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的变化

合集下载

军事中国空军将来将怎样发展呢?

军事中国空军将来将怎样发展呢?

随着各类高技术军事武器在军事领域的不断应用,现代空中战争以及空中作战模式已经逐步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空袭与反空袭、防空战与空中拦截作战已经成为今后空军作战的主要模式,制空权的取得与否,将决定着战争的胜负进程和结局。

因此,新世纪的世界各主要国家空军,都把在现代战争中获得制空权作为自己空军建军的首要要求。

我们中国空军也不例外,在经历了建国初期的国土防空作战后,在认真观摩和研究了近期世界上主要的几次空中作战样式后,也逐步调整了我们原来的空战理论,逐渐退役了大量的老旧装备,陆续研制和引进了大量拥有世界先进技术的新型装备,并正在研制和开发很多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备,以适应国家安全所需要的空中护卫力量那么,中国空军将来将怎样发展呢?中国将重点发展那些空军武器装备呢?1.近段时期的局势。

中国空军现阶段的主要战略任务,就是想办法打赢一场现代化的高技术的局部空中战争。

而当前这场战争也可能是台海战争,也可能是中日东海战争,也可能是中美在朝鲜半岛的战争。

但无论是那场战争,中国空军都免不了直面美国驻亚洲地区的空军。

我们都知道,美国为了遏制中国崛起,已逐步调整加强了驻亚太地区的海空军力量。

特别是空中力量,美军最先进的空中优势战斗机-世界上最先进的第四代战斗机F-22首先就部署在了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还有美军最先进的隐形重型轰炸机B-2,这两种代表美军最高作战水平的新型飞机部署在离中国如此近的地方,本身就无形中给了羽翼未丰的中国空军以无情的压力。

盘点中国空军能拿得出的家当,就只有苏-27、歼-11、苏-30、歼-11B、歼-10能将就与美军一战,但数量上美军还有航空母舰上的F/A-18和陆地基地的F-15和F-16,这几种战机在性能上和我们的苏系列是一个档次。

因此在先进飞机方面,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我国海空军加一块,也很难与美军一较高下。

唯一能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我们是国土防空作战,美军怎么说也是远程空袭,需要进入到我们的沿海或者领海附近才能发起攻击,我们相对落后的空中力量虽然说主动出去攻击未必能行,但用于近距空中拦截,大量的2-3代战机就有了用武之地。

中国军事方面的发展

中国军事方面的发展

中国军事方面的发展一、迅速发展时期约从公元前 8世纪初至前 3世纪末,即春秋战国时期,中国逐渐由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

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制度的变革,引起了士兵成分的变化和兵器的改进,军事制度和作战方式也随之变化。

为适应这些新情况的需要,产生了统率军队的专职将帅,涌现了许多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军事家和兵书著作。

著名的《孙子兵法》,标志着封建统治阶级军事思想的成熟。

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系统而全面的军事理论著作,揭示了一系列指导战争的规律,并奠定了中国军事思想的基础,指导着后代的战争实践和军事理论的研究,在国际上也享有极高的声誉。

《孙子兵法》提出,军事斗争必须巧妙地运用权谋,即“上兵伐谋”,“必以全争于天下”,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高明的军事家所期求的最理想的战争结局。

它打破了奴隶社会的天命观,以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主义思想,指出战争获胜不取决于鬼神,只要能够做到“知彼知己”,就可以“百战不殆”。

它提出了“以正合,以奇胜”和“攻其无备,出其不意”的作战思想。

《孙子兵法》还指出,战争胜负是由政治、经济、天时、地利、人事等因素所决定的,所以封建统治阶级要修明政治,顺应民心。

这些思想,也为《孙子兵法》同时代的其他兵书和论及军事的著作所重视。

战国时期,人们对战争的认识又进了一步。

例如,传为军事家吴起所著的《吴子》,就探索了战争的实质,论及战争发生的根源,并把战争分成几种类型,赋予定义,提出对付各类战争的方略。

军事家孙膑所著《孙膑兵法》,更主张抛弃“责仁义,式礼乐”的思想,要求用战争手段解决社会混乱局面;其作战思想则特别强调“贵势”和以奇制胜。

这些主张,都是对《孙子兵法》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丰富和提高时期从公元前 3世纪末至公元13世纪,中国经历了秦、汉、晋、隋、唐、宋、元等几个大的王朝的统治和更迭。

在这漫长的历史时期,先秦的军事思想对军事斗争仍然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及战争的发展,军事思想也进一步得到丰富和提高。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

中国军事形势的重大变化(一九四八年十一月十四日)这是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篇评论。

在这篇评论里,毛泽东根据辽沈战役以后敌我力量变化的新形势,对于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时间重新作了估计,指出从一九四八年十一月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后来的中国军事形势的发展,完全证明了毛泽东的这个预见。

中国的军事形势现已进入一个新的转折点,即战争双方力量对比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人民解放军不但在质量上早已占有优势,而且在数量上现在也已经占有优势。

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志。

国民党军队在战争的第二年底,即今年六月底,总数约计尚有三百六十五万人。

这个数目,对于一九四六年七月国民党开始发动全国性内战时期的四百三十万人来说,是少了六十五万人。

这是由于国民党军队在两年战争中虽然被歼、被俘和逃亡了大约三百零九万人(其中被歼、被俘为二百六十四万人),但在此期内又补充了约二百四十四万人,故亏短数尚只有六十五万人。

最近则起了一个突变。

经过战争第三年度的头四个月,即今年七月一日至十一月二日沈阳解放时,国民党军队即丧失了一百万人。

四个月内国民党军队的补充情形尚未查明,假定它能补充三十万人,亏短数为七十万人。

这样国民党的全部军队包括陆海空军、正规军非正规军、作战部队和后勤机关在内,现在只有二百九十万左右的人数。

人民解放军,则由一九四六年六月的一百二十万人,增至一九四八年六月的二百八十万人,现在又增至三百余万人。

这种情况,就使国民党军队在数量上长期占有的优势,急速地转入了劣势。

这是由于四个月内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各个战场英勇作战的结果,而特别是南线的睢杞战役⑴、济南战役⑵,北线的锦州、长春、辽西、沈阳诸战役⑶的结果。

