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哲学系
北京大学考研辅导班——北大哲学系考研真题(二)

北大哲学系考研真题(二)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考研系所简介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始建于1912年,初名“哲学门”,1914年起正式招生,是中国最早的哲学系,标志着现代中国哲学学科的开端,迄今已培养近万名毕业生。
蔡元培、胡适、熊十力、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张颐、陈康、贺麟、沈有鼎、郑昕、洪谦、熊伟、冯定、张岱年、任继愈、朱伯崑等学术大师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被誉为中国的“思想家摇篮”。
经过百年的积累与发展,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学科齐全,涵盖哲学门类所有8个二级学科,并于1995年成立国内第一个宗教学系。
两系实行联体运作,合并招生,共同培养。
200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外国哲学、中国哲学、美学等4个学科被确立为国家重点二级学科;2007年,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被定为国家重点一级学科。
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是教育部最早确认的国家文科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有哲学专业、宗教学专业、科技哲学与逻辑学方向等3个本科专业方向,现为一级学科硕、博士点,并有哲学博士后流动站。
北大哲学系考研系所拥有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并有《儒藏》编纂中心、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心、儒学研究院、宗教文化研究院、科学与社会研究中心等十余家研究机构。
北大哲学系考研真题一.北大哲学系考研名词解释1.静因之道2.制民之产3.坐忘4.狂举5.罔直蒙酋冥6.见分相分7.人极8.德性所知9.淮南格物说10.四几二.北大哲学系考研简答题1.郭象的“独化论”2.僧肇的“物不迁论”3.张载的“太虚即气”的气本论思想4.朱陆之辩的核心思想三.北大哲学系考研论述题试比较罗钦顺、王廷相、方以智、王夫之的气论思想盛世清北—专注北京大学考研|保研|考博辅导。
北京大学哲学系精品课程PPT系列001导论

蔡元培认为胡书有四个特点:
证明的方法 扼要的手段 平等的眼光 系统的研究
3.冯友兰《中国哲学 史》
第一部用现代方持论精确,允宜列入 清华丛书,以贡献于 学界。
——陈寅恪
4.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哲学与中国哲学 哲学与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一. 哲学与中国哲学
哲学 中国哲学的特点 中国哲学的历史
1. 哲学
哲学这一门科学的任务是探讨存在 者之所以为存在者以及存在者作为 存在者所具有的各种属性。 ——亚里士多德
哲学的认识方式只是一种反思,— —意指跟随在事实后面的反复思考。 ——黑格尔
张岱年先生在《中国哲学 大纲》中指出中国哲学有 六个特点:
(1)、合知行 (2)、一天人 (3)、同真善 (4)、重人生而不重知论 (5)、重了悟而不重论证 (6)、既非依附科学亦不
依附宗教
3. 中国哲学的历史:
先秦子学: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两汉经学: 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 魏晋玄学: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 隋唐佛学:天台宗、华严宗、唯识宗、禅宗 宋明理学:理学、气学、心学 清代朴学
第一部以问题为主题的《中国 哲学史》
5. 任继愈《中国哲 学史》
建国后第一部用马克 思主义分析的中国哲 学史
四. 思考
中国哲学有什么特点? 哲学与哲学史的关系如何? 谈谈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发展?
