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考研壬寅学制名词解释知识点
教育学基础讲义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笔记整理
![教育学基础讲义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43148e09b7360b4c2e3f64f2.png)
教育学基础讲义之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
度笔记整理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演变
清末,鸦片战争后,“废科举,兴学校”,指定现代学制。
1902年,“壬寅学制”————正式颁布的第一个
1904年,“癸卯学制:————正式实施的第一个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以日本学制为蓝本
1922年,“壬戌学制”“六三三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
1951年《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新学制
错误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文化大革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重建和发展。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形态★★★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
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0世纪初我国的单轨学制不象美国的单轨学制,而是现代生产和现代社会生活还未充分发展条件下的单轨学制。
随着生产和社会的发展,对有文化劳动者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单轨学制必然要走向多轨学制。
我国学制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方向是重建和完善分支型学制。
现在的道路是通过发展基础教育后的职业教育走向分支型教育,
下一步的道路是通过高中综合化走向单轨学制。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
1985年的教育体制改革和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大致了解,抓住要点即可。
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
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大力发展高等教育。
一句口诀轻松突破教资考点旧中国学制
![一句口诀轻松突破教资考点旧中国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0149ac01c281e53a5802ff30.png)
一句口诀轻松突破教资考点旧中国学制2018年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即将开始,应考生要求,我进一步给大家详解一下旧中国的学制这一考点。
旧中国的学制因为名字繁琐,识记较难,也成为了教师资格证考试考生备考的弱点,可不背还不行,因为它是一个高频考点。
那怎么记忆呢?今天政通教育小编带大家看下面用口诀给你串联旧中国的学制。
这个口诀使用的前提是理解旧中国学制的内容。
那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旧中国学制,当然,咱们以考试为导向,凡是考试中可能会考到的,我重点介绍,且用黑体字做标记。
旧中国的学制有4个,分别是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壬戌学制。
(一)壬寅学制该学制于1902年颁布,在《钦定学堂章程》中正式公布,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校系统文件,时称“壬寅学制”。
这一学制虽经公布却并未付诸实施,成为新学制的先声。
(二)癸卯学制1903年,清政府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时称“癸卯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时间长达25-26年,是我国修业年限最长的一个学制。
该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汲取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
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注重读经,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三)壬子癸丑学制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该学制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四)壬戌学制1922年,在北洋军阀统治下,留美派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为“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采用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的分段法。
国民党统治时期,对该学制做了些修改,但没有重大的变动,并一直沿用到全国解放初期。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教育教学知识点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教育教学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0f44f2d0029bd64783e2cb0.png)
单选知识点:中国成立前的学制沿革1、壬寅学制(钦定学堂章程)1902 中国第一个颁布的现代学制2、葵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19043、壬子葵丑学制1912-1913 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男女同校废除小学读经4、壬戌学制1922 实行分科教育兼顾升学和就业借鉴美国(人颁布,癸实施,丑男女有资本,长期戌美国)德国是世界上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教育目的的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教育目的的理论个人本位论: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充分发展个人的潜能和个性,至于社会要求是无关紧要的代表人物:卢梭洛克夸美纽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孟子马斯洛罗杰斯(looks 福贝泰,不要忘孟子和人本主义)社会本位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由社会发展的需要决定的,与个人的需要无关紧要代表人物:孔子孔德凯兴斯泰纳柏拉图涂尔干赫尔巴特荀子(双孔斯二图,却巴结荀子)世界上课程一词最早由斯宾塞提出中国课程一词最早由朱熹提出“宽着期限,紧着课程”美国博比特著《课程》是教育史上第一本课程理论的专著。
