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SYT66312005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范文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范文一、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指通过对工作环境、作业流程和相关设备等方面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以下是针对某工厂生产车间进行的危害辨识的范文:1.工作环境:生产车间温度较高,空气质量较差,存在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危害因素。
2.作业流程:工人需要长时间站立操作,存在劳动强度大、体力消耗大等危害因素。
3.相关设备:一些设备存在电气、机械故障的风险,可能对工人造成伤害。
二、危险评价危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员和设备的危害程度,并评估可能的风险和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
以下是对工厂生产车间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的危险评价的范文:1.工作环境:由于生产车间温度较高,工人可能会出现中暑和脱水等问题;空气质量较差,可能导致工人呼吸困难,对呼吸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噪声污染可能导致工人听力受损。
2.作业流程:长时间站立操作可能导致腰椎受伤、肌肉疲劳等问题,存在滑倒、摔伤等意外风险。
3.相关设备:电气故障可能导致触电伤害和火灾事故;机械故障可能导致设备停机、工人受伤等。
三、危险控制计划危险控制计划是指根据危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和紧急处理措施,以减少危害风险。
以下是针对工厂生产车间的危险控制计划的范文:1.改善工作环境:加强车间通风,提高空气质量;控制噪声污染,采取隔音措施;定期进行空气质量和噪声监测,及时采取措施改善。
2.改善作业流程:设置合适的工作台和座椅,减轻工人的体力负担;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防止过度劳累;提供安全鞋、防护手套等个人防护用品,减少滑倒、摔伤等事故的发生。
3.维护设备安全:定期进行设备巡检和维护,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加强对电气设备的管理,做好电源的隔离和防护措施;为设备操作人员提供必要的操作培训,提高操作技能和风险意识。
四、紧急处理措施在危险控制计划中,应制定相应的紧急处理措施,以应对突发事故和紧急情况。
以下是对工厂生产车间进行的紧急处理措施的范文:1.火灾事故:设置灭火器和消防设备,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制定火灾紧急疏散计划,并进行员工培训;为员工提供个人防护装备,如防火服、防烟面具等。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2篇)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以及控制是一个重要的过程,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估可能对其运营、员工、环境或财务状况产生的潜在威胁。
通过这一过程,组织能够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保护和提高其运营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
本文将探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以及控制的重要性和方法。
1. 危害辨识的重要性和方法危害辨识是指确定可能对组织、员工、环境或财务状况造成伤害或损害的危险因素。
它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和理解潜在的威胁,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来应对这些威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危害辨识方法:1.1 审查和分析文献和记录 - 组织可以通过审查外部文献、行业标准和相关文件,来了解与其行业或业务相关的潜在危害因素。
此外,组织还可以分析过去的事故记录、损失报告和其他相关信息来识别潜在的危害因素。
1.2 观察和调查 - 组织可以派遣专门的团队进行现场观察和调查,以识别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危险因素。
这些观察和调查可以包括现场检查、员工访谈和设备检测等。
1.3 专家咨询 - 组织可以咨询专业人士,如工程师、科学家和安全顾问等,以了解专业知识和经验。
他们可以提供有关潜在危害因素的信息和建议,帮助组织进行危害辨识。
2. 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和方法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和潜在风险进行评估,以确定其严重性和可能性,并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
风险评价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减少发生事故和损失的可能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风险评价方法:2.1 风险矩阵 - 风险矩阵是一种常用的评估风险严重性和可能性的方法。
它通常使用一个二维矩阵,将风险分成不同的等级,如高风险、中风险、低风险等。
组织可以根据风险的概率和后果来确定风险等级,并据此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2.2 事件树和错误树分析 - 事件树和错误树是一种系统分析的方法,用于评估特定事件或错误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
它可以帮助组织识别导致事件发生的潜在因素,并评估每个因素的重要性和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SY-T 6631-2005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推荐作法
备案号 :153 0 5 60-20
SY
S / 63 -20 Y T 1 05 6
中华人 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 业标准
危害辨识 、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推 荐作 法
Re o me e rci o aa d ni c t d d p at e h zr ie t iain, k ssme t cm n c f d f o r a es n i s s
下情 况:
a )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 b )所有进人工作 场所的人员 ( 包括合 同方 和访 问者 )的活动 ;
S T 6 1 2 0 Y/ 6 3 - 0 5
的 工 作场所的 设施 ( 无论 由本组织还是 由外界所提供) ; d )组织与相关 方的相互影响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 引用而成为 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 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 ( 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 不适用 于本标 准,然 而 ,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 的各方 不包 研究是否可使 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 不注 日 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 期
