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介绍

合集下载

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江西师

北京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文学博士。现任江西师

陈怀琦,男,笔名陈离。

祖籍安徽桐城,1965年出生于江西彭泽。

先后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数学系,北京 大学哲学系,复旦大学中文系。

文学博士。

现任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西省高校 中青年学科带头人。

担任江西省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著有《在“我”与“世界之间”》(东方出版中心)、《 没有花园的房子》(作家出版社),《惘然记》(上海文艺出版社),《图像与花朵》(复旦大学出版社 )。

在《十月》、《上海文学》、《天涯》、《小说界》、《江南》、《芳草》、《文艺争鸣》《长江学 术》、《江西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及作品近百篇。

主持和参与多项人文社科研究项目。

曾获江西省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北京大学考研辅导班——北大哲学系考研真题(二)

北京大学考研辅导班——北大哲学系考研真题(二)

北大哲学系考研真题(二)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考研系所简介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

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张颐、陈康、贺麟、沈有鼎、郑昕、洪谦、熊伟、冯定、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等学术大师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经过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并于199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

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4个学科被确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方向等3个本科专业方向,现为一级学科硕、博士点,并有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拥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有《儒藏》编纂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儒学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等十余家研究机构。

北大哲学系考研真题一.北大哲学系考研名词解释1.静因之道2.制民之产3.坐忘4.狂举5.罔直蒙酋冥6.见分相分7.人极8.德性所知9.淮南格物说10.四几二.北大哲学系考研简答题1.郭象的“独化论”2.僧肇的“物不迁论”3.张载的“太虚即气”的气本论思想4.朱陆之辩的核心思想三.北大哲学系考研论述题试比较罗钦顺、王廷相、方以智、王夫之的气论思想盛世清北—专注北京大学考研|保研|考博辅导。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01导论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01导论
第一部用现代方法写的 《中国哲学史》
蔡元培认为胡书有四个特点:
证明的方法 扼要的手段 平等的眼光 系统的研究
3.冯友兰《中国哲学 史》
第一部用现代方持论精确,允宜列入 清华丛书,以贡献于 学界。
——陈寅恪
4.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哲学与中国哲学 哲学与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一. 哲学与中国哲学
哲学 中国哲学的特点 中国哲学的历史
1. 哲学
哲学这一门科学的任务是探讨存在 者之所以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作为 存在者所具有的各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
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 —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黑格尔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 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有 六个特点:
(1)、合知行 (2)、一天人 (3)、同真善 (4)、重人生而不重知论 (5)、重了悟而不重论证 (6)、既非依附科学亦不
依附宗教
3. 中国哲学的历史:
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两汉经学: 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 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 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 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 清代朴学
第一部以问题为主题的《中国 哲学史》
5. 任继愈《中国哲 学史》
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 思主义分析的中国哲 学史
四. 思考
中国哲学有什么特点? 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如何? 谈谈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
Next Time:孔子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 部分
The End
二. 哲学与哲学史
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展开 哲学就是哲学史
三.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北京大学哲学系, 宗教学系本科教学计划

北京大学哲学系, 宗教学系本科教学计划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本科教学计划1999版目录哲学系哲学专业教学计划哲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哲学系逻辑学专业教学计划哲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教学计划宗教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哲学系哲学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及招生简章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专业简介哲学专业成立于1914年,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全面地掌握哲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77学分,限制性选修课48学分,任意选修课25学分。

1.必修课程:77学分全校公共必修课:35学分专业必修课:42学分2.限制性选修课(每门课均为2学分):在如下九大系列中共选48学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系列至少选4学分中国哲学系列至少选6学分外国哲学系列至少选6学分,其中至少有2学分带星号的课程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技哲学五大系列至少各选2学分哲学分支系列不做限制第四、外国哲学系列:第七、美学系列:第八、宗教学系列:3.任意选修课:25学分在外系和全校性选修课中自由选课。

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专业简介逻辑学专业成立于1987年,从理科招生,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全面深入地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以及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或各类企事业管理部门从事逻辑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并能从事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0学分1.必修课程:87学分●全校公共必修课:35学分课程设置参见哲学专业●专业必修课:52学分2.限制性选修课:16学分在哲学专业的逻辑系列选修课中选够16学分3.任意选修课:47学分在系内外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中自由选课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全面地掌握宗教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北京大学哲学系共招生34人,系实行申请-考核制。