学科中心课程论(知识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斯巴鲁斯宾塞(科学知识最有价值)赫尔巴特(教室在课程上教教材)布鲁纳活动中心课程论(儿童/经验课程论)代表人物:杜威克伯屈社会中心课程论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课程开发的模式:目标模式/泰勒模式过程模式(斯腾豪斯)情景模式课程内容(教科书)组织形式:直线式(不重复)螺旋式(重复)纵向(知识逻辑)横向(学生发展)课程实施的三种取向①、课程忠实取向②、相互调适取向③、课程的创生/缔造取向课程目标评价模式:①、目标评价模式泰勒关注计划好的,关注预期目标②、目标游离评价模式斯克里文关注实际结果关注非预期目标新课程倡导的教学观①、教学是课程创新与开发的过程②、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③、教学重过程甚于重结论④、教学更为关注人而不是学科教学过程的本质特点:间接性简捷性引导性简答题知识点我国的教育目的①社会主义是我国教育性质所在②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全面发展③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④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学校教育在形式上的发展:①前制度化教育②制度化教育③非制度化教育学制建立的依据①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经济,政治制度③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④本国学制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①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②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要素③教育目的的制定者的教育理想与价值④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类型①双轨制西欧各国为代表(英国)②单轨制美国为代表③分支制苏联和我国为代表Y型学制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层次结构: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形态结构: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发达国家学制改革发展的主要趋势①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③高等教育普及化④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义务教育的特点:①强制性(强迫性义务性)②普及性(普遍性统一性)③免费性(公益性福利性)教育研究方法:①观察法②调研法③历史法④实验法⑤行动研究法⑥按照内容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综合课程的特点:综合课程是打破学科界限,组合两门以上学科领域而构成的一门学科特点:①强调学科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②是学科课程的改进,仍有学科课程的性质。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法令时间篇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法令时间篇](https://img.taocdn.com/s3/m/445b7a43cf84b9d528ea7a49.png)
教育学知识点归纳——法令时间篇1,1902《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1904《奏定学堂章程》“癸卯学制” 2.1986-7-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立义务教育制度。
3.教育目的:1957毛最高国务院会议:德智体社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五届全国人大5次会议《中~宪法》:青少儿德智体全面发展。
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四有,两爱,两精神”1995八届八次会议《中~教育法》:德智体社会主义接班人。
2001《国务院关于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的决定》邓江,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义接班人。
2004《中~宪法修正案》:明规青少儿德智体全面发展。
4.1993-10-31《中~教师法》5.1986《中~国家标准职业与分类代码》,教师被列入专业技术人员。
6.1862,京师同文馆,我国最早班级授课制,《钦定学堂章程》(最早使用德育)全国推广。
7.1912蔡元培……教育宗旨,德育成为我国教育界通用术语。
8.1994-8-31《意见》将心理健康列入德育。
9.其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颁布于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颁布于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颁布于1998年;《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颁布于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 》颁布于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 颁布于2004年。
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的颁布始于1985年。
A.1619年德意志魏马邦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政府可强迫其履行义务,标志着义务教育的开始。
B.1989联合国大会通过《儿童权利公约》核心精神:维护青少儿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C.17C 初,乌克兰兄弟学校兴起,1632《大教学论》理论班级授课 近代完备学制的产生。
教育学考点:旧中国学制
![教育学考点:旧中国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3c10fff7e53a580216fcfe81.png)
教师招聘考试中,关于学制的类型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考点,尤其在山东、河南以及江西等省的考查非常细致,这里为大家整理了旧学制的类型,供大家参考学习。