Next Time:孔子
提前阅读重点文献
阅读参考书目的相关 部分
The End
二. 哲学与哲学史
哲学史是哲学思想的展开 哲学就是哲学史
三. 中国哲学史的历史
谢无量《中国哲学史》 胡适《中国哲学史大纲》 冯友兰《中国哲学史》 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 任继愈《中国哲学史》
北京大学哲学系介绍、导师信息、招生信息

1 / 22
:
1
育明教育
专注于北京大学考研专业课辅导
始于2006,八年辅导经验
北京大学哲学系介绍
2 / 22
:
2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
3 / 22
:
3
中国哲学教研室
4 / 22
:
4
现任教研室主任陈来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
外国哲学教研室
5 / 22
:
5
6 / 22
:
6
逻辑学教研室
7 / 22
:
7
现任教师情况:
伦理学教研室
8 / 22
:
8
现任室主任何怀宏教授。
现任教师情况:
美学教研室
9 / 22
:
9 现任教师情况:
科学技术哲学教研室
10 / 22
:
10
现任教师情况:
佛教与道教教研室
11 / 22
:
11
现任教师情况
基督教与宗教学原理教研室
12 / 22
:
12
现任教师情况:
13 / 22
:
13
特色工作:
14 / 22
:
14
近四年就业去向统计如下:
15 / 22
:
15
16 / 22
:
16
硕士考研参考书目如下:
:
18 / 22
:
18
宗教学原理
19 / 22
:
19
20 / 22
:
20
21 / 22
:
21
22 / 22
:
22。
北京大学哲学系, 宗教学系本科教学计划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本科教学计划1999版目录哲学系哲学专业教学计划哲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哲学系逻辑学专业教学计划哲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教学计划宗教学专业必修课程学年学期分布一览表哲学系哲学辅修专业教学计划及招生简章北京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专业简介哲学专业成立于1914年,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全面地掌握哲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0学分,其中必修课程77学分,限制性选修课48学分,任意选修课25学分。
1.必修课程:77学分全校公共必修课:35学分专业必修课:42学分2.限制性选修课(每门课均为2学分):在如下九大系列中共选48学分,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系列至少选4学分中国哲学系列至少选6学分外国哲学系列至少选6学分,其中至少有2学分带星号的课程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技哲学五大系列至少各选2学分哲学分支系列不做限制第四、外国哲学系列:第七、美学系列:第八、宗教学系列:3.任意选修课:25学分在外系和全校性选修课中自由选课。
北京大学哲学系逻辑学专业专业简介逻辑学专业成立于1987年,从理科招生,学制4年,毕业授予哲学学士学位。
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较好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全面深入地掌握逻辑学的基础知识,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以及计算机理论和操作能力,能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国家机关或各类企事业管理部门从事逻辑学的教学、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并能从事计算机科学和语言学的科研和应用方面的工作的逻辑学专门人才。
学分要求与课程设置总学分:150学分1.必修课程:87学分●全校公共必修课:35学分课程设置参见哲学专业●专业必修课:52学分2.限制性选修课:16学分在哲学专业的逻辑系列选修课中选够16学分3.任意选修课:47学分在系内外选修课和全校公共选修课中自由选课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宗教学专业专业培养要求、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较全面地掌握宗教学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多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

北京大学哲学系宗教学专业考博参考书-考博分数线-专业课真题一、专业的设置北京大学哲学系共招生34人,系实行申请-考核制。
其中拟招收直博生15%,本校硕博连读生30%,笔试、面试各占50%。
