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文语法词性

合集下载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之词类划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实词名词一表示人或事物等表示人或事物:学生、教师、教室、书本表示时间:早晨、明天、夏季表示方位:东、西、左、右(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语法特征1、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2、能加数量词不能加副词3、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4、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实词表示动作、行为:唱、笑、支持、保卫 发展、扩大、提高喜欢、希望、热爱有、出现、消失表示可能、意愿:能、会表示趋向:来、进来表示判断:是、就是语法特征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2、能加副词“不。

只有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加程度副词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动态4、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限于可持续的动作的词语。

实词形容词一表示性质、状态表示事物状态:明媚、娴静、激动、快表示事物性质:甜、伟大、诚实、好表示事物形状:高、圆、直、弯表不定数量:多、少、全、许多、好些语法特征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2、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4、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5、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实词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表示使令:使、 请、允许、 鼓励 表示发展变化 表示心理活动表示存在消失(能愿动词) (趋向动词)数词一表示数目和次序表示确数:二、二分之一、万表示概数:几、许多、三四十表示序数:第一、初二、老大语法特征1、常跟量词构成数量短语2、数量短语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3、一些数词有固定用法实词量词一表示计算单位(单位词)物量词:尺、斤、朵动量词:阵、顿、趟复合量词:秒立方米、人次、架艘次语法特征1、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2、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复,组成“BB”式实词代词一一有代替、指示作用人称代词:我、你、她、大家、自己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怎么指示代词:这、那、这样语法特征:(1)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2)近指与远指(指示代词)(3)任指与虚指(疑问代词)虚词副词一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表示时间、频率:已经、马上、常常、再三表示程度:很、极其、最、稍微表示范围:都、总、仅仅表示重复:连续、再、也表示语气:可、却、倒、难道表示肯定、否定:可能、不、必定、也许(1)只与动词、形容词组合(2)多数不能单独回答问题(3)一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特征 1、常跟量词构成数量短语 2、数量短语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 3、一些数词有固定用法
实词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单位词) 物量词:尺、斤、朵 动量词:阵、顿、趟 复合量词:秒立方米、人次、架艘次
语法特征 1、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 2、 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复,组成“BB”式
实词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 人称代词:我、你、她、大家、自己 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怎么 指示代词:这、那、这样 语法特征: (1)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2)近指与远指(指示代词) (3)任指与虚指(疑问代词)
表不定数量:多、少、全、许多、好些
语法特征
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
2、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实词
1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表示确数:二、二分之一、万 表示概数:几、许多、三四十 表示序数:第一、初二、老大
虚词 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等 表示悲伤、痛苦:唉、哎哟 表示喜悦:哈哈 表示愤怒、鄙视:呸、哼 表示惊讶:哎呀 表示呼唤:喂 表示应答:嗯、哦 (1)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 (2)有的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3)有些叹词的汉字写法不固定。如“啊”因为音变又写成“呀”、“哪”、“哇”等
词类划分
实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表示动作、行为:唱、笑、支持、保卫
表示发展变化:发展、扩大、提高
表示心理活动:喜欢、希望、热爱
表示存在消失:有、出现、消失
表示使令:使、请、允许、鼓励
表示可能、意愿:能、会 (能愿动词)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项:语法基础知识(词性、短语、句子)课件45张+

2024届高考语文一轮专项:语法基础知识(词性、短语、句子)课件45张+

短语
定义:短语也叫词组,是由词语与词语组合而成的、能够独
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分类: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后补短语、主谓短
语、介宾短语等。
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由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等并列组成的短语 , 特点:
示例:平安喜乐 泉香而酒洌、快乐健康
偏正短 语
前面的词来修饰后面的词,后面的词的意义是主体。 (动词、形容词前的修饰语叫状语,名词代词前的修饰语叫定 语,词与词之间可用“的”或“地”) 示例:三个同学,痛苦的眼泪 很酷 苗条的身段
主语
名词或代词,也有数词、动词、 形容词、短语作主语的情况
例如:1.长妈妈‖给我买来了《山海经》。 2.兵法城的东南角‖有一个小亭子。 3.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 4.打篮球‖是我最喜欢的运动。 5.打‖是一种粗暴的行为。 6.十‖是五的两倍。
谓语
数量词、短语
动词或形容词,也有名词、
例:
登上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 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基本的特点.
语法基础知识
语法基本元素
语素—词—短语—句子
语素
概念: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体,是最小的有意义
的语言单位。语素不是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它的主要
功能是作为构成词语的材料。
注意:1、它是语音、语义结合体,有意义的语言单位,目的
叹词
表感叹、呼唤、应答的词。叹词总是独立成句 。
如:喂、哟、嗨、哼、哦、哎呀
拟声词
模拟声音的词。 如:呜、汪汪、轰隆、咯咯、沙沙沙、呼啦啦
牛刀小试
把下面一段话分解成词,并指出词性。
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 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 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2024版】

