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用汽车的历史与现状
解放汽车发展回顾
解放品牌历史发展回顾本文将主要回顾解放牌汽车的历史。
解放品牌诞生于1956年,随着第一辆解放卡车驶下装配线,中国结束了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作为共和国之长子,解放牌汽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国家建设中最重要的公路运输工具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解放品牌更是凭借自主创新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不过近两年其销量持续下滑,市场份额也有所降低。
即便如此,解放品牌仍然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回到中国汽车工业初创的日子。
◆解放品牌的诞生(1949年-1953年)汽车最早于1901年被引入中国,但到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尚未建立起自己的汽车制造厂,各种汽车均依赖进口。
据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张兴业回忆,当时偌大的中国只有5万辆汽车。
1、计划兴建汽车厂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始考虑筹建汽车工业。
1949年12月,毛主席前往苏联访问时参观了斯大林汽车厂,当他看到一座座高大的厂房和一辆接一辆驶下装配线的汽车时,便对随行人员说:“我们也要有这样的大工厂。
”1950年,中苏两国政府商定,由苏联帮助中国建设一座综合性的汽车制造厂。
该工程被列入“一五”计划苏联援建的首批重点工业项目。
当时苏联给予中国12亿卢布的贷款(利息1%、有附加条件)。
同年,中央人民政府重工业部成立了汽车工业筹备组,确定优先生产载货汽车,按照苏联先进标准建立汽车工厂,聘请苏联专家负责车型设计的方针与步骤。
经中苏双方商议,最终决定打造一座年产3万辆吉斯150型载货汽车的工厂。
2、汽车厂选址争论关于汽车厂的选址,曾经有过不少争论。
有人提议建在八百里秦川的西安,但年产3万辆的汽车厂需用电24000千瓦/年,而西安只能提供9000千瓦/年,再修建一座新电站需要几年时间;还有人提议建在首都北京,但造车需要钢铁20万吨/年,而首钢要5、6年后才能实现这个产量。
最后,周总理指示:“吉斯制造厂设于东北长春附近。
”长春地处东三省中心,东北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扎实的工业基础,且京哈铁路紧临厂区。
中国汽车发展史
峥嵘50载: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虽然 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 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 联系起来。家庭轿车市场孕育多年的潜能被无限放 大,富裕起来的中国人对轿车激发了强烈的购买能 量,渴望拥有一辆自己的轿车不再是遥远梦想,中 国轿车工业的春天开始到来。
• 中国人拥有的第一辆汽车是1902年送给慈 禧太后的礼物。
三、中国第一辆自制汽车
1929年5月,辽宁迫击炮厂的“民生牌”载重汽车
我国的第一辆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 问世,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 厂制造。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 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 车。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 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 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 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 国自制汽车的先河,终究是值得钦佩的。
东风EQ140 型越野汽车
峥嵘50载:借船出海 (1984年~1997年)
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 史的前台。1984年1月15日,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 普诞生。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 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 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同年,南京汽车引 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 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生产 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 汽车148万辆。
中国越野汽车市场消费分析
公关策略
越野汽车企业在公关策略方面主要采取危机 公关、媒体关系、社会责任等方式。通过这 些方式提升企业形象、信誉和口碑。
06
未来市场预测与展望
市场增长预测
01
预测方法
基于过去几年的销售数据和行业专家 意见,采用趋势分析法、回归分析法 等多种方法对未来市场增长进行预测国越野汽车市场将 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年复合增长率将 达到5%-10%。
产品性能对比分析
舒适性能
长安汽车和上汽大通在舒适性方面表现较 好,而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则稍逊一筹。
A 动力性能
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在动力方面表 现较好,而长安汽车和上汽大通稍
逊一筹。
B
C
D
价格水平
吉利汽车和长城汽车的价格相对较低,性 价比较高;而上汽大通和长安汽车的价格 稍高,但配置更为丰富。
外观设计
促销活动
企业会采取多种促销活动来吸引消费者,如现金优惠、购车 折扣、置换补贴等。此外,还会与金融机构合作,提供灵活 的金融方案,如分期付款、零首付等,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渠道策略与销售网络
渠道策略
越野汽车市场主要采取经销商渠道策略 ,通过与各地汽车经销商合作,将产品 推广到各地市场。同时,为满足消费者 线上购车需求,也会开展线上销售业务 。
03
原因分析
随着国内消费者对越野汽车的需求不 断增长,以及政府对汽车产业的支持 政策,越野汽车市场有望继续扩大。
行业发展趋势与热点
1 2 3
电动化趋势
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技术的进步,越野汽车电 动化趋势日益明显,未来几年,电动越野车将成 为市场热点。
智能化趋势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越野汽车的智能化程 度也将不断提升,智能驾驶、车联网等技术将得 到广泛应用。
中国汽车发展史
3、全方面发展阶段(1981~2023年)
• 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导下,汽车工业进入全方面发展阶段。汽车 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 旳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构造,变化“缺重少轻”旳生产格局; 引进技术和资金,建设轿车工业,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 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汽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 增长。在这23年中,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大变革,成为中国汽 车工业旳一种旧时代旳结束和一种新时代开始旳分水岭。
• 该车是德国本茨企业1898年旳产品,设有4个座位,发 动机在前排底座下方,经过链条驱动后轮。汽车旳造 型还算气派,但谈不上豪华,采用开式车身,6根垂直 旳杆子支起一种精美旳顶棚,车头还挂着两盏精美旳 黄铜煤油灯,更为杰出旳是钢板弹簧悬架和4只充斥气 体旳轮胎大大提升了汽车旳平顺性.
