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合集下载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方法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检测方法
2、在标准中对石棉纤维的容许浓度是以数量浓度 (f/ml)表示的,应采用数量浓度测定方法。
3、在标准中,对粉尘容许浓度规定有总粉尘标准和 呼吸性粉尘标准,根据容许浓度的规定应采用总 粉尘浓度测定方法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3
粉尘浓度的测定有以下几种方法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三)个体粉尘采样测定方法。 (四)石棉纤维计数浓度测定方法。 (五)粉尘浓度的其他测定方法。
多于10mg。
3.3 样品的处理
3.3.1 记录采样的持续时间、采样流量、采样地点、 样品编号、劳动条件及气象条件等。
3.3.2 滤膜干燥处理:一般不需干燥。湿度>90%; 应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重。再放干燥器内30分钟后 称量。如有水雾时应放干燥器内12小时称重,再 放干燥器内2小时称量。相邻两次质量差不超过 0.01mg,取最小值。
19
空气动力学直径具有下面一些特征:
1、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趋向于沉降在人体呼 吸道内的相同区域。
2、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大气中具有相同的 沉降速度和悬浮时间。
3、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通过旋风器和其它 除尘装置时具有相同的机率。
4、同一空气动力学直径的尘粒在进入粉尘采样系统 中具有相同的机率。 目前测定空气动力学直径的仪器有空气动力学直径 测定仪(Aerodynamic Particle Sizer APS).
26
1 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原理: 分级预选器 2 器材 2.1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 (1)检验合格 (2)分离曲线应符合要求 (3)恒定流量 (4)防爆型 (5)采样器的气密性 2.2 采样头 预捕集器:涂硅油的圆形薄片,采集非呼吸性粉尘。 滤膜捕集器:直径40mm的圆形滤膜采集呼吸性粉尘。 2.3 流量计 20L/min 半年校正一次。 明显污染时、及时清洗并校正。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检测规范讲义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检测规范讲义
工作场所空气中 化学有害因素检验规范
讲述内容
职业卫生名词术语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总粉尘浓度、呼吸性粉尘、
粉尘分散度、游离二氧化硅含量 )
无机含碳化合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无机含氮化合物(一氧化氮、二氧化氮) 氧化物(臭氧) 硫化物(二氧化硫、硫化氢) 氯化物(氯气) 金属及其化合物(铬、铅、锰) 醇类化合物(甲醇) 芳香烃类化合物(苯系物)
3. 滤膜的准备 称量前干燥器2h以上 滤膜经除静电器除去静电 安装时滤膜毛面朝进气方向
4.采样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并参照本部分附录A。
气密性检查: ①将滤膜夹上装有塑料薄膜的采样头放于盛水的烧杯中, 向采样头内送气加压,当压差达到1000Pa时,水中应无 气泡产生; ②或用手掌完全堵住采样头的进气口,转子应迅速下降 到流量计底部;自动控制流量的采样器,则进入停止运 转状态。
采样位置选择在接近操作岗位的呼吸带高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呼吸性粉尘浓度)
1. 原理 空气中粉尘通过采样器上的预分离器,分离出的 呼吸性粉尘颗粒采集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 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呼吸性 粉尘的浓度。
2.仪器 滤膜:过氯乙烯滤膜 、醋酸纤维酯滤膜 预分离器:采集的粉尘的空气动力学直径应在7.07
名词术语
1.工作场所: 劳动者进行职业活动、并由用人单位直接或间接控制的
所有地点。 2.职业性有害因素: 又称职业病危害因素,在职业活动中产生或存在的、可
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 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3.生产性粉尘: 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粉尘。按粉尘性质分为无机粉尘 (含矿物性粉尘、金属性粉尘、人工合成的无机粉尘); 有机粉尘(含动物性粉尘、植物学粉尘、人工合成的有 机粉尘);混合型粉尘(混合存在的各类粉尘)

GBZ_192.1_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_192.1_2007_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ICS 13.100C 52GB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G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2007年06月18日发布 2007年12月30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GBZ/T 192.1-2007前言GBZ/T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XXX的第1部分,是在GB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5748-85。