旧中国的学校教育制度我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远在奴隶制社会就有了学校,汉、唐时期就已建立相当完备的学校教育制度。
除“官学”与“私学”外,五代以后开始出现书院,这样,我国封建社会的学校教育体系便告形成。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里,随着各个朝代的兴衰更替,学校教育制度也不断发生变化,但本质上始终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和严格的等级性。
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从清朝末年开始建立的。
(1)1902年颁布的“壬寅学制”(未实行)。
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中国首次颁布了第一个现代学制。
该学制主要抄袭日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
该学制只颁布而没有实行。
(2)1903年颁布的“癸卯学制”(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1903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另颁发癸卯学制。
修订该学制的目的是使“条目更加详密,课程更加完备,禁戒更加谨严”。
该学制分为三段五级:第一段,初等教育,分初等小学堂(五年≥和高等小学堂(四年)两级;第二段,中等教育,中学堂五年;第三段,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和大学堂(3~4年)。
7岁入学,到28岁毕业,年限很长。
该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
该学制明文规定教育目的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体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特点。
(3)1912~1913年颁布的“壬子癸丑学制”。
辛亥革命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明显反映了资产阶级在学制方面的要求。
明令废除在教育权方面的性别和职业限制,在法律上给予平等地位。
第一次规定了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将学堂改为学校。
该学制缩短了普通教育三年,同时,在实业教育之外,增设了补习学校。
教育学考研壬子癸丑学制 名词解释知识点
![教育学考研壬子癸丑学制 名词解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6b7e4894d0d233d4b04e6903.png)
教育学考研|壬子癸丑学制| 名词解释知识点主要内容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9月初,教育部正式公布了民国学制系统的结构框架,称该系统框架为壬子学制。
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一些法令法规,使壬子学制得以充实和具体化。
这些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全面完整的学制系统,称为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
学制体系是划分为三段四级。
初等教育专业分初等小学校和高等小学校两级共7年,不分设男校女校。
中等教育段设中学四年,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学。
高等教育段不分级,设立大学。
在主系列之外的各类学校中,主要有:一是师范类;二是实业教育类。
难度系数★★☆☆☆重要系数★★★☆☆历史背景1911年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对教育开始了一系列适应资产阶级需要的改革。
关于学校的系统问题,教育部曾规定了一个学校体系,并附有9条说明。
1912年9月公布,称为《壬子学制》。
自该新学制公布至1913 年8月,又陆续颁布了各种学校规程,对新学制有所补充和修改,于是又总合成一个更加完整的学制系统,即《壬子癸丑学制》。
宗旨小学教育以留意儿童身心之发育,培养国民道德之基础,并授以生活所必需之知识技能为宗旨。
中学校以完成普通教育,造成健全国民为宗旨,取消了清末的文实分科制度。
专门学校以教授高等学术、养成专门人才为宗旨,分政法、医学、药学、农业、工业、商业、美术、音乐、商船和外国语各类。
大学以国家需要教授高深学术、养成硕学闳材为宗旨。
分文、理、法、商、医、农、工等7科。
各科再分为若干门(相当现在大学中的系)。
师范学校以造就小学教员为目的,高等师范学校以造就中学校、师范学校教员为目的。
实业学校以教授农工商业必需之知识技能为目的。
纵横体系纵向学制系统该学制规定:儿童从6岁入学到23、24岁大学毕业,整个学程为17年或18年,分三段四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
分两级:初等小学4年,为义务教育,毕业后可入高等小学校或乙种实业学校;高等小学3年,毕业后可入中学校或师范学校、甲种实业学校。
考研333名词解释
![考研333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7d0326bb7360b4c2e3f649f.png)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
这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具有教育作用。
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学校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主导的作用。
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的发展,其中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应当超过经济增长速度;二是在人才培养上要兼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近期与远期的需要,目标、内容等方面适应超前。
教育民主化: a、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活动、教育方式、教育内容等民主化。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它的任务在于揭示教育规律。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区别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
是教育的本质特点。
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一般有两种意义。
一种是把它与物种发展史联系起来,将它看做是人类在地球上出现及其进化的过程,即人类的发展或进化。
另一种是把它与个体发展联系起来,将它看做是人类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
