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气象预报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候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主要探讨气候因素对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等方面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的基本内容涵盖了气候要素观测与分析、农作物气候学、农田环境气象学、农业灾害气象学等方面。
本文将对农业气象学的复习资料进行详细介绍,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一、气候要素观测与分析1.气温观测:气温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气象因素之一,影响着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气温进行观测和分析,了解不同气温条件下作物的适应性和光合作用等生理过程。
2.降水观测:降水对于作物的生长和灌溉农业至关重要。
农业气象学通过观测和分析降水的时空分布、强度和类型等参数,为作物的生长管理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3.日照观测:日照是光合作用的重要能量来源,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开花结果至关重要。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日照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日照时数、光照强度等与作物生长发育的关系。
4.风速观测:风速对于灌溉、植被生长和病虫害传播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风速进行观测和分析,研究风速与农业生产之间的关系。
5.湿度观测:湿度是农作物生长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影响作物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等生理过程。
农业气象学需要对湿度进行观测和分析,了解湿度对作物的影响机制及管理要点。
二、农作物气候学1.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不同作物对气候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农业气象学需要研究作物的温度、降水、光照和湿度等条件要求,为种植合理作物和合理管理提供依据。
2.作物的生态适应特性:不同作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生态适应特性,包括生长季节、耐旱耐涝性、光合作用强度和光合产物积累等方面。
农业气象学需要了解作物的生态特性,为作物种植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3.作物的生产力模型:通过对气候、土壤和农作物的相互作用研究,农业气象学可以建立作物生产力模型,预测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变化。
这对于作物的种植决策、灌溉调度和病虫害管理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农科气象学复习题(附答案)

农科⽓象学复习题(附答案)第⼀章地球⼤⽓(8分)1、⼤⽓是由⼲洁⼤⽓、⽔汽和液态和固态微粒组成的混合物。
2、什么是⼲洁⼤⽓:指除去⽔汽及其他悬浮在⼤⽓中的固、液体质粒的整个混合⽓体;⼲洁⼤⽓的主要成分是氮、氧和氩。
3、⾼层⼤⽓中的臭氧主要是在太阳紫外辐射作⽤下形成的,⼤⽓中臭氧浓度最⼤的⾼度是 20~30km 。
4、⼤⽓中的臭氧的作⽤:1)吸收太阳紫外辐射中全部的紫外C和部分的紫外B,保留对地⾯⽣物有利的紫外A;2)同时影响⼤⽓温度的垂直分布。
5、⼤⽓中⼆氧化碳浓度⽩天、晴天、夏季⽐⿊夜、阴天、冬季⼩。
⼤⽓中的⼆氧化碳的作⽤:1)⼆氧化碳是绿⾊植物进⾏光合作⽤不可缺少的原料;2)⼆氧化碳能够强烈吸收和放射地⾯和⼤⽓长波辐射,对地⾯和空⽓有增温效应。
6、列举⼤⽓中⽔汽的重要作⽤:1)天⽓、⽓候变化的主⾓;2)直接影响地⾯和空⽓的温度;3)⾃然界中⽔分由海洋向陆地转移的使者;4)影响动植物的⽣长发育。
7、列举⼤⽓中⽓溶胶粒⼦的重要影响:1)吸收太阳辐射,削弱到达地⾯的太阳辐射;2)吸收地⾯长波辐射并放射⼤⽓逆辐射,缓冲地⾯的辐射冷却;3)降低⼤⽓能见度;4)充当⽔汽凝结核,对成云致⾬有重要作⽤。
8、根据⼤⽓物理性质的垂直分布,可将⼤⽓从低到⾼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成层和散逸层。
9、对流层⼤⽓的主要特点:1)集中了3/4以上的⼤⽓质量和⼏乎全部的⽔汽,是天⽓变化最为复杂的层次;2)温度随⾼度升⾼⽽降低;3)空⽓具有强烈的对流和乱流运动;4)⽓象要素的⽔平分布不均匀。
第⼆章辐射(16分)1、名词解释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于单位⾯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以S表⽰,单位W/m2光照度:阳光在物体表⾯的照度,⼤⼩决定于可见光的强弱(P56)太阳常数:当⽇地距离为平均值时,在被照亮的半个地球的⼤⽓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平⾯上的太阳辐射强度称为太阳常数,以S0表⽰,通常采⽤1382W/m2太阳⾼度⾓:太阳平⾏光线与地表⽔平⾯之间的夹⾓称为太阳⾼度⾓,⽤h表⽰(00<=h<=900)可照时数:不受任何遮蔽时每天从⽇出到⽇落的总时数,以⼩时、分为单位(即昼长)⽇照百分率:是实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它的⼤⼩说明阴晴情况,数值⼤说明晴天多光照时间:可照时数与暮曙光的总称(⽇出前和⽇出后的⼀段时间内,⾼空⼤⽓的散射辐射仍能投射到地⾯,称为暮曙光,持续时间⾼纬长于低纬,夏季最长,冬季最短)⼤⽓质量数:指太阳辐射路径上单位截⾯积空⽓柱的质量(在标准状况下,太阳光垂直投射到地⾯所经过的路径中,单位截⾯积空⽓柱的质量称为⼀个⼤⽓质量数,是⽆量纲量)地⾯有效辐射:地⾯辐射与被地⾯吸收的⼤⽓逆辐射之差,称为地⾯有效辐射地⾯净辐射:在单位时间内,单位⾯积地⾯所吸收的辐射与放出的辐射之差,称为地⾯净辐射,亦称地⾯辐射差额光合有效辐射:能被植物吸收⽤于光合作⽤、⾊素合成、光周期现象和其他⽣理现象的太阳辐射波谱区(在这个波谱区内量⼦能量使叶绿素分⼦呈激发状态,并将⾃⾝能量消耗在形成有机化合物上),这段波普称光合有效辐射2、基尔霍夫定律、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和维恩位移定律的内容和应⽤(P36——38)3、太阳⾼度⾓的影响因素:1)⼀年中太阳直射纬度的位置;2)⼀天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农业气象学主要知识点及答案

