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程实施建议
小学数学教案的建议
小学数学教案的建议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和书写1-10的数字;
2. 学生能够按照顺序排列十以内的数字;
3. 学生能够用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
教学准备:
1. 数字卡片(1-10的数字);
2. 物品卡片(如图形、水果等);
3. 黑板和粉笔。
教学步骤:
1. 引入:让学生看数字卡片,辨认1-10的数字,并在黑板上书写。
2. 讲解:通过展示物品卡片,让学生用数字表示物品的数量,例如:“有3朵花,请写下数字3。
”
3. 练习:让学生在小组或个人练习中,用数字卡片顺序排列1-10的数字。
4. 拓展:让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物品数量,用数字表示出来,并进行书写练习。
5. 总结:复习1-10的数字,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做出相应的指导和帮助。
教学延伸:
1. 让学生尝试用其他方式表示物品数量,如手指、计数棒等;
2. 教师可以设计游戏或活动,帮助学生巩固对1-10数字的认识;
3. 小组合作练习,让学生互相帮助和纠正错误。
教学评价:
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现,包括识别数字、书写数字和表示物品数量的能力;
2. 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鼓励学生间的合作和交流;
3.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反馈和肯定,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认识和书写十以内的数字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建议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教学的优化建议
引言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行,小学数学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本文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旨在帮
助教师们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优化建议
1. 强调基础知识的掌握
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因此教师应该重视
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的掌握。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巩固基础知
识的练和复,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
2. 引导学生探究与实践
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主动研究和探究精神。
教师可以设计一
些探究性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
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积极运用教育技术手段
在新课程标准下,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变得尤为重要。
教师可
以利用互联网资源、教育软件等教育技术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和兴趣。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教师可以通
过分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共同解决数学问题,培养他们的团队合
作意识和能力。
5. 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数学是一门实用的学科,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
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可以通过实例分析、问题解决等方式,让学生
认识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研究数学的兴趣。
结论
通过以上优化建议的实施,教师们可以更好地适应新课程标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同时,这些建议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
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未来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年小学数学课改实施方案
学年小学数学课改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通常会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课程内容调整:根据最新的教育理念和趋势,对原有的数学课程内容进行调整和优化,包括删减过时的内容、增加新颖的数学知识、强调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
养等。
2. 教学方法改进: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效率。
3. 评价体系更新:建立更科学、全面的数学学习评价体系,包括定期考试、作业评定、课堂表现等,以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
4. 教师培训:对数学教师进行专业化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使其更
好地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5. 家校合作: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让家长了解数学课程改革的意义和
目的,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成就。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建议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的建议(一)一、教学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是对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育观点上的要求。
结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征,数学教学的要求有一定的层次性。
如:在第一学段,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实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准确理解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第二学段,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对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效益。
第三学段,则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一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相关软件,提升教学效益。
小学数学课改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改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改的实施方案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目标的明确化:确定数学课程的核心素养和能力,并明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
2. 教材的优化: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教材,内容要有足够的挑战性和启发性,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
3. 教学方法的变革:引入多种教学方法,例如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情境教学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4. 评价方法的改变:改变传统的单一形式的考试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项目作品、口头表达、实际应用等,全面评价学生的数学能力。
5. 培养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通过培训和专业发展,提高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理念,使其能够有效地实施新的数学课改方案。
6. 家校合作的加强:家长和学校之间要加强沟通合作,共同为学生的数学学习营造良好的环境,共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能力。
7. 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通过整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包括数字化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等,提供更多丰富多样的学习方式和材料。
以上是一个初步的小学数学课改实施方案,具体实施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与教学建议
新课标新征程一一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2022版)解读与教学建议2022年4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版〉》正式颁布。
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001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相比,新课标调整了结构,按“内容要求”“学业要求”与“教学提示”的结构展开课程内容,并且增加了“学业质量”专门章节以及“教学研究和教师培训||”专门章节。
这些改变,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课程标准的指导性,真正实现“好用、管用”的目标。
下面,我从课标修订的背景、“五大”核心理念、“三大”核心素养的解读、课程内容“四大”领域设置以及课程实施建议这五个方面把我对新课标的理解与各位老师做一个分享。
