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法之词性

合集下载

(完整版)汉语语法——词性

(完整版)汉语语法——词性
B 疑问代词: 用来提出问题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 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 什么 怎样 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C 指示代词 :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 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 样 (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4、“是”有时单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肯定语气,有强调的作用。性质接近 于助词,不能算句子成分。
例如:这个办法是好,可是我不会。 我是明白了! 这孩子是聪明。
三.形容词意义及词例:
A.表示事物的形状、颜色。 例如:高 大 粗 细 圆 长 弯曲 宽广 鲜红 雪白 狭窄 笔直
B.表示事物的性质。 例如:好 坏 优秀 恶劣 诚实 虚伪 狡猾 美丽 高尚 伟大 朴素
“是”。
练习: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朗读 扩大 喜欢 能够 应该 进去 调查 担心 希望 出现 发生 反对 愿意 起来 回去 保卫 消逝 提高
表动作、行为 表存在、变化 表心理活动 表可能、意愿 表趋向
表动作、 行为 表存在、 变化
表心理 活动 表可能、 意愿
朗读 调查 反对 保卫 扩大 出现 发生 消逝 提高
C.表示事物的状态。
例如:迅速 敏捷 匆忙 平静 悠闲 混乱 愉快 轻松 痛苦 疲倦 急躁
练习:把下列常用形容词分别填入下表。 长 短 优秀 迅速 愉快 伟大 高尚 慌张 粗 细 干净 漂亮 急躁 高大 缓慢
表形状
表性质

高考复习现代汉语语法之词类、词性

高考复习现代汉语语法之词类、词性

他跟小王都去了。 他跟小王去书店了。 他跟小王谈学习方法。
助词
• 结构助词 • 1、的 用于连接定语(形容词)与中心语
(名词) • 美丽的花 • 2、地 用于连接状语与中心语(动词) • 委婉地拒绝 • 3、得 用于连接动词与补语 • 跑得飞快

句子分析
• 一般可从两个角度分析:
• 一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可分为: 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 句,称为句类;
• 2、介词位置错放导致主语残缺。
• 例如:
• 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 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 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 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全国二)
• 3、介词赘余
• 诉诸于笔端
连词
• 介词与连词的区别 • 1、由于、因为、为了 • 因为作为介词,后面一定跟名词或
▲爸爸妈妈——爸爸的妈妈 ▲北京大学——北京的大学
实词
• 名词 • 动词 • 形容词 • 代词 • 数词 • 量词
• 一、名词
• 定义: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包括表示 时间、处所、方位的词在内。
• 类别有: • 1、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 a具体名词 b抽象名词 c专有名词 d个体
名词 e集体名词 • 2、表示处所 • 3、表示时间 • 4、表示方位
2、和、跟、同、与
• 1、换序法
• 可互换说明连接的是并列平等关系的词语 为连词,不可则为介词。
老师和同学们都笑了。 同学们和老师都笑了。
连词
小明和小李说他晚上不去参加晚会。
介词
• 他和老师谈了自己的意见。 • 老师和他谈了自己的意见。
介词
他和老师分别谈了自己的意见。 老师和他分别谈了自己的意见。连词

现代汉语语法:词性

现代汉语语法:词性

现代汉语语法:词性学习方法:记住各类词性的特征,记住他们的区别,多做练习,多通过练习进行比较,并适当加以复习。

词的定义: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词的分类:汉语的词,根据其语法功能,分为两大类:实词和虚词;十二小类:名动形数量代(实词),副介连助叹拟(虚词)。

名词(一)定义:指人或事物的名称的词。

例如我们身边的事物:教室、灯、文具、电风扇等。

(二)小练习:找出下列句子中的名词(1)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2)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3)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4)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

(5)后来,老和尚说,这是飞蜈蚣,它能吸蛇的脑髓。

(6)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7)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8)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

(9)到半夜,果然来了,沙沙沙!(10)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

动词(一)动词的定义: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发展变化、存现消失等意义的词。

(二)动词的分类1 表示行为动作:走、跑、站、停、来、去、说、学习、起飞、审查、认识2 表示心理活动:想、觉得、爱、恨、怕、喜欢、讨厌、打算、希望、重视、注重、尊敬、了解、相信、佩服、惦念等,这样的动词前面往往可以加上"很、十分"3 表示发展变化:生长、成长、发生、演变4 表示存现消失:有、存在、失去、死亡、消失5 表示可能、意愿:能够、会、要、敢、能、应、肯、敢、得(děi)、应该、可以、必须、应当、愿意,这些能愿动词常常用在一般的动词前面,如"得去、能够做、可以考虑、愿意学习、应该说明、可能发展"。

