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任务驱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情境和任务的解决来进行学习。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可以设计一系列实际的任务让学生去完成,例如设计一个网站、制作一个多媒体展示等。
通过这些任务,学生将会在实践中掌握信息技术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合作性。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分工,相互协作完成任务。
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运用。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可以结合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学习数据库时,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让他们亲自操作数据库软件,实现对学生信息的管理。
通过这样的实践操作,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还可以培养实际应用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性特点,设计不同类型的任务,使学生能够感到学习的乐趣。
对于喜欢游戏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个游戏开发的任务;对于喜欢设计的学生,可以设计一个网页设计的任务。
通过这样的任务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习的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反思和评价。
在高中信息技术课中,可以引导学生对完成的任务进行反思和评价。
学生可以思考自己在任务中的表现和收获,找出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也可以互相评价和分享自己的经验和心得。
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价,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我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设计实际任务、组织小组合作、进行实践操作、激发学习兴趣和动机、促进学生反思和评价等方面来实现。
通过这样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5篇范文)
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5篇范文)第一篇: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信息技术教学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探究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活动。
这样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动手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在广大中学信息技术课中使用。
实践表明这是在信息技术这门课中相当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
因此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这方面我也做了些有益的尝试。
案例描述一:在初二上学期学生主要学习EXCEL电子表格软件。
其中有一节课是《数据的计算与排序》在上周四二年二班的课时我采用的是传统的讲授法也就是打开学生的成绩表后向学生演示如何求总分SUM、求平均分AVERAGE函数。
然后学生进行练习教师巡视然后引入排序的操作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但在课程全部讲完要进行拓展延伸时我让学生通过求总分、平均数函数的方法求最大值MAX、最小值MIN函数时却只有十几名同学完成其他同学却不得其法。
周五是二年一班的课因为上节课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因此我在接下去的一堂课中想到了任务驱动教学法。
所以在给二年一班上课的一开始我就提出一个情境同学们你们刚刚考过了第一次阶段测试你们的班主任老师要为同学们排名次那么你们就帮助老师把你们班同学的成绩排出来好不好那么如何来完成呢同学们就以组为单位看书、讨论来完成任务。
完成后请每组派一名代表来进行汇报。
接下去学生就自己开始上机操作。
当有某位同学完成后我就不止一遍的大声讲×××已经完成了然后这样在我不断的刺激下“驱使”还没有完成的学生去通过各种方法来完成这个“任务”。
最后一节课下来全班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据的计算与排序而且都能够触类旁通的完成其他函数的计算。
案例描述二:因为在二年一班采用了“任务驱动”教学效果比较好。
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化
信息技术课堂“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化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强、富有创造性、与时俱进的综合性学科,信息技术课程中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应以完成典型“任务”为主。
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任务驱动”教学法日益受到信息技术教师的青睐,学生在教师创设的一个个具体“任务”中激发兴趣,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从而知识得以建构,技能得以提升,个性得以张扬。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任务驱动”目标优化1.明确具体、体现学生特点目标的制定,应明确而具体,也就是教师课前,应通读教材,对教学目标有整体的把握,依据总目标,细化成若干模块,精心设计一个个典型任务,让学生通过对具体任务的完成,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同时考虑各个年龄阶段学生的学习习惯、知识基础、兴趣爱好的不同,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提出相应的教学要求。
即使同一年龄段的学生,也应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所进步,感受自我探索的乐趣,真正体现学生是新课改下学习的主体。
2.分散重点和难点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提高、信息素养的养成是一个逐步深入的渐进过程。
教师要有长远的规划,系统考虑知识点的前后联系,在每节课中体现一两个教学重点、难点,切不可求全求细,把教学目标设计的过大,把具体任务设计的过繁,以致加重学生的负担,让学生失去对任务的兴趣,或者面对任务不知所措,手忙脚乱,让任务目标失去实际意义。
信息技术课堂,要重在激发学习的兴趣,积累探究的方法,习得有关的知识和技能,而不能为了任务的精彩而提高教学重难点,以致目标与任务反而本末倒置了。
二、“任务驱动”过程优化1.任务设计的情境性爱迪生曾说过“兴趣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来看,学习总是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
面对小学生的任务设计,应生动有趣,能积极调动学生内在学习的强烈欲望。
在任务设计时,教师可以创设一个与教学目标相切合,具有浓厚吸引力的“真实”任务情境,可以是一个学习情境、生活情境、动漫情境、游戏情境、幻想情境等,结合信息技术特有的、丰富多彩的多媒体学科优势,引导学生自觉主动进入学习情境、理解学习内容、激发学习动力、挖掘学习潜能、展现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即通过学习某项技能或知识来完成某项具体任务。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因为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首先,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通常是以知识点为中心,按照课本的顺序进行讲解。
而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任务本身即是学习的动机和目的。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就会自然地提高,能够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完成任务,并在实践中逐渐掌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相比于传统教学中的纯理论学习,这种方式更加直观和效果更好。
同时,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更加自然地应用到实践中去。
此外,任务驱动教学法还能够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合作。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通常涉及到学生之间的互相配合和沟通,例如分组完成任务、分享经验等等。
