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合集下载

除菌过滤指南

除菌过滤指南

附件1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9年修订)》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仅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是基于目前的认知及科技水平起草的,并不限制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引入。

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本指南要求。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微米(更小孔径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级过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第 1 页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及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及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进出口压差范围或过滤流速范围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除菌过滤指南

除菌过滤指南

附件1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仅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是基于目前的认知及科技水平起草的,并不限制新技术及新方法的引入。

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本指南要求。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微米(更小孔径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级过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及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及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进出口压差范围或过滤流速范围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除菌过滤验证的实施指导

除菌过滤验证的实施指导

滤材、过滤器选型/除菌过滤验证的实施指导(一)【实施指导】本部分实施指导,均为针对液体过滤器的。

下文的实例分析部分会介绍一个气体除菌过滤器参照执行的例子。

细菌截留验证研究细菌截留验证研究的目的是获得文件证据,证明在模拟工艺条件下,过滤过程可以持续去除悬浮于产品或替代流体中的高水平的标准细菌或相关微生物污染分离物。

研究的目的决定是使用膜片还是全尺寸工艺过滤器。

如果研究的目的是验证特定膜材的细菌截留效能,那么使用小的测试膜片通常被认为是可以满足条件的。

被用来确定工艺过滤器物理完整性的检测方法应当与细菌截留测试结果关联。

工艺时间和压差会影响细菌截留实验的结果。

在完整的工艺时间进行细菌挑战实验可以对那些与时间有关的因素进行评估,这些因素包括过滤器兼容性,完整性的维持和发生时间依赖的穿透等。

细菌挑战实验验证过程中的压差应达到或超过工艺过程的最大压差和/或最大的工艺流速(在过滤器制造商的设计规范内)。

在验证过程中同时模拟压差和流速可能是不可能的。

在设计模型挑战条件时过滤器的使用者应该确认哪个参数与特定工艺的相关性更高,并形成基本解释以支持相关决定。

对膜过滤器进行产品细菌截留验证时需要考虑以下事项:●应对过滤工艺进行一次彻底评估,包括溶剂性质(例如水基的、酸、碱、有机的)、过滤时间、工艺压差、工艺流速、工艺温度和过滤器设计规范。

●产品细菌截留验证研究应包括多个过滤膜批次(通常三个批次)。

有些情况下,产品性质被认为对过滤膜有攻击性,过滤器的确切数目和实验设计视工艺而定。

●在用于细菌截留验证研究的三个批次中至少应有一个批次是进行预研究时或使用前物理完整性测试时的数值通过但是接近(例如,10%之内)过滤器生产商提供的合格规范限值的。

●细菌截留验证研究中使用的过滤膜的物理完整性检测数值应包括在实验报告中。

物理完整性检测应使用已有规范值的水、产品或其它润湿流体来进行测试,并在进行微生物挑战前完成。

●如果细菌挑战实验后测试用微生物在任何过滤器的下游被回收到,那么就需要对此进行调查。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概述一、除菌过滤技术的原理除菌过滤技术是通过过滤介质来除去空气、水或其他流体中的微生物,从而达到杀灭病原体和预防细菌传播的目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过滤介质的微孔隔离和捕获微生物。

除菌过滤技术可以应用于空气净化、水处理、食品加工和医疗等多个领域。

二、除菌过滤技术的分类1.空气净化空气净化是除菌过滤技术最常见的应用之一、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HEPA)和超高效空气过滤器(ULPA)。

这些过滤器可以有效去除空气中的微小颗粒和微生物,使室内空气更加清洁健康。

2.水处理水处理中的除菌过滤技术主要用于去除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微滤器、超滤器和纳滤器。

这些过滤器可以根据孔径大小选择,去除不同大小的微生物,提供水质的安全保障。

3.食品加工食品加工中的除菌过滤技术主要用于防止食品在生产和包装过程中受到污染。

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膜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器。

这些过滤器可以去除食品中的微生物,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医疗领域中的除菌过滤技术主要用于手术室、洁净室和病房等空间的空气净化。

常见的除菌过滤器包括高效空气过滤器和紫外线杀菌器。

这些过滤器可以去除空气中的细菌和病毒,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

三、除菌过滤技术的应用指南1.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根据应用环境和需要去除的微生物大小选择合适的过滤器。

