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词性

词从词性的角度分实词一、名词:1、概念:表示人或事物的名称。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人或事物的名称。
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
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
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
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表示人名的如“孔子”“闰土”“父亲”;表示处所的如“三味书屋”;表示时间的如“正午”“晚上”;表示方位的如“中间”“下面”;表示事物的如“梅花鹿”“匾”“画”“古树”“牌位”;表示抽象概念的如“方法”。
2、种类:表示人的:雷锋黄继光同志作家老师学生表示物的:水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道德文化表示时间的:秋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过去表示地点的:上海中国亚洲远处近处表示方位的(方位名词):上下左右前后周围里面四周3、所做的句子成分:常做句子的主语或宾语。
例如:雷锋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小鸟飞上了高高的柳树。
二、动词:1、概念: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下边划线的词分别表示不同的意义。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礼服,原来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我们大家都有许多地方应该责备自己呢。
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穿”“跳”“爬”“走”“纪念”“责备”;表示存在变化的如“有”“增加”“缩小”;表示心理活动的如“想”“懊悔”;表示可能、意愿的如“应该”;表示趋向的如“下去”“上去”;表示判断的如“是”。
2、种类(1)表示动作、行为的(一般动词):例如:走、坐、听、批评宣传保卫研究开始停止(2)表示存在消失的(存现动词):在、存在、发生、有、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失。
(3)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怕想念、打算、希望、害怕担心、讨厌。
(4)表示判断的(判断动词):是(5)表示可能、意愿、必要的(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3、语法特征:做句子的谓语例如:他正在听课。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词性语法知识——词类实词:有实在意思的词,包括:名、动、形、数、量、代虚词:没有实在意思的词,包括:副、连、介、助、叹、拟一、名词动词形容词(一)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者事物名称的词。
表示人的,如:鲁迅、学生、医生、同窗、工人、老汉、先生、徒弟、爸爸、母亲、普希金;表示具体事物的,如:社戏、竹影、诗歌、斑羚、杨树、腰鼓、计算机、因特网;表示抽象事物的,如:精神、物质、关系、友谊、道德、法律、能力、信息、思绪、艺术;表示时间的,如:过去、现在、今天、明天、春节、元旦、冬至、早晨、晚上、正午;表示处所的,如:书屋、北京、江南、亚洲、边疆、淮北、中国、四川、黄河;表示方位的,也叫方位名词,如:上、下、左、右、前、后、东、南、西、北、里头、外边、以上、之下、前后、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方位名词可以单用,但大多数情况下,它要用在名词的后边,表示事物所在的位置。
例如:(1)爸爸把我从床头打到床角,从床上打到床下,外面的雨声混着我的哭声。
《爸爸的花儿落了》(2)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例(1)的方位名词“头”和“角”、“上”和“下”用在名词“床”后,表示被打的方位;“外面”则是单独使用。
例(2)的方位名词“里”分别用在“草”和“园”后面,表示“不去的地方”和“有赤练蛇的地方”。
(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如:说、笑、写、看、走、旅游、休息、工作、学习;表示发展变化的,如:增加、减少、扩大、提高、降低、发生、出现;表示心理活动的,如:爱、恨、喜欢、讨厌、想念、忘记、佩服、重视;表示可能、意愿的,也叫能愿动词,如:能、要、会、敢、可、可以、应、应该、愿意;表示趋向的,也叫趋向动词,如:上、下、去、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下来、下去、过来、起;表示判断的,也叫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例如:(1)我已不再是小孩子。