电离辐射) 、其他有害因 素等七类。具体见卫生部文件 卫法监发 「02 3 《 20口6 号 职业病危害因素 分
类 日录 》
54 危害辨识的方法 . 常用的辨识 方法包 括但不限于 以下几种 : a )询 问、交谈 ; b )查阅有关记 录; c )现场观察 ; d )获取外部信息 ;
见 GBT 81中的规定 。 / 1 6 3 532 按事故类别及伤 害方式 分类 .. 综合考虑起 因物、引起事 故的先 发 的诱导性原 因、致害物 、伤 害方式 等,危害 因素分为 2 : 0类 物体打击 、车辆 伤害 、机 械伤害 、起 重伤 害、触 电、淹溺 、灼 烫、火灾 、高处坠 落、坍塌 、冒顶片 帮 、透水 、放炮 、瓦斯 爆炸 、火药爆炸 、锅 炉爆 炸 、容器爆 炸、其他爆 炸 、中毒和窒 息、其他伤 害 具体见 G / 64 B T 1中的规定。 4 533 按导致职业病 的因素分 类 .. 按导致职业病 的因素可分为生产性粉尘 、毒 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 、辐射 ( 电离辐射 、非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
热电厂2×330MW机组工程建设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操纵措施二○○八年元月第一部分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操纵方法引言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的迅速进展,火电建设规模、机组容量、施工难度不断增加,各种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层出不穷,给火电建设的安全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近年来,全国重大、特大事故接连不断,人员伤亡和财务损失十分惨重,除主观缘故外,要紧的客观缘故是我们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安全治理模式和安全治理体系,安全治理主观性、经验性、人为性强。
安全治理涉及面广,相关因素多,在如此复杂的系统中,传统的安全治理手段和方法均显得力不从心。
现行的火电建设安全治理模式尽管发挥了专门大的作用,但不可否认这种以行政手段为主的安全保证模式耗费了各级领导大量的精力,使他们用于战略研究和经营治理的时刻相对不足,而且不能全然扭转安全治理- 2 - / 2的被动局面。
关于复杂的火电建设过程,完全依靠安全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可靠性,还不足以完全杜绝事故,而直接阻碍安全的技术系统的可靠性和人的行为的可靠性等因素,差不多成为是否导致复杂系统事故发生的最深层次缘故。
另一方面,治理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进展使各行各业的治理现代化水平突飞猛进,并取得了巨大的效益。
反观火电施工企业的安全治理,尽管近年来已开始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治理体系,但体系的建立仅仅是向科学治理迈出了一小步,因为安全治理专门大程度上取决于微观治理的有效性。
有效的治理不但需要丰富的经验,而且需要一种科学的方法及手段。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操纵是微观安全治理的核心内容。
研究适合各行业的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操纵的方法与手段,是安全治理走向系统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前提。
宏观治理手段和行政命令手段的作用差不多用到了极限,进一步加强用这两种手段治理安全的边际效应已不明显,我们必须从现在起开始研究、探究新的安全治理思路和安全治理方法,只有如此,才能从全然上解决提高安全治理水平的问题。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随着人们对安全意识的不断提高,企业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在企业的日常经营过程中,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本文将从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三个方面对相关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探讨。
一、危害辨识在进行风险评价之前,首先需要进行危害辨识,即对可能存在的危害进行识别和评估。
危害辨识是整个风险评价过程的第一步,其目的是寻找潜在危害源,然后针对潜在危害源进行具体的风险评价和控制。
危害辨识的主要方法包括两种:1. 经验法经验法是指通过企业资料、行业标准、过往事件以及专家智慧等来进行危害辨识。
这种方法对于常规的危害辨识效果比较显著,但其主要缺点在于仅顾及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于新的、未知的风险危害辨识很难达到指导性。
2. 分析法分析法是指通过对危害源的解析来进行危害辨识,其中包括了物理、化学、生物等方面的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一些专业的领域,例如冶金、电力、化工等产业。
但是分析法的缺点在于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二、风险评价在危害辨识完成之后,需要对辨识出来的潜在危害源进行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基于危害辨识结果,根据可能性和影响程度等因素,进行概率统计和定量分析的评价方法。
评价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危害的可能性、严重性、频率等因素,最后计算出风险的量值。
风险评价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1. 定性风险评价法定性风险评价法是指根据对危害源的分析和评估后,对其可能的风险程度进行的定性描述。
这种方法易于理解,不需要太多的计算和统计分析,不过它的定性分析不到位,结果的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
2. 定量风险评价法定量风险评价法是在定性风险评价法的基础之上,对风险进行量化分析,即将风险程度以定量数值的形式表达出来。
这种方法需要有一定的统计学、数学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与定性评价相比,定量评价具有更高的准确性,但也存在一定的计算难度和数据获取困难的问题。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指通过特定的手段和措施,减小或消除风险对组织运行所产生的影响。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存在许多潜在的危险源和风险。
为了确保安全,我们需要了解如何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本文将介绍这些方法及其应用。
1.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识别和评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和潜在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识别潜在危害:危害辨识需要找出系统中的所有潜在危害,包括机械、化学、电气、生物等方面。
例如,在工作环境中的潜在危害可能包括化学品暴露、机械伤害、电气火灾等。
b. 分析危害:找出危害之后,我们需要分析每种危害的可能后果。
例如,化学品暴露可能导致皮肤刺激、眼睛损伤甚至中毒等后果。