对于空气净化,可以选择合适的HEPA或ULPA过滤器,根据过滤级别和空气处理量进行选择。

对于水处理,可以选择适当的微滤、超滤或纳滤器,根据水质和所需的除菌效果进行选择。

2.定期更换过滤器除菌过滤器的效果会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而下降,因此定期更换过滤器是保证除菌效果的重要措施。

根据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和使用环境,设定合理的更换周期,定期检查过滤器的运行状况并及时更换。

3.检测和监控除菌效果除菌过滤技术的效果可以通过微生物采样和培养等方法进行检测和监控。

定期进行微生物检测,确保除菌过滤器的工作效果符合要求,并作出相应调整和改进。

除菌过滤指南

除菌过滤指南

附件1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仅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是基于目前的认知与科技水平起草的,并不限制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

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本指南要求。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微米(更小孔径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级过滤器。

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进出口压差范围或过滤流速范围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设计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设计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设计随着人们对卫生和健康意识的提高,除菌过滤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本文将讨论除菌过滤技术的原理、分类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并设计一份应用指南,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除菌过滤产品。

1.除菌过滤技术的原理-物理过滤:通过微孔或纤维等物理隔离手段,使微生物无法通过过滤器而被拦截。

-化学处理:通过添加消毒剂或氧化剂等化学物质,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或代谢机制,达到除菌的效果。

-紫外线辐射:利用紫外线照射微生物,破坏其核酸结构,从而使其失去生存和繁殖能力。

2.除菌过滤技术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方法,除菌过滤技术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水处理:包括家用净水器、工业用水处理设备等,常见的除菌过滤技术包括活性炭过滤、超滤膜等。

-空气净化:包括家用空气净化器、医院手术室空气净化等,常见的除菌过滤技术包括HEPA过滤器、紫外线灯等。

-食品加工:常用于食品生产线中,确保食品不受到细菌和病毒的污染,常见的除菌过滤技术包括臭氧消毒、高温灭菌等。

-医疗卫生:用于医院手术室、实验室等环境中,确保空气和表面的无菌状态,常见的除菌过滤技术包括空气过滤器、消毒蒸汽等。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选择和使用除菌过滤产品,以下是一份除菌过滤技术的应用指南设计:-需求分析:确定需要除菌过滤的对象(水、空气、食品等)以及具体的除菌要求(消除哪些微生物),从而选择合适的技术和产品。

-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确定的除菌要求,选择合适的除菌过滤技术,比较不同品牌和型号的产品性能和价格,选取性价比最高的产品。

-安装与使用:根据产品说明书或专业人员指导,正确安装和使用除菌过滤产品,确保其正常工作并达到除菌效果。

-维护和保养:根据产品说明书或专业人员指导,定期清洗或更换过滤器等关键部件,确保产品的持续除菌效果。

-注意事项:使用除菌过滤产品时,应注意遵循产品使用规范,不可滥用或使用不当,避免对人体和环境造成伤害。

-检测和监测:定期对除菌过滤产品的除菌效果进行检测和监测,确保产品的性能和效果符合预期。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

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 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制定本 指导原则。 第二条 【定义】本指导原则的除菌过滤是指:在不
给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 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 过程。 第三条 【范围】本指导原则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
——5—
行预冲洗,以清除滤器加工或安装过程引入的颗粒及其他异 物,并且减少滤器可提取物可提取物。应结合供应商提供的 方法进行冲洗,冲洗方法应经过验证,在正常操作中应使用 不低于经验证的最低冲洗量进行冲洗。冲洗后应采用适当方 法排除冲洗液。 第二十条 【系统密闭性确认】除菌过滤系统需进行
密闭性确认,过滤器上游系统密封性可通过压力保持和在线 完整性测试等方式确认,过滤器下游密封性可通过压力保持 进行确认,相关参数应经过验证。 第二十一条 【SIP 灭菌考虑因素】除菌过滤应用前
放有菌气体或液体,除菌过滤器系统中的首级滤器应尽可能 安置在无菌区外,而第二级过滤器可根据产品批量大小,管 路长短,灭菌和安装方便性等,安置在 C 级,或 B 级,或 A 级区。 第十四条 【储罐】为了控制过滤前料液的微生物负
荷,缩短过滤时间,尽可能在除菌过滤后设置无菌储罐。 第十五条 【设计中对完整性测试的考虑】过滤系统
呼吸器采用在线蒸汽灭菌的方式进行灭菌时,可采用反向进 蒸汽的方式,即蒸汽直接引入罐体,然后从呼吸器滤芯下游 穿过滤芯,从上游排出。但此操作时,应监控滤芯灭菌时的 反向压差。此压差应保持在滤芯可耐受压差范围之内。反向 灭菌时建议使用带有翅片的滤芯,不建议采用直插式不带翅 片的滤芯形式。 第二十五条 【完整性测试时间】 除菌过滤器使用后,
可能会用到滤器,一次性袋子、软管等装置,这些物品可采 用辐射灭菌的方式进行灭菌。已被辐射灭菌过的过滤器、袋 子及软管等,由于累积剂量效应的缘故,通常不应被多次灭 菌。如果再加以蒸汽灭菌,则可能会增加可提取物水平,并 有可能破坏过滤器完整性。如确实需要使用,则应通过验证 确保滤器及其连接部件的稳定性。 第二十四条 【呼吸器反向灭菌特殊考虑因素】 罐体