(完整版)汉语语法——词性

谁 什么 哪(问人或事物) 哪儿 那里 (问处所) 几 多 (问数量) 多 多么 (问程度) 怎么 怎样 怎么样 (问性质状态) 什么 怎样 什么样 (问方式行动)
C 指示代词 :用来区别人或事物
这 那 (指人或事物) 这儿 这里 那儿 那里 (指处所) 这会儿 那 会 儿 (指时间) 这么 这样 这么样 那么 那样 那么 样 (指性质、状态、方式、行动、程度) 这些 那些 这么些 那么些 (指数量) 每 各(指所有的或全体中任何一个) 某 另 别(确有所指,未说明哪一个)
4、“是”有时单独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 ,表示肯定语气,有强调的作用。性质接近 于助词,不能算句子成分。
例如:这个办法是好,可是我不会。 我是明白了! 这孩子是聪明。
三.形容词意义及词例:
A.表示事物的形状、颜色。 例如:高 大 粗 细 圆 长 弯曲 宽广 鲜红 雪白 狭窄 笔直
B.表示事物的性质。 例如:好 坏 优秀 恶劣 诚实 虚伪 狡猾 美丽 高尚 伟大 朴素
“是”。
练习:把下列常用动词分别填入下表。 朗读 扩大 喜欢 能够 应该 进去 调查 担心 希望 出现 发生 反对 愿意 起来 回去 保卫 消逝 提高
表动作、行为 表存在、变化 表心理活动 表可能、意愿 表趋向
表动作、 行为 表存在、 变化
表心理 活动 表可能、 意愿
朗读 调查 反对 保卫 扩大 出现 发生 消逝 提高
C.表示事物的状态。
例如:迅速 敏捷 匆忙 平静 悠闲 混乱 愉快 轻松 痛苦 疲倦 急躁
练习:把下列常用形容词分别填入下表。 长 短 优秀 迅速 愉快 伟大 高尚 慌张 粗 细 干净 漂亮 急躁 高大 缓慢
表形状
表性质
语法知识(词性)

语法知识之词类划分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实词名词一表示人或事物等表示人或事物:学生、教师、教室、书本表示时间:早晨、明天、夏季表示方位:东、西、左、右(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语法特征1、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2、能加数量词不能加副词3、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4、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实词表示动作、行为:唱、笑、支持、保卫 发展、扩大、提高喜欢、希望、热爱有、出现、消失表示可能、意愿:能、会表示趋向:来、进来表示判断:是、就是语法特征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2、能加副词“不。
只有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加程度副词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动态4、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限于可持续的动作的词语。
实词形容词一表示性质、状态表示事物状态:明媚、娴静、激动、快表示事物性质:甜、伟大、诚实、好表示事物形状:高、圆、直、弯表不定数量:多、少、全、许多、好些语法特征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2、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4、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5、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实词动词 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表示使令:使、 请、允许、 鼓励 表示发展变化 表示心理活动表示存在消失(能愿动词) (趋向动词)数词一表示数目和次序表示确数:二、二分之一、万表示概数:几、许多、三四十表示序数:第一、初二、老大语法特征1、常跟量词构成数量短语2、数量短语常作定语或补语、状语3、一些数词有固定用法实词量词一表示计算单位(单位词)物量词:尺、斤、朵动量词:阵、顿、趟复合量词:秒立方米、人次、架艘次语法特征1、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2、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复,组成“BB”式实词代词一一有代替、指示作用人称代词:我、你、她、大家、自己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怎么指示代词:这、那、这样语法特征:(1)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2)近指与远指(指示代词)(3)任指与虚指(疑问代词)虚词副词一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表示时间、频率:已经、马上、常常、再三表示程度:很、极其、最、稍微表示范围:都、总、仅仅表示重复:连续、再、也表示语气:可、却、倒、难道表示肯定、否定:可能、不、必定、也许(1)只与动词、形容词组合(2)多数不能单独回答问题(3)一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
