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科)临床路径(优质资料)

合集下载

临床路径(骨科护理篇)

临床路径(骨科护理篇)
预期目标
结果评值
结果评值
结果评值
术后宣教
能说出术后宣教的相关知识
□无法完成
□协助完成
□自行完成
□无法完成
□协助完成
□自行完成
□无法完成
□协助完成
□自行完成
卧位;平卧位
每2小时翻身一次
□是□否
□是□否
□是□否
饮食指导:进食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粗纤维饮食
食欲逐渐恢复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执行护士签名
□完全描述
说明禁饮食的目的及时间
能了解禁饮食的目的及时间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无法描述
□部分描述
□完全描述
执行护士签名
手术前宣教
需要项目打“√"
执行日期
签名
宣教手术前准备、注意事项、过程、目的及时间
指导深呼吸及有效咳嗽(痰)
指导手术后翻身、早期活动重要性
上下肢功能锻炼
食欲逐渐恢复
□是
□否
□是
□否
□是
□否
执行护士签名
变异:
□有
□无
变异原因:
执行护士签名:
其它护理记录
执行护士签名:
住院日第五天(术后第二天)年月日
护理记录
护理处置
白班
小夜班
大夜班
执行医嘱用药观察药物副作用
□是□否
□是□否
□是□否
术后宣教
□是□否
□是□否
□是□否
监测生命体征
□是□否
□是□否
□是□否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

一、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 (TCD编码:BNS050)。

2.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 M51.202)。

3.患者接受中医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①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②常发于青壮年。

③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④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⑤腰部活动受限,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背伸或趾屈肌力可减弱(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②在L4、L5或L5、S1棘间韧带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有至小腿或足部的放射性痛。

③小腿前外或后外侧皮肤感觉减退,趾肌力减退,患侧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④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疾病分期(1)急性发作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症状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基本恢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3.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项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试行)》,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常见证型:(1)血瘀气滞证:有腰部外伤史,腰腿刺痛,痛有定处,疼痛拒按,舌质暗,苔薄白,脉弦涩。

腰间盘突出症(基础知识-临床路径-病历书写)

腰间盘突出症(基础知识-临床路径-病历书写)
依据国家《腰椎间盘突出症微创手术治疗》和《外科学(第9版)》进行“腰椎间盘突出 症”的基础知识和病历书写培训。学习文化1来自三基”临床医师基础知识系列培训
目录
基础知识 临床路径 病历书写
“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知识培训
3
“三基”临床医师基础知识系列培训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改变以后,在外力作用下,纤维
2.造影检査:脊髓造影、硬膜外造影、椎间盘造影等方法可间接显示有无椎间盘突出及程度。 由于
坐骨神经痛多为逐渐发生,疼痛为放射性,由臀部、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至足跟部或足背。有 的病人为了减轻疼痛,松弛坐骨神经,行走时取前倾位,卧床时取弯腰侧卧屈髓屈膝位,坐骨神 经痛可因打喷嚏或咳嗽时腹压增加而疼痛加剧。在高位椎间盘突出时(L2-L3,L3-L4),可压迫相 应的上腰段神经根而出现大腿前内侧或腹股沟区疼痛。
学习文 化
4
“三基”临床医师基础知识系列培训
临床表现—症状
1.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人,绝大部分有腰痛。腰痛可出现在腿痛之前,亦可在腿痛同时或
之后出现。发生腰痛的原因是椎间盘突出刺激了外层纤维环及后纵韧带中的窦椎神经纤维。
2.坐骨神经痛:由于95%左右的椎间盘突出发生在L4-L5及L5 -S1间隙,故多伴有坐骨神经痛。
“三基”临床医师基础知识系列培训
腰椎间盘突出症
基础知识 临床路径 病历书写 (2020)
1
“三基”临床医师基础知识系列培训
前 言
医保单病种付费、DRG付费是是有效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实现医、保、患三方共 赢和推进分级诊疗促进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手段。实施医保单病种付费、DRG付费方式,都 需要按照国家统一的临床路径对患者进行医疗服务。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来源:中国卫计委临床路径(一)适用对象依据以下条件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行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置换术。