其中拟招收直博生15%,本校硕博连读生30%,笔试、面试各占50%。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学科、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备注010108科学技术哲学1、科学哲学、科学传播学、科学思想史2、科学技术与社会、科技政策与管理刘华杰周程科学技术哲学(按方向选作导师题)三、导师介绍刘华杰: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教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博物学文化研究者。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人才。

曾获霍英东奖、人文杰出青年学者奖、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台湾吴大猷科普佳作银签奖。

原来的兴趣在于非线性动力学的哲学、科学传播学和科学知识社会学(SSK),近年来倡导复兴博物学周程,男,1964年2月出生,安徽枞阳人,日本东京大学研究生院综合文化研究科交叉科学系(科学技术基础论方向)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暨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教授,校科学研究部副部长。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育明教育考博分校经过这些年的积淀可以协助学员考生联系以上导师。

四、参考书目(推荐)专业课信息应当包括一下几方面的内容:第一,关于参考书和资料的使用。

这一点考生可以咨询往届的博士学长,也可以和育明考博联系。

参考书是理论知识建立所需的载体,如何从参考书抓取核心书目,从核心书目中遴选出重点章节常考的考点,如何高效的研读参考书、建立参考书框架,如何灵活运用参考书中的知识内容来答题,是考生复习的第一阶段最需完成的任务。

另外,考博资料获取、复习经验可咨询叩叩:捌九叁,二肆壹,二二六,专业知识的来源也不能局限于对参考书的研读,整个的备考当中考生还需要阅读大量的paper,读哪一些、怎么去读、读完之后应该怎么做,这些也会直接影响到考生的分数。

北大哲学书单

北大哲学书单

北大哲学书单近年来,哲学作为一门学科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重视。

作为中国最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北京大学的哲学系自然也有着丰富的教材和书籍资源。

如果你对哲学感兴趣,下面是一份北大哲学书单,希望能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学习这门学科。

1.《西方哲学史》-罗素这本书是西方哲学史的经典教材之一,由著名哲学家罗素撰写。

它从古希腊哲学开始,详细介绍了西方哲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休谟等重要思想家的观点和理论。

它是一本系统而全面的哲学史教材,非常适合作为入门读物。

2.《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卢梭这是卢梭的一部重要著作,也是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他在书中探讨了人类社会中的不平等问题,提出了自然状态下人们平等的理论,并对私有财产、社会契约等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本书对理解社会政治问题和思考公正与平等的概念有着重要的启发作用。

3.《存在与虚无》-西塞罗这是西塞罗的一本重要哲学著作,也是探讨存在主义问题的经典之作。

他在书中通过对存在和虚无的思考,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进行了深刻的探讨。

这本书对于对人生意义和价值感的思考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同时也是了解存在主义思潮的重要读物。

4.《论自由》-斯图亚特·密尔这是斯图亚特·密尔的一本重要著作,也是政治哲学的经典之作。

他在书中对自由的概念进行了辩证的探讨,提出了自由原则和自由思想的重要性。

这本书对于理解自由的概念、自由与权力的关系以及自由的边界等问题有着重要的贡献。

5.《时间与存在》-黑格尔这是黑格尔的一本重要哲学著作,也是存在主义和辩证法思想的经典之作。

他在书中通过对时间和存在的思考,对时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时间的本质进行了深入研究。

这本书对于理解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时间的哲学意义以及存在主义的相关问题非常有帮助。

这只是北大哲学书单中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精彩的书籍可以进一步探索。

希望这份书单能给你提供一些学习和研究哲学的指导,让你更好地理解这门学科的深度和魅力。

北大哲学培养计划

北大哲学培养计划

北大哲学培养计划北大哲学培养计划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设立的一项全方位的教育计划。

作为北大哲学系的核心教育项目之一,该计划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哲学教育资源和专业指导为基本特征。

通过该计划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将获得扎实的基础哲学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具备在哲学领域内进行深度探究和学术研究的潜力。

一、课程设置北大哲学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哲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历史与发展、伦理与美学等多个领域。

包括但不限于《逻辑学导论》、《伦理学概论》、《形而上学导论》等必修课程,以及《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分析哲学》、《美学与艺术哲学》等选修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学科需求。

二、学术指导北大哲学培养计划注重学生个体化学术指导,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确保学生在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等方面都能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们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为其量身定制学术发展计划,并在学术道路上给予持续的指导和支持。

三、学术研究北大哲学培养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组织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的学术活动,如学术讨论会、论文比赛、研讨会等。