语法知识之词性分类

语法知识现代汉语词性分类一、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名词名词是表示人或事物的词。
例如:指人的:鲁迅、农民、工人、作家、老师、学生指物的:日、风、山、马、稻子、飞机、原子、计算机、车辆、纸张、道德、法律、文化表时间的:春天、明年、早晨、星期天、现在、刚才表处所的:马来西亚、北京、凯旋门、大庆、亚洲表方位的:上、下、前、左、右、东、南、内、外(单纯的)以上、以前、以东、上边、上面、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合成的)(二)动词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
例如:表示动作行为:走、坐、听、看、批评、宣传、保卫、学习、研究、进行、开始、停止、禁止表示存在变化消失:存在、在、有、等于、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消灭表示心理活动:爱、恨、伯、想念、打算、喜欢、希望、害伯、担心、讨厌表示判断:是表示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能、能够、会、可以、愿、愿意、肯、敢、要、应当、应该、配、值得表示趋向(趋向动词):上、下、进、出、回、开、过、起、来、上来、下来、进来、出来、回来、开来、过来、起来、去、上去、下去、进去、出主、回去,开去、过去动词比较复杂,有的需要加以说明。
1.动词“是”I.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
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II.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例如:请问,这里有.卖钢笔吗?(错)请问,这里有钢笔卖吗?(对)李光有.在吗?(错)李光在吗?/李光在不在?(对)李老师有.教过你吗?(错)李老师教过你吗?/李老师曾经教过你吗?(对)有.受伤吗?(错)受伤没有?(对)(三)形容词形容词是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全)

初中语文语法知识——词性一、词类:有实词与虚词两大类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实词:名动形数量代虚词:一般不表示实在的意义,不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只有副词例外),它们的基本用途是表示语法关系。
虚词:副叹介助连拟实词:表示实在的意义,能够作短语或句子的成分,能够独立成句。
二、实词:名词动词形词数词量词代词1、名词:表示人和事物名称的词表示人的名称, 如同志、作家、父亲、主人、老李;表示具体事物,河流、高山、森林、湖泊;表示抽象事物,如政治、科学、效率、品德、;表示时间名称,上午、夏天、春天、现在、立春、星期二、刚才;表示处所名称:上海、中国、颐和园、商店、亚洲、北京;表示方位名称:上、下、东、西、里、前、内(简称方位词)名词的语法特点:①表示人称的名词,可以在后头加“们”表示多数②方位词常用在其他名词后头,组成表示处所、范围或时间的方位短语③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名词找出来。
当国旗升起来的时候,我从一个山村孩子纯朴的敬礼里,我从一个老华侨湿润的凝视里,看到中国深远处的伟力和韧性。
2、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1、动作动词:表动作、行为。
如,走看说进行开始2、心理活动动词:如,想爱恨怕希望喜欢担心3、使令动词:表指使、命令或请求。
如,使叫让派请求禁止4、能愿动词(助动词)如,能会可以愿肯敢要应应该(跟动词、形容词等组成能愿短语。
如,能够解决)5、趋向动词:如,来去上进出回过开上来起来6、判断动词:主要是“是”,以及同“是”相当的“为”等动词的语法特点: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练习:请把在这段文字中的动词找出来。
汉语语法知识(词性,单句,复句)

综合练习:
划出下列句中的名词,动词,形容词 1、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 大海上燃烧。 2、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他们熄灭在自 己的深渊里。 3、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 大海里蜿蜒游动,一晃就消失了。 4、这是对他的极大讽刺和侮辱。
数词和量词
数词是表示数目的词 数词有以下几种:
代词的语法功能: 代词代替某类词,就具有这一类词的语 法功能。如人称代词可以代替名词,就 具有名词的语法功能,“这么,那么, 这样,那样”等可以代替动词、形容词, 就具有动词、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如: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 开得这样盛,这样密。”
副词,连词,介词 副词,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种类型: 表示程度:很,非常,十分,极其,越,更,尤 其,有些,几乎 表示范围:都,总,一共,统统,只,光,单单, 就 表示情势:大力,竭力,大肆,互相,亲自,陆 续,相继,幸亏,不禁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将要,曾经,马上,永 远,终于,常,一直,又,再,就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用来表 示并列,选择,转折,递进,因果等关系。
单独用:和,并,同,或者,以及,并且 成对用: 与其…… 不如 不是 …… 就是 不是 …… 而是 不但…… 而且 首先 ……其次 虽然 …… 但是 只要 …… 就 只有 ……才 如果 …… 就 即使…… 也 因为 ……所以 既然 ……就
二、 动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 的词。 表示动作行为的:说,笑,写,看,走,旅游, 休息,工作,学习 表示发展变化的:增加,减少,扩大,提高, 降低,发生,出现 表示心理活动的:爱,恨,喜欢,讨厌,想念, 忘记,佩服,重视。 表示可能,愿意的,也叫能愿动词:能,要,会, 敢,得,可,可以,应,应该,愿意 表示趋向情态的,也叫趋向动词:上,下,去, 来,进,出,到,过,过去,上来,回去,起来
语文语法基础知识(一)词性

基础知识(一):词【词的定义】是语言里最小的、可以自由运用的单位。
例:山、水、走、兴奋、玻璃、坦克、中国、人民、奥林匹克、中华人民共和国……【词的分类】1、实词:意义较实在,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加上一定的语气语调,一般可独立成句。
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2、虚词:不能独立充当句子成分;除了叹词和个别副词,一般不能独立成句。
包括:副词、介词、连词、助词、拟声词、叹词。
第一讲:实词一、名词:表示人或事物名称。
1、表示人的名称:鲁迅、老师、朋友、同志、作家、学生2、具体事物:桌子、操场、书本、飞机、风、水、油3、抽象事物:道德、思想、走势、情绪、文化、政治、欲望、苦头4、时间名词:昨天、下午、春天、早晨、明年、现在5、处所名称:北京、中国、亚洲、里屋6、方位名词:中间、周围、前、后、左、右、之上、以下、东边7、专有名词:黄河、泰山、四川、联合国二、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判断等。
1、动作行为:走、观察、学习、听、看、批评、宣传2、存在变化消失:增加、消失、在、有、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死亡3、心里活动:想念、厌恶、爱、怕、恨、喜欢、羡慕、希望、讨厌4、能愿动词:能够、愿意、敢、会、应该、要5、趋向动词(移动趋向):来、去、上、下、进、出、回、开、过、起、上来、下去、起来6、判断动词:是(文言文中,一般情况下,“是”是代词。
)三、形容词: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状态等。
1、表示形状:长、短、粗、高大2、表示性质:高尚、乐观、懦弱、软、硬、甜、苦、好、坏、远、近、斜、直、伟大、勇敢、优秀、聪明、大方3、表示状态:迅速、朦胧、遥远、雪白、笔直、绿油油、水灵灵、安静注意:①绝大部分的名词前面可用数量词来修饰。
②绝大部分的动词前面可用否定副词“不”或“没(没有)”来修饰。
③绝大部分的形容词前面可用程度副词“很”来修饰。
④一般地,形容词修饰名词和动词,副词可修饰形容词和动词,但不能修饰名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词 量词——表示计算单位(单位词) 物量词:尺、斤、朵 动量词:阵、顿、趟 复合量词:秒立方米、人次、架艘次
语法特征 1、常出现在数词后边,组成数量短语 2、 部分单音节量词可以重复,组成“BB”式
实词 代词——有代替、指示作用 人称代词:我、你、她、大家、自己 疑问代词:谁、什么、多少、怎么 指示代词:这、那、这样 语法特征: (1)可以分为“三身代词”和“非三身代词” (2)近指与远指(指示代词) (3)任指与虚指(疑问代词)