个体身心发展: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人在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内发论: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
代表人物:孟子、弗洛伊德、威尔逊和格塞尔。
外铄论: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
代表人物:荀子、洛克和华生。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二)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二)](https://img.taocdn.com/s3/m/0622f7bed1f34693daef3ee5.png)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二)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重点知识(二)12、试析中国近代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及壬戌学制的成败优劣。
1902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史称“壬寅学制”。
这是中国政府颁布的第一个学制,因种种原因,没有实行。
癸卯学制: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癸卯学制”。
该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以尊孔读经为教育宗旨,内容比壬寅学制详备。
癸卯学制是中国第一个付诸实施的学制,它对改变清末学堂各自为政、互不相联的局面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以后中国学制的组织形式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问题在于该学制的形式仿自资本主义国家,灵魂却是中国封建阶级的;其次,癸卯学制规定的一套详备、整齐的学校系统,远非中国当时的财力、人力所能实现。
壬子癸丑学制:1912年,在教育部召开的中央教育会议上,议决重订学制,拟订了新的学校系统,并予以公布,史称“壬子学制”。
到1913年,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各种学校规程、课程标准等,其内容对壬子学制有所修改和补充,后人将两者合称为“壬子癸丑学制”。
该学制主要在摒除癸卯学制的封建性方面作了努力,但对教育与国情、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教育与儿童身心发展等问题尚未能顾及。
1922年,民国教育部召开学制会议,并于同年公布实施。
史称“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
新学制注意到了制定学制与中国国情、经济发展需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及人民生活水平之间的关系。
具体采取弹性学制;增加职业教育系统;缩短小学、大学年限,延长中学年限;采用学分制、选科制、优异学生越级升学等措施,照顾学生在能力、个性等方面的差异。
13、试比较孟子、荀子的教育思想。
a、关于人性与教育作用:孟子认为人人具有先验的“良知”、“良能”,提出“性善论”;荀子则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提出“性恶论”。
孟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本性,荀子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改变本性,实际上是相互补充、相辅相成的。
孟子着重论证了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的合理性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可能性,荀子则力图说明树立封建地主阶级道德观念和实施封建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学】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
![【教育学】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https://img.taocdn.com/s3/m/cc6db000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c4.png)
【教育学】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来源:明尚教育我国当前的学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与纵向划分的学校阶段所构成。
横向划分可分为普通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等类型,纵向划分可分为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阶段。
从形态上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然而现代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
“废科举、兴学校”,改革教育,制定现代学制。
一、旧中国学制(一)壬寅学制壬寅学制是1902年由政府颁布,也叫《钦定学堂章程》。
虽然颁布这一步学制,但是最后并未实施。
壬寅学制是中国首次颁布的现代学制,它是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编订的。
(二)癸卯学制癸卯学制是1903年由清政府颁布,1904年实施,又称《奏定学堂章程》。
主要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并且规定了男女不可同校,轻视女子的教育。
癸卯学制有一大特点就是修业年限长达21年,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编订的。
中国开始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或实行新学制的开端。
例:在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一法令形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B。
解析:A项,壬寅学制是第一次颁布但并未实施的一部学制。
本题考查的是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区别。
(三)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是1912-1913年,由蔡元培主持颁布的。
它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废除读经,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
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编订的。