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及教授们交流,提升学术水平。

四、实践教学北大哲学培养计划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机会。

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学术实习等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深化对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综合评价北大哲学培养计划实行综合评价制度,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业表现。

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综合素质等都将作为评价的依据,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并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六、展望北大哲学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哲学人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深入学术研究的机会。

希望通过该计划的学习与培养,学生们可以成长为思想独立、学识渊博、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哲学精英。

北京大学哲学系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简介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1914正式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

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

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使这里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摇篮。

1937年,由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哲学系随校内迁,在云南昆明与清华、南开的相关科系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

抗战胜利后,1946年北大复校,哲学系也随校北上,恢复为北大哲学系。

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部分高校哲学骨干教师汇入哲学系,进一步壮大了哲学系的阵容。

1978年,心理学专业从哲学系分出,独立成为心理学系。

1978年以来,哲学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快速发展,学科门类逐步完备,教师配备渐趋合理,图书资料日益丰富,科研条件极大改善。

1981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美学成为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8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三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4年起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8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哲学的全部8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等四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1995年9月宗教学由原来与哲学、逻辑学并列的专业独立成系。

按照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宗教学系与哲学系联体运作,以求协力发展。

2000年外国哲学研究所被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004年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评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90年来,哲学系共培养了8000余名毕业生,其中有张申府、冯友兰、孙本文、罗常培、顾颉刚、杨晦、潘菽、朱自清、朱谦之、牟宗三、何其芳、胡世华这样的大学者,也有邓中夏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

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

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一、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介绍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始于1987年,原为逻辑专业,2003年改为现名,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哲学专业(逻辑学与科学技术哲学方向),培养兼具自然科学和哲学知识背景的综合型理论人才。

经过四年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原典阅读与独立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能够以自己的哲学素养处理现实工作中遇到的各种社会与文化问题。

本专业的毕业生,除了学习哲学系的基本课程之外,还要对人文学科、相关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一定的了解,具备比较全面的人文与科学的学术训练。

三、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34分,其中:⒈公共与基础课程44-50学分⒉核心课程30学分⒊限选课程32学分⒋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28-22学分⒈公共与基础课程:44-50学分⑴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9-35学分注1:哲学系学生可免修“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上)代替;留学生与哲学系学生要求一致。

注2:港澳台学生可以免修政治理论课及军事理论,免修课程学分必须由其他课程(可全校任选课程)补足。

注3:新生入学,英语要分级考试,根据考试结果确定需选修的学分。

A级需修8学分(A级课程4学分+B级课程4学分)B级需修6学分(B级课程4学分+C级课程2学分)C级需修4学分(C级课程4学分)C+级需修2学分。

本系学生修完C+级课程后,可以选修二外或英语授课的哲学专业课程来补足学分。

留学生免修英语,免修课程学分必须由英语及母语以外的第三门语言或者中文系开设的留学生课程来补足学分。

⑵学科基础课程:15分在下列课程内选修15分,其中带*号的为必修:⒉核心课程:30学分⒊限选课程:32学分⑴专业限选课程:24学分在每一类别中选修规定学分,其中带*号的为必修:哲学基础类:2学分外国哲学类:2学分逻辑学类:8学分科技哲学类:8学分⑵非本专业限选课程:12学分⒋通识与自主选修课程:28-22学分⑴自主选修课程:10学分⑵通选课和通识核心课:12学分注1:各领域通选课程可用学科基础课程或非本专业限选课程中相应类别课程替代。

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
2

02330041
PHI-0-301
现代西方哲学
2
2

注:高等数学由数学学院开设,古代汉语由中文系开设。
专业必修课程:32 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期
PHI-1-0**
哲学基础类
6
不限
PHI-1-1**
马克思主义哲学类
6
不限
PHI-1-2**
中国哲学类
6
不限
PHI-1-3**
外国哲学类
北京大学哲学系
哲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
哲学专业成立于1914年,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哲学专业培养具有丰富的哲学史知识和较高的哲学思维能力的理论人才以及具有广博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
三、授予学位
哲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0学分
宗教学专业
一、专业简介
宗教学专业成立于1982年,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
宗教学专业培养宗教学理论人才和宗教事务管理人才。
三、授予学位
哲学学士
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
总学分:140学分,其中:
1
全校公共必修课程:30学分
课程号
新课号
课程名
周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03835061
专业选修课:34学分
不限课程类型,在导师指导下选修。
3
在导师指导下,主要在寒暑假从事社会调查活动,写出调查报告。
4

