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

合集下载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也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民族之一。

他们有着丰富多样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下面是一些哈萨克族的主要风俗和传统文化:
1.牧民文化:哈萨克族是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活动的民族,
牧民文化在他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

他们骑马、放牧、饲
养羊、马等动物,把草原作为家园,并根据季节的变化迁
徙。

2.骏马文化:哈萨克族以骏马闻名,骑马技艺是他们的传统
技能之一。

哈萨克族人热衷于马术表演和马球比赛,并视
马为自己的朋友、亲人和财富。

3.音乐和舞蹈:音乐和舞蹈在哈萨克族的文化生活中占有重
要地位。

他们善于演奏和制作各种乐器,如马头琴、揉镲、依普孜等。

民间舞蹈表演形式独特多样,如独舞、群舞等。

4.狩猎和射箭:作为一个民族传统,狩猎和射箭在哈萨克族
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以射箭技艺闻名,举行射箭
比赛和狩猎活动以展示自己的技艺和勇气。

5.民族服饰:哈萨克族有着自己特色的民族服饰。

男子通常
穿着长袍短袖的夹克、马裤、高筒靴、以及环腰刀。

女子
则喜欢穿着色彩鲜艳的维吾尔族袍、长裙和高筒靴,头戴
斗笠和头巾,头饰丰富多样。

6.篝火晚会:哈萨克族喜欢在特定的日子举办篝火晚会,把
篝火点燃,围坐在一起,唱歌、跳舞、享受美食,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这些风俗和传统文化是哈萨克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也是他们独特的民族特色。

通过庆祝和传承这些传统,他们展示了自己的独特文化身份和传统价值观。

哈萨克族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风俗习惯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已阅325次评分:3 发布时间:2009-5-24 17:44:58“哈萨克”翻成汉语的意思就是“勇敢的自由人”。

哈萨克族是世界著名的游牧民族之一,同时又是一个重要的跨国民族,总人口现已超过千万。

哈萨克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我国的汉代,他们分布很广,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欧亚大陆中心腹地,从阿尔泰山、天山向西直到里海约3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都有哈萨克民族活动的痕迹。

目前仅在新疆的哈萨克族就有120多万人,主要分布在新疆的北部和东部地区。

一、文体娱乐哈萨克族的娱乐活动,既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又有广泛的群众参与性,其娱乐方式与骑马、放牧、狩猎等生产活动密切相关,主要有赛马、摔跤、叼羊、姑娘追、马上角力等。

据说叼羊活动起源于中世纪。

当时,牧业上的狼害相当严重,牧民对狼特别仇视,一旦猎获了狼,大家便一涌而上争相抢夺,以此开心取乐。

后来就逐渐由叼狼演变为叼羊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在哈萨克族中,赛马不仅是参赛者个人的事,而且是关系整个氏族部落荣誉的事。

赛马中得到的奖品,主人一般都不会占为已有,而是将其中的相当一部分分给亲人、朋友,和大家一起分享。

姑娘追:“姑娘追”哈萨克语“克孜库娃”,是哈萨克族青年男女喜爱的一种马上体育活动;也是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特殊方式。

青年男女通过“姑娘追”互相认识、互相了解,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姑娘追”一般在夏秋季节空旷、平坦的草甸上举行,远近牧民都骑马前来参观。

据说很早以前,有两个哈萨克部落的头人结成了儿女亲家,在姑娘准备过门那天,来接亲的人有意夸赞他们新郎的马是最好的千里马。

新娘的父亲听后便说:“我女儿骑的马才是最好的马,不信可以比一比,如果你们的马能追上我女儿的马,今天姑娘就过门,否则就改日再说。

”于是比赛开始了。

姑娘因为对小伙子早有好感,于是故意放慢速度假装让小伙子追上,借机进行交流和沟通,返回时她又让小伙子在前面跑,自己在后面追赶,结果把“追姑娘”变成了“姑娘追”。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哈萨克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哈萨克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特点:1.游牧传统:哈萨克族以牧民为主,拥有丰富的游牧传统。

他们繁衍于广袤的草原地区,以养殖牲畜为生,如马、羊和驼鹿等。

游牧生活使他们与自然紧密相连,并形成了独特的牧民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2.独特的音乐和舞蹈:哈萨克族有丰富多样的音乐和舞蹈表演,代表了他们独特的文化特色。

他们常用一种叫做"dombra"的弦乐器演奏音乐,舞蹈则以婚礼、节日和庆典等场合为常见表现形式。

3.饮食文化:哈萨克族拥有独特的饮食文化,以肉食为主。

他们擅长制作马肉和羊肉菜肴,如马肉烤串、博尔苏奶茶和手抓饭等。

马奶制品也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扮演重要角色。

4.狩猎和射箭:哈萨克族传统的游牧生活赋予他们出色的狩猎和射箭技巧,这在他们的传统文化中被广泛体现。

他们参与射箭和马背上的游牧狩猎活动,并以此展示和传承他们的生活技能和传统价值观。

5.波斯风格的传统服饰: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通常采用波斯风格的设计,以鲜艳的色彩和精致的细节为特点。

男性常穿长袍、乌纱帽和皮靴,女性则常穿马褂、头巾和长裙等。

6.高度尊重和待客之道:哈萨克族文化强调对长辈、客人和尊贵客人的尊重和礼遇。

他们有独特的待客之道,如丰盛的款待、热情好客和分享。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丰富多样,并且与他们的牧民生活方式紧密相连。