这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除去自小学、中学到大学的普通教育系统外,还有师范教育和实业教育两系统。
师范教育分师范学校和高等师范学校两级。
实业学校分甲乙两种,均为3年毕业,分农业、工业、商业、商船各类。
(四)壬戌学制1922年由北洋政府颁布的,以美国的学制为蓝本,规定了小学读六年,初中读三年,高中三年,所以又称为“六三三”学制,是沿用时间最长的的学制。
壬戌学制还可以称为“1922学制”。
例:在我国历史上,规定男女不可同校,且修业年限最长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答案:B。
教育学-名词解释
![教育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50dd047be1e650e52ea9912.png)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学科。
中学教育学就是研究中学教育、揭示中学教育规律、指导中学教育实践的一门分支学科。
教育是传递经验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学校教育属于狭义教育范畴,它是由专门的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职的教育人员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体力、完善学生道德和个性的教育。
中学教育:即由中等教育机构所承担的、由专职的中学教育人员,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向中学生传授知识,发展中学生的智力、增强学生的体力、完善中学生道德和个性的教育。
社会发展是指构成社会的各个方面有规律的变化过程。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不受社会各方面影响和制约的属性,表现:教育是一种转化活动过程,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具有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人发展是指个体从生命形成到死亡在知识、智力、体力、道德、个性等方面有规律的变化。
遗传素质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与生具有的生理解剖特点。
个体的主观能动性是指人的主观意识和活动对于客观世界的积极作用,包括能动地认识客观世界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并统一于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中。
教育目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各级各类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的规定。
人的全面发展是相对于片面发展而言,是指人智力、体力、道德、个性的自由、充分、全面、和谐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含义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各项规定的总称(如:学校的性质、任务、学生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段以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双轨制是指两种不同形式的学校系统,彼此平行,分头进行,以完成各自的教育任务的学校教育制度。
单轨学制是指由小学中学到大学为统一的直线系统,上下衔接,形成由下而上的连续阶梯的学制(美国学制)。
分支型学制是指介于单轨制和双轨制之间的一种学制(苏联学制)。
壬寅学制是指1902年,清朝官学大臣张百熙模仿日本学制,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7f22ddf5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2a.png)
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中国近代颁布的四个学制,即壬寅、癸卯、壬子癸丑、壬戌学制。
1.壬寅学制颁布时间:1902年主持者:(清政府)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文件名称:《钦定学堂章程》因颁布于农历壬寅年,亦称“壬寅学制”。
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法律规定的学校系统。
主要特点:①注重实业教育和国民教育;②由于当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依旧存在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③保留着科举制度的痕迹。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正式颁布但未实行的第一个学制。
2.癸卯学制施行时间:1904—1911年辛亥革命时期主持者:(清政府)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以日本学制为蓝本文件名称:《奏定学堂章程》因颁布于农历癸卯年,故又称“癸卯学制”。
主要特点:①体现了洋务运动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尊孔、忠君封建思想浓厚;②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教育体系划分为三段七级;③划分了师范教育,单独建立了师范教育体系;④标志着近代体育课程登上历史舞台。
3.壬子癸丑学制施行时间:1912、1913—1922年主持者:(南京临时政府)蔡元培任教育总长以日本学制为蓝本主要特点:①第一次规定男女可以同校,并将学堂改为学校(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北京大学);②教育体系划分成三段四级;③废除尊孔读经,在教学内容上充实了自然学科。
地位: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学制。
4.壬戌学制施行时间:1922—1951年主持者:(北洋政府) 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别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或“一九二二学制”主要特点是:①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影响,课程和教材内容侧重实用;②规定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也被称为“六三三学制”或“新学制”);③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两种准备,这是我国首个兼顾升学和就业的学制。
