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20210224092518)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903d552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33.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
是指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达到设计和规范要求而制定的一系列管理措施和规定。
以下是一个常见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内容概述:
1. 质量目标和指标:明确混凝土的质量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质量指标,如抗压强度、抗渗透性等。
2. 材料的选择与采购:确定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标准和采购程序,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
3. 配合比设计:根据混凝土所处的环境条件和要求,设计合理的配合比,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能和耐久性。
4. 批准和审核程序:制定混凝土配合比的批准和审核程序,确保配合比的严格执行和符合要求。
5. 施工工艺控制:制定混凝土的施工工艺,包括搅拌、浇筑、振捣等操作的要求和控制措施。
6. 质量检测和评定:制定混凝土质量的检测方法和评定标准,如抗压强度试验、工作性能测定等。
7. 设备和工具的管理:对混凝土搅拌机、输送泵等设备和工具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和使用。
8. 施工人员培训:对相关施工人员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质量意识,确保混凝土质量的控制和管理。
9. 不合格品处理:对不合格的混凝土进行处理和追责,防止不合格品进入施工现场。
10. 质量记录和档案管理:保存混凝土质量的相关记录和档案,以备后续查验和追溯。
以上是一个基本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大致内容,具体制度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8520d02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0c.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证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管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混凝土工程项目。
第三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设计、施工、验收,并按照本制度进行质量控制与管理。
第四条工程质量是保证建筑物、构筑物正常使用、达到预期使用年限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本制度规定了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管理的具体要求。
第五条施工单位应根据混凝土工程的特点和要求,制定详细的混凝土质量控制与管理方案,按照方案组织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第六条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监督检查,确保施工单位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施工,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
第二章混凝土质量控制第七条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八条各材料的选择和使用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且具备相应的检验报告。
第九条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应在保证强度和耐久性基础上进行,调整后的配合比应经过实验验证。
第十条混凝土施工前,应进行试块抗压强度试验,试块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十一条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按照配合比要求进行搅拌、浇筑、养护等工作。
第十二条混凝土施工现场应有足够的设备和工具,用于搅拌、运输、浇筑、养护等工作。
第十三条混凝土施工现场应严格按照施工组织设计要求组织作业,保证施工质量。
第十四条混凝土搅拌站应定期对搅拌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
第十五条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应进行养护工作,保证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发挥。
第十六条混凝土施工现场应严格进行试块抗压强度试验,并监测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承载性能等。
第三章混凝土质量管理第十七条施工单位应建立混凝土质量管理档案,记录混凝土的配合比、试块强度、试验报告、施工记录等。
第十八条施工单位应配备专职质检人员,负责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查和控制。
第十九条监理单位应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把关,及时发现并解决质量问题。
第二十条混凝土工程质量问题的处理应按照相关规范和要求进行,及时整改,并记录相关处理过程。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四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13b94a56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0e.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质量控制目标:制定质量控制目标,明确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施工性能等指标要求。
2. 原材料控制:对混凝土原材料进行供应商评估和合格证明的审查,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符合要求。
对原材料进行进场验收,并建立原材料跟踪管理,保证原材料的可溯性。
3. 配制控制:建立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和审核制度,合理配制混凝土配合比。
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核查和修正,确保施工中按照设计要求配制混凝土。
4. 施工控制:建立混凝土浇筑和养护工艺规程,明确施工工序和要求。
监控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过程,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
5. 样品检验控制:进行混凝土样品的取样和试验,检验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质量指标。
建立样品检验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获取、保存和处理符合规范要求。
6. 质量记录和报告:建立质量记录和报告制度,记录混凝土的配制、施工和检验情况。
定期向相关部门提交质量报告,及时反馈混凝土质量情况。
7. 质量培训和提升:开展混凝土质量培训,提升员工的质量意识和技能。
组织经验交流和技术研讨会,推动混凝土质量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以上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建立和执行这些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和管理混凝土质量,确保施工质量的安全和可靠。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二)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是建筑工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工程安全。
混凝土作为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材料,其质量控制和管理必须严格执行,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可靠性。
下面将从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的基本要求、质量控制措施和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基本要求混凝土的基本要求是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以及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