北大强基哲学

北大强基哲学

北大强基哲学目录1.强基计划的背景与意义2.北京大学哲学专业的特点3.哲学强基计划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4.哲学强基计划的师资力量与资源优势5.哲学强基计划的就业前景与学术成果正文【强基计划的背景与意义】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高层次人才已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响应国家战略需求,教育部于 2020 年启动了“强基计划”,旨在选拔和培养有志于从事基础学科研究、有潜力成为高层次科学家的优秀学生。

作为国内顶尖学府的北京大学,也积极参与了这一计划,并开设了哲学等基础学科的强基计划班。

【北京大学哲学专业的特点】北京大学哲学专业作为国内哲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具有悠久的历史、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教学资源和良好的学术氛围。

该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熟悉中西哲学传统、具备创新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高素质哲学人才。

【哲学强基计划的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哲学强基计划旨在培养具有扎实的哲学基础、广博的知识面、较强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哲学人才。

课程设置方面,除了传统的哲学课程外,还涵盖了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等多个领域,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

【哲学强基计划的师资力量与资源优势】哲学强基计划依托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优秀师资力量,拥有一批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哲学专家和学者,他们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学术研究成果。

此外,该计划还充分利用北京大学的图书馆、实验室等资源,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术环境。

【哲学强基计划的就业前景与学术成果】哲学强基计划的毕业生在学术研究和就业市场上具有较高的竞争力。

他们既可在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也可在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等领域从事相关工作。

近年来,该计划的毕业生在国内外学术界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我国哲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之,北京大学哲学强基计划凭借其优良的师资、丰富的资源和培养质量,为有志于从事哲学研究的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平台。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逻辑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逻辑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逻辑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全国共有20所开设了逻辑学专业的大学参与了排名,其中排名第一的是中山大学,排名第二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国人民大学。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哲学系的逻辑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二。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逻辑学专业主要学习逻辑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和哲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受到公理化方法、形式化方法和语义分析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专业研究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培养具备系统的逻辑学基础知识,一定的数学素养以及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及企事业管理部门从事逻辑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并能从事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科研和应用方面相关工作的逻辑学高级专门人才。

北京大学哲学系的逻辑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3个研究方向:010104 逻辑学研究方向:01.逻辑哲学、逻辑史;02.模态逻辑,人工智能的逻辑;03.逻辑学、数学哲学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北京大学逻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1、在招生当年1月中上旬,我系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大陆以及本系硕博连读申请者),进行素质审核;2月下旬,对港澳台、留学生进行素质审核。

根据素质审核结果和当年招生计划,原则上按照不超过3:1的比例择优确定进入考核的候选人,根据生源情况可适当增减;3月在哲学系网站公布具体复试名单、时间等详细信息。

2、对所有申请者考核采取笔试与面试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对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此要求包含大陆、?澳台、留学生以及本系硕博连读的所有申请者。

3、笔试按专业分类考试,考试时间3小时,总分100分。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

北大考博辅导: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根据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最新公布的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可知,在2018-2019年中国哲学专业考研学校排名中,排名第一的是北京大学,排名第二的是武汉大学,排名第三的是中山大学。

作为北京大学实施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的重点学科,哲学系的中国哲学一级学科在历次全国学科评估中均名列第一。

下面是启道考博整理的关于北京大学中国哲学考博相关内容。

一、专业介绍中国哲学专业主要要求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素养和系统的专业基础知识,能运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当代世界与中国的现实问题,具有一定的哲学理论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一定的科研能力,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须具有扎实的哲学专业基础,具有中国哲学方面的系统知识,具有很好的国学功底,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阅读和辨析中、西哲学史料、并能通过中西对比分析,掌握中国哲学的特点和发展规律。

北京大学哲学系的中国哲学专业在博士招生方面,划分为5个研究方向:010102 中国哲学研究方向:01.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02.中国哲学,中西比较哲学;03.先秦哲学、近现代中国哲学;04.中国哲学、道家哲学05.儒家思想与儒家经典此专业实行申请考核制。