6 表示判断:是7 表示趋向:来、去、上、下、进、出、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过来、过去、起来、升起、降落,它们往往用在一般动词后面表示趋向,如"跳起来、走下去、抬上来、跑过去"。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之词性分类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之词性分类
和规则。 二、学语法对语文学习有什么用
1.更好地理解词语、句子、段落; 2.帮助我们更好地写作 3.帮助我们辨析病句; 4.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古文; ……
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
语文语法学习知识储备(请在2月10正式开课前提前自学或复习)
词的分类(按词性分): 名词《七上》p13
词的
动形词容《七上》p49 实词 数词词、《七上》p80
表示数目:二、一、一万、二分之一、三倍、零
数 词
点二、
类 表示序数:第一、第几

表示概数:少量、多数、许多、千百万、成千、 几、一百来个、十斤多
注意:量的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的词
表示名量:个、条、寸、尺、斤、双、些 量 词 类 型
表示动量:趟、次、下、脚、遍
★注意量词的搭配问题 • 一千头老鼠 • 这伙人是三好生 • 这位坏蛋死了 • 一克拉猪头肉
表示人:袁隆平、学生、科学家
名 词
表示事物:牛、树、手机、精神、作风、原则(后三 个属于抽象名词)
类 表示时间:秋天、今天、下午、初二
型 表示处所:教室、北京、路口
表示方位:上、下、左边、里头、以东
名词的判定
1.前面能加数量词:一个学生、三张桌子 2.不能与“不”结合:不学生、不桌子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及判断存在的 词
1
表示动作行为:打、跑、写、看、学习、研究
动 表示心理活动:想、爱、喜欢、反对、害怕
词 表示存在、变化:在、有、发生、演变
类 型
表示命令、祈使:使、叫、请、让、命令、要求
表示判断:是
表示可能意愿:能、可以、愿意、会、敢、应该
表示趋向:上、下、来、去、起来、回来

汉语语法知识:词类与词性

汉语语法知识:词类与词性

汉语语法知识之一:词类和词性(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素定义:汉语言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

分类:(1)单音节语素:如:山、水、灯(独立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2)双音节语素:一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连绵词,如:蜻蜓、琵琶、(拆开就不表达完整的意思);另一种是音译外来词,如:坦克、沙发、吉普(拆开也不表达完整的意思,或者说表达的意思与词语本身要表达的意思不一致)(3)多音节语素:如,马铃薯;多是音译外来词,如:阿莫西林,君士坦丁堡练习:思考:一个汉字就是一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思考:两个汉字肯定是两个语素吗?举例说明汉字定义:亦称中文字、中国字、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

是书写基本单元,传说是仓颉所创造的。

汉字的演变:其使用始于商代,历经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魏碑、宋体、仿宋、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狂草、行楷、行草等诸般书体变化。

汉字的分类:汉字根据其构成方式可分为六种,即六书。

六书是汉字构字的基本原理。

在《周礼》中就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

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

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瓜是一个象形字。

“瓜”字中,两撇表示藤,中间竖钩表示瓜,捺表示叶。

“葫芦科植物的统称”就是“瓜”的本义。

“形状像瓜”,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东西像瓜形的,比如,“瓜皮帽”是帽子的一种;“瓜皮船”是船的一种。

“像切瓜一样”,瓜的命运是要被切分的,由此引申出此义。

人们用“瓜分”表示分割或分配。

又指若干强国联合起来分割弱小或不发达国家的土地。

“傻瓜”,表示不聪明,这一词来自古代的“瓜子族”,春秋时期生活在瓜州(甘肃敦煌一带)姜姓人被称为“瓜子族”,他们十分勤劳,受人雇佣时总是一刻不停地干活,可是有些人把他们这种老实的习俗看作“傻”,于是就有了“傻瓜”了。

现代汉语语法之词性教案

现代汉语语法之词性教案

2019—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渤海高中高一语文教课设计主备人:使用人:时间: 2019 年 9 月课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必备课时第一课时课新授题型教课1、识记词性分类及种类依照: 1、2019 年语文新版课标剖析。

要点2、能辨别各词性2、阅读与写作的必备基础元素教课1、识记词性分类及种类依照: 1、2019 年语文新版课标剖析。

难点2、能辨别各词性2、阅读与写作的必备基础元素1、知识目标——掌切记词性分类及种类原因:阅读与写作的基础——必2、能力目标——从复杂句子中辨别各词语的属性备3、感情目标——同词的不一样词性辨别学习目标教具多媒体课件、导教案教课教课内容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设计企图时间环节课前发问学生词性的检查预习状况,是上讲台分组报告记着基本 3 分钟三分有关知识。