1.1 强度要求:混凝土的强度是衡量其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根据不同的工程要求和使用要求,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也有所不同。
在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进行配制和施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3篇)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e46559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23.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文一、引言本制度旨在规范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工作,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相关国家标准和规范,保证工程质量稳定可靠。
所有参与混凝土施工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
二、质量控制要求1. 混凝土原材料的质量控制(1)水泥: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水泥,并进行质量检测。
(2)骨料: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骨料,并进行质量检测。
(3)水:选用清洁无杂质的水,并进行水质检测。
(4)外加剂:使用经过质量检验合格的外加剂。
2. 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和调整(1)配合比的制定:根据设计要求和相关规范要求,制定合理的混凝土配合比。
(2)配合比的调整:在施工过程中,如有需要调整配合比,必须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评估与批准。
3. 施工工艺控制(1)搅拌设备:使用符合国家标准及相关规范的搅拌设备。
(2)搅拌过程控制:搅拌时间、搅拌速度等参数必须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控制。
(3)运输和浇筑:混凝土运输和浇筑过程必须进行有效的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4)养护措施: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养护措施,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4. 质量检测及监控(1)取样与试验:根据要求进行混凝土取样和试验,并做详细的记录。
(2)检测项目:质量检测包括混凝土强度、密实度、含水率等指标。
(3)检测频率:检测频率应根据相关规范的要求和工程的特点进行确定。
5. 质量记录管理(1)混凝土试验记录:对混凝土原材料、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施工过程等进行详细记录。
(2)质量问题记录:对混凝土施工中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记录,并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三、质量管理责任分工1. 项目经理:负责整个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理,对所有施工工序进行监督和检查。
2. 技术负责人:负责制定混凝土配合比、搅拌工艺和养护方案等,并对施工过程进行技术指导。
3. 施工班组长:负责组织和指导施工人员进行混凝土施工工作,并负责质量的把关。
4. 质检员:负责对混凝土原材料、搅拌过程、浇筑过程等进行质量检测和记录。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7decc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4.png)
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本制度旨在规范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流程,以提高施工质量,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规定要求。
一、施工前准备1.1 施工前检查在混凝土施工前,必须进行现场检查,包括土壤、基坑、松土等地质情况和场地平整度、排水等环境情况,确定施工前提要求,并作出相应的技术准备。
1.2 材料质量检查在施工前,必须对所有混凝土材料进行检查,特别是水泥、细集料、粗集料和混凝土添加剂。
对于不合格的材料必须及时通知材料供应商或立即更换。
1.3 混凝土强度检测在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强度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确定施工方案、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强度等质量指标符合设计要求。
二、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1 施工前预处理在施工前,必须对模板、钢筋和钢筋网进行检查,并保持干净。
2.2 配合比调整混凝土配合比必须根据施工要求进行科学调整,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稳定性。
2.3 施工设备管理施工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并有相关证书和检测报告,要定期检修。
2.4 混凝土施工质量监控混凝土施工质量监控必须进行,包括混凝土配合比、搅拌时间、施工温度、水灰比等参数的测试。
对于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必须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2.5 现场巡查对施工过程进行现场巡查,特别是混凝土坍落度、振捣、密实度等参数进行检测,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2.6 施工中检查混凝土施工质量必须进行中检,当出现问题或存在不合格情况时,应及时制定整改措施,追溯原因,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出现。
三、施工结束后的检查3.1 施工质量检查当施工结束后,必须进行施工质量检查,包括混凝土表面质量、强度等参数以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3.2 资料整理和归档施工质量资料必须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施工记录、施工质量检测报告、材料检测报告等档案按要求保存。
结语混凝土施工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实施,可以规范施工流程,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每一项工程均符合相关要求。
有助于加强施工质量管理,确保工程施工效果和工程质量可控。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本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184be440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c6.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混凝土生产过程,确保混凝土质量,保证工程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基本管理规定,适用于所有涉及混凝土生产的单位。
第三条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保证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强度等技术指标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四条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加强现场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发生。
第五条本制度的执行部门是负责混凝土生产的单位。
第六条本制度的内容包括混凝土配合比、原材料采购与管理、生产过程控制、成品质量检验与验收、文件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第二章混凝土配合比第七条混凝土配合比是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制定合理的配合比。
第八条混凝土配合比应综合考虑原材料质量、混凝土强度要求、施工条件等因素,确保混凝土质量。
第九条混凝土配合比的制定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不得随意更改。
第十条混凝土配合比的执行应由负责混凝土生产的单位指定专人负责,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备。
第三章原材料采购与管理第十一条原材料采购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选择优质的原材料供应商。