二、考试内容北京大学中国哲学专业博士研究生招生为资格审查加综合考核形式,由笔试+专业面试构成。

其中,综合考核内容为:1、在招生当年1月中上旬,我系根据申请人的申请材料(大陆以及本系硕博连读申请者),进行素质审核;2月下旬,对港澳台、留学生进行素质审核。

根据素质审核结果和当年招生计划,原则上按照不超过3:1的比例择优确定进入考核的候选人,根据生源情况可适当增减;3月在哲学系网站公布具体复试名单、时间等详细信息。

2、对所有申请者考核采取笔试与面试相兼的方式进行差额复试,对学生的学科背景、专业素质、操作技能、外语水平、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进行考察;此要求包含大陆、?澳台、留学生以及本系硕博连读的所有申请者。

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详细培养方案-北京大学哲学

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详细培养方案-北京大学哲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哲学专业(科学技术哲学与逻辑学方向)一、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简介该方向始于1987年,原为逻辑专业,2003年改为现名,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培养要求、目标哲学专业科哲与逻辑学方向,培养兼具自然科学和哲学知识背景的综合型理论人才和科技传播、科技管理人才。

经过四年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原典阅读与独立研究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授予学位哲学学士四、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36学分,其中:1.必修课程82 学分(包括:全校公共必修课、全系必修课、专业必修课)2.选修课程48 学分(包括:文科大类平台课、全校通选课、专业选修课)3.学年论文1学分;4.毕业论文5学分。

并须同时满足下列选课要求: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8学分共修8学分。

注2:新生入学,英语要分级考试;此后如果通过北京大学四级考试,可任意选择公共英语系的课程,毕业时须达到8学分。

2)文科大类平台课:16学分至少选择8学分外院系课程,即中文系、历史系、考古学院、外语学院与艺术学院开设的文科大类平台课;其余学分是选修本院系提供的平台课(平台课与专业类型必修课不得重复计算)。

3)院系课程全系必修课程:20 学分注2:第三学期末选择宗教专业的同学必修“古代汉语”,选择哲学专业II(科技哲学和逻辑学方向)的必修“文科高数”,哲学专业I的方向可在这两门课程任选一门。

专业必修课程:34 学分注2:自然科学类课程指理科院系课程。

选修课:20学分不限课程类型,在导师指导下选修。

注:此处的20学分,学生选修本系(包括哲学系、宗教学系)所开课程的学分总量不得低于12学分。

其余8学分可选修其他院系课程。

4)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至少4学分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E.语言、文学与艺术类:至少2学分注1:C类通选课,只能选心理学类;本系提供的通选课只能算入选修课学分。

北大哲学系教授一览表

北大哲学系教授一览表

北大哲学系教授一览表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览表:
一、李兴南:
李兴南,著名哲学家,著名哲学教授,担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他
曾获第二届“全国哲学科教学突出贡献奖”以及第六届“全国青年哲学科
研究奖”,并已经出版20多本专著和400多篇论文。

他一直致力于不断提升高校教育质量,除了亲自授教外,还创立了北京大学哲学论坛,
不断丰富学习和研究的空间;
二、郭建明:
郭建明教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系主任,担任北京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授。

郭教授以优异的成绩在担任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等各个
职位期间,他及其团队深入开展行政法律研究,尤其是社会治理、城
市治理、刑事司法改革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三、段义孙:
段义孙教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王安石学者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他1998 年出版的论文《中国传统哲学的若干思考》被评为社科部优秀
论文。

他结合中国哲学的传统思想和现代思想,整理了中国哲学——
生存哲学、历史哲学以及伦理哲学等不同分支,对于探究传统文化在
今天的应用具有重要价值;
四、张小平:
张小平教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肩负“杰出教授”、“新世纪教育人才支持计划”、“北京大学教学名师”等多项荣誉称号,他长期从事现代西方哲学、现代西方伦理学研究,深受同行和学生的欢迎;
五、马晓燕:
马晓燕教授是北京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科硕士研究生导师、清华学院哲学所博士后导师,她的研究领域涉及社会学理论、西方心理学和现代中国哲学等。

马教授以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文化视角为经验基础,揭示国际社会中对比多样性主义理论的新本质,培养出一批以新叙述性和复杂性为出发点的重要研究成果。

2020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招生人数、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最新分析

2020北京大学哲学系考研招生人数、参考书、复试分数线、真题——最新分析

一、北京大学哲学系2019年考研招生目录以及人数育明教育阳老师分析:(1)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是二者合一的教学院系。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年(壬子年),于1914年开始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