这只是对哈萨克族风俗和传统文化的一些简要介绍,实际上还涉及许多其他方面,如诗歌、民间故事、马球运动等。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是中亚和西亚地区最大的民族之一,居住在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乌兹别克斯坦、阿塞拜疆等国家的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民族。

其文化和习俗源远流长、深具时代性,一直流传至今。

哈萨克族风俗习惯包括家庭习俗、宗教习俗、风俗衣着、传统文化气氛等多方面。

哈萨克族的家庭习俗主要体现在以家为尊、长者为至尊、尊重老人,长辈绝不允许年轻人放纵行为,鼓励年轻人学习并努力工作,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以后代子孙以家为尊为宗旨,扎根当地文化,从而形成哈萨克族的独特的家庭传统。

哈萨克族的宗教习俗,以伊斯兰教为主,在有关宗教的场合,哈萨克人人人都会尊重老人,特别是男性,给他们留出座位供他们坐,从容不迫。

在宗教传统中,还有闻传定要把aidak母牛乳酪面包献上宗教仪式上的习惯,祭祀神灵和祈求上天的保佑。

哈萨克族的风俗衣着,以裹头袍、哈萨克式头部饰物等为代表,裹头袍常用新羊毛制作,以示哈萨克族人在家庭及社会生活中的孝顺,哈萨克式头部饰物主要以发夹、新羊毛及上面装饰有五颜六色绣花、金丝等比较常见,是哈萨克族文化最具有代表性的特色之一。

哈萨克族的传统文化气氛,源自古苏烈文化,其古老特色的文化气氛一直浸润在当代哈萨克族人的思想中,把道德准则、农民的智慧、女性的美德、健康的生活方式、贤淑的风俗和文化底蕴融汇贯通,形成了哈萨克族独特的文化特色。

总之,哈萨克族是名副其实的古老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包括家庭习俗、宗教习俗、风俗衣着等,以及传统文化气氛,总的来说,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都极其独特、多样、丰富,值得大家去收藏与了解。

哈萨克古尔邦节的风俗

哈萨克古尔邦节的风俗

哈萨克古尔邦节的风俗
哈萨克族是一支游牧民族,他们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通常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三或初四举行,这一节日被视为哈萨克族最重要和最古老的节日之一。

以下是哈萨克古尔邦节的主要风俗:
1.骑马表演:古尔邦节期间举行骑马比赛,表演者们在马背上展示骑术技巧和勇气,吸引了数十万人的围观。

2.羊角舞:羊角舞是哈萨克族的传统舞蹈之一,通常在古尔邦节期间表演。

祭祀仪式上,舞者们手持羊角,在鼓点声中跳跃起舞,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活力。

3.音乐和歌唱:在古尔邦节期间,哈萨克族人民会举办音乐和歌唱类的比赛和演出,通过音乐表演来寄托对春天、美好明天和吉祥如意的期许。

4.赛马:古尔邦节期间,哈萨克人通常会举办赛马比赛,赛事分为多个级别和不同的规则,最终胜者会得到丰厚的奖品和尊重。

5.宴会:哈萨克族人民通常会在古尔邦节期间举办盛大的宴会,家庭之间互相邀请,享用美食,分享快乐。

以上就是哈萨克古尔邦节的主要风俗。

值得一提的是,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人民传承和弘扬文化的一个重要契机,通过庆祝古尔邦节,人们可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自我建设,也是哈萨克族团结、友爱、欢乐和自信的体现。

哈萨克族传统礼仪

哈萨克族传统礼仪

哈萨克族传统礼仪
哈萨克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民族,其传统礼仪包括许多方面,包括婚丧礼仪、社交礼仪、待客礼仪等。

婚丧礼仪:哈萨克族的婚丧礼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传统。

在婚丧礼仪中,哈萨克族注重尊重长辈、尊重传统和尊重自然。

在婚礼上,哈萨克族会遵循传统的习俗,如敬酒、献花、敬茶等。

在葬礼上,哈萨克族会遵循传统的仪式和流程,如默哀、鞠躬、献花等。

社交礼仪:哈萨克族在社交礼仪方面也十分注重礼貌和尊重。

在交往中,哈萨克族会主动打招呼、问好、道别等,以示尊重和礼貌。

在聚会和宴席上,哈萨克族会遵循传统的待客礼仪,如让座、敬酒、敬茶等。

待客礼仪:哈萨克族在待客礼仪方面也十分注重礼貌和热情。

在客人到来时,哈萨克族会主动迎接、问候、递茶等。

在客人离开时,哈萨克族会送别、敬酒、敬茶等,以示感谢和敬意。

总之,哈萨克族的传统礼仪注重尊重、礼貌和热情,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哈萨克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也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的友好和真诚。

