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合集下载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推荐5篇]第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近几年,我国青少年因学业压力过大而离家出走或自杀身亡,甚至杀父弑母的恶性事件,常见报端。

如山西、浙江、北京连续发生三起弑师案,铁一样的事实,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实施素质教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在学科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这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径”。

语文教学作为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文化载体,语文学科作为工具性与人文性高度统一的学科,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

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教材中挖掘心理渗透点,是语文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性情,让人得到美的熏陶。

江泽民同志就曾经倡导我们要“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语文新课程标准颁布以来,中学语文教材具有了多样性、人文性、时代性,焕发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精选的很多文章具有文质兼美的特点,不仅有很高的文化内涵,而且弘扬很多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语文教师要善于发现其中美的、善的、健康的因素,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去影响学生,使之自觉摒弃心理上不健康的因素,逐渐形成积极的、健康的心理结构。

1.1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萨克雷说:“读书能开导灵魂,提高和强化人格,激发人们的美好志向。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遇到富有教育意义的文章,不妨因势利导,循循善诱,适时对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如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的政治抱负豪情壮志影响许多同学。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廉颇、蔺相如机智勇敢的品质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苏武传》苏武“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气节,更教育学生一定要将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热爱祖国,对祖国忠贞不渝。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培养积极的情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情感的血液在知识这个活的机体中欢腾流动的时候,知识才能触及人的精神世界。

我们要创设一个宽容、温馨的课堂生活环境,让学生自主、自由、自信,让学生成功、成长、成人,让每个孩子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让每个孩子都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我在实行低年级识字教学时,总是在学生随文识字后,拿出准备好的生字卡片,并且用富有童趣的语言说: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些生字宝宝们太寂寞了,它们不愿意安静地呆在书本里,想和你们交个朋友,愿意吗?如果你们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那么这些字宝宝就都成为你的朋友了。

你能够把你理解的新朋友介绍给你的同学,读一读,认一认。

然后,我请学生上台找字宝宝,并介绍给自己的同学认读。

此环节注重了在学生自我观察。

自我发现,自我创造的基础上,让学生走上前台,体现他们的思想,让他们在合作交流中喜欢识字,乐于识字,学会识字。

互动、合作学习是自主学习的基本手段。

在沟通交往中,学生与学生之间成功地实行了情感与思维的对话。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放下架子,做学生的真朋友。

课堂上,教师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亲切的话语,便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教师要学会欣赏自己的学生,让他们昂起头来充满自信。

有句话说得好:赞赏犹如春风暖,谩骂好比严冬寒。

在没有笑脸的老师面前,学生们的心灵会受到伤害。

课堂教学中免不了会有批评,但一定要慎重地选择批评的方式和方法。

只要我们平等地、充满爱心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就能使我们的批评变得温和又有善意,犹如春风化甘雨,变得委婉而智慧;犹如青橄榄,苦过之后格外甜。

孩子的言行既是家长的一面镜子,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

教师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的良好发展,教师的不良心理行为容易使学生产生对教师质疑的心理问题,即教师自身就必须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才能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才能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持续学习相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持续提升自身心理素养,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教师要以一颗赤诚的爱心来面对所有的孩子;以一颗宽容的心悦纳入每一位学生;以一颗善良的心关爱每一位学生;以一颗赏识之心鼓励每一位孩子;以一个智慧的头脑来引领每位学生,以一个健康的心理来感染每位学生健康的心灵,教师要真正在教书、育人中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提升。

试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试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

试论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内容提要:现今由于多种原因,导致一些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校除了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之外,还应该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内容。

这需要教师澄清认识,提高素质,加强自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内容同专业技能、思想政治、就业指导等课程有机结合起来,采取鼓励、互动、欣赏等恰当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国家教委颁布的德育大纲的第一句话就明确提出:“德育即政治思想道德与心理健康”,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的教育。

根据调查,由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中各种因素的作用,一些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同程度存在问题。