地位:中国近代史上实施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学制;我国现代学制史上第一次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的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依据的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以来的学制体系建设的基本完成。
考研教育学复习: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考研教育学复习:中国教育史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0644201127284b73f24250dc.png)
考研教育学复习:中国教育史知识点为大家提供考研教育学复习:中国教育史知识点,希望大家好好掌握下面的知识点。
考研教育学复习:中国教育史知识点一、近代教育的起步1.教会学校在中国的举办①英华学院:1818年马礼逊在马六甲创立,1843年前往香港,为第一所主要面向华人的近代学校;②马礼逊学堂:1839年布朗在澳门建立,为第一所在中国本土建立的近代学校;③教会学校的竞相设立:主要在开埠的港口,绝大多数为小学教育的程度,规模小设施差,主要面向贫民子弟,一般都设立天文、地理、数学等科目;2.洋务学堂的兴办(1)洋务学堂的举办、类别和特点:最初目的是为了培养洋务运动所需要的翻译,其主要类型包括①外国语( 方言)学堂,②军事( 武备)技术学堂3专门技术实业学堂;其特点为①培养目标为造就洋务运动需要的各种专门人才②在教育内容上以西文、西艺为主,开设自然科学的一般性课程以及各专业相关的科学技术课程,注重理解;③在教育方法上是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按照知识的难易程度循序渐进的安排课程4普遍设立了分年课程计划,确立了学年制度,采用班级授课制;(2)京师同文馆:1862年6月正式开学,是第一所洋务学堂,是我国最早的官办新式学校。
创立之初,是专修外国语的学校,初创时只有英文馆,1866年增加天文算学馆,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其特点为①在培养目标上不再是为封建统治阶级在就后备力量而是培养懂翻译、外事的洋务人才②在课程设置上以西文西艺为主,汉文经学贯穿始终③在教学组织上采用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④在教学管理上以外国人为主,受列强的控制;其意义在于同文馆既有封建性又有殖民性,是清政府在教育上和外国资本主义结合的产物,是我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育的开端,具有新的办学形式,而且使科学教育正式列入中国教育之中,教育向前迈了一步;(3)福建船政学堂:又称求是堂艺局或福州船政学堂,左宗棠等于1866年创立,1867年开始正式上课;是晚清政府为培养造船和航海技术人才而创办的学校,历时半个世纪,是洋务学堂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所,是近代中国海军人才的摇篮;3. 留学教育的起步:(1)幼童留美:始于1872年,最早提出建议的是容宏,1871年9月,曾国藩、李鸿章等在容宏教育计划的基础上上奏《选派幼童赴美肄业》,1872-1875年先后有4批留美幼童,由于诸多矛盾在1881年下半年分三批被撤回;(2)派遣留欧:1876年,魏瀚、陈兆翱随法国工程师日意格赴法,并留在法国学习,他们实际上是我国近代官派留欧的前导;1877年3月31日,中国近代第一批正式派遣的留欧学生出发赴欧;(3)留学教育的意义:1规模虽小,但它却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教育中最名副其实的一步,就引进西学而言,没有比这更彻底的途径了2传播了资产阶级奢华的政治学说和哲学思想,推动了社会进步和中国教育近代化;4. 中体西用思想与张之洞的《劝学篇》:(1) 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早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就有人(魏源、冯桂芬、薛福成、郑观应等)用主辅、本末、体用等来表述中体西用的概念,最早使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概念的人是沈寿康(1896年);但直到1898年春张之洞撰成《劝学篇》,中体西用才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2)张之洞与《劝学篇》:①《劝学篇》分内篇和外篇,内篇从中学发题,最注重的是纲常名教;外篇从中学发题,讲述西政西史西艺,尤重视西政和西艺;通篇主旨归于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②中西学的关系: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用偏废。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记忆就是这么简单~
![教师资格证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记忆就是这么简单~](https://img.taocdn.com/s3/m/4f6976c06c175f0e7dd137b3.png)
教育学易混淆知识点辨析,记忆就是这么简单~1壬寅学制与癸卯学制我国旧中国的学制主要有壬寅学制、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以及壬戌学制。
其中,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的地位是在招教考试当中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因为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的学制,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由国家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考生在复习时需要牢记这两个学制在中国学制史上的不同地位。
在考试中,这个知识点多以单选题的形式出现。
【例题1】1902年,在慈禧太后的要求下,晚清重臣张百熙经过半年多的“谨上溯古制,参考列邦”的反复修订,起草了《钦定学堂章程》,该学制贯彻了"端正趋向,造就通才,明体达用"的旨意,此学制在中国近代史上又称为()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解析】中国近代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是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的《钦定学堂章程》,1902年为壬寅年,故这个学制亦称“壬寅学制”。
“壬寅学制”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由当时的管学大臣张百熙起草,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因此答案选A项。
【例题2】因为壬寅学制制定得过于急促,及本身若干不足和局限,加上清廷内部的权力竞逐,未能付诸实施。
所以在1903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并且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此次颁布的学制又称为()A.壬戌学制B.癸卯学制C.壬寅学制D.壬子学制【解析】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清政府任命张之洞、荣庆、张百熙三人重新修订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1904年1月颁布执行,又被称为“癸卯学制”。