二、招生专业及人数学科、专业名称及研究方向导师考试科目备注010107宗教学1、宗教学、宗教哲学2、中国基督教史、宗教社会学3、东正教、俄罗斯宗教哲学4、宗教学、比较哲学5、基督教哲学、宗教学6、佛教哲学7、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8、道教史张志刚孙尚扬徐凤林吴飞徐龙飞姚卫群李四龙王宗昱宗教学与宗教哲学宗教社会学、中国基督教史(按方向选作)东正教与俄罗斯哲学比较哲学与宗教学基督教哲学佛教哲学中国佛教史与佛教哲学道教史三、导师介绍孙尚扬:男,1965年2月出生。
哲学博士,主要研究宗教学说。
著有《基督教与明末儒学》、《利玛窦与徐光启》、《20世纪西方哲学东渐史·基督教哲学在中国》(合著)、《宗教社会学》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徐凤林,男,1964年6月生,黑龙江省青冈县。
哲学博士。
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研究领域:东正教、俄罗斯哲学。
讲授有《俄罗斯哲学三主题》、《宗教哲学》、《“悲剧哲学”的人文意义》等课程。
吴飞,1999年获北京大学哲学硕士、200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人类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研究领域包括基督教思想、宗教人类学、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等。
李四龙,男,1969年生,现任北京大学哲学、宗教学系教授。
1987-1991年就读于上海复旦大学哲学系科哲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1993年在航天部上海新中华机器厂机关工作;1993-199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以“智顗思想与宗教派佛教的兴起”获博士学位。
2001-2002年为美国哈佛大学访问学者,在哈佛燕京学社、哈佛大学世界宗教研究中心访问学习。
作者的研究重点为中国佛教史、佛教哲学与比较宗教学育明教育考博分校解析:考博如果能够提前联系导师的话,不论是在备考信息的获取,还是在复试的过程中,都会有极大的帮助,甚至是决定性的帮助。
北京大学哲学系介绍

北京大学哲学系始建于1912 年,1914 正式招生,是我国高等学校中最早成立的哲学系。
创建之初为北大文科哲学门,亦称“ 中国哲学门” ,1919 年更名为哲学系。
历史上,著名学者蔡元培、胡适、蒋梦麟、熊十力、唐钺、邓以蜇、汤用彤、梁漱溟、金岳霖、冯友兰、宗白华、朱光潜、冯定、陈康、贺麟、沈有鼎、洪谦、张岱年、胡世华等先后在这里执教,培养了数代中国最优秀的哲学家,使这里成为现代中国哲学的摇篮。
1937 年,由于日本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哲学系随校内迁,在云南昆明与清华、南开的相关科系合组为西南联合大学哲学系。
抗战胜利后,1946 年北大复校,哲学系也随校北上,恢复为北大哲学系。
1952 年全国院系调整,部分高校哲学骨干教师汇入哲学系,进一步壮大了哲学系的阵容。
1978 年,心理学专业从哲学系分出,独立成为心理学系。
1978 年以来,哲学系在改革开放的环境里快速发展,学科门类逐步完备,教师配备渐趋合理,图书资料日益丰富,科研条件极大改善。
1981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美学成为第一批博士学位授权点。
1988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等三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1994 年起列为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1998 年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哲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在哲学的全部8 个二级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宗教学、科学技术哲学)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1999 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哲学学科博士后流动站。
2002 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哲学、外国哲学、美学等四个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
由于学科发展的需要,1995 年9 月宗教学由原来与哲学、逻辑学并列的专业独立成系。
按照一种新的办学模式,宗教学系与哲学系联体运作,以求协力发展。
90 年来,哲学系共培养了8000 余名毕业生,其中有张申府、冯友兰、孙本文、罗常培、顾颉刚、杨晦、潘菽、朱自清、朱谦之、牟宗三、何其芳、胡世华这样的大学者,也有邓中夏这样的革命志士,还有各行各业的大批骨干力量。
北大哲学培养计划

北大哲学培养计划北大哲学培养计划是北京大学哲学系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深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而设立的一项全方位的教育计划。
