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论赛-学分制的利弊

合集下载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谢谢主席,谢谢评委,大家晚上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开宗明义,学分制是指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它包括学年学分制,完全学分制,绩点学分制,加权学分制以及附加学分制等,这些都属于学分制的范畴。

基于实行学分制是否有利于大学生关于社会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发展,我方将进行如下论证:第一,实行学分制打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禁锢,有利于学生拓宽知识面,打破专业的壁垒,从而实现学生学术过程中的自由。

学生通过自由选课可以接触到许多课程,从而增长见识,激发兴趣,完善自我。

通过跨专业、跨领域的学习,拥有更宽阔的视野,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识和技能。

学生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学分制又从学分下限方面保证了学生学习的质和量,因此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培养发展自我的素质和能力。

第二,实行学分制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新性、积极性和独立性,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所需的创新型人才。

大学是高等教育,区别于高中教育,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成为社会所需,更多注重的是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而不仅仅局限于学习知识的增多。

学分制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安排个人的学习计划,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

宽松自由的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潜能,从而为学生创新性的发展提供条件。

自主安排学习计划更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独立性,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使自己真正成为社会所需。

第三,实行学分制有利于各个学校之间进行学术交流,资源共享,为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发展提供一个更好更广的平台。

1994年湖北省武汉大学等五所院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平等互利,相互促进”的宗旨实施五校互相选课、辅修双学位的联合办学。

这种基于平等基础上的学分互认的体系,使得高校学生能够相互交换,促进学生自由流动,学生可以在不同的学校嗅到不同的学术气息,有利于学生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学分制 辩论赛四辩稿

学分制  辩论赛四辩稿

学分制的起源(介绍)清华大学、北京大学1918年施行,适应国情而不能一概而论,走外国的老路子,如同改革开放,可行性的实践才是最重要,既然国家看到了这种希望,那么在多方面努力下,这是有蓬勃生命力的。

学分制的主要优点:1.学分制的类型丰富、施行方式灵活、适应性强。

2.学分制尊重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3.学分制符合时代潮流(教育改革)结尾升华成果:不论是211、985还是技校等都有成果南京艺术学院本科生本科生就业率达到90%以上,专科生就业率为89.89%,研究生的就业率达到100%,演唱、管弦打击乐器、工业造型设计专业的毕业生更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西安理工大学:赢得学生好评。

15%-50%为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一、学分制的过分注重个人知识需要违背了教育的初衷、文化的传递、育人的根本目的:,而不是所谓的利大于弊。

学分制因材施教,尊重个性与兴趣,加强文化传递,它全面发展个人综合素质,完全符合教育初衷及育人的目的。

二、学分制知识要求拿到足够的学分就行,如同超市挑选物品般随便:学分制的优点在于发展学生的兴趣,但是并非不注重其基础发展,学习的课程可以挑选,但是学习的选修课程还是系统而注重基础性的。

三、学分制的建立和取消:哈佛大学1869年选课制,1909年施行学分制,1918年改善1940改革会,1951“普通教育”取消学分,历届校长如柯南特、德里克*博客等注重基础,所以这都是学分制的改善,所以还是利大于弊。

四、学生仅凭兴趣听课,忽略基础知识,选容易的学分课程:学分制的必修课是打造基础,选修也是系统的加强专业知识学习,任选课又是进一步发展能力。

加权学分制的施行,例如我校,可以把简单课程学分减少、难度课程难度加大,学生博采众长,反而基础全面,少而精,则基础扎实,专业化强。

五、学分制的推广和利大于弊没有关系。

六、老师水平层次不齐、学校硬件不配套、管理的缺陷:学分制倡导部分选课,这促进了老师的水平发展,竞争意识的加强,况且国家目前看到了其可行性,所以加大教育资金投入,例如作为全国十大贫困地区之首的怀化,在去年投入一千万亿的信息化建设资金。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定义:学分制是以学生自主选课为基础,以学分为衡量学生学习量和学习进度的计量单位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

其特点是:a以学分作为衡量单位,将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合计算作总成绩。

B核心是选课制度,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并且可以自由选择上课时间和任课教师。

判断标准:是否让学生和以前相比能够更加便利的提升自身知识水平。

在此标准上我方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论述我方观点。

首先,学分制使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其他素养都得到较大提升。

对于专业素养,学分制以专业为导向设置了对专业知识延伸拓展的选修课,使学生在学习必要的专业课程之余可以扩充自己的专业知识。

对于其他方面,以前学年制是仅凭期末的试卷成绩考核学生,若试卷达到60分即算合格,而学分制将你的平时表现和试卷成绩共同计入成绩,也就是说平时课堂讨论,课下研究,课堂表现,作业论文等全都计入成绩,大学是踏入社会社会的过度,这样的考核方式更加提升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与他人的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使我们更好的步入社会。