创建之初为北京大学文科哲学门,亦称"中国哲学门",1919年更名为哲学系。

(2)根据2019年拟录取名单,各专业招收统考人数如下,马克思主义哲学1人,中国哲学3人,外国哲学1人,逻辑学1人,伦理学2人,美学2人,宗教学6人,科学技术哲学1人,科学技术史3人。

其中录取名单中初试成绩最低分为宗教学专业的一名考生,355分。

(3)初试科目当中,政治与英语两门统考课分值为100分,政治科目多选题决定了分值的高低,英语则是得阅读者得天下。

但是这两门课拉开的分值不会太大,而两门的专业课的分值为150分,分差就会比较大。

在专业课的复习备考当中,信息和方向最为重要,信息对称最为重要,要抓住考察重点,本科阶段的教学目标和研究生入学考试考察的目标并不相同,因此历年真题和专业课重点考察信息最为重要,专业课必须取得高分才能进入复试,育明教育有着最新的专业课信息和经验丰富的专业课老师(目标院校专业在读研究生),一对一辅导,让你直击考点,事半功倍!二、北京大学哲学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参考书目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著作:(包括《19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卷第一章、《共产党宣言》等)2、《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一卷本),黄楠森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3、《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赵家祥、聂锦芳、张立波著,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哲学:1中国哲学史(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编2中国哲学史教学资料选辑(上下),中华书局,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史教研室编3中国哲学史(上下),冯友兰著,中华书局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西方哲学:(哲学系非西方哲学专业考生只参考带***号者)1***《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下卷),商务印书馆,2002年北京2《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上册)》,洪谦主编,商务印书馆,1993年北京3《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陈启伟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北京4《存在主义哲学资料选集(上)》,熊伟主编,商务印书馆,1997年北京5***《西方哲学简史》,赵敦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北大本科培养方案_哲学

北大本科培养方案_哲学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一、院系简介北京大学哲学系位于燕园校区未名湖东北岸的人文学苑第二、第三号楼,南面是第一体育馆,西面和北面是朗润园,东面是经济学院和外国语学院。

北京大学哲学系创建于1912年,1914年开始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

一百多年来,已培养近10000名毕业生,具有世界声誉的哲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蔡元培、马叙伦、章士钊、胡适、熊十力、梁漱溟、汤用彤、张申府、朱自清、金岳霖、冯友兰、贺麟、朱光潜、张岱年、宗白华、洪谦、王宪钧、牟宗三、顾颉刚等先后在这里执教或求学。

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陈独秀、李大钊等人也曾在此开设哲学课程,最早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

这里因此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宗教学系成立于1995年,是中国最早的宗教学系。

1982年哲学系设立本科宗教学专业,宗教学系以此为基础发展壮大,现已成为国内一流、国际著名的宗教研究重镇。

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两系学科齐全、师资雄厚,教师60人(教授37人、副教授20人、讲师2人,助理教授1人),科研、教学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拥有4门国家级精品课程,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现有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以及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后流动站,拥有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和美学4个全国重点学科,2007年被评为全国哲学一级重点学科,并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重点研究基地,还有挂靠的12家研究中心以及《儒藏》编纂中心,在国际权威的QS排名中,连续三年排在亚洲大学哲学系的第一名。

两系现有在校本科生185人,在读双学位118人,在校硕士生162人,博士生247人。

本科每年计划招生45人,其中半数以上是第一志愿入学,且多数学生在各省高考中名列前茅,生源质量稳中有升。

毕业学生有60-70%左右将会转入国内外高校的研究生阶段学习,主要集中在哲学、教育学、法学、经济学等学科,其余本科生毕业以后直接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部门就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 年,1914 正式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

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 中国哲学门” ,1919 年更名为哲学系。

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使这里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摇篮。

1937 年,由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哲学系随校内迁,在云南昆明与清华、南开的相关科系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

抗战胜利后,1946 年北大复校,哲学系也随校北上,恢复为北大哲学系。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部分高校哲学骨干教师汇入哲学系,进一步壮大了哲学系的阵容。

1978 年,心理学专业从哲学系分出,独立成为心理学系。

1978 年以来,哲学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快速发展,学科门类逐步完备,教师配备渐趋合理,图书资料日益丰富,科研条件极大改善。

1981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美学成为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8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三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4 年起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8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哲学的全部8 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1999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2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等四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1995 年9 月宗教学由原来与哲学、逻辑学并列的专业独立成系。