• 1923年后来,上海已陆续出现了从事汽车或零部件销售、汽车 出租旳洋行。1929年汽车进口量已达8781辆,世界各国汽车蜂 拥而入,193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为38484辆,却没有一辆国产 汽车,不少有知之士都想制造中国旳汽车,可是限于当初旳情 况,都没能实现。
• 1966年此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主要格局是形成一大四 小5个汽车制造厂及一批小型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 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国产汽 车17万辆(其中一汽合计生产15万辆)。
2、成长阶段(1966~1980年)
• 1964年,国家拟定在三线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为主旳第二汽车 制造厂,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第二个生产基地,与一汽不同, 二汽是依托我国自己旳力量创建起来旳工厂(由国内自行设计、 自己提供装备),采用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 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旳先进成果移植到二汽)旳 措施,同步在湖北省内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要点协作配套厂。 一种崭新旳大型汽车制造厂在湖北省十堰市兴建和投产,当初 主要生产中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二汽拥有约2万台设备, 100多条自动生产线,只有1%旳关键设备是引进旳。二汽旳建 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以自己旳力量设计产品、拟定工艺、 制造设备、兴建工厂旳纪录,检验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和有关 工业旳水平,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种新台阶。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第三代军车MV3(1)
近日网友上传了一篇来自中央企业红旗班组(科室)标杆事迹汇编的文章,文章中首次披露了我军第三代军用卡车竞标和性能概要。
这篇文章称我军新一代军用车辆的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外同期水平。
全文摘要如下: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技术中心军车设计室,是中国一汽为开发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而组建的专项设计开发团队。
这支攻坚破难、敢打硬仗的开发团队,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以他们创新的智慧和拼搏的汗水,出色地完成了我军新一代军用战术车辆的开发。
这不仅充分展示了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强大的自主研发能力,标志着中国一汽开始重新搭建解放越野车产品平台、重振军车与越野车研制事业,而且将全面提高我军中型战术军车的机动作战和作战保障能力,缩短我军轮式车辆装备与发达国家当代战术车辆的技术差距,实现我军车辆装备的跨越式发展,满足我军未来发展战略及作战使用需求。
学习国外先进的军车技术,获得了大量难得的技术资料,在没有任何参考样车的情况下,这些技术资料为MV3的研发起到了关键的指导作用。
经过项目团队两年多的艰苦努力,达到国际当代军车先进技术水平的MV3终于预研制成功,并得到军方的高度认可,使中国一汽在总装组织的“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研制订购一体化”招标中脱颖而出,战胜二汽、陕汽两家现役军用越野车生产厂,获得独家中标,承担起了新一代中型系列战术军车研制的历史使命。
解放新一代中型高机动性通用战术车辆(以下简称MV3),是在美、德、俄等发达国家,以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为支撑,采用大量新技术、新材料,不断发展、提升综合技术性能,车辆装备智能化趋势日益突现;国内现役军用越野车呈现技术老化,电子化、信息化几乎空白,产品保障性较差;国外对军用越野车关键技术实行壁垒,根本找不到也买不到开发所需的对标资料和参考样车,加之中国一汽已近20年没有研发生产军用越野车等困难条件下开始的。
这就意味着MV3关键技术的研发几乎从零开始,可谓是中国一汽卡车开发以及我国军队车辆研制史上最难的开发项目。
红胡漫谈“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技术发展简史历史回顾”
红胡漫谈“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技术发展简史历史回顾”转载声明:本文为网络转载,仅于论坛内部交流,任何其他商业用途,应与原作者联系。
本文发表于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国际展望》杂志我国第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技术发展简史历史回顾一、前言上个世纪初期,以内燃机车为代表的机械力成为现代作战手段发展的标志。
它的出现使军队的作战效力出现了革命性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沉重的问题:就是如何保障这些大型武器的部署、展开和攻防机动?依靠传统的畜力-人力支援,显然是难以胜任。
这时候大型军用越野汽车作为保障现代战争重要的装备,对战争进程的影响力日臻明显。
因此,研制发展大型军用越野汽车的工作,受到诸多军事强国的普遍重视,这一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表现得极为明显。
到战争结束时,代表着盟军最重要作战力量的前苏联和美国装备的军用汽车分别达到了66.5万辆和100万辆之多,其中有接近30%以上是大型军用汽车。
这些车辆主要用于牵引重型火炮、拖曳大型装备和运载军用辎重运输,以支援前线重型装甲部队推进作战。
经过战后几场局部战争的洗礼,重型越野车对装甲部队的这种强大支援作用在战后表现得愈加明显。
经过战后10年国民经济的稳定恢复,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美欧国力较为强盛机械工业基础较好的国家纷纷制定新一代重型军用越野车发展计划。
上个世纪50年代末期,随着第一个国民经济建设五年计划的完成,我国力的逐渐增强,机械工业学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军队现代化建设也摆上了共和国领导人的案头。