第十二条原材料进厂前应进行抽样检验,确保其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十三条原材料应进行合理的储存和保管,防止发生污染、受潮等情况。
第十四条原材料使用时应按照配合比和施工计划进行计量和调配,严禁错用或过量使用。
第四章生产过程控制第十五条生产过程控制是确保混凝土质量的关键环节,应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控制。
第十六条生产过程中应对原材料进行合理调配,确保混凝土的稳定性和均匀性。
第十七条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搅拌设备的维护和保养,防止设备故障对混凝土质量造成影响。
第十八条生产过程中应检测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温度,确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的可塑性和流动性。
第五章成品质量检验与验收第十九条成品混凝土应进行质量检验和验收,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第二十条成品混凝土的质量检验和验收应由专业人员进行,并填写相应的检验记录。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eff00ba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f.png)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一、引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材料之一。
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预期标准,必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本文将介绍一个完整的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以保证施工过程中混凝土质量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二、质量目标我们的质量目标是生产出满足设计要求并符合国家标准的高质量混凝土,以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制定了以下管理制度。
三、质量管理责任1. 总负责人总负责人应对混凝土质量负总责,并下发相应质量管理的责任和权力。
2. 部门负责人各部门负责人应对本部门质量管理进行组织和执行,并严格落实相关质量管理制度。
四、质量控制措施1.原材料控制(1)水泥: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优质硅酸盐水泥。
(2)骨料:骨料应经过筛分和洗净处理,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3)掺合料:掺合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照要求进行掺入。
(4)混凝土添加剂:添加剂应符合设计要求,并严格按照生产工艺掺入。
2. 设备管理(1)搅拌设备和运输设备应符合标准,保证混凝土的搅拌均匀和运输过程中不发生质量变化。
(2)设备应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可靠性。
3. 生产过程控制(1)搅拌比例: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混凝土中水泥、骨料、掺合料和添加剂的比例。
(2)搅拌均匀性: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应达到均匀浆状,搅拌时间和方法应按照标准进行控制。
(3)浇筑时间:混凝土应在规定时间内浇筑,避免混凝土泌水或凝结。
(4)养护措施:混凝土在浇筑后应进行适当的养护,确保其强度和稳定性的发展。
五、实验检测1. 原材料检测:水泥、骨料、掺合料和添加剂应进行质量抽检,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
2. 施工现场检测:对混凝土的坍落度、抗压强度、骨料的含量等进行定期抽检,并建立相应的记录和报告。
3. 试块养护:对混凝土试块进行养护,并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抽检和试验。
六、质量纠正与改进1. 质量纠正措施发现混凝土质量存在问题,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包括停止施工、调整配比、更换原材料等,直至问题得到解决。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https://img.taocdn.com/s3/m/b364cc30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0f.png)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混凝土是建筑施工中重要的材料之一,其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需要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施工质量安全管理与控制的相关内容。
一、施工质量管理的原则1. 规范性原则:混凝土施工应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进行,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全员参与原则:混凝土施工质量的管理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各个岗位的人员都应积极参与,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3. 持续改进原则: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应不断进行改进,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纠正,以提高施工质量。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流程1. 施工前准备工作:在开始混凝土施工前,需要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首先,要进行场地的勘测和设计,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和施工方案。
其次,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培训,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
最后,要进行设备和材料的检验和准备,确保施工所需要的设备和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2. 施工过程管理:混凝土的施工过程需要进行全程质量控制。
首先,要对原材料进行检验和验收,包括水泥、骨料、掺合料等。
其次,在混凝土的搅拌过程中,要保证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的控制,以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
最后,在浇注混凝土前,要进行砼坍落度和含气量的检测,以确保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密实性。
3. 施工后验收工作:混凝土施工完成后,要进行验收工作。
首先,要对混凝土的硬化时间进行观察,以确定混凝土的强度和硬度是否满足要求。
其次,要对混凝土的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进行检测,以确保施工的质量符合要求。
最后,要对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耐久性进行检测,以保证建筑物的安全性和使用寿命。
三、施工质量安全控制措施1. 严格执行施工方案: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操作,确保每个环节都符合要求。
同时,要对施工方案进行定期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混凝土施工现场应进行严格的管理,包括安全措施、人员管理和设备管理等。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81adb18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547a16f.png)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广泛使用的重要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使用寿命。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特制定本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二、原材料质量管理1、水泥(1)选择具有良好信誉和质量稳定的水泥供应商。
(2)水泥进场时,必须附有质量证明书,并按批次进行检验。
检验项目包括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
(3)不同品种、强度等级的水泥应分别储存,不得混杂。
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防止受潮。
