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低温乳酸菌的分离与优化培养

合集下载

乳酶生片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增殖培养条件优化

乳酶生片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增殖培养条件优化

乳酶生片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增殖培养条件优化苑园园$,龚建刚王子娇&,郭凯元7,孙 炜&,封龙宽&,季明月&(1.衡水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河.衡水053000/2.河.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河.保定071001;3.天津市红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天津300131)摘要:该研究采用传统培养分离法从乳酶生片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形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及分子生物技术对其进行鉴定,并采用单因素 其殖 进 化。

结果表明,从乳酶生片中分得到一株乳酸菌Y1,经 为屎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ivrn),其最适培养条件为初始pH &0,生长温度37 !,接种量1%,最优增殖培养基为乳糖11 g/L ,乳清粉10 g/L ,酵母浸粉22g/L ,硫酸/0.28 g/L ,硫酸00.18g/L o 用此培养基培^e\E. faecium \1的活菌数为2.90x 109CFU/mL ,比优化前活菌数提高了80.12%。

关键词:乳酶生;乳酸菌;分离;;殖; 化;中图分类号:TS201.3文章编号:0254-5071 (2021)05-0147-06doi:10.11882j.issn.0254-5071.2021.05.027引文格式:苑园园,龚建刚,王子娇,等.乳酶生片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增殖培养条件优化[J].中国酿造,2021,40⑸:147-152.Isolation, identification and enrichment culture condition optimization of lactic acid bacteria in lactasin tabletYUAN Yuanyuan 1, GONG Jiangang 2*, WANG Zijiao 2, GUO Kaiyuan 3, SUN Wei 2, FENG Longkuan 2, JI Mingyue 2收稿日期:2020-10-13修回日期:2021-01-10基金项目:衡水学院2020年度校级课题(2020ZR03);河北省2019年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9227305D )作者简介:苑园园(1985-),女,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食品微生物。

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评价

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评价

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与发酵性能评价在乳品加工过程中,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微生物,具有良好的发酵性能和健康益处。

因此,对乳品中的乳酸菌进行分离、鉴定和评价其发酵性能是十分必要的。

一、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乳酸菌是一类厌氧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各种环境中,包括土壤、水体和植物表面等。

在乳品中,乳酸菌是一类重要的有益菌群,具有促进消化、增强免疫力等益生作用。

为了分离出乳酸菌,首先需要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常见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M17培养基等,这些培养基中含有适宜乳酸菌生长的营养成分,并能抑制其他菌群的生长。

从乳品中分离乳酸菌的步骤一般包括:制备样品的稀释液、在选择的培养基上涂布样品、进行培养和筛选。

分离出的单菌落需要进行单菌株的纯化,通过反复传代培养可获得纯系的乳酸菌菌株。

对分离出的乳酸菌菌株进行鉴定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试、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

其中,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可以准确鉴定细菌的种属。

二、乳酸菌的发酵性能评价乳酸菌作为发酵剂广泛应用于乳品工业中,因此对其发酵性能的评价非常重要。

乳酸菌的发酵性能包括发酵速度、产酸能力、抗菌活性等指标。

发酵速度是评价乳酸菌发酵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乳酸菌能够将乳糖转化为乳酸,因此通过测定乳糖消耗速度可以评价乳酸菌的发酵速度。

一般来说,发酵速度较快的乳酸菌对应的产品品质也较好。

产酸能力是评价乳酸菌发酵性能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通过测定发酵产物中的乳酸含量可以评价乳酸菌的产酸能力。

产酸能力强的乳酸菌可以更好地发挥酸奶等乳品的保质期延长和营养价值的提升。

除了乳酸的产酸能力,乳酸菌还具有抗菌活性。

乳酸菌能够分泌有抑制其他有害菌生长的物质,对于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评价乳酸菌的抗菌活性也是一项重要的指标。

综上所述,乳品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发酵性能评价是乳品加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通过合理的分离鉴定方法和科学的评价指标,能够筛选出优良的乳酸菌菌株,并确保乳品的品质和安全。

东北酸菜发酵液中耐低温乳酸菌的分离及抑菌性研究

东北酸菜发酵液中耐低温乳酸菌的分离及抑菌性研究

东北酸菜发酵液中耐低温乳酸菌的分离及抑菌性研究徐伟;陈翠婷;马婷婷;柴丽娜【摘要】从东北地区低温(10~15℃)贮藏的酸菜发酵液中分离出25株乳酸菌,获得在10℃能良好生长的菌株CCT-1,经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鉴定,该菌株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分别将MRS固体培养基与LB、查氏、牛肉膏蛋白胨和YPD半固体培养基组成双层平板,对大肠杆菌(Esch erich ia coli)、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及啤酒酵母(S.cerevisiae)4种指示菌进行抑菌性研究,结果显示:CCT-1对4种指示菌均有抑菌作用.利用牛津杯法研究菌液的最低抑菌浓度,测得CCT-1菌悬液稀释3倍时,细胞浓度为3.4×106 cfu/mL,此时还存在抑菌作用,啤酒酵母、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和黑曲霉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0,9.8,9,8.5 mm,该研究可为冷藏食品的保藏提供生物防腐菌株.【期刊名称】《中国调味品》【年(卷),期】2019(044)001【总页数】5页(P67-70,77)【关键词】植物乳杆菌;双层平板法;菌株鉴定【作者】徐伟;陈翠婷;马婷婷;柴丽娜【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76;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哈尔滨 15007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55.54来源于低温环境的微生物,其可在0~5 ℃生长繁殖,最高生长温度在20 ℃ 以上,被称为耐冷微生物[1]。

