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不同文体之记叙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
小学语文课程教案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写作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本教案将介绍小学语文课程中学习不同文体的写作方法的具体内容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1.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写作要求;2.掌握不同文体中的篇章结构与语言表达方法;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独立完成不同文体的写作。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将以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要教学内容,其中涵盖了小学语文课程中常见的文体类型。
三、教学方法1.导入:通过呈现不同文体的写作片段或图片,引导学生对不同文体进行初步感知。
2.讲解:针对每种文体,讲解其特点、结构和语言表达的方法。
3.示范:教师根据不同文体进行写作示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讨论。
4.练习:组织学生进行文体写作的练习,注重写作过程的引导和技巧的培养。
5.评价:通过互评和教师评价,提供学生写作成果的具体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写作能力。
四、教学设计1.记叙文的学习教师通过朗读名著中的精彩片段,引导学生感受故事的情节和人物的刻画。
教师讲解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并与学生一起分析故事结构和语言表达方法。
随后,教师进行记叙文的写作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最后进行写作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2.说明文的学习教师呈现一个实物或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其特点。
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说明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法。
随后,教师进行说明文的写作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最后进行写作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3.议论文的学习教师提出一个有争议的话题,引导学生对不同观点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师讲解议论文的特点和写作要求,并与学生一起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和语言表达方法。
随后,教师进行议论文的写作示范,并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写作练习,最后进行写作成果的展示和评价。
五、教学延伸1.拓展练习: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为学生提供一些与不同文体相关的阅读材料,培养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不同文体写作的能力。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阅读文章的方法、步骤基本相同,但由于文章的内容不同,表达形式不同,阅读的方法就不完全相同。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供大家参考。
1小学语文各种文体阅读方法一、叙事类文本教学,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载体叙事性文本,是以叙事功能为主的一种文学作品,小学语文教材中编排的叙事性文本主要包括故事、散文、小说等。
这些文本题材不一、内容各异、形式多样,但有以下四方面鲜明特点:引人入胜的故事、一波三折的情节、比较鲜活的形象、丰富多彩的内涵。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三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中明确指出:“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这些目标中也隐含了叙事性文本的训练要点:在阅读全文、大体理清思路的基础上,首先明确文章的主旨所在,然后再抓住与主旨休戚相关的部分场景、人物、细节等读、思、议。
并设身处地地以文章作者的视角及情感或褒或贬,领悟作者是怎样表达这种感情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三个方面展开教学:1.透过事件,把握形象叙事性作品有四个要素——时间、人物、情节、场景,但根本要素还是事件和人物,所以叙事性作品“人不离事,事不离人”。
例如《理想的风筝》叙述了刘老师对于一条腿的解嘲,靠一条腿和一支圆木棍,一天站上好几个小时,且跳跃旋转多次地为我们讲课,以及每年春天放起他亲手制作的风筝的情形。
文章分别从工作和生活两方面选取典型事例丰满人物形象。
阅读这类文本时,教师应在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事件大致梗概的基础上,明确人物与事件的主从关系,让他们透过事件全程,感受人物的品质特征。
从而为后面进一步深入感悟具有无限人格魅力的“师恩”作好铺垫。
2.深入细节,体悟特点细节是指叙事性作品中的那些细微而又具体的典型情节,是作者表现人物的灵魂,也是读者感悟人物的抓手。
抓住了细节,就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使学生在推敲品味语句的过程中感悟文本的真谛。
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
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摘要】小学语文记叙文是小学生们学习的重要文章类型之一。
在阅读记叙文时,首先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理解故事情节,分析人物性格和情感描写,帮助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要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通过积累常见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欣赏。
通过学习记叙文阅读方法,可以提高小学生们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记叙文阅读方法的重要性在于帮助培养学生的文字理解和写作能力,提高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而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多多阅读不同类型的记叙文,注重细节的把握和思维的拓展,培养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和学习,小学生们可以逐渐提高记叙文阅读的水平,享受阅读的乐趣。
【关键词】认真阅读、故事情节、人物性格、情感描写、主题、中心思想、记叙文写作技巧、重要性、提高能力、小学语文、指导、方法、阅读、关键1. 引言1.1 小学语文记叙文阅读方法指导小学语文记叙文是小学生接触的一种文学体裁,通过阅读记叙文,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
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事实或虚构情节为主要目的的文体,通过对人物、事件、场景等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
在阅读小学语文记叙文时,要认真阅读文章内容,理解其中的故事情节,分析文章中人物的性格和情感描写,注意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
要积累常见的记叙文写作技巧,如描写细节生动、情感真切、结构严谨等。