汉语中的词语词性分类【2024版】
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
怎么样、多 •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
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
• 虚词分为:介词、连词、助词
•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 们”。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 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 “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
•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 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 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
• 2.动量词 •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 • 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
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 (六)代词
•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 问代饲。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 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 〔是〕好”。
• 2.动词“有”
•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 李光有在吗?(错) 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最新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最新语文词性知识归纳

语文词性知识归纳实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1。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又称体词。

实词的一种。

如:中国、世界、成果、效率、品德、父亲、主人、老李、疯子、错儿、孩子们等。

名词可以分为以下次类:个体名词,又叫可数名词。

如:(一本)书、(三朵)花、(五条)河。

集合名词,不能加个体量词,与集合量词或不定量词"对,批,部分,些"等搭配,如:(一对)夫妇、(一部分)船只、(一些)车辆。

专有名词,如:北京、天安门、孔子、长江。

时间名词,如:春天、上午、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

处所名词,如: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中国。

方位词,如:东、西、上、里、前、内。

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1)不能用"不"来否定,如不能说"不帽子"。

(2)在句中经常充当主语、宾语、定语。

时间和处所名词可以做状语,如:小李昨天迟到了。

(3)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只有带有量词性质的名词才可以重叠,如:人、年、天。

1、表示人的,如:教师、学生、医生、工人、老板、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如:房子、汽车、电话、杨树、鲜花、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4、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早晨、晚上;5、表示处所的,如:北京、江南、亚洲、边疆、中国、美国;6、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词】是表示人、事物的运动或相互作用的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的词)。

动词可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

能够带宾语的动词是及物动词,如:吃、打、敲、写,它们的宾语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

也有一部分动词必须带宾语,如:费(劲)、顾全(大局)。

不及物动词不可带宾语,如:咳嗽、休养、毕业。

语文语法知识(词性)育华制作

语文语法知识(词性)育华制作
B、动词
B、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 看 说 进行 开始 心理活动动词: 如,想 爱 恨 怕 希望 喜欢 担心 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 叫 让 派 请求 禁止 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 会 可以 愿 肯 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如,能够解决 ) 趋向动词 如,来 去 上 进 出 回 过 开 上来 起来 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 “为”等
表确数(表示分数,整数和倍数);
表概数:几、许多;
表序数:第一、老三;
数词的语法特点:
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D、数词
E、量词
E、量词:是表示事物和动作、行为单位的词表示事物单位的量词叫数量词。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量词叫动量词 表示事物单位的:个、只; 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次、回, 有时也借用某些名词来表示,如:脚、年; 量词的语法特点: 量词经常和数词连用,组成数量短语,也称为数量词 表示物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的前面 表示动量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的后面
常用介词及其用法(顺口溜)
自、从、以、当、为、按照,
由于、对于、为了、到
和、跟、把、比、在、关于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组成介宾短语后,
修饰、补充“动”“形”要记牢
I、介词
J、助词:是附着在实词、短语或句子上面,起辅助作用的词
01
01
02
03
04
05
助词可分三类:结构助词、动态助词、语气助词
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F、代词
G、副词
G、副词:一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频率、情势、语气等 表示范围:都、全、单、共、光、尽、净、仅、就、只、一共、一起、一同、一道、一齐、一概、一味、统统、总共、仅仅、惟独等; 表示语气:可、倒、一定、必定、必然、却、、就、幸亏、难道、何尝、偏偏、索性、简直、反正、多亏、也许、大约、好在、敢情; 表示否定:不、没、没有、别; 表示时间:刚、恰好、正、将、老(是)、总(是)、早就、已经、正在、立刻、马上、起初、原先、一向、永远、从来、偶尔、随时、忽然; 表示程度:很、极、最、太、更、更加、格外、十分、极其、比较、相当、稍微、略微、多么; 表示情势:仿佛、渐渐、百般、特地、互相、擅自、几乎、逐渐、逐步、猛然、依然、仍然、当然、毅然、果然、差点儿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