这些互动和交流过程不仅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相了解,还能够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总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应用广泛,通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并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掌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同时,通过任务驱动教学,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也得到了很好的促进,为其终身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强调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
下面我们将结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实际案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1.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来解决。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关于设计网页的问题,让学生利用HTML和CSS来设计一个简单的网页。
通过这样的任务驱动教学,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2. 开展项目式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3. 引导学生进行资源整合和自主学习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进行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在学习数据库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互联网查找相关资料,了解数据库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培养信息检索和资源整合的能力。
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为中心,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这样的教学方法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实践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
2.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3.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任务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合作精神。
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将不仅学会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还将提高综合素质。
1. 确定教学目标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该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和任务。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实际情况,设计具体的任务情境和项目,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习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2. 创设任务情境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掌握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践行任务驱动教学法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践行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被广泛使用。
为了更好地在信息技术日常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笔者为“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建立了一套称为“柳暗花明”的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方法。
方案是:①准备前提:学生分成小组,长期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而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评价工作量从全班人数的60个分子改为十个小组。
②教师的教学设计模式:分析教材后,将教学进程分为两个阶梯,为完成教学重难点将教学任务分为两个小任务;任务为“明线”、知识与技能为“暗线”。
③具体实施时——目标明确的小任务通过学生分组自主探究后当“小老师”分享交流,热热闹闹,好似春天的“明花”,而其中渗透的千头万绪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就好比春天柳枝上挡不住“暗暗发出的嫩芽”;明暗两条线相应平行发展,学生在兴趣盎然中学会了知识与技能,教学效果明显。
比如,在学习相对枯燥的数据处理软件excel的公式与函数时,本节课将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excel强大的数据计算功能。
三维目标设定为:(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excel有强大的数据计算的功能,理解公式和函数的概念,掌握用公式和sum、average等函数在excel中进行计算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任务驱动,在学生分组合作、自主探究各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用传统的计算手段与excel2003的公式与函数作对比,形成鲜明对照,体现(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加强对电子表格excel excel的强大优势;软件的认识,培养学生应用此软件解决现实生活、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excel公式的使用方法;教学难点:excel函数的使用方法——分为两个阶梯。
课的导入承上启下,简单明了:(1)温习物理实验“测量固体密度”的实验原理:(2)展示样例“测量固体密度.xls”明确任务为了完成新课教学的“任务一:物质体积的计算”,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后展示探究成果:方法一、用数据列式计算;方法二、用单元格名称列式计算(公式),然后教师小结:公式的方法更简便——能使用自动填充,数据改变时计算结果随之改变。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针对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教学方法,它将学习任务作为教学的核心,以任务为导向,由学生在任务中主动探索、实践和合作,达到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的目
标。
任务驱动法的核心理念是“学以致用”,即让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知识和技能,通过
完成真实的任务来应用和实践所学内容,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和兴趣。
这种任务驱动的学
习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注重学生的合作与交流。
在任务中,学生可以组成小组或者与其他同学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合作交流,学生能够互相帮助、分享经验和思路,从而培养团队
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注重任务的综合性与复杂性。
任务驱动法的任务不仅仅是简单的练习或者
书本内的题目,而是要求学生运用各种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实践和解决问题。
这样能够
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在任务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
任务驱动法注重教师的引导与指导。
在任务驱动法中,教师不再是传统的讲授者,而
是充当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设计合适的任务,
并在学习过程中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与帮助。
在实际应用中,任务驱动法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任务的设计需要符合学生的实际
