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七章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PPT课件
心理咨询师帮助个体学会调节情绪,以应对生活 中的挑战和压力。
情感疗法
利用情感因素进行治疗,如通过表达和释放悲伤、 愤怒等情绪来促进心理康复。
情绪管理
心理咨询师帮助个体识别和管理情绪,提高自我 控制和适应能力。
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员工心理健康
关注员工情绪和情感状态,提供心理支持和辅导,以提高员工的 工作满意度和幸福感。
情绪与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情绪与情感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情绪通常与生理反 应和外部环境刺激相关,而情感则与认知和价值观 相关。
情绪与情感在心理学中的地位
情绪与情感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它们与 人类的心理健康、人际关系、决策等方面密切相关 。
学习目标
02
01
03
掌握情绪与情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了解情绪与情感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案例分析。
认知评价理论
总结词
该理论认为,认知评价在情绪产生中起决定性作用,生理反应和外界刺激只是触 发因素。
详细描述
认知评价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取决于个体对刺激情境的认知评价。个体对情境的 认知解释和评价过程决定了情绪的性质和强度。生理反应和外界刺激只是作为触 发因素,通过大脑皮层的认知评价过程转化为情绪体验。
心理学第七章情绪与情感ppt 课件
目
CONTENCT
录
• 引言 • 情绪与情感的概述 • 情绪与情感的生理机制 • 情绪与情感的理论解释 • 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 情绪与情感的调节 • 情绪与情感的应用 • 总结与展望
01
引言
主题简介
情绪与情感的概念
情绪与情感是人类的基本心理活动,它们在人类生 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7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第七章学前儿童的思维一、思维概述1、思维的概念: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以词为中介,通过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反映事物。
思维发生的指标(概括性、间接性、解决问题)2、思维的分类(1)按个体思维发展的水平: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2)根据指向性的不同:聚合式思维;发散式思维(3)根据思维创造性的不同:常规思维;创造思维3、思维的品质(1)思维的广度(2)思维的灵活性(3)思维的深刻性(4)思维的独立性(5)思维的敏捷性(6)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在学前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1)思维的发生,标志着儿童的各种认识过程已经齐全:思维的发生,说明儿童已经具备了人类各种认识过程。
(2)思维的发生发展使其他认识过程产生质变:由于思维的参加,知觉已经不只是单纯反映事物的表面特征,而成为在思维指导下理解了的知觉。
思维的产生使儿童的机械记忆发展成为意义记忆,即理解了的记忆。
(3)思维的发生发展使情绪,意志和社会性行为得到发展:①思维使儿童的情绪活动越来越复杂化。
②思维发生和发展使儿童出现了意志行动的萌芽。
③思维的发生发展,也使儿童开始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理解自己的行为所产生的社会性后果。
(4)思维的发生标志着意识和自我意识的出现:思维的发生是儿童具备了对事物进行概括,间接反应的可能,从而出现了意识特征的初级形态,开始出现不同于动物的心理特征。
二、学前儿童思维的发展1、学前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性(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①前概念阶段或象征性阶段(2-4岁)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思维开始运用象征性符号进行。
出现表征功能,或称象征性功能。
前概念阶段,儿童思维中的物体已经减少个别性,带有某些一般性,概括性。
前概念思维的特点,还表现在认为个别成分并不是在整体中。
前概念思维是“中心化”的思维,或称“自我中心思维”。
②直觉思维阶段(4-7岁)直觉思维阶段是前概念思维向运算思维过渡的中间阶段。
心理学第七章 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内部心理过程 or 内在动力 2、激发、维持、调节 → 活动 二、动机的功能(考点:领 会)
1、激活功能 2、指向功能 3、调节与维持功能
考点(识记)
需要
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 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 力源泉。 动机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考点(识记)
诱因 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定向行为, 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或刺激物。