除菌过滤指南

除菌过滤指南

附件1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仅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是基于目前的认知与科技水平起草的,并不限制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

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本指南要求。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1 —微米(更小孔径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级过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进出口压差范围或过滤流速范围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1 - 杭州科百特过滤-20160906打印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1 - 杭州科百特过滤-20160906打印

资料五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二〇一六年七月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20160725)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附录,制定本指导原则。

第二条【定义】本指导原则的除菌过滤是指:在不给产品质量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第三条【范围】本指导原则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使用,验证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全过程。

第二章过滤工艺设计第四条【风险评估】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产品属性及工艺目的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及并确定过程参数。

第五条【过滤器孔径】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um或更小孔径的除菌级过滤器。

0.1um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第六条【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对无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的引入。

最终除菌过滤器前,料液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应小于等于10 CFU/100ml。

如果过滤前料液微生物污染水平高于10 CFU/100ml,则需采取适当的方法,降低其微生物负荷。

第七条【过滤器材质】选择过滤器材质应当充分考察其与料液的兼容性,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第八条【过滤器面积】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回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

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第九条【过滤器结构和装置】过滤器选择时应注意过滤器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内过大的保留体积可能会使产品残留增加,从而降低收率。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

《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起草说明一、起草背景无菌保证水平是化学药品注射剂的关键质量属性之一。

近年来国内外化学药品注射剂灭菌和无菌工艺研究和验证相关技术要求已不断完善。

参考美国注射剂协会(PDA)、欧盟及国家局公布的相关技术指南、GMP相关要求,我中心起草了本指导原则,旨在促进化学药品注射剂的研究和评价工作。

经过与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国内外制药企业代表会议讨论,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起草内容与说明本指导原则主要内容包括概述、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附件及参考文献五个部分。

概述部分:对无菌的概念及本指导原则的适用范围进行了明确。

注射剂湿热灭菌工艺部分:主要对湿热灭菌工艺的研究和验证进行了阐述。

灭菌工艺研究应关注湿热灭菌工艺的确定依据,过度杀灭法和残存概率法对微生物污染监控要求的差异。

灭菌工艺验证包括物理确认和生物确认两部分,分别对工艺验证内容和要求进行了说明。

注射剂无菌生产工艺部分:明确了选择无菌生产工艺的前提条件。

对除菌过滤工艺、无菌分装工艺的概念及工艺研究中的关注点进行了阐述。

针对无菌工艺验证,主要对除菌过滤工艺验证及无菌工艺模拟试验中应验证的项目、相关操作要求及应关注的问题进行了说明。

对于灭菌工艺研究及验证,国内尚无指导原则进行系统的阐述,所以本指导原则进行了比较全面、详细的阐述。

对于无菌工艺研究及验证,国家局2018年发布了《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无菌工艺模拟试验指南(无菌制剂)》,本指导原则主要从注册申请角度,强调结合注册申请产品的特点设计开展工作,各项工作具体要求不再详细阐述,可以参照国家局2018年发布的上述文件执行。