2、骨料(1)粗细骨料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质地坚硬、级配良好。
(2)骨料进场时,应进行检验,包括颗粒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等。
(3)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入杂物。
3、外加剂(1)外加剂的选用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和施工条件,经试验确定。
(2)外加剂进场时,必须附有质量证明书,并进行检验。
(3)外加剂应储存于专用仓库内,防止变质。
4、水混凝土搅拌用水应符合相关标准的要求,不得使用污水、废水。
三、配合比设计与管理1、配合比设计(1)根据工程要求、原材料性能及施工条件,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要求。
2、配合比调整(1)在施工过程中,如原材料发生变化或施工条件改变,应及时调整配合比。
(2)配合比调整应由专人负责,并经过试验验证。
3、配合比管理(1)配合比设计报告应经审核批准后使用,并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
(2)施工单位应保存配合比设计资料和调整记录。
四、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管理1、搅拌设备(1)搅拌设备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性能良好。
(2)计量设备应定期校验,保证计量准确。
2、搅拌操作(1)搅拌前,应检查原材料的质量和数量。
(2)严格按照配合比进行配料,控制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
3、运输管理(1)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确保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发生离析、漏浆等现象。
(2)运输过程中应采取保温或隔热措施,控制混凝土的温度。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ac57307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636287b.png)
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制度1. 引言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制度是指为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合理组织、规范操作和有效监控的一套规章制度。
本文档旨在规范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流程和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工作能按照标准执行,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混凝土施工的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建筑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等。
3.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在混凝土施工开始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以确保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具体准备工作包括:3.1 设计文件审查施工方必须仔细审查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文件,包括施工图纸、技术要求等,确保施工能按照设计要求进行。
3.2 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方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工艺、构造要点、安全措施等,以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
3.3 施工人员培训施工方必须对现场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包括操作流程、工艺要求和安全知识等,确保他们具备相关的技术和能力。
4. 施工过程管理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全程管理和控制,以确保施工质量。
4.1 材料验收管理施工方必须对所采购的混凝土原材料进行验收,包括水泥、骨料、粉煤灰等。
验收时要检查材料的质量和数量,确保符合规定的标准。
4.2 混凝土调配管理施工方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混凝土的调配工作。
具体工作包括计算配合比、控制拌和时间等,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稳定。
4.3 浇筑施工管理施工方必须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混凝土的浇筑施工。
具体工作包括良好的浇筑顺序、合理的浇筑速度等,以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密实性。
5. 施工质量控制为了保证施工质量,必须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包括自检、互检和监理检查等。
5.1 自检施工方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自检,确保操作符合标准和要求。
5.2 互检施工方必须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互检,即由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相互检查。
5.3 监理检查监理人员必须定期对施工过程进行检查和评估,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6. 施工质量验收施工完成后,必须进行施工质量的验收,以确保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9d23448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2b.png)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它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建立一个合理有效的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从混凝土质量控制、原材料管理和混凝土施工工艺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建设单位提供一份可行的参考。
一、混凝土质量控制1.1 质量目标混凝土质量目标应根据工程要求及施工环境而定。
建设单位应制定合理的质量指标,明确混凝土抗压强度、坍落度、减水剂掺入率等关键指标。
1.2 检测与监控为了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和可控性,建设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检测与监控机制。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原材料检测:对水泥、骨料、粉煤灰等原材料进行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根据工程要求和原材料性能,进行科学合理的配合比设计。
(3)现场试块制作:在施工现场制作混凝土试块,进行抗压强度检测,以监控混凝土强度的发展趋势。
(4)现场混凝土质量抽检:定期在施工现场抽取混凝土样品进行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并纠正质量问题。
1.3 质量评定和验收混凝土工程的质量评定和验收是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建设单位应根据相关规范和标准对混凝土质量进行评定和验收。
二、原材料管理2.1 水泥管理(1)水泥种类的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泥种类。
(2)水泥存储:水泥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库房中,避免与湿度较大的物料接触。
(3)水泥发货验收:对每批到货的水泥进行验收,检查标识、包装和质量证明文件等。
2.2 骨料管理(1)骨料筛选:对骨料进行筛选,确保满足配合比设计的要求。
(2)骨料存储:骨料应存放在干燥、平整、清洁的场所,避免受到污染和湿度的影响。
2.3 混凝土掺合料管理(1)掺合料类型选择:根据工程要求和性能要求选择合适的掺合料。
(2)掺合料掺入率控制:控制掺合料的掺入率,确保达到设计要求。
三、混凝土施工工艺3.1 配合比施工(1)配合比的调整: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配合比调整,确保施工质量。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5cfdd3b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4a1b1f2.png)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公司所有混凝土生产、运输、浇筑、养护等环节的质量控制。