第三节 动机理论
考点
一、识记: 1、本能理论 2、匮乏动机 3、成长动机 二、应用: 1、匮乏与成长动机理论 2、认知与期待理论
一、本能理论 主要观点(识记):
有机体生来即具有一些特定 的先天倾向,这些倾向是维持生 存所不可缺少的,人们的行为是 受这些本能力量所驱动的。
理解要点:
1、本能是人特定的天生倾向 2、行为受本能驱动
理论简述 1、动机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人类动机不是来自客观的事实, 而是来自人们对客观事实的解释。 2、动机的期待理论。动机的力量是目标价值与目标期待的 乘积。即,动机力量=效价×期待 对校长成功之处的分析与评价 1、校长运用了动机的认知理论原理,用解释和讨论的方式 来提高教职工对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蓝图的认识,从而激发 了动机。 2、校长巧妙地运用了动机的期待理论,通过加深教职工对 总目标价值的理解,提高了对总目标的效价。通过对目标实 现的可能性的讨论,坚定了教职工的信心和决心。提高了教 职工的期待水平。 3、促使教职工根据总目标制定个人行动目标,从而把组织 目标转化成为教职工的个人目标,把学校的事情变成大家个 人的事情,有助于把教职工的积极性变为具体的行动。有助 于使每个教职工的行为始终与学校的总目标保持一致,使动 机水平始终保持最高。
心理学教材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第一节概述●一般概念●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与认识活动的自我体验。
●特征:明显的生理变化;明显的外部行为和认识活动;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经验)●和其它心理活动的区别:情绪和情感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而感知觉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身。
●情绪和情感●定义:情绪和情感是人脑对客观现实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的反映,或者说是人对客观现实是否适合或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伴随明显的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与认识活动的自我体验。
●特征:明显的生理变化;明显的外部行为和认识活动;自我体验(自我意识经验)●和其它心理活动的区别:情绪和情感反映了客观事物对人的意义而感知觉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或现象的本身。
●种类●Wundt分类法情绪分类维度–愉快----不愉快–激动----平静–紧张----松驰●R. Plutchik的立体图●基本的情绪类别●四种基本情绪状态●情绪状态指的是在某种事件或情境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产生的某种情绪。
●心境:是一种非暴发式的,强度小而持续时间长、影响整个生活活动、使整个生活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情绪状态●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所引起的情绪状态●激情: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然而是暴发式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可以使意志监控失调。
●挫折:是指个人的目的受到阻碍后所引起的情绪状态。
挫折常引起的反应:攻击、倒退、冷漠、幻想。
●情感的种类●道德感:根据一定的标准在评价自己或他人的思想、意图、行为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理智感: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在认识和评价事物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爱情:是对他人的肯定的情感,有母爱、恋人之爱等等。
●情绪和情感的生理基础●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情绪状态下的生理变化:呼吸率,脑电,皮肤电阻,血压●声带振动●情绪的脑机制的研究:情绪与下丘脑,快乐中枢,情绪与网状结构,情绪与边缘系统,情绪与大脑皮层,情绪与大脑两半球●情绪和情感的作用⏹适应功能:是人适应生存和生活的精神支柱。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信号功能 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 通思想的功能,并通过表情来实现。 作为言语交流的重要补充,如语调不同 可能表达的信息不同。 在一些场合,只能用表情来传递信息。 如婴儿只能用表情来表达需要,获得成人 关注。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需要是情绪情感产生的重要基础。情绪情感 总是伴随一定的认识过程而产生。事物是否 符合个人的需要有赖于认知的评估作用。由 于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的复杂性,同一事物 与人的需要的关系可能是多方面的。 如果客观事物满足了人的需要,就引起肯定 的情绪情感体验,如高兴、愉快、喜欢、爱 等;如果客观事物不能满足人的需要,引起 的是否定的情绪情感,如悲伤、恐惧、愤怒、 憎恶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什么是情绪情感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情绪和情感由三种组成成分构成: 外部表现:情绪情感的外部表现通常称为表情, 外部表现: 是情绪和情感状态下,身体各部位的动作量化 形式。包括三种表情: 面部表情: 面部表情:面部肌肉变化的模式。 姿态表情: 姿态表情:面部以外的身体部位动作,包括 手势、身体姿势等。 语调表情: 语调表情:言语的声调、节奏和速度。如高 兴时,语调高昂、语速加快,痛苦时语调低 沉、语速慢等。