否在导教案长进预习内容。

词性有关钟行简要标注文常1 率领学生一同梳1、巡视检查学生1、各组登台展查收学生 4 分钟承接理有关词性知识达成状况,进行及示,课代表协自主学习结果解说及剖析几种时评论。

助老师检查的结果并环节标注式符号。

2、增补相应知识。

达成状况。

增强记忆2、小组或同桌间检查。

2 读词性《静女》教师巡视学生导学生跟读原文,读准字音 5 分钟做教案,检查预习情标着要点句子和议况段落讲1、指引学生用统1、自行标注。

训练学生7 分钟评一的标注符号进2、小组讨论批能力环行标注。

注。

节2、要修业生依据3、分类即辨别词思虑题进行文字性标注。

3 词性分类1、记着标注符号1、分组议论并写训练学生 6 分钟做议词性种类的使用。

出答案分类即辨讲评背诵默写2、找出词性分类2、分组报告。

识词性环节及种类3、在导教案上根3、评论总结学生据老师要求进行所答。

词性分类及辨识。

4 1、总结标注方法1、总结增补标注回想、稳固本课讲堂深入文本内容。

的方法和心得记录、回答所学,完总结2、剖析此方法在2、展现高考和学回答后根据总成学习目 4 分钟提高高考词性中的运考取词性运用的结,提出问题,标环节用。

语法——词性

语法——词性

语法——词性词分实词、虚词两类。

实词有: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名词一、名词的意义: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

二、名词的分类:(一)表示人:老师、学生、作家、工人、鲁迅(二)具体事物:天、地、花、草、天空、海洋(三)抽象概念:方法、科学、法律、事业(四)处所:北京、青岛、黄河、长江、三味书屋(五)方位:东、西、南、北、上、下、前、后、左、右、里、外、内、中、间、旁、以前、以南、之下、之后、东边、西面、里头。

(六)时间:早晨、正午、晚上、半夜、上午、白天、夏天、立秋、今天、星期二动词一、动词的定义:表示人或者事物的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

二、动词的分类:1. 动作行为:穿、跳、走、纪念、朗诵。

2. 存在变化:有、增加、缩小、扩大、发生。

3. 心理活动:想、懊悔、喜欢、担心。

4. 可能意愿:应该、应当、能够、愿意、必须、敢、肯、会、能、要、可以。

5. 趋向:上、下、来、去、上去、下去、进来、进去、起来、上来。

6. 判断:是、就是、正是7. 使令:使、让、派、请、叫、要求、命令、推举、允许、鼓动、鼓励。

形容词一、形容词的定义: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

二、形容词的分类:1. 形状:大、小、高、圆、长、短、高大、肥胖。

2. 性质:好、坏、镇定、勇敢、乐观、伟大、优秀3. 状态:愉快、慌张、急躁、迅速、朦胧、桔红数词一、数词的意义:表示数目的词叫数词。

二、数词的分类:1. 基数(确数)一、二、千、万、亿2. 序数:第一、三叔、三年级、六楼、初五、老三。

3. 分数:三分之一、九成4. 倍数:三倍、十倍、翻一番5. 概数:十几概数、十余人、三十多岁、两三个、成千上万、很多人量词一、量词的意义:表示人、事物或行为的单位的词。

二、量词的分类:1. 物量(表示人或事物单位的词)(1)个体:个、位、尺、只、台、条(2)集体:批、帮、群、套、双、副、对、类(3)不定量:些、点(4)度量衡:丈、尺、里、亩2.动量(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次、回、下、趟、遍、阵、场、遭、焉动量词也可以借用跟动作有关的事物的名词。

语文语法(词性)

语文语法(词性)
2
3
4
1
练习
(五)叹词
:表示感叹或应答呼唤的词。
1、表感叹:啊 呀 呸 嗬 哎呀 哟 哼 2、表应答呼唤:喂 哦 唔
语法特点: 1、独立性最强,能单独成句; 2、可充当句子成分;如,他哎哟哎哟地叫。(作状语)
语法功能: 可以代替名、动、形 、数和副,还可代替短语和句子。
请把下面文字中的代词找出来。
请把下面文字中的代词找出来。
当我为这个世界的黑暗和痛苦发出第一声哭喊时,父亲就像山那边每天升腾的那轮红红亮亮的太阳,点亮了我的整个世界。就在那一刻,父亲把自己铸成了我永恒的向往。
谁?为什么偏偏是我的父亲?”多少次我问自己。
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语法功能:
:表示数目的词。
如,一 二 三 两 十 千 半 零 第一 初四 三分之一 零点三 三十左右 上万 五六百 五成 一倍
有基数 序数 分数 小数 倍数 概数等。
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01
03
02
名与动、形的区别: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有一座破败的山顶小学,很多事情都从简或省略了,唯有国旗每天要升。
判断方法: 1、能受数量词修饰。两个城市 一些学生 一点儿水 2、不受副词“不”修饰。
名词的语法功能:经常作主语、宾语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歌国旗一起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汉语语法 词类词性ppt课件