通过指导小学生掌握记叙文阅读方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记叙文阅读方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掌握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才能更好地领略文学之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
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的关键在于坚持细心阅读、深度思考,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理解能力。
2. 正文2.1 认真阅读文章内容认真阅读文章内容是阅读记叙文的基础,只有充分理解文章内容才能更好地把握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
在阅读记叙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要通读全文,了解整个故事的发展脉络。
小学不同文体阅读方法
小学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不管哪所学校,哪个老师都有这样的感慨:语文难教,难教在学生的阅读水平提不上去,每次考试尽管基本题大部分学生能得满分,但课外阅读题还是会失掉许多分。
究其原因,还是学生的阅读水平问题。
所以我们的领导和老师就更不重视了,大家可以看看,有哪所学校会有有关语文的兴趣小组?其实,学生阅读能还是有办法提高的,只要让学生多读课外书,多积累,并指导他们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例:一、阅读写人文章写人文章是以人物描写为主,通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心理活动及细节的描写,反映任务的性格和思想品质。
学生们在阅读此类文章时,可以从以下几点着眼。
1、分析人物的外貌外貌又称为肖像,是作者对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服饰等方面的描绘。
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人物的个性与内心,以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阅读时,可以通过分析人物外貌来了解任务的内心变化及个性特点。
小学四年级阅读中《我眼中的父亲》一文,就向我们展示了一位身有残疾,饱经风霜,却善良慈祥,对儿女极富爱心的父亲形象。
2、读懂人物的语言文章中人物的语言,往往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个性和心理特点,读书时分析揣摩人物的语言有助于我们加深对人物的理解。
3、分析人物的动作阅读时,我们常常会发现,好多人物都是抓住他(她)的动作来写的。
因为人物的动作同样能明显地反映人物的个性,因此,阅读文章时,要多在人物的动作描写上注目,并品味琢磨其他特别的地方,既不同职业和性格的人物,不仅仅语言不同;反过来,一些与众不同的动作,又会深化人物的性格特点。
4、分析人物的心理任务心理指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思想活动的描写。
心理活动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一个鲜活、生动的人物往往是靠许多心理描写而突出其个性的。
心理轰动刻化得好,把人物的特点表现得更加深入细致,会给读者留下极深刻的印象。
5、分析细节描写细节指那些对写人起特殊作用的细小情节,包括生活小事、活动、语言、神态等。
细节描写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使人物丰满和栩栩如生的重要手段。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各种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语文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而不仅仅是让学生背诵和默写文章。
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阅读方法,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小学语文文体以及相应的阅读方法。
一、记叙文记叙文主要讲述故事和经历,通过时间、地点、人物等要素展开叙述。
记叙文一般分为开头、情节、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
学生在阅读记叙文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2.注意细节:记叙文中经常蕴含着一些细节的描写,学生可以注意其中的人物形象、景物描绘等细节,提高自己的想象力。
3.理解情节:分析文章中的情节发展,把握人物的动态,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发展逻辑。
二、说明文说明文主要是对其中一种事物、概念或现象进行解释和说明,通常包括定义、分类、特点和作用等内容。
学生在阅读说明文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查找重点: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找到关键词和核心句子,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议论文议论文主要是对其中一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解释,通过论证的方式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学生在阅读议论文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辨析立场:明确作者的观点,分清正反两方面的论证,理解作者的立场和观点。
四、诗歌诗歌是一种带有音韵、节奏的文学形式,注重表达感情和形象的美感。
学生在阅读诗歌时可以按照以下方法进行:1.朗读诵读:诗歌是通过声音来表达的,学生可以适时地进行朗读或诵读,感受其中的韵律。
2.感受意境:诗歌表达了诗人的感情和意境,学生可以通过文字的表达来感受其中的意境,培养对美的感知能力。
3.解读形象:诗歌中有很多形象的描绘,学生应该通过理解这些形象来理解整首诗的意义和寓意。
总之,学生在阅读不同文体时可以根据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
同时,老师也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和提供相应的教学资源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阅读不同的文体,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记叙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记叙文教学记叙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记叙文教学。
一、精选课文,因材施教在记叙文教学中,精选课文是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年龄、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选择适合的课文,使教学内容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
例如,教师可以选取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名人传记等作为教学素材,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记叙文的魅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记叙文学习中得到提高。
二、注重阅读,培养语感阅读是学习记叙文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培养语感。
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阅读,让学生通过反复朗读、默读、齐读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该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三、分析情节,把握主题记叙文通常包含着跌宕起伏的情节和人物形象,这些情节和人物形象是文章的核心。
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情节,把握文章主题。
通过分析情节的发展、高潮和结局,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同时,教师也应该引导学生思考情节背后的深层含义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价值观。