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
情绪和情感的一般概念 情绪情感和需要的关系 但是需要的满足也可能产生消极的体验,而 需要的不满足,也可能产生积极的体验,这 是由人的观点、信仰、世界观决定的; 人的情绪、情感极其复杂,有时甚至会同时 拥有相反的或相对立的情绪、情感体验。 如“悲喜交加”、“百感交集”、“啼笑皆 非”,这就说明了人在满意中有不满意,不 快中有快感的矛盾体验;或者在不同的时间 内对同一事物具有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
心理学第七章注意
心理学第七章注意注意力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个体有意识地对某一特定对象或活动进行集中反应的心理过程。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注意力也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章主要介绍注意力的定义、注意力的类型以及注意力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一、注意力的定义及概念注意力是人们心理活动中的一种基本心理过程,它是一种选择性的意识状态和一种资源分配的过程。
注意力的选择性意味着个体在面对众多的信息刺激时,通过选择、集中和维持对某一特定刺激的心理反应,抑制与该刺激无关的其他刺激。
资源分配则是指个体在面对多个任务时,将有限的认知资源在不同任务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注意力可以分为外向性注意力和内向性注意力。
外向性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外部环境的关注和反应,它主要涉及感知、注意和意识等心理过程。
而内向性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内部心理活动的关注和反应,它主要涉及思维、想象和记忆等心理过程。
二、注意力的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注意力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
按照注意力的对象可以分为外部注意力和内部注意力。
外部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外部刺激的关注和集中,如对周围环境的感知和对他人的行为的注意;内部注意力是指个体对内部心理活动(如思考、想象、回忆等)的关注和集中。
按照注意力的分配方式可以分为广泛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
广泛注意力是指个体将注意力分散地分配给多个刺激,以获得更广泛的信息;集中注意力则是指个体将注意力集中地分配给某一特定刺激,以获得更明确的信息。
三、注意力的影响因素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下面将介绍一些重要的影响因素。
1. 刺激特性: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受到刺激的特性的影响。
与刺激的强度、复杂性、运动性等相关的刺激更能引起个体的注意。
2.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之间在注意力的分配和维持上存在差异。
一些人天生就具有较好的注意力控制能力,而另一些人则容易分心。
3. 目标的意义:与个体目标相关的刺激更能引起其注意。
个体对于自己关注的目标更容易产生集中的注意力。
心理学-第七章 情绪和情感
第七章情绪和情感一、单项选择题1.情绪和情感所反映的是()。
A.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 B.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C.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 D.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2.情绪、情感的外在行为表现是()。
A.热情 B.表情 C.激情 D.心情3.渴求知识的人得到一本好书会感到满意,无端遭到攻击会感到愤怒。
这说明情绪的产生是以个体的愿望或()为中介的。
A.认知 B.意志 C.思维 D.需要4.小明即将上考场,感觉心跳加速,有点微微出汗,这属于情绪情感的()。
A.主观体验 B.外部表现 C.生理唤醒 D.认知活动5.“知之深,爱之切”说明了()对情感的影响。
A.认知 B.意志 C.需要 D.个性6.下列不属于基本情绪的是()。
A.快乐 B.焦虑 C.悲哀 D.愤怒7.“易感情用事”一般发生在()情绪状态下。
A.心境 B.紧张 C.激情 D.应激8.“情急生智”所描述的一种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理智9.由于缺乏准备,不能处理,不能驾驭或摆脱某种可怕或危险情景时所表现的情绪体验是()。
A.快乐 B.悲哀 C.愤怒 D.恐惧10.()是幼儿两种最基本的肯定情绪。
A.高兴和喜悦 B.高兴和快乐 C.喜悅和兴趣 D.快乐和兴趣11.中等程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而消极情绪的激活水平越高,操作效果越差,这体现了情绪的()功能。
A.适应功能 B.动机功能 C.信号功能 D.组织功能12.具有感染性的,比较平稳而相对持久的情绪状态是()。
A.热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13.学生临考的怯场属于()。