作为北大哲学系的核心教育项目之一,该计划以提供丰富多彩的哲学教育资源和专业指导为基本特征。
通过该计划的学习与实践,学生将获得扎实的基础哲学理论知识,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具备在哲学领域内进行深度探究和学术研究的潜力。
一、课程设置北大哲学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哲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历史与发展、伦理与美学等多个领域。
包括但不限于《逻辑学导论》、《伦理学概论》、《形而上学导论》等必修课程,以及《中国哲学史》、《西方哲学史》、《分析哲学》、《美学与艺术哲学》等选修课程,充分满足学生的学科需求。
二、学术指导北大哲学培养计划注重学生个体化学术指导,为每位学生配备导师,确保学生在学术研究和论文撰写等方面都能得到专业的指导和帮助。
导师们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潜力,为其量身定制学术发展计划,并在学术道路上给予持续的指导和支持。
三、学术研究北大哲学培养计划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究,组织学生参与不同层次的学术活动,如学术讨论会、论文比赛、研讨会等。
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及教授们交流,提升学术水平。
四、实践教学北大哲学培养计划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教学机会。
学生可以参与社会实践项目、学术实习等活动,通过亲身实践,深化对哲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实际运用能力。
五、综合评价北大哲学培养计划实行综合评价制度,旨在全面考察学生的整体素质和学业表现。
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综合素质等都将作为评价的依据,以鼓励学生全面发展,并为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做好准备。
六、展望北大哲学培养计划致力于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哲学人才,为他们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和深入学术研究的机会。
希望通过该计划的学习与培养,学生们可以成长为思想独立、学识渊博、能够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的哲学精英。
北大中国哲学

北大中国哲学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中国哲学在世界哲学史中占有重
要的一席之地。
北京大学作为中国著名的高等学府,一直以来都致力
于中国哲学的传承和发展。
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系创建于1918年,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建
立的哲学专业之一。
该系致力于传承和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包括儒家、道家、墨家、名家等各个学派。
此外,该系也致力于现代哲学研究,
涉及西方哲学、哲学逻辑、认知科学等多个领域。
在教学方面,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系开设了诸多课程,例如中国哲
学史、道家哲学、儒家哲学、现代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史等。
学生们
除了学习传统哲学思想,还能了解到现代哲学的发展和西方哲学思潮。
在研究方面,该系多次获得国家级重点研究项目,团队成员也积极参
与各类学术会议和国际学术交流。
除了教学和研究,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系还致力于对公众推广中国
哲学文化。
该系多次举办音乐会、讲座和展览等活动,将中国哲学思
想与不同艺术形式相结合,为大众提供全新的、深入浅出的学术交流
形式。
综上所述,北京大学中国哲学系在传承和研究中国哲学方面具有
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中国哲学学术研究和教育的中心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哲学系2009年校运动会
总
结
书
哲学系学生会体育部
2009年4月
一、赛事背景及总述
2009年北京大学校运动会是在08奥运顺利举办的大背景下,为了弘扬体育精神、锻炼学生健康体魄而倾力打造的大型体育系列赛事。
本届校运动会历时两天,比赛项目分为传统田赛、径赛项目和趣味项目三大类,其中趣味项目在运动会开始前两周进行季前赛,以选拔队伍进入决赛。
本届校运动会哲学系参与了所有三大类比赛项目,共计18个小项,其中个人项目12项,团体项目6项(含趣味项目);共报名运动员23名,其中5名为趣味项目领队;合计参赛60人次,其中趣味项目41人次。