全方位注重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将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渗透到各科教学中去,让每一位任课教师根据本学科教学内容与学习活动特点渗透相应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利于形成众多的非专门渠道,促进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主动地运用心理学,特别是教育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以及心理辅导的艺术、策略、技术,调动和激活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品质问题和非智力品质问题进行随机辅导,结合教材内容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帮助学生增强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投入水平与效果,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心理辅导活动。

为了使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这一举措能够顺利的实施并取得较好的效果,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首先,打铁还须自身硬,提高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和能力是前提。

一是要澄清认识。

有的教师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摘要:21世纪,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而学校则是提升全民心理健康素质的主阵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认知、意志水平,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文以载道,道寓于文。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的教育,条件得天独厚。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教育环境;心理素质怎样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了以下三方面的内容:一、创设和谐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和谐的课堂心理教育环境,对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学科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地开展。

1.积极构建协调、安全的课堂氛围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要使课堂气氛和谐宽松,就要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应努力营造活跃的学习气氛,把爱心带进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注意建立民主、合作、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在师生之间积极的、融洽的情感交流中,学生表现出对教师充满期望和信任感,学生就很容易把这种潜在的情感意识转移到教师所教的学科内容上,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健康的学习情绪,自觉产生进取的健康心态,个性品质也会得到很好的发展。

2.倡导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在现代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将有助于师生之间的情感和理念的沟通,有助于丰富教学内容,取得新的发展,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出来的学生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整个民族的素质才能得到真正提高。

合理的新型师生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呢?我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合作的,这就意味着师生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

教师应该这样“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会学;你不爱学习,我来吸引你愿学”。

其次是和谐的,这是指师生间的情感交流,“爱心”是其精髓,有了“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从而使师生心灵相通,同享那份成功的喜悦,共担那份挫折的烦恼。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分析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分析一、教学内容的设计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首先需要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入手。

具体来说,小学语文教学内容中的文学作品可以成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教师可以通过选取一些内容深刻、表达真情和积极向上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故事中的主人公所表现出的性格、情感和态度,让学生通过故事情节感受并洞悉其中的道理。

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还能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品质修养。

教师还可以借助语文课本中的课文和习题,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塑造积极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在教学《人生诗》这篇文章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人生的价值,有哪些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东西,让孩子们从课文中找到对应的答案,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塑造正确的人生观念。

二、教学方法的选择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不仅仅在于内容的设计,同时也离不开教学方法的选择。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渗透心理健康的内容。

教师可以采用情境创设式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某些文学作品的时候,创设一个生活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感悟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和心理活动。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在情境中自然地感受和领悟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情感和情绪。

教师还可以采用引导式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去感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心理活动,培养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表达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去发现自己在情感认知上的缺陷,找到改进的方向,引导学生去舒缓心理压力,调整情感状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

三、教师角色的塑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中,教师的角色至关重要。

具体来说,一位优秀的语文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心理洞察力和高超的语文素养,还需要具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心理健康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心理素质,提高对自身情绪和心理健康的认知和管理能力。

下面将介绍几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引入相关的心理健康知识。

在教授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介绍关于情绪管理、人际关系、压力管理等方面的知识,通过举例、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初步的了解。

在教授学科的同时,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认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心理状态,并学会合理地管理和调整这些情绪和心理。

其次,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心理健康相关的学习任务和活动。

例如,在历史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撰写心理健康与人类历史发展的关系;在数学课上,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一个数学模型,用于解决心理健康问题。

通过这些任务和活动,学生可以将学科知识与心理健康问题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教师可以通过个案教学的方式来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讲解一些真实的案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实质和内涵。

同时,可以根据案例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解决办法,帮助他们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最后,教师可以在学科教学中运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技巧和方法。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课堂讨论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营造一个开放、支持和安全的学习环境。

通过这些方法,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总的来说,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注重学科与心理健康的结合,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

这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业发展,还可以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为其未来的发展和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教学研究2013-09初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运用文\陈香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新课程的改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教学生活正在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形式、组织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

在语文教学中,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必不可少,并且带给了我们许多显著的作用。

运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理解力和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