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4.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

5.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二)治疗方案的选择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三)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四)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五)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六)手术日为入院第4-5天。

1.麻醉方式:全麻或硬膜外麻醉、腰麻。

2.手术方式:开窗或半椎板切除髓核摘除术者,原则上不使用内植物;如需要做全椎板切除,可选用内植物。

3.输血:视术中情况而定。

(七)术后住院恢复4-11天。

1.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腰椎正侧位片,血常规、尿常规。

2.术后处理:(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2)术后镇痛:参照《骨科常见疼痛的处理专家建议》;(3)激素、脱水药物和神经营养药物;(4)术后康复:支具保护下逐渐进行功能锻炼。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

骨科6个病种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09年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行椎间盘切除术(ICD-9-CM-3:80.51);椎间盘置换术(ICD-9-CM-3:84.64-84.65)(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2.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3.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

2.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3个月无效。

3.尿便障碍或单根神经麻痹,需急诊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为7-15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及伸屈侧位片、CT和MRI。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老年人或既往有相关病史者);(2)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术前可能需要肌电图、诱发电位检查、椎间盘造影、小关节封闭、神经根封闭或硬膜外封闭以确诊;(3)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修改版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修改版

针推科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M51.20 2)(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①有慢性腰痛病史;②臀部及下肢呈放射性疼痛;③患椎旁有压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踇趾背伸力减弱;;④X线摄片、CT、MRI 扫描检查证实。

(2)西医诊断标准:①病史: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症状。

②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损伤或马尾神经损伤的阳性体征。

③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或脱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神经的表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1.初次发作,病程较短的患者;2.病程较长,但症状和体征较轻者;3.经特殊检查突出较小的患者;4.由于全身性疾病或局部皮肤疾病,不能实施手术者;5.不同意手术的患者。

(四)标准住院日为7-2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M51.20 2腰椎间盘突出症疾病编码。

2.如患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不合并症状性腰椎管狭窄及腰椎不稳定。

(六)入院后3-5天需完成以实验室检查。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2)肝肾功能、血电解质、血糖、风湿;(5)胸片、心电图;(6)腰椎CT或腰椎正侧位片。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对于部分诊断不明确的患者,可能需要伸屈侧位片、肌电图、泌尿系B超以确诊;(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

(七)疗效评价标准③若手术者,切口必须愈合,无并发症好转:①腰痛、坐骨神经痛部分消失②脊柱畸形改善,直腿抬高有改善和进步,神经检查示:其较术前(包括手术,手法复位)有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好转或加重者(八)治疗方案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特点、进展过程及病情轻重,中医辨证分为:气滞血瘀证、湿热阻络证、寒湿阻络证、肝肾亏虚证。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非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腰椎姿势异常,可出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

②在病变间隙的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腰椎活动受限,患侧肢体可出现肌萎缩或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

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对于高位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出现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④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可有或无诱因。

2.发病时间早,未正规治疗,症状持续时间不长。

3.无尿便障碍。

4.无脊柱重度骨质疏松、骨折、脊柱滑脱、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及其他严重脊柱疾病。

(四)住院时间标准住院日为≤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2016年版)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包括侧别、节段)(ICD-10:M51.0↑G99.2* /M51.1↑G55.1*/M51.202)。

2、行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或经皮穿刺颈腰椎间盘切除术(显微镜加收)(80.59001)。

或椎管减压或加用内固定、植骨融合(ICD-9-CM-3:81.04-81.08)(二)诊断依据。

1. 病史:腰痛,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损或马尾神经受损的症状。

2. 体征:单侧或双侧神经根受损或马尾神经受损的体征。

3. 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与症状和体征符合。

(三)手术指针:1. 经严格正规非手术治疗无效。

2. 症状和体征与影像学检查符合。

3. 患者及家属选择手术。

(四)标准住院日14-16天。

若住院前已完成部分术前准备,住院日可适当缩短。

(五)进入路径标准。

1. 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2.如有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3-5天。

1.必须的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血型(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3)凝血功能(4)感染性疾病筛查(乙肝、丙肝、AIDS、梅毒等)(5)胸片、心电图(6)腰椎正侧位片、CT、MRI(院外完成)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1)肺功能、超声心动图(2)有相关疾病者必要时请相应科室会诊(七)选择用药。

