渗透心理健康 数学教案
数学教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课题数轴学校31中学科代数教者龙菲知识目标理解数轴三要素,能准确地画出数轴,能把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能指出数轴上的点表示什么有理数。
初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能力目标1、培养和发展学生表达能力;2、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训练他们的自信心、耐挫力。
情感目标1、树立自我成长的目标。
;2、增强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数轴2、点在数轴上的表示。
教学难点数轴的了解教学方法小组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引导探究法。
教学手段计算机、大屏幕投影仪、多媒体教学系统。
教学环节及意图教学过程与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及预测复习旧知问题情境的设计给学生营造与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主动求知的宽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课前游戏:我们来玩个游戏轻松一下,游戏叫做《我反,我反,我反反反》。
游戏规则:老师说一句话,请你说出与它意思相反的话。
(1)向左看(2)向东走30米(3)汽车价格上涨10%提问:谁能回答什么的正数、负数、有理数?学生回答:(1)(向右看)。
(2)(向西走30米)。
(3)(下降10%)。
学生回答正数、负数、有理数的概念。
导入新课通过实例导入训练学生怎样获得第一手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能力。
许多学生自卑、胆小、耐挫力差、害怕回答问题。
在这个环节教师让此类学生多回答问题,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训练他们的自信心、耐挫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教学环节及意图开展小组讨论活动。
在小组讨论中,学生没有恐惧心理,可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畅所欲言,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克服了自我封闭的心理毛病。
[快速热身]先让学生观察温度计,并整理观察结果,再与同学交流,相互补充,教师从三个方面统一认识:①温度计有均匀的刻度和读数②温度计有零上、零下温度的分界点:零度③温度计有上升方向。
让学生读出-3℃,-0.5℃,0℃,15℃,23.6℃,-6.5℃.教师提问:如果温度计足够长,我们是否可以读出任意的温度读数,比如500℃,1000℃,-200℃,-197℃,甚至更大的数?我们把上面温度单位去掉可得的数:-3,-0.5,0,15,23.6,-6.5.500,1000,-200,-197,这些都是有理数。
小学数学教案心理渗透
小学数学教案心理渗透
课题:加法与减法
教学目标:能够运用加法和减法进行简单的计算并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教材、课件、小黑板、彩色粉笔、算盘、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导入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加法和减法,你们知道加法和减法是做什么用的吗?举例让学生参与讨论。
二、授课(10分钟)
1. 教师通过课件或小黑板演示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让学生跟随操作。
2. 引导学生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计算问题,并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
三、练习(15分钟)
1. 让学生通过算盘或计算器进行加法和减法的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2.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作业。
四、总结(5分钟)
1. 教师与学生共同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点,强调加法和减法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鼓励学生勇敢尝试解决问题,并鼓励他们在生活中多运用加法和减法。
五、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写出加法和减法的应用场景。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基本掌握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方法,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同时,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高中数学心理渗透教案
高中数学心理渗透教案
主题:心理渗透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数学中的心理渗透概念,掌握应用心理渗透解决相关问题的方法。
教学步骤:
1. 介绍心理渗透概念:首先向学生简要介绍心理渗透的定义和基本概念,说明在数学中的
应用。
2. 提出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要求通过心理渗透的方法解决。
3. 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并利用心理渗透的方法解决。
同时,帮助学生理解解决
问题的过程和思维方式。
4. 练习:让学生进行一些相关习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心理渗透在数学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学习和
生活中多运用这一方法。
评估方法:学生完成课堂练习和作业,检查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运用心理渗透解决问题。
扩展学习: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心理渗透在数学领域中的更多应用,并在日常生
活中尝试应用心理渗透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教师应定期进行教学反思,总结学生在学习心理渗透时的表现和反馈,及时调
整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提高数学学习能力。
注:本教案为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方法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修改。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心理健康渗透教案
主题: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心理健康渗透教案一、概述1.1 本篇文章旨在探讨四年级上册数学课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为教师提供一份详细的教案,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重视心理健康的培养。
二、心理健康渗透教案设计2.1 教学目标通过数学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数学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关注自我情感和心理健康。
让学生认识到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1)数学课中引入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数学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事物,培养他们的思维。
2)通过数学题目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培养耐心和毅力,锻炼他们的心理素质。
3)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游戏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集体荣誉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2.3 教学方法1)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数学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故事共享和情景再现的形式,引导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在心理上得到启发和提升。
2.4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运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游戏教学:设计一些数字游戏和数学竞赛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增强学生学习数学内容的乐趣。
2.5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作业和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价,不仅考察他们的数学知识掌握情况,还要重点关注其在学习过程中展现出来的心理健康状态,如自信心、毅力等的表现。
三、课堂教学实施3.1 前期准备在课前,教师应该认真准备教学内容,准备生动有趣的案例和问题,设计好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
3.2 课堂引导1)在课堂上,教师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状态,鼓励学生多表达、多思考,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情感价值观。
渗透心理健康 数学教案
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5、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一年级数学上册渗透心理教育教案人教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渗透心理教育教案人教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渗透心理教育的基本概念;