G BZ/T 192.1-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 1 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GBZ/T192."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06-18发布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 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 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 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 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 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 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 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个人防护措施
01
02
03
04
佩戴口罩
选择N95或更高级别口罩,过 滤空气中的粉尘颗粒。
佩戴护目镜
保护眼睛免受粉尘刺激和伤害 。
穿戴工作服和手套
减少皮肤与粉尘的接触。
定期更换和清洗
确保个人防护用品的清洁和有 效性。
集体防护措施
通风设施
安装高效通风设备,降 低空气中粉尘浓度。
粉尘监测系统
实时监测工作场所粉尘 浓度,及时预警。
06 结论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的测定意义
保障员工健康
符合法规要求
通过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可以了解员工所面临的环境污染程度, 从而采取措施降低粉尘暴露,保护员 工的健康。
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工作场所的卫生 和安全标准,测定粉尘浓度是符合法 规要求的重要环节,可以避免因违反 法规而带来的法律风险。
详细描述
在矿山粉尘测定中,通常采用采样器收集矿工工作区域的空气中的粉尘,然后通 过称重法、光散射法等方法测定粉尘浓度。测定的主要指标包括总粉尘浓度、呼 吸性粉尘浓度等,以评估粉尘对矿工健康的危害程度。
案例二:工厂粉尘测定
总结词
工厂粉尘测定是确保工厂工人安全和健 康的关键措施,有助于预防职业病和事 故。
OSHA
美国职业安全与健康管理局制定的工 作场所安全标准,规定了工作场所中 粉尘的暴露限制和测定方法。
国内标准
GB/T 15957-2019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作场所 空气中粉尘测定》,规定了工作场所 空气中粉尘的测定方法和技术要求。
GBZ 2.1-20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职业卫生标准, 规定了工作场所中粉尘的卫生限值和 监测要求。
定期清扫和清洁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分析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分析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 workplace-Part 2: Respirable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2-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2部分,是在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A《呼吸性矽尘浓度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16225-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陈卫红、李涛、徐伯洪、闫慧芳、李济超、刘占元、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16225-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电焊烟尘(总尘) Welding fume(total)
36
23 8 10 48
46
酚醛树酯粉尘(总 Phenolic aldehyde resin
尘)
dust(total)
6 10
谷物粉尘(游离SiO2 Grain dust(free SiO2<10%)(total) 4 8 含量<10%)(总尘)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注意事项】
过氯乙烯纤维滤膜表面呈细绒毛状,不易脆裂,具有明显的 静电性和憎水性,能牢固地吸附粉尘,但不耐高温,易溶于 有机溶剂。已采样滤膜可留作测定粉尘分散度或作为碱熔钼 蓝比色法测定游离二氧化硅的材料。在55℃以上现场采样测 定粉尘质量浓度时不宜应用,可改为玻璃纤维滤膜。
生产环境中粉尘 的检测
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测定是劳 动卫生监测的
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粉尘浓度测定; 粉尘分散度测定;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
定。 石棉纤维的测定采用计数法。
粉尘浓度 的测定
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 含粉尘的质量或数量,我国卫生 标准中,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有用 质量浓度,以mg/m3表示。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操作步骤】
滤膜准备 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衬纸,将滤膜放在分析天 平上称量。编号和质量记录在衬纸上。打开滤膜夹,将直径 40mm的滤膜毛面向上平铺于锥形环上,旋紧固定环,务使 滤膜无褶皱或裂隙,放入样品盒。直径75mm的滤膜折叠成 漏斗状,装入滤膜夹。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采样
一.
采样器架设原则同总粉尘采样。
二.
先用一个装有未称量过的滤膜的滤膜夹 装入采 样头拧紧,开动采样器调节至20L/min,然后 将已称量滤膜换入采样头。使采样头入口迎向 含尘气流,若生产中遇有飞溅的泥浆、砂粒对 样品产生污染时,采样头的入口可侧向含尘气 流。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一部分总粉尘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1: Total dust concentrationGBZ/T 192.1-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1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总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 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刘占元、徐伯洪、吴维皑、陈镜琼、闫慧芳、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简称“总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总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17061 作业场所空气采样仪器的技术规范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原理空气中的总粉尘用已知质量的滤膜采集,由滤膜的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总粉尘的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3: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GBZ/T 192.3-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3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的。

本部分与GB5748-85相比,修改了标准格式。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吴维皑、易桂林、陈卫红、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各类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滤膜溶解涂片法3.1 原理将采集有粉尘的过氯乙烯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最新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1922-