c. 评估危害程度:分析危害的后果后,我们需要评估每种危害的可能程度,以便确定应该采取的控制措施。
危害辨识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化工厂,工人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的环境中。
通过危害辨识,我们发现这种环境可能导致健康问题,如呼吸道疾病、皮肤过敏等。
为了控制这种危害,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如提供防护服、定期检查工人的健康状况等。
2.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对每种危害的发生概率、可能导致的后果以及应急响应能力进行评估的过程。
a. 发生概率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在特定条件下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在上述化工厂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的概率。
b. 后果评估:评估每种危害发生后可能产生的后果。
在上述例子中,我们可能需要评估化学品泄漏后可能对工人健康造成的后果。
c. 应急响应能力评估:评估现有的应急响应措施是否足以应对可能发生的危害。
风险评价的应用举例:在一家制造企业中,机器设备可能产生噪音和热。
通过风险评价,我们发现噪音和热可能导致员工的听力损伤和皮肤刺激。
为了控制这种风险,我们需要采取降低噪音和温度的措施,如改进机器设备、为员工提供防护装备等。
3.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采取措施来降低或消除危害的过程。
这个过程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a. 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价的结果,确定需要优先控制的危害。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
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是一种系统性的方法,用于评估和管理潜在和现有的危险。
对于任何组织而言,了解和控制潜在的危险对于确保员工和公众的安全至关重要。
下面将对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计划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释。
一、危害辨识:危害辨识是指识别和确定可能对组织和人员产生危害的因素或潜在危险。
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法:1. 风险审查和评估:对组织的活动、设施和流程进行评估,确定潜在的危害和风险来源。
通过审核文件,如操作程序、安全管理计划以及事件报告,可以识别出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
2. 工作场所观察:通过实地观察工作场所和工作过程,识别潜在的危险,如不安全的设备、不正确的操作方法和可能导致事故的条件。
3. 员工报告:鼓励员工报告他们在工作过程中发现的潜在危险和安全问题。
这可以通过定期的安全会议、匿名报告系统和建立安全文化来实现。
危害辨识提供了一个全面了解工作环境和工作活动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险的机会。
这是一个关键的步骤,可以帮助组织制定有效的危险评价和危险控制方法。
二、危险评价:危险评价是对识别的危害进行评估的过程。
评估的目的是确定危害的严重性、可能性和潜在的影响,并确定适当的潜在控制措施。
危险评价通常包含以下步骤:1. 识别风险:根据危害辨识过程中确定的潜在危险和风险来源,系统地识别可能导致事故或伤害的因素。
2. 评估风险:使用定量和定性方法评估识别的危害的严重性和概率。
这通常涉及根据过去的事件数据、统计信息和专家判断来确定风险等级。
3. 分析影响:确定识别的危害对员工、公众和组织的潜在影响,包括人员伤害、环境污染、财产损失等。
4. 确定控制措施:在评估风险和分析影响的基础上,确定适当的控制措施,以减轻和控制危害。
这可能包括工程控制、行为控制和个人保护措施。
通过危险评价,组织可以全面了解潜在危险的严重性和潜在影响,以制定合适的控制措施,减少事故风险,保护员工和公众的安全。
三、危险控制计划:危险控制计划是指为控制和管理潜在危险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步骤。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预控方案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及预控方案危害辨识是指对潜在的风险源和可能导致事故的因素进行辨别,以确定危害的性质和程度。
在进行危害辨识时,需要考虑到物理、化学、生物、机械和心理等各种因素。
常见的危害源包括高温、有害气体、高压电、噪音、尘埃、化学品等。
风险评价是指对危害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评估,以确定风险的级别。
常用的风险评估方法有定性风险评估和定量风险评估。
定性风险评估主要是根据专业经验和知识,对危害源的可能性和严重性进行主观判断,以确定风险的级别。
而定量风险评估则是基于数据和模型,通过数学计算得出风险的量化结果。
在进行危害辨识和风险评价后,需要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预控方案。
预控方案是为降低或消除风险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旨在防止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的影响。
预控方案需要考虑到有效性、可行性和成本等因素,并综合运用技术、管理和教育等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控方案:1.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进设备、工艺和环境等方面的条件,来防止事故发生或降低事故风险。
例如,在高温作业场所安装冷却装置,以防止工人中暑;在化学品存储区域设置防火墙和通风设备,以降低火灾和化学泄漏的风险。
2.行政控制措施: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制定安全操作程序等手段,来规范人员行为,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要求员工佩戴个人防护装备、禁止饮食和吸烟等,以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性。
3.个体防护措施:通过个人防护装备和培训,来保护个体免受危害的侵害。
例如,为工人提供适合的防护手套、耳塞、护目镜等,以减少工作场所的风险。
4.应急预案:制定应急预案,明确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发生时的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以迅速应对事故并减少损失。
例如,不同类型的事故应急预案可以包括火灾逃生、化学泄漏、自然灾害等。
5.培训与教育:通过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增强他们的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
例如,定期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对安全操作规程的理解和遵守。
综上所述,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预控方案的制定是保障员工和公众安全的重要环节。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办法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办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办法是一种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人员、设备、环境及工作场所中可能产生风险的工具。