四、注重写作,提高表达能力记叙文写作是记叙文教学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通过写作,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在记叙文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拓展思路等方面。
首先,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感人场景;其次,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累素材,从阅读中汲取营养,丰富自己的语言库;最后,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拓展思路,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和创新,写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文章。
五、加强互动,促进交流记叙文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依照文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
2022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及实践:依照文体特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课文体裁不同,年段要求不同,教法自应有别。
课标明确指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教学策略。
”如何依照文体的不同特征,根据学段的不同要求,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围绕课标中提及的几种文体,这里结合具体实例谈谈我的一些认识和思考。
一、叙事性作品教学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寓言、神话、故事、小说……这类有情节、有人物的课文都归入叙事性作品。
课标在“学段目标与内容”部分,对叙事性作品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第一学段:能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关心自然和生命,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第二学段: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第三学段: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由此可知,叙事性作品教学的基本方法是:读懂故事内容,获得情感体验,学习语言表达。
实际教学中,还要体现阶段性:第一学段,了解故事内容,获得情感体验;在阅读的过程中识字、写字、学词、学句。
第二学段,理解故事内容,复述故事大意,获得情感体验,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第三学段,读懂故事内容,了解事件梗概,获得情感体验,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了解表达顺序,领悟作者独特的表达方式。
下面以小说教学为例,谈谈如何依照文本特征,依据年段要求,选择合适教学方法。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基本特征是: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致的人物刻画、具体的环境描写。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之记叙文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之记叙文教学方法记叙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文体之一,它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有效的方法来教授记叙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给学生讲述有趣的故事来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兴趣。
通过讲述故事,学生可以在思想和感情上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并对故事情节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同时,我们还可以借助多媒体工具,如图片、音频和视频等,使故事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和理解故事的内容。
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复述和重新创作。
通过复述故事,学生可以加深对故事情节和人物的理解和记忆。
我们可以提供一些问题和提示,帮助学生复述故事的关键点和重点内容。
然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的改编和创作,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将故事发展和扩展出新的情节和人物。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同类故事的对比和分析来培养他们的文学批评能力。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同类型的故事,然后指导学生分析和比较这些故事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通过比较和分析,学生可以提高对不同故事结构和表达方法的认识和理解,进而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和分析能力。
另外,我们还可以进行故事写作示范和指导。
我们可以选取一些优秀的记叙文作品,然后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
我们可以解读故事的结构,描写方法和语言技巧等,让学生了解和熟悉优秀的记叙文表达方式。
接着,我们可以进行故事写作示范,展示给学生一个良好的写作范例。
最后,我们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写作指导,如提供写作思路和篇章结构的指导,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文。
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故事演绎和表演。
通过演绎和表演,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
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剧场表演或角色扮演,让他们亲身参与到故事中去,体验不同人物的角色和情感。
通过演绎和表演,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把握故事的内涵,同时也可以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和沟通能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记叙文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和灵活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记叙文写作要点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记叙文写作要点)记叙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是学生写作的基础,也是学生表达情感、传递故事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围绕记叙文的写作要点展开,帮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
一、理解记叙文的定义和特点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它通过讲述一个故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传递某种信息,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白记叙文的特点,如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描写细腻等。