国民党的正规军,因为它拚命地将非正规军编入正规军内,至今年六月底,尚有二百八十五个师的番号。

四个月内,即被人民解放军歼灭了营以上部队合计共八十三个师,其中包括六十三个整师。

这样,就使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中国近代军队变化

中国近代军队变化

八路军",后来又改 军",简称"新四军"。
为“第十八集团军",
简称八路军。
4 八路军、新四军
• 八路军标志: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八 路"两字,下端标着佩戴年月,背面有 "18GA"字样(即十八集团军的英文缩写)
• 新四军标志:左臂戴臂章,臂章正面为 "N4A"三字(即为新四军的英文缩写),背 面是部队番号及佩戴者姓名,两军均为灰色 军服。
11925年设军事委员会辖参谋部秘书厅海军局航空局军需局政治训练部等机构2北伐战争开始又设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军事委员会内各机关除秘书厅4政府主席兼任陆海空军总司令在行政院内设军政部掌军事行政而政府主席之下又设参谋本部和训练总监部6委员长统率全军辖参谋本部训练总监部等机关并指导行政院属下的军政部海军部7抗日战争中以军事委员会为最高统率部中央各军事机关皆归其统辖91946年成立国防部隶属于行政院内设6厅12局又设参谋总长10最高统帅总统意志指挥全军下辖陆海空军及联合勤务等4个总司11927年9月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最先打出中国工农革命军的旗号随后各地的革命武装也都称为工农革命2工农革命军没有统一的军服指战员把红布带系在颈上或以红袖标作为标志11928年5月下旬开始由中国工农革命军及其他革命武装陆续改称简称红军2红军的标志是灰色八角帽上缀布制的红五星灰色军衣领上缀红色领章1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为执行党中央争取迅速对日作战的决定于1936年4月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称为中国抗日红军
3 甲午战争
----新军
• 出现背景:
• (1)甲午战时,借鉴洋法,编练新式 军队的呼声很高。
• (2)甲午惨败,湘军、淮军、防军、 练军又相继腐败不堪用
3 甲午战争

明清时期的军事制度与军事思想的演进

明清时期的军事制度与军事思想的演进

明清时期的军事制度与军事思想的演进明清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和演进。

在此,本文将从军事制度和军事思想两个方面来探究这个时期的变化和演进。

一、明清时期的军事制度演进1.明代的军事制度明朝初期,由于战争的频繁,士兵的选拔开始引起重视。

明成祖时期,颁布了《皇明选举法》,规定了士兵的选拔标准和选拔程序,从此开始了明代的选兵制度。

此外,明朝还设立了“将门诸侯”制度,用以监督地方的武装力量。

明朝还颁布了《兵制》,规定了各级军官的职责、军队编制、军粮供应等军事制度。

此外,明朝还设立了“边防都指挥使”制度,用以统领边防军队。

总的来说,明朝的军事制度相对完备,以选兵制度、官制和边防制度为主要特征。

2.清代的军事制度相对于明朝,清朝的军事制度经历了更大的变化和演进。

清朝初期,由于对南明政权的征服,清朝开始了军队的重组。

清朝开始将汉军和女真军队混编,设立了“镇守使”、“都统”等军队指挥官。

康熙年间,清朝开始推行蒙古四旗制度,将蒙古地区的军队划分为四大旗,每个旗下面有若干分旗,统率蒙古地方的军队。

乾隆时期,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设立了各级将军衙门和军机处等机构。

总的来说,清朝的军事制度主要体现为“镇守使”、“都统”、“四旗”和将军衙门等机构。

二、明清时期的军事思想演进1.明代的军事思想明代的军事思想主要体现在军事书籍之中。

明朝时期,出现了很多著名的军事家和军事专家,如吕震、戚继光等。

他们在军事书籍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军事思想和战术。

明代的军事思想主要包括“以逸待劳”、“神勇兼备”等思想。

其中,“以逸待劳”认为在战争中,应该充分利用地利和时间差异,以达到以少胜多的目的。

而“神勇兼备”则是主张军队的快速机动和实战能力。

2.清代的军事思想随着清朝政权的建立,清代的军事思想也随之产生了变化。

清朝的军事思想主要集中在“养兵千日用兵一时”、“用兵要快、胜负在一朝”等思想上。

中国军事发展史 杜志云

中国军事发展史  杜志云

我国军事的发展历程众所周知,中国的第一辆国产坦克是于1959年装备部队的59式坦克。

59式坦克仿自苏联的T-54A型坦克,而T-54A型坦克是著名的T-34A的发展。

在50-60年代,59式坦克是一种性能较好的坦克,在中国的产量巨大,生产了近万辆,成为中国军队的主战坦克。

时至今日,59式仍然是中国军队装备量最大的坦克。

60-70年代初,苏联和西方国家都装备了战后二代坦克,苏联是T-62型,西方是M60、豹1和奇夫坦等,这些坦克广泛地应用了双向稳定的115毫米滑膛炮或105毫米线膛炮(奇夫坦甚至是120毫米线膛炮)、光点投射式火控系统、第一代微光夜视或主动红外夜视和间隙装甲等技术。

但中国由于技术的落后和储备不足,只是利用59式的技术生产了适合于水网稻田地带作战的62式轻型坦克,并参考苏联PT-76的技术生产了63式水陆坦克。

真正促进中国坦克发展的是1969年的珍宝岛之战。

珍宝岛之战证明,当时中国军队的装备的主要反坦克武器,如85毫米加农炮和56式火箭筒都无法有效地击穿T-62的正面装甲,这促进了中国坦克和反坦克技术的大发展。

国家组织了大规模的反坦克武器会战,这次会战产生了丰硕的成果,主要的研制成果是69式坦克、73式100毫米滑膛反坦克炮、69式火箭筒、红箭73式反坦克导弹等。

69式坦克是1969年开始研制,1974年研制成功并装备部队的。

严格地说,69式是59式的一种改进型坦克,主要的改进是采用了100毫米滑膛炮、功率从520提高到580马力的强化发动机、主动红外夜视、双向稳定器和自动装表式火控系统,而总体结构没有变化。

采用滑膛炮的目的是为了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因为中国的科研人员已正确认识到长杆式脱壳穿甲弹是今后穿甲的最有发展前途的武器,而在英国人发明滑动弹带以前,著名的L7滑膛炮不能发射长杆式脱壳穿甲弹,这是由于线膛炮赋予了炮弹太大的旋转速度而大大降低了长杆弹的穿甲能力。