目前对中温型乳酸菌的研究较多,而对低温乳酸菌的研究尚少。

其能适应低温环境的主要原因是,在长期的生物进化过程中,形成了细胞膜的生物功能、能量产生及传递系统、蛋白质的生物合成、酶类和营养物质的转运系统等一系列复杂的冷适应机制[2]。

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

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 掌握乳酸菌的分离与纯化方法;2. 学习乳酸菌的形态特征及生长特性;3. 熟悉微生物实验室操作规范和安全注意事项。

二、实验原理:乳酸菌属于革兰氏阳性细菌,可以利用革兰染色方法进行初步鉴定。

乳酸菌的形态特征有很大差异,有的呈短杆状、短圆柱状,有的呈梭形或球形。

乳酸菌的培养基选择要根据实验目的而定,一般常用的是MRS培养基。

常规乳酸菌分离方法有两种:血漂白法和渐进稀释法。

血漂白法是用过氧化氢或次氯酸钠等对血液进行漂白处理后加入培养基进行分离,由于血液中含有多种抑菌物质,故需漂白处理后方能使用。

渐进稀释法则是将混菌液逐步稀释后按一定比例接种于选定的培养基上,经过多次传代,可得到单一的菌落。

三、实验步骤:1. 取适量样品加入1ml生理盐水中,充分摇匀。

2. 再从上述稀释液中取出1ml加入9ml生理盐水中,得到10-2悬液。

3. 再抽取1ml悬液加入9ml生理盐水中,得到10-3悬液。

4. 分别取适量的10-2和10-3悬液接种于MRS培养基上,并分别转移多次,培养时间一般为24-48小时,必要时可延长到72小时。

5. 分离菌落后进行鉴定。

四、结果及分析: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分离培养,从10-2和10-3悬液中分别分离出了多个菌落,经过重复转移,逐步稀释,最终获得了单一的菌落,可见分离培养方法的有效性和行之有效的可行性。

鉴定乳酸菌的一般方法包括形态学鉴定、生化特性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等。

形态学鉴定包括形态、大小、形状和染色等方面;生化特性鉴定则主要包括代谢途径、酸产生量和果糖发酵能力等;分子生物学鉴定则是通过特异性引物扩增菌株中的核酸,进行分子水平鉴定。

五、实验心得:本次实验通过乳酸菌分离、培养和鉴定的过程,使我对乳酸菌的形态特征、生长特性和鉴定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同时,要时刻注意实验室的操作规范和安全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在今后的实验中,我将更加重视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益生菌,广泛应用于食品、饲料、医药等领域。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是乳酸菌应用研究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是从大量的混合菌群中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菌株。

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选择合适的培养基:乳酸菌菌种对营养要求较高,因此选择适宜的培养基是分离筛选的首要步骤。

常用的培养基有MRS培养基、DC培养基等,它们含有适宜乳酸菌生长的营养成分,能提供所需能量和营养物质。

2. 适宜的培养条件:乳酸菌对培养环境的温度、pH、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条件有一定要求。

通常情况下,乳酸菌分离筛选需要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30-40)下进行,pH值保持在4.5-7.0之间,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适中。

3. 分离方法:乳酸菌菌种的分离常采用传统的分离培养技术,如层析法、稀释平板法、摇瓶培养法等。

其中,层析法是一种常用的快速分离方法,通过将混合菌群在筛选培养基上涂抹或刺激,使不同菌株在筛选培养基上形成分离的菌落。

4. 鉴定鉴别:乳酸菌菌种的筛选与鉴定是不可分割的一步,只有确定菌株的种属和特性才能真正确认其乳酸菌的菌种类型。

目前,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理和生化特性检测、分子生物学方法(如PCR技术、16S rDNA序列分析)等。

在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过程中,还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 选择样品:样品的选择对于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从乳制品、肠道、土壤等环境中寻找潜在的乳酸菌菌种,可以提高分离到优良菌株的几率。

2. 优化培养条件:对于特殊的乳酸菌菌种,可能需要优化培养条件,如调整温度、添加特定的营养成分等,以促进其生长和繁殖。

3. 评价筛选结果: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结果需要综合考虑其特性和应用价值。

如菌株的酸奶生产能力、耐酸碱能力、抗菌能力、抗氧化能力等。

总结起来,乳酸菌菌种的分离筛选原理主要包括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培养条件、采用适当的分离方法和鉴定鉴别技术。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