1.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国卫办医发〔2015〕43号)执行:接受清洁手术者,在术前0.5-2小时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

如果手术时间超过3小时,或失血量大(>1500ml),可手术中给予第2剂。

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应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小时,总的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小时,个别情况可延长至48小时。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

1: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 M51.0T G99.2* /M51.1T G55.1*/M51.2)2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 M51.0T G99.2* /M51.1T G55.1*/M51.2)行三维电脑牵引术。

(二)诊断依据。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及全国中医药高等院校教材《中医正骨学》第二版(董福慧、朱云龙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年)。

1、多有不同程度的腰部外伤史II、主要症状:腰痛和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III、主要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 )加强试验(+ )屈颈试验(+ )(2 )西医诊断标准:根据《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8年制和7年制教材临床医学专用,人民卫生出版社)I.病史:有腰痛伴下肢坐骨神经放射痛症状。

II.体征:腰部畸形,腰部压痛和叩击痛,腰部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屈颈试验(+ \III.影像学检查:有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表现。

4.证候诊断单纯性椎间盘突出临床常见证候:(1)气滞血瘀证: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舌质紫黯,脉涩或弦数(2)寒湿证:风寒湿外侵,致寒湿之邪阻塞经络,络道痹阻,舌质淡,苔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

(3)湿热证:腰腿疼痛,沉重发困,乏力,一侧腰腿重,肌肉麻木不仁,面色无华,舌质红,苔黄腻,脉细数(4)肝肾亏虚证:腰腿疼痛,缠绵数年,时轻时重。

偏阳虚者伴有畏寒肢冷,面色白,尿后余沥,甚则不禁气喘,舌质淡,脉沉细;偏阴虚者,多伴有头晕目眩,耳鸣耳聋,咽干口渴,面色潮红,五心烦热,舌质淡或红,苔薄少,脉细数。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中医临床路径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针灸二科一、基本情况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我科确定的优势病种之一, 自2017年01月到2017年12月进入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优势病种的病例共有193例,完成193例,平均住院日11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针灸、推拿、辨证口服中药汤剂、耳针、腰椎牵引、穴位贴敷、腰部理疗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完成的19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如下:特色疗法使用率100%、中药饮片使用率49. 2%,辨证施治率100%o其中针灸193例(100%)、推拿80例(41.5%).辨证口服中药汤剂95例(49.2%)、穴位贴敷94例(48.7%)、火针疗法25例(13.0%)、腰椎牵引55例(25.5%)、拔罐123例(63.7%)、腰部理疗者85例(44. 0%),说明这些治疗方法适应症较广泛,也是临床常用方法。

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或中等。

具体而言,临床应用较好、接受度较高的为普通针灸、推拿、穴位贴敷、口服中药、拔罐,而其他疗法应用较少。

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针灸、推拿、拔罐活血化瘀法治疗腰痛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方法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 如理疗、穴位贴敷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急性期还是恢复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3.国家相关政策如医保政策的支持,为治疗方法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分析依从性中等的治疗方法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1.某些治疗方法有其临床应用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非所有的患者均可应用,只有部分符合条件的患者才能够采纳,因此应用比例较低,如针刀疗法,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疼痛的患者;2.某些疗法虽然体现了中医药治疗的特色,但尚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其疗效,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使用;国家医保政策限制了某些治疗方法的临床实施。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

康复科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常规【概述】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以L4-L5、L5-S1间隙发病率最高,约占90%-96%,多个腰椎间盘同时发病者仅占15%-22%。

【诊断要点】1.症状大多数患者具有腰扭伤和/或腰痛病史,以后腰痛可缓解,而下肢痛明显,或两者同时存在。

腹压增高时下肢痛加剧,疼痛严重时患者可卧床不起、翻身困难。

较多患者疼痛可反复发作,并伴随发作次数的增加而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且发作间隔时间缩短。