其次,学分制的流通功能让学生最大程度的利用教育资源。

以前学年制时,学生的上课时间,任课教师都是固定的,老师的上课时间和教课班级也是固定,就跟高中一样,所以你可能没有办法去听你认为更好的更权威的老师的课程,老师也不会为了你一个人专门再讲一遍;而学分制有自由的选课制度,不但可以自由选择选修课,而且可以选择任课老师和上课时间,利用此特点,各高校可以建立所谓的“联合办学”,最大程度的利用教育资源。

例如,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等13所高校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进步”的宗旨,实行互相选课,辅修学位的联合办学,实现跨校、跨学科的学分选课制度,比如上海交大自身的特色专业是理学类,华东政法大学的特色专业是法学类,这样上海交大选修辅修法学类的学生就可以利用华东政法大学的教学资源进行更好的学习,华东政法选修辅修理学类的同学也可以获得同样的好处,各大学像这样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是教育资源使用率得到更大提升。

学分制的利与弊

学分制的利与弊

浅析学分制的利与弊摘要学分制的利与弊一直是近几年社会热讨的话题。

推行学分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学分制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的有力保障。

但学分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略的弊端。

拟将从学分制的定义、优势、弊端以及对现实的意义方面来分析学分制,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

同时,在此基础上体会把握学分制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分制利与弊现实意义引言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与挑战。

学分制便是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这一中心内容的一项重大的改革。

国外高校, 尤其是西方国家高校在学分制上起步早, 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学分制体系。

而我国除一些重点高校在学分制方面起步较早外, 很多高校还正在进行学分制改革,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国内外高校学分制的模式及其实施进行深入地研究, 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学分制简介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

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

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

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辩论赛辩题精选

辩论赛辩题精选

辩论赛辩题精选【辩论赛辩题(一)】正方/反方企业用人才为先/企业用人德为先人和自然可以和谐相处/人和自然不能和谐相处高校产业化利大于弊/高校产业化弊大于利网络经济是泡沫经济/网络经济不是泡沫经济个人的命运是由个人掌握/个人的命运是由社会掌握便利器具便利/便利器具不便利文化建设应先于经济发展/经济发展应先于文化建设重奖大学新生利大于弊/重奖大学新生弊大于利社会安定主要靠法律维持/社会安定主要靠道德维持代沟的主要责任在父母/代沟的主要责任在子女名人拍商业广告可以虚构/名人拍商业广告不可以虚构【辩论赛辩题(二)】1.正方:贸易保护主义可以抑制反方:贸易保护主义不能抑制92年来,我们党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戮力同心,接力奋斗,将一个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变成了一个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需要我们倍加珍惜。

它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是无数仁人志士,为真理,舍小家换来的;是无数共产党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换来的;是无数华夏儿女,爱岗敬业、勤勉工作换来的。

(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第2场辩题)2.正方:发展旅游业利多于弊反方:发展旅游业弊多于利(1986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3.正方:儒家思想可以抵御西方歪风反方:儒家思想不可以抵御西方歪风(1988年亚洲大专辩论会决赛辩题)4.正方: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反方:温饱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93国际大专辩论会初赛第4场辩题)同志们,“两学一做”不仅是拓展,也不仅是延伸,更重要的是党员教师教育、学习、实践活动永远在课堂中、校园里,希望全体党员干部在总支的领导下,坚定理想信念,保持对党忠诚,树立清风正气、勇于担当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用实际行动在“两学一做”活动中体现县高的责任与担当,让县高因为有你而生机盎然!5.正方:安乐死应该合法化反方:安乐死不应该合法化(’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1场辩题)6.正方:艾滋病是医学问题,不是社会问题反方:艾滋病是社会问题,不是医学问题(’93国际大专辩论会半决赛第2场辩题)7.正方:人性本善反方:人性本恶辩论会开始了,正方以先发制人的计策抢占了先机,只见正方队员嘴角微笑了一下。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详解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详解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学分制的利与弊

学分制的利与弊

前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教育界人士越来越认识到学分制对发展学生、开拓学生的重要性。

近年来不少学校开始大胆地实践学分制让更多的学生能早日成材。

学分制在国外的大学早已普遍实行了,只要修到学校规定的学分或可以提早毕业,或推迟毕业。

我国目前的大学也开始实行学分制,而且高中和初中也不甘落后,全国不少高中和初中学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学分制。