最新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1922-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 B Z T1922-2007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192.2-2007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年06月18日发布 2007年12月30日实施前言GBZ/T 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2部分,是在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A《呼吸性矽尘浓度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6225-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3 原理空气中粉尘通过采样器上的预分离器,分离出的呼吸性粉尘颗粒采集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

VS
详细描述
在建筑工地粉尘测定中,需要针对建筑施 工的不同阶段和作业面,选择合适的采样 点,如土方开挖区、建筑材料堆放区等。 测定的主要指标包括粉尘浓度、颗粒物质 量、PM2.5/PM10等,以评估建筑工地 粉尘对周边环境和居民健康的影响。
05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建议与展望
加强测定设备研发与更新
建立资格认证制度
实施测定人员资格认证,确保其具备从事粉尘测定的资质和能力。
建立奖惩机制
对表现优秀的测定人员进行奖励,对工作不力的测定人员进行惩罚 或调岗。
完善测定标准与法规
制定更加严格的测定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粉尘特性和健康风险,制定更加严格的测定标准。
完善相关法规
制定和完善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相关法规,明确责任和义务。
03
粉尘浓度计算与评估
粉尘浓度计算
采样点选择
根据工作场所的布局和工人的作业方式,选择具 有代表性的采样点进行粉尘浓度测定。
采样方法
采用合适的采样方法,如滤膜称重法、光散射法 等,确保采集到准确的数据。
计算公式
根据选用的采样方法和粉尘特性,采用相应的计 算公式,得出粉尘浓度值。
粉尘浓度评估标准
国家标准
采样时间与频率
01
采样时间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粉尘 浓度变化情况而定,一般应在8小 时内完成。
02
采样频率应根据工作场所的粉尘 浓度水平而定,一般应每班次采 样一次。
采样设备与操作
采样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具有可靠的精度和稳定性。
采样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和维 护,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采样操作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和准确性。
工作场所空气粉尘测定

GBZT.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GBZT.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5部分,是在GB16241-1996《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卫生标准》附录A《车间空气中石棉纤维测定方法》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石棉纤维的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16241-1996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钢铁公司工业卫生技术研究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陈卫红、李济超、吴维皑、闫慧芳、张敏、杜變袆。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6241-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石棉纤维粉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石棉纤维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采样规范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3 滤膜/相差显微镜法3.1 原理用滤膜采集空气中的石棉纤维粉尘,滤膜经透明固定后,在相差显微镜下计数石棉纤维数,计算单位体积空气中石棉纤维根数。

3.2 仪器3.2.1 滤膜:微孔滤膜或过氯乙烯纤维滤膜,孔径0.8μm。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确定采样点位、采样时间和频率,确 保采样计划能够反映工作场所空气中 的粉尘状况。
选择采样方法和设备
根据测定目的和场所特性,选择合适 的采样方法和设备,确保采样具有代 表性。
采样阶段
01
02
03
现场勘查
对工作场所进行实地勘查, 了解场所布局、设备和通 风情况,以便确定采样点 位。
安装和校准采样器
按照采样设备说明书进行 安装和校准,确保采样器 正常工作。
部分粉尘可能对皮肤产生刺激 ,引发皮肤过敏、红肿等症状

爆炸和火灾风险
高浓度的某些粉尘在特定条件 下可能引发爆炸或火灾,造成
严重后果。
02 粉尘测定方法
采样方法
直接采样法
直接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 颗粒,常用的采样工具有滤膜、 微孔滤膜和玻璃纤维滤纸等。
间接采样法
通过采集工作场所空气中的气体 或蒸汽,再通过化学反应或物理 方法转化为可测量的物质,如采 集氮氧化物时常用此方法。
数据整理
整理测定数据,包括粉尘浓度、成分 等,为撰写报告提供依据。
撰写内容
包括测定方法、测定结果、结果解读、 建议措施等部分,确保报告完整、准 确、专业。
报告格式
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报告,如标题、 目录、正文、结论、建议等,确保报 告易于阅读和理解。
05 安全与防护
个人防护措施
佩戴防尘口罩
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N95或更高级别口罩,有效过滤空气中的粉 尘颗粒。
技术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未来将有更精确、更便捷的测定方法和仪器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这有助于更准确 地评估粉尘暴露风险,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
预防与管理
加强粉尘的预防和管理是未来的重要方向。通过推广先进的生产工艺、改进通风系统、加强个人防护等手段,降低工 作场所空气中粉尘的浓度,保障工作人员的健康。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Determination of dust in the air ofworkplace-Part 3: Distribution of particulateGBZ/T 192.3-2007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2007-06-18发布 2007-12-30实施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GBZ/T192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