利用多媒体,我们可以制作出需要的课件,诸如图片、声音、文字、动画。

让学生能更直观地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解掌握;能呈现出事物的本质,美妙的风景,奇特的自然现象;还可以运用一些技术手段,如对比、叠合、夸张、拖移,将事物变大或变小,变快或变慢等等。

例如:在教学《三峡》这篇课文时,我从网上搜集了大量能表现三峡优美风光的图片,如群山、流水,船帆乃至猿啼,用power point制作了精美的课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

通过把三峡这一优美的景象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视觉和听觉综合形象,声像兼备,使学生从活泼、生动、直观的画面中去体会三峡的美。

还找了三峡不同季节不同图片,加以中文字幕,让学生们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三峡的春、夏、秋、冬。

还专门制作了一个渔者在江上高歌的动画场面,给学们创设了一个极为生动的情境,提供了感官刺激,既减轻了我们教师的负担,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能使枯燥乏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我们的教师可以改变以前单一的传道、授业、解惑。

学生也不再是一味的“收音机、笔记本”。

如今,有了多媒体,这一状况得到改观。

不仅如此,利用多媒体在讲授知识的同时,用的时间减少了,收到的效果却比以前更好了。

记得以前在讲《安塞腰鼓》一文时,口干舌燥,而学生们还是不明白那是一种怎样壮阔的场面,我也费了很大的劲极力地给他们描述,无奈自己也不会打腰鼓,也不会唱,更没有陕北汉子的硬朗,一课下来,学生们还是云里雾里,不明白。

而现在,每当上到这篇课文时,我一定得用到多媒体教学了。

先让学生们欣赏一些我们江南地区打腰鼓的图片,看一些打腰鼓的场面。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学习《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我对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谈我的一些学习体会。

一、在教学设计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渗透教学的全过程,在教学活动开始之前,要对将要进行的教学活动进行计划和安排,即确定教学目标、进行任务分析、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选择教学媒体等。

任何一项好的教学设计,必须贯彻心理辅导的思想,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既要考虑到知识的传授,又要符合学生发展的年龄特征,考虑到学生各种心理品质的发展。

1.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元的体系,涵盖认知、技能、情感三个领域,这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提供了良好的背景。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要着眼于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要求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策略,为未来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一方面,要分析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使教学目标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目标观,树立现代教学目标观,学生的心理素质、人格的完善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目标,只有把学生的心理素质综合地、整体地进行培养和发展,教学才会有效,才能培养健全的人才。

而传统的教学是一种知识教学,强调知识传授并以学生获得知识为最终目的。

如有的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取得好成绩,布置大量的习题,进行频繁的考试,教学的难度和速度超过学生的接受能力,认为只有苦其心志,方能引起学生的振动,在教学中无视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偏向,从而造成学生的心理疾患日益突出。

现代的教学以全面提高人的素质着眼,并以整体育人为目的,所谓“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

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仅知识技能训练达到的水平,还要有优化学生心理素质的能力,并且有一定的指导措施和方法,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作用。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是很重要的。

其中,“学科渗透”是最为重要的途径。

这是因为学科课程本身和学科教学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各科教学对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

然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如何?如果可行,又该怎样进行“学科渗透”呢?学科课程本身及其教学过程是否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是学科教学中能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

我们认为,无论是学科课程本身还是学科课程的教学过程,都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社会科学类课程包括语文、历史、地理、思想品德、政治等课程。

这些课程不仅涉及丰富的心理能力,如观察、想象、直觉、形象思维、逻辑推理等,而且蕴涵丰富的社会认知和人文精神。

其中,有些课程如思品课、政治课直接蕴含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更多的社科类课程则间接地蕴含着许多可资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资源。

如语文教材中的群体人物画廊为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验情感提供了一个色彩斑斓的空间,也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

历史、地理学科也是如此。

如历史学科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地理学科可以通过自然国情等来激发学生的各种高级社会性情感。

自然科学类课程包括小学的自然常识,中学的生物、生理卫生、数学、物理、化学等课程。

这些学科课程的研究过程不仅需要认知活动的参与,如观察、记忆、注意、想象、思维等,而且更需要各种心理品质的支持。

同时自然科学类课程还特别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的培养。

数学科中抽象的概念、法则、定理以及运用这些法则、定理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训练学生思维品质的很好的过程。