农业气象学主要知识点绪论1.气象要素:表明大气物理状态,物理现象的各项要素。
主要有:气温,气压,风,湿度,云,降水以及各种天气现象。
2.平行观测:同时观测气象要素和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的研究方法。
第一章大气1.大气的主要组成成分大气是由各种气体混合组成的,按其成分可分为干洁空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3类。
气溶胶是指大气中处于悬浮状的花粉和孢子,盐粒,火山和宇宙尘埃等固体小颗粒及小水滴冰晶等。
2.对流层的主要特点对流层是靠近地表的大气最底层,夏季厚,冬季薄。
厚度占大气层厚度的1%,质量占大气质量的3∕4,是水汽的主要聚集区域。
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气温直减率:每上升100米,气温约平均下降0.65℃。
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
受热多,气流上升,降水多;受热少,气流下沉,降水少。
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受纬度,海陆,地形因素影响。
3.大气CO2浓度变化对作物的影响①环境中的CO2浓度升高将使光合速率加快,积累更多的光合产物。
②CO2浓度升高,减小气孔导度,降低植物蒸腾作用,提高水分利用率。
③CO2浓度升高,C3植物增产百分率高于C4植物。
④植物长期生长在高CO2浓度下,有利于减轻其它环境因子对植物的胁迫作用。
⑤CO2浓度升高,植物体内类胡萝卜素含量提高,能为叶绿素提供保护。
⑥高CO2浓度条件下,植物体内C素含量增加,使C/N比升高,影响作物品质。
⑦CO2浓度升高引起气温升高,导致虫害加剧,影响作物品质。
第二章辐射1.辐射概念:物质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发射能量,这种放射方式成为辐射。
高于绝对零度的物质都能向外放出辐射。
四个特点:①辐射要有温度。
②辐射是一种物质运动。
③辐射具有热效应。
④辐射具有波粒二象性。
2.太阳高度角概念:是太阳光线与地球表面切线所成的夹角。
在0~90度之间变化。
太阳高度角越小,等量的太阳辐射能光束所分散的面积越大,地表单位面积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就越少。
计算方法:sin h=sinφsinδ+cosφcosδcosωh:太阳高度角;φ:观测点纬度;δ:观测时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δ的绝对值=23.5°sinN; N表示观测日期离春分或秋分中较短的日数。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绪论1、气象:地球大气中每时每刻发生的风、云、雨、雪、雷电、旱涝、寒暑等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统称大气现象,简称气象。
2、气象要素: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常用各种定性和定量的特征来描述,这些特征量,成为气象要素。
主要的气象要素有:辐射量、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大气压力、风、云、降水、蒸发、能见度等。
3、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
4、主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条件):一定的照度和光照时间,一定的空气温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是植物不可缺少的生存条件,常被称为主要的农业气象要素或主要的农业气象条件。
5、农业气象学的研究的理论基础(五个定律):基本生活因子同等重要性环境因子对植物的非同等重要性限制因子最适阈限临界阈限6、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平行观测原则。
是区别于单纯农业研究和气象研究的主要特点之一。
思考:1、农业气象学与气象学的根本区别在什么地方?2、气象学与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任务是什么?3、农业气象学常用哪些方法来研究?地理播种法分期播种法地理分期播种法人工气候实验法数理模拟法、田间试验法、统计数学法、遥感法等第一章地球大气1、氮气 78%氧气 21%氩气干洁大气二氧化碳臭氧大气的组成稀有气体水汽杂质2、对流层特点:(1)集中了整个大气3/4的质量和几乎全部的水汽。
大气中的各种天气现象(风云雨雪等)都发生在这一层,对天气分析和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2)气温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每上升100m 下降0.65℃γ为气温直减率,即气温铅直梯度。
γ>0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γ=0时,表示气温不随高度变化而变化; γ<0时,表示气温随高度升高而升高(逆温层)。
逆温是环境中很重要的大气现象,许多严重的污染事件都与之有关。
逆温现象出现时,气层稳定性强。