二、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记叙文的写作需要丰富的想象力,而观察力则是想象力的基础。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让他们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素材,为写作积累素材。
例如,在描写人物时,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人物,从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描述;在描写环境时,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自然景色、城市风貌等,让他们学会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美丽的画面。
三、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明确这些要素的重要性,并学会合理安排这些要素的顺序和详略。
例如,在写一个故事时,可以先交代时间、地点、人物等背景信息,再详细描述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在描写人物时,可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动机等,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
四、学习描写叙述和对话记叙文的叙述和对话是写作的重点。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来描述事件和人物,并注重语调和语气的变化。
叙述可以采取平铺直叙的方式,让人物在叙述中自然地展现;对话则需要注重语言特点和角色身份,根据人物性格和情节发展来描写对话内容。
同时,我们还需要让学生注意对话的连贯性和逻辑性,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对话的含义和情节的发展。
五、培养写作技巧和规范记叙文的写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规范。
在教学中,我们需要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技巧,如如何设置悬念、如何运用倒叙等。
不同体裁的文章用不同的教法
叙事性文章教学应注意哪几点?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叙事性作品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
◆重视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
2.理清作者的思路。
3.学习叙事性作品的语言。
(1)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叙事性作品的思想内容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
因此,教学叙事性作品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抓住重点词句,使学生感受人或事的形象。
语言文字指的是对表现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有突出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如表现人物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深刻生动的词句,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作者的精辟的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等。
◆重视朗读指导,要求学生背诵精彩段落。
叙事性作品的教学,只靠理解语言文字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
感受的最有效方法就是朗读。
要引导学生多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教师应该在课堂上落实朗读训练,让各种形式的朗读出现在课堂上;提高朗读效率,使学生每次朗读都有一定的目的,这样才能有效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进而为阅读欣赏作好铺垫。
(2)理清作者的思路。
★意义:训练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思路分类:纵向思路、横向思路。
★理清作者的思路方法:从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入手。
有的可按时间来分,如《一定要争气》有的可按故事发展的阶段来分,如《飞夺泸定桥》有的可按事件的性质归类来分,如《李时珍》有的按空间位置的转换来分,如《海滨小城》有的可按总分关系来分,如《威尼斯的小艇》★文章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不同:一是借助审题、释题。
结合课文,举例说明:《观潮》。
二是抓关键词。
结合课文,举例说明:《我的战友邱少云》课堂练习:【文字案例4】学生阅读《富饶的西沙群岛》,理清本文作者的思路。
(3)学习叙事性作品的语言。
小学生学习语言循序渐进的过程是怎样的?低年级:应把识字和词句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对于课文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句要多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回答回答、复述等活动中,运用这些词句,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作者:夏春梅包敏来源:《江西教育C》2020年第11期语文是一门极具情感、个性,易激发想象、发散思维的基础学科。
因此,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的文章兼顾各种文体,包括叙事性文体、说明性文体、诗词类文体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普遍存在不根据文体特点进行教学的现象。
但是对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来说,教师要针对不同文体采用相应的教学策略。
笔者将根据教学实践,对小学语文不同文体的教学策略进行阐述。
一、叙事性文体的教学策略在小学阶段,叙事性文体是最早出现的文体。
这类文体通过生动的语言叙述、鲜明的人物刻画,向读者展现人物经历或事件,进而阐释人生的哲理,分享生活的智慧。
针对叙事性文体的结构特点,笔者提出“三步骤”教学模式:抓要素概括故事—抓精彩语段理解故事—抓关键词句悟情明理。
这一模式以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及审美鉴赏能力为着眼点。
以《鹿角和鹿腿》一课为例,在传统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在教师的牵引下学习,学生主体地位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知其法而不能得其法。
学生没有明确的方向,对文中“鹿角”与“鹿腿”对比的词语叙述混乱,概括能力得不到有效的训练和指导,说故事的效果依旧不理想。
据此,笔者认为可以借助新媒体帮助学生明确要素,分阶段说故事,降低语言训练的难度。
教师可以利用新媒体技术手段,引导学生梳理、归类关键信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语言逻辑,达到训练语文思维能力的目的。
此外,教师应结合人物形象和事件发生的环境两方面解析文章内容,从整体到局部、从内因到外因,在全局中把握人物形象,讓学生对人物形象、事件过程有准确的认知。
二、说明性文体的教学策略说明性文体的教学任务一方面是向学生展现说明对象的特征,让学生了解说明顺序,丰富知识;另一方面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品味语言特色,学习说明性文体的写作技巧,并学以致用。
针对说明性文体,笔者提出“四步骤”教学模式:感知说明对象—把握说明顺序—领悟说明方法—拓展迁移运用。
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的要点