物理、化学、生物、生理卫生、自然常识等课程中的演示和实验,更是包含着丰厚而广泛的认知心理方面的资源。

此外,在自然科学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有意识的渗透与引导,还可以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一丝不苟的研究作风,树立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并形成认真、细致、耐心、踏实等良好的性格特征。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强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等方面,然而在这些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我们往往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

事实上,语文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表达能力和心理素养的重要途径。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往往面临着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比如学习压力、人际关系、自我认知等问题。

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甚至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通过语文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情感表达和情感理解,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和成熟的自我认知,从而提升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语文教学也可以通过文学作品、人物形象等方式,让学生在感受中学会理解、包容和尊重他人,培养他们的情感素养和社会情感能力。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健康的人格和心理素质。

2. 正文2.1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语文作为学科中最基础、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文学作品、语言表达方式,拓展自己的认知领域,促进心智的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应该借助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巧,引导学生正确的认知、情感和行为。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通过文学作品的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价值以及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惑和挑战。

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心理素养,使他们具备积极的情感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还可以帮助学生改善学习态度和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合理的课堂设计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习效果,减少学习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明显的实践效果。

教师如何抓住学科教学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师如何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提高学生“情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等问题。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在人的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各类学校越来越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21世纪心理健康教育将全面渗透在学校教育的全过程,出现校校设有辅导机构、人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

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指的是教师在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身心特点、掌握学生心理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心理品质、提高学生情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方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初中生在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和心理水平上都有很大差异,不少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和自我成长方面存在厌学、逆反、敏感、嫉妒、自卑、忧郁、烦恼、早恋等不良心理现象。

初中生心理问题不可避免,原因在于身心发展异步、升学压力超重、人际关系紧张以及家庭、学校、社会环境和教育方式的影响。

心理问题给初中生成长带来阻力,也给教育工作带来挑战。

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可以促进学生心智同步发展、身心健康和人格健全。

学校教育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理论依据学校教育以德育为首,体育为本,智育、美育和劳育以培养学生文化素质、审美素质和实践能力为重。

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各学科之中,与学科教育教学并行不悖,目标统一。

学科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列入教学计划和备课教案之中,并落实到教学实践当中,着重培养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责任感,健康的情绪、情感,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自知能力、自律能力、交往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学生最重要的活动场所,如果能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无疑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途径。

数学教学作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若能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地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创设“尊重、信任、理解、关爱、激励、愉快”的课堂气氛,将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一、教师要建立新的课堂教学观一堂好课的标准不只是教师教得有多么精彩、学生学到了多少知识,而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评判。

一堂好课,除了知识的传授与被掌握外,还包括师生在课中积极情绪的体验,包括学生在这堂课中习惯的培养与问题的纠正,以及其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合作意识等各方面的培养与提高。

二、备课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切入点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知识点与教学环节,还要结合学生特点挖掘出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切入点。

因此,我们要充分了解学生自身的特点和出现的心理问题,从数学教学中挖掘出有价值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如我们在教学工作总量、时间和效率的关系时,根据学生中出现的懒惰问题,选用学生自己每天学习知识的总量、时间、效率的实例,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改变做事拖拉的心理问题的矫正。

三、教学活动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营造和谐互动的课堂心理氛围和谐互动的心理氛围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平等相待,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心理氛围,学生情绪高昂,精神振奋才会觉得无拘无束,才能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才能建立同学间互助、合作的学习氛围,才能使学生自主性得到发展,创造性得到培养,自信心得到提高。

2.课堂的教学中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积极创造条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如适当增加提问和演板的次数,刻意让那些自卑、胆小、耐挫力差的学生多回答问题,并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表扬,在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的同时,逐步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耐挫力,促进其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

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教师运用一定的教育艺术和教育智慧来随机应变地处理和解决学生所出现的有关心理问题,也需要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善于把握机会、灵活地运用技巧和策略,适时的、恰当的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我的做法是:1、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备课时。