而且我们作为高中生,了解这一制度亦变的十分重要,所以我们展开了这一研究,来了解这一制度。

虽然我们知道教育部既然推出了这一制度必然已考虑周全,但既然关系到我们自身,研究一下也无妨。

学分制的定义: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学习的基本度量单位,在教学过程中允许学生在指导性教学计划规定范围内,在指导教师指导下,自主选修课程,以取得所选课程的总学分来衡量其学习总量,以取得一定的学分作为毕业和获得学位的标准,采取多样的教育规格和较灵活的过程管理方式的教学管理制度。

简言之,学分制是以学分计量的,以选课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

正文中学实行学分制并不是一时的兴起,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要而提出来的一种适合时代要求的教育制度,也是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体现。

当今世界需要大量的各类人才,而现在的教育体制却大大地滞后市场经济人才的需要。

即使你是人才也得从小学一级一级地往上读,几十年来呆板的教育制度埋没无数人才。

但不少中学学分制实施的情况看,学分制大大有利于教学和教育的改革,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学分制的实施是发现人才,培养人才,早出人才的好途径。

二十世纪20年代秀州中学学分制的实践已经证明了学分制的优越性。

分析当今中学实行学分制究竟有什么好处和优势?1.有利于因材施教。

学分制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

在一定的前提下,结合学生实际,实行因材施教,有助于学生智力开发和个性发展。

成人大学生具有学习目的性明确,所学专业针对性强,学习自主性强等特点。

但他们由于智力、能力等情况的不同,接受知识的速度进程也不同,若按学年制“统一步调”的管理方法,“吃不饱”的一部分人学习积极性会受到影响,而“吃不了”的一部分人会感到负担过重,还可能会被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所淘汰。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一辩稿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一辩稿

学分制利大于弊首先,我们要明白学分制的渊源。

学分制是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学分制起源于十八世纪末德国的选课制,而为了统一地计量不同选修课的教育进度,1872年学分制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在哈佛大学开始实施,而到20世纪初学分制已在美国得到了普遍的推广。

学分制作为一种以学分为绩点,来衡量学生成绩的教育制度,由于推行时间较短,在我国当前的国家教育模式的限制下,学分制并没有达到学生可以完全自决选择学习进度的完全学分制,而是根据客观的理念和情况伴生出了一些不同模式的学分制度,比如当下主要存在的学年学分制、导师学分制与加权学分制,但尽管如此它们却有着相同的共性:有必修课的强制约束,并在各个领域的学科间规定了最基本的学分要求,最重要的是赋予学生自决选修科目的权力,保证选修课的数量和质量,尽可能地实现课业的开放与自由。

我方认为学分制利大于弊,理由有如下三点:第一学分制是教学诉求的体现新华大学副校长说过,培养人才就是要“给通才开辟通道,给天才开辟空间。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当今社会还是各个高校,对教学的要求都是希望通过教育给更多学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挖掘潜力,从而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而学分制刚好能够与这样的目的相契合。

传统的学年制教学以学年为基准统一划一地为每位学生安排课程,这样批量化的教学会造成学生知识体系的单一,特别是文理学院的分科更会造成学生科技知识与人文素养的分离,导致学生综合素质的降低。

但是学分制对各个领域学科间的学分要求既满足了学生对多元知识的需求,又能够给予学生具体选择的权力,体现了大学教育的兼收并蓄,开放多元。

第二学分制使教学方式更加灵活通过学分制可以使教学可以变得灵活多变。

在学分制中学生通过选科,以及对科目的比较与评价,促进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使老师的教育在竞争中不断调整,止于至善,确保教学的质量与成果。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1.实行学分制实际上是因市场需求冲击而导致的教学进度畸形,是学校向市场的妥协,不是学问的初衷。

为了提前毕业了,急于完成学业,必然导致各科学习掌握程度下降,显然是不利的。

学分对评价学生的成绩方面的意义是有限的,因为学分只能说明学生修完了该课程及达到了最低标准,却不能表现出学生的成绩优劣、知识掌握程度。

2.当今中国大多数高校实行的学分制是将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两者合二为一以学分来作为衡量的尺度,早就失去了它的本质属性。

3.个人发展来看,2013应届毕业本科生平均工资2652元,农民工平均工资2609元,据社科院数据显示,面临即将毕业的近800万大学生中仅有10%的人才符合跨国公司在中国的人才要求,这无疑证明我国的教育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我国高校人才培养机制与社会需求明显脱节。