汉语语法  词类词性ppt课件


吗、呢(询问语气)

的、了(陈述语气)

(祈使或感 啊、吧、呀 叹语气)
(附着在词语、句子 的末尾,表示语气)
注 意
附着在词、短 语的后面,表 示一定的附加 意义
★副词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 表示程度、范围、时间、否定、语 气、频率等。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 短语前面,组成介宾短语,起修饰 和补充说明的作用。
迅速、朦胧、遥远…… (表示状态)
名词、动词、形容词的语法性质有明显的不同, 应注意辨别。
1.绝大部分的名词前面可用数量词

来修饰。

2.绝大部分的动词前面可用否定副 词“不”或“没(没有)”来修饰。
3.绝大部分的形容词前面可用程度 副词“很” 来修饰。
表示确数:三分之二、七百……
数 词
表示概数:成千上万、若干……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 心理活动、判断等。
动作行为 存在变化 心理活动
走 观察 学习
增加 消失
想念 厌恶
使令
请 命令
可能意愿 判 断
能够 是 愿意
是 增加 厌恶 走 命令 请 能够 学习 观察 想念 消失 愿意
长、短、粗、高大…… (表示形状)
形 容 高尚、乐观、懦弱…… (表示性质) 词
答案:动词
14)香港到北京的路已走了很多回了,对于当中
的一切都很熟悉。
答案:量词
七、对 15)你这样做就对了。
答案:形容词
16)祖父对我很好,他时常买礼物给我,又关心
我的功课。
答案:介词
八、下
17)躺在树下,仰望天上的浮云,忽然有一种十
分悠闲舒适的感觉。

现代汉语语法——词性课件

现代汉语语法——词性课件

鲁迅 桌子
操场
老师 书本
走势 昨天 苏州 中间 情绪 下午 南京 周围
桌子 周围 操场 暑假 走势 苏州 书本
昨天 鲁迅 老师 情绪 中间 下午 南京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 发展变化 心理活动或存在等意义
的词。
• (一)种类 1表动作行为的:听 笑 研究 停止 制止 • 2表心理活动:想 高兴 希望 畏惧 担心 打算 相信 • 3表发展变化:发展 扩大 提高 增加 减小 缩小 • 4表存现消失:有 在 存在 产生 丢失 死亡 消失 • 5表使令性的:让 使 请 叫 派 要求 命令 制止 派遣 鼓
• 3语气助词:呢 吗 啊 吧 了
叹词和拟声词
• 1叹词表示某种感情或呼唤响应的词:哎 哈啊呸咦 喂 哦 嘿 嗯
• 2拟声词主要是指模拟人或事物的某种声 音的词:砰砰 啪啪 嗡嗡
3.绝大部分的形容词前面可用程度 副词“非常” 来修饰。
代词:指代人或事物的名称,动作行为, 性质状态或数量的词。
• (一)种类 • 1人称代词:我 你 您 他 别人 咱们 大家
别人 人家 • 2疑问代词:谁 什么 哪 几 多少 多么 • 3指导代词:这 ; 那 ; 每 各 莫 某 别
(二)代词的语法功能
• 4表人和事物数量:许多 全部 好些 多 少Biblioteka (二)形容词的语法功能特点
• 1形容词大部分能同程度副词组合构成短语。 • 2形容词一般能作谓语和定语,也可以做状语
补语。 • 3形容词一般不能带宾语。
1.绝大部分的名词前面可用数量词

来修饰。

2.绝大部分的动词前面可用否定副 词“不”或“没(没有)”来修饰。
现代汉语语法
-------------------词性

语文语法知识之词类(词性)与短语(精品)