它的目的是通过采取措施降低风险,保护员工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以下是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的一些办法:1.危害因素辨识:首先,对企业的工作环境、设备和操作过程进行全面的调查,确定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然后,根据相关法律和标准,对这些危害因素进行分类和划分。
2.风险评价:通过对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对人员、设备和环境造成的风险。
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可能发生的事故频率、事故的后果严重程度、风险的可接受程度等。
评估结果将有助于企业确定哪些风险是优先控制的。
3.风险控制: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风险控制的原则,优先采取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来控制风险。
技术措施包括改进设备和工艺等,管理措施包括制定标准操作程序、培训员工等。
4.监督和检查: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必须得到监督和检查。
监督和检查的目的是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监督和检查可以通过定期检查、随机抽查、事故调查等手段进行。
5.风险管理体系:建立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是实施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的重要保证。
该体系应包括风险管理的组织、计划、实施、监督和改进等环节。
通过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可以实现对风险的全面管理和控制。
总之,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办法是企业保护员工和财产安全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识别可能的危害因素,评估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
根据实际情况,企业可以结合自身需求,制定适合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管理办法。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监督和检查,以保证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编号:SY-AQ-01311( 安全管理)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Methods and application of hazard identification, risk assessment and risk control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导语:进行安全管理的目的是预防、消灭事故,防止或消除事故伤害,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在安全管理的四项主要内容中,虽然都是为了达到安全管理的目的,但是对生产因素状态的控制,与安全管理目的关系更直接,显得更为突出。
一、前言企业建立和实施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其目的在于控制危险危害因素,改善企业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绩效。
因而全面识别危险、危害因素,准确评价重要危险、危害因素成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建立和保持的基础。
对评价出的这些重大因素的控制与管理成为企业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管理核心。
二、危害辨识1、危害辨识的概念危害辨识是指识别危害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即找出可能引发事故导致不良后果的材料、系统、生产过程或工厂的特征。
因此,危害辨识有两个关键任务:一是识别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二是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
2、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危害辨识的主要内容包括厂址;厂区平面布局;建筑(构筑)物;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设备、装置;毒害物;工时制度、女工保护、卫生设施;管理设施、应急抢救设施和生产、生活卫生设施等方面的危害因素。
这些危险危害因素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GB13816-92《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进行分类分为:物理性、化学性、生物性、心理和生理性、行为性、其他等6类危险危害因素。
参照GB6441—86《企业伤亡事故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分为: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放炮;火药爆炸;化学性爆炸;物理性爆炸;中毒和室息;其他伤害等16种。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
浅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方法及应用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重要的安全管理手段。
它们可以帮助人们在安全保障方面,预先识别潜在的安全风险和危害,并采取相应措施,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或灾害的发生。
下面,本文将从方法及应用两个方面,简要分析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方法:1. 危害辨识:通过对工程、环境、物质、人员等方面的分析,进而辨识出潜在的危害因素,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 风险评价:基于已识别出的危害因素,通过预先确定各项风险因素与概率,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过程、后果等方面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3. 风险控制:在评价得到的风险范围内,根据事故的可能性和影响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减少事故概率的目的。
应用:1. 危害辨识:在安全管理实践中,危害辨识往往是通过场地勘察、现场观察、安全分析表、风险分析图等方法来实现的。
例如,在工厂生产车间中,对机器设备故障、操作人员缺乏专业知识等情况进行分析,从而辨识出可能存在的危害因素。
2. 风险评价:风险评价可以采用定量和定性两种方法。
定量风险评价采用数学模型或统计方法,将各项风险因素加权得到风险参数值,可用于风险等级分类和排名。
而定性风险评价则基于专家判断和声音经验,通过简单的描述、量化等方式,对事故等级进行定性评估。
例如,野外作业中,利用卫星图像、气象观测等方法,评价钻井过程中可能受到的自然灾害等风险。
3. 风险控制:根据评价结果,选择风险控制措施,是保证环境安全、资产安全和人员安全等方面重要的步骤。