按照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宗教学系与哲学系联体运作,以求协力发展。

90 年来,哲学系共培养了8000 余名毕业生,其中有张申府、冯友兰、孙本文、罗常培、顾颉刚、杨晦、潘菽、朱自清、朱谦之、牟宗三、何其芳、胡世华这样的大学者,也有邓中夏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

这些毕业生遍布海内外,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北京大学哲学系对20 世纪中国哲学的发展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并且还将在 21 世纪对人类文明继续作出应有的贡献。

哲学系宗教学系按照8 个二级学科设立9 个教研室,1 个和系合作的研究所,1 个挂靠的科研机构,9 个虚体研究机构。

截止2005 年 5 月,哲学系在职教师 62 人,其中教授 29 人(包括28 名博士生导师),副教授 32 人,讲师 1 人。

近 5 年来,哲学系教师承担了数十项国家和省部级的科研项目,出版专著近百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刊物超过800 篇,获省部级以上的学术奖励超过 30人次。

系主任:赵敦华副系主任:胡军、李四龙、张秀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北京大学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发源地。

“ 五四” 新文化运动中,李大钊、陈独秀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成立马克思研究会,最早开出唯物史观课程。

新中国建立后,冯定教授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建设起了重要推动作用。

改革开放新时期,黄楠森教授等开拓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科,1982 年起招收博士生,1988 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2001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教研室目前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马克思主义文献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研究、毛泽东邓小平哲学思想研究、社会发展理论与人学研究五个研究方向,多年来形成了“ 历史文献——基础理论——现实问题” 综合研究的优势。

以扎扎实实的历史文本研究为前提,以基础理论的开源创新为重点,以探索当代社会重大现实问题为目的,力求提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水平。

现任教研室主任王东教授,副主任聂锦芳副教授。

姓名职称学历指导研究生研究领域王东教授博士博士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邓小平理论的哲学基础丰子义教授硕士博士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发展理论、全球化理论郭建宁教授博士博士导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徐春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社会发展与现代化理论、人学、环境哲学曾志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辩证唯物主义席大民副教授硕士硕士导师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形态理论聂锦芳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马克思文献学、元哲学、当代中国哲学杨学功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马克思主义哲学、存在论、全球化理论中国哲学教研室北京大学1914 年建立中国哲学门,是本学科历史发展的起点。

近代以来,不少著名学者都曾在本学科任教,对学科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

从冯友兰、汤用彤、张岱年到朱伯崑、汤一介、楼宇烈、许抗生,以至现有其他研究人员,学科的研究群体日益壮大,研究领域日益广泛,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本学科在1988 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1 年继续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目前,中国哲学教研室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中国哲学研究的一个学术中心,也是国内高校中接受外国及港澳台留学进修人员的重要基地。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道家与道教;中国佛教;魏晋玄学;宋明理学与儒家;近现代中国哲学。

学科的研究方向涵盖较全,研究人员分布较广,研究力量多而较强,研究方法的特色是资料文献和义理分析并重,学风比较严谨。

研究成果在国际和海外的影响较大。

在国内学术界,长久以来已经形成了历史资料与逻辑分析兼长的“ 北大学派” 。

与国内同类学科相比,整体实力具有优势,学术传统源远流长。

现任教研室主任陈来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姓名职称学历指导研究生研究领域陈来教授博士博士导师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近现代哲学胡军教授博士博士导师中国现代哲学、知识论张学智教授博士博士导师中国哲学史、儒家哲学、近现代哲学王守常副教授学士硕士导师中国哲学史、中国近代现哲学王博教授博士博士导师中国哲学史、道家、早期经学杨立华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中国哲学史、儒学、道家与道教外国哲学教研室北京大学西方哲学研究传统悠久,张颐、贺麟、陈康等人的研究和教学,是我国西哲研究的开创性工作,但当时并无教研室。

教研室建制是向苏联学习的结果,带有明显的政治含义:哲学即马列主义哲学,只能由学习马列的青年人讲,旧大学的教授无权教授,只能教西哲。

西哲教研室是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成立的。

第一任主任是洪谦,成员有郑昕、贺麟、任华、宗白华、齐良骥、苗力田、陈修斋、张世英、王太庆、杨祖陶。

建室之初我室未开课,只从事经典编译。

1955 年始开西方哲学课程,任华第一个讲授。

1960 年洪谦称病,任华任教研室主任。

60 年代初,中央组织全国高校教材编写,任华任西哲史教材主编。

1963 年,毛泽东批示成立外国理论哲学研究所,洪谦、陈启伟、王永江到外哲学所,“ 文革” 后,调了张世英。

1979年,把“ 文革” 前去银川的王太庆调回教研室。

1981 年西哲专业被评为首批博士点之一,1988“ 西方哲学史” 专业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2000 年9 月,教研室和外国哲学研究所组建了全国唯一的外国哲学重点研究基地。