语文语法知识之词类(词性)与短语(精品)
典礼结束 头发花白 我教语文 今天阳光明媚
练习:说说下面句子中画线的主谓短语是由什么 词充当的。 (1)渐渐地她胆子大了,就落在我的书桌上。 (2)她大约只有十一二岁,身架很瘦…… (3)豆腐是人们喜爱的传统食品。 (4)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能 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 通方面发挥作用。
二、动宾短语
概念:由动词与后面受动词支配的成分组合而成, 起支配作用的成分是动词,受动词支配的成分是 宾语。宾语常用名词、代词等充当,部分动词和 形容词也可以充当宾语。
▪1.普通形容词:能受程度副词“很”和否定副 词“不”修饰。
▪如:好 坏 白 长 漂亮 干净 认真 ▪2.状态形容词:不能受“很、不”修饰,不能 带补语。如:雪白 冰冷 懒洋洋
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依据
数词
▪ 表示数量或顺序的词叫做数词,分Leabharlann 基数词和序数 词两类。如:十九,第十九
▪主要语法功能:
副词
▪ 经常修饰、限制动词和形容词做状语的词。 ▪程度副词:很、非常、特别、略微等。 ▪范围副词:都、只、仅、总共等。 ▪时间副词:立刻、马上、刚、渐渐、曾经等。 ▪否定副词:没、不、莫、不用等。 ▪频率副词:又、再、屡次等。 ▪语气副词:居然、竟然、简直、偏偏等。 ▪情状副词:大肆、忽然、悄悄、赶紧等。 ▪主要语法功能:做状语
介词和连词的区分
▪和、跟、同、与、因为都有介词和连词的用法 ▪1.看前后词语能否互换而意义不变,不变的为连词。 ▪他和大家都参加了讨论。 ▪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 ▪2.看词语前是否有或者能否加状语,介词可以。 ▪他曾经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 ▪3.看后面跟的是词语短语还是句子,若是句子则为连 词。 ▪他因为这件事受到了处分。 ▪因为今天事情多,所以没有去成。

语文语法(词性)汇总

语文语法(词性)汇总

❖ 判断方法:
❖ 1、能受数量词修饰。两个城市 一点儿水
❖ 2、不受副词“不”修饰。
一些学生
❖ 名词的语法功能:经常作主语、宾语
❖ 也经常做定语,直接修饰另一名词。例:东方 明珠,玫瑰园。
❖ 时间名词可以作谓语。例:今天星期五,明天 晴天。
请请把把在在这这段段文文字字中中的的名名词词找找出出来来。。
语法功能: 主要同数词组成数量词。
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数量词找出来。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 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 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 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些声 音,也没有丝影子。
:是起代替、指示作用的词。
1、人称代词:对人起称代作用。
现代汉语里的人称代词主要有以下17个: 我 咱 你(您) 他(她、它) 我们 咱们 你们 他们(她们、它们) 人家 别人 大家 自己
当当国国歌歌国国旗旗一一起起升升起起来来的的时时 候候,,我我从从一一个个山山村村孩孩子子纯纯朴朴的的敬 敬礼礼里里,,我我从从一一个个老老华华侨侨湿湿润润的凝 的视凝里视,里看,到看,到看,到看中到国中深国远深处的 远伟处力的和伟韧力性和。韧性。
表示动作、行为、存现、变 化、消失、判断、心理活动
叹词 助词 拟声词
❖ 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有词汇意义、语法 意义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子成分、只有语 法意义的就是虚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1、人事名词:如,人 学生 鲁迅 《离骚》 政治 文化 2、时间名词:如,春天 上午 星期天 母亲节 刚才 3、处所名词:如,上海 中国 远处 周围 里屋 郊区 4、方位名词:如,上 下 左 右 前 里 外 旁 内 东 西
❖ 2、指示代词:对人物或情况起指示或区别的 作用。

汉语语法之实词和虚词

汉语语法之实词和虚词

汉语语法之实词与虚词字:语言里最小的语素单位词: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表情达意方面)例如: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复合词)、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单音节(古文居多)、双音节、多音节词兼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词性:指以词的特点作为划分词类的根据。

词的分类: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

依语法功能和语汇意义,词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标点)和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叹词和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语法功能上,虚词一般不能以次序为手段直接组合,大都不做句子成分,主要起关联作用,作为组合实词的一种语法手段;有的表示语气,成为某类短语和句子的标志。

词汇意义上,除少数虚词外,大都不表示事物的实在意义。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包括具体事物、时间、处所、方位等)的名称。

例如: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

表示人或事物:工人、学生、河流、高原、宇宙、思想、科学表示时间:大寒、未来、下午、秋天表示方位:上面、后头、华北、中原名词的鉴别:一般不和副词结合(如:不能说“不宇宙”);前面可加数量词(如:四位客人);表人的名词后可加“们”表复数(如:同志们);常做主语和宾语。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

例如: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

大家立刻都赞成,和开船时候一样踊跃,三四人径奔船尾。

拔了蒿,点退几丈,回转船头,驾起橹,骂着老旦,又向那松柏林前进了。

能愿动词:也叫“助动词”,能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示客观的可能性必要性和人的主观意愿,有评议作用。