一、课标修订的背景1.党的十九大强调“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的新耍求,中央作出关于义务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双减”工作决策部署要求强化课堂及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落实这些要求必须修改完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对教与学的内容、方式进行改革。
2.2011年我国实现了义务教育全面普及。
教育需求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教育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必须深化课程改革,加强义务教育课程建设。
3.现行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分别于2001年、2011年制定颁布。
在引导和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还存在一些与新形势新要求不相适应的地方,必须进行修订完善。
二、小学数学课程的“五大”核心理念根本理念由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到2022版变成“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结构上由原来的“6条”改为“5条”。
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目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统领,进一步强调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发展运用数学知识与方法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小学数学教学: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建议
小学数学教学: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建议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课程标准已经成为了小学数学教学的指导纲领。
为了更好地贯彻实施新课程标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本文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基于新课程标准的小学数学教学建议。
一、教学理念1. 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的研究需求,创设自主、合作、探究的研究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等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落实素质教育:教师要把握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数学教学与德育、体育、美育等相结合,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合理把握课程内容:教师要根据新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注重知识体系的整体性和逻辑性,确保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关注数学文化:教师要在教学中融入数学历史、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等,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3. 联系生活实际:教师要善于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
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善于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 合作研究:教师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 情境教学:教师要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
4. 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多媒体、网络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评价体系1. 多元化评价:教师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等。
2. 注重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反思能力,提高学生的研究积极性。
3. 激励性评价:教师要对学生的优点和进步给予充分肯定,采用激励性评价语言,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的建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的建议引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本文将提出一些建议,以帮助教师们更好地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数学教学。
1.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可以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的本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研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探索解决方案;- 通过开展数学游戏和数学建模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注重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引导他们进行证明和推导。
2. 创设情境化研究环境情境化研究环境能够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提高研究效果。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创设情境化研究环境:- 利用真实的问题和案例,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将数学与其他学科或日常生活中的情境相结合,增加学生的研究动力;- 创造互动和合作的研究环境,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师需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研究情况。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评价方式:- 结合平时表现、作业和小组合作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价;- 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的机制,培养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能力;- 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他们的研究进展和困惑,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4. 借助科技手段提升教学效果在新课程标准中,科技被视为促进数学教学的重要手段。
教师可以利用科技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 利用互联网资源扩展学生的数学知识和研究渠道;- 使用数学软件和应用程序,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交互式教学工具,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结论通过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创设情境化学习环境、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和借助科技手段等方法,教师们可以更好地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进行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兴趣。
同时,教师们也需要不断学习和探索,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
小学数学教案建议
小学数学教案建议课题:加法与减法运算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使用数字字母记录数学题目的结果。
2. 能够熟练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3. 能够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加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和应用。
2. 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和应用。
教学难点:1. 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进位和退位的方法。
教学步骤:1. 复习:回顾上次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快速回忆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新知:介绍加法和减法运算的基本规则和步骤,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意义和应用。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加法和减法练习,巩固基本运算规则。
4. 拓展: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灵活运用加法和减法的能力。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反思学习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6. 作业:布置适量的作业,巩固学生所学内容。
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
2. 操练串联法:通过一系列操练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数学教材2. 黑板、彩色粉笔3. 数学练习册4. 问题解决练习题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 学生进行加法和减法练习的准确率和速度。