2.掌握渗透心理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成绩。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渗透心理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2.如何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具、教材、教师课件。
四、教学过程:
1.引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渗透心理教育的介绍(15分钟):通过图文并茂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渗透心理教育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3.数学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的应用(20分钟):通过例题分析,让学生认识到渗透心理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4.让学生参与课堂(10分钟):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进行讨论,提高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
5.小结(5分钟):通过对全节课的总结,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渗透心理教育在数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
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掌握的程度,及时发现和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数学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
数学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范文如下:数学课上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案及反思引言: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培养积极的心态和适应能力。
本文将以数学课为例,探讨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相应的教案并进行反思。
一、教案设计:1. 目标设定:- 帮助学生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和意义;- 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的能力。
2. 知识点引导:- 通过数学案例解读,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介绍数学的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 学习方法指导:- 帮助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并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 提供学习技巧,如如何阅读数学题目、如何做好数学笔记等。
4. 学习环境营造:- 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如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合理的座位安排等;- 鼓励学生相互尊重、合作学习。
5. 情绪管理培养:- 鼓励学生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提供情绪管理的策略,如放松训练、自我励志等。
二、教案反思:1. 教学模式选择:在数学课上,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堂教学和实践操作,使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增强互动性。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使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2. 学习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是影响他们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
在数学课上,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学习方法,并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到不同学习方法的优缺点,帮助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3. 情绪管理培养: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常面临挑战和困难,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教师应及时解析学生的情绪变化,鼓励积极面对挫折和失败,并提供情绪管理的策略,如放松训练、自我励志等,帮助学生调整心态,保持积极的学习状态。
4. 学习环境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合理的座位安排等方式,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数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小学数学浸透心理安康教育教案小学数学浸透心理安康教育教案小学数学浸透心理安康教育教案1一、老师在备课中挖掘心理安康教育的切入点老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更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会有什么样的问题,什么样的反响,学生需要什么为中心来设计教案,同时联络学生如今的程度和学习才能,挖掘出各种知识的传授,才能的培养和心理安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
实现这一点,就等于为“心理安康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浸透”打下了坚实的根底。
例如:在教学元、角、分时,结合小学生乱花零钱、乱投纸片的现象,可针对学生中的浪费开展“变废为宝”活动,使学生知道聚少成多的道理,对学生进展节约意识的教育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是浸透心理安康教育的平台老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机,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根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历。
举办数学竞赛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多开展数学理论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的才能三、在教学评价方法上注重浸透心理安康教育许多厌学、逃学的孩子,其根本的原因就是在学习、生活中受到了人多的批评与指责,甚至是挖苦和挖苦,出现了严重心理问题。
因此,老师在评价学生时应注意多鼓励、多表扬,少批评、少指责,注意教育的平等与公平,努力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加以指导和训练,以此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浸透心理安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因为这不仅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的要求。
好的学科教学必须贯穿心理安康教育的思想。
作为老师,我们要转变教学观念,不仅要教书还要育人;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以教学为载体、为桥梁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他们的心态,努力促进学生心理安康地开展。
小学数学浸透心理安康教育教案2当今社会在多元化的观念冲击下,青少年的思想心理日益复杂,负面影响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心理安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教育工作者工作的需要。
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真心对待每名学生
为了人人都有机会展示才能和锻炼的机会,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名学生。
班级干部实行轮流制,每次成绩好的学生当选课代表,管理班级认真负责的学生就可以胜任班长,被当选的学生都会尽心尽责地做好工作,没有当选的学生在这段期间起监督的作用。
体现人人平等,人人有参与的机会。
二、帮助学困生学习,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学困生的特征是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比较吃力,经常搞小动作,不完成作业,撒谎,这需要教师及时帮助他们把落下的知识补上,为他们创造课堂表现的机会,一些比较简单解决的问题让他们去解决,答对的时候及时表扬鼓励,激发他们的自信心,持之以恒,后进生就有变化,学习成绩也会有提高的。
三、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亲身体验图形的特征和变化规律,获得关于这些图形的感性认识,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感受几何图形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因此,只有动起来,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发展。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
数学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参与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知识和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如,数学广角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活动,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1亿有多大”和”你寄过贺年卡吗”两个数学实践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动手实践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渗透爱祖国、爱家乡的环境教育,注意联系实际,运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身边的事有关。