除菌过滤技术在药品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除菌过滤技术在药品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除菌过滤技术在药品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发布时间:2021-07-28T10:27:56.45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1年9月上作者:罗洋[导读] 文章主要是分析了除菌过滤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讲解了除菌过滤器的分类,最后探讨了除菌过滤器的选择及使用情况,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天津金耀药业有限公司罗洋天津 300457摘要:文章主要是分析了除菌过滤的原理,在此基础上讲解了除菌过滤器的分类,最后探讨了除菌过滤器的选择及使用情况,望可以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字:除菌过滤器;原理;分类;应用1、前言除菌过滤器是无菌制剂生产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的存在能够有效确保药品的无菌性,对于无菌生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进行无菌生产的过程中应当选用合适的除菌过滤器,才能够有效确保药品的质量。

2、除菌过滤的原理过滤除菌法是用物理阻留的方法将液体或空气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目的。

细菌不能通过致密的微孔过滤材料,无菌过滤器通常用于产生无菌制剂,特别是非最终灭菌的产品。

所用的器具是含有微小孔径的滤菌器。

常用的滤菌器有薄膜滤菌器(0.45μm和0.22μm孔径)、陶瓷滤菌器、石棉滤菌器、烧结玻璃滤菌器等。

除菌过滤器的孔径通常不超过0.22μm,可以达到消毒的效果,可以去除绝大部分的微生物。

过滤原理基本分为三种,第一种是惯性撞击截留作用,当含有微生物颗粒的空气通过滤芯时,空气流仅能从纤维间的空隙通过,由于纤维纵横交错,迫使空气流不断改变运动方向和速度。

由于微生物颗粒的惯性大于空气,因此当空气流遇阻而绕道时,微生物颗粒未能及时改变运动方向,而撞击并被截留在纤维的表面。

第二种是拦截截留作用,当空气通过滤芯的气速较低时,惯性撞击截留作用很小,拦截截留作用起主要作用。

当微粒直径较小、质量很轻,它随气流运动慢慢靠近纤维时,微粒所在主导气流受纤维阻碍改变流动方向,绕过纤维前进,并在纤维的周围形成一层边界滞留区,滞留区的气流流速更慢,进到滞留区的微粒慢慢靠近和接触纤维而被黏附截留。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1.引言2.除菌过滤技术2.1微孔滤膜过滤微孔滤膜过滤是一种常见的除菌过滤技术。

它使用具有微小孔径的滤膜将微生物滞留在滤膜表面,从而实现系统的除菌目的。

滤膜孔径通常为0.2微米或更小,能够有效地滞留大部分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和真菌。

2.2紫外线灭菌紫外线灭菌是一种通过照射紫外线来破坏微生物DNA的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空气和产水的处理中。

紫外线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但对于一些类型的菌和孢子可能效果有限。

2.3高温灭菌高温灭菌是一种通过加热液体或固体来杀灭微生物的方法。

常用的高温灭菌方法包括蒸汽灭菌和热灭菌。

高温能够破坏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代谢过程,实现除菌的目的。

3.1选择合适的过滤器选择合适的过滤器是确保除菌过滤技术有效的关键。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过滤器的滤材、孔径、流速和使用寿命。

滤材的选择应符合所需的除菌要求,并确保滤材的化学性质与被过滤材料相容。

孔径的选择应根据需要过滤的微生物大小来确定。

流速应适中,过高的流速可能导致微生物穿过滤器,而过低的流速可能增加过滤时间和成本。

使用寿命应根据滤器损耗曲线来确定。

3.2合理运行和维护除菌过滤技术的运行和维护也是确保其效果的重要因素。

应建立相应的运行和维护程序,并严格按照程序执行。

操作人员应受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应的操作技能。

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防止设备污染和故障。

定期更换滤材和滤芯,以保证其正常工作和除菌效果。

3.3监测和验证监测和验证是判断除菌过滤技术是否有效的重要手段。

通过监测进出滤器的微生物数和水质参数,可以评估除菌效果。

监测结果应与相应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比较,并进行分析和改进。

定期进行系统验证,验证结果应满足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4.结论除菌过滤技术在水、空气和液体处理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通过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合理运行和维护、以及监测和验证,可以确保除菌过滤技术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在应用除菌过滤技术时,应参考上述指导原则,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以满足实际需求。

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2018年85号

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2018年85号

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2018年85号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2018年85号序号:1主题: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2018年85号在当今社会,卫生和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于卫生保健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2018年85号则是一项重要的指南,旨在提供有关除菌过滤技术的详细信息和应用指南。