A.心境 B.理智感 C.应激 D.激情14.车祸、地震、水灾等突如其来的灾难引起的情绪体验是()。
A.心境 B.应激 C.激情 D.热情15.“灰心丧气”、“见花落泪”、“对月伤神”的情绪状态是()。
A.心境 B.激情 C.抑郁 D.焦虑16.“暴跳如雷”、“欣喜若狂”等强烈而短促的情绪状态是()。
普通心理学第七章 思维与想象
精品文档
二 、想象的概述
❖ 1、定义 ❖ 2、种类 ❖ 3、想象的综合过程
精品文档
定义和功能
❖ 想像是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 形成新形象的过程,这是一种高级的认识活 动。
精品文档
创造性
❖ 创造性——是一种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 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创造能力的特征就是新颖、独特和有价值。
❖ 具有创造性的人具备以下能力:1)、敏锐的感知能力 ;2)、协同能力; 3)、捕捉机遇的能力。创造性的含义
❖ 创造力,亦称创造性,是人的一种综合素养。它主要由创造性思维、创 造性倾向和创造性表现能力三种 因素构成。创造力是创造型人才的关键 特征。
精品文档
特点
❖ (1)概括性: ❖ (2)间接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思维通
过一个事物认识其他事物;第二、思维可以事物的 外部特征认识其内部变化及内在联系。第三、思维 可通过语言和词反映有关事实,预测事物发展变化 的进程等。
精品文档
思维的种类
❖ (1)根据思维的凭借物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可把思维 分为三类:
精品文档
影响创造性思维的认知因素
❖ 迁移 ❖ 启发 ❖ 定势 ❖ 表征 ❖ 酝酿
精品文档
❖ 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 ❖ 想像具有预见、补充知识经验、代替和对机
体的生理活动过程的调节作用。
精品文档
种类
❖ 1、根据有无目的性将想象可分为有意想象和无意想 象。
❖ 根据有意象想的内容新颖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不 同有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
心理学第七章社会人格
肛门期(1-3岁)
性感带转移到肛门,婴儿可以在大小便时体验到快乐。婴儿开始被训练用厕所。
前生殖器期 (3-6岁)
STEP2
STEP1
力比多集中投放在生殖器部分,表现为这个时期的儿童喜欢抚摸生殖器、显露生殖器以及性欲幻想。
此时儿童会出现依恋异性父母的“俄狄浦斯情结” 。
潜伏期(6—11岁)
孩子逐渐得放弃了俄狄浦斯情结,男孩和女孩开始各自以同性父母为榜样来行事,此时儿童进入潜伏期,其性的发展便呈现一种停滞的或退化的现象。潜伏期是一个相当平静的时期。
2
气质与实践
粘液质:最适合于他们的工作岗位是策划及一般事务类
多血质:如政治家、外交家、商人、律师、成功的管理者等
胆汁质 :记者、作家、图案设计师、实业家、护士、企业中外勤工作、业务员、营销员等外向型的职业
抑郁质 :企业一般的事务管理人员、记帐、资金、统计、工资管理、教育培训等
(二)气质与职业指导
影响因素:
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性的方向发展
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教师、班集体、同学与同伴等
生态环境、气候条件、空间拥挤程度
爱斯基摩人
爱斯基摩人以渔猎为生,夏天在船上打鱼,冬天在冰上打猎。主食肉,没有蔬菜。过着流浪生活,以帐篷遮风避雨。这个民族以家庭为单元,男女平等,社会结构比较松散,除了家庭约束外,很少有持久、集中的政治与宗教权威。在这种生存环境下,父母对孩子的教养原则是能够适应成人的独立生存能力。男孩由父亲在外面教打猎,女孩由母亲在家里教家务。儿女教育比较宽松、自由、不受打骂,鼓励孩子自立,使孩子逐渐形成了坚定、独立、冒险的人格特征。
社会人格
人格概述
01
气质
心理学 第七章 思维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一)思维的间接性
人们借助于一定的媒介和知识经验,理 解那些没有直接感知过的,或根本不可能感 知到的事物。
例子:透过铅笔、圆珠笔、蜡笔、毛笔… … 等许多种具体的笔,抽取共同本质特征:能 书写的专门工具,形成概括认识。
二、思维的基本特征
(二)思维的概括性
把同一类事物的共同特征和本质特征抽取出来 加以概括(形成概念),将多次感知到的事物之间 的联系和关系加以概括,得出有关事物之间的内在 联系的结论(发现规律)。
第七章 思维
第一节 思维的概述 第二节 思维的过程 第三节 表象与想象 第四节 概念 第五节 问题解决 第六节 创造性思维
一个不想思考的人是顽固者, 一个不能思考的人是傻瓜, 一个不敢思考的人是奴隶。
----杜伦孟德
人类与动物的主要区别
语言是人类特有的现象? 人类的不足:跑不快,感官不灵敏,力气 不大,身体不够灵活???? 人的头脑----理性、思考能力、创造能力; 深刻认识自己、不断完善自己和超越自己。
3. 逻辑思维。当人们面对着理论性质的任 务,并要运用概念,理论知识来解决问题时, 这种思维称为逻辑思维。
(二)经验思维和理论思维
人们凭借日常生活经验进行的思维 活动叫做经验思维。由于知识经验的不 足,这种思维易产生片面性,甚至得出 错误的结论。理论思维是根据科学的概 念和论断,判断某一事物,解决某个问 题。
(四)表象在多种感觉道上发生。 (五)表象在思维中的作用
1、表象思维(形象思维); 2、表象为概念形成提供感性基础,有 利于对事物进行感性认识; 3、表象是词的思维操作的支柱,可以 促进问题解决。
二、想 象
(一)含义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干预方法与策略
药物治疗
针对情绪情感障碍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 抗焦虑药、心境稳定剂等,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