69式是中国研制的第一种坦克,装备了大约1000辆,被称为“一代坦克”。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中国历代军事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其演变过程包括了各个朝代的更迭和不同时期的国家形态变化。

这里将概括介绍中国历代军事制度的主要特点和演变。

中国历代军事制度起源于古代战国时期,当时的军事组织以诸侯为主体,分为王室部队、诸侯部队和军事义务民兵。

群雄纷争的战国时期,强调了武力的重要性,因此发展了雇佣军制度。

在秦朝统一了中国后,出现了与封建制度相适应的郡县、乡兵组织,这些组织成为朝廷控制地方的军队。

随着历代朝代的更迭和社会制度的变化,中国历代军事制度也发生了相应的调整。

在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崛起使得军事制度有所改变,力求提高对抗民族外敌的能力。

随后的隋朝与唐朝时期,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下,军队实行兵役制度,士兵需要在种田之余服军役。

宋朝时期,由于百姓负担过重和兵员不足的问题,宋朝采取了招募士兵的制度。

为了加强对边塞地区的控制,宋朝设立了边卫军,在长城上进行巡逻和防守。

明朝时期,明太祖洪武年间推行了将士兵纳入国家编制的军制,废除了诸多军阀建立的地方军队,使得军队实现了国家统一管理。

清朝时期,满族建立了清朝,并且根据满洲族的军事传统,建立了八旗制度。

这一制度以满洲八个旗为基础,分为正黄、正白、正蓝、正红、副黄、副白、副蓝和副红八个旗,每个旗下又分设前、中、后三营。

八旗制度成为清朝主要的军事组织形式,同时清朝还广泛招募民兵和地方军队。

近代以后,中国历代军事制度经历了更加深刻的变革,这是由于西方文化的渗透和其军事技术的进入所导致的。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对军事制度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试图通过西方的军事制度和武器来加强自身的实力。

1912年辛亥革命后,建立了中华民国,重建了军事制度。

中国共产党建立后,建立了人民军队,经过长期的革命战争,最终取得了新中国的独立和解放。

总的来说,中国历代军事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进程,其演变反映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的变化。

从古代战国时期的雇佣军制度,到封建社会的郡县、乡兵组织,再到各个朝代的调整与改革,历代军事制度的发展始终与中国的国家形态和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简述中国国防的演变

简述中国国防的演变

简述中国国防的演变新中国60年国防战略的历史演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军事历史2009年第5期HistoricalEvolutionofChinaπsDefenseStrategyinthePast60YearssincetheFou ndingofNewChina新中国60年国防战略的历史演变欣60,4次重大调整。

每一次调整既始终贯,又与当时中国国家安全环境以及国家发展,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显示了新中国国防战略的日臻成熟。

关键词:新中国军事史国防战略国家安全环境军事战略方针中图分类号:E29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83-(2009)05-00011-03国防战略,是国家为了保卫领土、主权的完整和统一,抵御外国武装侵略和颠覆,对国防力量的建设和运用进行综合筹划和全局指导的方略①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和艺术。

国防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以军事战略方针为核心的,逐步完善成熟的国防战略。

一、国防战略的初步探索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如何构建新中国的国防,如何谋求国家的安全,成为新中国领导人思考的首要问题。

早在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上,毛泽东就明确指出了建设强大国防的必要性,并强调:我们将不但有一个强大的陆军,而且有②在这一国一个强大的空军和一个强大的海军。

防观的指导下,面对帝国主义的颠覆威胁和国内百废待兴、国力薄弱的严峻形势,出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一致的考虑,中国领导人制定了一边倒的外交方针,并作出与苏联结盟的战略决策,使中国在严峻的国家安全环境中,迅速巩固了政权。

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为标志,联苏抗美的国防战略思路得以实现并具体化。

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使中国领导人对现代国防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1953年1月,毛泽东指出:无论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如何,都要搞国防工业的建设与军工生产。

朝鲜战争证明,已③抗美援不能靠夺取敌人的装备来武装自己了。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事战略与战术变化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事战略与战术变化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事战略与战术变化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时期,也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敌入侵的伟大斗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军事战略与战术经历了一系列变化与革新,在逆境中不断调整、优化和应对,对于最终的战争胜利产生了重大影响。

1. 抗战初期的消极防御抗日战争爆发后的初期,中国军队由于装备落后、训练不足以及内忧外患等因素,存在很大的劣势。

因而,中国军事战略以消极防御为主,以保卫城市和要点,维护战线的稳定为首要任务。

派出有限的部队,在一些关键地区进行有限的抵抗,同时寻求国际援助以解决装备和资源的不足。

这一阶段的战术主要是以地面战为主,以坚守为核心,以持久战的概念作为指导。

2. 战略防御到积极防御的转变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中国军事战略逐渐由被动防御转变为积极防御。

国共两党军队的合作与配合趋于紧密,中国军队开始发动积极的反击,运用游击战争等非常规战术作战,将战线扩大到农村和边远地区。

这种战术的变化给予日军带来严重困扰,使他们无法全面掌控中国的领土。

中国军事战略在此时期突出了灵活性和速度,并针对日本鲸鱼行动等敌军的要害部位发起快速反击,使日军无法得到战略上的优势。

3. 正规化战争的开展到了抗日战争中期,中国军事战略进一步演变为正规化战争,这主要得益于国内军队装备的升级、士兵的素质提高以及战术战法的创新。

中国军队转变为以正规化作战为主,开始在正规战场上刚柔并济,采取持续打击敌军要害部位的方法,以削弱日军的战斗力。

同时,中国军队也积极发展自身的优势,例如加强对于地形的熟悉以及战争物资的保障,从而打破了敌人对于中国战场的固有观念。

4. 打通融入全国抗战的战略合作随着抗战的深化,打通融入全国抗战成为中国军事战略与战术变化的重要方面。

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不断加强与中国军队的合作,尤其是在游击战争和地下战线方面的配合。

通过党军合作,中国军事战略与战术在广泛层面上相互创新和互动,形成更加统一和高效的抗战力量。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略看军事变化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略看军事变化