同时可伴有小腿麻木感。

突出物大且为中央型时可出现双侧下肢痛。

2.体征(1)腰椎曲度异常:表现为腰椎生理曲度减小或消失,或有侧弯畸形。

反侧凸的强制动作加重下肢痛症状。

(2)腰部活动受限:前屈或向患侧侧屈活动明显受限,强制活动时可加重疼痛症状。

(3)压痛与放射痛:深压椎间盘突出部位的椎体棘突旁时,局部有明显疼痛并可伴有放射性痛。

(4)直腿抬高试验和/或加强试验阳性:直腿抬高60°以内即可出现坐骨神经痛,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时,缓慢降低患肢高度,待疼痛消失,再被动背屈患肢踝关节以牵拉坐骨神经,如又出现放射痛称为加强试验阳性。

(5)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提示L2-4神经张力增加。

(6)运动和感觉异常: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张力减低,足踇背伸肌力减弱;病程较长者,常有足背肌萎缩;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

皮肤感觉在初期为感觉过敏,以后为迟钝或消失。

改变区域与受累神经根相关。

(7)腱反射改变:L5-S1神经根受压时,跟腱反射迟钝或消失;L3-4神经根受压时,膝反射迟钝或消失。

3.影像学检查(1)X线平片:腰椎生理曲度消失,腰椎侧弯。

部分患者可见某一或更多节段腰椎间隙前窄后宽。

大多数患者伴有脊柱退行性改变。

同时可除外局部结核、肿瘤等导致腰骶神经痛的骨病。

(2)CT:可见椎间盘髓核向后、侧方突出,压迫硬膜囊或神经根。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临床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诊断: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疾病分期急性期;缓解期;康复期。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患者适合并接受康复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0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TCD编码:BNS050、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4)心电图。

(5)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腰椎管造影、肌电图、骨密度、血脂、电解质、抗“O”、类风湿因子、C-反应蛋白、血沉等。

(七)治疗方法1.手法治疗(1)松解类手法;(2)整复类手法:a、俯卧拔伸法;b、斜扳腰椎法;c、牵引按压法;d、腰椎旋转扳法(3)其他特色手法。

2.辩证选择中药汤剂(1)血瘀气滞证: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2)寒湿痹阻证: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3)湿热痹阻证:清利湿热,通络止痛。

(4)肝肾亏虚证:补益肝肾,通络止痛。

3.辩证服用中成药口服。

4.辩证选择中药外治。

5.腰椎前因治疗:电动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床等牵引方式。

6.针灸治疗:选择应用体针、腹针、平衡针等。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 BNS1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免费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

【免费下载】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

□痹痛膏敷贴 □五籽散外熨
□弊痛油外涂 □推拿
□电针
□饮食调理
□疾病防治知识教育
□治疗教育
+外敷痹痛膏(热型)+五籽散外熨
□运动康复操
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电试力卷保相护互装作置用调与试相技互术关,系电,力根通保据过护生管高产线中工敷资艺设料高技试中术卷资,配料不置试仅技卷可术要以是求解指,决机对吊组电顶在气层进设配行备置继进不电行规保空范护载高与中带资负料荷试下卷高问总中题体资,配料而置试且时卷可,调保需控障要试各在验类最;管大对路限设习度备题内进到来行位确调。保整在机使管组其路高在敷中正设资常过料工程试况中卷下,安与要全过加,度强并工看且作护尽下关可都于能可管地以路缩正高小常中故工资障作料高;试中对卷资于连料继接试电管卷保口破护处坏进理范行高围整中,核资或对料者定试对值卷某,弯些审扁异核度常与固高校定中对盒资图位料纸置试,.卷保编工护写况层复进防杂行腐设自跨备动接与处地装理线置,弯高尤曲中其半资要径料避标试免高卷错等调误,试高要方中求案资技,料术编试交写5、卷底重电保。要气护管设设装线备备置敷4高、调动设中电试作技资气高,术料课中并3中试、件资且包卷管中料拒含试路调试绝线验敷试卷动槽方设技作、案技术,管以术来架及避等系免多统不项启必方动要式方高,案中为;资解对料决整试高套卷中启突语动然文过停电程机气中。课高因件中此中资,管料电壁试力薄卷高、电中接气资口设料不备试严进卷等行保问调护题试装,工置合作调理并试利且技用进术管行,线过要敷关求设运电技行力术高保。中护线资装缆料置敷试做设卷到原技准则术确:指灵在导活分。。线对对盒于于处调差,试动当过保不程护同中装电高置压中高回资中路料资交试料叉卷试时技卷,术调应问试采题技用,术金作是属为指隔调发板试电进人机行员一隔,变开需压处要器理在组;事在同前发一掌生线握内槽图部内 纸故,资障强料时电、,回设需路备要须制进同造行时厂外切家部断出电习具源题高高电中中源资资,料料线试试缆卷卷敷试切设验除完报从毕告而,与采要相用进关高行技中检术资查资料和料试检,卷测并主处且要理了保。解护现装场置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表单
适用对象: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 出院日期:年月日 标准住院日≤10天
时间
住院第1天(入院日)
住院第2-3天(康复治疗优化期)
主要诊疗工作
□询问病史与体格检查、书写首次病程记录及谈话记录等病历文书
□物理与药物治疗
□合并症相关检查与治疗