常见的风险控制措施包括:管控指标、建立应急响应机制、选择适当的个人保护装备、进行培训等。
例如,在建筑工地上,施工前严格管控设计规定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标准,同时制定周密应急预案,及时解决安全问题,提高施工质量和效率。
总之,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是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其主要应用于工业领域、社区、自然环境等方面。
科学应用这些方法,可以降低潜在的危害和风险,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它对于预防事故、保障员工安全和保障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个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具体的实施步骤。
危害因素辨识是指通过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环境的调查,识别和确定可能对员工安全和正常生产造成危害的因素。
它包括了对企业的人员、设备、工艺、环境等方面的评估和分析。
通过辨识危害因素,可以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或减少事故和伤害的发生。
风险评价是根据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对各个因素的风险进行评估并给予相应的等级。
评估的指标包括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值等。
通过风险评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安全管理,对高风险的因素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
风险控制是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防护措施等。
技术措施包括改造设备、安装防护设施等;管理措施包括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培训员工等;人员防护措施包括佩戴防护设备等。
通过风险控制,可以有效地预防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设备的安全。
第一步,组织调查。
通过调查和收集相关资料,了解企业的生产工艺、设备和环境,并制定调查方案和调查表。
第二步,危害因素辨识。
根据调查结果,识别可能对员工安全和生产设备造成危害的因素。
应坚持全面性、系统性、实事求是的原则进行辨识。
第三步,风险评价。
根据危害因素的辨识结果,评估各个因素的风险并给予相应的等级。
评估的指标包括概率、影响程度和风险值等。
第四步,风险控制。
根据风险评价结果,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来控制和减少风险的发生。
控制措施可以分为技术措施、管理措施和人员防护措施等。
第五步,监测和评估。
对风险控制的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可以通过事故的发生情况、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等进行评估。
第六步,持续改进。
不断总结和提炼经验,完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确保其能够适应企业的发展和变化。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危害因素随处可见,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因此,为了减少这些风险并确保人们的安全,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环节。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探讨,并提供一种合适的格式用于辨识、评价和控制危害因素。
一、危害因素辨识危害因素辨识是指对潜在的、实际存在的危害因素进行识别和界定的过程。
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时,我们需要对可能引发危害的因素进行全面、系统的分析。
以下是危害因素辨识的几个关键步骤:1. 收集信息:收集与危害因素有关的各种信息,包括过去发生的类似事故、相关统计数据、专业知识和领域内的研究成果等。
2. 识别危害因素:将信息进行整理和筛选,通过归纳总结的方式识别出所有潜在的危害因素,并进行分类。
3. 界定危害程度:对识别出的危害因素进行评估,确定其对人身安全和财产造成的潜在危害程度。
4. 制定处理措施:根据危害因素的程度和可能引发的风险,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危害。
二、风险评价风险评价是对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以确定其对人员、设备和环境的风险程度,并为风险控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以下是风险评价的几个关键步骤:1. 数据收集与分析:收集有关危害因素的数据,并进行充分的分析和处理,确定评估的指标和方法。
2. 评估过程:根据前期的危害因素辨识结果,对风险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评估。
其中,定量评估可通过计算概率和影响的乘积来实现。
3.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不同的级别,以便后续的风险控制工作。
4. 结果呈现:将评估结果以图表或报告的形式进行呈现,便于决策者和相关人员了解风险情况。
三、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进行危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降低风险的过程。
以下是风险控制的几个关键步骤:1. 风险控制策略制定:根据风险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包括事前预防、事中监控和事后处理等方面的措施。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是身处工厂车间、建筑工地,还是办公室环境,都存在着各种各样潜在的危害。
这些危害可能会对我们的身体、财产乃至整个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
因此,有效地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与控制,成为了保障我们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危害辨识。
简单来说,危害辨识就是识别出可能对人员、财产、环境等造成不利影响的因素或情况。
这就好比我们在黑暗中寻找隐藏的陷阱,只有先发现它们的存在,才能避免掉进去。
在实际操作中,危害辨识需要我们对工作场所、工艺流程、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例如,在一家化工厂,化学物质的泄漏、高温高压反应、电气设备故障等都可能构成危害。
而在办公室里,长时间的久坐、电脑辐射、文件堆积导致的滑倒等也都是潜在的危害因素。
为了更准确地进行危害辨识,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
其中,现场观察是最直接的方式。
亲自到工作现场,看看员工的操作流程,检查设备的运行状况,往往能发现一些容易被忽视的问题。
另外,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标准,与有经验的员工进行交流,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接下来,就是风险评价。
风险评价是在危害辨识的基础上,对危害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