乳酸菌的分离与筛选具体实验流程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酸菌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细菌,它们能够以乳酸为代谢产物进行无氧发酵,并且在食品工业、农业和医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乳酸菌不仅能够促进食品品质的改善和保鲜,还对人体健康具有积极影响。

然而,目前市面上存在许多商业化的乳酸菌制剂,其有效成分及效果并不尽相同。

因此,研究和筛选出优质活性的乳酸菌种类,具有重要意义和广阔前景。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分离与筛选方法得到高活性的乳酸菌。

通过该研究可以加深我们对乳酸菌及其作用机制的理解,并为特定领域如食品工业、农业等提供先进的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

此外,筛选出具有优良特性的乳酸菌株也将为开发新型功能性食品、生物农药等领域的产品提供重要支持。

因此,本研究对于推动食品工业、农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3 实验目的本实验主要目的如下:- 收集和处理样品:收集富含乳酸菌的样品,并经过适当处理以提高分离效果。

- 选择与制备分离培养基:根据乳酸菌的特性选择适合的培养基并进行制备。

- 设定分离培养条件:通过调控温度、pH值等参数,确定适宜的乳酸菌分离培养条件。

- 鉴定活性乳酸菌指标:确定评价乳酸菌活性和质量的指标,并进行相关试验和检测。

- 设计与实施筛选试验:根据所选指标设计筛选试验,并在实验中采用相应方法进行实施。

- 可行性评估与结果分析:对筛选试验结果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总结可行性及相关优化建议。

通过以上实验流程,我们旨在深入了解乳酸菌的特点及其在不同领域中应用潜力,并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乳酸菌产品提供理论和实践基础。

2. 乳酸菌的分离方法2.1 样品收集与处理在乳酸菌的分离研究中,样品的选择和处理十分重要。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来源的样品,如发酵食品、生态环境等。

收集样品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处理以消除非目标微生物对于乳酸菌生长和筛选的干扰。

常见的样品处理方法包括冷藏、过滤、稀释等。

2.2 分离培养基选择与制备为了促进乳酸菌的分离和生长,在实验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分离培养基。

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六种原料青贮中的应用

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六种原料青贮中的应用

耐低温乳酸菌的筛选与六种原料青贮中的应用针对青海省饲草料短缺、高原寒冷气候不利于青贮调制。

从本地青贮饲料中分离出耐低温乳酸菌,对该菌在低温环境下对青贮添加作用的研究,为该菌在青海省青贮饲料添加剂的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对解决牧区饲草料短缺,减轻草原放牧压力,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现实意义。

从全株玉米青贮以及新鲜泡菜中分离得到5株乳酸菌,其中3株为杆菌、2株为球菌。

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一株生长繁殖和产酸能力较强的耐低温乳酸菌L2,其稳定期菌体浓度最大,为6.30lgCFU·mL-1。

对5中乳酸菌进行形态学观察和生理生化鉴定,对照伯杰式手册确定5种乳酸菌分别是R1、R2:乳明串珠菌;L1:德氏乳杆菌;L2、L3:植物乳杆菌。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分析确定该菌在MRS培养液中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3.1%、初始pH6.4、培养温度18.4℃。

这三个因素单独对L2乳酸菌菌体浓度均有显著影响(p﹤0.05),但三者彼此之间交互作用不明显(p﹥0.05)。

六种原料青贮试验表明:除鹅观草外,添加L2乳酸菌(C组)青贮粗蛋白损失较自然青贮(B组)少,其中在麦鬓草中表现最为明显:青贮30天,C组粗蛋白几乎没有损失,而B组损失1.35%;添加L2乳酸菌有利于提高青贮粗脂肪含量,其中全株油菜C组较B组高1.08%,差异显著;两种青贮处理NDF呈下降趋势,C组总体下降幅度较B组大;C组ADF含量及粗灰分含量总体较B组低;而总P含量C组总体高于B组,Ca含量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体外产气试验结果表明:自然青贮和添加L2乳酸菌的青贮均能提高六种原料的消化率,且后者效果优于前者。