长期医嘱:
□康复科护理常规□Fra bibliotek级护理□饮食(普食)
□卧硬板床
□物理治疗(选用电针熏蒸,离子导入等3-4种)
□专科常规用药(温经活血通络,维生素B1,B12)
□合并症用药(如降压降糖药等
临时医嘱:
□腰椎正侧位片、腰椎CT或MRI片
□血常规,血沉,抗链“O”,类风湿因子,免疫因子,血糖、血脂
□尿常规
□心电图及肌电图
□合并症相关检查(颈椎片,骨盆片,胸片,B超等)
□必要时静脉给药(脱水,抗炎,改善微循环等)
□对症处理
□必要时请上级医师查房或相关科室会诊
长期医嘱:
□康复科护理常规
□二级护理
□饮食(普食)
□卧硬板床
□物理治疗(3-4种)
□专科常规用药(温经活血通络, ,维生素B1,B12)
□合并症用药
□中草药
出院医嘱:
□出院带药(温经活血通络,维生素B1,B12等)
□门诊随诊
主要护理工作
□执行医嘱
□观察病情并及时向医师汇报
□医保记账
□协助患者办理出院手续
□必要时协助患者备齐报销有关资料
□出院指导:注意事项、复诊及联系方式
病情变异
□无□有,原因:
1.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完成出院总结并交给患者
□完成出院病情评估,确定疗效,系统总结方案得失
□出院
重点医嘱
长期医嘱:
□康复科护理常规
□三级护理
□饮食(普食)
□体位(自由)
□物理治疗(选用熏蒸,离子导入,超短波等3-4种)
□专科常规用药(温经通络,地巴唑,维生素B1,B12)
□合并症用药(如降压降糖药等
临时医嘱:
□对症处理及检查
□完成腰椎正侧位片及CT或MRI片
□开化验单及相关检查单,完善项目检查
□完成入院病情评估
□确定初步治疗方案
□复合物理因子与药物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健康教育
□向患者家属初步交代病情与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
□相关康复特殊治疗(神经阻滞)
□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
□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优化康复治疗方案
□完成病历记录与上级医师查房记录
临时医嘱:
□康复科特殊治疗
□根据病情相应检查
□静脉给药(脱水,抗炎,改善微循环等
□中草药
主要
护理
工作
□协助患者或其家属完成住院程序,
□介绍医院环境、设施和独特的治疗设备、方法等
□执行医嘱
□观察病情并及时向医师汇报
□医保记账
□特殊治疗前心理与治疗后生活护理
□观察患者病情变化
□执行医嘱
□医保记账
病情
变异
记录
□无□有,原因:
1.
2.
□无□有,原因:
1.
2.
护士
签名
医师
签名
时间
住院第3-9天(康复治疗实施期)
住院第10天(出院日)
主要诊疗工作
□完善项目检查
□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
□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包括合并症)
□物理因子治疗
□药物治疗
□腰背肌锻炼
□通知患者及家属出院
□向患者交待出院后注意事项
□出院健康教育,告知定期随访,必要时预约复诊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