物理治疗
如电休克治疗等物理治疗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 用于治疗严重的情绪情感障碍。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情绪情感障碍的重要干预手段,包括 认知行为疗法、人际心理治疗、家庭治疗等,旨 在帮助患者调整不良情绪、改变思维模式和行为 习惯。
动机产生条件
需要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当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就 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需要的对
象,从而产生动机。
刺激
外在环境刺激可以激发人们的动机, 如奖励、惩罚等。
兴趣与价值观
个人的兴趣与价值观也会影响动机 的产生,对某事物感兴趣或认为有 价值,就会产生相应的动机。
动机功能与作用
• 激活功能:动机能激发有机体产生某种活动,使有机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 指向功能:动机使有机体的活动针对一定的目标和对象,使活动具有明确的方向性。 • 维持和调整功能:动机能够维持有机体的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保证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心理学课件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目 录
• 动机概述 • 情绪情感基本概念 • 动机理论 • 情绪情感理论 • 动机与情绪情感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 情绪情感障碍及其干预
01 动机概述
动机定义与分类
动机定义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有机体的行动 ,并将使行动导向某一目标的心 理倾向或内部驱力。
动机分类
根据动机的来源,可分为内在动 机和外在动机;根据动机的性质 ,可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 机。
相应的情绪体验。
生理状态的作用
生理状态也会影响情绪的产生, 但它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 而是与认知过程相互作用,共同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情绪情感对动机的影响
情绪情感激发动机的产生
积极的情绪情感如快乐、兴奋等可以激发个 体的探索和参与动机,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如 恐惧、焦虑等可以激发个体的逃避和防御动 机。
情绪情感影响动机的强度 和持久性
积极的情绪情感可以提高动机的强度和持久 性,而消极的情绪情感则可能降低动机的强
度和持久性。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相互作用
05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动机对情绪情感的影响
动机驱动情绪情感的产生
动机是引发个体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内部驱动力,当个体有某种需求或目标时, 会产生相应的情绪情感反应。
动机影响情绪情感的强度和性质
不同的动机强度和性质会导致不同的情绪情感体验,如追求成就动机强的人在 成功时会感到自豪和满足,而追求权力动机强的人在失败时会感到愤怒和挫败。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目 录
• 动机概述 • 情绪情感概述 • 动机理论 • 情绪理论 • 动机与情绪情感的关系
01 动机概述
动机的定义
动机:指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在的心理状态,它推动个体采取行动,并使行动指向特定的目标。
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行为的心理力量,是推动个体行动的内在原因。
社会交往
情绪情感在人际交往中起到重要 的作用,通过共情和情绪共鸣来
促进人际关系的建立和维护。
03 动机理论
驱力理论
总结词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是由内在需求驱动的,这些需求产生驱力,驱力进而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实现满足。
详细描述
驱力理论认为,个体行为的动力源自于内在需求。这些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如饥饿、口渴、睡眠等,以及心理需 求,如归属感、成就感等。当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驱力。驱力是一种内在力量,推动个体采取行动以 消除不满足的状态,从而满足需求。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