“癸卯学制”主要承袭了日本的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部由国家颁布的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系统。
因此答案选B项。
2意志的品质意志的品质只要包括: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和坚韧性(坚持性)。
考生需要注意区分意志的不同品质,并掌握与品质相反的意志品质,这部分多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19教育学考研学制发展史四种学制体系的对比
![19教育学考研学制发展史四种学制体系的对比](https://img.taocdn.com/s3/m/0b6e127ecaaedd3382c4d300.png)
19教育学考研|学制发展史|四种学制体系的对比
四种学制的内容
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壬寅学制虽未实
学五年,高等小学四年,共三级,十三年;第二段为中等教育,仅设中学堂一级,五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分为高等学堂(或大学预科)三年,分科大学堂三年到四年,通儒院五年,共三级,十一年到十二年。
儿童七
分设男校女校。
中等教育段设中学四年,不分级,但专为女子设立女子中
议对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所提出的学制系统改革案稍作修改,又交同年10月在济南召开的教育会联合会第八届年会征询意见,最终于11月1日以大总
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这七项标准正式取代民初的教育宗旨,其体现出来
难度系数★★★☆☆重要系数★★★★☆。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https://img.taocdn.com/s3/m/9af057b9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69.png)
壬戌学制名词解释333
壬戌学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学制,具体时间为1642年至1901年(明朝末年至清朝末年)。
以下是对壬戌学制的解释和拓展:
1.壬戌学制的含义:壬戌是指中国农历历法中的一种年号,学制即指规定了学校的组织形式、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一系列教育制度的体系。
壬戌学制是在这一时间段内推行的教育制度。
2.壬戌学制的特点:
-统一规范的教育制度:壬戌学制的推行标志着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一次规范化改革,统一了全国范围内的教育规范。
-兼顾经世与修身教育:壬戌学制的课程设置注重兼顾实用性和道德修养教育,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推崇儒家经典:壬戌学制重视儒家经典的学习,将《四书五经》作为核心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
-官学与私学并存:壬戌学制期间,官方设立的官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私塾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为中国教育的多元化奠定了基础。
3.壬戌学制的影响:
-培养了一批重视实用技能和道德修养的人才,为中国近代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推动了中国教育机构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为后来的教育制度改革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壬戌学制的实施期间,中国受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和中国社会的动荡,使得教育制度的改革受到一定限制,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教育的发展。
总之,壬戌学制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一种,注重兼顾实用性和道德修养,推崇儒家经典,并在教育机构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发展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近代四大学制
![近代四大学制](https://img.taocdn.com/s3/m/fdc9555684868762cbaed58a.png)
近代四大学制(一)1902年的壬寅学制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
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个以法定形式颁布的学制,但其并未真正实施,同时当时颁布的文件叫《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是我国第一次规定要实行义务教育的学制。
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方面:一、主要制定者:管学大臣:张百熙主持拟定二、时间:1902年三、设学宗旨:“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出自京师大学堂章程)四、包含:《京师大学堂章程》《考选入学章程》《高等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蒙学堂章程》共6件五、地位: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六、学段划分:三段七级1.初等教育:蒙学堂4年,寻常小学堂3年,高等小学堂3年其中,蒙学堂的内容规定:6岁起入蒙学堂。
宗旨:培养儿童有浅进之知识,并调户其身体。
(最早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制就是壬寅学制。
)2.中等教育:中学堂4年,主要目的是为高等专门教育打基础。
其中,与中学堂平行的有中等实业学堂和师范学堂,3.高等教育:第一级是高等学堂/大学预科3年(设政、艺两科),这里也设置了高等实业学堂、示范馆等。
第二级是大学堂3年,有7科,分别是政治、文学、格致、农业、工艺、商务、医术。
第三级是大学院,年限不定,以研究为主。
除大学院外,整个学制年限为20年。
七、特点:1.以日本学制为蓝本;2.虽然正式公布,但并未实行。
性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先制定的系统的学校制度,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学制系统。