一是根据教材内容、教学特点,选择好渗透资源。

二是在教案的课时目标中标注出要渗透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三是设计好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情景和方法。

2、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课堂教学活动中。

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以情景表演和游戏的方式学习,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帮助特殊学生化解学习心理的困扰和困惑,调节和优化问题学生学习心理因素,形成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抓住学生心理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爱好,灵活有效的利用教材、拓展教材,有效地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于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加使学生喜爱。

同时,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给他们自我遐想的空间,自我展示的空间和互相帮助、互相学习的空间。

培养合作学习、双向交流、生与生、师与生之间融洽的关系,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于积极、活跃、主动的状态之中。

如:开展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游戏,把教学内容融入这个游戏之中,并调动全员参加,这样就能把那些不合群的学生或者生性孤僻的学生融入到集体当中,让他们在集体中体会到温暖,体会到从未有过的开心,这样有助于这些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助于他们的心理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3、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评价里。

在评价时,老师要注意整合知识的掌握评价与心理健康教育评价想结合,把等第评价、分数评价、评语激励评价、图形符号鼓励评价、当面批改评价等方式整合为一种新的评价模式。

运用这种行之有效的多元化的课堂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创新精神得到鼓励、进步得到肯定,从而实现了教与学的过程管理,达到了教学的最优化,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将会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对学生的情感关怀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关心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状况。

可以通过多和学生交流、倾听他们的烦恼和困扰,帮助他们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和情感调节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

二、注重生命教育生命教育是传授生命的正确价值观、道德观和人生观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心理的重要途径。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述激动人心的故事、传授人生道理和教育经验,使学生深刻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增强学生自信心和勇气,提高学生对自己个体价值的认知和珍视。

三、强调人际关系作为社会人,我们不可避免地与周围的人交往,人际关系良好与否,直接影响到我们的心理健康。

在教学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如何建立和维护这种关系,以及如何合理地处理人际冲突。

这些知识的掌握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应对人际关系的问题。

四、关注自我认知与控制学生能否有效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与行为,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自我认知和自我监控,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思考模式,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避免过于激动和极端行为的产生。

五、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最后,老师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日常教学中,注重实施方案的具体操作。

此外,教育管理者也应该加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与管理,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文档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文档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目标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关,而且同非智力因素有关,例如稳定的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明确的学习目标,顽强的毅力,高度的自制力等,都是数学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因此,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课堂上,让学生有一个健康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1. 教师教学由“传递式教学”变为“指导探究式教学”,由“一言堂”变“群言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引起学生的厌烦,压抑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当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努力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 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多次失败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

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丧失信心的特征,并想办法给予解决,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面对失败、让学生了解到失败是人生必须面对的,人生是在多次失败、多次成功的前提下不断成长的,只有正确地去面对失败才能不断调整自我,以增加社会适应性。

3. 要特别关注差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赏识,这样会给学生带来自卑感,导致学生逃学、厌学,甚至同教师处于对立状态。

有一段时间,某老师每天放学走时都发现自行车轮胎没气,后来通过深入调查知道是我们班的某同学干的,通过对该同学的询问,他说明了原因。

原因就是该老师瞧不起他,并且有一次上课提问,该同学举起手,老师就斥责学生说:“你会吗,还举手?”这样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学生很丢面子,于是就发生了放气的报复行为。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如何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渗透心理学健康教育:
1. 阅读教学: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与心理健康相关的文章、故事等,让学生了解情绪管理、心理调适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2. 写作教学:可以通过情感写作、日记写作等形式,让学生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想法,有助于学生发泄负面情绪,调整情感状态,促进心理健康。