86式改进型步兵战车
92式步兵战车
25毫米机关炮
09年上半年首飞的新式战斗机
第二届锐普PPT大赛五号参赛作品 略看军事变化
新中国成立60年周年略看军事变化
• 我们伟大祖国60年华诞意义非凡,无形中 作为中华儿女的我们,自信骄傲,感激中享受着 祖国温暖的怀抱。祖国的稳定安康却离不了我们 的战斗英雄们,是他们的身躯铸就了今天的繁荣。 • 硝烟纷飞,浓烟滚滚,从落后封闭的国家 到今天我们这样开放的大国,除了经济的迅猛发 展,更是需要国际顶级军事战斗装备的支持。 • 我们不能表现得软弱,在各个方面我们都 要赶超列强,拿出我们大中国真正的实力。
1949年“紫石英”号
1953年,毛主席登陆“长江”舰
1955研制的坦克
1956年中国第一种国产喷气式歼机机
于1958年研制的坦克
1967中国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
1969年中央军委研发空中预警机
1971~1972新型冲锋枪在国家靶场试验
19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9年研制的冲锋枪
80式坦克
83式自动加榴炮

改革开放三十年军事变化

改革开放三十年军事变化

以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已走过30年历程。

30年风雨激荡,30年铸就辉煌。

跨越两个世纪的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无限生机,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篇章。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人民军队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30年来,人民解放军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为指导,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全面推进政治、军事、后勤和装备建设,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为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和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长为一支强大的国防力量。

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为加强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1981年,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明确提出了"建设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总目标,为人民解放军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

邓小平指出,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肩负着保卫社会主义中国、保卫四化建设的光荣使命。

因此,必须把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

军队建设的总目标重新确立后,为适应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在邓小平和中央军委领导下,军队和国防建设指导思想实行了战略性转变。

邓小平基于对国际形势的长期观察,冷静地剖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40年国际战略形势发展和世界范围内战争与和平两种力量变化的趋势,以及由此反映出来的时代特征的重大改变,作出了"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的科学论断。

1985年5月至6月召开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根据邓小平对国际国内形势的科学分析和判断,作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的重大决策,即从长期以来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的临战准备状态,转变到和平时期建设轨道上来。

国防和军队建设指导思想实行战略性转变,对于促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总体建设,增强综合国力和综合国防能力,推进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深远的历史意义。

部队十年来的变化演讲稿

部队十年来的变化演讲稿

部队十年来的变化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今天我有幸为大家演讲《部队十年来的变化》。

这十年来,我们国家实行了改革开放及军事改组以来,部队发生了巨大变化。

首先,我国军事改革取得了重大成果,士兵实力大大增强。

我们的军事改革注重军队的规范化建设,信息化建设,综合条件保障建设等方面的改革,使军队得到了大力发展。

军事装备不断更新换代,武器装备已经达到了最先进水平,从传统武器转变为现代精确武器,使军事实力显著提高。

其次,中国军队组织机构发生巨大变化,军队组织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原先以国家部委为核心,各地军队存在分散缺乏统一管理的情况,单一的军事管理体制也被改变,现在中国军队的组织架构已经由以前的单一性发展成多样性,拥有了良好的司令系统,拥有明晰的军事管理体制,这些改革为军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最后,军队管理制度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中国军队建立了全面的军事法制体系,引进了职业化军队管理模式,使军队拥有更加规范化而又有序的管理方式,把军队管理纳入法治框架,这使军队的正常运作有了更规范的约束,使军队拥有了更有效的军事操控能力。

综上所述,在十年的时间里,我国军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士兵的实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军队组织架构、军事装备、军队管理制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为中国军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谢谢大家!。

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

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

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
• 趋势一:
战争越来越注重效果。
工业时代以来的战争大都属于“高耗型战争”, 不仅耗费巨大,而且旷日持久。二次世界大战,光是 摧毁德国的轴承厂和飞机制造厂,就出动了上万个飞 行架次,炸了7个月。美军提出,随着信息技术为军 队作战日益提供种种前所未有的新能力,应当力求以 尽量少的兵力投入、物力耗费和尽量短的时间,通过 各种信息化的侦察探测手段,中远程精确打击,广泛 开展特种战和心理战去达成最大的战略效果。他们打 伊拉克的整个“快速决定性作战”计划,就是按这种 理念制定的。
太空化方面,各大国都把外空作为当今军事竞争新的战略制高点,世 界上共有50来个国家正在发展航天系统。除了准备发射大量新式军用卫 星外,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正在研制或酝酿研制轨道轰炸机、航天 母舰、天基激光武器和月球城等天基平台。
美陆军C4KISR一体化系统
单兵数字化装备的发展
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
• 怎样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第二,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工程,培养高 素质新型人才。
抓好人才战略工程,着 力造就一大批新型军事人才
高 级 中级 初级
国防科大、北航等 XX学院
中、大、本
被誉为“将军摇篮”的国防大学
• 怎样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第三,继续对我军的体制编制进行改革
总部
战区
战区




新军事变革发展趋势
• 趋势三:
军队信息化建设向网络化、智能化和太空化的方向发展。
网络化方面,美英军队已经处在从数字化向网络化的过渡阶段,伊拉 克战争可以称得上一场“半网络化”的战争。
智能化方面,美军的建设重点,一个是发展C4ISRW系统,实现火力 打击的智能化。二是搞单兵装备智能化(英法等国军队也在搞这项建 设)。三是发展无人机,使其他多种无人机兼有“眼睛”与“拳头”两 种功能。