在前苏联的帮助下,人民解放军大量装备了摩托化/机械化建设的基本装备——中型坦克和重型火炮,装甲输送车的研制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但是也同时出现了一个相当尴尬的局面,就是作为机械化部队建设中一些“非主流地面武器”装备却相对滞后,严重影响我国摩托化/机械化部队在作战空间上的推进速度。
虽然当时我国在前苏联的帮助下,已经研制成功一汽解放CA-30越野车和60式履带牵引车,但是这两种装备用于重型武器的牵引作业都存在无可回避的缺陷。
军车的发展史.doc
国内外军用汽车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综述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是一场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作战,军用汽车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之一,是军队战斗力中机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完成后勤服务的物质基础。
美军M977重型扩大机动性战术卡车美军轮式车辆中的重型运输车是指载重量在8-10吨以上的车辆。
美军现装备的重型运输车主要有M915系列14吨级车、M123系列10吨级车和M977重型扩大机动性运输车等。
近年来,由于美军军费紧缩,使运输车辆现代化建设进程受到严重影响。
按20世纪90年代车辆发展规划,美军特别重视重型车的标准化建设。
一:汽车的起源马车和蒸汽机车以及19世纪的三轮汽车都可算作现代汽车的始祖。
在铁路诞生以前,陆上道路通常是未铺路面的,因此,中世纪欧洲的骡马商队很普遍。
后来,随着道路的改善,出现了宽轮子的四轮货车和公共马车。
那时候的陆上运输成本高,而且客货运输安全系数低,陆上交通除受气候条件限制之外,还受水陆交叉、盗劫和战争等问题的影响。
到17世纪,这种格局随着公路的改进而开始被打破。
自古以来,人类就梦想一种自己运动的车辆。
利用风力作动力的车是人类向车辆自动行驶方面迈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600年,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 (SimonStevin)制造出双桅风车,借助风力最高车速可达24km/h。
然而,汽车的由来是由发动机的制造而产生的。
1711年,苏格兰一名叫做托马斯·纽科门(ThomasNewcomen)的铁匠发明了大气蒸汽机;1765年,英国格拉斯戈大学的工人詹姆斯·瓦特(JamesWatt)改进了纽科门的蒸汽机,节省燃料75%,热效率提高到3%,研制出世界上第1台实用的蒸汽发动机,实现了作业机和动力机的结合;到1784年,蒸汽机就进入大规模生产,并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机时代,进一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769年,法国工程师尼古拉·居纽(NicolasCugnot)利用蒸汽机制造出世界上第1辆无需人畜推拉、使用蒸汽机作动力驱动车辆的三轮车,它是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4资料:中国军车发展历程
红岩CQ260 自1966年起,四川汽车制造厂的建设完全由国内承担,同时对引进的车 型也进行了部分改进,1974年该厂开始生产红岩CQ260重型越野汽车, 随后CQ260被CQ261所取代。
延安牌SX250 1975年,我国自行研制的载重量5吨的延安牌SX250(6*6)军用越野 汽车在陕汽投产。 SX250和CQ261在部队中的主要应用仍然是为炮 兵部队牵引重型火炮,此外SX250的底盘还被用于81式122毫米40管 火箭炮、野战油料运输加注车、重型机械化桥等装备。
60、70年代的军车
东方红DFH665 1966年8月16日,洛阳第一拖拉机制造厂试制成功了我国第一辆军用重型越野汽 车,命名为东方红DFH665,而且1967年月10月该车投入小批量生产,1970年正 式投入批量生产,并实现了小批量出口。东方红DFH665不仅是我国第一辆自行 研制生产的军用重型越野汽车,而且还是我国生产的第一辆使用风冷发动机的军 用车辆,该车主要装备陆军炮兵部队,用于牵引130毫米加农炮、152毫米加榴炮 等师属火炮。
90年代的军车
东风EQ1系列 东风EQ1系列的装备主要是用于大量的公路运输,由于越野性能相当有限, 其主要提供在和平时期和非紧急状况下一种低成本运输工具,其出现在90年 代,有很多的变型型号。
解放 CA1091 解放 CA1091 也叫CA141,是一部5吨4X2载重卡车,用于取代解放CA10,但 是这类卡车并不是解放军标准装备,大部分用于公路运输。
南京NJ2045 南京NJ2045 是南京依维克生产的1.5吨4X4汽车,主要用途是作为轻型多 用途车辆,其的变型车NJ2046用作空降型高机动车辆或特殊用途车辆。他 的出现主要是弥补军中作为救火车和医护车灯车辆的不足。
21世纪后的军车
中国专用汽车发展历程
中国专用汽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1. 创立起步阶段(20世纪50-70年代):我国专用汽车的生产最早起步于消防车和军用车的改装。
1956年7月,一汽建成投产后,首次使用解放牌卡车底盘进行改装,成功研发出了自卸车、运油车等基础专用车型,在市场上获得较大成功。
2. 快速发展阶段(20世纪80-90年代):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加快,国民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居民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汽车改装工业快速发展,国内各类汽车改装企业也引进了大量的国外先进技术和产品。
1983年6月,全国首次改装汽车、专用汽车新产品展评会在北京召开,标志着专用汽车行业作为我国汽车工业的一个重要独立领域正式形成。
进入90年代后,我国专用汽车企业开始更加注重引进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并进行新产品的自主研发,专用汽车品种得到了较大丰富。
3. 稳定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汽车工业总体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
随着公共财政投入的不断加大,基建、医疗、运输、安防等领域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大幅推动了专用汽车的普及,技术水平也随之大幅度提高,产业规模逐步扩大。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如需了解更具体的信息,可以查阅汽车工业相关的书籍或者咨询相关专家学者。
简述中国汽车的发展阶段
简述中国汽车的发展阶段中国汽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
在起步阶段,中国汽车产业面临着众多挑战。
上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生产汽车,但规模非常有限,只生产简单的载货车和军用车。
然而,由于技术落后和资源紧缺,中国汽车产业一度陷入困境。