(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的要点)记叙文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能够帮助孩子们理解生活,还能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以下是一些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的要点。
一、激发学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记叙文的教学也不例外。
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通过讲述故事、观看相关的视频或图片、让学生表演记叙文中的角色等。
这些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叙文的内容,并激发他们对记叙文的兴趣。
二、培养阅读习惯阅读是学习记叙文的基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大声朗读记叙文,帮助他们熟悉文章的内容和结构。
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默读,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拓展他们的阅读视野,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三、注重理解与表达记叙文的教学不仅仅是让学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记叙文中的重要情节、人物和情感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复述记叙文的内容,或者让他们写一篇与文章内容相关的作文,帮助他们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四、注重情感教育记叙文通常包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思想,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情感教育。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记叙文中的情感和思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生活和社会,培养他们的情感和价值观。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活动,如讲故事、角色扮演等,帮助他们更好地体验记叙文中的情感和思想。
五、加强课堂互动课堂互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如提问、讨论、互动游戏等。
通过这些互动方式,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互动更好地参与课堂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六、注重教学方法的多样性记叙文的教学方法应该多样化,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
浅谈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方面谈一下小学语文记叙文写作的教学策略。
一、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是语文记叙文写作的基础,只有拥有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才能更好地进行记叙文写作。
因此,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适当引导学生讨论问题,让学生学会听取他人意见,并且逐渐理解并吸收他人的观点,在思想上得到自我提高。
二、注重情感体验的引导语文记叙文写作是要表达人物内心感受的一种文学形式。
为了使学生的记叙文写作更加深入、生动、感性、有个性,需要引导学生在体验生活时有更多的情感投入,感受自己的生活,感受他人的生活,感受自然的神奇。
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定期游览一些特殊的地方、走进生活中的不同场景,让他们的思想在头脑中进行情感的注入,让学生们感受到激动人心的情感体验。
三、注重共同学习的帮助在小学记叙文写作中,有很多概念和写作技巧需要学生通过多方查询资料或者互相协助的方式进行学习。
因此,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定期的辅导和帮助,为他们提供一些记叙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记叙文的特点和写作技巧,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针对性的辅导激励,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注重情景教学的设置情景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记叙文写作教学策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记叙文写作的情景中,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记叙文写作的特点和技巧。
具体来讲,情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将成为情景的组织者,先创设真实的情景,并且引导学生按照情景的要求,通过感受场景、模仿话语、参加社会活动等方式学习到记述写作的一些知识和技能。
五、注重差异化教学差异化教学是一种个性化教学,将同学中的差异化因素体现为不同的教学策略,适当应对各自的学习特点,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语文八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八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小学语文中有八种不同的文体,分别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诗歌、骈文、对话散文、日志和广告。
在阅读这些不同的文体时,孩子们需要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本。
以下是小学语文八种不同文体的阅读方法。
1.记叙文记叙文是讲述故事或描述事物过程的文体,常见的有童话故事、神话故事等。
孩子们在阅读记叙文时,可以先浏览全文,了解主要情节和人物,然后逐段阅读,注重情节的发展和人物的表现,搞清楚故事的起承转合。
2.说明文说明文是对事物进行解释、说明或分析的文体,常见的有科普类文章、操作说明等。
阅读说明文时,孩子们应该先读题目和标题,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然后按照文章的逻辑顺序进行阅读,理清各个步骤和原因等。
3.议论文4.诗歌诗歌是以抒发感情和表达思想为主要目的的文体,常见的有古诗、现代诗等。
阅读诗歌时,孩子们可以先浏览全诗,了解诗歌的基本情感和主题,然后逐句阅读,注意诗歌的韵律和运用的修辞手法。
5.骈文骈文是指由对偶句组成的文体,常见的有对联、对句等。
阅读骈文时,孩子们应该先了解对偶句的特点和要求,然后逐句阅读,注意对比的意义和对仗的效果。
6.对话散文对话散文是以对话的形式写成的散文,常见的有对白、访谈等。
阅读对话散文时,孩子们可以先了解对话的设置和参与者,然后按照对话的顺序进行阅读,理清每个发言人的观点和态度。
7.日志8.广告广告是用于推销一种产品或服务的文体,常见的有商品广告、招聘启事等。
阅读广告时,孩子们可以先了解广告的目标受众和目的,然后仔细阅读文字和图片,分析广告的信息和宣传手法。
在阅读小学语文中的八种不同文体时,孩子们需要根据文体特点和要求,灵活运用相应的阅读方法,以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本内容。
通过不断的阅读和练习,孩子们可以提高对不同文体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
小学语文八大文体的阅读方法
小学语文八大文体的阅读方法写人类文章写人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人为主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主要通过对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通过一件或几件典型事例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阅读方法:1.感悟人物的外在形象。
2.读懂人物语言。
3.分析人物动作。
4.剖析人物的内心活动。
5.关注人物所处环境。
6.分析细节描写。
7.抓住文章主要情节。
记事类文章记事类文章,一般是指以写事为主的记叙文。
这类文章有着比较鲜明的特征:时间、地点、事件、人物。