哈萨克族民俗

哈萨克族民俗

必须下马徒步而过。
主人死后,须将其生前骑用的马剪去
颈鬃、尾鬃,其他任何人禁忌再骑用。
葬后7天、40天和1周年,均要过“乃
孜尔”(祭祀),对死者表示缅怀和哀悼。
按照哈萨克族传统习惯,丈夫死后,
妻子必须守孝1年。1年之内妻子必须穿黑
色衣服或素色服装,包白头巾,以示悼念。
吊唁人若是至亲或妇女,死者的妻子必须
仪式,众人还要唱“揭面纱歌”。晚上是婚礼的
高潮,来宾们尽情戏耍、跳舞、唱歌、弹冬布拉,
直到天明才散。
哈萨 克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俗
6、哈萨克族的丧葬礼仪
对墓地极为敬重,常将墓地作为祭礼
场所,如发生旱灾、羊群疫病,要到墓地
去祭祀,以求除灾;为孕、产妇寻求“杜
瓦”(墓地上的土),以求顺利分娩等。
行人骑马过墓地时不可急驶而去,妇女则
叼羊 调驯猎鹰
哈萨 克族 民俗
四、哈萨克族的饮食特点
长期以来,该族主要从事 牧业生产,与游牧传统相适应, 饮食习俗带有明显的牧区特点, 主要以牛、羊、马肉和奶制品 为食物,其次是馕、面条以及 抓饭等。
“金特”、“那仁”:哈 萨克族最喜欢的食物。
马奶酒
哈萨 克族 民俗
五、哈萨克族的社交礼仪
哈萨克族的待客有一套俗定的礼节,即先将给客人宰的羊
牵向客人休息的地方,将羊头拉进门内,伸出双手恭敬地对客
人说:“请允许吧”!
当客人表示同意后,才把羊牵出去宰杀,并在露天搭灶煮
肉。肉熟之前,先把餐巾铺好,端上“包尔沙克”(油果)、
奶疙瘩、奶豆腐、酥油等,大家围着餐巾席地而坐,主妇蹲在
壶具旁调配奶茶。
喝完奶茶,又换饮马奶酒。这时主人会弹起冬不拉,喝起
哈萨 克族 民俗

【民族文化】哈萨克族的清明节习俗与风俗

【民族文化】哈萨克族的清明节习俗与风俗

【民族文化】哈萨克族的清明节习俗与风俗一、引言清明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同时也是哈萨克族民族文化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哈萨克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

本文将介绍哈萨克族在清明节期间的俗与风俗,以增进对哈萨克族民族文化的了解。

二、清明节的起源与意义清明节,又称为踏青节,距冬至后的105天,也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它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对祖先的纪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哈萨克族来说,清明节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意义。

三、哈萨克族清明节的俗1. 踏青祭祖清明节是哈萨克族人民追悼祖先的日子。

在清明节当天,哈萨克族人民会整装前往祖先的墓地,展开一系列祭祀仪式。

他们会为祖先扫墓、上香、祭祀并献上美食等。

这体现了哈萨克族人对祖先的敬仰之情,也是传承祖先智慧和民族精神的方式之一。

2. 赛马与马球比赛在哈萨克族传统文化中,马是一种神圣而重要的存在。

在清明节期间,哈萨克族人民会举行盛大的赛马活动,以庆祝节日的到来。

赛马活动是哈萨克族人民展示自己驯养马匹技能的舞台,也是展示民族精神和团结合作的象征。

3. 民族舞蹈表演哈萨克族以其独特的舞蹈形式而闻名,他们将自己的情感、传统和融入舞蹈中。

在清明节期间,哈萨克族人民会表演各种传统舞蹈,以展示自己的文化底蕴和艺术istry。

4. 越野比赛清明节期间,哈萨克族人民会组织越野比赛,比赛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骑马、跑步或者开车等。

这不仅是一项体育竞技活动,也是哈萨克族人传统文化的一种展示。

四、风俗与传统1. 哈萨克族服饰哈萨克族的服饰在清明节期间十分盛行。

他们会穿上独特的哈萨克族传统服装,如白色的长袍、羊皮袄、刺绣帽等,并佩戴传统的饰品,以展示自己的民族身份和文化特色。

2. 清明节美食哈萨克族在清明节期间会制作一些特色美食,如马肉等。

在庆祝祭祀完毕后,族人们会聚在一起,共同品尝传统的哈萨克族美食,享受团圆的时刻。

五、结论通过了解哈萨克族在清明节期间的俗与风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哈萨克族的民族文化。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如下:
1、饮食文化。

哈萨克族以肉食为主,尤其偏爱羊肉、牛肉和马肉,常见的烹饪方式包括炖肉和火锅,他们的饮食文化中,火锅的清香、丰富的配料和营养价值非常重要。

2、舞蹈文化。

哈萨克族舞蹈丰富多样,其中包括“黑走马”和“鹰舞”,这些舞蹈反映了哈萨克族对马和鹰的崇拜,以及他们游牧生活的特点。

3、服饰文化。

哈萨克族的传统服饰以实用和保暖为主要特点,通常包括三角帽、长袍、高筒靴等,男子一般穿深色长袍和裤子,而女子则穿着华丽刺绣的裙子和头巾。

4、婚俗文化。

哈萨克族的婚姻习俗中,终身婚姻是主流,离婚的情况非常少见,女方在嫁妆中还会收到彩礼,此外,哈萨克族还有独特的婚礼仪式,如“姑娘追”和“叼羊”。

5、节日文化。

哈萨克族有许多传统节日,如那达慕大会、古尔邦节等,这些节日不仅是庆祝和娱乐的场合,也是传承和展示哈萨克族文化的重要时刻。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哈萨克族历史上是一个在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哈萨克族在长期与草原接触中创造了独特的草原文化。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希望!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习俗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