我系在本届校运动会上有两大特点:从报名参赛的情况上来看,大一新生群体非常活跃,而大四等毕业生群体为了让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完满,也积极参与这最后一次运动会;从比赛成绩上来看,体育竞技水平比往年有所提高,但主要得益于团体项目(其中五个趣味项目全部在季前赛阶段顺利晋级决赛,并且最后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个人项目却战绩不佳。
总体上来看,我系个人项目获得17分,团体项目获得52分,扣除个别项目未能及时参赛的4分,最后,我系以总分65分的成绩获得乙组团体总分第七名。
二、具体赛况和赛果
1、个人项目:
高广伟,男子200米,亚军;
王少雄,男子跳高,第四名;
佘瑞丹,女子800米,第五名;
李超,男子铅球,第八名。
以下各人虽未能取得名次,但其积极报名参与比赛的精神值得鼓励和赞扬:
杨维宇(男子100米)、蔡海涛(男子1500米)、吴雅文(女子200米)、韩慧君(女子跳高)、姚雪斐\王嘉宝(女子1500米)、吴苗淼\胡翔(男子跳远)、六梦钰\陈建美(女子铅球)、龙捷(男子200米)、柏宇洲(男子800米)。
2、团体项目:
无敌风火轮,冠军:杨卓、楼俊超、王少雄、张杰、吴苗淼、邵世恒、王美、汤炜、乔奕、许一苇。
男子4*100米,亚军:吴苗淼、张乘、楼俊超、王少雄。
射门大赛,季军:高广伟、楼俊超、张乘、吴苗淼、杜若、王少雄、刘明、白牧宸、邵世恒、乔奕、文浪。
快乐高尔夫,第六名:白牧宸、王少雄、邢冠宁、杜若。
团队跳绳,第八名:苏子汀、李陶、徐丹羽、文浪、张素芬、杜若、王少雄、汤炜、吕存凯等。
疯狂投篮,未能取得名次:刘海天、蔡海涛、苏子汀、王嘉宝等。
三、赛事意义
本届校运动会体育比赛,为我系体育运动爱好者提供一个展示自身能力以及与人交流的舞台,丰富了他们的课余生活,增强了他们的身体素质,锻炼了他们的思想意志,培养了他们的拼搏精神和荣誉感,并倡导了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
同时,本届校运动会还提高了我系的体育运动水平,加强了系里师生之间交流,也增进了我系与各兄弟院系间的交流,加深了相互了解,促进大家的友谊。
在这两天的运动会比赛中,我系的体育健儿们为了集体的荣誉和自己的风采而奋力拼搏。
虽然我系由于本身人数较少,也没有能够傲视群雄的特长生助阵,因而在个人项目上战绩不佳;但值得称道的是,我系在团体项目上却光芒璀璨,其中,“无敌风火轮”获得乙组冠军,男子4*100米获得乙组亚军,“射门大赛”获得乙组季军,“快乐高尔夫”获得乙组第六,“团队跳绳”获得乙组第八……这些团体项目上取得的优异成绩,让我系全体成员更加坚信自己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再一次证明了我们是一个有着绝对强大的集体凝聚力的团体。
校运动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为了集体的荣誉和自己的风采而挥洒汗水的场景却将久久回荡在同学们的脑海里——这也必将是令所有参赛者难忘的,尤其对于毕业班的同胞们来说。
哲学系学生会体育部
2009年4月30日
附:
我系在本届校运动会比赛上的所有通讯稿(共9篇)
1、【一句话】
截至4月1日,2009年校运动会哲学系系内运动员报名工作全部完成。
本次哲学系将参与13个常规项目和5个趣味项目的角逐。
(哲学系团委)
2、【一句话】
4月15日早上,哲学系参加了在一体进行的趣味运动会季前赛乙组“无敌风火轮”的比赛,最后以二胜一负的辉煌战绩挺进决赛。
(哲学系团委)
3、【一句话】
4月17日早上,哲学系参加了在一体进行的趣味运动会季前赛乙组“团队跳绳”的比赛,最后以一胜二负的战绩成功挺进决赛。
(哲学系团委)
4月21日早上,哲学系参加了在一体进行的趣味运动会季前赛乙组“射门大赛”的比赛,结果在第一轮中就以2:1的比分战胜历史系,成功晋级决赛。
(哲学系团委)
5、【一句话】
4月22日早上,哲学系参加了在一体进行的趣味运动会季前赛乙组“快乐高尔夫”的比赛,最后以当天所有参赛队伍中团体最高分85分的优异成绩顺利晋级决赛。
(哲学系团委)
6、【一句话】
4月24日上午,哲学系参加了在一体东操场进行的校运动会乙组“射门大赛”的决赛,最后以二胜一负的不俗战绩获得季军。
(哲学系团委)
4月25日上午,哲学系参加了在五四体育场进行的校运动会乙组男子4*100米的决赛,在四名运动员的集体协作和奋力拼搏下,获得了亚军的优异成绩。
(哲学系团委)
8、【一句话】
4月25日下午,哲学系参加了在五四体育场进行的校运动会乙组“无敌风火轮”的决赛,最后以第一名的辉煌成绩结束了本次运动会的压轴大戏。
(哲学系团委)
9、【简讯】
4月25日下午,2009年校运动会正式落下帷幕。
哲学系在本次运动会上获得乙组团体总分第七的成绩。
本次校运动会于4月24日上午开始,为期两天。
在这两天里,各院系的体育健儿们都为了集体的荣誉和自己的风采而奋力拼搏,哲学系的参赛队员们也不例外。
然而,哲学系由于本身人数较少,也没有能够傲视群雄的特长生助阵,在个人项目上战绩不佳;但值得称道的是,哲学系在团体项目上却光芒璀璨,其中,“无敌风火轮”获得乙组冠军,男子4*100米获得乙组亚军,“射门大赛”获得乙组季军,“快乐高尔夫”获得乙组第六,“团队跳绳”获得乙组第八。
最后,哲学系以总分65分的成绩获得乙组团体总分第七名。
这次运动会团体项目上取得的优异成绩,让全体哲学系成员更加坚信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也再一次证明了这是一个有着绝对强大的集体凝聚力的团体。
校运动会虽然已经结束了,但是体育健儿们在赛场上为了集体的荣誉和自己的风采而奋力拼搏的场景却将久久回荡在同学们的脑海里。
(哲学系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