数学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目录 引言 方法一:启发式教学法 方法二:教学情景营造法 方法三:个性化教学法 方法四:评价与激励相结合 结论
引言
引言
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 生的数学素养,同时也应当关 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数学教学 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 学习兴趣、自信心和创造力。
方法四:评价 与激励相结合
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反馈学生 的学习成果,鼓励他们的努力 和进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
设立奖励机制,让学生在数学 学习中体验到成就感和满足感 ,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动 力。
结论
结论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 有重要意义。
通过启发式教学法、教学情景营造法、 个性化教学法和评价与激励相结合等方 法,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心 理健康。
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通过 团队合作来解决数学问题,培 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
方法三:个性 化教学法
方法三:个性 化教学法
监测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学习情况,根据 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教学。 鼓励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来表达情感,促 进情感与数学知识的结合,提升学生的 学习兴趣和动机。
方法四:评价 与激励相结合
方法一:启发 式教学法
方法一:启发 式教学法
利用启发式教学法,鼓励学生自主思考 和发现数学规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 及时转换教学策略,保持学生的积极参 与和学习动力。
方法二:教学 情景营造法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方法二:教学 情景营造法
创造积极、愉快的教学氛围, 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到快 乐和成就感。
初中数学渗透心理教案
初中数学渗透心理教案年级学科:初中数学课时:1课时教材内容:《有理数的乘法》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勇于发表自己观点的习惯。
3. 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抗挫能力,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并能灵活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习的有理数加法、减法、除法运算,引导学生思考有理数乘法与这些运算的关系。
2. 问题导入: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找零、制作图形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有理数来解决问题。
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有理数乘法的定义和运算规则,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法的实质。
2. 分析有理数乘法的规律,引导学生发现乘法运算中的特点。
3. 练习巩固: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自己对有理数乘法的掌握程度。
三、课堂互动(10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有理数乘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2. 小组竞赛:开展有理数乘法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四、心理健康教育(10分钟)1. 案例分享:分享一些关于抗挫能力和自信心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这两点的重要性。
2. 小组讨论: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以及如何克服。
3. 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失败是成功之母,培养抗挫能力和自信心。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总结有理数乘法的运算方法和规律。
2. 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面对困难时保持积极心态。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有理数乘法,让学生掌握运算方法,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抗挫能力和自信心。
在课堂互动环节,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但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抗挫能力和自信心的重要性。
2024精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2024精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表示分数。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表示方法。
难点:理解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一份分数卡片,一份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出示一个苹果,切成8份,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表示这个苹果的一部分。
2. 新课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分数的意义,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
3.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如1/2,3/4等,并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书写分数。
4.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评。
5. 课堂小结:6. 布置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分数的意义,分数的表示方法,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
七、作业设计答案:1/2,1/4,1/2。
2. 妈妈把一块蛋糕切成8份,小明吃了3份,小红吃了2份,请问小明和小红一共吃了多少份蛋糕?答案:3+2=5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学生对分数的意义和表示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在理解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上还有待加强。
在课后,教师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事物,尝试用分数表示一部分,并和家人分享。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分数的意义》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的表示方法,以及分数与整数之间的关系。
渗透心理健康。数学教案
渗透心理健康。
数学教案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第5、6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和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直的和弯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老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
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老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积极的课堂研究心理氛围,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老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或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老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老师:请大家互相核对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老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老师:请同学们在练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上出示: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老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学生汇报。
老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做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二年级数学渗透心理安全教案
二年级数学渗透心理安全教案二年级上册数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案例解决问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生活中有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初步渗透“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