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中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起来。
20世纪80年代,中国汽车工业开始引入外资和技术,与国际汽车厂商合作建厂,开始生产一些小型轿车和商用车。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学习和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国汽车市场逐渐扩大,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从2000年开始,中国汽车产销量就连续多年增长,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市场之一。
国内自主品牌逐渐崭露头角,与合资品牌竞争日益激烈。
国内企业开始注重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中国汽车工业的整合与重组也加速进行,形成了一些拥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
目前,中国汽车产业进入了创新发展阶段。
科技创新成为推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中国政府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了未来汽车工业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共享出行等新兴领域正在迅速崛起,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新亮点。
中国的汽车企业也在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与科研院校和技术创新企业的合作,加速推进汽车技术的创新和应用。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的发展经历了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创新发展阶段。
中国汽车工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逐渐赶超国际先进水平。
随着科技创新的加强和政府支持的持续,相信中国汽车产业将会在未来持续发展,并为世界汽车工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越野车发展史
越野车是一种为越野而特别设计的汽车。
主要特点是四轮驱动,较高的底盘、较好抓地性的轮胎、较高的排气管、较大的马力和粗大结实的保险杠。
越野车不但可以在野外适应各种路面状况,而且给人一种粗狂豪迈的感觉,在城市里,也有很多人喜欢开越野车。
越野车越野车是军用汽车大家族中的成员,大都具有一定的越野行驶能力。
也就是说,这些汽车能在质量很差的路面或者根本没有路的地区和战场上行驶,因而有着能“吃苦耐劳”的本领。
后来,为了满足作战的需要,又出现了一种越野能力更强的军用汽车,它就是通常所说的军用越野汽车。
越野汽车有三位弟兄,综载重能力各不相同。
载重能力大的,叫做重型越野汽车;载重能力小的,叫做轻型越野汽车;而居于轻、重之间的,叫做中型越野汽车。
越野汽车一般都是全轮驱动的,除了4轮和8轮全驱动的车以外,还有6轮驱动的越野汽车。
它们突出的优点是,载重量大,越野本领强。
以6轮全驱动的中型越野汽车来说,它可以载重7吨,最高车速为每小时90公里,能爬60°的坡。
全驱动,为的是一个轮子陷入泥中打滑以后,其它的轮子还能驱动汽车离开困境,否则就要等人家来拖了。
历史1、越野车在最早研发出汽车,它就成为了一种极度奢侈,象征身份的物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汽车逐渐成为了一种代步、运输的工具,从而又派生出来了各种不同用途的汽车,而且从它的功能上越分越细,其中就演变出来一种车型就是越野吉普车。
它的诞生无疑产生了无限的贡献。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艾森豪威尔将军说:美国靠三种工具,吉普车、登陆艇、达科它运输机,赢了这场战争。
吉普车具有结构简单、结实和通用性极好,能在各种地形上行驶,可以完成千奇百怪的任务,最早是专门为战争设计的车辆,机动性能大为提高,对战争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3、吉普车的线条方方正正,没有任何与性能无关的附件,在设计制造过程中只考虑坚固实用、加工简单、成本低廉,似乎和艺术品没什么关系。
其实,这是一种偏见。
吉普车不论是代步、搬运、牵引、舒适、豪华、名贵、和美观的外表不是它的本质。
我国军用特种车辆现状及发展
我国军用特种车辆现状及发展为适应新的战场形势的发展和变化,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军用特种车辆的生产。
随着高科技发展以及国际间政策经济形势的变化,战场上的军用车辆装备也在随之而变化。
国际形势变化促使军用特种车辆向军民两用方向发展。
军用特种车辆行业发展现状1、我国军用特种车辆发展的现状截至2008年底,全国公告内专用汽车企业达到862家,其中有50%的企业或多或少、不同程度的生产军用汽车,约有30%的企业生产军用特种车辆。
我国大型汽车企业如一汽、东风、陕汽、重汽等许许多多厂家都在生产各种军用车辆。
其中军用重载特种车辆是军队装备的重要后勤保障车辆,并作为各种常规及战略武器的运载/发射平台,是中国现代国防设备中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生产重型军用特种车辆的专业厂家主要有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的重型车系列、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的北方奔驰系列、中集车辆(山东)有限公司的铁马系列、万山特种车辆制造厂的军车系列、泰安特种车制造厂的军车系列等。
这些厂家技术上各有所长,是我国军用特种车辆发展的代表。
生产军用挂车、军用罐车的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挂车集聚地在山东梁山一带,罐车集聚地在湖北随州一带。
然而,大多数企业生产的则是军民两用专用汽车。
有许多企业一年只生产几辆军车。
众多的生产厂家制造的军用特种车辆都是采用重型汽车底盘。
如军用半挂汽车列车是坦克、火炮、工程机械等军用重装备陆地机动的重要武器装备之一,具有运载能力大,最大载重量可达上百吨;机动性好,既可公路运输也可越野运输,速度快,能运载装备快速及时地到达预定地域;目标小,便于伪装隐蔽;对运输路线选择余地大,使用灵活方便。
军民两用专用汽车产品品种较多,几乎涉及方方面面。
如军民两用方舱生产企业较多,全国约有50家。
其中军用方舱采用焊接钢结构框架,框架满足国家军用方舱的强度要求,框架表面喷涂集装箱专用防锈底漆和面漆(军绿色或迷彩色),安装防盗专用三叉锁,还可根据需方要求开窗、设计隔断、假装附属装置等。
国内外军用汽车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综述