4.弹性的学分选择,理论上来说可以满足许多学生想要提早毕业或者延长攻读时间的需求,但是目前在我们中国想要真正做到恐怕是难上加难。

我国一般高校中仍是必修课程占大部分,真正能够得到选修的课程只有5%到10%,且是否可以提前毕业还要看各校的具体规定。

在大多院校,即使学生提前修满学分,也只能于每年7月份领取毕业证。

而在某些院校尚未实施免修制度。

虽然挂着学分制的牌子,实质却是变相的学年制,不仅难以收获学分制的优点带来的益处,反而还会因此生出许多问题。

5.对教师来说,实行学分制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教师们竞争提高学术能力,但是也会为了吸引学生选自己的课而出现哗众取宠的,抛弃基础知识等等饮鸩止渴的长期弊端,商业化的教师竞争无疑是一大弊端。

6.对学生来说,实行学分制的确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灵活性,但这同样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由于学生的自觉性弱,“选课自由性”使学生选课呈现出盲目性的特点,形成“凑学分”心理,导致学生仅凭兴趣听课,博而不精,且忽视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对学习产生应付心理和对知识的低探索性。

学生盲目选科,专业热的越来越热,冷的越来越冷,重量不重质,造成冷门专业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少。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点和缺点

学分制的优缺点优点:⒈ 相比传统的教学制度而言,学分制下的学习生活更为主动、独立,这样学生就不会因各种各样的要求而陷入被动境地,而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扬长避短,让兴趣爱好融入到学习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在我们所推行的学分之中规定,年段拥有统一的课表,什么时候听课,听那一节课,甚至连作业,也都由学生自己安排。

这样的规定还可以锻炼学生对时间的调配能力,有利于今后的社会工作。

⒉ 取消了升级、毕业的年限,便于充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使学习能力强的同学不拘于课堂的限制,超前学习,提早完成学业,也能让学习能力较差的同学,有足够的时间来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及加深理解。

此外,还方便了因特殊情况而中途休学或停学的学生的学习。

⒊ 在我们所构想的高中学分制中,学生是通过不断积累学分来随时获取与学分高低相对应的某高校的入学申请资格的,这就避免了传统教学制度中一考定终身的弊端,相对减轻了学生的升学压力。

另外,学分是通过自主性的阶段性测验获得的,也就是说,参不参加测验,参加什么科目的测验以及测验的难度系数,学生都可以自由选择,这样,就避开了状态不佳、难度脱节等不利因素,使知识掌握程度不同的同学,都能按自己所设计的方式来获取学分、完成学业。

⒋ 学分制下的科目设置要比传统教学制度力所拥有的科目更为丰富。

在学分制下,只要学校有办学能力,便可自由开设各式各样的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尤其是在高中阶段,学校适量增开一些有关于世界热门科学问题的课程,将科技和生产中的前沿知识在课堂上作介绍说明,让学生有所了解,这样有利于培养、调动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接受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打下良好基础。

⒌ 学分制要求培养素质高、能力强的学生,与此同时,增强了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

实行学分制有助于教师竞争意识的加强和自身素质的提高。

例如,学生不但拥有选择课程的权利,还拥有选择教师及对教师教学进行比较和批评的权利,于是教师便能够通过学生的反映,自发完成自我的完善。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 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VS弊大于利辩论赛正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正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和各位听众,我作为正方第一辩,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首先,学分制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传统的评价方式主要是以考试成绩为主,而学分制则是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和参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学分制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学分制不仅仅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还会对学生的作业、课堂表现、项目实践等多方面进行评价。

这样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实际水平。

最后,学分制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师也需要更加注重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这样可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谢谢!正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和各位听众,我作为正方第二辩,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首先,学分制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分制不仅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如个性特长、创新能力等。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学分制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同时也要求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

最后,学分制可以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课程选择上有一定的自主权,这样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促进学生的职业规划。

综上所述,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谢谢!正方辩词三辩:尊敬的评委和各位听众,我作为正方第三辩,我认为实行学分制利大于弊。

首先,学分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学分制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学分,这样可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让学生在更短的时间内学到更多的知识。

其次,学分制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学分制将学生的学习成果综合起来进行评价,这样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获得更公正的评价。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辩论稿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辩论稿

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谢谢主席,各位评委观众,对方辩友好。

学分制是指一种通过选课累计学分获得绩点的教育模式,就今日辩题高校教育施行学分制利弊而言,我方认为,实行学分制是不可否认的弊大于利。

我方将从两个方面就学分制是否有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为标准展开论述。

从学分制对学生来说,刚开始的选课给予了学生自由学习的自主安排的机会,但长期下去更多的还是不利于学生的发展。

第一,不利于学生培养团队意识,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同一班同一专业的学生被分散打乱,不利于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长此以往会淡化班级的概念,继而学分制下培养出来的人对团体归属感的团结能力也下降。