它就像是给每个危害因素贴上一个“危险等级”的标签。
风险评价通常会考虑多个因素。
首先是危害发生的可能性,这可能受到设备的老化程度、操作的复杂程度、员工的技能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比如,一台经常出现故障的机器,其发生危害的可能性就相对较高。
其次是后果的严重程度,这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方面。
如果一个危害一旦发生,可能导致多人重伤甚至死亡,那么它的后果就极其严重。
为了量化风险评价的结果,我们常常会使用一些工具和方法。
比如风险矩阵,它将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程度分别划分为不同的等级,然后通过交叉对比,确定风险的等级。
还有故障树分析、事件树分析等方法,能够更深入地分析导致危害发生的原因和可能的后果。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危害因素是导致人们健康受到损害的原因,危害因素可能来自内部或外部的环境,对健康的危害程度有不同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们的身体健康,需要对危害因素进行辨识、评估和控制。
本文将对危害因素的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危害因素的辨识危害因素的辨识是评估风险的第一步。
辨识危害因素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方法,包括医学、生物学、化学等多学科的知识,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危害因素的辨识:1.资料搜集:了解相关的资讯,包括统计资料、文献资料、培训指导等,整合分析这些资料可以搜集到部分的危害因素信息。
2.现场考察:到现场进行调查,观察环境情况,了解危害因素的来源及其对身体的危害程度。
3.检查测试:通过特定的检查测试方法,对相关物质、环境、设备等进行检测,获得相关数据。
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危害因素的风险评价是将危害因素的作用、范围、情况和影响进行定量或定性评价的过程。
评估过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评价目标:明确研究的对象和目的,比如评估一种化学物质对人体的毒性,评估某项工作对员工健康的影响等。
2.危害因素辨别:将危害因素辨识阶段测得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并区分出各个部分,包括危害程度、暴露频率、接触途径、难度等指标。
3.暴露评估:对已确定的危害因素进行暴露评估,确定受暴露者的种类、数量、暴露源的类型等。
4.剂量-反应关系评价:分析暴露给这种危害因素的剂量和此物质与健康问题之间的关系,即剂量-反应关系,以确定剂量和健康之间的关系。
5.风险特征描述:根据评价出来的结果进行数据的描述,包括概率、期望值,可信度或可靠性等。
危害因素的风险控制风险控制是在风险评价的基础上采取措施来减少或消除危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
风险控制包括以下几个层面:1.卫生保障措施,如使用个人防护装备,注意个人卫生,健康饮食等。
2.改善工作环境等人工因素,例如利用先进的办公设备,调整工作时间,避免一些压力过大的工作等。
SYT 6631-2005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SY/T6631—2005)3.1 危害:可能引起的损害,包括引起疾病和外伤,造成财产损失,工厂、产品或环境破坏,招致生产损失或增加负担。
3.2 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3 单元: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5.1 危害辨识的范围组织应系统地确定危害及其影响,其范围应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确定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情况:常规和非常规活动;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和访问者)的活动;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组织与相关方的相互影响;气候、地理环境及其他外部的自然灾害;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5.3 危害分类5.3.1 按照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根据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可分为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和生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其他危害因素等六类。
具体见GB/T 13861中的规定。
5.3.2 按事故类别及伤害方式分类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害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没、灼烫、火灾、高出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窒息、其他伤害。
具体见GB/T 6441中的规定。
5.3.3 按导致职业病的因素分类按导致职业病的因素可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等七类。
危害辨识的方法常用的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a)询问、交谈;b)查阅有关记录;c)现场观察;d)获取外部信息;e)工作任务分析;f)安全检查表(SCL);g)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h)事件树分析(ETA);i)故障树分析(FTA)。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SYT66312005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SY/T6631-2005前言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民、王其华、高玉琢、雷文章。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1范围本标准给出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各级组织。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卫生部文件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危害hazard可能引起的损害,包括引起疾病和外伤,造成财产损失,工厂、产品或环境破坏,招致生产损失或增加负担。
3.2危害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3单元unit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4组织organization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单独的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5相关方interested parties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6风险risk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3.7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8可容许的风险tolerable risk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危害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评价方法