语文语法知识复习——词性知识一、分类1、实词:表示实在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一般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和拟声词二、实词(一)名词1)含义:表示人或者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名称的词2)种类:1、表示人的:教师、学生、工人、父亲、白求恩;2、表示具体事物的:房子、汽车、电话、计算机;3、表示抽象事物的:精神、物质、友谊、法律;(抽象名词)4、表示时间的:过去、现在、春节、元旦、早晨、晚上;(时间名词)5、表示处所的:北京、四川、中国、美国、亚洲;(处所名词)6、表示方位的: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以上、之下;(方位词)3)名词的语法特征:1、经常作主语和宾语,如:牛吃草;2、也可作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如:柳树梢头3、名词可以受数量短语修饰,如:一条河、一头牛、三位同学4、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能说“很同学”、“不房屋”5、不能重叠,亲属称谓以及其他少数词,如“妈妈、哥哥”等,这是构词的语素重叠,不算构形的形态变化。

6、有些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不加“们”的名词可是个体,也可是群体。

*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二)动词1)含义: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休息、学习(动作动词)2、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存在、变化、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心理活动动词)4、表示可能、意愿的:能、会、要、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能愿动词同)5、表示趋向的: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趋向动词)6、表示判断的,只有一个:是(也叫判断词)3)动词的语法特征:1、动词能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如“他爱祖国”2、动词能够前加副词“不”,除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外、多数不能加程度副词。

语文语法及词性

语文语法及词性
除了,同,对,向,往,朝…… 用在名词代词前,修饰“动”“形”
要记牢。
用来连接词语、分句或句子表 示某种逻辑关系的词。 1、连接词或短语:和 跟 同 与 及 以及
2、连接分句:不但 不论 不过 否则 可见 于是
语法特点:
因为
由于
宁可
3、连接词、句子:并 并且 而 以及 或者 或是 1、连接分句的连词,常成对使用,或跟某些 词配 合使用。 如,尚且…何况… 只有…才…
摹拟事物声音的词。
如:啪 丁当 哗啦 轰隆窿 噼 里啪啦 叽里咕噜 咣 语法特点: 单独成句或单独充当独立成分。
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如:在、给、叫、用、拿、 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怎么
区别?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 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 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明天我在家。 他在看书。
看过《三国演义》吧。垓下英雄 看过《三国演义》吧。垓下英雄 (我们所熟悉的项羽)之穷途末 (我们所熟悉的项羽)之穷途末 路,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啊。文 路,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啊。文 章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 章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 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 怎能不让人振奋、启人深思呢? 怎能不让人振奋、启人深思呢?
表示数目的词。
有基数 序数 概数等。 分数 小数 倍数
如:一 二 三 两 十 千 半 零 第一 初四 三分之一 零点三 三十左右 上万 五六百 五成 一倍
语法功能:经常和量词组成数量词。
表示计量单位的词。
1、物量词:表人或事物的单位。
如,个 位 根 本 片 公里 两 斤 平方 吨

最新语文语法知识-词性、短语

最新语文语法知识-词性、短语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叹词助词拟声词一、名词1、概念: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2、种类:表示人的:雷锋黄继光同志作家老师学生表示物的:水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道德文化表示时间的:秋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过去表示地点的:上海中国亚洲远处近处表示方位的(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周围里面四周3、所做的句子成分:常做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例如:(画横线为名词)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鸟飞上了高高的柳树。

二、动词1、概念: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一般动词):例如:走、坐、听、批评宣传保卫研究开始停止(2)表示存在消失的(存现动词):在、存在、发生、有、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怕想念、打算、希望、害怕担心、讨厌。