【doc】试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军事战略的三次重大转变

【doc】试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军事战略的三次重大转变

试述革命战争时期我军军事战略的三次重大转变党史●试述革命战争石寸朝我军军事占芟路的三次重大转变李育鹏在中共党史特别是军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八一"南昌起义,标志了我们党创建革命军队的开始,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极其危急关头,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声响亮回答.从1927年8月1日,党领导和组织南昌起义这一天起,到1949年1O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22年的革命战争史,是一部人民军队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的成长史,发展史.纵观这一历史时期,人民军队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艰苦奋斗,与时俱进,适时进行了具有深远影响的军事战略三次重大转变,在夺取中国革命胜利,建立新中国的发展史上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是从1930年初工农红军开始由游击队以游击战为主向正规部队以正规战为主的转变.这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是第一次重大的转变.这次转变主要是作战方式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反映了红军战争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一次军事战略转变是由"-3时的主客观因素决定的.主观方面:一方面,红军队伍和根据地的发展为实行转变创造了条件.红军初创时期还是游击队性质的武装,人少装备差,根据地很小,只能进行游击战争.经过三年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特别是1929年6月召开的党的六届二中全会以后,通过粉碎国民党的"进剿","会剿",红军的队伍不断壮大.到1930年夏,主力红军发展到1O多个军7万余人,地方武装近3万人,党的领导,武器装备,战术技术等方面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建立了遍及11个省的10多块农村根据地,并普遍建立起了党的领导和苏维埃政权.这些条件使红军能够建立起机动作战的正规军团,并具备了比较大的有广大群众支持的战略回旋余地,为红军实现由游击战向带游击性的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对形势的错误判断,做出了红军集中兵力攻打主要交通道路.攻占大城市的决定.这种错误的路线与红军从弱小到强大,从游击性到运动性的发展趋势又不谋而合.客观方面:当时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斗争也为我军这次军事战略转变创造了良好的契机.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1930年5月,蒋介石与冯玉祥,阎锡山等派系之间又爆发了规模空前的中原大战, 双方投入兵力达100万之众,战争历时半年之久,死伤兵员30多万,这就使反动势力大为削弱,革命战争的发展出现有利的时机.这些主客观上的因素.使红军有可能实行从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的战略转变,争取大规模的歼灭敌军,打破"围剿".然而,这种正规战又带有游击性,正如毛泽东说的:"所谓正规战争是中国型的,只表现在集中兵力打运动战和指挥上,组织上的某种程度的集中性和计划性方面,其他则仍是游击性的,低级的,不能和外国军队一概而论,也和国民党的军队有些不同,因此,这种正规战,在某种意义上,是提高了的游击战."[1l军事战略的转变必然带动军队结构编制的变化.实行运动战的首要条件就是建立正规兵团.1930年5月, 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红军代表大会,促成了红军战略转变的开始.这次大会后,根据会议决定和中共中央的一系列指示,各地红军先后集中整编,主力部队组建为正规兵团,开始了以转换作战形式为基本内容和主要标志的战略转变.红军整编最重要的结果,是建立了方面军,军团一级的兵团.同时,原有的军级及其以下的单位,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然而,在红军编成正规兵团后,根据当时中央指示,于1930年6月至9月,相继开始了进攻作战,集中攻打中心城市,致使军事行动与苏区建设脱节,给红军和苏区建设造戍严重危害.1930年9月,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决定,停止全国总暴动和红军进攻中心城市的冒险行动,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错误在中共中央的统治.遵义会议后,红军顺利完成了这次军事战略转变,开始了伟大的长征.第二次军事战略转变,是抗日战争初期我军由正规军运动战向抗日游击战的转变.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以演习为名,并借口一名目军失踪,突然大规模进攻驻守北平的中国驻军.至此,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人民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经过第五世纪桥2004年第1期圈●党次反"围剿"的失败和长征,红军由鼎盛时期的3O万人减少为4万人,丧失了南方大多数省内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与此同时,我们的作战对象也起了变化,日本帝国主义这个小而强的侵略者拥有约60万人的军队,且武器装备现代化程度高,挟其强悍的军力,经济力和政治组织力.妄想在短期内达到灭亡中国的目的.当时,国民党反动统治集团内部成分复杂,既有亲英美派,又有亲日派.也有主战派.蒋介石担心民主力量通过抗日得以壮大,并希望借日军之手消灭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还有一部分被日军收买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他民族败类为日本侵华充当汉奸走狗.在国际上,中国作为二战期间太平洋战区的主要战场,其战略意义引起了盟军和联军的重视.德,意希望日本的侵华分散英,美的注意力;而英,美在东方有既得利益,不希望日本侵犯其利益,然而,他们又不希望看到中国人民力量壮大,危害其利益,并希望日本把战火烧到苏联;苏联则希望中国能拖住日军,使其无法北进,以免德,意侵苏时出现两线作战的困难局面.鉴于当时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和我军面对的主要作战对象,中共中央于1937年8月在洛川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做出了军事战略转变的决定.这次转变的主要内容是把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为游击军和游击战.会议规定了我军的基本任务是: 创建根据地;牵制,消灭敌人;配合友军作战,进行战略支援;保存和扩大我军;争取民族革命战争的领导权.在党的正确军事战略的指导下,我军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更为重要的是,经过抗日战争炮火硝烟的洗礼, 我军的力量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和壮大,武器装备也有了很大改善,为随后战胜国民党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解放全中国奠定了基础.第三次军事战略转变,是发生在解放战争初期,为了粉碎国民党发动的大规模战略进攻.人民军队的作战形式由以游击战为主向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转变.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宣布无条件投降后,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开始疯狂的抢夺抗日战争的胜利果实,并积极准备发动内战.当时, 我军虽然在抗日战争中得到了壮大,但同国民党的军事力量相比仍存在极大的差距.从兵力来看,国民党拥有一支430万人的军队,其中正规军约有200万人.而我军只有大约127万人的兵力,其中正规军仅61万人.双方总兵力的比数为3,4:1,从装备来看,国民党军队装备的是精良的美式武器,还有接受日本投降时缴获日军100万人的装备,我军的武器装备十分落后,大都使用的仍是老式"三八大盖"步枪.从控制区域来看,国民党政府统治着全国四分之三的地区和3亿以上的人口.并控制着国内主要的大城市和交通要道,拥有雄厚的工业和经济基础.并得到了美国的资助;而我党控制的解放区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人口约1.36亿,经济和工业基础薄弱.且没有外援,一切都要靠自给自足.敌我双方在客观上的实力差距决定了我军军事战略必须转变.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中共中央清醒地估计了国际国内形势,及时实行军事战略转变,把人民军队以游击战为主转变为以运动战为主,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恢复国内和平.1946年7月20 日,党中央发出了《以自卫战争粉碎蒋介石的进攻》的党内指示.指示规定我军在军事上"战胜蒋介石的作战方法,一般是运动战.因此,若干地方,若干城市的暂时放弃.不但是不可避免的,而且是必要的,暂时放弃若干地方若干城市,是为了取得最后胜利,否则就不能取得最后胜利."闭9月16日,中央军委又发布了关于《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指示,要求我军"应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而在蒋军武器加强的条件下,我军必须特别强调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方法."四也就是说.这一时期我军的军事战略由抗日战争时期的以游击战为主转变为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正是由于人民军队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了这一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正确的军事战略,才能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消灭了800万的国民党军队,推翻了蒋介石的反动统治,夺取了全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虽然决定战争胜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是军事战略的正确与否是战争胜败的基础,没有正确的军事战略作指导,即使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先进的武器设备,也不能保证战争的参与者取得战争的胜利.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军军事战略的三次转变不是盲目的转变,而是在全面,科学地分析了战争形势和敌我力量变化等的基础上实行的.事实证明,是扬我之长,克敌之短,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正确的科学的军事战略.正是在这样的军事战略指导下,我军才能够在抗日战争中一边同侵略者作战,一边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在解放战争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击败了拥有先进武器装备且受到美帝国主义援助的国民党军队,推翻国民党反动政权, 胜利解放了全中国.[1]1《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49页.【2]【3]《毛泽东选集》第4卷,第1187,1199页.作者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上海分院责任编辑,校对:郭健军翻世纪桥2004年第1期。