(二)1904年的癸卯学制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
这是经国家颁布并执行的第一个中国现代学制。
癸卯学制分为三阶段七级。
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分为三级,包括蒙养院、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
儿童6岁入小学,初小和高小共9年。
与初小并行的有艺徒学堂,与高小并行的有初等实业学堂。
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设中学堂一级5年,与此并行的还有初级师范学堂、中等实业学堂。
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分三级。
第一级为高等学堂和大学预备科,为3年;优级师范大学与高等实业学堂,与高等学堂并列,但修业年限要长于高等学堂;第二级为大学堂,3-4年,分经学、政法、文学、商业、格致、工业、农业、医术八科;第三级为通儒院,以研究为主。
壬寅学制的名词解释
![壬寅学制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1a94e7ab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a4.png)
壬寅学制的名词解释壬寅学制,是一种具有独特教育模式的中国传统教育制度。
它源于古代中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
本文将对壬寅学制进行详细解释,探讨其特点和意义。
壬寅学制是在中国古代的秦汉时期开始发展起来的。
这种学制由中国古代典籍《春秋》中的“壬寅”一词所得名。
在《春秋》中,壬寅是指一个六十年的周期,被用来纪年,同时也与中国人的年龄关联密切。
壬寅年龄是由出生年份和周岁年龄相加得出的,它在古代中国的教育活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壬寅学制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突出个体的发展和全面教育。
在这种制度下,教育不仅仅侧重于传授知识,更关注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壬寅学制的理念是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体魄,并使其成为有责任感、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时代新人。
首先,壬寅学制强调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在古代中国,品德被视为一个人最重要的素质之一。
壬寅学制倡导尊师重道、守纪守法的原则。
学生通过学习古代经典文献,了解古代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培养正确的人生态度和行为准则。
其次,壬寅学制注重学生的智慧发展。
这种智慧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思辨能力、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壬寅学制鼓励学生思考、思辨和质疑,在学校课程中加入讨论课、辩论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潜力和创造力。
此外,壬寅学制也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魄建设。
体魄建设是指通过体育锻炼和身体教育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壬寅学制中,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进行体育锻炼和参与各类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和身心健康。
壬寅学制的实施需要借助符合这种教育理念的学校制度和课程设置。
学校应该提供多样化、灵活性强的课程,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同时,学校应该注重师生间的互动和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壬寅学制的意义在于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为当代教育提供新的思路。
壬寅学制强调教育的全面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体魄,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价值。
总而言之,壬寅学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制度,强调以人为本,培养学生的品德、智慧和体魄。
壬寅癸卯学制名词解释
![壬寅癸卯学制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d7bcc1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2c.png)
壬寅癸卯学制名词解释
壬寅癸卯学制是明朝时期的一种学制,主要实行于明朝中后期。
下面是相关名词解释:
1. 壬寅:指壬辰科和寅辰科,这两个科目都是明朝科举考试中的一种,相当于现在的高考。
2. 癸卯:指癸巳科和卯巳科,也是明朝科举考试中的一种。
3. 学政:指明朝中央政府下设的教育机构,主要负责管理、监督各级学校的教学活动。
4. 闱阁:壬寅癸卯学制中规定的考试场所,也称“试场”,通常是一座庄严肃穆的大殿。
5. 会试:壬寅癸卯学制中规定的科举考试之一,即“三元及第”中的第二个考试,考生需要到北京参加。
6. 乡试:壬寅癸卯学制中规定的科举考试之一,即“三元及第”中的第一个考试,考生在本地区的县城参加。
7. 正印:指明朝科举考试中考生的考卷,必须由正式的印章盖上,以确保考卷的真实性。
8. 资格:指考生具备参加科举考试的条件,例如年龄、出身、身份等。
在壬寅癸卯学制中,考生需要通过乡试才能参加会试。
9. 进士:壬寅癸卯学制中规定的科举考试之一,即“三元及第”中的第三个考试,是最高荣誉。
考生通过会试后,需要参加殿试(在紫禁城中进行),才有可能成为进士。
以上就是壬寅癸卯学制的一些名词解释,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
地了解这个学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学考研|壬寅学制|名词解释知识点
主持张百熙
性质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结果未施行
结果现代学制的开端,为以后学制建设打下根基,第一部由政府颁布且较为完备的学制系统
内容:壬寅学制:1902年在,张百熙的主持下,拟定了一系列学制系统文件,统称《钦定学堂章程》,又称“壬寅学制”。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壬寅学制虽未实行,但毕竟是中国现代学制的开端,为以后学制建设打下了根基;其本身虽有各种不足,却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部由政府明令颁布且较为完备的学制系统,开创了中国教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