3. 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思维逻辑。
教学反馈:1.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肯定和指导。
2.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问题调整教学策略和方法。
3. 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数学运算能力。
谈小学数学学科内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
谈小学数学学科内课程整合的实施策略1. 整合课程内容:将小学数学学科内的内容进行整合,打破传统的分散教学方式,将相关的知识点和概念进行合并,形成更加系统和完整的教学内容。
可以通过编写整合的教材,设计整合的教学大纲等方式来实现。
2. 整合学习方式:不再以传统的传授方式进行教学,而是通过探究和实践的方式来进行学习。
引入问题解决和探究式学习,让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出发,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来发现数学的规律,并进行真实应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
3. 整合评价方式:传统的以知识掌握程度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整合课程的要求。
应该将评价的焦点从纯粹的知识记忆转移到学生的思维能力、沟通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上来。
可以通过开放性题目的设计、小组合作的参与、实践性任务的完成等方式来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4. 整合教学资源:整合小学数学学科内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教具、多媒体教学软件等,使教学资源的利用更加高效和灵活。
可以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手段,如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提供给学生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学习资源,促进学生在数学学科中的主动参与和学习兴趣的提升。
5. 整合教师团队:教师是整合课程实施的关键。
应该组建一支由多学科教师组成的团队,共同研讨和制定整合课程的教学方案,互相借鉴和学习,提高整合课程的质量和效果。
还需要给予教师相应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在整合课程实施中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6. 增强学科之间的联系:数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密切,可以通过强化数学与语文、自然科学等学科的联系,构建跨学科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
可以将数学的知识和方法运用到语文和科学的问题解决中,促进学生的跨学科思维和能力的培养。
实施小学数学学科内课程整合需要从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方式、教学资源、教师团队和学科联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考虑和设计。
通过合理的整合策略,可以提高学生数学学科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小学数学教案指导建议
小学数学教案指导建议
一、教学目标:
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算术技能。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
1. 数学概念的介绍和理解,如数字、加减乘除等。
2. 算术技能的训练,如口算、列式计算等。
3. 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和方法。
三、教学方法:
1. 手指操作法:通过手指操作和物件操纵,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算术运算。
2. 游戏法:设计各种趣味性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提高学习兴趣。
3. 讨论法: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和交流,解决数学问题,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发,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
3. 分层次、分步骤进行讲解和训练,确保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和技能。
五、教学评价:
1. 经常性的口头回答和书面作业,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定期的小测验、月考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
3. 综合性的评价,包括学习态度、思维能力、合作精神等方面。
六、教学反思:
1. 及时总结和分析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建立师生、生生之间的反馈机制,促进教师和学生的互动和交流。
3. 不断完善教学设计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建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建议引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帮助教师进行教学实践,以下是一些教学实践建议,旨在帮助教师有效地教授小学数学课程。
1. 了解新课程标准教师首先要全面了解新的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这包括熟悉标准中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教学方法。
只有深入了解标准,教师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合理安排课程。
2.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教师应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包括每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3. 提供多样化的教学资源教师应积极寻找和准备多样化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实例、教学游戏等。
通过使用不同的教学资源,教师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小学数学的教学应注重实践操作。
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小组活动、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5. 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6.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应将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生活案例和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应用能力。
7. 鼓励学生互动和合作教师应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通过小组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8. 定期评估学生学习情况教师应定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成果。
根据评估结果,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
结论以上是针对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实践建议。
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灵活运用这些建议,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的建议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教学的建议概述小学数学是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创造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基础阶段。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学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
本文将就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一些关于数学教学的建议。
强调数学思维的培养数学是一门需要动脑动手的学科,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在研究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求解能力。
- 提供探究性研究环境:教师应创造有利于学生探索和实践的教学环境,例如组织学生合作探究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注重个性发展: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数学思维方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多样性。
强化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强化数学实践能力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的建议:- 运用情境教学法:将抽象的数学概念结合真实生活情境,在实践中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
- 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数学理论转化为实际问题,并培养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通过项目作业、实践活动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评估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结合信息技术支持数学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师应善于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数学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以下是一些利用信息技术支持数学教学的建议:- 使用数学软件和APP:教师可以利用数学软件和APP展示数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