本文将以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方式探讨该技术,并分享个人对该主题的理解和观点。

序号:2什么是nmpa 除菌过滤技术?nmpa 除菌过滤技术是一种通过滤除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除菌的目的的技术。

该技术采用不同的过滤材料和机制,能有效去除空气中的细菌、病毒和真菌,以及液体中的病菌和其他病原体。

通过对滤材的筛选和处理,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可以提供高效、可靠的除菌效果。

序号:3nmpa 除菌过滤技术的应用领域nmpa 除菌过滤技术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其中包括药品生产、食品和饮料加工、医疗保健、纺织品和化妆品等行业。

在药品生产中,除菌过滤技术被用于药水、注射液和液体制剂等药品的生产过程中,以确保产品的纯度和安全性。

在食品和饮料加工中,除菌过滤技术被用于处理饮用水和各种液体食品,以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在医疗保健领域,除菌过滤技术用于医疗器械和空气净化,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疾病传播。

对于纺织品和化妆品行业来说,该技术可用于纤维和原料的处理,以及保护产品不受微生物的污染。

序号:4nmpa 除菌过滤技术选择的重要因素在选择适合的nmpa 除菌过滤技术时,有几个重要因素需要考虑。

首先是适合的过滤材料的选择。

不同的应用领域对过滤材料有不同的要求,如聚酯膜、膜纸和陶瓷等。

其次是过滤器的尺寸和形状。

需要考虑工作条件和环境因素,例如温度、压力和流量等。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nmpa 除菌过滤技术的效果和性能。

序号:5个人观点和理解nmpa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2018年85号的发布对于促进卫生保健领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除菌过滤指南

除菌过滤指南

附件1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仅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是基于目前的认知与科技水平起草的,并不限制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

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本指南要求。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1 —微米(更小孔径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级过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进出口压差范围或过滤流速范围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附件1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仅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是基于目前的认知与科技水平起草的,并不限制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

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本指南要求。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 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微米(更小孔径—1 —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级过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进出口压差范围或过滤流速范围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一、简介
菌过滤技术是指利用孔径小到一定大小以上的过滤材料,通过去除水
中菌体分子或悬浮微粒的技术手段。

它能限制或完全滤除水中的细菌、病
毒和酵母等细菌类的有害物质。

它具有防止细菌中毒、节约水资源的特点,广泛应用于食品加工、医疗卫生、水处理、精细化学品等领域。

二、原理
菌过滤技术原理是细菌悬浮于水中,当通过过滤器,将悬浮的细菌拦
截在过滤器微孔中,从而实现细菌的有效移除。

过滤材料的结构一般由外
层筛网、滤芯和过滤层组成,滤芯的结构使用不同孔径、等离子体和活性
碳等过滤材料。

三、应用
1.食品加工
菌过滤技术在食品加工中主要用于灭菌、去除水中污染物、消毒以及
对饮用水的净化处理等,以达到安全健康的食品生产要求。

2.医疗卫生
菌过滤技术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主要用于去除及灭菌,以及对一些
疾病相关的有害物质的去除,为病人提供安全健康的医疗卫生环境。

3.水处理
菌过滤技术应用于水处理领域,主要用于去除水中污染物、消毒以及
净化水质,提高人类生存环境的卫生健康水平。

4.精细化学品
菌过滤技术应用于精细化学品领域。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二〇一六年十一月目录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征求意见稿)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微米或更小孔径的除菌级过滤器。

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器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应小于等于10 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进出口压差范围、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药品生产企业应将除菌过滤器厂家作为供应商进行管理,例如进行文件审计、工厂现场审计、质量协议和产品变更控制协议的签订等。

除菌过滤指南

除菌过滤指南

附件1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南1.目的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在无菌药品生产中的应用,保证无菌药品的安全、有效和质量稳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及附录,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不具有法律约束性,仅作为药品生产企业、工程设计、设备制造以及药品监管单位的人员参考使用。

本指南是基于目前的认知与科技水平起草的,并不限制新技术与新方法的引入。

企业可以采用经过验证的替代方法,达到本指南要求。

2.定义本指南中的除菌过滤是指采用物理截留的方法去除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生物,以达到无菌药品相关质量要求的过程。