2.初步培养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进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4.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重点: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求总价是多少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能根据问题筛选有用信息,正确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情境图、课件。
教学时数:3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教师:老师要给同学们颁发奖品。
看!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什么奖品?教师呈现下图。
教师:谁来说说这幅图中有什么?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印章?你怎么列式?(4×3=12。
)教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学生:求3个4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教师:在前面的研究中我们知道了求几个几的和是多少用乘法计算,今天我们继续用乘法的知识解决我们身边的实际问题。
教师板书:解决问题。
(设想意图:复旧知,让学生按照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并简朴说出为什么用乘法计较,使学生理解用乘法计较的道理。
)(二)探讨新知1.收集信息,理解问题教师:老师的奖品不够了,想请班里的小干部XXX和XXX帮忙去文具店再买一些来。
他们两个人来到了文具店。
教师呈现如下主题图(教科书第78页例3情境图)。
教师:从这幅图上你都知道了什么?请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
教师:谁愿意把本人找到的信息大声地通知同学们?学生:文具盒8元,橡皮2元,日记本4元。
铅笔3元。
教师:听了这位同学的介绍,大家有问题吗?“文具盒8元”是什么意思?学生:“文具盒8元”就是一个文具盒的价格是8元钱。
教师:这位同学补充得非常好!希望同学们回答问题时能把信息说得完整些。
谁愿意再来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我知道了一些文具的价格。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看图提取数学信息,并深入挖掘这些信息的含义,初步理解物品单价的意思,为后面研究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初中数学健康渗透教案
初中数学健康渗透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解题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感。
二、教学内容1. 教材:人教版初中数学教材2. 教学内容:第四章《三角函数》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 知识讲解: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三角函数的定义和性质,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3.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三角函数的应用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和反馈,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四、心理健康教育渗透1.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2.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3. 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面对挫折,培养学生的抗压能力。
4. 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状态,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学习成绩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考试成绩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
2. 学生学习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
3. 学生心理健康评价:通过观察、交流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评价。
六、教学反思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数学教案融合心理健康课
数学教案融合心理健康课教案标题:培养学生心理健康意识的数学教学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数学与心理健康之间的联系,增强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建立积极的学习环境,提高学生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3.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1. 数学的美感和有趣之处:通过介绍数学的趣味性,如数字迷题、几何和图形的美等,引起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
2. 数学和心理健康的联系:探讨数学对思维能力、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等方面的积极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数学学习来培养心理健康。
3. 数学思维的发展:介绍和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如归纳、推理、概括等,以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发展。
4. 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和数学题目,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并引导他们发展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信心。
教学方法与策略:1.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供启示性问题和案例,激发学生们对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们在小组内互相合作,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增强彼此的互助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多元化评价:除了传统的笔试评价外,还可以运用口头表达、小组展示和项目作品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鼓励他们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思考能力。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科普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们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理论学习:介绍数学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并让学生们思考数学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3. 实践应用: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活动,共同解决一些数学问题,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解题思路。
4. 总结反思:让学生们互相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引导他们总结数学学习对心理健康的积极影响。
5. 提升拓展:布置作业或课外拓展,鼓励学生们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教学资源:1. 数学相关的趣味图片、视频和迷题。
2. 小组活动教材和工具,如数学问题集、小组讨论指南等。
3. 学生们的作品展示场所,如展板、PPT等。
数学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案
数学教学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案1.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学生的情感对其身心健康影响非常大。
保持积极向上,乐观愉快的学习情绪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
数学学科中具有较多抽象的概念、生硬的法则、一成不变的定理、乏味的数的运算等,相对于其它学科来说比较枯燥。
因此,教师有必要选取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投入数学学习,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做数学,体验快乐。
要组织学生探讨计算方法。
数学的计算置入有事物情境、有情节的探索中,使计算含丰富、生动的具体内容,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计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能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持愉悦的学习氛围,小学生因此对新知识产生了求知欲望,注意力处于高度集中。
2.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美国心理学家杜威提出的“主张多开展活动,让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接受教育、提高能力。
”他认为通过活动才能产生经验,最好的教育方法是让儿童自己用思想做试验,自己在学习中直接接触各种事实,这样可以获得更深刻的印象,从而取得有用的经验,这样儿童会感受到学习的需要和兴趣,产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意义所在。
学习中为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既动手,又动口、动脑。
这样,学生的大脑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分析综合活动,学习积极性就能在活动中得到提升。
活动中,学生既动手操作,又动脑思考、同桌讨论,课堂气氛宽松和谐,学生学得轻松自在,比单用课件展示的效果要好的多。