-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例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数学概念和实例。
- 提供在线研究资源: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使用在线研究资源,辅助巩固和拓展数学知识。
培养数学兴趣和自信心数学教学不仅要注重学术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自信心。
以下是一些培养数学兴趣和自信心的建议:- 创设有趣的数学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趣味数学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小学数学教学将以《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习为契机,引领教师透彻理解新的教育理念,增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全市数学课堂教学整体水平的再度提高。
同时,我们将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努力提高数学教学研究的实效性,切实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数学教学在培养人的理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优势,深入实施学生数学素养锻造工程,为高素质新型人才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建议(一)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部分内容的教学建议。
1. “数与代数”部分是小学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在小学数学学习中占比例是最大的。
其主要内容包括数的认识、数的运算、常见的量、式与方程以及探索规律,这些都是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是学生认识数量关系、探索数学规律以及探索数学模型的基础。
①数的认识部分教学教学建议: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认识数,经历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进而把握数概念的本质特征;理解数的意义要与数的读写和计算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形成数感。
②数的运算部分教学建议:创设有价值的情境,引导学生从情境出发引出计算题,让学生体会计算的作用及其合理性;加强学生对算理算法的理解,培养学生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思维活动;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口算方法,同时确保口算的训练时间,使每一个学生都形成基本的口算能力;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在教给学生基本估算方法后,教师要有意识的安排学生应用估算的方法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情境的对比中选择估算方法。
③常见的量部分教学建议:常见量要在现实生活情境中引入,学习、理解、掌握各个环节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常见量要在实践活动中加强直观教学,常见量中的数量单位、特别是计量单位的学习和掌握,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而中间的桥梁就是实践活动,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直接体验和间接体验的有机结合。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推荐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为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计划中内容最为复杂的一种。
写方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一、数学学科发展现状分析在经过了一学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对于计算还是会出现个别偏慢,易出错等粗心问题。
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依赖心理,畏难情绪。
这个学期我应该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思维的发展、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长度单位,100以内的加减法(二),角的初步认识,表内乘法(一)(二),观察物体(一),认识时间,数学广角(搭配一)和数学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
二、数学学科发展目标(一)知识和技能方面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2、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
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3、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4、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5、能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6、使学生会读写几时几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使学生知道“l 时=60分”,学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二)数学思考方面通过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让学生运用操作、实验、猜测等直观手段解决问题,向学生渗透简单排列与组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小学数学课程实施方案一、总体要求: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数学课程融入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观念,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促进学生发展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4.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和推理能力。
5.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三、教学内容: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数学内容分为数的认识与应用、数的运算、度量和几何、数据的收集和表示、陈述与解决问题五个方面。
在每个方面选择重要而具有代表性的内容进行教学。
四、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情景、形象、问题、游戏等具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究的欲望,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探究式教学法:设置适当的探究环节,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际操作和讨论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合作学习能力。
3.巩固式教学法:结合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课后习题和小组活动,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技能,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形成性评价: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小组讨论等方式,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终结性评价:通过期中、期末考试、个人作品展示等方式进行考核,评价学生在每个阶段的学习成果,并对教学效果进行总结和改进。
六、实施步骤:1.制定教学计划:根据学期教学安排,制定每个阶段的教学计划,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2.教学准备:根据教学计划,准备教案、教具和教学材料,保证教学资源的充足。
3.教学执行: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有序地进行授课、练习和互动活动,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4.教学评价: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和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课程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在义务教育阶段中,数学教学应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
学生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人,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这是对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数学教育观念上的要求。
结合学生年龄与身心特征,数学教学的要求有一定的层次性。
如:在第一学段,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在第二学段,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学习体验,得到相应的发展;要因地制宜、合理有效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益。