3. 课堂教学:在语文教学的课堂上,可以采用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例如情绪调节、情感共鸣等,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情感状态,促进情感沟通,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 与生活相关的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采用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课题,例如家庭、友谊、人生道路、情感经历等,让学生思考和探讨自己的内心体验,培养学生的情感理解能力和情感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作为一门含有情感因素的学科,可以通过对语文阅读、写作、课堂教学等环节的渗透,引导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自我意识和情感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合理 利用 作 业资 源 ,巧 用对 话 激励 引 导。
文 中塑造 了许多 丰 富多 彩 的人 物 形 象 ,有 勤奋 学 习 、刻
在学科教学 中总是要有各种各样的作业 ,教师更应
苦 钻研 的科 学家 ;有 宁死 不屈 、永垂 不 朽 的 民族 英雄 ;有 该充分抓住这一心理契机 ,结合作业开展心理教育 。利
健康教育 :用饱含情感的话语 ,营造和谐课 堂氛 围,滋养
(作 者 单位 :哈 尔滨 市 清滨 小 学 )
学生心灵成长 ;倾注真情实感 ,体现评价的人文性 ,使学 生获取积极的情感体验 ;通过准确积极 的评价语言帮助
囵 编辑 /魏继军
黑龙江教育·小学l 2018.7N8 61
资源有机结合 ,通过恰 当的切人点调适学生 的心理和行 生 ,使学生 的情感体验达到快乐 、满足。时刻注意发现并
为 。
表扬学生的优点 ,抓住教育契机 ,给予恰 当的激励评价 ,
1.挖 掘 文本 内涵 。渗 透心 理健 康 教 育 。
用各种方式的赞许鼓励他们进取。有时还可巧妙地设置
语 文 、数 学 、品德 、科 学 的文 本 中 ,都 会 蕴 含 着一 些 难题 、制造挫折 ,使学生在达到 目标的过程 中,既不是望
冶,形成了健全的人格 。例如,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一 会更加努力的,绝不辜负老师的期望”“我一定不会粗心
文 ,教 师课 前 布置 学 生观 看周 总 理 的纪 录 片 ,让 学 生通 过 了”“我有 时不 用 心 完成 作 业 ,今 后我 会 改 正 的 ”。 长 此
影 片初 步感 知 总理 的伟 大人格 。接 下来 在学 习课 文 的过 以往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促进学生 良好 自我约束

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

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

课堂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得
在课堂中参与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自己不仅获得了关于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而且还学会了一些自我调节的方法。

在活动中,我们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这样的互动方式非常有效,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方法。

我特别喜欢活动中提供的实用技巧,比如深呼吸、积极心态等。

这些简单的方法虽然看似简单,但却非常实用。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使用这些技巧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我发现,只要我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就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除了学习知识和技巧,这次活动还给予了我一个机会,让我与同学们更加亲近。

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我认识了一些平时不太接触的同学。

这不仅拓宽了我的交际圈,还增进了我们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总的来说,这次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我来说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

我不仅学到了与心理健康相关的知识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让我意识到了关注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积极的心态来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我相信这些学到的东西将会在我未来的生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中,这是现代学科教学自身客观规律性与实践性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新理念。

实践表明,学科的教学要把实现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作为中心任务,为完成这个任务,教师要善于发现并利用学科知识中有关心理教育的具体内容,适时地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

[关键词]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课堂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能性首先,学科教学与生活实践是中学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传道、授业、解惑基本上要在课堂上、生活里完成。

中学阶段在人的一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这一阶段,教师对学生产生的影响往往是深刻而持久的。

教师如果不掌握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不谨言慎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致使部分学生成为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者;同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也要求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为只有学生心理健康了,学习上才能专注持久。

其次,当前我国缺少专职心理教师的现状也决定了学科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有专家统计,如果按照美国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的比例计算,中国所有的师范大学均取一个系专门培养本科心理专业的教师,至少要50年才能满足要求。

所以,心理健康教育重点应该在学科教学中渗透进行。

中学教育中学科教学本身具备或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它要求各学科教学目标中也要有情感目标。

再者,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许多契合点,如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度,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形成科学学习策略等等,而学科教学中的因材施教原则,就要求摸透学生个体的学习类型和学习习惯,这正好符合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辅导的原则。

二、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是教师。

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教师积极的心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愉快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进入兴奋状态,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作者:田玉春
来源:《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7年第12期
[摘要]教学中,注重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但是更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只有心情愉悦,对学习感兴趣,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可忽视。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目标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的职责是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引导学生积极从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与实践创新。