3.范围本指南包括除菌过滤系统的设计、选择、验证、使用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到上市生产的整个生命周期。

4.过滤工艺及系统设计4.1过滤工艺的设计过滤工艺设计时,应根据待过滤介质属性及工艺目的,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并确定过程参数。

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的,选用0.22微米(更小孔径或相同过滤效力)的除菌级过编辑版word滤器。

0.1微米的除菌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对无菌药品生产的全过程进行微生物控制,避免微生物污染。

最终除菌过滤前,待过滤介质的微生物污染水平一般小于等于10cfu/100ml。

选择过滤器材质时,应充分考察其与待过滤介质的兼容性。

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除菌过滤器不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科学的方法评估后得出。

面积过大可能导致产品收率下降、过滤成本上升;过滤面积过小可能导致过滤时间延长、中途堵塞甚至产品报废。

应注意过滤系统结构的合理性,避免存在卫生死角。

过滤器进出口存在一定的限流作用。

应根据工艺需要,选择合适的进出口大小。

选择过滤器时,应根据实际工艺要求,确定过滤温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过滤流速、灭菌条件、进出口压差范围或过滤流速范围等工艺参数,并确认这些参数是否在可承受范围内。

药品生产企业在选择除菌过滤器供应商时,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文件和质量证书,确保选择的过滤器是除菌级过滤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际工艺要求,确定工艺操作时的进出口压差范围、过滤温 度范围、最长过滤时间、灭菌温度和时间等工艺参数,并确 认这些参数是否在过滤器的可承受范围内。 第十一条 【供应商资质和审计】应选择具有除菌过
滤器生产能力的供应商。供应商必须进行相关的验证并结合 批次放行之前的质量检验来保证除菌过滤器的性能。药品生 产企业则应审核供应商提供的验证指南和质量证书来确保 选择的过滤器就是除菌级过滤器。药品生产企业应对除菌过 滤器供应商进行管理,包括文件审计、工厂现场审计、质量 协议和产品变更控制协议的签订等。
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立即对其完整性进行检查并记录。除菌 过滤器使用前,应当进行风险评估来确定是否进行完整性测 试,并确定在灭菌前还是灭菌后进行。当进行灭菌后使用前
——7—
完整性测试时,需要采取措施保证过滤器下游的无菌性。常 用的完整性测试方法有起泡点试验、 扩散流/前进流试验或压 力保持试验。 第二十六条 【消毒剂过滤器的完整性测试】进入 A
放有菌气体或液体,除菌过滤器系统中的首级滤器应尽可能 安置在无菌区外,而第二级过滤器可根据产品批量大小,管 路长短,灭菌和安装方便性等,安置在 C 级,或 B 级,或 A 级区。 第十四条 【储罐】为了控制过滤前料液的微生物负
荷,缩短过滤时间,尽可能在除菌过滤后设置无菌储罐。 第十五条 【设计中对完整性测试的考虑】过滤系统
结果的判定,不应该直接看“通过/不通过” ,应该对测试结果 的具体数值或者自动完整性测试仪报告中的过程数据进行 完整记录并审核。 第三十五条 【完整性测试失败调查】 如果完整性测
试失败,需记录并应进行调查,包括故障排除和再测试。故 障排除时可考虑的影响因素有润湿不充分、产品残留、过滤 器安装不正确、系统泄漏、不正确的过滤器、自动化程序设 置错误和测试设备问题等。再测试时,应根据分析结果采取 以下措施,加强润湿条件、加强清洗条件、用低表面张力液 体如醇类进行润湿, 重新正确安装过滤器, 检测系统密闭性、 核对过滤器的型号是否正确、检查自动化程序设置和检查设 备等。再测试的过程和结果都应当有完备的文件记录。 第三十六条 【过程参数监控】 为保证除菌过滤的有