第三学段,则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一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发扬教学民主,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学习素材;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有差异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益。
一般说来,数学教学应是结合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教师素质的实际进行数学活动的一个生动、活泼、有创意的过程。
所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就是这个道理。
对此数学课程标准分学段以建议的方式给予了说明。
1.第一学段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动,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模拟表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
例如,利用游戏,引导学生开展有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在体会数的大小:两个同学一组做猜数游戏。
甲:我想了一个两位数,你猜猜是多少?乙:这个数比50大吗?甲:对。
乙:比70小吗?甲:对。
乙:比60大吗?甲:不对。
乙:比56大吗?……与此同时,学生还能感受到一种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渗透着朴素的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
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旋转转盘,指针落在阴影区域(圆中1/6的扇形)的可能性大,还是落在白色区域的可能性大?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自己的感受,渗透概率的思想。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解决如下的开放性问题。
例如,27人租车去某地,可供租的车辆有两种,一种车可乘8人,另一种车可乘4人。
请学生给出3种以上的租车方案;如果第一种车的租金是300元/天,第二种车的租金是200元/天,那么哪种方案费用最少?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进行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
在本学段,教师应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
2.第二学段教学建议(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在本学段的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感受数学的力量,同时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例如,计算教学应注意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通过计算可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如,我们可以让学生估计一下,哪个答案接近自己的年龄?(①500分;②500周;③500时;④500月)学生可能会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猜测。
此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知道自己的猜测是准确的或比较准确的。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计算,从而体会计算的必要性,在具体的计算中,可以鼓励学生使用计算器。
又如,在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事物,引导学生探索图形的特征,丰富空间与图形的经验,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分小组到操场上选定一个建筑物,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看这个建筑物,体会从不同的角度看同一个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的变化,并用简单的图形画下来。
在方格纸上确定适当的单位距离,标出相对位置后,教师应及时组织学生进行交流,逐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
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之中。
例如,在下面的横线上填数,使这列数具有某种规律,并说明有怎样的规律:3,5,7,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首先应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去探究可能隐含的规律,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只要学生给出一个答案,并能作出合理的解释,就应该给予肯定。
下面是学生可能给出的一些答案:在横线上依次填入9,11,13,形成奇数列;在横线上依次填入11,17,27,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和减1;在横线上依次填入27,181,4879,使这列数从第三个数开始,每个数都是前两个数的积减8,等等。
这样的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寻求数的规律的能力,比单纯地做几道计算题更具有挑战性,也更有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进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应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质疑,乐于交流与合作。
要防止学生的合作流于形式,强调在个人独立思考基础上的合作,以及通过合作与交流来开拓思路。
(3)加强估算,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
例如,一本书12元,全班48人,每人买一本大约需要多少钱?教学中应充分鼓励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可以是10×50=500,认为500元左右;也可以是12×50=600,不到600元;还可以是10×48=480,肯定比480元多。
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有不同的估算方法,教师应该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
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学习两位数乘法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背景,探求计算结果,而不宜教师首先示范,讲解竖式笔算的法则和算理,限制学生的思维。
可以出示带有实物图的问题:一箱汽水24瓶,18箱汽水有多少瓶?先让学生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瓶,然后再设法算出结果。
(4)重视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本学段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和态度与第一学段的学生相比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综合应用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与合作学习的重要途径。
教师可以通过下面案例的教学过程,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让学生通过统计塑料袋个数的活动,经历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加深对不同统计量意义的理解,并且在活动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感受到丢弃塑料袋的行为会对大自然造成污染,以唤起他们的环保意识。
新课程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一、创设问题情境的案例:《小数的性质》(一)案例A:联系生活,教师提出问题师:同学们在购物中见过小数吧!大家相互交流一下。
(交流购物中标签上的小数)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
师:那你买这个文具盒付了多少钱?生:6元5角,也就是6.5元。
师:这说明6.50元=6.5元。
它们为什么会相等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案例B:联系生活,学生提出问题师:同学们都有购物的经历,你们还记得所买物品的单价和实际付的钱数吗?生:一个文具盒标价6.50元,我买它时付了6元5角,也就是6.5元。
师:标价6.50元,而你付6.5元,商家不吃亏吗?生:不吃亏,因为6.50元=6.5元。
师:其他同学也遇到过这种现象吗?生:一包薯片标价2.00元,我买它时付了2元。
2.00元=2元师:看来这种现象在生活中还真不少。
同学们有疑问吗?生:为什么6.50元=6.5元,2.00元=2元?为什么后面的零的可以去掉?师:是啊!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现象,它里面却隐藏着一个数学规律。
这个规律是什么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发现它。
(三)反思:1、案例A教师联系生活,让学生交流购物中的小数,问题较大,不能引起学生有目的地思考。
另外,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很好地审视生成的资源6.50元=6.5元,学生只是从表面顺着老师的提问走,没有做进一步的思考。
2、案例B依然是联系学生购物这一经历,但教师问“标价6.50元,而你付6.5元,商家不吃亏吗?”这一问让学生的思维提升了一个层次,学生只能借助经验知道6.50元=6.5元,2.00元=2元。
但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学生会产生疑问:为什么6.50元=6.5元,2.00元=2元?为什么后面的零的可以去掉?当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时,其实已对小数的性质有了初步的感知,在此基础上,教师揭示出生活现象里隐藏着数学规律,然后和学生一起去探索。
3、我们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不仅要考虑联系生活,激发兴趣,更要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水平不断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