---------------------------------------------------------------最新资料推荐------------------------------------------------------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txt 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 B 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烽茬袁骑茹智仟铅桔痈脓御绰店祁贞换掸绩昧坯送洒烟靠炎挣含蝇烧诅魂喜唇忠透翟僳壳讲胚慷卓移阿烦流借甚巳杏酿琴僚份臀咸崩骏猩姐基居械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 txt 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 B 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 . tx t 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 B 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烽茬袁骑茹智仟铅桔痈脓御绰店祁贞换掸绩昧坯送洒烟靠炎挣含蝇烧诅魂喜唇忠透翟僳壳讲胚慷卓移阿烦流借甚巳杏酿琴僚份臀咸崩骏猩姐基居械 1、动机:1 / 17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在动力。
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txt 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 B 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烽茬袁骑茹智仟铅桔痈脓御绰店祁贞换掸绩昧坯送洒烟靠炎挣含蝇烧诅魂喜唇忠透翟僳壳讲胚慷卓移阿烦流借甚巳杏酿琴僚份臀咸崩骏猩姐基居械 2、动机的功能:(1) 激活功能 (2) 指向功能 (3) 调节和维持功能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心理学第七章、动机与情绪.tx t 你不能让所有人满意,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是人成功人士是在牛 B 的路上,一路勃起你以为我会眼睁睁看着你去送死吗?我会闭上眼睛的第七章、动机与情绪情感 1、动机:激发、维持、调节人们从事某种活动,并引导活烽茬袁骑茹智仟铅桔痈脓御绰店祁贞换掸绩昧坯送洒烟靠炎挣含蝇烧诅魂喜唇忠透翟僳壳讲胚慷卓移阿烦流借甚巳杏酿琴僚份臀咸崩骏猩姐基居械 3、需要:有机体内部生理与心理的不平衡状态,它是有机体活动的动力---------------------------------------------------------------最新资料推荐------------------------------------------------------ 和源泉。
程正方《心理学》第7章-情绪与情感
三、情绪情感的功能
A
适应功能
B
动机功能
C
组织功能
D
信号功能 (社会功能)
(一)适应功能
情绪是个体适应环境、求得生存发展的重要方式(工具) 达尔文曾指出,情绪最初只有生存适应的功能,情绪的社 会性涵义是后天派生出来的。 情绪是人类早期赖以生存的手段。如婴儿出生时不具备独 立的维持生存的能力,这时主要依赖情绪来传递信息、与成 人交流, 得到成人的抚养。 从成人角度而言,个体可借助各种情绪和情感来了解其自 身和他人的处境或状态,以求得良好的适应。
➢心理学家和语言学家把面部表情、姿态表情和语调表情这三 种非言语交往方式,统称为体语。
第二节 情绪与情感的类别
一、情绪的基本形式
➢ 基本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不学而能的。
快乐
愤怒
恐惧
悲哀
当愿望得以实 现、紧张状态 消除时所产生 的情绪体验。
当愿望不能实现 或达到目的的行 动受到挫折时引 起的一种紧张而 不愉快的情绪。
(三)组织功能
➢ 情绪的组织作用指情绪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
– 积极情绪的协调作用和消极情绪的破坏、瓦解作用。研究表 明,中等强度的愉快情绪,有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果。
➢ 表现: – 情绪能影响认知操作的效果 – 情绪能影响记忆 – 情绪常常支配人的行为
(四)信号功能
➢ 情绪在人际之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 能是通过情绪的外部表现、即表情来实现的。
➢ 6 学会情绪的自我调节 • 宣泄法
– 大哭一场 – 进行剧烈的活动 – 找人倾诉
• 语言调节法 对自己说话,自我鼓励 • 目标转换法 把不顺心的事情放下,去做喜欢的事,
如打球、游泳、听音乐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学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体育方面的球类、体操、田径属于( )。
A.识记技能B.心智技能C.操作技能D.认知技能2.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可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型与粗放型操作技能B.连续型与断续型操作技能C.闭合性与开放性操作技能D.徒手型与器械型操作技能3.根据练习内容的完整性的不同可将练习分为( )。
A.集中与分散练习B.整体与部分练习C.模拟与实际练习D.过分与适度练习4.技能学习的前提是要以( )的掌握。
A.基础性知识B.概念性知识C.科学知识D.程序性知识5.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分现象6.( )即操作者自身以外的人和事给予的反馈,有时也称结果知识。
A.内部反馈B.外部反馈C.动觉反馈D.过程反馈10.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是( )。
A.标志动作并组织活动的进行B.巩固与进一步概括动作表象C.外部言语转化为内部言语D.改变动作方向11.在安德森提出的心智技能三阶段中,( )阶段的任务是把某一领域的描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
A.认知B.联结C.自动化D.内化12.以下属于内部反馈的是( )。