第二,不利于保障学生学习质量,不利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发展。

学分制给予了学生很大的选课自由,但是又缺少了必要的制约,学分高的多人选,学分低的少人选,久而久之,会造成大多数学生盲目选课,忽略了合理的学习计划,使得学分低的课程取消,因而导致冷门课程专业的人才越来越少,令知识不受重视,对知识分高低,造成对知识的污名化现象。

且并非大多数学生能有较强的自我约束能力,去完成自主安排学习时间的任务。

而学生完成规定学分后会减少在大学的学习积极性和降低学习的质量。

因为学分只能说明学生修完了该课程及达到了最低标准,却不能表现出学生的成绩优劣、知识掌握程度,所以不利于保障学生学习成绩的质量。

从学分制对学校来说,虽然学分制可以跨学科选修不同的课程,学校因材施教分配师资,但这也要建立在学校教育管理系统完善的基础上。

而实行学分制,第一,会使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更加复杂,学生自由选课课程信息和学习情况录入登记等的工作量增大,如果学校的教学管理设备和管理水平跟不上,会导致教学管理的混乱和师生学习生活的诸多不便。

第二,学分制并未被广泛实行体现学分制本身的缺陷。

学分制的创始地哈佛大学已经于1986年取消了学分制,而且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许多高校实行的也不全是学分制。

学分制作为一种尚不成熟的制度,不利于实现现阶段教育的根本目标。

学校积分制度的弊端

学校积分制度的弊端

一、过分追求分数,忽视学生全面发展学校积分制度以分数为核心,过分强调成绩在学生评价中的地位。

这使得部分学生将精力集中在追求高分上,忽视了道德、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培养。

长期以往,学生容易形成功利心态,导致全面发展受阻。

二、加剧学生间竞争,增加心理压力积分制度使得学生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成绩优秀的学生会得到更多的奖励和认可,而成绩较差的学生则可能受到惩罚或忽视。

这种竞争环境容易导致学生心理压力增大,产生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三、评价标准单一,不利于发现学生潜能积分制度往往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潜能。

一些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如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特长生,在积分制度下很难得到充分展示和认可。

四、教师评价主观性强,容易导致不公平现象在积分制度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部分教师可能因为个人喜好、班级管理等因素,对学生的评价存在偏差,导致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五、家长过度关注学生成绩,忽视家庭教育积分制度使得家长过分关注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学生品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

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容易产生焦虑情绪,给学生带来不必要的压力。

六、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不利积分制度容易让学生形成“为了分数而学习”的观念,导致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兴趣。

长期以往,学生可能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影响学习效果。

为解决学校积分制度的弊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丰富评价体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成绩,还要关注学生的品德、能力、特长等方面。

2. 降低分数在评价中的权重,减轻学生心理压力。

将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一部分,而不是唯一标准。

3. 提高教师评价的客观性,减少不公平现象。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评价能力。

4. 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分数,注重家庭教育。

鼓励家长关注学生的品德、习惯等方面的培养,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5.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关注自身成长。

学分制的利与弊

学分制的利与弊

浅析学分制的利与弊摘要学分制的利与弊一直是近几年社会热讨的话题。

推行学分制,可以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也可以更充分、更合理地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实践证明学分制是培养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学生的有力保障。

但学分制在发展过程中也有其不可忽略的弊端。

拟将从学分制的定义、优势、弊端以及对现实的意义方面来分析学分制,阐述二者的辩证关系。

同时,在此基础上体会把握学分制对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学分制利与弊现实意义引言在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的战略方针指引下,高等教育规模迅速扩大,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着历史的机遇与挑战。

学分制便是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这一中心内容的一项重大的改革。

国外高校, 尤其是西方国家高校在学分制上起步早, 已经建立了相对成熟的学分制体系。

而我国除一些重点高校在学分制方面起步较早外, 很多高校还正在进行学分制改革, 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国内外高校学分制的模式及其实施进行深入地研究, 以期得到有益的启示。

一、学分制简介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

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

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

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学分制的利弊

学分制的利弊

学分制的利弊学分制,教育模式的一种,以选课为核心,教师指导为辅助,通过绩点和学分,衡量学生学习质和量的综合教学管理制度。

与班建制、导师制合称三大教育模式。

19世纪末学分制首创于美国哈佛大学。

1918"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

起源“学分”是用来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单位。

一个学分约等于一个学生在课堂或实验室从事1时学术工作并且连续一个学期的量,它不包括学生与教师或同学进行的课外讨论与交流、准备考试以及从事其他与课程有关但与课程教学无直接联系的学术工作的量。