数学竞赛活动组织的好,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增强学习的自信心,数学竞赛,还可让学生感到集体的成就需要团体中的每位成员相互合作才能顺利完成,对他们形成正确的集体观与人生观有极大的好处。
在数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设计[参照]
在数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设计[参照]引言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其目的在于通过教育活动,使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认知、行为和人际关系状态,提高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数学是一门让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和逻辑思考的学科,通过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数学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使学生更加健康成长。
本文将探讨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设计。
一、认识数学在数学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认识数学的概念和性质,对于学生而言,认识数学的过程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是认识自己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深刻地认识数学,并逐步发现自己的潜力和不足。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调节能力,提高自我评价水平,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二、挑战自我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往往会遇到一些难题,遇到难点时,如果能够抱着积极的心态,不断思考、尝试,就能更快地解决问题,达到自我挑战的目的。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挑战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错误,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耐压性和抗挫折能力,有利于完成学业。
三、培养团队精神在数学学习中,有许多问题需要学生们一起合作解决,例如数学竞赛、学科竞赛等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要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还需要相互合作,彼此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团队合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有助于学生更健康地成长。
四、注重情感融入数学不是一门理性学科,也需要情感的投入。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有代表性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动情于其中,激发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数学题目背后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数学家的故事,增强学生对数学的情感投入,从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渗透心理健康的数学教案
渗透心理健康的数学教案备课时间参与人员2019.6.13三年级组备课地点主备人办公室XXX教学内容:教材第17页例7及试一试。
教学目标:1.自主探究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过程,理解其算理,掌握其计算法则。
2.理解、概括多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计算法则。
3.继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先估算后计算的良好惯。
4.在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失败的情感,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和探索连续进位的计算方法。
理解连续进位的算理。
教学资源:小黑板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师生双边活动教师:在前面的课程当中我们研究了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一次进位乘法,现在请同学们想一想,既然有一次进位,那么有没有两次进位、三次进位呢?带着这个题目,让我们一起来开始今天的研究。
(一)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1.展示情境图(课本第17页例7)(1)按照这幅图片,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让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获取相关信息。
(2)要求野鸭有多少只,可以怎样列式?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48×4”(3)请同学们利用我们前面学过的列竖式来计算一下这个题目,请一名同学到黑板列竖式计算。
(教师巡查指导学生计算。
)(4)争当小老师,指名让学生讲解48×4的详细计算步骤,注意让学生说清楚十位、百位上分别是几?是怎样得到的?执教者意见二、探究新知创设积极的课堂研究带生理氛围,从而促进学生自己发现题目办理题目。
2.总结。
教师:通过以上几个题目的计算,请同学们思考总结三、巩固练一下,在用竖式计算连续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注意什么?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交流,然后汇报,教师XXX结。
(课件展示):1.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个位上的数,积满几十向十位进几;2.用一位数乘两位数上十位上的数,积满几百向百位进几;3.不要漏加进位数字。
(二)探索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教师:刚才同学们表现得非常棒,完全靠自己主动探索就找到了两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乘法的计算方法,现在敢不敢继续挑战,探索出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笔算方法?1.教学试一试。
数学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
研讨课教学设计暨听课评议活页表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授课人
严 秀 兰
学 科
数 学
时 间
2014.11.13
班 级
六(3)班
授课地点
多功能教室
听课人
课 题
百分数的认识
一、教材简析:百分数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在编写上体现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百分数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和百分数的意义,感受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本课的内容也为后面学习小数、百分数、分数之间的互化,以及百分数的应用作了充分的准备。
学生独立思考,全班汇报。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和交流,体会到:要评价三位老师的投篮情况,应比较每个人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2、表中增加“投中次数占几分之几”一栏。
二、自主探究,感悟意义
1、学生分别计算三位老师投中次数占投篮次数的几分之几。
结合学生的汇报,完成统计表。说说 、 、 分别表示什么。
二、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本课设计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为此我设计了“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自主探索,感悟意义—合作探究,完善认识—趣味练习,拓展应用”的思路。同时营造和谐氛围, 让学生乐于学习心理健康的人, 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的情绪状态占优势。注重培养合作精神, 让学生善于交往。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人交往, 不仅能接受自我, 也能接受他人、悦纳他人。 因此,在教学中,我极可能多的为学生提供合作的机会。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课本5、6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能力、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若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
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较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
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设计意图]: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
1、感知线段的直
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
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
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
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如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始,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3、从实例理解线段
师:请同学们在练习纸上按自己的想法把每两点连结起来。
教师在黑板出示:
学生操作,指名把黑板上的两个点用线连起来。
师:同学们画的这些线都有什么特点?