一株乳酸菌培养条件优化及菌种鉴定

一株乳酸菌培养条件优化及菌种鉴定
1 . 乳 酸 茵半 固体 培 养 .2 4
根据高层半固体琼脂培养基的厌氧性能原理 ,利用马向前等人研制 的计数方法 ,对乳酸菌进行活菌 培养 、计数。在半 固体培养基上对乳酸菌进行活菌计数。
在筛选出最佳固体培养基后 , 按最佳 固体培养基的配方调整琼脂的量配制相应的半 固体培养基 ,加人 ll m 活化乳酸菌 , 1 倍系列均匀稀释。凝固后置 3  ̄培养 , 4 后计菌落数 , 以 O 7( 2 2h 每天 1 , 次 并用直尺在放
公司 ; 可调试取液器 ,上海热电仪器有限公司 ; H 一 C精密 p P S3 H计 ,上海雷磁仪器厂 ; 显微镜 、目镜测微
尺、镜台测微尺 、接种针 、接种环 、镊子 、涂棒 、酒精灯等 。
收 稿 日期 :20 — 0 2 07 1—2
作者简介 :刘岩岩 ( 93 ,女 ,黑龙江富裕人 ,在读硕士研究生 ,主要从事微生物遗传学研究 ,E m i ay n9 35 l ao. r。 18-) - al na 180 1@yho o :y cn
曲线、p — 曲线的绘制 ,了解了此种乳酸菌 的牛长特性 。通过菌落形态观察 以及生化鉴 定实验 ,如 :吲哚试验 、 Ht
接触酶试验 、运动性检测 、糖发酵试验 等鉴定出此种乳酸菌为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
关键词 :乳酸菌 ;培养条件优化 ;菌种鉴定 中图分类号 :T 221 S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 — 8 X2 0 )2 0 2 — 4 7 9 4 (0 80— 0 1 0 0
维普资讯
齐 齐 哈 尔 大 学 学 报
20 年 08
14 实验 方 法 .
1 . 乳酸茵固体培养条件优化 .1 4 取经多次活化的乳酸菌 l l m ,用无菌水进行 l 倍系列均匀稀释 ,取 l ,l ,l 3 O O O O 种稀释度 ,分 别接种于 6种 固体培养基 中,用混合平板法培养 , 固后置于 3  ̄培养 ,2 凝 7( 2 4h后进行菌落计数 ,每天 1 ,并用直尺在放大镜下测量 。也正 因为如此 , 乳酸菌被广泛用于轻工业 、食品、医药及饲料工业等许多

生物保鲜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的开题报告

生物保鲜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的开题报告

生物保鲜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的优化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乳制品是不可或缺的食品之一,其中酸奶、酸乳饮料等属于乳酸菌发酵制品。

乳酸菌可以在发酵食品中发挥各种有益的作用,如改善食品品质、增强抵抗力、促进肠道健康等。

因此,生物保鲜乳酸菌的筛选鉴定及培养条件的优化对于酸奶等食品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从不同来源的样品中分离筛选出生物保鲜乳酸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评价,最终优化其培养条件,以提高其生产效率和质量。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1. 生物保鲜乳酸菌的分离筛选:选取不同来源的样品,如土壤、酸奶等,采用扩散分离培养基分离出潜在的生物保鲜乳酸菌,进行初步筛选。

2. 生物保鲜乳酸菌的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等手段对初步筛选出的生物保鲜乳酸菌进行鉴定和分类。

3. 生物保鲜乳酸菌的评价:对鉴定出的生物保鲜乳酸菌进行功能评价,如抗菌活性、发酵性能等。

4. 生物保鲜乳酸菌的培养条件优化:通过设计不同的培养条件,如菌落形态、温度、培养时间等,优化生物保鲜乳酸菌的产率和质量。

四、预期成果
本研究预期可以筛选出多个来源、多个功效的生物保鲜乳酸菌,并对其进行鉴定和评价,最终优化生物保鲜乳酸菌的培养条件,为乳制品工业提供多种选择,增强其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同时,也可为生物保鲜菌制剂的开发提供借鉴和参考。

1株鸡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基优化

1株鸡源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培养基优化
维普资讯
湖南农业科学
20 ,1 :4 ~13 08 ( ) 11 4
H nnA r uu l c ne ua gi l r i cs c ta S e
1株 鸡 源 乳 酸 菌 的 分 离 、 定 及 培 养 基 优 化 鉴
李 自刚 , 一 ,张 晓静 ,边 传 周 ,叶 传林
c tiae t3 o o h du , fe 4 h. utv td a 7 C n te me im atr2
Ke r s:a t a iu ;io t n;ie tiain y wo d lco cl s sl i b l ao d nict ;me i ot zt n hc e f o da pi ai ;cik n mi o
cu。 f
关键 词 : 乳酸杆 菌;分离 ; 鉴定 ;培养基优化 ;鸡
中 图分 类 号 : 1 8 4 8 3 S 8 . 1 .1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 6 X 2 0 ) 1 0 4 — 3 10 0 0 ( 0 8 0 — 1 1 0
I o a i n. d n iia i n o c i i c e i r m i k n s l to I e tfc t f La tc Ac d Ba t ra f o Ch c e 0 a d Op i ia i n o h lu e M e i m n tm z to ft e Cu t r du
1coe1 , maojie1 , ats % t t uc 0% p—gyeoh sh t i du 0. % . eval o n f l ec e 7 o lc rp op aeds im 5 T i ecu t ah d5.6×1 f e t a o h b oZ r 0 cuWhn iw s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