这个关于学分的定义是由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提出的,并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用学分来衡量学生学习的量便是学分制,又称学分累计制。

它以学分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认为学生若要获得某个学术性的学位,如学士学位、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必须达到某一个最低限度的学分量。

这个学分量代表着学生所修习的课程量。

1894年学分制源于美国,美国的哈佛大学首先采用学分制,哈佛大学医学院在选课制的基础上创建了学分制。

到了20世纪初,美国绝大多数高等学校都陆续推行了学分制。

定义到底什么是学分制?形象的说法就是,学分制如一个教育超市,学生上课像在市场选购商品,学生根据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自己兴趣爱好、学习潜质自主安排学习。

是攻读一个学位或两个学位,提前毕业还是推后毕业,是否跨专业、跨系科选修课程都由学生自己选择,最终实现教育公平。

我国高校为什么要实行学分制改革?主要原因是"一言堂"的体制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

主要体现在:学什么课程?上哪个老师的课?学制多少年?不上课到底交不交学费?想提前毕业怎么办……这样的问题在实行学分制改革前都是学校说了算。

在一个信息透明、追求公平、和谐的时代,"一言堂"教学制度明显不合时宜。

现行的高等教育形势要求必须进入学生"自主点菜"时代。

辩论赛大学学分制度利大于弊

辩论赛大学学分制度利大于弊

1、学分制破坏了学科的完整性。

每个人进入大学,都只能完成某些方面的学习,而不能学完一个学科。

原本就没有必要学全, 破坏完整性又从何说起?2、学分制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无非是说有教师的课没人上,不过这样反倒可以反映出讲师的水平3、学分制会给学科学习造成断链现象。

同LS4、学分制会造成有些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即使不实行学分制,也一样有盲目性。

这个只能通过学校的引导来改正了。

5、学分制会损害勤奋学习的气氛。

学分制是要学生修满足够的分数,供有精力的同学选修其他的科目,所以一般的同学能把必修的科目学好就已经不容易了,这是在提倡勤奋,而不是在损害6、学分制操作起来困难,有一些学籍管理上的漏洞。

一个软件系统,学校的老师半个月就可以搞定7、学生没有“班”的概念,丧失了一些宝贵的同学情谊和校园气氛。

学分制就没有班吗?8、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

思想工作,只能通过宣传来做。

就算没有学分制,学生的思想还是那个样子,谈不上难做不难做..对方辩友可能会问1学分制破坏了学科的完整性。

2、学分制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

3、学分制会给学科学习造成断链现象。

4、学分制会造成有些学生学习的盲目性。

5、学分制会损害勤奋学习的气氛。

6、学分制操作起来困难,有一些学籍管理上的漏洞。

7、学生没有“班”的概念,丧失了一些宝贵的同学情谊和校园气氛。

8、学生的思想工作难做。

1、破坏了学科的完整性么?是有必修与选修的啊2、造成了哪些资源的浪费?让感兴趣的同学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是资源的更合理运用吧3、现在的学分制是控制下的学分制,只有在修了某些学科之后才让修其半他学科吧4、必修与选修。

5、为什么?6、不困难,编个程序就行了。

7、还是有班的概念吧。

学分和班不冲突吧8、。

O O O。

有关系么。

反方: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学分制并非大势所趋,学分制的创始地哈佛大学于1986年取消了学分制,而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为数不少的高校实行的也不是学分制。