2军用汽车的功用、分类及性能要求 2.1军用汽车的功用 军用汽车是指用于军事目的的汽车,它是军队的重要装备之一,是“热兵器时代”军队战斗力中机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完成平时训练任务、战时战斗及支援勤务的物质基础。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作战,是诸兵种的联合作战。它不仅是一场十分突出、空前激烈、瞬息万变、发展神速的战争,而且是一场气候、地理多变,战场环境恶劣,武器系统庞杂,物资消耗成倍增长,后勤补给难度极大的战争。赢得这样一场战争,没有大批量、多品种和高性能的军用汽车是不可想象的。 军用汽车不仅能及时地向战区输送兵员、军械、弹药、油料、医药和生活用品等,而且还可以直接参与战争,牵引各种火炮,运输、发射导弹和火箭,打击目标,并且机动灵活地转移。-- 2.2军用汽车的分类 军用汽车的分类不单纯是一种学术性的问题,而是涉及到军队装备计划以及生产安排。军用汽车一般分为履带式和轮式两大类,根据防护性可以分为装甲式和非装甲式。本文只涉及非装甲轮式汽车。非装甲轮式军用汽车按驱动方式可以分为全轮驱动型和多轮驱动型,如4×4、6×6、8×8、 4×2、6×4、8×4等。按车型可以分为小汽车、大客车、卡车、牵引车、自卸车、油罐车、厢式车、特种车等。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典型的分类方法。 2.2.1按载重量分类 按载重量可分为轻型汽车、中型汽车和重型汽车。 各国对载重吨位的划分有所差别。对于越野汽车,美国等国家一般这样划分: a)轻型越野汽车:越野载重≤3.5t; b)中型越野汽车:3.5t<越野载重<10t; c)重型越野汽车:越野载重≥10t。 我国划分越野汽车的标准为: a)轻型越野汽车:越野总质量≤5t; b)中型越野汽车:5t<越野总质量≤13t; c)重型越野汽车:13t<越野总质量≤24t; d)超重型越野汽车:越野总质量>24t。-- 2.2.2按设计要求分类 按设计要求可以分为民用汽车、特别设计的军用汽车和军民通用汽车。 a)民用汽车:由工业部门设计,大批量生产,供给工业、农业、交通、商业等部门使用的汽车。军方使用时涂上橄榄绿。 b)特别设计的军用汽车:为满足军队特种任务及要求而专门研制的军用汽车,其性能要求以武装部队的要求为根据。 c)军民通用汽车:属于民用汽车系列,既可以民用,又可以为了适应军队的要求而进行若干改进和变型设计或增加一些附加装置后军用。 2.2.3按机动性分类 机动性是指车辆从一个地域向另一地域移动的能力。根据军用要求,通常将机动性分为战略机动性和战术机动性: a)战略机动性是指汽车能用飞机、轮船、火车等运输工具,方便、快速地实施战略转移的性能,它要求汽车的外形、质量、结构等都能适应各种运输方式的要求和限制,能够方便地上下运输工具、吊装和固定。这种性能也称为汽车的运送性能。 b)战术机动性是指汽车能够在各种道路,特别是在坏路和无路条件下通行的能力。 由于军用汽车在从一地域向另一地域机动的过程中,既有可能在公路上行驶,也有可能在坏路和无路地面行驶。为此,又提出了道路机动性和越野机动性的概念。根据行驶条件,军用汽车可以分为公路型汽车和越野型汽车。 a)道路机动性是指汽车在铺装公路或急造道路上行驶的性能。良好的道路机动性,决定于汽车的动力性能、制动性能、转向性能、续驶里程等,是个综合性的使用性能指标。 b)越野机动性简称越野性,是指汽车在一定的载重或牵引重量下通过松软地面、坎坷不平地面以及各种障碍的能力。 根据机动性等级,军用汽车可分高机动性汽车、标准机动性汽车和低机动性汽车: a)高机动性汽车:装备师及师以下从事战斗及战术支援的部队,它应尽可能跟随在履带车辆之后,需要有极高的越野能力; b)标准机动性汽车:装备军及军以下部队,不在前沿战区使用,均为全轮驱动的越野汽车; c)低机动性汽车:装备军及军以上的汽车运输部队,不强调越野能力,主要在公路上行驶,主要是4×2、6×4、8×4型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分类方法不是独立的,一辆汽车的分类可以是以上多种分类方法的综合。-- 2.3对军用汽车的性能要求 对军用汽车的要求是经过多年的生产、使用后逐步明确的。“机动、火力、防护、通讯”是现代军队战斗力的四大物质要素。战争表明,军队需要有特种结构的汽车,这种汽车必须采用大量民用车辆的通用化部件和机件。对这种汽车的基本要求是:可靠,能在野外条件下行驶,经济且动力特性好;在野外条件下的保养和修理必须简便,续驶里程要长,能牵引挂车和特种设备,并能安装各种车厢、专门设备和武器。对军用汽车最重要的性能要求是机动性要求和适应性要求。 2.3.1机动性要求 军用汽车的机动水平是汽车通过性、动力性、平顺性、操纵性、可靠性、视野性等性能的综合反映。对军用汽车机动性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a)通过耕地、沙漠、雪地、沼泽等松软地面的能力; b)越过垂直障碍及沟渠的能力; c)爬坡及在侧坡上行驶的能力; d)通过崎岖不平地面的平均速度; e)操纵性能以及各方面的灵活性; f)通过水区障碍的能力;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史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第一阶段:中国汽车工业诞生于1953年,主要是以轿车和军用车为主,但这些车辆都是仿制苏联的车型。
2. 第二阶段:1978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开始引进外资和技术,与国外汽车厂商合作,成立了许多中国自己的汽车品牌,如吉利、比亚迪、长城等。
3. 第三阶段:从2000年开始,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随着国内消费市场的增长和国外汽车厂商的进入,中国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也加速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
4. 第四阶段:2015年以后,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中国汽车工业也开始了转型和升级,许多汽车厂商开始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投入和研发力度。
总的来说,中国汽车工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模仿到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了一个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汽车大国。
不为人知的几款中国轮式装甲车
不为⼈知的⼏款中国轮式装甲车2019-08-10早期的中国轮式装甲车中国装甲兵⾸次对外敌作战投⼊的就是轮式装甲车。
当时,在傅作义将军⼗分专业的指挥下,中国的装甲汽车(轮式装甲车)突然出现在抗⽇战场,发挥了极⼤的威⼒。
这也记录了中国的装甲车辆⾸次在对外敌作战中的英勇战伤,中国装甲兵将⼠⾸次在对外敌作战中的流⾎。
1949年后,解放军从苏联引进了BTP64⼩型装甲汽车(轮式装甲车)。
这是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装甲汽车之⼀,装备⼀挺⼤⼝径机枪,可以击穿当时各国的装甲车装甲。
1960年前后,中国引进了苏联BTP-152装甲输送车。
该车实际上是由苏联151和157卡车改装的装甲汽车,在当时性能尚可。
同期中国还少量引进了苏联BTP-40装甲输送车。
该车实际上是由苏联“嘎斯”63卡车改装的轻型装甲汽车,可作为指挥车和侦察车使⽤。