(4)表示判断的(判断动词):是(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能愿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3、语法特征:做句子的谓语例如:他正在听课。

小王对他的表弟说了几句话。

三、形容词1、概念:表示事物的性质、状态的。

例如:勇敢坚强大小强弱矮胖红的黑的2、标志:能受副词修饰。

例如:很勇敢非常好格外美丽能带“的”勇敢的美丽的好的3、语法功能:常做句子的谓语或定语。

例如:(激烈的)战斗打响了。

这花[很]美丽。

小练习:判断划横线词的词性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

8.你明白其中的道理吗?9.我们应该有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

四、数词:1、概念:表示事物的数目和次序的词。

例如:一、二、百、千……数词必须和量词连用。

例如:一辆车一口人一度电……2、数词的语法功能:常做句子的定语或补语。

语文语法(词性)

语文语法(词性)

1、表时间:在 于 自 自从 从 当 由 趁 随着 到 2、表处所:从 打 朝 向 在 沿着 顺着
3、表排除:除 除了
4、表对象、范围:
对于 和 跟 同 与
替 将 把 关于 被 5、表方式、手段: 按照 依 依照 根 据 以 凭 本着 用 6、表目的、原因:为 为了 为着 因 由 语法功能:介词不单用,只能与名、代 词组成介宾短语。 介宾短语主要作状语。
考试复习
——词性
根据语法功能和意义,把汉语的词分成两大类:
一、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形 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二、虚词 ——不表示实在意义而表示语法意义的词, 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人事名词:如,人 学生 鲁迅 《离骚》 政治 2、时间名词:如,春天 上午 星期天 文化 母亲节 刚才
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
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的词。
1、表程度 很 更 太 极 顶 十分 非常 至少 起 码 略 2、表范围 都 总 共 净 只 仅仅 光 单单 一概 统统 3、表时间 已 曾 刚 才 早已 正 将 便 常 一向 从来
4、表频率 又 再 再三 还 屡次 重新 5、表状态 大力 大肆 亲自 特意 连忙 悄悄 匆匆 公然 6、表语气 难道 究竟 简直 可 却 幸而 也许 其 实 索性 7、表肯定、否定 必 必须 准 的确 不 没 未 勿 别
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 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 等的词。
2、种类
(1)表示动作、行为的(一般动词):
例如:走、坐 、听、批评 宣传 保卫 研究 开 始 停止
(2)表示存在消失的(存现动词):在 、存在 、

部编版 初中语文语法词性 PDF(完美版)

部编版 初中语文语法词性   PDF(完美版)
我比他大一岁。(补语)
物量词(数词+物量词+名词)
丈 尺 米 两 磅 吨 亩元 角
量 词
动量词(动词+数词+动量词)
次回趟遍下阵遭笔口
量词: 1、概念:计算单位。 2、种类: (1)物量词 表示人或事物的计算单位的词(人或事物数量)。 例如:一尺布 一口人 一斗米 一杆称 (2)动量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计算单位(动作数量的) 例如:开一枪 说一句 演一出 3、语法功能: 常用来做句子的定语或补语。 一辆马车从我的面前驶过。(定语) 他说了我两句。(补语)
注 意
附着在词、短语
的后面,表示一
定的附加意义
副词:
1、概念: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它们的程度、范围、时间 等意义的词。
2、种类:
(1)程度副词:很、最、非常、十分、格外、分外 、更加
越、稍微、几乎 (2)范围副词:都、总、总共、统统、只、仅仅、单 、一齐、一概、一律、 单单…… (3)频率副词:已 已经、曾、曾经、刚、刚刚、正、正在、将、将要、渐 渐、屡次。 (4)否定副词、肯定副词:一定、必须、必定、准、的确、不、没有、没、 未必、莫。
3、语法特征: 常做句子的状语 这个人很热心。 今年夏天十分热。 今年很多人没有穿夏衣,就度过了这个季节。
看下面的例子: 我【从家里】来。 我们【在老师的家里】【静静地】听课。 雷锋【从旧社会】走过来,自然知道苦难是怎么一回事。 【在上大学期间】,她就学完了古代汉语的研究生课程。 小王【把老师】交给他的书全部都借给了他的小弟弟。 小王【被蜜蜂】蛰了。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 、恨、怕 想念、打算、 希望、害怕 担心、讨厌。 (4)表示判断的(判断动词):是 (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助动词):