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

哈萨克族热情好客,待人真诚。

对登门投宿的人,主人都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

十分尊贵的客人或多年未见的亲人到来,除宰羊外,还需宰马,以马肉相待。

入餐前,主人用壶提水和脸盆让客人洗手,然后把盛有羊头、后腿、肋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要先将羊右面额的肉割食一块,再割食左边耳朵之后,将羊头回送给主人,大家共餐。

食毕大家同时举起双手摸面,做“巴塔(祈祷)”。

客人中如果有男有女,一般都要分席。

食俗日常食品主要是面类食品、牛、羊、马肉、奶油、酥油、奶疙瘩、奶豆腐、酥奶酩等。

平时喜欢把面粉做成“包尔沙克”(油果子)、烤饼、油饼、面片、汤面、那仁、杰恩特等,或将肉、酥油、牛奶、大米、面粉调制成各种食品。

饮料主要有牛奶、羊奶、马奶子,特别喜欢马奶子,马奶子是用马奶经过发酵制成的`高级饮料。

茶在哈萨克族的饮食中有特殊的地位,主要喝砖茶,次为茯茶。

如果在茶中加奶,则称奶茶。

典型食品大部分来自畜牧业生产,如:冬肉,马奶子,奶疙瘩等等。

婚俗哈萨克族的婚礼一般要举行三天,第一天,新郎带领伴郎还有各种贺礼前去娶亲,女方会迎接招待他们。

接受亲朋好友、左邻右舍的贺喜。

第二天休息一天,第三天正式娶新娘。

在这一天,调皮的伴娘会把新娘藏起来,这时伴郎要骑在马上,与伴娘逗趣对歌,蠃了方能进门接新娘。

有时,其中的伴郎会乘其不备,从马背上跃进毡房,并从众伴娘围攻下夺门而出,如果跑不出来,就会招来嘲讽,没脸见人,还要向伴娘送礼。

哈萨克族的含义哈萨克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人口约160万,全世界哈萨克族有1500万。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是蒙古族中最大的一个支系,也是中亚地区最大的一个民族,它们继承着悠久的历史与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有着独特的风俗习惯,它们由来已久,贯穿了数代人的生活。

1、关于家庭结构,哈萨克文化比较注重家庭纪律,尤其是关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

经由家庭纪律,子女毕生服从父母,尊重父母、服从父母是他们的家庭责任。

一般来说,父亲作为家庭的核心,他有权利决定家庭的大事,比如子女的婚事和就业等,同时,他需要保护和照顾家庭成员,以维护家庭的安全和幸福。

2、哈萨克族也很重视仪式,尤其是宗教仪式和社会典礼,如婚礼、洗礼等。

与中国的传统婚礼不同,哈萨克族的宗教婚礼更强调敬畏神,向神献礼表达感恩,而且更重视家庭统一,重视到家庭统一的重要性,家庭成员以及朋友们都会在婚礼现场分享喜悦的时刻。

3、哈萨克族的人们也很重视传统仪式,比如端午节、春节、中秋节等,都会按照传统习俗来举行习俗仪式,在此期间,人们会认真地参加各种活动,如歌舞、宗教仪式、游戏等,以表达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4、此外,哈萨克族也有很多有趣的文化习俗,例如,每年元宵节很多哈萨克族人都会去“赶马车”,在朋友们的陪同下,搭乘“赶马车”到处游玩,欢度元宵节。

另外,他们还有一个有趣的习俗,叫“塔拉宾”,也就是在节假日或者家庭聚会时,大家一起围绕一个圆桌,唱歌、讲故事、谈话等,融洽友好的空气笼罩着这个家庭。

以上是哈萨克文化比较独特的几种民俗习惯,它们丰富多彩,贴近生活,是哈萨克文化中独有的精华,也是哈萨克文化最闪亮的一面。

因此,为了保护哈萨克文化的瑰宝,保持哈萨克族民族的传承,我们应该努力传承哈萨克文化使它永久流传,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了解哈萨克族文化的精髓,这才是最佳的结局!。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的习俗习气哈萨克族次要散布正在新疆伊犁哈萨克自乱州、阿勒泰、塔乡地域以及木垒、巴面乾哈萨克自乱县及黑鲁木全等天,长数散布正在甘肃阿克赛战青海等天。