⾃制轮式装甲车的尝试中国引进了苏联BTP-152装甲输送车之后,曾⽤卡车⾃⾏改装了部分装甲汽车,⽤于西部公路,对付美国中央情报局武装和训练的宗教极端恐怖分⼦。
当时美国尚⽆RPG这类轻便有效的反坦克武器,所以这样的装甲汽车⾜以令恐怖分⼦畏惧。
在普通的汽车底盘上装配⼀个装甲外壳,就成为装甲汽车。
⽽正规的军⽤装甲车其发动机和车轮等部件与装甲车体结为⼀体。
所以两者相⽐,装甲汽车往往装甲薄弱,机动性也不及正规的军⽤轮式装甲车。
随着时代的发展,今天性能和成本均低的装甲汽车往往提供给警⽅或军⽅后勤部队。
⽽武装警察尤其是正规军在作战中不再使⽤装甲汽车。
前⼏年⼴告很⽕的⼀家民企拼装的装甲汽车,它只是在普通的依维柯汽车底盘上装上⼀个薄铁⽪外壳,对付缺乏武器的疑犯毫⽆问题。
但在⾼危环境中,抗战时期的步机枪都能将这种装甲汽车击穿,使⽤该车的警察的反映可想⽽知。
所以后来不得不让专业军⼯单位⽇以继夜地紧急研制⽣产合格的警⽤装甲车予以替代。
国产64式轮式装甲输送车64式轮式装甲输送车(题图)是于1964年设计定型并正式命名的,以CA30型越野汽车底盘为基础,采⽤⽆⼤梁⾻架结构型式,所以它是⼀种装甲车⽽不再是装甲汽车。
深圳军用汽车发展历程
深圳军用汽车发展历程深圳军用汽车发展历程始于1980年代末期。
1988年,深圳军车厂正式成立,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专业生产军用汽车的企业。
在成立之初,深圳军车厂主要生产运输车辆,如装甲货车和军用卡车,为解决军队后勤运输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随着军车需求的增加和技术的进步,深圳军用汽车的品种逐渐丰富。
1995年,深圳军用汽车厂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代轻型武装装甲车辆,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
该型号装甲车辆具有高速度、全路况通行能力强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各个军事作战环境中。
2000年代初,深圳军用汽车厂开始向专业化和国际化发展。
在国内市场的基础上,该厂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出口产品到多个国家和地区。
并且,深圳军用汽车厂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汽车企业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在技术研发和生产管理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些措施为深圳军用汽车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中国国防实力的提升和需求的变化,深圳军用汽车厂加大了技术创新的力度。
在改进传统军用汽车的基础上,该厂开始研发新型军用汽车,如武装直升机地面保障车辆和无人驾驶车辆等。
这些新型军用汽车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更好的机动性和更强的适应能力,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到了2010年代,深圳军用汽车厂在军用汽车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该厂生产的军用汽车产品不仅质量过硬,而且设计独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深圳军用汽车以其先进的技术和优质的产品赢得了国内外市场的认可,成为国内一流军用汽车生产企业。
当前,深圳军用汽车厂正努力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大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
该厂已经开始研发新能源军用汽车和智能化军用汽车,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和军事技术的更新迭代。
同时,深圳军用汽车厂积极关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致力于研发更加节能、环保的军用汽车产品。
在未来,深圳军用汽车将继续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加强国内外合作,深圳军用汽车将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为国内外军队提供更好的军事装备和后勤保障。
军车的发展史
欢迎共阅国内外军用汽车发展历史、现状及趋势综述在现代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是一场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的作战,军用汽车成为军队的重要装备之一,是军队战斗力中机动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顺利完成后勤服务的物质基础。
美军M977重型扩大机动性战术卡车美军轮式车辆中的重型运输车是指载重量在8-10M915系列14吨级车、M123系列10按20世纪90一:汽车的起源17世人类向车辆自动行驶方面迈进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1600年,荷兰数学家西蒙·斯蒂文(SimonStevin)制造出双桅风车,借助风力最高车速可达24km/h。
然而,汽车的由来是由发动机的制造而产生的。
1711年,苏格兰一名叫做托马斯·纽科门(ThomasNewcomen)的铁匠发明了大气蒸汽机;1765年,英国格拉斯戈大学的工人詹姆斯·瓦特(JamesWatt)改进了纽科门的蒸汽机,节省燃料75%,热效率提高到3%,研制出世界上第1台实用的蒸汽发动机,实现了作业机和动力机的结合;到1784年,蒸汽机就进入大规模生产,并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把人类带入蒸汽机时代,进一步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1769年,法国工程师尼古拉·居纽(NicolasCugnot)利用蒸汽机制造出世界上第1辆无需人畜推拉、使用蒸辆蒸汽机汽车的速度只有4km/h利用蒸馏法提取易燃烧的汽油,1878年才由和尤金·兰根(EugenLangen)13%,它与现代内燃机的原理很1885年,德国人威尔霍姆·迈巴赫(WilhelmMaybach)获得第1个发动机专利。
由于轻便和操作简单的内燃机的出现,完全改变了汽车的动力状况。
1886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KarBenz)和戈特里布·戴姆勒(GeottliebDaimler)相继发明了汽车。
卡尔·本茨采用木料制造的三轮汽车是世界上公认的第1辆真正投入使用的汽车,他把自制的内燃机安置在一辆三轮马车前后轮之间的车体上,从而研制出第1辆商业的无马车辆——三轮汽车,它以18km/h的速度走出了世界汽车史上的第1步。
北京吉普发展史