中国现代的军事现状

中国现代的军事现状

中国现代的军事现状我国国防军事现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格局的变化,国家的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军事力量的建设和发展成为每个国家都必须面对的重要任务。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之一,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自身安全和地区稳定,并在军事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就我国国防军事现状进行探讨。

首先,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将维护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作为自己的根本目标。

中国始终坚持防御性国防政策,永不称霸、永不扩张,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以及地区安全对话合作机制。

同时,在保卫领土完整、民族团结等核心利益方面也表现出坚定立场。

其次,在军队建设方面,我国注重提高战略威慑能力和实战能力。

近年来,中国加大了对军队装备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并取得了长足进步。

从新型舰艇到先进飞机、导弹系统等各类武器装备的研发和生产,我国在军事技术领域取得了显著突破。

同时,我国还加强了军队训练体系改革,提高了部队的实战化水平。

第三,我国积极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军民融合是现代军事力量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

我国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促进军民科技资源共享等方式,推动了军民融合的深入发展。

这不仅提高了我国武器装备的研发能力和水平,也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此外,我国还积极参与地区安全合作和多边安全机制建设。

中国倡导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地区安全问题上积极参与解决,并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还通过参与东盟地区论坛、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安全机制,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在世界格局快速变化、地缘政治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国仍面临着一系列安全挑战和威胁。

恐怖主义、海上安全、网络安全等问题对我国的国家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

因此,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提高应对复杂形势和多样化威胁的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国防军事现状取得了长足发展,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

同时,我国在装备现代化、军队训练体系改革以及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强军十年谈变化稿子

强军十年谈变化稿子

强军十年谈变化稿子强军十年,谈变化。

回顾过去十年,中国军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支参与局部冲突维和行动的军队,到现在拥有极强战斗能力和作战信心的现代化军队,中国军队展现出了卓越的进步和变革。

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军队深入践行了习近平主席的强军目标和战略思想,紧紧围绕实现中国梦和民族复兴的伟大目标,加快推进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系列军事改革措施和重大军事装备的研发投入,不仅使中国军队整体实力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为国家安全战略和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积极贡献。

首先,军事改革为中国军队带来了深刻的变革。

军队组织结构调整的重大变革,使得军队指挥体系更加科学高效,作战能力显著提升。

军队的建制编成、军官职务制度、军事训练、军事科研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深入改革,为军队现代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其次,军队武器装备的飞速发展也是变革的重要体现。

新一代的武器装备,如轰炸机、战略导弹、航空母舰等,不仅提升了中国军队的整体实力,更展现了中国在军事技术上的突飞猛进。

装备现代化的军队,更具备了战胜各种威胁和挑战的能力。

第三,军队人才培养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通过深化军队教育体制改革,提高军队教育质量,培养了大批具备高素质、高技能、高道德水平的军事人才。

同时,军事人才管理体系的改革也推动了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完善,使得人才更加合理有效地配置到各个职务岗位上。

强军十年的变化,让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认可和尊重。

中国军队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海上护航任务等国际事务,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军队在打击恐怖主义、海上救援、人道主义行动等方面表现出的专业素养和高度责任感也赢得了国际社会的赞誉。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国军队面临的挑战和任务依然艰巨。

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和新威胁的出现,中国军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战斗力和应对能力,保持高度戒备和警惕。

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军队应继续坚守和践行强军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加强军事力量建设,推动军队现代化发展。

新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变迁

新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变迁

新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变迁1950年夏,朝鲜内战爆发,美国从称霸全球的战略出发,打着联合国的旗号,纠集15国组成所谓“联合国军”悍然出兵干涉朝鲜内战,战火燃遍三千里江山,一直烧到鸭绿江边,严重威胁着刚刚从战争废墟中站起来的新中国。

党中央、毛泽东权衡利弊后认为:参战对中国、对朝鲜、对东方、对世界都极为有利;而我们不出兵,则对各方都不利。

中国为了打击美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制止其扩大战争,争取东方的和平,在全国解放战争尚未完全结束,国家建设百废待兴的情况下,毅然做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定。

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

这一仗打出了国威军威,确立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它昭示“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

战争还深刻地影响了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发展,使美国在以后的事件中尽量避免和中国发生正面对抗。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盘踞台湾的蒋介石集团与敌视新中国的美帝相互勾结,觊觎中国大陆,威胁中国安全。

但是,帝国主义马上发动侵略战争的条件尚不具备。

结合社会主义性质的内在要求,中国制定了巩固国防,保卫沿海和边疆不受侵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建设顺利进行的国防目标;确立了积极防御的军事战略方针,坚持人民战争思想,以应付帝国主义可能的大规模入侵。

在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上,确立了“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的方针,以解决国防建设的需求与经济基础薄弱的矛盾。

毛泽东在1956年《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要建设强大的国防,“可靠的办法就是把军政费用降到一个适当的比例,增加经济建设费用。

只有经济建设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

上述目标和方针,为以后中国国防政策与军事战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为建设“现代化国防”,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举措。