学生汇报。
师:大家说得好,请同学们看看、想想教科书第5页“做一做”的图下面那句话和三条线。
小结:我们就把像课本第5页中间的图叫线段,线段都是直的、有两个端点。
比如书本的边、盒子的边、铅笔、直的吸管都可以看作是线段。
学生找出身边的“线段”,并说一说、评一评。
4、量线段和估线段
师:线段可以量度吗?
让学生量一量课本第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说说量法。
小结量法:先把尺子上的0刻度对准线段的左端,再看右端对着刻度几,就是几厘米。
教师出示横、竖两条同样长的线段,请学生估计这两条线段哪条长、哪条短或者同样长呢?
学生自由发表想法。
学生通过用尺子量度,发现这两条线段是一样长的。
小结:不太长的线段通常用厘米和米可以量出它的长度。
而生活中的线段有时需要估计一下,有时又要通过实践来得出正确的结论。
另外,同样出的两条线段,往往人们会觉得竖放比横放长,这是视觉的误会,同学们在生活中要注意这个问题。
5、画线段
教师让学生用手势表示3厘米大约有多长。
学生尝试画3厘米长的线段,并说出画法。
让几个学生演示怎样画线段,大家评价哪种方法好。
学生操作后汇报。
请方法好的学生再演示一遍,并边画边说。
教师出示断了3厘米多的断尺让学生讨论:怎样用这把断尺画出3厘米出的线段?
小组讨论,试画。
小组派代表汇报。
师:刻度尺有不同的标记方法,只要掌握画法就能准确画出线段。
[设计意图]:通过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
”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通过有效地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精神的有效途径。
三、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1、下图有四个点,每两点之间画线段。
2、想一想,下面是小明从家到学校路线图,你认为走哪条路最近?
师:你们明白消防员叔叔为什么一接到任务后马上从铁管滑下来,而不走楼梯了吗?生活中运用这个原理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能说说看吗?
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五、课外作业
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用卷尺量一量周围环境,量跳远距离。
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
课本P18例1,练习三1---3题。
教学目标: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逐步培养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算法探索,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3、结合情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学生进一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的意义,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主题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主题图。
2、分小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汇报: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北京赢了?
4、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会解答吗?
[设计意图]:创设积极的课堂学习心理氛围,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教学例1.
仔细地观察图。
怎么解决聪聪的问题。
板书算式:56-22,思考计算方法,在练习本上试算。
小组交流算法。
指名汇报。
2、小结:先自己归纳,再得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二、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完成第19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
选择一道题与同桌交流算法。
汇报结果及算法。
2、完成第20页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完成练习三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
汇报、订正观察两道题的区别与联系,在小组内交流发现。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掌握计算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利用这种互帮、互教、互学、团结合作的形式,能促使学生学会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学会协作,养成良好的性格,并能恰当地认识和处理自己与周围人际间的关系,保持个人与环境的协调,让学生在班集体中学会与人交往,从而培养了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又学会了什么?教师引导学生梳理。
学生先互相说说再回答: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开始减,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
四、随堂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