调节等方面无疑均要有所作为;民生财政作为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将以其高度的社会统筹性、利益关系矫正性和实施的速效性而发挥重要作用。

▲▲ 一、准确把握社会建设的涵义社会建设的概念,是在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行总体概括判断的基础上提出的。

改革开放30 年,我国的社会面貌日新月异。

无论是社会成员结构,还是社会成员作为“社会人”的思想观念等均发生了很大变化。

笔者认为,要准确把握社会建设的涵义,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社会建设突出强调“社会整体性”,以社会各阶层总体利益优化实现、社会和谐为直接目标。

如果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分化,产生了比较多的不同利益群体,那么,以支配财富多寡为核心区分社会地位的所谓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替代了以往的阶级划分法而得到社会普遍认可。

然而,如何能够代表社会全体呢?如何能够跨越社会地位界限的鸿沟,让每个社会成员都相信存在着惠之于己的理想状态的利益目标呢?这确实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最大的难题。

社会虽然是由不同人群、各个阶层构成的,但是我们应该强调它的总体最优。

对于有13 亿人口的中国来说,各方面的不平衡如此突出,区域不平衡、城乡不平衡,收入分配也有很大的不平衡。

怎样实现社会总体最优,代表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考验。

突出强调社会建设的“社会整体性”,要求我们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时,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所有社会群体的福利改善和利益诉求,尤其是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和情感感受。

社会就像一个大家庭,当每个家庭成员都对其有强烈的归依感,而不是感觉被边缘化时,家庭和美、社会和谐才能实现。

第二,社会建设强调满足社会成员的现实的基本需求。

人的需求既有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也有从“社会人”角度看的个人需求和公共需求。

在社会急速转型时期,社会建设要把满足社会成员现实的基本需求作为第一要务。

在满足现实的个人需求方面,注重最基本的生存权利保障,基础教育、普遍就业、住房、医疗和养老等方面的制度建设任务艰巨。

在满足现实的公共需求方面,基本公共设施、公共安全以及公共服务等方面还应进一步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以民生为主体的社会建设,这和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是一致的。

社会上人们的需求层次有很大差别,我们既不能按照最高需求来满足,也不能按照静止不变的标准来满足社会成员的基本需求。

社会建设尤其要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社会弱势群体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社会建设的基础就稳固了。

第三,社会建设强调实现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社会公正是维系和谐社会关系,构筑良好社会秩序的基石,尤其是司法公正和收入分配公平更是成为社会建设的突出目标。

我们今天对于公正概念的理解,是主张机会的公平、程序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

是三者之间的一种平衡关系,强调统筹考虑问题。

由于我国具有较长时期封建社会历史,“不患寡而患不均”的平均主义思想,特权思想以及重人伦、轻法理的观念还在人们的头脑里不同程度存在着。

崇尚社会公正,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深入人心,形成一种带有普遍性的社会精神气质和社会心态,正是社会建设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 二、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好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现实利益直接相关的六大方面内容。

一是教育优先,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对于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国来说,把人口大国转变成人力资源强国,是最难也是最重要的资源优化配置。

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最终目标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教育水平。

虽然目前我国的教育普及程度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但基础教育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水平还比较落后。

基础教育获益的主要不是个人,而是全体国民获益、整个国家获益。

所以,我们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最重要方面是要提高全体国民的基础教育水平。

二是扩大就业规模,创造就业机会。

我国最大的特点是劳动力人数多,相对于今天的需求看,供大于求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的主要矛盾。

从社会建设的角度看,单纯依靠市场机制调节解决不了劳动力过剩问题。

政府非常重大的责任是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就业岗位,特别是公益性就业岗位,如实行城市清洁工程,增加政府对城市维护财政投入,改善公共卫生环境。

还应该大力发展城乡服务业,吸纳更多的富余劳动力。

三是加大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今天无论是地区还是城乡的收入分配差距都比较大。

反思我们的分配政策,对投机性收入增长控制不力,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偏低;最低工资标准和城乡最低收入保障标准也都比较低。

要加强政府对劳动工资水平的干预力度,配合政府补贴和税收调节,运用强制性行政手段,普遍地提升劳动报酬标准。

四是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奠定社会稳定的基础。

社会保障在社会建设中占据核心位置,对于具有13 亿人口的大国来说,需要逐步推进,决不能指望一下子把问题都解决。

社会保障制度的刚性特征以及“支付危机”都要在制度设计时充分予以考虑。

我国由过去的“单位保障制”过渡到“社会保障制”,需要一个社会的适应过程;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对社会成员的心理承受能力是一个考验;对政府承担社会保障责任更是需要一个逐步到位的过程。