导致排放的气体污染物累积并产生污染事故3、对流层分层(0~16km )(1)下层:0~2km摩擦作用、对流运动和乱流运动最强烈气温、空气湿度等有明显的日变化、水汽丰富,风速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在各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1、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所发生的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更概括地说研究大气的科学应称做___4___。
①大气物理学②地球物理学③物理气象学④大气科学2、大气中各种物理过程发生的能量来源最主要的是___2___。
①宇宙天体来的能量②太阳、地面和大气放射的能量③火山、地.震等地球内部释放的能量④海洋潮汐产生的能量(二)多项选择(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及以上正确答案)3、主要农业气象条件是__236___(选填3个)。
①气压②气温③湿度和降水④风⑤云⑥光照⑦能见度4、农业气象研究工作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是_3567____(选填4个)。
①归纳法②演绎法③实验法④气候分析法⑤人工气候实验法⑥地理播种法⑦分期播种法5、农业气象学研究的对象是___134__。
①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气象条件② 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天气现象③栽培植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④栽培植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产品数量⑤饲料动物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状况(三)名词解释6、气候:传统的气候定义为一地多年某一时间段内的大气统计状态7、天气学.:研究天气变化的基本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来分析历史天气规律、诊断现在天气过程、预测未来天气趋势从而服务于国民生产和人们生活得一门科学。
8、气象学是研究大气中各种现象的成因和演变规律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科学9、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气象条件相互作用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是把农业生产对象与天气气候联系在一起的科学体系,是农业科学和气象科学相互渗透而形成的边缘学科,也是应用气象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地球大气(一) 单项选择14、干洁大气主要由__2___。
①O2、O3、CO2和固体微粒组成②N2、02 、Ar组成③O2、CO2、Ar组成④N2、CO2、O3组成15、大气中臭氧主要集中在_2______。
①散逸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O与O2易合成O3,②平流层,因该层紫外线辐射强,易形成O3 ③对流层,因该层温度低,O3不易分解④近地层,因该层温度高,O与O2易合成O316、大气中的二氧化碳_3____。
农业气象总复习解读

农业气象总复习(2010、5)绪论一.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有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的一门科学。
二.农业生产与气象学之间的关系.:1、气象要素作为自然资源为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的提供它们所需要的能量与物质2、农业生物的生命过程必然要受到气象条件的有利与不利的影响3、通过气象条件对外界其他因子的作用,从而综合影响农业生产4、气象条件中光、热、水、气等因子的不同组合对农业生产会有不同的影响第一章、大气一、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液体微粒=大气二、大气的结构:垂直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散逸层。
一、对流层:1、定义:为云、雾、雨、雪发生的主要层次,是气象学研究的重点层次,但不足大气厚度的1%,平均厚度为十几km。
2、三大特征:①气温随Z升高而降低,气温直减率γ=-dT/dz②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③对流运动强3、厚度:一般来说,对流层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分布特点为:a.低纬度:17~18km;b.中纬度:10~12km;c.高纬度:8~9km。
二、气温直减率1、概念:描述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常采用垂直温度梯度的概念,并规定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为正值。
故常简称为气温直减率。
1.温度: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1)摄氏温标(℃)(2)绝对温标(oK)(3)华氏温标(℉)2.气压:任一高度的气压就是在这个高度上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大气柱重量:P=Mg/A=Mg单位:百帕(hpa)或毫巴(mb)、mmHg、大气压1百帕=3/4mmHg; 1个大气压=1013.3hpa3.湿度:表示空气潮湿程度或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a.水汽压e:大气中水汽所具有的压强。
单位同气压,mb、mmHgb.饱和水汽压E:在一定温度下,单位体积的空气所能容纳的最大水汽压强。
c.相对湿度:e与E要在同温下的比值才是f。