能力,并且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设计,这对教师的素质和教学管理能力提出
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任务的复杂性和综合性,学生在完成任务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和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支持。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
什么是任务驱动教学法一、作甚“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教师或者学生根据教学要求提出“任务”,以完成一个个具体的“任务”为线索,把教学内容巧妙地隐含在每一个“任务”之中,学生自己或者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解决题目的思路和方法,然后进行具体的操作,教师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完成相应的“任务”。
“任务驱动”主要结构是:呈现任务——明确任务——完成任务——任务评价。
在信息技术课中,表现“任务驱动”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信息处理“任务”驱动下,展开协作进修活动,教师引导帮助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能让学生“动”起来,进而乐于进修,主动进修,创造性的进修。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可行性。
任务驱动”是一种研究方法,它适用于研究各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知识和技能。
可以帮助学生明确研究目标,教师必须转换角色,由“主角”转变为“配角,学生也不再把研究当作硬性任务,而是根据任务需求来研究知识,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主动地寻求知识转变。
根据信息技术课程的设制内容,以及该课程的独特性,就需要教师把教学内容中的关键知识点分成若干个小模块,针对学生实际水平和学校教学条件,设计出一个个“任务”,让学生来逐个完成。
那么学生就会在具有明确目标的“任务”驱动下,自发地研究知识,完成研究任务。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任务驱动”教学法一般步骤是:第一、提出任务,第二、完成任务的思想,方法,操作,第三、边学边做完成任务,第四、总结规律,技巧。
一〉提出研究任务。
任务”的突出要使学生由好奇引出兴趣进而求知。
好奇心是人类的共性,尤其是小学生对一些新事物特别好奇。
教师在呈现“任务”时,要把“任务”美化的新奇,鲜明。
让学生感到计算机本身的无所不能,进而激发他们进一步求知的兴趣和动机。
XXX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兴趣是诱发学生研究动机,调动学生研究积极性的重要因素。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 (2)
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分析:随着当今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对于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于小学生而言,如何学好信息技术知识也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
工具驱动教学与任务驱动教学是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本文将着重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包括任务设计、教学实施和评价等方面,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讲解。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概念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以任务为学习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
它注重学生积极参与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以了解问题的实际,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解决。
这种教学方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2.1 任务设计任务设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的关键环节。
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学生能力水平的任务目标和任务内容。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设计需要结合中小学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目标。
例如,对于初学者,可以设计如“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等任务;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设计如“设计一个数字报告”等任务。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和网络资源,设计好任务的情境和背景,以此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2.2 教学实施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师生关系处于平等和合作状态。
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由度,让学生在任务中体验自主学习的过程。
例如,在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的实施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团队中互助互学,共同解决问题。
同时,教师也应该成为学生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参与者,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解决方法和策略。
2.3 任务评价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任务评价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任务评价应该基于任务目标和学生运用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例如,对于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一个任务,教师可以根据完成任务的效果、表达和展示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等方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一种以任务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它以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驱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自我发现和合作学习等方式,培养信息处理与创新思维能力,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
任务驱动法的核心在于任务,任务是一项实际的、需要解决的问题,学生需要通过收集信息、分析问题、制定解决方案等方式达成任务目标。
任务的设置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启发性,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断地思考、实践和探索,从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和能力的提升。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1.任务的设置要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和兴趣爱好,任务难度要适中,避免过于简单或复杂,让学生能够完成任务。
2.任务的实施过程需要引导学生发掘问题的本质,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和步骤。
3.任务的过程中需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要扮演着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尽量减少干涉。
4.任务的完成要注重过程的记录与整理,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学习效率。