学分制,是在选课的基础上产生于西方的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辩陈词:
谢谢主席,谢谢各位
在今天烽烟四起的辩场上,我们很感谢对方辩友为我们带来了美妙的数据,美妙的畅想,让我们这些在中国教育转型期饱受煎熬的学子,对未来生出了诸多幻想。想到那一天我们将沐浴在理想的“学分制”的阳光下,享受着阳光,沙滩,海浪仙人掌,那真是,相当激动!有梦总是好的,年轻没有失败。但我们不能忘记,我们更应关注的,却是现实,却是今天!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对方辩友的论点显得漏洞百出,下面我为大家罗列一些。
本人(夸张的语调):天啊,对方辩友!你就为了一个学分制连社会制度都要改变了?!难道这就是学分制的利大于弊啊?
3)本人:我想问对方辩友一个简单的问题,请问,第一次出现学分制是在哪一年?
对方面面相觑,冷场片刻,然后一人站起来:我可以告诉对方辩友的是美国哈佛大学……(讲了一遍学分制在国外的起源)
3、学分制的实施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否有利于学校的管理、发展,对其有何影响?这些影响的好坏……
4、判断实行学分制的目的是否达到?达到什么程度,哪些需要改进等等……
辩论
1869年在哈佛大学也出现过选课制,即允许学生选学计划外的课程,打破了统一的计划教学模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然而哈佛大学实行选课制20年后,开始实行学分制,规定学生只要达到一定数量的学分就可毕业,获得学位。继哈佛之后,美国大多数高校纷纷进行改革,推行选课制和学分制。刚开始,由于实行完全自由选课的学分制,产生了不少弊端。
第五,学分制的推行,缴费问题将会成为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大问题,以学分为标准缴纳学费将会取代现行的学年制缴纳学费。
第六,学分制的推行有利于大学生自主择业,有利于推动就业体制和就业方式的改革,但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集中教育管理却带来了极大地困难。
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发展成现在的大众化教育,国家的经济体制已从过去的计划经济发展为现在的市场经济,科学技术已取得突飞猛进地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法制观念、道德观念和就业观念等均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加之现在独身子女、单亲家庭的子女、经济贫困家庭的子女不断增多,大学生的个人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给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困难和严峻的挑战。
对方绿得极其彻底。
正方:我国已有80%以上的高校实行学分制,并取得显著成效。
尽管我国目前已有80%的大学实行学分制,但是,大多数学校并不具备实行学分制的能力,如教学管理制度不完善,师资力量薄弱,缺乏强有力的考勤制度……
学分制利弊问题
1、什么是学分制
2、学分制是因什么而实施运用的?
第二,实行学分制不适合学生的个体发展。拥有全方面选择的自由,不一定会有全方面的发展。学分制易养成学生仅凭兴趣听课,博而不精,忽视基础知识。而且,不少学生选课只为拿学分,只选一些容易拿学分的课程。
第三,实行学分制不适合我国的现状。现在我国推行的是大众化教育,实行学分制却是为每个个体的专门打造。它需要一定的办学条件、充足及高水平的师资力量、方便灵活的教务管理系统及发达的校园网络,还要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全体学生的高度自觉性。学分制有其优点,但实行学分制不适合学生的个体发展,不符合教育目的,不适合我国国情。
反方:实行学分制弊大于利
学分制并非大势所趋,学分制的创始地哈佛大学于1986年取消了学分制,而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在内为数不少的高校实行的也不是学分制。
学分制,是在选课的基础上产生于西方的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衡量学生学业完成状况的教学管理制度。虽然学分制现在被大多数人标榜为我国教育的阳光大道,然而从标准判断来看,实行学分制是弊大于利。
实行学分制之利弊,建议放到“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上,指出其实际上是“因市场需求冲击而导致的教学进度畸形”。
不要把它归结到“个人发展的利弊”,这样缩小外延,对你们有利。
还是老样子,说“实行学分制”,一定要站在“学校教育成果”来讲。要知道,只为学生市场需求来考虑的话,学校早就“一年即可毕业”了,对市场的适应,绝不是“学问”的初衷。
第三,选课制推行以后,学生自主支配自己的时间和空间将大大增加,如何充分利用学生多余的时间和空间的“优势”,强化大学生的教育管理,拓展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大学生的人文水准,已成为摆在学校和学生工作人员、教学管理人员和全体教师面前的重大课题。
第四,随着学分制的实行,学生的修业年限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原来意义上的固定修业年限制将会被打破,学历文凭、学位证的发放将不再是现行的一年一次,而是一年几次,学生的学籍管理难度将大大增加。
第一,实行学分制不利于达到教育根本目标。教育最重要的三个职能是文化传递、发展科学和培育人才,而学分制过分注重个人在知识上的需要,学生进入学校就如同进入一间超市,挑选自己所想要的东西,只要拿到足够的限额就行了。看似自由,却忽视了文化的传递和育人的根本。并且学分制将无价的知识量化,用分数衡量是对知识价值的贬低。更不用说各个学校、老师学术水平参差不齐,判断标准根本不统一。
第二,实行学分制的现实可行性还有待商榷。