四大要素的交代给我们的有效阅读提供了重要信息。
阅读方法:1.仔细地去阅读,去发现作者将要告诉我们的事情。
2.对文章的篇章结构进行基本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能够比较精确地概括出文段的段意,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
3.能根据作品中提供的事情或问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认识或看法。
咏物类文章以描摹物体的形状、状态、色彩等元素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称为咏物类记叙文。
阅读方法:1.理解作者具体写了什么事物,这个事物是什么样的,有什么特点?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是写物的整体,后写物的部分;还是先写物的部分,后写物的整体;是先上后下,还是与之相反,等等。
3.要明白作者“咏”的物是什么,是怎样由事物展开丰富的联想去“咏”的;事物和联想有什么必然的联系,通过联想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仔细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写景记叙文,是以描写大自然的各种风物景致、社会环境中的人文建筑、设施等为主要内容的记叙文。
阅读方法:1.了解作者在文章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是从景物的哪些方面来写其特点的。
2.分析描写景物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由上到下、由远及近、由外及内等顺序)。
3.理解作者在文章里表达的思想感情及作者是怎样把对景物的感情融合到景物中去的,用了哪些生动的语言。
4.仔细体会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
议理类散文,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的、历史的小故事来阐明一个深刻的道理。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方法和技巧一、文体分析小学阅读理解常见文体:记叙文、说明文(一)记叙文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2.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3. 记叙的线索及作用:常见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4.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6)心理描写(7)景物描写(8)场景描写(9)环境描写(10)细节描写(二)说明文1. 说明文的分类:事物性说明文、事理性的说明文。
2. 从说明文语言特征:平实说明文、生动说明文。
3. 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1举例子: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类别: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3作比较:把什么和什么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4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5打比方:将什么比作什么,从而形象生动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形象。
○7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8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9列图表:用列图表的方式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简洁、更直观。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记叙文
题目:记叙文的教学策略在小学课堂中的应用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记叙文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记叙文是小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它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描述事件和人物,传递情感和价值观。
然而,对于小学生来说,记叙文的写作常常面临许多困难,如表达不清、叙事不连贯、缺乏情感等。
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记叙文的教学策略,以提高小学生的记叙文写作能力。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基础阶段,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也更容易对有趣的事物产生兴趣。
因此,教师在进行记叙文的教学时,应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增强学生对记叙文的情感体验。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和情感,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兴趣。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记叙文的写作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捕捉到有意义的事件和人物。
因此,教师在进行记叙文的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让他们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事物。
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活动,让他们在实践中观察和体验生活,从而增强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授记叙文的写作技巧记叙文的写作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示范写作来教授学生这些技巧和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设置悬念、如何描述人物和事件、如何表达情感等。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示范写作来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指导,学生可以逐渐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四、注重学生的情感表达记叙文的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情感的表达。
因此,教师在进行记叙文的教学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述人物和事件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价值观,让他们学会在记叙文中传递正能量和积极的价值观。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记叙文解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记叙文解读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记叙文是一种重要的文体形式。
它以叙述事件和事物的发展过程为主,通过描写细节和情节展开,引导读者进入故事情境,增强阅读的乐趣与意义。
本文将从记叙文的特点、解读方法和教学策略三个方面探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记叙文解读。
记叙文是一种描述事物发展过程的文体形式,它通过叙述一系列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展示人物形象、情感冲突以及故事发展。
记叙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记叙文以情节为基础,通常有一个明确的主线故事。
它通过描述事件的发展,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和情感共鸣。