乳酸菌的分离培养保加利亚乳杆菌组长:组员:实验目的:1.学习并掌握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技术及微生物形态观察;2.学习微生物制片、染色的基本技术,掌握乳酸菌的简单染色法及无菌操作接种技术;3.通过对培养基的配制,了解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步骤和方法,掌握微生物实验常用的器皿的清洗与包扎、培养基的制备、消毒灭菌。

4.了解各种灭菌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以及实验室中常用的灭菌方法。

5.了解酸奶中乳酸菌分离原理, 观察乳酸菌的基本形态,掌握用显微镜测微尺测量微生物细胞大小、数目的测定的方法。

6.了解稀释平板计数的原理,熟练掌握混合平板培养法。

明确显微镜计数的原理并学习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7.初步学会乳酸菌培养的基本技术,了解并掌握细菌鉴定中常用生理生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8.了解并掌握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常用方法及其优缺点,并了解不同微生物对不同的生物大分子的分解利用情况,认识微生物代谢类型的多样性。

实验原理:乳酸菌指发酵糖类主要产物为乳酸的一类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阳性细菌的总称,本实验中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染色,革兰氏染色法是根据细菌细胞壁成分不同,脱色效果不同从而可以将细菌区分为G+和G-菌。

通过革兰氏染色以及形态学观察,乳酸菌呈紫色,为革兰氏阳性菌;乳酸菌应为乳杆菌和乳球菌的混合体。

酸奶中含有乳酸菌,而且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酸奶中通常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嗜热链球菌、保加利亚乳杆菌四种菌。

细菌及其它一些微生物的大小,通常用测微计来测量,测微计分接目测微计与镜台测微计;培养基是按照微生物生长发育的需要,用不同组份的营养物质调制而成的营养基质;灭菌是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来杀死或除去物品上或环境中的所有微生物,包括芽孢;自然条件下,微生物常以群落状态存在,这种群落往往是不同种类微生物的混合体,为了研究某种微生物的特性或者要大量培养或者使用某种微生物,必须从这些混杂的微生物群落中获得纯培养,这些获得纯培养的方法称为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化。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稳定性研究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及其稳定性研究
基础 研 究
DOI : 1 O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5 - 6 5 2 1 . 2 0 1 3 . 1 8 . 0 0 2
霞瑟磷究麓器麓
Fo o d Re s e a r c h An d De v e l o or e f e r e n c e t o< c o m mo n b a c t e r i a i d e n t i i f e d ma n u a l s y s t e m> t o d e t e r mi n e i t s b i o l o g i c a l c a t e g o r i e s ,a t o t a l o f i f v e s p e c i e s . Th e n t h r o u g h t h e s i n g l e- f a c t o r t e s t o n t h e e f f e c t s o f d i f f e r e n t l a c t i c ci a d b ct a e r i a,a n d r e s u l t s we r e c o mp a r e d a n d a n a l y z e d . Ke y wor d s: f e r me n t a t i o n f o o d; l ct a i c ci a d b a c t e r i a; i s o l a t i o n; i d e n t i ic f a t i o n; s t a b i l i t y
发 酵食 品 是 指 在 食 品加 工 过 程 中有 微 生 物 或 酶 参 与而 形 成 的一 类 特殊 食 品…。一 般在 发 酵 中以 乳 酸 菌 为代 表 的有 益 微 生 物 群 体 稳 定 且 占绝 对 优 势 。但 由于 含 有 活 菌 的 益 生 菌 的 产 品 易 受 环 境 温

低温环境中乳酸菌的开发利用

低温环境中乳酸菌的开发利用

微生物学报Ac加MfcrD6幻f堙fc日5跏fc448(1):132~137;4January2008ISSN0001—6209;CNll-1995/Qhttp://joumals.im.ac.cn低温环境中乳酸菌的开发利用杨洪岩,王小芬,崔宗均8(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北京100094)摘要:乳酸菌作为一种益生资源,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

在自然界存在的乳酸菌中,有一类虽然人们一直在利用,但是还没有充分的研究和开发,这类乳酸菌就是低温环境中生长的乳酸菌。

国外目前所见有关低温乳酸菌的报道多集中于低温冷藏肉、鱼制品及泡菜中的乳酸菌,集中研究和应用的菌属主要包括LP“c伽Ds幻c和如c幻易口cfff“s,而国内这方面的研究并不多见。

笔者根据目前国内外低温乳酸菌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其存在环境、种类及相应作用,并对其研究涉及的领域、趋势及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和展望,以期为国内这类乳酸菌资源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低温;乳酸菌;发酵食品;冷藏中图分类号:Q93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001.0209(2008).01.0132.06近些年来,随着人们对微生物益生作用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乳酸菌被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和饲料领域中。

不同种类的乳酸菌适应生长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它们在自然界分布广泛。

人类及动物的肠道内、奶制品中及一些植物的表面都存在着不同类型的乳酸菌。

在这些乳酸菌中,有一类虽然人们一直在利用,但是还没有充分的研究和开发,即低温环境中的乳酸菌。

这类乳酸菌在一些发酵食品的生产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在发酵食品韩式泡菜(Kimchi)的制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微生物k“cD,lDsfDcmeJP,l地rD耐Ps,它可以在5—7℃的低温环境中相对于一些乳酸杆菌(如,如cfD6口c沮f“Jpz口,l细Ⅲm)生长更为快速,产生更多量的乳酸,因此使得Kimchi的风味维持更久【l】。