任务驱动法的优点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使他们能够积极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同时,任务驱动法还能够培养小学生信息处理与创新思维能力。
信息处理能力是指通过收集、处理、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能力,在任务驱动法的教学中,学生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工具来获取信息、分类信息、整理信息、分析信息,从而解决问题。
创新思维能力是指面对新问题,能够以创新的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法的教学中,学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尝试,从中发掘创新思维。
任务驱动法的实施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
首先是任务设定的难度和问题的选择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有时会面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挑战;其次是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技能也需要不断地提高和提升,提供有效的指导并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最后是学生自身的学习积极性和配合度,任务驱动法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但这种方式也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自控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否则会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使学生缺乏创新和独立思考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符合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什么是任务驱动法任务驱动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将所学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多个任务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紧密围绕这些任务,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求索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对所学知识的建构。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学习过程中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
而任务驱动则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要以完成典型的任务为主,强调学生在与学习、生活和未来工作等密切相关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个最重要的因素。
其中,情景强调的是学习环境中的情景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但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分析学习者特征以及选择与利用合适的媒体,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景的创建。
协作则强调独立学习和集体合作学习,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并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
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每个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成果应该与其他成员进行分享。
意义建构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终极目标。
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这种建构着眼于将当前所学内容进行组织结构上利于理解、吸收,并进行重新梳理、构架,以利于在学习者大脑中的长期存储。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流程(任务驱动)
应注意的问题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 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 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 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 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教师归纳梳理。对于学生在完成学习目标和练习过程中所出现 的问题,教师要进行细致详尽的分析,然后汇总归类,以便于 引导全体学生统一解决。在这期间,教师不要简单地给予答案, 而要注重于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发挥其自身能力克服学 习上的障碍。还可以适当进行角色转换,以加强师生间的协作, 尽量在引导中解决学生学习的障碍。
“任务驱动”的特点 任务驱动”
围绕“任务” 围绕“任务”展开教学,教师设计了合 理的任务,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完成各项 任务;而学生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当 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会及时向他人 或老师求助,此时教师就发挥了主导作 用。在这个过程中,任务作为重要的载 体,被教师、学生运用,推动整个课堂 教学的进行,教师、学生、任务三者是 积极的互动关系。
任务目标不明
任务过于沉重
第一:“任务驱动法” 第一:“任务驱动法”应教学内容而定,并不是所 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任务驱动法教学。 例? 第二:教师要明确“任务驱动法”的目的。“任务 驱动法”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学生完成任务就完事, 而是通过任务这样一个渠道让学生更好的建构新知 识、新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第三:任务的设置必须要在对所教内容很熟悉的前 提下进行,其次教师还得研究提出的任务是否可以 恰到好处的引入新知识、新概念。因为不好的任务 例? 不但不会优化教学,反而会适得其反。
讲授法、讲练法、类比法
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
创设情境 任务驱动 任务分析ຫໍສະໝຸດ 自主学习 尝试得疑 学习释疑 反思提高
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摘要:伴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任务驱动教学法已在我国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得到广泛实施。
本文从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优势、实践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旨在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法;应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策略引言: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显。
在我国,信息技术教育从小学阶段开始就已经纳入教育教学体系。
如何提高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成果,已成为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
任务驱动教学法作为一种教育模式,凭借其独特优势和显著成效,在小学信息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
一、探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领域的实施优势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优势明显。
首先,在传统教育模式下,教师倾向于关注知识传授,却忽视了学生的兴趣与需求。
相对而言,任务驱动教学法重视实践运用,它通过以具体任务为核心展开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到新知识,进而实现教学目标。