本部分是GBZ/T192的第3部分,是在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的。

本部分与GB5748-85相比,修改了标准格式。

本部分自实施之日起,GB5748-85同时废止。

本部分由卫生部职业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李涛、吴维皑、易桂林、陈卫红、张敏、杜燮祎。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 5748-85。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分散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各类粉尘分散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3 滤膜溶解涂片法3.1 原理将采集有粉尘的过氯乙烯滤膜溶于有机溶剂中,形成粉尘颗粒的混悬液,制成标本,在显微镜下测量和计数粉尘的大小及数量,计算不同大小粉尘颗粒的百分比。

2019年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1922-.doc

2019年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 GBZT 1922-.doc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GBZ/T 192.2-2007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7年06月18日发布2007年12月30日实施前言GBZ/T 192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的特点,分为以下五部分:——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第3部分:粉尘分散度——第4部分: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第5部分:石棉纤维浓度本部分是GBZ/T 192的第2部分,是在GB16225-1996《车间空气中呼吸性矽尘卫生标准》附录A《呼吸性矽尘浓度测定方法》基础上修订而成的。

主要修改如下:增加了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的测定。

本部分由全国职业卫生标准委员会提出。

本部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

本部分起草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武汉钢铁公司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所、十堰市东风职业病防治所、武汉市职业病防治研究院、湖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武汉分析仪器厂。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杨磊、刘占元、陈卫红、陈镜琼、李济超、易桂林、杨静波、梅勇、祁成、彭开良、刘家发、叶丙杰。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16225-1996。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2部分:呼吸性粉尘浓度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浓度的测定方法。

本部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呼吸性粉尘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2.1 工作场所化学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GBZ/T 192.1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3 原理空气中粉尘通过采样器上的预分离器,分离出的呼吸性粉尘颗粒采集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的滤膜增量和采气量,计算出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浓度。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 3.1 工作日内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比较稳定的采 样点,可在整个工作日内进行短时间采样,采样次数不少
于6次,并应均匀覆盖整个工作日。

检测结果按式(4)计算

{(c1 + c2 +…+ cn)/n}×T

C = —————————— ……(4)

8
2021/10/11
• 式中: • C - 测得的空气中有害物质8h时间加
1998
2021/10/11
• 橡胶加工炼胶车间防尘规程GB21657-2008 • 水利水电工程劳动安全与工业卫生设计规
范DL5061-1996 • 铸造防尘技术规范GB8959-2007 • 化工企业安全卫生设计规定HG20571-95 • 化工粉体工程设计安全卫生设计规定
HG20532-1993 • 火力发电厂运煤设计技术规程第2部分:煤
设备处理不同物料时,按物料种类分别设 采样点:单台产尘设备设1个采样点。
2021/10/11
• ⑵ 移动式产尘设备按经常移动范 围的长度设采样点。

20m以下者设1个,

20m以上者在装、卸处各设1个
采样点。
• ⑶ 在集中控制室内,至少设1个采 样点,操作岗位也不得少于1个采样点

2021/10/11
,h。

8 - 为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规定的8h计,h。


2.2 优缺点:

A、容易发现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峰浓度。

B、多次采样、多个样品、多次测定、多个数据,操作和计算较复杂。

2021/10/11
3、 不连续多次采样(定点和个体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检测