可以来修饰动词,比如:能吃/走/跑表示可能:能能够会可可能可以得以表示意愿:愿意乐意情愿肯要愿想要要想敢敢于乐于表示必要:应应该应当得(dei)该当须得犯得着犯不着理当表示估价:值得便于难于难以易于去向动词P49:放在动作行为的后面,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汉语语法之词法词类语法特征

汉语语法之词法词类语法特征

• 综合性—单一性 无条件—有条件 大型—中
型—小型
22
4.1区别词形容词区分
• 能否作定语 • 能否作谓、补语、状语 • 能否加副词“不”
二者都能 形能区否
形能区否
23
5.副词
• 副词: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程 度、范围、时间等意义。
• 类别:表程度——很,最,挺,顶,非常, 十分,极其,格外,分外,更,更加,越, 越发,有点儿,稍,稍微,几乎,过于, 尤其。
• 当“对”表示“向”和“对待”时不能互 换。
• “对于”和“关于”区别: • A、二者意义不同,“对于”引进动作的对
象,“关于”的宾语表示牵涉的范围。 • B、“关于”总是位于句首,在主语前面,
“对于”主语前后都可。 • C、“关于”构成的介词短语可以作标题。47
2.连词
起连接作用,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 1)部分连词用法* 2)同形介词和连词的区分方法*
度量衡 集体单位 个体单位 不定量词
借自名词
借用
专用 借自动词 动量词借用来自40特征• A.一般不单独使用,与数词或代词结合才 可作句法成分
• B.部分量词可以重叠,有“每一、全部”的 意义
41
三、虚词
• 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 义,不单独作句法成 分 1.介词* 2.连词* 3.助词* 4.语气词*
➢ 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表可能、 必要和人的主观意愿等。如:能, 能够;愿意,愿;应该,应当 , 会,可以,肯,敢,要。
➢在句子里常作状语,还可以作谓 语或谓语中心。
15
(3)趋向动词
• 表示移动的趋向:上,下, 进,出,回,开,起,过, 来,去,出来。
• 特殊之处:用在动词或形 容词后面作趋向补语。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

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汉语又称华语、中国话、中文等,属汉藏语系,至少15亿使用者,是中国、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亦是联合国六种工作语言之一,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汉语词性分类及用法,欢迎阅读参考!!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的语法特点: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看——看看想——想想试——试试讲——讲讲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学习——学习学习批评——批评批评讨论——讨论讨论休息——休息休息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之的用法如何判断词性

之的用法如何判断词性

之的用法如何判断词性一、介词“之”的基本含义及用法解析1. 介词“之”在古代汉语中有着丰富的用法,可以作为介词、副词和助词使用。

在现代汉语中,“之”常被用作介词,表示关系或指向,常和名词、动词、形容词等连用。

二、介词“之”的用法归纳1. 介词“之”可以与名词搭配,表示前面的名词所属的属性或范围。

例如:“人民的利益是我们党始终保持清醒头脑的根本出发点。

”中,“人民”是名词,“之”是介词,起到限定或解释名词的作用。

2. 介词“之”可以与动词搭配,构成动宾结构。

例如:“他为了家人的幸福而不懈奋斗。

”中,“幸福”是宾语,“为了家人”的意思通过动宾结构表达出来。

3. 介词“之”可以与形容词搭配,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行为发生的地点。

例如:“他对问题始终保持谨慎认真的态度。

”中,“态度”是形容性名词,“谨慎认真”的意思通过形容词与之的搭配来表达。

4. 介词“之”可以与方位词连用,表示方向或地点。

例如:“北方的天空中升起了一轮明月。

”中,“北方”的意思通过方位词和之的搭配来表示。

5. 介词“之”还可以用作副词,表示程度或指代前面的内容。

例如:“他对教育事业有着极为深厚的造诣。

”中,“深厚”的意思通过程度副词“极为”和之的搭配来表达。

三、如何准确判断“之”的词性1. 根据所处语境判断。

在句子中,“之”前后的词语以及整个句子结构可以作为判断依据。

如果“之”前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且与其构成合理的搭配关系,则很可能是介词;如果“之”前后没有明显的搭配关系,或者整个句子结构不符合介词的使用规则,则需要考虑其他可能的用法。

2. 参考相关语法书籍。

语法书籍对于介词“之”的用法有详细解释,并给出了丰富的例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用法和意义。

查阅相关语法书籍可以帮助准确判断“之”的词性。

3. 分析句子成分的作用。

在句子中,“之”的存在会对整个句子的意思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句子结构和成分之间的关系,可以辅助判断“之”的具体词性。

四、小结介词“之”的用法包括与名词、动词、形容词、方位词等搭配,可以表示所属关系、行为对象或发生地点。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