第四章 除菌过滤器的使用 第十八条 【系统的安放与组装要求】过滤器安放位
置应便于其安装、拆卸、检测等操作。过滤器与支撑过滤器 的设备、地面、墙面等连接应牢固可靠。过滤器各部件间连 接应接合紧密, 密封良好, 能够耐受正常生产操作中的压力, 且无泄漏、变形等现象。滤芯、滤膜安装前应确认其规格、 型号、外观符合要求。组装过程中,操作人员应戴手套进行 操作,避免二次污染。应按照滤器的正确方向及使用说明的 要求进行安装。如果现场有多种规格滤器混合使用时,应有 第二人对滤器信息进行复核确认。 第十九条 【预冲洗】应对安装好的除菌过滤系统进
过滤,使用后应先对主过滤器进行完整性测试,如果主过滤 器完整性测试通过,则冗余过滤器不需要进行完整性测试; 如果主过滤器完整性测试失败,则需要对冗余过滤器进行完 整性测试。冗余过滤器完整性测试结果可作为产品放行的依 据。除菌过滤器使用前,应通过风险评估的方式确定测试哪 一级过滤器或者两级过滤器都要进行检测,并确定在灭菌前 还是灭菌后进行。灭菌后的检测,应考虑确保两级过滤器之
和 B 级洁净区的消毒剂, 应经除菌过滤或采用其他适当方法 除菌。如果使用过滤方法除菌,需在进行使用后,进行完整 性测试。 第二十七条 【气体过滤器完整性测试】 对于过滤的
气体直接接触无菌药液或无菌设备表面的,必须在每批生产 结束后对其进行完整性检测;对于其他的应用,可以根据风 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完整性测试的频率。气体过滤器的完整 性测试,可以使用低表面张力的液体润湿,进行泡点或者扩 散流/前进流的二十八条 【冗余过滤器的完整性测试】 对于冗余
第三章 过滤系统的设计 第十二条 【过滤器级数】在设计除菌过滤系统时,
应充分认识除菌过滤工艺的局限性(例如不能将病毒或支原 体全部滤除) ,尽可能采取措施降低过滤除菌的风险,例如
——3—
宜安装第二只已灭菌的除菌过滤器再次过滤药液,最终的除 菌过滤滤器应当尽可能接近灌装点。该种过滤系统称之为冗 余过滤,即在最终除菌过滤器前增加一个除菌级过滤器,以 防止因靠近灌装点的主除菌过滤器失效而导致产品损失,增 加的这个除菌级过滤器即为冗余过滤器。该情况下,应控制 微生物污染水平在冗余过滤器之前已经小于等于 10CFU/100ml,且两个过滤器之间必须确保无菌。 第十三条 【过滤器设计区域】为了防止在无菌区释
呼吸器采用在线蒸汽灭菌的方式进行灭菌时,可采用反向进 蒸汽的方式,即蒸汽直接引入罐体,然后从呼吸器滤芯下游 穿过滤芯,从上游排出。但此操作时,应监控滤芯灭菌时的 反向压差。此压差应保持在滤芯可耐受压差范围之内。反向 灭菌时建议使用带有翅片的滤芯,不建议采用直插式不带翅 片的滤芯形式。 第二十五条 【完整性测试时间】 除菌过滤器使用后,
——5—
行预冲洗,以清除滤器加工或安装过程引入的颗粒及其他异 物,并且减少滤器可提取物可提取物。应结合供应商提供的 方法进行冲洗,冲洗方法应经过验证,在正常操作中应使用 不低于经验证的最低冲洗量进行冲洗。冲洗后应采用适当方 法排除冲洗液。 第二十条 【系统密闭性确认】除菌过滤系统需进行
密闭性确认,过滤器上游系统密封性可通过压力保持和在线 完整性测试等方式确认,过滤器下游密封性可通过压力保持 进行确认,相关参数应经过验证。 第二十一条 【SIP 灭菌考虑因素】除菌过滤应用前
设计时,应考虑过滤器完整性测试的方便性及其给系统带来 的风险。过滤器灭菌后,接触下游系统的气体和冲洗液体必 须保证是无菌的。 第十六条 【设计中对灭菌的考虑】除菌过滤系统设
计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灭菌的安全性和方便性。使用在线灭 菌方式时,应考虑系统内冷空气及冷凝水的排放问题,从而 保证系统温度最低点也能达到预期的 F0 值。应用离线方法
(水或者某些醇类)润湿的除菌过滤器完整性测试,其参数 的设定应以过滤器生产厂家提供的参数为标准,且该参数必 须经过过滤器生产厂家验证,证明其与细菌截留结果相关联。 通常该参数可在过滤器的质量证书上获得。 第三十二条 【基于产品润湿的完整性测试】 如果实