军队进行精减整编,完成由陆军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的转变,经过1955年和1958年两次大规模裁军,军队员额由原来的430万减少到240多万;初步建立国防领导体制,明确了各部门职能;颁布了《兵役法》,取消志愿兵役制,建立义务兵役制;按照毛泽东提出的两条腿走路,即常规武器与尖端武器并举的方针,初步建立起国防科技工业体系。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军事战术变化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军事战术变化

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军事战术变化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保卫国土、争取民族解放而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

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在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下,不断摸索、总结经验,逐渐转变了军事战术,提高了抗战的胜算。

本文将介绍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军事战术变化。

一、游击战争的兴起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面对着强大的敌军,缺乏装备和作战经验,很难与之正面对抗。

因此,中国军队逐渐采用了游击战争的战术,利用地形优势和人民支持,对日军进行袭击和骚扰。

游击战争的兴起有效地削弱了日军的攻势,保护了中国的根据地。

二、持久战的实施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军队认识到只有采用持久战才能与日本侵略者抗衡。

持久战的核心是减少正面碰撞,采取各种灵活的战术迫使敌军疲于奔命。

中国军队在战略上实施持久战的主要表现是采取分散作战、采取短暂阻击、避免大规模交战等战术手段,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资源和战斗力。

三、正规战的发展游击战的实施与持久战的执行为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正规战创造了条件,进一步提高了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

中国军队通过接受苏联军事顾问的培训,逐渐建立了一支相对规模较大、装备较为先进的军队。

中国军队在正规战方面的突破表现为:了解战场环境,选择合适的阵地进行作战,改善指挥系统,运用火炮和装甲部队进行决战等。

正规战的发展为中国军队在抗战中取得了更多的战略和战术优势。

四、联合作战的增加为了对抗日本的侵略,中国军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军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中国与苏联签订了《盟约》,苏联军事顾问的到来改变了中国军队的作战方式,提供了技术支持和战术指导。

此外,中国军队还与其他盟国进行了联合军事行动,通过协同作战提高了战斗的效能。

五、战术武器的改进抗日战争是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起点,中国军队积极吸收和研发新型武器装备。

在战时,中国军队不断改进武器装备,如火炮、坦克、飞机等,提高了其作战能力。

战术武器的改进为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军事战术变化提供了有力支持。

总结起来,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军事战术变化经历了游击战的兴起、持久战的实施、正规战的发展、联合作战的增加以及战术武器的改进。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事战略与战术演变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事战略与战术演变

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军事战略与战术演变中国军事战略与战术在抗日战争期间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随着战争的发展和战局的变化,中国军队逐渐摸索出了适合自身情况的战争方式。

本文将从整体战略和具体战术两个层面,对抗日战争中中国军事战略与战术的演变进行探讨。

一、整体战略演变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面对来犯的日本侵略者,由于装备和训练的不足,常采取以人海战术为主的战略。

在这个阶段,中国军队主要依靠人数优势,以人力的牺牲来消耗敌人的战斗力。

这种战略虽然对日军造成了一定的伤亡,但同时也给中国军队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然而随着战争的深入,中国军队逐渐认识到仅依靠人海战术是无法取得战争胜利的。

因此,在整体战略方面,中国军队加强了对地理环境的研究和利用,逐渐形成了以地域防御和游击战为主要特征的战略。

中国军队根据地形的优势,采取兵分多路、各个击破的战术来削弱日军的战斗力。

这种战略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打击了日军,减少了中国军队的人员损失。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军队不断总结经验,逐渐形成了更加成熟和灵活的整体战略。

中国军队开始注重防守和反攻相结合,以防守为主线,在抵抗侵略者的同时,寻找反攻的机会。

中国军队相继发动了一系列的反攻战役,展现了强大的战斗力和反击能力。

这种整体战略的变化有效地改变了抗战的局势,为最终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战术演变除了整体战略的变化,中国军队在战术方面也经历了一系列的演变。

初期,中国军队主要采取了碉堡战术和持久战的战术方式。

由于装备和训练的限制,中国军队往往以防守为主,利用碉堡和地下堡垒来抵挡日军的进攻。

同时,中国军队通过采取拖延战术,以时间换取空间和资源,逐渐降低了日军的侵略力度。

然而,随着战争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军队逐渐改变了战术方式。

中国军队开始重视机动和灵活性,逐渐形成了以游击战为主要特点的战术。

中国军队将主力部队分散开展游击战,通过伏击、截击和奇袭等手段,有效地消耗了日军的战斗力。

这种战术的变化,使中国军队成功地转变了抗战的局势。

战争中的军事战略转变

战争中的军事战略转变

战争中的军事战略转变战争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军事战略则是战争胜负的关键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军事战略也在不断演变和转变。

本文将围绕战争中的军事战略转变展开论述。

一、古代古代战争以其激烈和残酷而被后人津津乐道。

在古代,军事战略转变的主要原因包括社会形态的变迁、武器装备的改进等。

例如,在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由于诸侯国势力的分立,兵力投入的增加,军事战略发生了重要转变。

1. 攻城战与野战的转变:古代战争通常以攻城战为主,城墙高大坚固,攻城难度大。

然而,随着兵器的改进,如投石器的出现,攻城战中的军事战略开始发生转变。

攻城战变得更加灵活和多样化,野外的战斗也开始出现。

2. 阵型变革:古代战争中,封建统治阶级通常以战车和步兵组成正面的冲击阵型,而且在战斗中主要依靠个人的勇气和武艺。

然而,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阵型变革成为必然。

例如,秦朝的兵马俑就代表着古代战争中阵型变革的一种表现。

二、现代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战争中的军事战略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代战争注重兵力集中、信息化、快速反击等特点,下面我们将从战争形态、武器装备和战争理论三个角度来分析现代战争中的军事战略转变。

1. 战争形态的变化:现代战争不再局限于陆地作战,包括海上、空中和网络空间的战争也日益普及。

这要求军事战略要考虑到多领域联合作战的问题,而不再单一依赖陆军的战斗力。

2. 武器装备的改进:现代战争中,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军事战略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利用雷达、卫星定位、网络通信等技术,战争指挥官可以获取即时情报,从而实现精确打击。

此外,导弹、无人机等新型武器的出现,也为军事战略的制定和执行带来了新的挑战。

3. 战争理论的变化:随着现代战争的复杂化和技术的进步,军事战略理论也在不断演变。

传统的战争观念如“消耗战”和“速决战”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信息化战争”和“非对称战争”等新概念。