表不定数量:多、少、全、许多、好些
语法特征
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语和定语,多数能直接修饰名词
2、性质形容词大多能受程度副词修饰
3、形容词不能带宾语
4、小部分性质形容词可以重叠
5、小部分单音性质形容词可带上叠音词缀或其他词缀
实词
1
数词——表示数目和次序 表示确数:二、二分之一、万 表示概数:几、许多、三四十 表示序数:第一、初二、老大
虚词 叹词——表示感叹或者呼唤应答等 表示悲伤、痛苦:唉、哎哟 表示喜悦:哈哈 表示愤怒、鄙视:呸、哼 表示惊讶:哎呀 表示呼唤:喂 表示应答:嗯、哦 (1)不同别的词发生组合关系 (2)有的单独一个叹词就可以成为一个句子 (3)有些叹词的汉字写法不固定。如“啊”因为音变又写成“呀”、“哪”、“哇”等
词类划分
实词
动词——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
表示动作、行为:唱、笑、支持、保卫
表示发展变化:发展、扩大、提高
表示心理活动:喜欢、希望、热爱
表示存在消失:有、出现、消失
表示使令:使、请、允许、鼓励
表示可能、意愿:能、会 (能愿动词)
表示趋向:来、进来
(趋向动词)
表示判断:是、就是
(判断词)
虚词 连词——用来连接词组或者句子 和、同、跟、当、并、而、或者、只要、况且 只有连接作用,没有修饰作用
虚词 助词——附在别的词、词组或者句子后面,起辅助作用,表示某些附加意义 结构助词:的、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 语气助词:呢、吗、罢了 (1)独立性最差,意义最不实在 (2)除“所”以外,都念轻声
句子 成分 定语 是名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状、数量、所属等。
为谁服务的问题是一个原则问题。 解说员解说着黄土高原变成肥沃良田的远景。 你放得下这儿这样好的地方吗? 这几句话,一字一字他听着受用得很。 她有一双大眼睛。 她是英雄的母亲。 她有一个英雄母亲。 多层定语的次序: 1、表示领属关系的词语(表示“谁的?”) 2、表示时间处所的词语 3、指示代词或量词短语(表示“多少?”) 4、动词性词语和主谓短语(表示“怎么样的?”) 5、形容词性的词语(表示“什么样的?”) 6、表示性质、类别或范围的名词、动词(表示“什么?) 这是我的一件刚买的新羊皮夹克。
7
短语 偏正短语 由名词、动词或形容词与它们前头起修饰作用的词组成的,名词、动词、形容词是词的中心
语。定语、状语与中心语的关系是偏与正的关系。 我的老师 激动地说
短语 动宾短语 动词后面带上一个受动词支配的词构成的短语。 吃午饭 卖豆浆
短语 动补短语
3
由动词和它后边起补充说明的词组成的短语。
跑得快 洗得干净
语法特征
1、能做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能带宾语
2、能加副词“不”,只有心理活动的动词和一些能愿动词能加程度副词
3、多数可以后带“着、了、过”等表动态
4、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短暂,限于可持续的动作的词语。
实词
形容词——表示性质、状态
表示事物状态:明媚、娴静、激动、快
表示事物性质:甜、伟大、诚实、好
表示事物形状:高、圆、直、弯
语法知识之 实词 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 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实词 名词——表示人或事物等 表示人或事物:学生、教师、教室、书本 表示时间:早晨、明天、夏季 表示方位:东、西、左、右 (普通名词、专有名词、集合名词、抽象名词)
语法特征 1、常做主语、宾语和定语 2、能加数量词不能加副词 3、不能用重叠式表示某种共同的语法意义 4、有的名词能够加“们”表示群体
领属—数量—性质—形状—质料 带“的”和不带“的”的动词做定语时,不带“的”动词紧贴中心语。 一顿丰盛的烤羊肉 前线作战部队
句子
5
成分 状语 是动词或形容词前面的连带成分,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表示动作的状态、方式、时间、处 所或程度等。 副词、时间名词、能愿动词、形容词、
介词短语和其他一些短语也可以做状语 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我没有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我的侄女昨天从乡下来了。 昨儿晚上,我一宿都没睡好,这腊月雪,一层层压满我心头 多层状语的大致顺序: 条件、时间、处所、语气范围、否定、程度、情态 许多代表昨天在休息室里都热情地同他交谈。 1、表示时间的名词(指明何时) 2、表示处所的短语(指明何地) 3、表示范围的副词(指明什么范围) 4、表示情态的形容词(指明怎样) 5、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指明同谁)
句子 成分 补语