本文从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展开,综述了目前国内外低温乳酸菌的研究现状,阐述了其存在环境、存在种类及相应作用,以期为国内这类资源的研究与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分离鉴定及试验方法
乳酸菌的分离鉴定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菌落筛选:根据菌落的颜色、大小、光泽度和透明程度,挑取含溶钙圈的单菌落。

2. 分离纯化:在MRS或Elliker固体培养基上反复划线分离,直到分离到纯的单一菌落。

3. 革兰氏染色:镜检观察菌体颜色、大小、形状和排列方式。

4. 过氧化氢酶实验:将革兰氏染色阳性、过氧化氢酶阴性的菌株初步认定为乳酸菌。

5. 保藏:用终浓度为25%甘油冻存管进行菌株的保藏,置于-80℃冰箱中保存备用。

乳酸菌的试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1. 耐酸性优良菌株筛选试验:将分离纯化的乳酸菌和实验室耐酸性较好的WHH544接种到MRS液体培养基中,接种量为2%,于37℃培养箱中培养24小时,连续活化2代后,以6000r/min离心10分钟,弃去上清液,沉淀菌体用灭菌生理盐水洗涤、离心2次后,通过麦氏比浊法调整菌悬液浓度为×108CFU/mL。

2. 其他试验:根据具体研究需求进行相关试验,例如通过不同条件培养,观察菌株生长情况;或通过发酵实验,测定乳酸菌的产酸能力等。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专业微生物学书籍或文献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猪源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猪源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培养条件优化

猪源乳酸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发酵培养条件优化摘要微生态制剂是发展绿色养猪业的关键,乳酸杆菌是目前应用的微生态制剂中最重要的有益菌组成成分之一。

分离、鉴定并筛选出1株耐酸和耐胆盐能力较强的乳酸杆菌,命名为乳酸杆菌L5株。

采用单因素法和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其发酵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发酵培养菌落总数可达8.25×108 cfu/mL。

AbstractProbiotics is the key to developing green pig industry. Lactobacillus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eneficial bacterium components in the current application probiotics. One Lactobacillus strain which had strong acid and bile salts resistance was isolated,and it was identified and named Lactobacillus strain L5. The fermentation conditions in liquid culture were studied by single factor test and orthogonal test. Under optimal conditions,the living bacteria concentration reached 8.25×108 cfu/mL in the fermentation liquid.Key wordsLactobacillus from swine;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fermentation condition;optimization由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和化学药物的弊端日益明显,使得微生态制剂在畜牧养殖业的应用成为必然。

《抗真菌乳酸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在乳清防腐中的应用》范文

《抗真菌乳酸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在乳清防腐中的应用》范文

《抗真菌乳酸细菌培养条件的优化及在乳清防腐中的应用》篇一一、引言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乳制品的保存与防腐问题逐渐凸显。

在乳制品的加工和储存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污染和生长,尤其是真菌的滋生,常常导致乳制品的腐败和品质下降。

乳酸细菌作为一种常见的益生菌,具有抗真菌、抗菌等特性,因此其在乳制品的防腐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研究抗真菌乳酸细菌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在乳清防腐中的应用。

二、抗真菌乳酸细菌的培养条件优化1. 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抗真菌乳酸细菌的培养基选择对于其生长和繁殖至关重要。

我们通过对比不同配方的培养基,包括碳源、氮源、微量元素等,发现以乳清为主要碳源,酵母提取物和蛋白胨为氮源的培养基对乳酸细菌的生长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此外,添加适量的钾、磷等微量元素也有助于提高乳酸细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2. 培养温度与时间培养温度和时间是影响乳酸细菌生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适宜的培养温度为37℃,在此温度下,乳酸细菌的生长速度较快,且能够保持较高的活性。

此外,适当的培养时间也是关键,过短的培养时间可能导致乳酸细菌数量不足,过长则可能造成营养消耗过多,影响其活性。

3. 培养环境的pH值培养环境的pH值对于乳酸细菌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我们通过调整培养基的pH值,发现当pH值为6.5-7.0时,乳酸细菌的生长最为旺盛。

因此,在培养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培养环境的pH 值。

三、抗真菌乳酸细菌在乳清防腐中的应用1. 乳清防腐的必要性乳清是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一种副产品,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易受微生物污染。

因此,乳清的防腐对于保证其品质和延长保存期限具有重要意义。

2. 抗真菌乳酸细菌在乳清防腐中的应用抗真菌乳酸细菌具有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特性,因此可应用于乳清的防腐。