二、原材料质量控制(一)水泥1、选用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的水泥品种和强度等级。
2、水泥进厂时,必须附有质量证明书,并按批次进行复验。
复验项目包括强度、凝结时间、安定性等。
3、水泥应储存于专用仓库,保持干燥、通风,防止受潮结块。
(二)骨料1、粗细骨料的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
2、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截面最小尺寸的 1/4,且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间距的 3/4。
3、细骨料应采用中砂,其细度模数应在 23 30 之间。
4、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并采取有效的防尘、防雨措施。
(三)外加剂1、外加剂的选用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施工条件和气候条件等因素综合确定。
2、外加剂进厂时,必须附有质量证明书,并按批次进行复验。
复验项目包括减水率、凝结时间差、抗压强度比等。
3、外加剂应储存于专用仓库,防止变质。
(四)掺和料1、掺和料的选用应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设计要求。
2、掺和料进厂时,必须附有质量证明书,并按批次进行复验。
复验项目包括细度、需水量比、活性指数等。
3、掺和料应储存于专用仓库,保持干燥、通风。
三、配合比设计与控制(一)配合比设计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和原材料性能等因素,通过试验确定。
2、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工作性等要求。
3、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二)配合比调整1、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当原材料的品种、规格或质量发生变化时,应及时调整配合比。
2、调整后的配合比应重新进行试验验证,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四、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一)计量控制1、混凝土生产所用的原材料计量应准确,计量误差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定期对计量设备进行校准和检定,确保计量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7c6236ded4d8d15abe234eba.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拌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种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混凝土拌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士1%;外加剂为士1%;粗细骨料为士2%;拌和用水为士1%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
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
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应针对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并按规定作好记录•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作出具体规定:施工控制试件应进行同条件养护,抽检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养护脱模后再转入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标准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料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 骨料•外加剂•拌和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胶凝材料总用量.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组分用量,并核算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重新调整计算的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试拌•调配符合要求(塌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的混凝土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严格测定搅拌混凝土前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分钟•也不宜超过3分钟.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混凝土施工前检验:复查原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技术条件相关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核查混凝土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施工过程检验:应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日常检验,并对用于施工过程控制或质量检验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抽检试件,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施工后检验: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电通量.测定结果应满足技术条件的规定.。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https://img.taocdn.com/s3/m/234989c0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68a3b74.png)
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基础材料,其施工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对于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美观度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材料选用、施工操作、质量检测和管理方面分析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措施。
一、材料选用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受材料的选择和配比的影响。
在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筛选和试验,选取优质的骨料、胶凝材料和添加剂。
骨料应具有适当的粒度和强度,胶凝材料应具有良好的固化性能,添加剂应具有改良混凝土性能的功能。
另外,在材料混合配比时,需根据实际工程要求和现场条件,合理调整配比比例,确保混凝土的性能和工程的需求相匹配。
二、施工操作混凝土的施工过程中,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对于施工质量的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按照施工工艺和要求进行操作。
在搅拌混凝土时,应掌握适当的搅拌时间、搅拌转速和搅拌顺序,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在浇筑混凝土时,应控制好流动性和可塑性,防止堵塞和分层现象的发生。
同时,在振捣混凝土时,应合理选择振捣设备、振动频率和振动时间,以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耐久性。
三、质量检测混凝土的质量检测是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环节。
对于混凝土的强度和成分进行准确的检测和评估,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质量问题,及时采取措施进行修复和调整,保证混凝土的安全和性能。
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取样试验和无损检测。
取样试验通过取混凝土样品进行试验,检测得出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等性能指标。
无损检测通过利用仪器仪表对混凝土进行检测,不破坏混凝土结构的前提下,得出混凝土的质量状况。