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测定是劳动卫生监测的 一个重要方面。
包括:粉尘浓度测定;
粉尘分散度测定;
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
石棉纤维的测定采用计数法。
粉尘浓度的测定
粉尘浓度是指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粉
尘的质量或数量,我国卫生标准中,
粉尘最高容许浓度有用质量浓度,以
mg/m3表示。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 2、采样
(3)采样开始的时间:连续性产尘作业点,应 有作业开始30 min后采样,非连续性产尘作 业点,应在工人工作时开始采样。 (4)采样流量:在整个采样过程中,必须保持 在20L/min,流量应稳定。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 2、采样 (5)采样的持续时间应根据测尘点粉尘浓 度的估计值及滤膜上所需粉尘增量而定 (不应少于0.5mg,不得多于10mg),但 采样时间不应少于10 min。采样结束 后,记录滤膜编号、采样时间和采样点 生产工作情况。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呼吸性粉尘定义
呼吸性粉尘简称“呼尘”。指按呼吸性粉 尘标准测定方法所采集的可进入肺泡的粉 尘粒子,其空气动力学直径均在7.07µm以 下,空气动力学直径5µm粉尘粒子的采样 效率为50%。
工作场所空气中的粉尘测定
一、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原理 二、生产环境中粉尘的检测 附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容许浓度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注意事项】
3.采样现场空气中有油雾时,可用石油醚
或航空汽油浸洗,晾干后再称量。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原理】
采集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使之通过分 级预选器后,将呼吸性粉尘阻留在已知质 量的滤膜上,由采尘后滤膜的增量,求出 单位体积空气中呼吸性粉尘的质量 (mg/m3)。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结果计算】 R=m2-m1/Qt×1000 式中:R——呼吸性粉尘浓度,mg/m3; m1——采样前滤膜的质量,mg; m2——采样后滤膜的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采样流量,L/min.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注意事项】
1、 必须采用经过国家技术监督局指定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操作步骤】 2、采样
(6)已采样滤膜,一般情况下不需干燥处理,
即可称量。如果采样时现场空气相对湿度在
90%以上或有水雾时,应将滤膜放在干燥器 内2h后称量,然后再放入干燥器中30min,
再次称量。当相邻两次称量结果之差小于0.1
mg时,取其最小值。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但一般不得小于10min(当粉尘浓度高于
10mg/m3时,采气量不得少于0.2m3;低于 2mg/m3时,采气量应为0.5-1m3).记录滤膜编号、采 样时间、气体流量和采样点生产工作情况。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操作步骤】 2、采样
(5)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将滤膜从滤膜 夹上取下,受尘面向内折叠几次,用衬 纸包好,贮于样品盒中,或装入自备的 样品夹中,带回实验室。
前采用较普遍的为“个体接触时间加权平
均浓度”;另一种为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原理
采用的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对粉尘的
分级性能必须符合BMRC曲线。不 允许采用其它测尘方法(如直读仪
器)测量呼吸性粉尘接触浓度。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原理
现将我国目前执行的分离呼吸性粉尘
的曲线简介如下: BMRC分离粒子曲线 : 英国医学研 究委员会(BMRC)根据英国煤矿尘肺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确认只有沉积在肺 泡区的呼吸性粉尘质量浓度才与尘肺 发病率有密切关系。

【结果计算】
C=m1-m2/Qt×1000 式中:C——粉尘浓度,mg/m3; m1——采样前滤膜质量,mg; m2——采样后滤膜质量,mg; t——采样时间,min; Q——采气流量,L/min.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注意事项】
1.本方法为我国现行卫生标准采用的基本 方法。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粉尘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 2、采样
(1)采样器架设原则同总粉尘采样。 (2)先用一个装有未称量过的滤膜的滤膜夹 装入采样头拧紧,开动采样器调节至20L/min, 然后将已称量滤膜换入采样头。使采样头入 口迎向含尘气流,若生产中遇有飞溅的泥浆、 砂粒对样品产生污染时,采样头的入口可侧 向含尘气流。

【操作步骤】 2、采样 (1)采样器架设于接尘作业人员经常活 动的范围内,粉尘分布较均匀的呼吸带。 有风流影响时,一般应选择在作业地点下 风侧或回风侧;在移动的扬尘点,应位于 作业人员活动中有代表性的地点,或架设 于移动设备上。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操作步骤】 2、采样 (2)先用一个装有滤膜(未称量滤膜即可) 的滤膜夹装入采样头中旋紧,开动采样 器调节至所需流量,然后将已称量滤膜 换入采样头,使滤膜受尘面迎向含尘气 流。当迎向含尘气流无法避免飞溅的泥 浆、砂粒对样品污染时,受尘面可侧向。