A.视听觉获得的反馈信息B.教师给予的反馈C.看录像得到的反馈D.计算机给予的反馈13.以下不属于学习者练习曲线的特点的是( )。
A.开始进步快B.中间有高原期C.后期进步慢D.一直是进步的14.动作技能学习心理过程的第一阶段是( )。
A.联结阶段B.认知阶段C.自动化阶段D.熟练阶段15.个体在了解一些基本的动作机制后,试图尝试做出某种动作行为属于( )。
A.操作熟练B.操作整合C.操作模仿D.操作定向二、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不答、少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下列技能属于心智技能的是( )。
A.运动技能B.阅读技能C.运算技能D.记忆技能2.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性操作技能B.粗放型操作技能C.连续性操作技能D.断续型操作技能E.闭合性操作技能3.打篮球属于( )。
A.细微性操作技能B.粗放型操作技能C.徒手型操作技能D.开放性操作技能E.闭合性操作技能6.原型内化可以分为三个小的阶段,即( )。
A.动作的定向阶段B.物质与物质化阶段C.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D.不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E.内部言语阶段7.有关操作技能的特点,正确的是( )。
A.物质性B.内潜性C.展开性D.外显E.简缩性8.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有( )。
A.动作品质B.动作结构C.动作控制D.动作效能9.心智技能具有三个特点( )。
A.对象具有观念性B.执行具有内潜性C.结构具有简缩性D.结构上具有展开性10.操作技能的形成可分几个阶段?( )。
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三、填空题(在下列各题的空格中填入正确的内容)1.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___。
2.有关心智技能的分类存在着较大的争议,其关键在于_______。
3.根据动作的精细程度与肌肉运动强度的不同,可以将操作技能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操作_______即了解操作活动的结构和要求,在头脑中建立起操作活动的定向映象的过程。
5.布卢姆的认知领域教育目标分类的主要依据_______。
6.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是_______。
7.在操作定向阶段形成的映象包括有关_______的各种信息和与_______有关或无关的各种内外刺激的认识与区分。
8.模仿是在_______的基础上进行的,就有效的操作技能而言,模仿需要以_______为基础。
9.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_______与_______。
四、名词解释1.操作技能 2.操作整合 3.“物质化”过程 4.心智技能五、简答题1.简述技能的基本特征。
2.简述技能的作用。
3.操作模仿阶段的动作特点有哪些?4.操作技能培训的要求。
5.教师如何使操作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六、论述题1.试述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的心智技能的三阶段论。
2.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参考答案及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C[解析]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D[解析]见大纲106页~107页。
3.B[解析]根据内容完整性,练习可分为整体与部分练习。
4.D[解析]技能的学习要以程序性知识的掌握为前提。
5.C[解析]在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高原现象。
6.B[解析]内部反馈是操作者自身提供的感受反馈,外部反馈是自身以外的反馈。
7.B[解析]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学习的积极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
8.D[解析]原型操作阶段是将头脑中的活动程序计划外显化的过程,相当于加里培林的“物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
9.C[解析]在操作熟练阶段,动作的执行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自动化。
10.A[解析]见大纲121页。
11.B[解析]认知技能形成的第二阶段即联结阶段是程序化的过程。
2.CD[解析]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可以分为连续性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3.BD[解析]见大纲106页。
4.ABCDE[解析]见大纲114页。
5.BDE[解析]见大纲114页。
6.CDE[解析]见大纲119页。
7.ACD[解析]操作技能具有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8.ABCD[解析]以上选项均属于操作整合阶段的动作特点。
9.ABC[解析]心智技能的三个特点即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和结构具有简缩性。
10.ABCD[解析]操作技能的形成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和操作熟练。