例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经典童话故事都是记叙文的典型例子,它们以跌宕起伏的情节、生动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的注意。
其次,记叙文注重细节描写。
通过描绘细节,记叙文可以让读者更加深入地感受到故事情境和人物内心的变化。
例如,《小王子》中的“狐狸驯化场景”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营造出与读者产生情感共鸣的氛围。
再次,记叙文通常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修辞手法。
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记叙文可以让读者身临其境,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例如,在《童年》这篇印象派散文中,朗朗真诚的语言以及富有节奏感的句子结构共同营造出一幅美好的童年画卷。
对于小学生而言,解读记叙文主要包括理解故事情节、抓住关键人物和情感变化。
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读全文,并让学生了解整个故事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了解故事中的关键人物形象和情感冲突。
通过分析人物的性格、行为和言语,帮助学生推测人物的内心活动和心理变化。
最后,教师可以利用细节描写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境。
通过让学生分析文中的细节描写,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针对记叙文的教学策略可以有多种选择。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感受故事情境和人物变化。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扮演角色的方式深入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心理。
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的技巧
(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的技巧)记叙文,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以及情感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探讨小学语文记叙文教学的技巧。
一、明确教学目标,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在记叙文教学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阅读方法、写作技巧等,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审美能力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二、精选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整合与拓展记叙文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难易适度,既要注重基础知识的传授,又要注重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点的整合与拓展,将相关知识点进行串联,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将记叙文教学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记叙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法、讨论法、小组合作法、情景模拟法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教学效果。
例如,在讲解记叙文的写作技巧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实践等方式,掌握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四、注重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评价是记叙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通过教学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
同时,教师还要注重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以鼓励为主,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五、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习惯记叙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推荐优秀的记叙文作品、组织阅读分享活动、开展阅读竞赛等。
小学语文阅读记叙文常用方法有哪些
小学语文阅读记叙文常用方法有哪些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形式。
那么小学语文阅读记叙文常用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小学语文阅读记叙文常用方法一、把握记叙的要素以记叙为主的文章,一般都包含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发生的原因、发展和结果这六个基本要素。
阅读记叙文,把握记叙的要素,是了解全文内容的基础和关键。
只有把文章所写的人物的活动或事件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在把握时间和地点要素时,如果时间和地点具有连续性,就要注意整体过程,找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同时要注意把时间、地点要素与时代背景联系起来。
在把握人物要素时,首先要弄清各个人物之间的主次关系。
其次要弄清主要人物与次要人物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运用这种方法的关键是在阅读时,要理清线索,抓住全文梗概,细心揣摩作者的写作思路,体会作者写这一人物的目的。
在把握事件要素时,不能仅仅只了解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更要挖掘事件的意义,理解它们与主题的密切关系。
具体方法是:分析文章的选材与材料的详略安排情况,从中体会作者的思想和感情倾向。
也就是说,看看作者为什么要选这个事来写,为什么对此详写对彼略写,这件事表现了什么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有些文章并非写了一件事,而是写了多件事。
对于这类文章要先概括每一件事的内容及倾向,然后事事相连,看看总体上写了哪些内容,表现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二、理清记叙顺序要理清文章记叙的顺序,应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才能获得较好的阅读效果。
首先,分辨文章记叙的顺序类型。
方法是:仔细读课文,看看其中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是事件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
如果有,那么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的方式。
其次,思考文章为什么要运用这样的顺序。
文章选择某种记叙方式,是为了更好地表现内容和写作意图,这就需要我们在阅读时思考:这种叙述方式对文章中心思想的表达有什么好处?就是说,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不同文体之记叙文教学方法初探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小学语文教学都应该结合文体特征,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
不同文体的课文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入的可谓精品佳作、丰富多彩。
尽管课文文体各异、表现手法纷呈,但我们仍有规律可寻。