其次,任务驱动教学法旨在提升学生实践技能与创新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从而转变为主动参与者,而非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已有的知识,不断尝试、实践,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再次,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于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技能具有显著效果。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通常会被划分成小组来共同完成任务【1】。
在此过程中,学生需要在分工合作中掌握沟通、协调及互助的技巧。
通过完成任务,学生们能够磨砺团队协作能力,并培养强烈的团队意识。
最后,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促进个性化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兴趣和需求不同,传统教学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二、探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实际应用策略(一)明确教学目标,规划适当任务明确教学目标,规划适当任务是任务驱动教学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上取得成效的关键要素。
在进行任务规划时,教师需全面兼顾学生的认知能力、兴趣焦点以及实际需求,制定具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教学目标,并围绕目标设计出富有挑战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的任务。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
“任务驱动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运用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教学中,"任务驱动法"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注重学生的参与和实践,通过将学习目标和任务紧密结合来推动学生的学习。
任务驱动法的核心理念是将学习目标与实际情境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问题和任务中应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它不仅仅注重对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和合作的能力。
通过任务驱动法的教学,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任务驱动法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1.设定具体的任务: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目标,设定具体的任务,让学生在任务中运用所学知识。
例如,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网页,完成一个数据分析项目,或者编写一个程序等等。
任务的设定要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真实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
2.分组合作:任务驱动法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和团队合作,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完成任务。
在团队合作中,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交流和合作,提高问题解决能力和沟通能力。
3.提供相关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源,包括书籍、网络资源、工具软件等等,让学生能够在任务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这些资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
4.引导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任务驱动法强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教师要充当一个引导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5.反思和总结:任务完成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让学生从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反思和总结,学生能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任务驱动法的优势在于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它能够将学习目标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在任务中能够真正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任务驱动法还能够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任务驱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模式——武钢三中自主创新课堂教学模式一、任务驱动法基本涵义:教师将教学内容隐含在一个或几个有代表性的任务中,以完成任务作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动机驱动下,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它大体涉及哪些知识,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并找出哪些是旧知识,哪些是新知识,在老师的指导、帮助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在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过程中,找出完成任务的方法,最后通过任务的完成实现意义的建构。
二、我组采用该模式的背景:根据教育部规定,2001 年,全国普通高级中学和大中城市的初级中学都要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
相应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中指出:“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即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
”从中可看出,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教授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更根本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和意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从“电脑课”到“信息技术”提法的转变,从“校本课程”到“必修课”及相应教学任务教材的改变,使得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旧时的电脑课因多以编程为主要内容,故常分为理论课和实践课两种课型。
而信息技术以操作训练为核心,近70%的教学需在机房完成,教学过程不是教师讲,学生听,更多的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操作技能训练的过程。
理论实践结合是信息技术较理想的课业,在硬件设备允许的条件下,一人一机,边学理论边实践操作,技法传授和技法训练合一,手脑并用。
但课堂教学组织需处理好“理论”与“操作”。
教师讲与学生练,学生动脑与动手。
培养信息意识与培养技术能力等教学关系。
因此,怎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才是符合学科规律的,这是一个值得信息技术教师积极进行研究探索的问题。
就此,我校信息技术学科提出了采用任务驱动法,实施课堂教学五环节的学科教学模式。
五环节为任务成品展示、演示讲解、实践操作、检测评价、创意拓展。
三、任务驱动法内涵:通常认为,任务驱动教学法(TaskBasedLearning是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教学方法,是建构主义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一种具体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任务驱动”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通过这门课程是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自工作以来,我就围绕这一任务不断探索,希望能发现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能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得到很好的实施,通过实践我发现在教学中使用任务驱动能使教学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同时又能对学生的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现在我就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与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相符合。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课程相比较,有着鲜明的特点,即较强的实践性、综合性、应用性和极富创造性、明显的时代发展性,信息技术作为工具的使用已潜移默化为学生的内在需求。