附件4:危害风险评估及控制措施评价方法食品安全小组应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原辅材料和工艺流程进行危害程度分析,确定原辅材料和工艺流程中可能出现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危害,分析可能成为过敏源的原辅材料和可能产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工艺过程,并确定应采取的控制措施类型,具体的评定方法如下。
一、危害风险评估方法1)可能性分析食品安全小组应组织人员对原辅材料和工艺流程中会产生的食品安全危害分析,确定其食品安全危害可能的发生概率,并根据其可能发生的频率,按照表1进行打分,记为可能性L。
2)严重性分析食品安全小组应组织人员对原辅材料和工艺流程中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危害进行分析,确定其食品安全危害的严重性程度,并根据其发生后的危害程度,按照表2进行打分,记为严重性S。
3)危害风险评估食品安全小组对原辅材料和工艺流程中可能产生的食品安全危害进行可能性和严重性分析后,根据分析所得的数值L和S,确定该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系数P=L×S,所得到得风险系数,根据表3确定该食品安全危害的风险等级。
表 3风险评估参照表风险系数判定为6以上(包括6)的危害为显著危害。
食品安全小组应组织人员针对显著危害用判断树进行分析,确认对该食品安全危害所需应用的控制措施是HACCP 计划、PRP 还是OPRP 。
对于风险系数判定为6以下的危害,用前提方案进行管理。
二、危害控制措施的评价方法1)对于原辅材料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在确定其风险系数后,根据图1的逻辑判断树进行判断,确定该食品安全危害所应采取的控制措施图1敏感原辅材料食品危害控制措施判断树2)对于工艺流程中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危害,在确定其风险系数后,按照图2的逻辑判断树进行判断,确定该食品安全危害缩影采取的控制措施。
Q1. 该原料中是否存在显著危害?Q2. 你们或消费者在加工中能否不是敏感原料不是敏感原料敏感原料 OPRP 管理否否是能图2控制措施分类判断树。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
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管理制度(试行)WHNYLM/ZD-063-201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识别公司煤化工板块管理产品、活动和服务中的危险源,明确危险源可能产生的风险及其后果,对危险源分级、监测、控制,预防事故的发生,依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13861-2009)和集团《煤化工企业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神华集团《选煤厂安全风险预控管理体系要求》及乌海能源公司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规定了生产运行、建设项目、变更过程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重大危害因素辨识、评价和控制措施确定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的HAZOP分析等内容。
第三条关键名词术语解释(一)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危险源在我国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中也被称之为危险因素或危险源;可能导致健康损害的危险源,也被称为职业病危险源)。
(二)危害因素辨识旨在事先确定所有由企业活动产生、可能导致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因素。
(三)风险是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由该事件或暴露可造成的人身伤害或健康损害的严重性的组合。
风险的大小由风险值来衡量,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事故可能造成的损失的乘积。
(四)风险评价是指对危险源导致的风险进行评估、对现有控制措施的充分性加以考虑以及对风险是否可接受予以确定的过程。
(五)可接受风险是指根据组织法律义务、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和目标,已降至组织愿意承担程度的风险。
第四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厂、部及相关方的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及控制措施确定的管理。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第五条安健环部制定和维护本制度,负责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价与控制的指导、协调、监督、检查与落实管理。
第六条各部门依据本制度开展主管业务活动中危险源的识别、评价与更新,以及管理标准与管理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第七条各厂依据本制度,组织开展危害因素辨识、风险评价和控制工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SY/T6631-2005
前言
本标准由石油工业安全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天津市滨海健康安全环境评价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民、王其华、高玉琢、雷文章。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推荐作法
1范围
本标准给出了在风险管理过程中对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指南。
本标准适用于石油天然气行业各级组织。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
GB/T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卫生部文件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危害hazard
可能引起的损害,包括引起疾病和外伤,造成财产损失,工厂、产品或环境破坏,招致生产损失或增加负担。
3.2
危害辨识hazard identification
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
3.3
单元unit
指一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套)生产装置、设施或场所。
3.4
组织organization
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得到安排的一组人员及设施。
注:对于拥有一个以上运行单位的组织,可以把一个单独的运行单位视为一个组织。
3.5
相关方interested parties
与组织的职业健康安全绩效有关的或受其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
3.6
风险risk
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3.7
风险评价risk assessment