就拿说明文来说吧,首先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相关知识,如:说明文的分类,从内容的角度可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常见的说明方法,如: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等;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说明语言,不外乎准确生动。
在明了基本知识后,可以让学生按照“明说明对象——抓说明特征——理说明顺序——析说明方法——品说明语言”的过程来学习,这样思路非常清晰。
学生掌握了这种方法,今后学习无论遇到什么说明文,就能胸有成竹,做到游刃有余。
不仅仅是说明文有具体可行的教学方法,记叙文、诗歌、游记、抒情散文等都能够用适合它们的方法进行教学。
只要我们善于思考、善于总结,就会找到最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就以记叙文文体为例,谈谈我对记叙文体裁教法的一点心得。
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人物和事件为主的一种文体。
在小学语文课本里,记叙文包括的范围很广,写人叙事的文章基本上都可以归到记叙文这一类里。
此外,一些写景、状物的散文,也属于记叙文。
因此,记叙文占的比重很大,是学生接触最多的一种文体。
记叙文有的侧重写人,有的侧重记事,但往往是写人、记事互相交织,难以截然分开。
小学语文教材中,大量的是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其中心思想通过所记叙的人物、事件来体现,并渗透在字里行间。
这类记叙文包括“六要素”,叙述的方法有顺叙、倒叙和插叙三种。
小学语文课本里的记叙文多数都用顺叙的方法,也有少量课文根据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采用倒叙和插叙的方法。
描写包括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和心理的描写,动植物等的形态、颜色和变化的描写,以及周围环境的描写。
文质兼美的记叙文,结构比较单纯而严密,语言文字准确、鲜明、生动,是培养学生读写基本功的好教材。
根据记叙文的这些特点和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几点。
(一)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思想内容
记叙文一般都有一个明确的中心思想,并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
中心思想和思想感情是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
因此,教学记叙文就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记叙文的教学,要抓住对表现中心思想有突出作用的词句和段落。
如表现人物行动和心理活动的深刻生动的词句,人物的个性化的语言,作者的精辟的议论和抒情性的语句等,引导学生理解其深刻的含义,并认识它们对表达思想内容所起的作用。
如《白杨》一课,文章开头讲了大戈壁的荒凉和白杨树的“高大
挺秀”,接着说“一位旅客正望着这些戈壁滩上的卫士出神”。
教学时就要抓住描写大戈壁和白杨树的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展开想象,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理解旅客“出神”时的内心活动。
文中爸爸赞美白杨树的一段话,语义双关,是表现中心思想的重点段落,就要引导学生通过逐句深入理解语言文字,了解白杨树的特点;还要进一步认识爸爸“表白自己的心”的深刻含义,从而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记叙文的教学,只靠“理解”语言文字是不够的,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
感受的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朗读。
不少文章在字里行间蕴含着作者极其丰富的思想感情,教学时要抓住重点语句和段落,引导学生多读,在朗读中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同时进一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
(二)理清作者的思路
一篇记叙文,不仅负载了丰富的思想内容,而且反映了作者表达思想内容的思路。
为了使学生了解文章思路,提高阅读能力,并使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做到“有条理”,就要在记叙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去理解课文内容,从而训练其逻辑思维能力。
作者的思路一般有纵向思路和横向思路。
纵向思路的如《飞夺泸定桥》,是按事件的发生、发展和结果的顺序记叙的。
横向思路的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是通过几件事,从几个方面表达中心思想的。
理清作者的思路,可以从理解课文的层次结构入手,因为文章的层次结构是作者思路的表现形式。
理清了层次结构,弄清了文章先说什么,再说什么,最后说什么,再进一步分析作者在每一部分要说明什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通过文章的记叙表现中心思想的,这样,学生就掌握了作者的思路和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方法。
文章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也不同。
有的课文可以借助审题、释题揭示作者的思路。
例如教学《日出》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审题,了解课文是围绕“日出”写的。
然后让学生思考:根据题意,课文就是要写日出前、日出时、日出后的不同景色。
再联系对课文的讲读,就把作者的思路揭示出来了。
有的课文可以在讲读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引导学生掌握事情的发展线索。
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课文中有“天还没亮”“中午的时候”“黄昏时候”等表示时间的词语,凭借这些词语,联系事情的发生、经过和结果,就能理清作者的思路。
(三)学习记叙文的语言
记叙文的语言,涉及到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五种基本的表达方法,这些表达方法是社会交际和书面写作经常运用的。
因此,记叙文的教学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
小学课本中的记叙文包括一部分文学作品。
选取文学作品作为小学语文教材,主要是为了从中学习规范的语言,教学时不要着眼于
文学知识和人物分析,要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上,使学生学会阅读,学会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
小学生学习语言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低年级的记叙文教学,应把识字和词句的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对于课文中一些生动形象的语句要多通过指导朗读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另外,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回答问题、复述等活动中,运用这些词句,从而丰富语言的积累。
中年级的记叙文教学,要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段落中句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段落的结构,学习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叙述和描写的。
高年级的记叙文教学,要注意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学习文章的语言。
可以通过对好词佳句的分析,让学生了解作者是怎样运用准确、鲜明、生动的语言来描绘事物、抒发情感的,从中学习积累和运用语言。
我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的确,学生掌握了方法,就等于手中拿着一把可以打开知识宫殿的金钥匙。
这样,我们就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