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

单句是由词或短语构成,表示相对完 整的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句子成分只 有一套)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 语、状语、补语
句子分析符号: 主语:= 谓语:- 宾语:~~~ 定语:() 状语:[] 补语:〈〉
• 单句六种语法成分简析表
主语:它是谓语陈述的对象,表明谓语说的是“谁”或 者“什么”。
语法
一、词类
• 实词:有实际意义的词 • 实词:名、动、形、数、量、代; • 虚词:介、助、拟、叹、副、连。
1.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人:司机
事物:汽车;理由
时间:周末
方位:上、下、左、右、前、后、中、东、 西、南、北
2.动词:陈述人或事物的动作、情况、变化的词
表动作、行为:跑、写 表存在、变化:有、减少 表心理活动:喜欢、爱、恨 表使令:让、请、禁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找出词性完全相同的一组( ) A.宝贵 光荣 骄傲 战友 B.制造 报答 提高 寻求 C.角色 语文 经常 兴趣 D.非常 偶尔 清楚 风景
二、短语
联合短语(并列短语)
词和词之间没有轻重主次之分,彼此地位平等。
1)名+名 文化教育
2)动+动 调查研究
3)形+形 光辉灿烂 整齐清洁
桃花杏花
唱歌跳舞
8.介词:介绍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 给后面的动词、形容词,以表示方向、 对象、处所、时间等的词
介词总是同其他的词组合在一 起,构成介词短语。
• 如“把、从、向、朝、为、为了、往、 于、比、被、在、对、以、通过、随着、 作为”。
• 妈妈朝我点了点头。 • 我们在操场上打球。
9.连词:词、词组或句子之间起连结作 用的词汇
练练看:
1.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决一死战。 2.他平时做事马马虎虎,以致酿成今天的后果。 3.真正美的事物不但跟自然一致,而且跟真理一

1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

1现代汉语基础知识语法(词性)