大家都知道,扩招使各高校的教学资源本来就紧张,实行学分制又要求开设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择,加之学生上课时间不再统一带来的对各基础设施的需求增加,还有延迟毕业的学生对教学资源的需求,这都将给各高校的教学资源带来极大压力。对方辩友不会不知道,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虽然我们很欣赏对方想用臆想中的蓝图来代替现实,用乌托邦的理想来解决问题的愿望,但幻想归幻想,现实归现实,再美的空中楼阁也只能是浮在空中,不能在现实的土地上扎稳脚跟。哪怕这学分制本身再是“天生丽质难自弃”,但如若不能和目前的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实行起来,恐怕也只能是“此恨绵绵无绝期”啊!
第一是李代桃僵,对方辩友用理想中的学分制来代替实行学分制的现实情况,用理想化的学分制的利来构建他们的立论基础,这显然是错误的。对方犯的第二个错误是扬汤止沸,认为只要学分制本身存在有利的一面,就可以解决实行学分制需要强大物质基础和现实教育资源紧缺这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显然站不住脚。对方犯的第三个错误是避实就虚,对方始终告诉我们学分制存在其相对学年制而言有利的一面,但是没有说明实行学分制的利就大于其带来的弊。对方犯的第四个错误就是指鹿为马,把学分制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实行现状等同于学分制本身的优势。对方今天的论点可谓云山雾罩,让我们大家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课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他敢这么说他就挂了!
那是不是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学习,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是不是说“学生根据自己爱好上学,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是不是说“人 根据自己爱好做事,一定会有更好的结果?”
简直就是荒谬,一些学生选学易得学分的课程,导致对知识的割裂,破坏了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教学活动分散,班级整体性削弱,学生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从获取学分来讲,“及格”与“优秀”效益相同,导致部分学生满足于“六十分万岁七十分浪费”;有的教师惟恐自己的课遭冷落,放宽要求,放松管理,甚至送人情分。这些问题和负面效应有的是学分制本身固有的,有的则是实施过程带来的。
美国早年推出学分制时,曾出现“学生学到的知识支离破碎,学生重量不重质”的问题。教育界为此想了不少对策,如确定必修专业、区分先行课与后读课、实行课程组等等。旧中国大学推行学分制也发生过类似问题,一些有识之士对此提出疑问,如东南大学(南京大学前身)行政会议副主任刘伯明,曾十分推崇学分制,但若干年后却主张废除学分制,他认为“在选修课学分制之下者,惟选其性之所近者以习之。但人性避难趋易,益以所选范围漫无限制,即任性之弊随在可见”[4]。他建议“大学课程,前二年可使学普通科目。第二年终,各生须认定一门专治之。……经审定合格者,则使之自由研究,不使受学分之制裁;其上课与否,悉听其便。迨二年终了,苟欲得学位,则仿德国大学制,予以极严格之考试;或用其他方法审核其学业之成绩。如两年内确有心得,则径授之以学位”[4]。广州石牌地区高校在实施学分制过程中,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认真处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规格与因材施教、计划性与灵活性、搞活教学与严格管理等关系,取得了较好的效果。[5]可见,兴利除弊,防止和克服学分制的负面效应,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相反,我方已从学分制本身的弊端,实行学分制面临的现实及其引发的一些列问题的方面论证了实行学分制只是相较于学年制而言的一种权宜之计,其弊端,远远大于其利。下面,我将近一步总结论证我方观点。
第一,学分制存在难以解决的巨大弊端。
我方一辩已向大家具体论述了实行学分制引发的收费问题,管理问题,教学问题和学生问题。学分制作为一种尚不成熟的制度,其带来的班级管理混乱,集体荣誉感缺乏,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60分万岁思想等种种弊端将直接影响到每一个大学生切身的利益啊。当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成为肩负振兴中华使命的新一代天之骄子们的座右铭时,对方辩友还能为一些蝇头小利就对如此严峻的现实视而不见继续执迷不悟地高呼着“让学分制来得更猛烈些”吗?
二、
1)正方:……对方辩友既然不承认学分制,那你能举出一种比学分制更完善的制度吗?
本人:正是因为目前没有更好的利大于弊的制度,我们才不得不忍痛去推行这种弊大于利的制度啊。难道我们现在处在学分制的现实中就不去揭示它的弊端了吗?(提高语调)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啊!
及其温柔地):我想对方辩友“可能”是没听清楚我提的问题,那我就再问一遍好了,中国,第一次,出现学分制是在哪一年?
对方(愠怒):不知道。但这并不影响我们今天的辩论啊。
本人(依然微笑):对方辩友连学分制最初何时在中国出现都不知道,难怪至今还对它保有如此盲目的乐观啊!
首先,推行学分制以后,面临的最大现实问题是选课资源、教师资源和学校各种软硬件条件能否共享共用和够用问题。特别是师资问题将成为实施学分制最为棘手和最头疼的头等问题。如果没有足够的师资作后盾,推行学分制将成为一句空话,即使勉强实行,也不可能完全满足学生选课需求,教育教学质量也无法保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