而任务驱动教学法恰好符合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问题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进行思考、解决问题。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密切相关,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马上就可以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去。
例如:在学习了字体、字号的设置后学生就可以完成简单的文字编辑、排版工作,打印文章甚至可以帮助家长完成一些简单的工作,完全体
现了学以致用的原则。
学生的学习成果马上能够的到验证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下一次在课堂上在接到老师布置的新的任务时,学生会非常主动、非常乐意的去完成它,因为他知道,在课堂上完成好了老师的设置的任务,在自己的生活中就能解决很多问题,“任务”就真的起到了“驱动”的作用,它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习由以前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
任务驱动的教与学的方式,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实践的情境和感悟问题的情境,围绕任务展开学习,以任务的完成结果检验和总结学习过程等,改变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学生主动建构探究、实践、思考、运用、解决、高智慧的学习体系。
由此可见,任务驱动对于信息技术可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二、任务驱动教学设计方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活动必须与任务或问题相结合,以探索问题来引导和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创建真实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学习,以使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
学生的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通过新经验和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充实和丰富自身的知识、能力。
在使用任务驱动的过程中教学设计是非常重要的,我认为任务驱动教学设计应该由环节组成:第一、创设情景。
使学生的学习能在与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进行。
需要创设与当前学习主题相关的、尽可能真实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进入学习情境,使学习直观性和形象化。
例如:在学习画图软件中有关图块的移动时,我展示了一幅学生作品,然后说:“这是小明在上节课上画的一幅画,画得非常细致,也非常漂亮,但是最后小明发现图画中的太阳的位置安排的不是很恰当,要重新画,你有办法帮帮小明吗?”。
生动直观的形象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同化"或"顺应"所学的新知识,发展能力。
第二、确定任务。
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任务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在创设的情境下,学习任务已经变成一件学生非常乐意完成的游戏、比赛、表演。
实际上又是让学生面临一个需要立即去解决的现实问题。
“到底应该怎样解决太阳的位置不对这个问题呢?”。
任务的确定,有可能使学生更主动、更广泛地激活原有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并解决当前问题,这样,问题的解决为新旧知识的衔接、拓展提供了理想的平台,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建构知识,正是对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培养的一个大好时机。
第三、自主学习、协作学习。
在确定好学习任务后,教师不需要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如需要搜集哪一类资料。
从何处获取有关的信息资料等,强调发展学生的自
主学习能力。
同时,倡导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和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
在老师确定任务后,学生可能会马上联想到用最简单的方法——图块的移动来解决问题,通过练习,问题得到解决,从而教学目标在很轻松的环境下得到完成。
当然可能也有些孩子会使用先用橡皮擦擦去,再重新画的“笨”方法,但是也可以解决问题,这时,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又能获取更多的方法,对于学生系统的掌握知识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第四、学习效果评价。
应用计算机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在解决问题时产生了不同的方法,那么哪种方法比较好呢?这就需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
对学习效果的评价主要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方面是对学生是否完成当前问题的解决方案的过程和结果的评价,即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评价,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能力的评价。
太阳的位置要重新调整,可以擦了重画;也可以用图块移动的方法来调整;让学生自己进行观察、比较、讨论、交流哪一种方法比较好,更能提高效率,节约时间。
引导学生不断掌握学习中最好的方法,建构起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任务驱动教学法能有效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从学生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它从浅显的实例入手,带动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软件的操作,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和兴趣,培养他们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自学能力。
一个"任务" 完成了,学生就会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从而激发了他们的求知
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
伴随着一个跟着一个的成就感,减少学生们以往由于片面追求信息技术课程的"系统性"而导致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教学法带来的茫然。
从教师的角度说,任务驱动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将以往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转变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使学生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每一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对当前任务的理解,运用共有的知识和自己特有的经验提出方案、解决问题,为每一位学生的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了开放的空间,使课堂教学过程充满了民主、充满了个性、充满了人性,课堂氛围真正活跃起来,学生在一个很愉快的环境中学习,自然教学效率就能得到极大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被广大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广为采用,,它符合探究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信息技术课堂效率得到提高,说明它在信息技术这门课程教学上的确实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