6.代词:能代替各类实词的词 代替、指示或表示疑问的作用, 人称代词:你、我、他 指示代词:这、那、这样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里、为什么、怎 么
7.副词:起修饰或限制动词或形容词作 用、表程度或范围的词
“很、颇、极、十分、就、都、马上、
立刻、曾经、居然、重新、不断”
• 他没有去;他没有钱 • 净水;屋里净是萝卜
洗衣服(动宾)--洗〈干净〉
如:摆整齐
坐端正
洗破了
主谓短语 由主语和谓语两部分构成,两部分的关系是 被陈述和陈述的关系。 如:他说 你写 科技发达 我做 国家富强 (名+动) (名+形)
短语结构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我的老师 人类的语言 济南的冬天 B.竞选州长 记一辆纺车 纪念白求恩 C.蚊子和狮子 怀疑与学习 想和做 D.范进中举 曹刿论战 最后一课
三、多重复句划分方法
1.先确定复句有几个分句。分号处必有分 句界线,顿号处不应有,逗号处要注意 切分。 例如:
镇上的人也仍然叫她祥林嫂,但音调和 先前很不相同了;也还和她讲话,但笑 容却冷冷的了。
2.找出关联词语,以此来判断复句的关 系。 例如: 他喜欢小说,并不喜欢诗歌。 他喜欢小说,却不喜欢诗歌。
“所”字短语
由助词“所”附着在别的词语前面构成,其句法作用相 当于名词。 如:所见 所闻 所发明 所创造 所思 所想
三、单句
句子分析 一般可从两个角度分析: 一是按照句子的语气可分为:陈述句、 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称为句类;
二是按照句子的结构可分为:单句、复 句,称为句型。
单句是由词或短语构成,表示相对完 整的意思的语言使用单位 (句子成分只 有一套)
连词可以连接词、短语、句子乃至段落。 如“和、及、或者、或、又、既”。 小明和小文都是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希望、害伯、担心、讨厌 • 表示判断:是 • 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
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 得 • 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 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 • 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 回去,开去、过去
• 3.“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 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因 在两个位置上意义是不同的。比较下边两组 词:
• 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 1.“是” • 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
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 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
•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 “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 〔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 动词的语法特点: •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
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 看——看看 想——想想 • 试——试试 讲——讲讲 •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 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 • 讨论——讨论讨论 休息——休息休息
• 2.“有” •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例如: • 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 • 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 • 李光有在吗?(错) 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 • 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 • 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 • 有受伤吗?(错) 受伤没有?(对)
汉语词性分类
• 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 • (-)名词 • 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例如: • 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 • 指事物的:日、马、计算机、纸张、道德、法律 • 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 • 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 • 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
分外、更、更加、越、越来越、越发、有点儿、稍、稍微、略 微、差不多、几乎、过于 • 表范围的:都、总、共、总共、统统、只、仅仅、单、光、一 齐、一概、一律 • 表时间频率的:已、已经、曾、曾经、刚、才、刚刚、正、正 在、将、将要、就要、马上、立刻、顿时、终于、常、常常、 时常、时时、往往、渐渐、一直、一向、向来、从来、总是、 始终,永、永远、赶紧 • 表肯定否定的:必、必须、必定、必然、当然、准、的确、不、 没有、没、未、别、莫、勿、未必、不必、何必、不便、不用 (甭)、不妨 • 表语气的:难道、岂、究竟、到底、偏偏、索性、简直、是、 是否、可、也许、难怪、大约、幸而、幸亏、反倒、反正、果 然、居然、何尝、其实、明明、恰恰、未免、只好
副词的语法功能
• 1.“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 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 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
•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 ②你没有《诗经》吗?(动)
•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 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 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 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 秒立方米:表示一秒钟时间内,水在河床里流过一立方米的 量。如在一秒钟时间内流过五十立方米,水流量就是“五十 秒立方米”。
• 2.动量词
•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也有专用和借用两 类。专用的如“去一次”“念一 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 场、趟”。借用的如“看一眼”“砍一 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 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 串、打(dá)、伙
• 不定单位:些、点
• (2)有借用的,如: 摸(摸了摸、摸一摸)
• 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和外语相比,其中量词特别丰富,这就 使现代汉语增加了区别同音词的功能和形象化的表达手段, 如“一口剑、一枝箭”,“一线阳光”,“一小串珠子”。
• 近几十年来,还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例如:
• 架次: 计算飞机架数次数的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 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或十架飞机飞行一次 也叫”十架次“。
• 人次:计算人数和次数的总和。
• 吨公里:是陆运的吨数、公里数的计算单位。三吨货物运行 一百公里,叫“三百吨公里。
• 吨海里:是计算海运(水运)货物的计量单位,计算方法同 吨公里。
(单纯的) 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 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
• (二)动词 • 动词是表示行为、动作、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
词。例如: • 表示行为动作: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
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 • 表示存在消失变化:存在、在、有、等于、发生、
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 • 表示心理活动:爱、恨、怕、想念、打算、喜欢、
• 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
• 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 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 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
•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 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 怎么样、多 Nhomakorabea•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
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
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
“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 (三)形容词
• 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 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例如:
• 表性质的:好、坏、伟大、勇敢、优秀、聪 明、老实、鲁莽、大方、软、硬、苦、甜、 冷、热、坚固、平常/红、绿、
• 第二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 “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 “您诸位”。
• 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 “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
•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 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 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 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 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 “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 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例如:
•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平坦、 整齐、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 不溜秋
•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 楚、马虎、干脆
•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 少
•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 1.大部分形容词能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很勇敢”、“非 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有一部分形容词本 身带有某些程度的意义,不能再同程度副词组合。例如“雪 白”、“血红”。还有加重叠词尾的形容词“黑乎乎、黑压 压、黑洞洞,黑油油”以及其他形式“黑咕隆冬、黑不溜秋” 也是如此。
• 数词的语法特点: •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例如“一个”、“五本”、“两次”
等等。在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直接同名词组合,文言格式或 习惯用法中,数词才直接修饰名词。例如“一针一线”“一草一 木”“千山万水”“三心两意”等。 •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分数既可用 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表达数目的增减必须拿原 来的数目做基数,不能拿增减后的数目做基数。数量增减有一套 习惯用语。 • 1.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 底数,只指净增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 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 增加后的总数。例如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 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 2.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 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 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 (五)量词 • 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可分两类: •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 (1)有专用的,如:
• 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 分、亩、顷、刻、元、角、米
•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 张、匹、块、片、
• 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
• 2.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 分辨。例如:
•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 ②这件衣服特别好看。
•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 ④大家一致同意大会的决定。
• 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 词性。例如: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 “(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 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 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 “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 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 词。
• 2.一部分形容词可以重叠。例如
• 单音节: AA式
• 高——高高(的)
大——大大(的)
• 红——红红(的)
慢——慢慢(的)
• 双音节:AABB式
• 老实——老老实实
整齐——整整齐齐
• 清楚——清清楚楚
大方——大大方方
• 或A里AB式
• 马虎——马里马虎
胡涂——胡里胡涂
• 慌张——慌里慌张
小气——小里小气
• 指示代词:(近指)这、这儿、这里、这 些;(远指)那、那儿、那里、那些;这 会儿、那会儿、这么些、那么些、这么、 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 么、那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