人心138多万人,崇奉伊斯兰学。

衣饰正在汗青上,哈萨克族续年夜大都人过着逐火草而居的游牧糊口,因此其衣饰带有浓烈的草本畜牧糊口的特色。

牧平易近次要用家畜的外相做衣服的本料。

哈萨克族女子怒悲脱棉毛衣裤,怒悲以条绒、华达呢等做衣料。

颜色上多选用玄色、咖啡色等深色。

冬日次要脱皮年夜衣、皮裤。

选材以羊皮为主,也用狼皮、狐狸皮或其余名贵兽皮。

为了就于上、上马,裤子用羊皮缝造成年夜裆裤,因而宽容牢固,耐久耐磨。

衬衣多为下发,上绣花边。

衬衣中套坎肩,坎肩上脱欠衣,有时借再套“袷袢”。

哈萨克族女子怒悲扎一条牛皮造成的腰带,腰带上镶嵌有金、银、宝石等各类粉饰品,腰带左侧佩有精巧的刀鞘,内插腰刀,以备随时运用。

正在夏日,哈萨克族女子正常摘一种用厚皂毡造做的翻边帽,分为二瓣,颇有特征。

而正在冬日,则要摘“咽马克”或“库推帕冷”二种差别的帽子。

“咽马克”有二个耳扇,一个首扇,呈四棱尖顶状,顶上借饰有猫头鹰毛。

“库推帕冷”则形似方锥体,内缝狐皮或乌羊羔皮,里面饰以色调素丽的绸缎,雅观真用。

哈萨克族女子的鞋、靴比力考究,依据游牧外差别的须要造成差别的品种,夏日的靴子根柢较厚,狩猎时的靴子后跟很低,笨重柔硬、难止,却不容易为猎物察觉。

少筒靴子有下跟,少及膝盖,齐牛皮造成,正在靴底上钉上铁掌,牢固耐用。

脱此靴经常脱毡袜,袜心用绒布镶边,非常雅观。

硬鞋子望文生义为硬皮造做,出有下后跟,往往战套鞋一同运用。

正在牧区,套鞋运用比力宽泛,套鞋既能掩护硬鞋没有蒙雨雪腐蚀,异时入帐篷时只穿来套鞋便否,因此非常圆就,很蒙人们青睐。

哈萨克族夫父的衣饰较女子去说愈加丰盛多彩。

她们依据春秋选择差别的款式。

年青的密斯怒悲脱连衣裙,裙袖有斑斓的绣花,裙显摆年夜做作成褶。

下身中套松身坎肩,坎肩上绣有斑斓的图案并缀有五颜六色的饰品,已没娶的密斯头上摘的是“塔克亚”、“别我克”或“特特我”。

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内容

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内容

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内容
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哈萨克族及其周边地区传统技艺、习俗、生活方式和文化表达方式等非物质文化成果的总称。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
1. 传统音乐和舞蹈:哈萨克族传统音乐和舞蹈深受大自然和历
史的影响,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

例如,《卡尔梅克变奏曲》、《哈萨卡克舞曲》等传统乐曲是哈萨克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哈萨克族传统服饰:哈萨克族传统服饰以其独特设计和染色
技巧而著名,包括长袍、裤子、围巾、手套等。

这些服饰不仅是哈萨克族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更是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体现。

3. 传统农业和畜牧业:哈萨克族是草原民族,其传统农业和畜牧业是其经济生活的基础。

传统农业包括种植小麦、土豆、葡萄等,而传统畜牧业则包括养牛、马、骆驼等。

这些传统技术和生活方式,不仅保证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水平,更是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4. 哈萨克族刺绣:哈萨克族刺绣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手工艺,其图案包括动物、人物、花草等,反映了哈萨克族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5. 传统食品:哈萨克族传统食品丰富多彩,包括烤肉、煮面、奶茶、炖肉、奶酪等。

这些食品不仅符合哈萨克族人民的口味,更是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体现。

6. 传统婚礼和葬礼:哈萨克族传统婚礼和葬礼是其文化和宗教
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婚礼包括结婚誓言、新婚夫妇的仪式、新房的装饰等。

而传统葬礼则包括葬礼仪式、送葬者的传统服装、坟头的装饰等。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哈萨克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反映了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和价值观念,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哈萨克族饮食风俗

哈萨克族饮食风俗
不要离去;主人做饭时,客人不要走进配餐的地方,忌讳客人乱动餐 具,更不能用手拨弄食物或掀开锅盖; ◆ 五、 主人递送的茶、酒、肉食和其他食品,不管是否合乎自己的胃口,
都应高兴的接受,喝奶茶不应喝一半剩一半而离席,喝马奶酒也应一饮而尽, 不会喝酒也要少许啜上一口,以示谢意,不然主人会不高兴的; ◆ 六、 吃饭时,不必脱帽,或戴上白衬便帽; ◆ 七、 就餐前后,主人会给客人倒水洗手,洗完手,不要乱甩动,应用毛巾擦 手,并有礼貌地送还毛巾; ◆ 八、 年轻人不许当着老人的面喝酒; ◆ 九、 吃馕时,不能把整个拿在手上用嘴啃; ◆ 十、 妇女怀孕后忌食骆驼肉、免肉以及狼咬过的动物的肉。
◆ (2)包尔沙克(油果子):用奶子(或水)或用适量盐水和面(发酵的面为 佳)将和好的面切成菱形,用煮沸的牛、羊、驼油或植物油炸熟。
◆ (3)油饼。 ◆ (4)面条分肉面条和奶子面条。 ◆ (5)蒸饼牛、羊肉上盖上一层薄面片,然后蒸熟。 ◆ (6)面炸小饼(哈语称奥卡撒克馕)。
包尔沙克
19
面类食品的种类及做法二
油炸奶皮子
奶皮子、奶酪、奶疙瘩等
15
奶类食品的种类及做法
(l)鲜奶子是刚挤下的牛、羊奶,倒在铁锅里煮熟,称鲜奶子。
(2)胶奶子奶牛、羊产养后第一二天挤的奶,这种奶子稠,脂肪多,没有 鲜奶甜,但营养价值高。
(3)酸奶子:鲜奶通过发酵后制成,营养极为丰富。 (4)奶皮子是鲜奶煮沸放凉后表面凝积的一层油脂。21ຫໍສະໝຸດ THANK YOU11
食肉的礼仪二