通过将优化后的抗真菌乳酸细菌加入到乳清中,可以有效抑制其他有害微生物的生长,延长乳清的保存期限。

同时,乳酸细菌的添加还可以提高乳清的品质和口感。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培养条件的优化结果通过对比不同培养条件下的乳酸细菌生长情况,我们发现优化后的培养条件(如培养基的选择与配制、培养温度与时间、培养环境的pH值等)可以有效提高乳酸细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U Xu-jian,LI Chang-hui,LIU Ming-can,LI Cai-juan,ZHAO Ming-xia
( Agriculture and Animal Husbandry College of Qinghai University,Xining 810016,China)
Abstract: One lactic acid bacteria strain L2 with low temperature resistant and more lactic acid production was isolated and selected from corn silage and fresh kimchi. The strain was identified with morphological,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according to the Bergey' 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The culture conditions of this strain were optimized as 3. 1% ( v / v) inoculation amount,initial pH 6. 4 and temperature of 18. 4 ℃ with Box-Behnken Design. Key words: low temperature lactic acid bacteria; isolation; optimization of culture Corresponding author: LI Chang-hui E-mail: lichanghui8@ yahoo. com. cn
原多在秋季 开 展 青 贮,此 时 平 均 气 温 低 于 10 ℃ , 市售乳酸菌 青 贮 添 加 剂 在 此 温 度 下 活 性 微 弱、几 乎 不 生 长 ,对 提 高 低 温 环 境 青 贮 品 质 的 作 用 微 弱 。 因 此 ,要 提 高 青 藏 高 原 青 贮 饲 料 品 质 ,须 选 育 耐 低 温乳酸菌菌种。目前有关耐低温乳酸菌的研究国 内 外 报 道 较 少 ,已 有 研 究 多 集 中 于 低 温 冷 藏 肉 、泡 菜 等 食 品 方 面[7-8],尚 未 见 到 针 对 青 贮 的 耐 低 温 乳 酸菌的选 育 与 应 用 的 研 究。鉴 于 此,本 研 究 从 青 贮饲料和泡 菜 中 分 离 耐 低 温 乳 酸 菌,并 对 其 进 行 优 化 培 养 实 验 ,以 确 定 该 菌 的 最 佳 发 酵 条 件 ,为 该
1380 - 1388 07 /2014
草业科学 PRATACULTURAL SCIENCE
DOI: 10. 11829 \ j. issn. 1001-0629. 2013-0536
櫧櫧毥
櫧櫧櫧毥
后生物 生产层
耐低温乳酸菌的分离与优化培养
31 卷 07 期 Vol. 31,No. 07
櫧櫧毥
櫧櫧櫧毥
结果显示,L2 菌稳定期菌体浓度最大,为 6. 30 lgCFU·mL - 1 ( 图 1) ,培养液 pH 下降的也最快,表 明 L2 产酸能力最好。所以,在 5 株菌种中选取 L2 作为目的菌种。 2. 3 乳酸菌鉴定 2. 3. 1 形态学鉴定 分离获得的 5 株菌种菌落形 态( 菌落颜色、透明度等) 及菌体形态如表 2 所示。 其中,L2 菌落呈乳白色、不透明、边缘整齐、表面光
07 /2014
草 业 科 学 ( 第 31 卷 07 期)
菌的扩大培 养 及 工 业 生 产 提 供 依 据,这 对 于 促 进 高寒地区发展青贮具有积极的作用。
1 材料与方法
1. 1 实验材料 乳酸菌: 从青海大学农牧学院草科系实验室提
供的新鲜泡菜、全株玉米( Zea mays) 青贮中分离获 得。
2 结果与分析
2. 1 筛选获得乳酸菌 通过两次筛选,从泡菜和全株青贮玉米中得到
有溶钙圈、革兰氏染色呈阳性、接触酶实验呈阴性的 菌株共 5 株。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可知其中球菌两
1381
PRATACULTURAL SCIENCE( Vol. 31,No. 07)
07 /2014
株,杆菌 3 株。现记球菌为 R、杆菌为 L,分别对其进 行编号,5 株菌种表示为 R1 、R2 、L1 、L2 、L3 ,其中 R1 、 L1 、L3 来源于泡菜,R2 、L2 来源于全株青贮玉米。 2. 2 优良菌株筛选结果
养温度 18. 4 ℃ 。
关键词: 耐低温乳酸菌; 分离; 优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 Q939. 11 + 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0629( 2014) 07-1380-09〔1 〕
Isolation and optimization of low temperature lactic acid bacteria
6 6. 5 7 16 19 22