高一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词性、短语、句子课件

高一语文语法基础知识词性、短语、句子课件

并列
偏正 并列
主谓 主谓
并列
义愤填膺 声色俱厉 笔耕不辍 三顾茅庐 迟疑不决 麻痹不仁
主谓
主谓
主谓
动宾 并列
并列
前功尽弃 沁人心脾 抑扬顿挫 怒不可遏 大方激昂 无私奉献
主谓
动宾
并列
动补
并列
偏正
挑拨离间 爱国青年 奔向未来 棒极了 和睦家庭 幼年时期
并列
偏正
动补 动补
偏正
偏正
茫然四顾 蛛丝马迹 销声匿迹 管理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度 防范措施 天资笨拙
状语:动词形容词短语里中心语前面的附
加成分,用来表示时间、地方、程度、否 定、方式、手段、状态、范围、对象等。
1、我[没有][认真]考虑。 2、我妹妹[昨天][从乡下]来了。 3、这里的风景[太]美了!
美:谓语
状语一般紧靠中心语而在主语后面,一 些表示时间、地方、情态、条件、关涉对象 或者语气的状语有时可出现在主语前面。
【答案】A A项,“书本”是名词,其余三个是动词;B项, 都是动词;C项,都是动词;D项,都是动词。 所以选A。
3.下列词语中不都属于动词的一组是( ) A.跑步 跳远 思念 书本 B.扩大 应该 是 进来 C.支援 做饭 忘记 回来 D. 关心 能够 要求 唱歌
B A项,“学生”是名词。B项,均为动词,C项,“悠闲”是形
偏正
并列
并列
偏正
偏正 主谓
精神矍铄 [jīng shén jué shuò]
[释义] 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老而强健,不失风采。
沁人心脾,意思是原指芳香凉爽的空气、饮 料或花香使人感到舒适。也形容诗歌和文章 优美动人,给人清新爽朗的感觉。成语辨析 【近义词】:感人肺腑、沁人肺腑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

单句是由词或短语构成,表示相对完 整的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句子成分只 有一套)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 语、状语、补语
句子分析符号: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 单句六种语法成分简析表
主语:它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表明谓语说的是“谁”或 者“什么”。
语法
一、词类
• 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 • 实词:名、动、形、数、量、代; • 虚词:介、助、拟、叹、副、连。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人:司机
事物:汽车;理由
时间:周末
方位:上、下、左、右、前、后、中、东、 西、南、北
2.动词:陈述人或事物的动作、情况、变化的词
表动作、行为:跑、写 表存在、变化:有、减少 表心理活动:喜欢、爱、恨 表使令:让、请、禁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宝贵 光荣 骄傲 战友 B.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 C.角色 语文 经常 兴趣 D.非常 偶尔 清楚 风景
二、短语
联合短语(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名+名 文化教育
2)动+动 调查研究
3)形+形 光辉灿烂 整齐清洁
桃花杏花
唱歌跳舞
8.介词:介绍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 给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以表示方向、 对象、处所、时间等的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 起,构成介词短语。
•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 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 作为”。
• 妈妈朝我点了点头。 • 我们在操场上打球。
9.连词: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连结作 用的词汇
练练看:
1.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决一死战。 2.他平时做事马马虎虎,以致酿成今天的后果。 3.真正美的事物不但跟自然一致,而且跟真理一

语文语法(词性)