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与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有关,而且同非智力因素有关,例如稳定的情绪,浓厚的学习兴趣,高涨的学习热情,明确的学习目标,顽强的毅力,高度的自制力等,都是数学教学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

因此,深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教学课堂上,让学生有一个健康愉悦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考虑的问题,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教师改变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心理变化
1.教师教学由“传递式教学”变为“指导探究式教学”,由“一言堂”变“群言堂”。

传统的教学方式只能引起学生的厌烦,压抑学生的思维,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教师是学生的指导者,当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中遇到了困难时,教师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努力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

2.学生在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挫折和失败,多次失败会使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

因此,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丧失信心的特征,并想办法给予解决,让他们以积极的态度面对挫折面对失败、让学生了解到失败是人生必须面对的,人生是在多次失败、多次成功的前提下不断成长的,只有正确地去面对失败才能不断调整自我,以增加社会适应性。

3.要特别关注差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成绩差的学生往往得不到教师的赏识,这样会给学生带来自卑感,导致学生逃学、厌学,甚至同教师处于对立状态。

有一段时间,某老师每天放学走时都发现自行车轮胎没气,后来通过深入调查知道是我们班的某同学干的,通过对该同学的询问,他说明了原因。

原因就是该老师瞧不起他,并且有一次上课提问,该同学举起手,老师就斥责学生说:“你会吗,还举手?”这样极大地伤害了他的自尊心,使学生很丢面子,于是就
发生了放气的报复行为。

了解了真实情况后,我对该同学进行了心理辅导,让他主动给老师赔礼道歉,同时该老师也认识到自己瞧不起成绩较差的学生是错误的,表示今后要多关心他们,对他们的成长也给予希望。

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讲课要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关注,以培养他们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同时心理健康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使学生对学习表现出高度的自觉性、积极性和持续性。

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1.在教学中首先建立起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使自己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这是创造和谐、热烈的教学氛围的基础。

2.用赏识性的语言或肯定的眼神来激励学生,让他们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心和赞赏,理解和重视。

3.注意自己教学的语言艺术。

生动活泼,快乐风趣的语言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并能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使枯燥沉闷的课堂变得趣味盎然。

4.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学习中互相探讨,相互研究,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享受获取知识的乐趣,这样既学得了知识又建立了友谊,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学生就会有较高的学习热情,由原来的反感厌学变为现在的乐学、爱学。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学生形成一种轻松、愉快的心境,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因此作为教师:
1.要关心、理解、尊重学生。

只有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们热情、关切、关心、爱护,学生才会表现出对老师的尊敬和喜爱,愿意同老师接近和交往。

2.教师要信任学生。

教师要相信学生有潜在的能力。

信任也能激起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

刚接过八年级(1)班数学课时,进行了一次摸底测验,考试是全开卷的。

第二天当我公布成绩时,说出某同学获得等级A时,全班同学都投以奇异的目光,该同学也低头不语。

我一看便知是怎么回事了,但我还是表扬了这位同学,并给予极大的鼓励和信任。

下课后该同学主
动找到我说这次考试是偷袭抄来的。

向我承认了错误。

我说:“你只要认识到自己的做法不对,这本身就说明你有上进心,我认为你很诚实,老师相信你以后一定能够学好。

”果然,他经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在期中考试中,真正进入A级行列。

这说明老师的信任会给学生带来无穷的力量。

(四)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客观全面的评价学生
教师的评价对学生能够产生非常大的影响作用,教师的评价作用不仅会影响学生行为,而且会影响学生的内心,不仅会影响学生的一时,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老师在评价一个学生时一定要慎重考虑。

1.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不要只看学生成绩,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2.少批评多鼓励。

通过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激发学生发展的主动性与自觉性,鼓励他们不断上进。

3.评价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每个学生都处在成长发展的过程中,他们都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现在学习不好通过努力以后可以赶上,现在表现不好通过多方感化,以后可以改好。

因此,评价一个学生教师要用发展观。

总之,教师要以真诚去感化学生,以微笑去面对学生,以信任去激励学生,使学生在快乐的心情中探究数学知识,勇于创新,敢于进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