1. 2. 6 数据处理 活菌计数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 移液枪吸取培养液 1 mL 于无菌试管中,10 倍稀释 法稀释至合适倍数后,取数滴于血球计数板上,置于 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利用 SAS 9. 1. 3 软件对数据进 行 t 检验分析,Design Expert 7. 0 软件进行响应面分 析。
表 1 响应面设计因素水平表 Table 1 Levels and codes of variables of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RSA)
因素 Factor
水平 Level
-1 0
1
A 接种量 Inoculum / %
2
3
4
B 起始 pH Initial pH
C
培养温度 Incubation temperature / ℃
按接种量 3% ( V / V) 进行接种,初始 pH 为6. 2, 分别在 10、13、16、19、22 ℃ 条件下恒温培养,每隔 12 h 进行一次活菌计数。观察培养温度对耐低温 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1. 2. 5 耐低温乳酸菌培养条件优化 利用 Design Expert 7. 0 软件按照 Box-Benhnken 实验设计原理设 计实验组,设置接种量、起始 pH 和培养温度 3 个因 素为自变量,活菌数( CFU) 作为响应值,通过响应面 分析(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RSA) 确定最优培养 条件[9-11]。接种量、起始 pH 及培养温度 3 个自变量 因素的 Box-Benhnken 响应面设计因素水平如表 1 所示。
温培养,每隔 12 h 进行一次活菌计数。观察接种量 对耐低温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调节 MRS 液 体 培 养 基 初 始 pH 分 别 为 5. 0、 5. 5、6. 0、6. 5 和 7. 0,按接种量 3% ( V / V) 进行接 种,10 ℃ 恒温培养,每隔 12 h 进行一次活菌计数。 观察初始 pH 对耐低温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1 〕 收稿日期: 2013-09-13 接受日期: 2013-11-29 基金项目: 青海高原放牧家畜营养与生态国家实验室培育基地项目基金 第一作者: 储徐建( 1989-) ,男,安徽潜山人,在读硕士生,研究方向为牧草饲料开发与利用。E-mail: xiaojian302@ yeah. net 通信作者: 李长慧( 1969-) ,男,山东齐河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牧草饲料开发与利用。E-mail: lichanghui8@ yahoo. com. cn
储徐建,李长慧,刘明灿,李彩娟,赵明霞
( 青海大学农牧学院,青海 西宁 810016)
摘要: 从青贮玉米( Zea mays) 以及新鲜泡菜中分离乳酸菌,通过初筛和复筛获得 1 株产酸能力较强的耐低温乳酸
菌 L2 ; 对其进行了形态学描述和生理生化鉴定,对照伯杰式手册确定其种属; 采用 Box-Behnken 实验设计进行培 养条件优化实验,确定了该菌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该菌的最佳发酵条件为接种量 3. 1% 、初始 pH 6. 4、培
MRS 培养基: 牛肉膏 10 g、蛋白胨 10 g、酵母膏 5 g、吐温 - 80 1 mL、柠檬酸二胺 2 g、乙酸钠 5 g、 K2 HPO4 2 g、MgSO4 ·7H2 O 2 g、MnSO4 ·4H2 O 0. 25 g、葡萄糖 20 g、琼脂 10 g、蒸馏水 1 L,调 pH 至 6. 2 ~ 6. 4,121 ℃ 灭菌 15 min。 1. 2 实验方法 1. 2. 1 乳酸菌的分离、初筛 取新鲜泡菜汁液体样 品 1 mL 于盛有 9 mL 无菌水的试管中,振荡混匀; 全 株玉米青贮固体样品称取 1 g,剪碎置于无菌烧杯 中,加 50 mL 无菌生理盐水,摇晃并浸泡数分钟。无 菌试管中利用 10 倍稀释法分别上述两样品溶液稀 释至 10 - 3 、10 - 3 以及 10 - 3 倍,并进行编号。对应编 号,吸管移取两滴于的含有 0. 5% CaCO3 的 MRS 培 养基上涂平板。10 ℃ 恒温培养 72 h 后,选取周围出 现溶钙圈的菌落,利用划线法在空白 MRS 平板上分 离出单菌落,观察菌落形态。分离出的单菌落菌株 进行革兰氏染色和接触酶实验,选择溶钙圈较大、革 兰氏染色 阳 性 且 接 触 酶 实 验 阴 性 的 菌 株,转 移 至 MRS 斜面培养基上,2 ℃ 恒温保存备用。 1. 2. 2 乳酸菌复筛 用接种环分别挑取上述菌种 约两环于 MRS 液体培养基中,10 ℃ 培养 48 h 得到 母液。将母液分别接入空白 MRS 液体培养基中,保 持接入后菌种浓度一致( 4. 78 lgCFU ·mL - 1 ) 。10 ℃ 恒温培养,每隔 12 h 测定一次菌体浓度及发酵液 pH。选出生长速度和产酸能力最好的 1 株菌种。 1. 2. 3 乳酸菌的鉴定 光学显微镜下对菌种进行 形态学鉴定; 参照伯杰氏细菌鉴定手册和《乳酸细 菌分类鉴定及实验方法》进行乳酸菌生理生化特性 鉴定。 1. 2. 4 培养条件对乳酸菌生长的影响 分别以 1% 、2% 、3% 、4% 、5% ( V / V) 的接种量将乳酸菌接 种于 MRS 液体培养基中( 初始 pH 为 6. 2) ,10 ℃ 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