通过定期进行质量检测,可以及时发现混凝土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四、管理方面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与管理离不开有效的管理和监督。
相关的管理人员和工程师应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能,负责组织和协调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管理方面应注重以下几点:1. 施工计划管理:制定合理的施工计划,明确目标和时间节点,合理安排施工队伍和施工流程,确保施工进度和质量的可控性。
2024年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三篇)
![2024年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a1e941da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3.png)
2024年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一)混凝土生产前技术要求管理(1)应针对设计要求。
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
(2)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并按规定作好记录。
(3)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1)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2)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
混合料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
矿物掺和料。
骨料。
外加剂。
拌和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
胶凝材料总用量。
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
(3)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组分用量,并核算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重新调整计算的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
(4)试拌。
调配符合要求(坍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的混凝土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5)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
严格测定搅拌混凝土前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
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
(三)混凝土的质量检验(1)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2)混凝土施工前检验:复查原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技术条件相关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核查混凝土力学性能。
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
(3)施工过程检验:应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日常检验,并对用于施工过程控制或质量检验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抽检试件,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
(4)施工后检验: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
2023年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
![2023年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5cedfe20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ab.png)
2023年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一、背景混凝土作为建筑施工中最常用的材料之一,在保障工程质量和安全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过去存在的混凝土质量问题,如不达标强度、抗渗性能差等,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应及时更新,以适应不断发展的建筑施工技术和质量监管要求。
二、制度目标1.提高混凝土质量:通过建立科学的混凝土质量控制流程和管理制度,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抗渗性能等关键指标达到设计要求,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2.加强质量管理:建立全面的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包括原材料选择与检验、生产工艺控制、施工现场质量监督等环节,严格控制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提高工程整体质量水平。
3.提升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责任意识:加强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监管力度,明确他们在质量管理中的责任和义务,推动全行业建立起规范的质量管理体系。
三、制度内容1.原材料选择与检验:明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原材料的选择和配送,制定严格的检验标准和检测方法,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性和符合设计要求。
2.生产工艺控制:建立混凝土生产工艺控制制度,包括搅拌时间、搅拌速度、拌合物料的比例等参数的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施工现场质量监控:建立施工现场质量监控制度,包括混凝土浇筑前的检查与试验、浇筑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和记录等,确保施工质量的可控性和可追溯性。
4.质量验收标准:制定严格的混凝土质量验收标准,包括强度、抗渗性能等指标的要求,以及相应的检测方法和验收程序。
5.质量管理责任划分:明确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混凝土质量管理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做到责任明确、监督有力。
6.质量监督和检测:加强对混凝土质量的监督和检测,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体系,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进行抽查和监督,对不合格行为及时进行处理和追责。
四、制度实施1.制度宣贯:通过多种途径向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和相关从业人员宣传和普及新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使其能够全面理解和遵守制度要求。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bd2a86b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4.png)
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混凝土质量管理制度一、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检验制度1、实验员做出配合比后,并对操作室计量输入值进行复查,准确无误后,方可开盘。
2、生产过程中应测定骨料的含水率,每一工作班不应少于一次,当含水率有显著变化时,应增加测定次数,依据检测结果及时调整用水量和骨料用量。
每工作班检查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应少于两次。
3、每班不少于一次检验坍落度。
4、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应按国际留取试块,并做好标示。
5、实验员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处理,并做好记录。
二、生产过程中混凝土检验制度为了加强混凝土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易性等性能满足施工规定要求,特制定生产过程中的质量三级检验制度。
一级检验:1、由搅拌站负责进行,确保搅拌站生产出的混凝土坍落度等性能满足规定要求。
2、生产期间,若由于操作失误或设备保养不到、维修不及时等原因,造成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用户要求,甚至离析或干料时,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二级检验:1、二级检验为出厂检验,由实验室负责到底,确保出厂的每罐混凝土坍落、和易性等能满足规定要求。