吃手抓羊肉,要重新铺上干净的餐布,主人把肉盛在大盘内端
来。把盛有羊头、臀部肉、肋条肉的盘子放在客人面前。客人中年长
者必须先将羊头上的腮帮肉割一块回敬给年老的主人,再削下羊头上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

哈萨克族的风俗和传统文化“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族哈萨克族在新疆有110.7万人,占全疆人口的7.3%。

主要分布在北疆沿天山一带,他们大多数从事畜牧业。

在牧区,除了少数定居以外,大部分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一、风俗住所:哈萨克毡房因与游牧的蒙古族所居住的蒙古包相同,内地人一般称为“蒙古包”。

哪里有白云,哪里就有哈萨克的毡房,“毡房”因使用羊毛等擀好的毡子搭制而得名。

婚礼:哈萨克人为避免血缘相近的婚姻,配偶都要到较远的部落选择。

一旦成婚,女子便很少有机会回到父母家中。

因此,结婚对姑娘来说,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悲伤的时刻,所以“边哭边唱”是哈萨克族姑娘出嫁的一大特色。

丧葬:是先用清水沐浴尸体,再用白布缠身,然后进行土葬。

习惯: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

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

哈萨克族禁食猪肉、狗肉和驴肉,禁食动物血、不食自死动物之肉。

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 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

饮食:哈萨克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特点,主要食物皆取自牲畜,奶类和肉类为日常生活之主要食物,面食是次要食物,很少吃蔬菜。

肉食多以牛、羊肉为主,也食马肉、驼肉、野生动物肉、鱼等。

牛羊肉做法主要有煮、熏、烤三种。

奶类主要有羊奶、牛奶、马奶、驼奶等。

奶茶是哈萨克人生活的必需品,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除了喝奶茶之外,有时也喝鲜奶。

奶子除了煮奶茶、喝鲜奶,还制成奶油(酥油)、奶豆腐、奶疙瘩等食品。

自制的马奶酒和酸奶子,是哈萨克族最喜欢的饮料。

二、传统文化节日:哈萨克族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纳吾热孜节, 诺鲁孜。

服饰: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饮食,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

哈萨克古尔邦节的风俗

哈萨克古尔邦节的风俗

哈萨克古尔邦节的风俗
哈萨克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传统节日。

其中,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传统的节日之一。

古尔邦节是哈萨克族的春节,通常在每年的正月十五日左右举行。

这一天,哈萨克族人会穿上传统的民族服装,互相拜年,祝福家人和朋友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在古尔邦节期间,哈萨克族人还会开展各种各样的传统活动。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赛马比赛。

赛马被视为哈萨克族的国粹之一,赛马比赛也成为了古尔邦节活动的重头戏。

在比赛现场,观众们会为选手们加油助威,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此外,古尔邦节期间还会有各种音乐和舞蹈表演,人们会聚在一起唱歌跳舞,共度欢乐时光。

在古尔邦节期间,哈萨克族人还会准备各种美食,如烤全羊、牛肉串等传统美食。

这些美食不仅味道鲜美,而且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

总的来说,哈萨克古尔邦节是一个充满欢乐和传统文化的节日。

通过这个节日,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哈萨克族的文化和传统,促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和了解。

- 1 -。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详解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是中国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在中国西部和中亚地区有广泛分布。

由于多元文化的影响,哈萨克族有着多样化的风俗习惯。

本文将对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进行详细介绍,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民族。

首先,在结婚时,哈萨克族传统上非常重视家庭名义,为了保持家庭名誉,他们关注婚姻的稳定。

一般而言,男性可以在20岁以上,女性则在18岁以上结婚,男子要通过家宴来纪念新婚。

婚礼上,客
人们会穿着节日服装,唱着歌曲,跳着舞蹈,欢聚一堂,把祝福赠送给新婚夫妇。

其次,哈萨克族有著传统的宗教习俗。

一般而言,他们信仰伊斯兰教,被称为“伊斯兰教哈萨克族”。

他们会安排每年两次宗教节日,分别为穆斯林斋月和耶路撒冷日。

此外,他们也会有宗教仪式,如母亲节和父亲节等。

这些宗教仪式有助于他们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此外,哈萨克族还有很多特色的礼仪。

比如,在他们的社交场合,如果到访者比主人更贵重,主人应该向到访者礼貌有礼并多讲几句话。

同时,主人也会准备一些饮料和小吃,与那些来访的客人一起享用。

另外,男性和女性在社交活动中也有不同的表现,女性要更加婉转有礼,而男性则要礼貌大方,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最后,哈萨克族还有很多特色的文化,如音乐节、舞蹈节和体育节等,可以给他们带来欢乐和温暖。

这些节日既可以让他们放松身心,也可以粘贴民族之间的情谊。

总的来说,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丰富多彩,反映出这一民族的独特性。

无论是结婚还是宗教节日,都有着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和仪式,充分体现了哈萨克族人对家庭和宗教的重视,以及对传统和文化的尊重。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哈萨克族主要是分布在中国新疆地区,阿勒泰以及塔城地区都有哈萨克族的分布。

那么哈萨克族的风俗文化,具体有哪些的习惯,你都知道吗?下面店铺为大家介绍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哈萨克族的风俗习惯服饰在历史上,哈萨克族绝大多数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因而其服饰带有浓郁的草原畜牧生活的特征。