际工艺中,需要用非标准介质(通常为实际产品)润湿,进 行除菌过滤器完整性测试,则完整性测试参数如产品起泡点
程进行微生物控制, 避免微生物的引入。 最终除菌过滤器前, 料液的微生物污染水平应小于等于 10 CFU/100ml。如果过 滤前料液微生物污染水平高于 10 CFU/100ml,则需采取适 当的方法,降低其微生物负荷。 第七条 【过滤器材质】选择过滤器材质应当充分考
察其与料液的兼容性,过滤器不得因与产品发生反应、释放 物质或吸附作用而对产品质量产生不利影响。除菌过滤器不 得脱落纤维,严禁使用含有石棉的过滤器。 第八条 【过滤器面积】合理的过滤膜面积需要经过
计,选择,使用,验证等内容,适用于无菌药品从工艺开发 到上市生产的全过程。
——1—
第二章 过滤工艺设计 第四条 【风险评估】过滤工艺设计时, 应根据产品
属性及工艺目的进行风险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过滤器及并 确定过程参数。 第五条 【过滤器孔径】除菌过滤工艺应根据工艺目
的,选用 0.22um 或更小孔径的除菌级过滤器。0.1um 的除菌 级过滤器通常用于支原体的去除。 第六条 【产品微生物污染水平】 对无菌生产的全过
过滤器必须经过灭菌处理 (如在线或离线蒸汽灭菌, 辐照等) 。 在线蒸汽灭菌的设计及操作过程应重点考虑滤芯可耐受的 最高压力及温度。灭菌开始前应从滤器及管道设备中排出系 统内的非冷凝气体和冷凝水。灭菌过程中,过滤系统内部最 冷点应达到设定的灭菌温度。在整个灭菌过程中, 滤芯上下 游压差不能超过滤芯可承受的最大压差。灭菌完成后,可引 入除菌的空气或其他适合气体来对系统进行降温。降温时应 维持一定的正向压力以保持系统的无菌状态。 第二十二条 【灭菌釜灭菌的特殊考虑因素】 使用灭
菌釜进行灭菌时, 通常应采用脉动真空灭菌方法,灭菌过程 应保证滤器能被蒸汽穿透,从而对过滤器进行彻底灭菌。不 论采用滤芯加不锈钢套筒还是囊式滤器的形式,滤器的进口
—6——
端和出口端都应能透过蒸汽。应参考滤器生产商提供的灭菌 参数进行灭菌。温度过高可能导致过滤器上的高分子聚合物 材质性质不稳定,并可能影响滤器的物理完整性或增高其可 提取物水平。 第二十三条 【辐照灭菌特殊考虑因素】 除菌过滤中
可能会用到滤器,一次性袋子、软管等装置,这些物品可采 用辐射灭菌的方式进行灭菌。已被辐射灭菌过的过滤器、袋 子及软管等,由于累积剂量效应的缘故,通常不应被多次灭 菌。如果再加以蒸汽灭菌,则可能会增加可提取物水平,并 有可能破坏过滤器完整性。如确实需要使用,则应通过验证 确保滤器及其连接部件的稳定性。 第二十四条 【呼吸器反向灭菌特殊考虑因素】 罐体
试结果的客观性以及数据可靠性,应尽可能在关键使用点, 使用自动化完整性测试仪。自动化完整性测试仪应在使用前, 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应建立该设备使用、 清洁、维护和维修的操作规程,以及定期的预防性维护计划 (其中应当包含设备的定期校验要求) 。 第三十一条 【完整性测试参数来源】 对于标准介质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食品药品审核查验中心 二〇一六年七月
除菌过滤技术及应用指导原则
(征求意见稿 20160725)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目的和依据】为指导和规范除菌过滤技术
—4——
灭菌时,应充分考虑安装过程风险。例如:应注意气流方向及 操作人员的无菌操作过程。 第十七条 【一次性使用系统设计】一次性使用系统
若需进行使用前完整性测试或预冲洗,在设计时需额外考虑 如下因素:上游连接管路的耐压性,下游能提供足够的空间 (比如安装屏障过滤器或相应体积的无菌袋)进行排气排水, 且需保障下游的无菌性。一次性过滤系统通常会由多个组件 无菌连接在一起,达到最终使用状态,所采用的无菌连接技 术需要经过相应的细菌挑战验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