是动词或形容词后面的连带成分,一般用来补充说明动作、行为的情况、结果、程度、趋向、时间、 处所、数量、性状等。 1、结果补语 这个字写错了。 到时你可得叫醒我。 2、程度补语 我心里痛快极了。 这孩子讨厌死了。 3、状态补语 那阵雨来得猛,去得快。 他高兴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4、趋向补语 远处传来了脚步声。 所有人都坚持了下来。 5、数量补语 他把书看了几遍。 我在泸定住了七年了。 6、时间、处所补语 这事就出在 2009 年。 我们把对联贴到大门的两侧。 7、可能补语 课堂上,这瞌睡打得打不得? 学习上的事,大家大意不得。 句子 成分 独立成分
虚词 拟声词——摹拟事物的声音 呼、呜、沙沙、丁丁冬冬、乒乓、扑哧
幻灯片 1 语法知识之 短语 概念 词和词的组合,也称词组。 中学语文 中学语文教材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 学校管理 管理学校 父亲和母亲 父亲的母亲
短语 并列短语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动词或形容词并列组成的短语。 报纸杂志 老师和同学
虚词 副词——用来修饰动词或形容词,表示时间、范围、程度、肯定、否定、语气等 表示时间、频率:已经、马上、常常、再三 表示程度:很、极其、最、稍微 表示范围:都、总、仅仅 表示重复:连续、再、也 表示语气:可、却、倒、难道 表示肯定、否定:可能、不、必定、也许 (1)只与动词、形容词组合(2)多数不能单独回答问题(3)一部分副词有关联作用。如:“就”、 “才”、“也”等
形容词和补语组成的短语。
大得多 冻得麻木
短语 主谓短语
两个词之间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的短语。
天气好 举止稳重
短语 结构特殊的短语
1、方位短语
操场上 大雪中2、“的”字短语 年的 理发的3、复指短语
科学家竺可桢 小巨人姚明
4、能愿短语
会踢球 能完成任务
5、连动短语
去图书馆借书看
6、兼语短语
请他来 派你去
7、趋向短语
唱起来 走过去
8、介宾短语
从明天 在路上
9、双宾短语
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
10、固定短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
语法知识之 句子 概念 由词或词组构成的,是具有一定语调并表达一个完整意思的语言运用单位。
砂锅可以炖豆腐。 前面围着一圈人。 九是三的三倍。 我们可以上新课了。 学校里静悄悄的。 今天晚上特别凉快。 一米等于三尺。 观众们在两旁,一个个看得眼花缭乱。 他们几个一阵风似地跑了过来。 粮食、棉花丰收了。 我们说的是标准的普通话。 笑是人类最美的语言。 整齐比不整齐好。 这样行不行? 信不信由你。 公正廉洁是公职人员行为的准则。 拆台比搭台容易的多。 他不参加也好。 老年人上大学已经不是个新鲜事儿了。
在句中不与其它成分产生结构关系,但意义上又是全句所必需的,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一种成分,用
6
来表示称谓呼叫,对事物的推测、估计、注释、补充、惊讶、感叹、模拟语气等 1、插入语 表肯定或强调语气 毫无疑问,学习的主人是自己。 表推测、估计语气 我看,这就是所谓的“欲速则不达”吧。 据说,闪电博尔特要“改行”跳远了。 引起注意 你瞧,羊圈沟的那一片柿子树,红得多好看。 承上启下 总之,学习靠自觉。 注释、补充、举例 在那段时间,也就是在眉山实习的时期,我最快乐。 2、称呼语 大师傅,白天的事你千万不要见怪。 我们学了一周多的语法知识,到底学到些什么,老师! 3、感叹词 唉,我们下周开始学新课吧! 4、拟声词 呼——呼——狂风夹着沙石扑来了。
虚词 介词——用在名词、代词或者词组前面,与他们合起来,修饰或补充说明动词等,表示时间、处所、 方向、对象等 表示处所、方向:从、到、由 表示时间:从、到、当 表示状态、方式:按照、以 表示原因:由于 表示目的:为、为着、给 表示比较:比、对于、关于、至于、同、和 表示排除:除、除了
2
(1)不能单独使用(2)不能加时态助词“着”、“了”、“过”和表示趋向的动词“来”、“上”、“下” 等
句子 成分
4
谓语 是陈述主语的,说明主语是“是什么”或“怎么样”。
老鼠怕猫。 他终于露出了笑容。 你们要学好用好祖国的语言文字。 多一个铃铛多一声响,多一支蜡烛多一分光。 小芳只小我一岁,是独生女。 知识能够满足人的需要和社会的需要。
句子 成分 宾语 在动词后面,表示动作、行为所涉及的人或事物,回答“谁”或“什么”。 这间教室有二十平方米。 海棠已经有红的了,梨还是青的。 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一切人、一切阶级、一切群众、一切生动的生活形式和斗争形式、一切文学 与艺术的原有材料。 玫瑰花我给你们俩十朵,给你紫红的,给她粉红的。 最有效的防御手段是攻击。 有成就的人理应受到尊重,但是他却受到了伤害,这不能不使我感到惊奇。 月色下的大渡河,更显得弯曲、寂寥。 谁说女子不如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