上世纪50年代,中国一直无法自行生产吉普车,初期的吉普主要是指解放战争时期遗留下来的美式军用吉普(附图1),而在1955年以后那么主要为从苏联进口的GAZ-69系列车型。
随着60年代初期中苏关系的恶化,吉普车的国产化就成了亟待解决的大事。
于是,中央军委发出指示:一定要尽快开发出部队装备用车,以满足国防建设的需要。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呈报李富春副总理,建议以研制成功"东方红"轿车的北京汽车制造厂为基地,生产轻型越野车。
1961年元月,国防科委批准了上述建议,确定生产车型型号为210(附图2),这就是今天战旗系列车型的鼻祖。
附图1:美威利斯吉普附图2:北京210吉普车该车在外部结构上明显受 MB/GPW的影响:只是水箱护罩格栅改为横条,引擎盖改为弧型线条;车辆底盘和车身布置和MB/GPW类似,在车门处也只有一个缺口。
引擎已改为仿“伏尔加〞的直列4缸.51.5KW的发动机(492Q)。
驱动桥的结构和“东方红〞轿车相同,使用左右两局部半桥在中间拼合。
方向机、变速器、分动器结构和GAZ-69相似。
在此后的两年中,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精兵强将,全力开发试制新中国的第一代轻型越野车。
到 1963年4月,先后试制出300多辆BJ210轻型越野车,后经部队使用和试验后得到一致好评。
1964年,在全国新产品展览会上获得一等奖。
之后,在一次军委扩大会议上,局部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部队首长和高级将领观看并试坐了 BJ210后提出一些意见: BJ210只有两个门,上下车不方便,而且车身偏小,不符合军用指挥的实战要求。
当时担任我军副总参谋长的张爱萍上将指示,在BJ210的根底上,设计一种车身稍大、四门、双排座、宽畅舒适的军用指挥车,其性能指标不能低于嘎斯69。
仅隔半年时间, BJ211和BJ212两个样车便诞生了。
在试制BJ212时,正好赶上开全国人代会,各大军区的司令员都来京开会。
会议期间,他们对BJ210、BJ211和BJ212进行综合评定,最终大家一致认为BJ212各项性能比拟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军用汽车的历史与现状中国在50年代研制的WZ521轮式装甲车,这种装甲车只是起到了部分的临时替代作用。
新中国由于工业基础薄弱,这种轮式装甲车实际上只是一种装甲汽车,并不是真正的轮式装甲车。
从无到有取之于敌对中外军用汽车曾做过系统研究的北京特种工程机械研究所吴学雷先生认为,根据现有可查文献资料,有关我军军车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抗日战争时期的1937年底,当时,由中央军委组建了往返于延安和西安、重庆等地的我军第1支汽车运输队。
它主要由国内外友人赠送和自购的十几辆汽车组成。
到了19 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全军共有从各抗日根据地陆续缴获的军车400余辆。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军车的主要来源仍是从敌方手中缴获的战利品。
如我华东野战军在鲁南战役中,一举全歼国民党军队第1快速纵队,缴获汽车470辆,并以此为基础组成华东野战军特种兵纵队;从各个战场第1年缴获的汽车为1200余辆,第2年缴获汽车两千余辆,第3年缴获汽车成倍增加。
在4年各次战役中总共缴获各种汽车两万两千余辆。
“取之于敌”的军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我军在战场上的机动力和战斗力,从解放区人民夹道欢迎子弟兵的炮车队到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在南苑机场阅兵时的美式吉普,都形象地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军军车的状况。
BJ2020SMZ从依靠进口到仿制解放后,为保卫新中国的胜利果实,一方面要平息国内的残余敌对势力,另一方面要解决赴朝参战志愿军的前线作战的急需,这对几百万军队和民兵的装备运输和机动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据有关资料统计,自1951年起,国家每年进口1万多辆汽车。
到1957年底,全军的汽车装备总数已达九万两千余辆。
其中苏式汽车五万五千余辆,占70%以上;法国等国家的汽车数量为两万两千余辆,占了近25%;东欧其它国家汽车近三千辆,仅占3%左右。
然而,处于帝国主义经济封锁和军事包围的建国初期,无论是从国家安全还是军队的正轨化建设的需求,都不可能只依靠国外进口的汽车来维持。
国际、国内形势都刻不容缓地要求我国必需具有自行制造军用汽车的能力。
在第“一五”计划的1953年,毛泽东主席亲自写下“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纪念”的题词。
三年后“一汽”建成投产,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开始扭转军用汽车完全依靠进口的局面。
通过苏联的援助,一汽开始仿制嘎斯系列越野车,投产3年即为军队装备3.5吨级4-2型CA10汽车七千余辆,两年之后又试制出2.5 吨级6-6型CA30越野汽车。
而对于0.5吨??1吨级的轻型越野车,当时除了从苏联进口的约4000辆外,大部分是战后遗留下的美式吉普。
重庆长安汽车厂的工人与技术人员在没有任何经验和生产基础的艰苦条件下,对美制CJ-5吉普做了测绘设计,于1958年5月研制出我国第一辆越野车“长江牌”46型,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阅兵式上成为振奋国人的一个激动场面。
值得一提的是,“长江牌”46型越野车实现了近一千四百辆生产量,其积累的资料和成功经验为北京汽车制造厂日后的发展打下了重要的基础。
城市猎人自力更生的“第一代”军用汽车1960年12月13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下达第一机械工业部所属的北京汽车制造厂研制、生产轻型越野车的任务。
12月30日,一机部汽车局召开了由总参谋部和总后勤部等七个部门参加的专题会议,明确了我军迫切需要的用于军用指挥车的轻型越野车,并具备牵引轻型火炮、防化、无线电通讯设备等功能,要求尽快组织实施试制,根据部颁标准将车型定为BJ210型。
为了实现国产军车的系列化,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于1961年6月批准成立的军用轮式车辆专业组统一制定了军用汽车发展规划,组织研制、试验、定型,协调生产。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拟定出《军用轮式车辆系列化方案》,经中央军委贺龙、聂荣臻、罗瑞卿等领导同志审批,于1963年5月1日颁发实施。
方案确定研制生产0.5吨、1吨、2.5吨、3.5 吨、5吨和7吨级的6种军用车辆基本车型。
以这6种车型为基础,可发展20多种变型车,改装成若干种专用车,基本达到军用车辆装备系列化、通用化和标准化要求。
1963年开始,一机部按照军用车辆系列化方案,分别在第一汽车制造厂和南京汽车制造厂组织1 吨、2.5吨和3.5吨级越野汽车的生产。
1964年确定了在三线新建以生产越野车为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四川(重庆红岩)和陕西汽车制造厂,生产0.5 吨、5吨和7吨级的越野汽车。