2001 年,“ 外国哲学” 专业被评为全国重点学科。

现在,一批中青年学者继承了老一代的优良传统和严谨纯正学风,成为学术骨干和知名专家。

他们从原文原著研究各国哲学,领域涉及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英美分析哲学、现代欧陆哲学。

教研室对外学术交流活动频繁,是我国哲学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现任室主任靳希平教授,副主任叶闯副教授。

姓名职称学历指导研究生研究领域赵敦华教授博士博士导师古希腊哲学、中世纪哲学、现代西方哲学靳希平教授硕士博士导师古希腊哲学、现代西方哲学张祥龙教授博士博士导师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东西方哲学比较、东西方宗教哲学杜小真教授大学博士导师法国哲学韩水法教授博士博士导师德国哲学、现代西方哲学、政治哲学尚新建教授博士博士导师古希腊哲学、近代大陆理性主义、现代西方哲学韩林合教授博士硕士导师西方哲学、老庄哲学李超杰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德国哲学、希腊罗马史、近代政治思想、现代德国哲学叶闯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语言哲学、知识论、科学哲学吴增定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先刚讲师博士西方哲学史、现代西方哲学逻辑学教研室逻辑学教研室是国内最早的逻辑学教学和研究基地,具有深厚的学术传统。

金岳霖、胡世华、王宪钧等著名逻辑学家亲手创建和培植了北大逻辑学专业。

1952 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全国各大学的哲学系并入北京大学。

几乎所有的逻辑教师都到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成立了全国唯一的逻辑教研室。

有清华大学的金岳霖、沈有鼎、王宪钧、周礼全,北京大学的胡世华、晏成书,北京师范大学的汪奠基、南京大学的何兆清、武汉大学的江天骥、辅仁大学的李世繁、燕京大学的吴允增、中山大学的容汝幌。

由王宪均主持教研室的工作。

这样集中的时间并不长。

1953 年,胡世华去了数学所,1956 年金岳霖、沈有鼎、周礼全、汪奠基去了新成立的哲学研究所,江天骥去了武汉大学。

1977 年恢复逻辑教研室时,人员有王宪均、晏成书、吴允增、李世繁、宋文坚。

由王宪钧任教研室主任,继任教研室主任晏成书、宋文坚。

几十年来,本学科点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逻辑人才,他们已成为中国逻辑学研究和教学的骨干力量。

目前,逻辑学教研室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涉及现代逻辑,包括数理逻辑和哲学逻辑,也涉及逻辑哲学、数学哲学、语言哲学等,还涉及逻辑与人工智能、逻辑与语言学等交叉学科。

力量集中、特色明显的研究方向有如下三个:( 1 )符号逻辑;( 2 )模态逻辑的理论与应用;( 3 )逻辑哲学。

现任室主任刘壮虎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姓名职称学历指导研究生研究领域刘壮虎教授硕士博士导师符号逻辑周北海教授博士博士导师符号逻辑、模态逻辑陈波教授博士博士导师逻辑哲学、哲学逻辑邢滔滔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逻辑哲学、数学哲学叶峰副教授博士硕士导师符号逻辑伦理学教研室北京大学是中国近现代伦理学的发源地。

作为北大的一门学科,伦理学的创立最早可以追溯到著名学者刘师培1906 年编著的《伦理教科书》,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体系化的伦理教科书。

蔡元培先生极其重视伦理学在国民教育中的地位,著有《中国伦理学史》、《中学修身教科书》,并翻译了包尔生的《伦理学原理》。

另一位卓有贡献的学者是杨昌济先生,他早年留学英国,1918 年应蔡元培之邀,出任北京大学伦理学教授。

1924 年,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发表了他在哥伦比亚大学的伦理学博士论文《人生理想之比较研究》,1926 年出版中文本,并改名《人生哲学》。

五六十年代,张岱年先生写出《中国伦理思想发展规律的初步研究》;周辅成先生编有《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

八十年代以来,朱伯崑先生写出《先秦伦理学概论》,魏英敏先生著有《当代中国伦理与道德》,并主编《新伦理学教程》和《伦理学简明教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