2、出厂检验时,发现混凝土坍落度、和易性不合规定要求,立即通知本部门和生产部领导进行联检。
3、检验合格后,由检验人员签字放行,检测不合格时,实验室负责调整处理并查找原因。
若确属搅拌站或罐车洗车存水等原因造成的,将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4、若实验室没有进行出厂检验,则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罚。
三级检验:1、三级检验为施工现场检验,由现场检测值班人员或泵操作工负责进行。
2、若现场检测值班员或泵操作工不负责任,盲目施工而造成“堵管”等严重后果的,将对责任人进行处罚。
三、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法1、施工项目开工前,实验员根据生产部下达的任务单开出配合比,并送到搅拌站。
2、搅拌站操作人员依据配合比调整好电子称计量输入值,试验员检查输入值准确无误并核实原材料与配合比完全相符后,双方共同签字,操作人员方能开机生产。
新施工项目开盘前,操作人员在无配合比和实验人员不在场时,有权拒绝开机。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2fcab41d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8b.png)
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十分重要的材料,其质量对工程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对于确保工程质量、提高工程效率和降低工程成本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基本要素、流程和实施方案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基本要素1. 监理机构和质量专业公司的责任监理机构和质量专业公司是建立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的主要责任方。
监理机构负责在施工现场对混凝土的配合比、原材料的检验、生产过程的检测等进行监督和检查,保证施工过程的合规性和工艺的正确性;而质量专业公司则负责对混凝土质量的检测和评估,为混凝土的质量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2. 混凝土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混凝土质量管理人员是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的实施者,其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和提高程度。
因此,建立一套完善的培训和考核机制,对混凝土质量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和专业的培训和考核,提升其素质和能力,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中的重要要素。
3. 混凝土生产工厂的管理和监督混凝土生产工厂是保证混凝土质量的重要环节,在生产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标准程序和规范要求,防止出现任何的质量问题。
为此,要实施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生产流程,建立健全的质量检测和报告制度,加强对生产工艺的监督和检查,确保混凝土的生产质量和稳定性。
二、质量控制和管理流程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是混凝土质量控制和管理制度中的基础步骤。
通过对混凝土原材料的特性和工程要求的分析,合理选配原材料,确定混合比例和配合比,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磨性、耐久性等性能指标。
2. 原材料检验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各种原材料的质量状况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需要对原材料进行全面的检测和评估,确定其质量是否达到标准规定的要求,只有在原材料的质量得到保证后,才能进行后续的加工和生产。
3. 生产过程控制和监测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标准规范和生产要求进行操作,保证每一道工序都符合要求和标准规范。
(管理制度)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
![(管理制度)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023f132b76eeaeaad0f330be.png)
〔管理制度〕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法混凝土质量管理和控制方法1、目的为加强我公司混凝土生产和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为了进壹步标准各个工地混凝入管理流程,提高施工水平,确保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促进技术进步,特制定本方法2、适用范围适用于公司各个工程。
3、工作程序3.1混凝土配合比由工程工程部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实际使用部位的环境条件、施工进度安排和施工工艺的要求,提前 2 个月提ft该工程所使用配合比的技术要求,经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核且填写委托单交试验室。
3.2 试验室根据工程技术部门提ft的技术要求,协同物资部门对该工程拟使用的材料进行选择,且进行配合比试配或委托具备相应资质等级的试验检测机构进行配合比试配。
3.3 试验室根据试配的情况,优选ft符合要求的配合比,报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核,经工程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后将配合比报验监理工程师。
经监理工程师复验合格且批准的配合比才可使用,复验不合格的退回试验室重新进行试配。
3.4 根据配合比选定的材料,由物资部门组织原材料进场,进场材料应该严格标准、标准要求进行对方和贮存,且予以标示。
3.5 材料进场后资部门应及时填写材料检验委托单且交试验室,于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由试验室按照标准标准规定的取样方法取样进行抽检,检测合格的材料经监理工程师批准方可使用,不合格的由试验室通知物资部门组织材料退场且予以记录。
3.7浇筑混凝土前,由工程技术部门对支架、模板、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且做好记录,符合设计要求后通知质检部门检查,质检部门检查合格后再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验收检查,检查合格方可浇筑。
3.8 检查完毕应有工程技术部门填写混凝土浇筑令,且有木工组、钢筋组、电工组、测量组、搅拌站、物资部、工程部、质检部、试验室等班组和部门会签,且经工程领导签字,签字完毕后将浇筑令交试验室,由试验室依据浇筑令且结合当天原材料含水情况ft具混凝土生产通知单,且将混凝土生产通知单交搅拌站。
3.9 混凝土搅拌站接到混凝土生产通知单后应于此对搅拌站生产系统、混凝土输送泵再次进行检查,且根据生产通知单上的施工配合比将数据输入搅拌站控制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混凝土质量控制及管理制度混凝土配合比是根据原材料品质,设计强度等级,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试验,调整等步骤选定,经审批后方可使用。
混凝土拌和站的计量器具,必须经计量鉴定后,才能投入施工生产。
施工生产前,必须提出配合比申请,对工程名称,部位,强度等级,时间,地点,应准确的填写。
现场负责人领取配合比后建立台帐,搅拌机操作人员应根据配合比的各种原材料的重量输入,并认真复核准确计量,混凝土的坍落度有试验人员调整,满足设计要求时,则可连续生产。
根据原材料的含水率,试验人员对配合比进行调整,保证工程质量。
严格要求原材料的质量,外加剂必须按批量送检,严禁不合格品进入现场。
混凝土拌和站拌和时,其最大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要求,水泥矿物掺和料为士1%;外加剂为士1%;粗细骨料为士2%;拌和用水为士1%原材料向搅拌机投料顺序应为:细骨料,水泥和矿物掺料,水,粗骨料,外加剂。
按规定时间进行搅拌。