在社会建设中,社会保障问题对社会弱势群体直接利益影响最大。

一个关注民生的政府,一个要取信于民的政府,责无旁贷地会以理性、务实的态度构筑起这一面社会稳定的防火墙。

五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健康型社会。

健康是民生的重要方面,在社会建设中,强调要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也是针对上世纪九十年代推进医疗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很多问题的矫治。

比如,很大一部分人被排斥在公共卫生保障体制之外,显然妨碍了社会公平的实现。

社会生活流动性增强和社会成员健康需求的增长,使得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成为社会生活要素中的重要内容,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

六是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社会建设任务繁重。

完善社会管理,通过有效的社会机制建设来解决当前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完善社会管理的重点应该是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大力推进城乡社会组织建设,发挥好管理和服务两大职能。

▲▲ 三、加强民生财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建设实质上涉及社会资源要更多地配置于民生方面。

财政是政府配置资源的基本形式,财政资金投入对保障社会建设的各项任务具有直接的支撑意义。

强调民生财政建设,既是理财思维模式的一种转变,也是深化财政改革、创新财政工作思路的重要现实任务。

自从确立“公共财政”制度的改革目标模式以来,财政的职能重心和作用重点都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们对财政“公共性”的理解和关注点也不一样。

有的偏重强调“大公共”的财政建设,筹集和投入巨额资金,建设“大城市”,发展“大交通”,办“大教育”,似乎只有规模宏大的财政资金投放,才能彰显财政的“公共性”。

也有的推崇建设“强势政府”,凡是市场偏差政府都要管,似乎财政税收手段调控功能无所不及;加之政绩考核的压力,“跨越发展”、“赶超”的冲动,使财政运行被动地陷于供求失衡的紧张状态。

民生财政关注社会普通人的现实生存需要,普通劳动者及家庭始终是社会成员的主体,政府的雄厚财力和近些年来的快速增长,最终来自于劳动阶层生产创造的物质财富。

我们说改革开放的成果要全民共享,民生财政建设就是要树立这样一种理念:财政取之于民,不能伤及民本、民生;财政用之于民,要用到老百姓现实迫切需要的方面。

在公共财政建设中构建民生财政理念,是时代发展和财政改革的要求所决定的。

从时代发展来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环境已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随着物质财富的增加,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判断标准也发生了许多变化。

例如,一些人心中曾经坚守的量力而行、精打细算的理财观念随之坍塌,向上要起钱来是“狮子大开口”,花起钱来贪大求洋、大手大脚;而对顾及民生方面的财政改革总是强调“财力约束”,等待“理顺分配制度” 和“配套改革”,这与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

民生财政要求树立“民生为本、改善民生、造福于民”的理念,顺应民众公共需求增长的需要,通过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严格支出管理和监督,将财力主要用于民生工程建设,切实有效地解决民生问题。

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在用于民生的财力增长方面还是不尽如人意的。

2003 年至2007 年五年间,全国年均财政收入增长22%,财政支出增长16.1 %,而1998 年的教育、科技、医疗卫生支出比重为19.95 %,到2006 年反而降到18.37 %,1998年支农支出比重为5.8 %,到2006年只有5.4%。

值得欣慰的是社会保障支出,从1998 年的5.5%增加到了2006 年的10.79 %,但也不足以应对失业、贫困和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庞大的公共福利需求。

从财政自身改革要求来看,从1998 年以来,包括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内容的现代财政体制建设都取得了较大进展,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实质性调整并未展开,人们对现行分税制体制的集权化色彩颇多微辞,对各级地方财政在支持民生建设方面的资金短绌也颇多无奈。

显然,财政自身的改革要回应社会建设中对民生财政的期盼,还有许多重要的任务和难题要解决。

实际上,在公共财政制度逐步确立过程中,每项改革的设计都面临着效率和公平、集权和分权的两难选择。

既得利益的累积,加大了冲破利益关系障碍的阻力;调整国民收入格局,实行向民生倾斜的分配政策,也必然成为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赋予财政改革的历史使命。

在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过程中,众多的参与方中,政府无疑是高位主体,担当着组织领导、宏观调控的重要职责。

在政府所掌控的诸多手段中,财政无疑是对国民收入分配介入最为广泛,调控功能最强大的手段。

财政分配具有高度的社会统筹性、利益关系矫正性和政策实施的速效性,加强民生财政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基本思路是:(1)实行财政政策微调。

在保持“稳健性”的基调上,放慢财政收入增长速度,适度降低个人和企业税负,进一步清理和压缩各种不合理收费。

调整和优化支出结构,增加对社会建设方面的资金投入,通过适度增发国债、进一步盘活国有资产以及增加土地和矿产资源收益来弥补增大的财政收支缺口。

(2)优化财源结构。

支持以技术创新为推动力的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推动节能降耗,提高企业产出水平和经济效益,夯实财政收入增长的经济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