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
3.8
可容许的风险tolerable risk
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安全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4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
4.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满足实际需要,组织应:
a)指定组织内的一名管理人员促进和管理评估活动;
b)征询相关人员的意见,讨论应计划做什么并得到其建议和承诺;
c)确定危害识别的方法;
d)鼓励员工参与危害辨识;
e)选择评价方法,确定风险可容许的标准;
f)风险评价应包括活动、产品和服务的影响以及安全技术措施
g)评价人员应接受风险评价培训;
h)制定控制措施将风险降到可容许程度;
i)将风险管理活动的过程形成文件。
4.2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步骤;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步骤如下:
a)划分作业活动(或称单元,下同):编制作业活动表,内容包括厂房、设备、人员和程序,并收集有关信息;
b)辨识危害:辨识与作业活动有关的所有危害;
c)评价风险: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l碱做出评价;
d)依据风险可容许标准,确定出不可容许的风险;
e)制定风险控制措施计划:针对不可容许的风险,制定控制措施计划;
f)评审措施计划:评审措施计划的合理性、充分性、适宜性,确认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在可容许范围。
注意: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产生新的危害。
4.3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记录
组织宜设计一种简单的、能记录评价发现的表格。
记录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a)作业活动;
b)危害因素;
c)潜在的事故类别及后果;
d)风险等级;
e)现有控制措施;
f)根据评价结果所采取的措施;
g)评价人员、审核人员、日期等。
5危害辨识
5.1危害辨识的范围
组织应系统地确定危害及其影响,其范围应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确定过程中应考虑到以下情况:
a)常规和非常规活动;
b)所有进入工作场所的人员(包括合同方和访问者)的活动;
c)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还是由外界所提供);
d)组织与相关方的相互影响;
e)气候、地理环境及其他外部的自然灾害;
f)以往活动遗留下来的潜在危害和影响。
5.2作业活动的划分要求
一个组织通常有多种作业活动,对作业活动划分的总要求是:所划分出的每种作业活动既不能太复杂,如包含多达几十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也不能太简单,如仅由1~2个作业步骤或作业内容构成。
作业活动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划分:
a)按生产流程;
b)按地理区域;
c)按设备、设施或装置;
d)按作业任务;
e)按生产阶段;
f)按岗位或部门;
g)上述方法的结合。
5.3危害分类
5.3.1按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导致事故和职业危害的直接原因,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因素可分为物理性危害因素、化学性危害因素、生物性危害因素、心理性和生理性危害因素、行为性危害因素、其他危害因素等六类。
具体见GB/T13861中的规定。
5.3.2按事故类别及伤害方式分类
综合考虑起因物、引起事故的先发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危害因素分为20类:物体打击、车辆伤害、机械伤害、起重伤害、触电、淹溺、灼烫、火灾、高处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瓦斯爆炸、火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其他爆炸、中毒和窒息、其他伤害。
具体见GB/T6441中的规定。
5.3.3按导致职业病的因素分类
按导致职业病的因素可分为生产性粉尘、毒物、噪声与振动、高温、低温、辐射(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其他有害因素等七类。
具体见卫生部文件卫法监发[2002]63号《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
5.4危害辨识的方法
常用的辨识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a)询问、交谈;
b)查阅有关记录;
c)现场观察;
d)获取外部信息;
e)工作任务分析;
i)安全检查表(SCL);
g)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h)事件树分析(ETA);
i)故障树分析(FTA)。
6风险评价
6.1评价方法分类
6.1.1定性评价方法
定性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a)安全检查表(SCL);
b)危险性预分析法(PHA);
c)事故树分析(FTA);
d)事件树分析(ETA);
e)故障类型及影响分析法(FMEA);
f)危险与可操作性研究(HAZOP);
g)矩阵法。
6.1.2定量评价方法
定量评价方法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a)美国道化学公司(D0w)法,即“火灾、爆炸指数法”;
b)帝国化学公司(ICI)蒙德法,即“火灾、爆炸、毒性指数法”;
c)日本劳动省危险度评价法;
d)单元危险性快速排序法;
e)火灾、爆炸数学模型计算;
f)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6.2评价方法应用
几种常用评价方法适用范围见表1。
表1 几种常用评价方法的适用范围
7风险控制
7.1制定风险控制措施
7.1.1技术措施
风险控制的技术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a)消除:采用本质安全设计和科学的管理,尽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危害因素,如采用无害工艺技术、生产中以无害物质代替有害物质,实现自动化作业、遥控技术等。
b)预防:当消除危害因素困难时,可采取预防性技术措施,预防危害发生,如使用安全阀、安全屏护、漏电保护装置、熔断器、防爆膜、事故排风装置等。
c)减弱:在无法消除危害因素和难以预防的情况下,应想法减弱危害的程度,如局部通风排毒、生产中以低毒性物质代替高毒性物质、降温措施、减震装置、消声装置等。
d)隔离:在无法消除、预防、减弱的情况下,应将人员与危害因素隔开和将不能共存的物质分开,如遥控作业、安全罩、防护屏、隔离操作室、安全距离、事故发生时的自救装置(如防毒服、各类防护面具)等。
e)警告:在易发生故障和危险性较大的地方,设置醒目的安全色、安全标志;必要时,设置声、光或声光组合报警装置。
7.1.2管理措施
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a)健全机构,明确职责;
b)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c)全员培训,提高技能和意识;
d)完善作业许可制度;
e)建立监督检查和奖惩机制;
f)制定应急预案并演练。
7.2控制措施的评审`
制定的风险控制措施在实施前应予评审,评审应针对以下内容进行:
a)控制措施是否使风险降到可容许;
b)是否产生新的危害;
c)控制措施的合理性;
d)控制措施的充分性;
e)控制措施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