1、混凝土配合比控制和管理制度应针对设计要求•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等因素的特点,会同设计监理各方,共同制定施工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与保证措施•制定严密的施工技术方案,特别应制定明确的混凝土养护措施方案.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加强对施工过程每道工序的检验,并按规定作好记录•落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所提出的特殊要求的具体措施•按照混凝土验收标准的要求对施工试件作出具体规定:施工控制试件应进行同条件养护,抽检试件应在现场同条件养护脱模后再转入标准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标准试件成型后应在标准条件下养护至规定龄期进行试验混凝土配合比的选定核对供应商提供的水泥熟料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混合料种类和数量等资料,并根据设计要求,初步选定混凝土的水泥•矿物掺和料.骨料•外加剂•拌和水的品种以及水胶比.胶凝材料总用量.矿物掺和料和外加剂的掺量.参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的规定计算单方混凝土中各原材料组分用量,并核算单方混凝土的总碱含量和氯离子含量是否满足要求,否则应重新选择原材料或重新调整计算的配合比,直至满足要求.试拌•调配符合要求(塌落度•含气量•泌水率)的混凝土配合比•作为基准配合比混凝土原材料应严格按照施工配合比要求进行准确称量•严格测定搅拌混凝土前粗细骨料的含水量,及时调整施工配合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混凝土,采用电子计量系统计量原材料•总搅拌时间不宜少于2分钟•也不宜超过3分钟.混凝土的质量检验混凝土施工前检验:复查原材料的性能是否满足技术条件相关要求;复检施工配合比混凝土拌和物性能;核查混凝土力学性能•抗裂性能以及耐久性能试验结果.施工过程检验:应对原材料及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进行日常检验,并对用于施工过程控制或质量检验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抽检试件,应从同一盘混凝土或同一车运送的混凝土中取出.施工后检验:采用无损检测方法进行混凝土保护层厚度的检测,检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在现浇混凝土实体结构上随机钻芯抽取混凝土芯样,测定实体混凝土的电通量.测定结果应满足技术条件的规定.。
2、不合格混凝土的处理措施混凝土在搅拌、运输、浇筑前,试验员必须密切监督。
在搅拌过程中要是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机,进行检查,通知试验室和相关负责人。
在运输过程中混凝土要出现异常,如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或者分层现象,并不能保证施工所需的坍落度,应立即对拌和物进行二次搅拌。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当班试验员必须注意检查混凝土拌和物质量,当出现异常情况,如混凝土坍落度过大而超过适配允许的范围内,混凝土拌和物出现离析现象,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混凝土已出现初凝痕迹现象时,为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现场试验员必须阻止该车混凝土使用,并做报废处理,或通知相关负责人对该车混凝土做降级处理,同时及时向拌和站有关负责人反应,造成的经济损失,结合实际情况,再对有关当事人进行处理,严禁故意隐瞒实际情况而使不合格的混凝土用于工程中。
混凝土生产、运输和调度管理制度1、生产管理现场技术主管根据施工情况,提前4小时以上时间出具含混凝土等级、数量、使用时间及使用部位的供混凝土申请单给试验室,试验室在接到工程部提供的供混凝土申请单后,提前3小时以上时间出据混凝土施工配合比。
混凝土拌和站调度在接到技术及试验的供混凝土申请单后,1小时内下达混凝土施工任务单,连同施工配合比一并交给值班的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
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根据施工任务单通知罐车及装载机在30分钟内到位,并在30分钟内调试好混凝土拌和站,保证正常按时拌和。
材料准备:砂、石子、水泥、外加剂要保证有一定的库存量。
混凝土拌和站调度要随时掌握工地施工进展情况,以及全天混凝土生产情况,根据材料库存量情况随时与物资部保持联系。
材料不足应提前一至三天告诉物资部进料、以保证施工用混凝土。
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根据施工任务单生产合格的混凝土。
2、混凝土运输管理每台混凝土输送车在运混凝土出站时,试验室的试验员都要进行混凝土质量检验,质检合格并做完试件,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打印混凝土运送签认单,一式三份(混凝土拌和站、输送车、现场各存一张),一车一单,分别由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混凝土输送车司机、施工现场的领工员签字。
混凝土运达施工现场由领工员对每车混凝土进行签收。
施工现场用混凝土的尾数要提前反馈给混凝土拌和站,防止混凝土浪费,出现混凝土量浪费将追究责任人的经济责任。
混凝土输送车在运输过程中如因某种原因出现30分钟及以上停行时,司机应立即告知混凝土拌和站调度道明原因,由调度及时联络工区施工现场应对处理,并能及时安排人员、车辆救援。
运输混凝土过程中,应保持运输混凝土的道路平坦畅通,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保持均匀性,运到浇筑地点时不分层、不离析、不漏浆,并具有要求的坍落度和含气量等工作性能。
若采用搅拌罐车运输混凝土,当罐车到达浇筑现场时,应使罐车高速旋转20~ 30s,再将混凝土拌和物喂入泵车受料斗或混凝土料斗。
3、调度管理混凝土拌和站的生产运转需要调度下达的施工任务单才能生产混凝土。
生产任务单上由调度填写车辆使用计划,所列车辆在混凝土拌和站操作员通知后必须迅速到位。
混凝土运输车司机所持的混凝土运送签认单在工区现场领工员签认后交给调度,用于统计方量进度和验工计价。
所有值班司机、操作员、修理工、电工、卫生员、炊事员都需坚守岗位,做到令出必行。
仪器设备操作规程、保养维修及管理1、混凝土拌和站操作规程及维修保养(1)运转前的检查与准备工作①检查各减速箱及润滑部位润滑油(脂)是否充足良好。
②检查电机和电器元件的接线是否牢固,电源电压是否正常(380V士10%)。
③检查各部联接螺栓是否紧固,特别是运动部位的联接,如有松动应立即拧紧。
④检查钢丝绳是否整齐地排列在卷筒上,如有松散应重新缠好。
⑤检查搅拌罐、料斗内及轨道架上是否有异物积存。
⑥检查料斗制动销是否拔出插在销套内。
(2)空车试运转①启动搅拌电机,两根搅拌轴转向应和标牌指示方向一致。
②起劲空压机打足气压后,启动卸料机构,卸料门开闭应准确到位。
③启动水泵打水,供水系统应正常运转。
④启动卷扬电机提升料斗,料斗提升到卸料位置,应自动停止,斗门自动打开。
料斗在运行中,如电机断电,制动电机能将料斗制动住,若这时料斗下滑大于150m m,说明制动力矩偏小,应调整制动力;料斗下降时,在水平岔道处不得卡住,下降到坑底后,钢丝绳稍松,卷扬机构应自动停止。
⑤在上述各项试运转过程中,如发现不正常情况,应停机检修,完全排除故障后,方可进行混凝土搅拌作业。
(3)操作注意事项①机器接通电源后,打开急停按钮,电源指示灯和故障指行灯亮。
②搅拌机工作时,冲洗开关应关闭。
③料斗提升时,严禁在料斗下面站人,以免误伤。
④机器搅拌过程中,不得随意停机。
如果中间发生故障,须立即停机,打开卸料门人工卸出搅拌机内的物料 (人工卸料时必须关闭所有电源),排除故障后再行起动。
注意:搅拌机只能在空载下起动。
⑤搅拌机在运行过程中,不得检修,检修时必须停机,并关闭所有电源。
⑥操作过程中,切勿使砂子,石子等落入机器运转部位,料斗底部粘住的物料应及时清理干净,以免影响斗门的启闭。
⑦机器不得超载荷投料运行。
(4)使用后的检查、保养①清理搅拌罐内、外、卸料门、料斗上的积灰,用水冲洗干净,料斗内不得存物。
②检查叶片及其搅拌臂上的连接螺栓是否松动,若有松动应立即拧紧。
特别是新机在使用之初应重点检查,保证搅拌叶片与衬板间隙值w 5mm。
③切断电源,锁好电气控制箱。
④对各润滑点,加注足量润滑油(脂) 。
2、配料机(1)使用前的检查工作①检查输送带张紧力度是否合适,皮带是否居中。
②检查计量料斗是否悬空,不得有异物垫住。
③检查运转部位的润滑油(脂)是否充足。
(2)操作方法①打开电源,显示器显示“ P”,KM1〜KM4接触器同时吸合一下。
②输入配合比,不用的定值为“ 000”(设定的数值应低于配合比约15〜20kg,此为落差,以此根据实际配料结果修正。
③配合比设定无误后,按配料键开始配料。
④配料完毕,出料指示灯亮后,方可按出料键出料。
⑤当打印机处于待机状态时,出料完毕打印本次配料结果(没有打印机或打印机关闭时略过此项)。
⑥本次配料程序结束,需要重新配料时可再按一下配料键,或按一下控制器上的自动/手动按键,自动灯亮时表示处于自动状态,此后只需按出料键即可。
(3)注意事项①每次工作前应检查配合比是否正确。
②出现紧急情况,应立即按下停止键。
③出现故障或操作失误需按停止键时,必须先按停止键再按复位键。
④每次打开自动配料而不配料时,可再按一次配料键。
⑤定期检查称量机构、传感器及传感连线。
⑥时检查各输送带是否有跑偏现象,如有跑偏应及时调整。
(4)作业后的检查、保养工作。
①清理配料机周围散落的物料,以及计量斗上的积灰。
②对各润滑部位,加注足量润滑油(脂)3、搅拌锅、卸料门清理规程每生产3000m3混凝土,对搅拌锅进行一次彻底清理。
重要部位:搅拌轴、搅拌臂、搅拌叶、水泥卸料口及顶盖。
每次搅拌锅需进入清理前必须通知站长进行必要的现场安全监护值班。
站长并应及时与调度沟通具体情况,合理安排生产供应。
经认可同意清锅时,所有人员必须撤离操作室。
关闭一切不必要的电源,锁闭操作室并将钥匙交与清锅人员后方可按步骤进行。
严禁疏忽大意、草莽行事。
准许根据搅拌锅内实际粘结混凝土状态做出判断等待下次清理。
清理时必须二人以上,主机内一人清理,另一人主机外配合并手持电台与站长沟通情况进行安全监护。
得到正式通知并确认清锅人员撤出时,操作人员方可进入操作室。
清理锅内混凝土时,操作人员必须与清理人员认真配合,通过电台对话分次点动设备运转。
根据具体情况判断卸料门的清理时机,通知值班调度和调度合理安排时间每台站限时一小时清理。
清理卸料门与清理搅拌锅安全要求一致,操作室禁止入内并悬挂安全警示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