语文语法(词性)
“得” 如,跑得很快 洗得干净
“所”附在动词前形成名词性短语。 如,所见 所闻 所述 “似的”附在词后形成形容词短语。 如,飞似的 木头似的 2、动态助词:着 了 过 3、语气助词:吗 吧 呢 了 的 啊 哇 嘛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助词找出来。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助词找出来。
看过《三国演义》吧。垓下英 看过《三国演义》吧。垓下英 雄(我们所熟悉的项羽)之穷途末 雄(我们所熟悉的项羽)之穷途末 路,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啊。文章 路,则让人不禁扼腕叹息啊。文章 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 以高超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 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怎能 个可歌可泣的悲剧英雄形象,怎能 不让人振奋、启人深思呢? 不让人振奋、启人深思呢?
词从词性的角度分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实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虚词
叹词 助词 拟声词
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
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 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人事名词:如,人 学生 鲁迅 《离骚》 政治
2、时间名词:如,春天 上午 星期天
叽里咕噜 语法特点: 咣
哗啦
轰隆窿 噼里啪啦
单独成句或单独充当独立成分。
: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 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 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1、名、动兼类:工作 编辑 发明 病 关系 2、名、形兼类:标准 困难 科学 意外 民主 3、动、形兼类:开阔 严肃 坚定 温暖 孤立
有的表示条件关系,如:只有、只要、 无论、不论、不管……; 有的表示转折关系,如:但是、可是、 然而、不过……; 有的表示推论关系,如:既然、可 见……。

语文语法词性

语文语法词性

术手法为我们塑造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悲
剧英雄形象,怎能不让人振奋、启人深
思呢?
精选课件
31
(五)叹词:表示感叹或应答呼唤的词。
1、表感叹:啊 呀 呸 嗬 哎呀 哟 哼 2、表应答呼唤:喂 哦 唔
语法特点:
1、独立性最强,能单独成句;如:
喂!你在哪儿?(“喂”做句子。)
2、可充当句子成分;如:
他哎哟哎哟地叫。(作状语)
2、种类:
单纯词:只有一个词构成,只有一个意思。如: 苗条 英特网 山 水
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构成,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意思构成。如:天津港 世界杯 春天的北京
精选课件
4
词从词性的角度分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实词
数词 量词 代词 词
副词 介词 连词 虚词 叹词 助词 拟声词
实词 ——表示实在意义的词,有名词、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例如:他正在听课。
小王对他的表弟说了几句话。
精选课件
9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 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 升。
精选课件
10
(三)形容词 表示性质、状态的词。
1、一般形容词:能充当谓、定等多种句子成分。
如,大 小 快 慢 好 坏 清楚 干净 漂亮 绿油油
2、非谓语形容词:不能充当谓语。如,男 正 副 金 银 中等 恶性 彩色 万能 唯一 人造 单方面
精选课件
13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
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
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
论,看看;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3.助动词助动词是指动词中能放在“不X不”(不敢不)格式里的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以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

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

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

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例如: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冷、热、坚固、平常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形容词的语法特点: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有一部分形容词本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

例如“雪白”、“血红”。

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也是如此。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

例如单音节: AA式高——高高(的)大——大大(的)红——红红(的)慢——慢慢(的)双音节:AABB式老实——老老实实整齐——整整齐齐清楚——清清楚楚大方——大大方方或A里AB式马虎——马里马虎胡涂——胡里胡涂慌张——慌里慌张小气——小里小气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

用在名词前表示程度适中,兼带有爱称的感情色彩。

如“高高的个子”、“红红儿的脸”。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

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

“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应看作动词。

(四)数词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

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

如“第一、第二、第三”等等。

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

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

格式是“几分之几”。

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

此外,“三两(个)”。

“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等等。

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

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

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

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

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

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

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

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

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五)量词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可分两类: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如: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不定单位:些、点(2)有借用的,如:摸(摸了摸、摸一摸)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

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架次: 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

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飞行一次也叫”十架次“。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

三吨货物运行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

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吨公里。

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量。

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秒立方米”。

2.动量词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类。

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

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六)代词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

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

第一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

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

“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

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

”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

例如: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

“咱”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

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一)副词副词是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的词。

表程度的:很、最、极、挺、顶、非常、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微、差不多、几乎、过于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齐、一概、一律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始终,永、永远、赶紧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甭)、不妨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例如:①这办法好得< 很> 。

②这办法好< 极> 了。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说了又说吃得下就吃说清楚再走下大雨也去(2)前后配合用的:又…又越…越也…也不…不既…又非…不(3)和连词配合用的:不但…还只有……才既然…就虽然…却如果…就不论…都即使……也除非……才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