牧民主要用牲畜的皮毛作衣服的原料。

哈萨克族男子喜欢穿棉毛衣裤,喜欢以条绒、华达呢等作衣料。

颜色上多选用黑色、咖啡色等深色。

冬季主要穿皮大衣、皮裤。

选材以羊皮为主,也用狼皮、狐狸皮或珍贵兽皮。

为了便于上、下马,裤子用羊皮缝制成大裆裤,因此宽大结实,经久耐磨。

衬衣多为高领,上绣花边。

衬衣外套坎肩,坎肩上穿短衣,有时还再套“袷袢”。

哈萨克族男子喜欢扎一条牛皮制成的腰带,腰带上镶嵌有金、银、宝石等各种装饰品,腰带右侧佩有精美的刀鞘,内插腰刀,以备随时使用。

在夏季,哈萨克族男子一般戴一种用薄白毡制作的翻边帽,分为两瓣,很有特色。

而在冬季,则要戴“吐马克”或“库拉帕热”两种不同的帽子。

“吐马克”有两个耳扇,一个尾扇,呈四棱尖顶状,顶上还饰有猫头鹰毛。

“库拉帕热”则形似圆锥体,内缝狐皮或黑羊羔皮,外面饰以色彩艳丽的绸缎,美观实用。

哈萨克族男子的鞋、靴比较讲究,根据游牧中不同的需要制成不同的种类,夏季的靴子底子较薄,打猎时的靴子后跟很低,轻便柔软、易行,却不易为猎物察觉。

长筒靴子有高跟,长及膝盖,全牛皮制成,在靴底上钉上铁掌,结实耐用。

穿此靴时常穿毡袜,袜口用绒布镶边,十分美观。

软鞋子顾名思义为软皮制作,没有高后跟,往往和套鞋一起使用。

在牧区,套鞋使用比较广泛,套鞋既能保护软鞋不受雪侵蚀,同时进帐篷时只脱去套鞋就可,因而十分方便,很受人们喜。

哈萨克族妇女的服饰较男子来说更加丰富多彩。

她们根据年龄选择不同的样式。

年轻的姑娘喜欢穿连衣裙,裙袖有美丽的绣花,裙摆阔大自然成褶。

上身外套紧身坎肩,坎肩上绣有美丽的图案并缀有五颜六色的饰品,未出嫁的姑娘头上戴的是“塔克亚”、“别尔克”或“特特尔”。

新疆春节哈萨克族的传统习俗

新疆春节哈萨克族的传统习俗

新疆春节哈萨克族的传统习俗在新疆地区,哈萨克族是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他们有着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尤其在春节期间,展现出独特而又精彩的传统习俗。

本文将为您介绍新疆春节哈萨克族的传统习俗,让您对这一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新疆春节的背景与意义春节,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而对于哈萨克族来说,春节更是一个具有深厚意义的节日。

哈萨克族的春节,又称为“诺苏尔节”,意为“新年”。

这一节日的到来,标志着大地的复苏和希望的到来。

人们在这一天会庆祝过去一年的辛劳与努力,也迎接即将到来的新年,充满了期待和祝福。

二、贴对联和门神在哈萨克族春节的前夜,家家户户都会贴对联和门神,以驱除邪灵,保佑家庭幸福和谐。

与汉族的对联不同,哈萨克族的对联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

门神则是哈萨克族特有的,一般由祖先的画像或者是神圣动物的图案组成,用于保护家庭免受邪灵的侵扰。

三、走年哈萨克族的春节期间,人们会进行一种独特的活动,叫做“走年”。

这是一种集体跳舞的方式,由男女老少一同参与。

人们手挽着手,围成圆圈,随着节奏欢快地旋转。

舞蹈过程中,人们还会载歌载舞,表达对新年的祝福和喜悦。

走年不仅是一种娱乐方式,更是民族凝聚力和传统文化的展示。

四、放风筝在哈萨克族春节期间,放风筝也是一项举世闻名的传统习俗。

哈萨克族人民制作的风筝多以动物形象为主题,如鸟、兽等,寓意吉祥如意和好运连连。

放风筝时,人们一边欣赏风筝在蔚蓝的天空中翱翔,一边唱起欢快的歌曲,充分展示了哈萨克族人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五、丰盛的年夜饭与汉族相似,哈萨克族春节也有一顿丰盛的年夜饭。

这一餐是全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辞旧迎新、共享天伦之乐的重要环节。

人们会亲手制作各种传统美食,如羊肉、奶酪等。

吃完年夜饭后,还会互相祝福,表达对美好未来的期望。

六、新年祝福和红包在哈萨克族的春节期间,人们互相祝福是一个重要的传统。

朋友、亲人之间会互相拜年,互道吉祥。

长辈通常会给年幼的孩子红包,里面装满了压岁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萨克族的民俗风情
“马背上的民族”哈萨克族
哈萨克族在新疆有110.7万人,占全疆人口的7.3%。