这些新理论强调信息优势、战力转化等问题,为军事战略制定提供了新的思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千万
49.23
千万
54.32
千万
78.69
千万
80.12
千万
81.23
千万
45.2
千万
49.3
千万
52.4
千万
80.925
千万
90.3
千万
93.569
千万
家乡的变化
我爱我家乡——曲靖 我爱我家乡——曲靖
家乡交通的变化
“现在走高速1个小时就可以到我老家株洲县三门镇了, 现在走高速1个小时就可以到我老家株洲县三门镇了, 10年前 从湘潭回去要走老320国道, 年前, 320国道 10年前,从湘潭回去要走老320国道,一路颠簸得胃 疼不说,还要转三趟车,回去一趟起码得四个钟头。 疼不说,还要转三趟车,回去一趟起码得四个钟头。”日 在我市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宋女士,谈起10 10年来的回 前,在我市某事业单位上班的宋女士,谈起10年来的回 家路,感慨颇深。 家路,感慨颇深。 60年来,湘潭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航空、铁路、 60年来,湘潭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由航空、铁路、 年来 公路、 公路、水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组成的立体交通大大方便 了寻常百姓的出行。 了寻常百姓的出行。 1949年:饥寒交迫莫奈何,唐兴桥上打飞脚 1949年 饥寒交迫莫奈何, 古城湘潭地处湘江中下游,水运发达,历来为湖南重 古城湘潭地处湘江中下游,水运发达, 湘中南物资集散中心。容闳的《西学东渐记》 镇,湘中南物资集散中心。容闳的《西学东渐记》载:自 海禁开后, 凡外国云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 海禁开后,“凡外国云来货物,至广东上岸后,必先集于 湘潭,由湘潭再分运至内地……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 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 湘潭,由湘潭再分运至内地……中国丝茶之运往外国者, 必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广东放洋;故湘潭及广州间, 必先在湘潭装箱,然后再运广东放洋;故湘潭及广州间, 商务异常繁盛。 商务异常繁盛。”
珠街八塔台、横大路、三宝烟堆 珠街八塔台、横大路、 古墓群出土的青铜剑鞘
青铜时期: 青铜时期:据考古资料及铅同位素考 证证明:自商代始, 证证明:自商代始,曲靖已经开始青 铜的冶炼, 铜的冶炼,随之开始了辉煌的青铜时 成为云南最早的青铜文明之一。 代;成为云南最早的青铜文明之一。
曲靖经济的变化
2000 曲靖市 宣威 会泽 富源 马龙 师宗 陆良 2002 2004 2006 2008 2010 320.1 435.8 561.1 684.2 721.2 850.6 千万 千万 千万 千万 千万 千万 45.1
千万
51.2
千万
60.552
千万
79.2
千万
80.1256
千万
85.32
千万
41.2
千万
49.2
千万
51.3
千万
59.4
千万
60.2
千万
69.4
千万
45.9
千万
50.5
千万
61.2
千万
70.3
千万
Hale Waihona Puke 80.5千万88.5
千万
43.2
千万
49.3
千万
52.4
千万
59.8
千万
65.2
千万
70.9
千万
40.56
家乡交通的变化
水运的兴盛为湘潭带来了“小南京”的美名, 水运的兴盛为湘潭带来了“小南京”的美名,也带来 了造船工业的发展。1944年 了造船工业的发展。1944年5月,日本侵略军攻 陷湘潭,使港口码头与街巷毁损十之七八, 陷湘潭,使港口码头与街巷毁损十之七八,大批造船 工人失业、生活困苦。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 1949年解放前夕 工人失业、生活困苦。直到1949年解放前夕,杨 梅洲造船工人间仍流传有“饥寒交迫莫奈何, 梅洲造船工人间仍流传有“饥寒交迫莫奈何,唐兴桥 上打飞脚”的口谚。(唐兴桥为杨梅洲上一汊河桥, 。(唐兴桥为杨梅洲上一汊河桥 上打飞脚”的口谚。(唐兴桥为杨梅洲上一汊河桥, 打飞脚”为方言,含跑步驱寒之意。) “打飞脚”为方言,含跑步驱寒之意。) 新中国成立后,湘潭交通开始翻开新的篇章。在 新中国成立后,湘潭交通开始翻开新的篇章。 水路占据着最重要地位的同时, 水路占据着最重要地位的同时,铁路和公路也获得了 较快的发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 较快的发展。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湘潭湘江铁路大 桥的建成,以及随后湘黔铁路的通车, 桥的建成,以及随后湘黔铁路的通车,使湘潭市与全 国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1961年建成的湘潭一大 国各地的联系更加密切;1961年建成的湘潭一大 是千里湘江上的第一座公路大桥, 桥,是千里湘江上的第一座公路大桥,不仅沟通了湘 潭市河西河东两地区, 潭市河西河东两地区,也极大地加强了华东与西南地 区的联系。 区的联系。
曲靖悠久的历史文化
沧海桑田, 沧海桑田,谁曾想到现在的曲靖几亿年前曾是 茫茫大海。 茫茫大海。无论是世界上最早的鱼类化石的发 还是各类更晚期的鱼类化石群。 现,还是各类更晚期的鱼类化石群。曲靖一次 又一次的震惊世界。 又一次的震惊世界。
1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曲靖,就有了众多的人类活动,开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曲靖,就有了众多的人类活动, 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的曲靖 始曲靖人类文明的历史
富源大河遗址出土的莫斯特石器
珠源人下颔骨化石
新石器时期,距今3 新石器时期,距今3千—1万年前的新石器时期遗址和采 集点遍及全市;采集于沾江源洞内的“珠源人” 集点遍及全市;采集于沾江源洞内的“珠源人”下颔骨 化石和采集于麒麟区珠街堡子陡坑洞的炭化稻, 化石和采集于麒麟区珠街堡子陡坑洞的炭化稻,经碳十 四测定,为距今5000±50年和公元前 年和公元前1175±50年 四测定,为距今5000±50年和公元前1175±50年,则有 力地说明了珠江上域的曲靖先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 力地说明了珠江上域的曲靖先民在距今3000年以前就已 创造了自己的农业文明。 创造了自己的农业文明。 曲靖也是云南发现农业文明最早的地方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