60年代后期,由北汽制造的BJ212轻型越野车和南汽的NJ230先后投产;洛阳拖拉机厂研制的5吨级东方红665重型牵引车也开始装备部队。
1974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建成EQ240汽车生产线,开始生产3.5 吨级EQ245越野汽车。
到1980年,国产第一代军用轮式车辆的6种基本车型(0.5吨级4-4型BJ212、1吨级4-4型NJ230、2.5吨级6-6型CA30、3.5吨级6-6型EQ245、5 吨级6-6型SX250、7吨级6-6型JN25 2和CQ261)全部实现了批量投产的预期目标。
与此同时,70年代初期研制的6 -6型延安SX250、黄河JN252、红岩CQ261越野汽车与东方红DFH665一起构成了我国军用重型越野汽车的第一代装备,扭转了重型武器牵引车不相匹配,小车拉大炮的状况,满足了部队的部分急需,为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防建设做出了贡献,并对我国整个汽车工业水平的提高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从6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已形成每年为军队提供万余辆汽车的生产能力,总后勤部于70年代初开始,以国产军车底盘为基础,研制改装通用特种车和专用配套车,解决各军兵种所需的特种车辆装备需求。
据资料统计,到1985 年,全军经改装的国产通用特种车和专用配套车已占装备车辆总数的四分之一,其中仅海军、空军、炮兵、坦克、通信、雷达、工程、防化、导弹等军兵种的专用配套车,就接近全军装备总车数量的六分之一;而空军装备的通用特种车和专用配套车,已占其总车数量的一半以上。
在此期间,海、陆、空军的车辆的装备有了很大改善,炮兵、工程、通信、防化兵部队基本实现了摩托化;组建了两个摩托化军,步兵团开始装备汽车,并淘汰了部分马车。
军队车辆开始更新换代,陆续替换苏式车辆和60年代初装备的旧式国产汽车。
中国军车在这一发展时期,体现了中央政府强大的领导组织能力及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责任感和非凡的创造能力,在技术数据、图纸资料和制造设备都极其贫乏的艰苦条件下,凭“自力更生”的精神为我国军队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在这一时期所锻炼出来的自行开发能力及其自力更生的精神一直延续至今,也成为今天中国汽车产业中能够不依赖“合资”模式而自主发展的一方空间。
523式轮式装甲车参加了1984年国庆阅兵,但该车越野能力明显不足。
第一代军车BJ212“引进技术”带动“第二代”军车研发基于自力更生的第一代军车其意义是巨大的。
但受制于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车辆的技术性能、质量指标、越野载重吨位和牵引重量还不能适应军队武器装备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为此,从1975年开始,总后勤部会同各军兵种车管部门和科研单位,拟定了《第二代军用汽车系列型谱》。
90年代初期开始第二代军用汽车的研制,确定采用0.5 吨、1.5吨、3.5吨、5吨、7吨和12 吨等6个吨级的基型车。
在前30年自行开发、自行制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以北汽、南汽、二汽、东风等为骨干的轻型越野车板块;以中国重汽集团属下的陕西汽车制造厂、济南汽车制造厂和四川汽车制造厂、包头北方奔驰重型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西南车辆制造厂等为骨干的中型越野车板块;以泰安特种车制造厂、万山特种车辆制造厂等为骨干的重型、超重型越野车板块以及以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为代表的重型特种车基地。
随着“改革开发”政策的深入,军车的开发工作亦获得了“引进技术”的带动,1984年1月15日,北京汽车制造厂与美国汽车公司(1987年后被美国克莱斯勒兼并)合资经营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标志了中国的汽车制造业拉开了“引进”、“合资”的序幕;中国重汽集团也成为国内率先引进奥地利斯太尔等先进系列车型的成功范例。
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由此进入了“全球化”的发展期。
在轻型越野车吨级段有代表性的车型是:北京吉普自主开发的BJ2022型4×4越野车;南汽集团利用IVECO技术开发的1.5吨级NJ2045型软、硬顶型、卡车型越野车;东风汽车公司开发的4吨级EQ2061E、EQ2102等全军通用的、为多军兵种专用配套的中型系列越野车;还有陕汽总厂生产的SX2150型5吨军用越野汽车等。
(2007年07月26日)在中型越野车板块中中国重汽集团的“黄河”系列(后采用奥地利斯太尔(S TEYR)技术),在我军在役载重车中占有重要地位。
另外还有陕汽(亦采用了斯太尔技术)研制的SX2190型七吨级、SX2270、SX2300型12至15吨级越野车;北方奔驰公司7吨级1926A和10吨级2629A型越野车;西南车辆制造厂7. 5吨6×6型XC2030载重车、8吨级8×8型XC2200系列多用途车等,用于我军现代化装备和防空武器系统的运载。
在重型和超重型越野车板块中有代表性的车型是万山特种车辆制造厂WS2 300型15吨级、WS2400型20吨级、WS2500型28吨级越野车。
该系列车主要用作导弹发射车和运弹车。
泰安特种车制造厂以20 吨级TA5380重型火箭炮武器系统的配套车辆、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发射车、装填车、相控雷达车配套车辆为主,还生产了25吨级TA5450变型车作为火箭炮发射车底盘;30吨级TA55 70和TA5570A变型车作为导弹运输车和导弹运输转载车底盘。
作为军用特种车的重要制造基地汉阳特种汽车制造厂已有近40年的历史,自80年代以来开始研制为武器系统配套的重型特装车,有代表性的产品如汉阳HY473(6×6)牵引车和HY962半挂平板车等。
目前主要系列产品是20吨级以上的用于重型装备运输的半挂式牵引车。
这类军车一方面是为现代高科技战争的重型武器装备配套;另一方面,是为了在极短时间内为部队进行巨大消耗物资的补给。
研制承载能力更大的重型化军车和满足复杂武器系统配套的军车已不仅成为军用装备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也是对一个国家汽车制造基础和能力的巨大挑战和有力牵动。
92式轮式步兵战车从1995年开始在解放军地面部队陆续服役,主要装备快速反应轻机械化步兵师。
BJ2020S战车春秋如果把运载型军车比作军队的“好马”,那么装甲军车则是锐利的“快刀”。
装甲军车在部队中的装备数量是衡量陆军攻击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我国自1958年开始研制用于输送步兵协同坦克作战的531履带式装甲人员输送车。
1963年,首批531装甲输送车交付部队,命名为63式装甲输送车。
1968年,改进型A5 31装甲输送车开始大量生产,在1981-1985年期间形成了系列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