【操作步骤】 1、滤膜的准备 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衬纸, 置于天平上称量,记录初始质量,然后将滤膜装 入滤膜夹中,确认滤膜无褶皱或裂隙后,放入带 编号的样品盒中备用。如用冲击式呼吸性粉尘采 样器(T.R粉尘采样器)时,需将硅油或粘着剂涂 在冲击片上,涂片时应把粘着剂涂均匀,量不宜 过多,以5~8mg为宜。涂后在天平上称量,记录 初始质量,然后将冲击片编号,放在存储盒中备 用。
TWA STEL
6
10
3 1 5 2 5-113)(总尘) 聚丙烯腈纤维粉尘(总尘)Polyacryonitrile fiber dust(total) 聚氯乙烯粉尘(9002-862)(总尘)
Polyvinyl chloride(PVC)dust(total)
质量浓度时,必须已本方法为基准。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注意事项】
2.过氯乙烯纤维滤膜表面呈细绒毛状,不易脆裂, 具有明显的静电性和憎水性,能牢固地吸附粉尘, 但不耐高温,易溶于有机溶剂。已采样滤膜可留 作测定粉尘分散度或作为碱熔钼蓝比色法测定游 离二氧化硅的材料。在55℃以上现场采样测定粉 尘质量浓度时不宜应用,可改为玻璃纤维滤膜。
4、流量计和分析天平均应按国家规定的时
间按时检定和校验。
附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允许浓度
中文名CAS No. 英 文 名
TWA STEL
玻璃钢粉尘(总尘)Fiberglass reinforced plastic dust(total) 茶尘(总尘) 大理石粉尘 (1317-65-3) 总 尘呼尘 电焊烟尘(总尘) Tea dust(total) Marble dust Total dust Respirable dust Welding fume(total)
附表: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允许浓度
中文名CAS No.
铝、氧化铝、铝合金粉尘 7429-90-5 铝、铝合金(总 尘)氧化铝(总尘)
麻尘(亚麻、黄麻和苎麻)(游 离SiO2 含量<10%) (总尘) 亚麻 黄麻 苎麻 煤尘(游离SiO2 <10%) 总尘、 呼尘
英 文 名
Dust of aluminium, aluminium oxide and aluminium alloys Aluminium,aluminium alloys(total) Aluminium oxide(total)
的或委托的单位检验合格的呼吸性粉
尘采样器。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注意事项】
2、本方法为测定呼吸性粉尘的基本方法, 如果使用其他仪器或方法测定呼吸性粉尘 浓度时,其呼吸性粉尘采样器的采样性能
必须符合本标准中提出的要求。
2、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注意事项】
3、在高温、可溶解滤膜的有机溶剂存在的 条件下采样,可改用玻璃纤维滤膜。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原理
因此,1952年按照沉积在肺泡区的尘粒 动力学直径研制出水平淘析采样器,该仪 器的分离粒子效率形成BMRC曲线(A、B曲 线对照图),即采集的粉尘空气动力学直 径均在7.07μm以下,而且空气动力学直径 5μm粉的采集效率为50%。1959年约翰内 斯堡国际尘肺会议认可此曲线。欧洲的呼 吸性粉尘采样器多根据此曲线设计。
【原理】抽取一定体积的含尘空气,将粉 尘阻留在已知质量的滤膜上,由采样后 滤膜的增量,求出单位体积空气中粉尘 的质量(mg/m3)。 【器材】粉尘采器(在需要防爆的作业场 所,用防爆型采样器);滤膜(用过氯 乙烯纤维滤膜);滤膜夹、样品盒、镊子; 分析天平;秒表;干燥器(内盛变色硅 胶)。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原理
国际公认的采样器的分离曲线主要
有两种,即BMRC分离粒子曲线和 ACGIH分离粒子曲线(见下图)。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原理
A、B曲线对照图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原理

我国在《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
GBZ2-2002中,规定了两种呼吸性粉尘测定
方法,一种为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测定,目

【操作步骤】 1、滤膜准备 用镊子取下滤膜两面的夹 衬纸,将滤膜放在分析天平上称量。编号 和质量记录在衬纸上。打开滤膜夹,将直 径40mm的滤膜毛面向上平铺于锥形环上, 旋紧固定环,务使滤膜无褶皱或裂隙,放 入样品盒。直径75mm的滤膜折叠成漏斗状, 装入滤膜夹。
一、总粉尘浓度测定(滤膜质量法)
二、呼吸性粉尘浓度测定方法

【操作步骤】 2、采样 (6)将采集有呼吸性粉尘的滤膜或冲击片 取出,滤膜受尘面向内折叠几次,用衬 纸包好,放入样品盒中,冲击片直接放 入样品盒中,带回实验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