三、填空题1.活动方式 2.心智技能与学习策略的关系问题 3.细微型操作技能、粗放型操作技能 4.定向 5.知识向技能转化的规律 6.练习 7.操作动作本身、操作技能学习 8.定向、认知 9.集中练习、分散练习 10.内部反馈 11.结果反馈 12.心智动作 13.内化 14.创拟确立模型、检验修正模型 15.原型定向四、名词解释1.操作技能:操作技能也叫动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操作整合:操作技能形成的一个阶段,在该阶段把模仿阶段习得的动作固定下来,并使各动作成分相互结合,成为定型的、一体化的动作。
3.“物质化”过程:创拟确立模型的过程实际是把专家头脑中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经验“外化”为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心理模型”的过程。
4.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
技能还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前提条件。
技能调节着经验获得的过程,决定着经验获得的速度、水平,是经验获得的手段。
从形成问题表征、确定问题的性质和类型、探索解决问题的可能的方法、到实施解决问题的方案,都是通过各种心智与操作动作实现的,而合乎法则的心智与操作技能保证了问题的顺利解决,也达到了变革现实的目的。
3.操作模仿即实际再现出特定的动作方式或行为模式,有以下特点:(1)动作品质。
动作的稳定性、准确性、灵活性较差。
(2)动作结构。
各个动作要素之间的协调性较差,互相干扰,常有多余动作产生。
(3)动作控制。
主要靠视觉控制,动觉控制水平较低,不能主动发现错误与纠正错误。
(4)动作效能。
完成一个动作往往比标准速度要慢、个体经常感到疲劳、紧张。
4.(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充分而有效地反馈;(4)建立稳定而清晰的动觉。
5.要想使操作原型成功地内化成心智技能,教学中必须注意:(1)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2)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即用出声或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完整地描述原型的操作过程。
然后,再逐渐缩减。
(3)在这一阶段也要注意变换动作对象,使活动方式得以进一步概括,以便广泛适用于同类课题。
(4)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不能过早转化,也不宜刘迟,而应适时。
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我国教育心理学家提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的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论。
(1)原型定向。
原型定向就是了解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了解“外化”或“物质化”了的心智活动方式或作用活动程序,了解原型的活动结构,从而使主体知道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去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
在原型定向阶段,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①要使学生了解活动的结构,即了解构成活动的各个动作要素及动作之间的执行顺序,并了解动作的执行方式。
②要使学生了解各个动作要素、动作执行顺序和动作执行方式的各种规定的必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③采取有效措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独立性。
④教师的示范要正确,讲解要确切,动作指令要明确。
总之,通过原型定向阶段的教学,学生建立起了关于活动的初步的自我调节机制,从而为进行实际操作提供了内部控制条件。
(2)原型操作。
所谓原型操作,即依据心智技能的实践模式把主体在头脑中建立起来的活动程序计划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实施。
在这一阶段,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①要使心智活动的所有动作以展开的方式呈现;②要注意变更活动的对象,使心智活动在直觉水平上得以概括,从而形成关于活动的表象;③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并适时向下一阶段转化;④动作的执行应注意与言语相结合。
(3)原型内化。
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向头脑内部转化,由物质的、外显的、展开的形式变成观念的、内潜的、简缩的形式的过程。
在这一阶段,教师应注意:①动作的执行应遵循由出声的外部言语到不出声的外部言语再到内部言语的顺序,不能颠倒。
②在开始阶段,操作活动应在言语水平上完全展开,然后再逐渐缩减。
③应注意变换动作对象。
④在进行由出声到不出声,由展开到压缩的转化过程中,也要注意活动的掌握程度,适时转化。
2.[答案要点]: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
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有效措施。
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
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
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