主要分布在北疆沿天山一带,他们大多数从事畜牧业。

在牧区,除了少数定居以外,大部分还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

哈萨克毡房
因与游牧的蒙古族所居住的蒙古包相同,内地人一般称为“蒙古包”。

哪里有白云,哪里就有哈萨克的毡房,“毡房”因使用羊毛等擀好的毡子搭制而得名。

服饰哈萨克族的是以草原游牧文化为特征的民族,服装便于骑乘,其民族服装多用羊皮、狐狸皮、鹿皮、狼皮等制作,反映着山地草原民族的生活特点。

男子内穿套头式高领衬衣,青年人的衣领上多刺绣有彩色图案,套西式背心,外穿布面或毛皮大衣,腰束皮带,上系小刀,便于饮食,下穿便于骑马的大裆皮裤,戴的帽子分冬春、夏秋季两种。

冬春季的帽子是用狐狸皮或羊羔皮做的尖顶四棱形帽,左右有两个耳扇,后面有一个长尾扇,帽顶有四个棱,这种帽可遮风雪、避寒气;夏秋季的帽子是用羊羔毛制作的白毡帽,帽的翻边用黑平绒制作,这种帽既防雨又防暑。

男子穿的鞋、靴也多用皮革制成。

哈萨克族女子的服饰,多姿多彩。

她们喜用白、红、绿、淡蓝色的绸缎、花布、毛纺织品等为原料制作连衣裙,年轻姑娘和少妇一般穿袖上有绣花,下摆有多层荷叶边的连衣裙。

夏季套穿坎肩或短上衣,冬季外罩棉衣,外出时穿棉大衣。

女子最讲究帽子和头巾。

未出嫁的姑娘戴夏天扎一条漂亮的三角形或方形头巾,冬天戴一种绒布的硬壳圆顶帽,帽顶饰有猫头鹰羽毛,象征勇敢、坚定。

当新娘时,戴一种尖顶帽,上有绣花与金银珠宝装饰,前方还饰有串珠垂吊在脸前,一年后换戴花头巾,有孩子后开始戴披巾。

饮食哈萨克的饮食有着浓厚的游牧生活特点,主要食物皆取自牲畜,奶类和肉类为日常生活之主要食物,面食是次要食物,很少吃蔬菜。

肉食多以牛、羊肉为主,也食马肉、驼肉、野生动物肉、鱼等。

牛羊肉做法主要有煮、熏、烤三种。

奶类主要有羊奶、牛奶、马奶、驼奶等。

奶茶是哈萨克人生活的必需品,一日三餐都离不开,除了喝奶茶之外,有时也喝鲜奶。

奶子除了煮奶茶、喝鲜奶,还制成奶油(酥油)、奶豆腐、奶疙瘩等食品。

自制的马奶酒和酸奶子,是哈萨克族最喜欢的饮料。

哈萨克族婚礼
哈萨克人为避免血缘相近的婚姻,配偶都要到较远的部落选择。

一旦成婚,女子便很少有机会回到父母家中。

因此,结婚对姑娘来说,既是大喜的日子,也是悲伤的时刻,所以“边哭边唱”是哈萨克族姑娘出嫁的一大特色。

哈萨克族待客
终年以草原为家的哈萨克人会盛情接待远道来的客人。

在哈萨克人家中,有为老人特设的木床,客人进屋后应坐在地毯上,切忌坐床。

如果床上遮挂了布幔,客人不要掀开向幔中看。

哈萨克人待客礼仪周到,入座时,一般是客左主右,客人们在毡房内按次序席地而座,主人先将奶茶、酥油、油炸食品、奶酪、糖果等牧区最好的食品让客人品尝。

然后主人牵来一只肥羊,站在毡房门外,对客人说:“尊敬的客人,你远道而来,是我们家的荣耀,请允许我宰羊为你接风洗尘。

”客人中年长尊贵的人这时要代表大家向主人祝福,感谢主人的盛情,祝愿主人家兴旺发达。

进餐前主人提壶进屋,从左侧开始按顺序为客人倒水洗手,用餐之后则从右侧开始按顺序倒水。

羊肉煮熟后端上餐桌,主人先用双手捧起盛有羊头的盘子交于那位年长尊贵的客人,客人则将羊头上一只耳朵割下来先递给主人家的孩子,一来表示赞扬你家的孩子听话,二来表示对主人家的尊敬(重视对方的孩子是对主人的尊敬),再将羊头奉还给主人。

一般吃肉时,羊的肋骨和后腿肉给客人食用,羊腿上的关节肉和胸肌肉给女婿和儿媳,羊舌、腰子和心脏则给小孩。

哈萨克族的叼羊、姑娘追、赛马
叼羊是为祈祷祝福的一种文娱活动。

开始先由主持者祈祷,众人再向主持者祝福。

然后宰杀被争夺的羊,割下羊头。

发出抢夺信号,参加者飞马来夺(也有用活羊争夺的)。

夺到的羊被人们簇拥带回,亲友一起共食,叫做“幸福肉”。

哈萨克族的主要节日有古尔邦节、肉孜节和纳吾热孜节, 诺鲁孜。

丧葬习俗是先用清水沐浴尸体,再用白布缠身,然后进行土葬。

哈萨克族尊敬老人,喝茶吃饭要先敬老人,一般在进餐时习惯长辈先坐,其他人依次围着餐布屈腿或跪坐在毡子上。

在用餐过程中,要把最好的肉让给老人。

哈萨克族禁食猪肉、狗肉和驴肉,禁食动物血、不食自死动物之肉。

哈萨克族有许多禁忌,如:年轻人不准当着老人的面饮酒,不准用手乱摸食物;绝对不准跨越或踏过餐布,不准坐在装有食物的箱子或其他用具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