f反应了空气距离饱和的程度。
d.饱和差d:d=E–e在温度相同时,E与e的差值。
农业气象总复习解读

农业气象总复习(2010、5)绪论一.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中所有气象问题及其解决门路的一门科学。
二.农业生产与气象学之间的关系.:1、气象因素作为自然资源为农业生产直接或间接的供给它们所需要的能量与物质2、农业生物的生命过程必定要遇到气象条件的有益与不利的影响3、经过气象条件对外界其余因子的作用,进而综合影响农业生产4、气象条件中光、热、水、气等因子的不一样组合对农业生产会有不一样的影响第一章、大气(1)、大气的构造,垂直分层,构成,一、大气的构成: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液体微粒=大气大气中各成分的作用大气构成主要作用干主要N2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洁成分O2保持生物活动的必需物质空次要CO2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对地面保温气成分O3汲取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过度紫外线的损害水汽成云致雨的必需条件;对地面保温;经过水相变化改变气温固质、液微成云致雨的必需条件二、大气的构造:垂直分为五层,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闲逸层。
2)、对流层的特色、厚度,气温直减率的概率。
一、对流层:1、定义:为云、雾、雨、雪发生的主要层次,是气象学研究的要点层次,但不足大气厚度的1%,均匀厚度为十几km。
2、三大特色:①气温随Z高升而降低,气温直减率γ=-dT/dz ②气象因素水平散布不均匀③对流运动强3、厚度:一般来说,对流层厚度从赤道向两极减小,散布特色为:a.低纬度:17~18km;b.中纬度:10~12km;c.高纬度:8~9km。
二、气温直减率1、观点:描绘大气温度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常采纳垂直温度梯度的观点,并规定温度随高度的高升而降低为正当。
故常简称为气温直减率。
2、指的是四周大气温度的变化,是变量。
(局地变化)3)、主要气象因素的观点和单位,温度、气压的观点个单位。
表示湿度观点的水汽压与饱和水汽压、饱和差、相对湿度、露点温度的观点1.温度: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单位:(1)摄氏温标(℃)(2)绝对温标(oK)(3)华氏温标(℉)2.气压:任一高度的气压就是在这个高度上单位面积所蒙受的大气柱重量:P=Mg/A=Mg单位:百帕(hpa)或毫巴(mb)、mmHg、大气压1百帕=3/4mmHg;1个大气压3.湿度:表示空气湿润程度或水汽含量多少的物理量。
农业气象学基础复习0714(景元书)

练习3 一株绿色植物在单位时间内,在以下能量相等的
不同的光照下,使光合作用产物最多的光照是 ( )
A、红光 综合作用 B、蓝紫光 C、绿光 D、白光
(1) 最有效部分,红橙光与蓝紫光; (2)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
第三章 热量条件与农业生产
主要内容
● 三基点温度及其共同特征 ● 界限温度及其农业意义
● 二氧化碳饱和点与补偿点
● 群体上方和群体内CO2通量公式
及各项意义
● CO2浓度时空变化规律 ● CO2气源及人工设施内适施时间与浓度 ● 风对农业生产的主要影响
第六章
农业气象模式简介
主Hale Waihona Puke 内容● 农业气象模式的定义、作用及其分类
● 农业气象系统的特征 ● 农业气象模式建立的步骤及应考虑的因素
● 近地层和土壤温度调控的理论基础
覆盖、灌溉、加热、农业技术措施
第四章
水分条件与农业生产
主要内容
● 水的农业意义 ● 农田土壤水分平衡方程及各分量的意义 ● 土壤中水的受力情况及土壤水分类型
● 土壤水分常数的定义及对作物的有效性
● 土壤水势及其组成 ● 渗透、径流和降水的关系 ● 影响水分入渗的因素 ● SPAC水分传输过程和水分流动规律 ●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和滞后现象
● 作物蒸散及其影响因子 ● 作物需水量、表征参数及其组成 ● 作物水分临界期、水分关键期及其异同 ● 水分调控技术
干旱类型、涝害、湿害
汇集雨水、径流,蓄水保土技术,提高农业水分
效率
第五章 CO2、风与农业生产
主要内容
●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源和汇 ● 碳循环过程 ● 植物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 ● 二氧化碳增加对植物的影响
● 生理辐射和光合有效辐射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绪论 第一章名词解释1农业气象学 : 概念: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2气象要素:表征一定地点和特定时刻天气状况的大气变量或现象。
如温、压、湿、风、降水等。
3温室效率:是指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之后,也同时向宇宙和地面发生辐射,对地面起保暖增温作用。
4温度直减率:由于对流层与地面接触,空气从地面或的热量,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逐渐降低,平均值为-0.65℃/100m辨析题1 天气和气候的区别?答:天气是短期的,气候是长期的。
所谓天气,只是短时间的天气现象。
气候是指长时间天气现象延续的一个平均状态,所以时间尺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天气具有易变性,气候具有稳定性。
2大气的组成答:大气组成:现代大气一般是由一些永久的水汽、气体、雾滴冰晶和尘埃等物质混合而成,这种混合物一般分为三类:干洁大气,水汽和气溶胶粒子。
1.干洁大气对人类活动比较大的成分是氮、氧、臭氧和二氧化碳2.大气中的水汽来自江河湖海潮湿物体表面的蒸发,主要集中在低层大气中,水汽密度随高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少3气溶胶是有大气中的悬浮状态的土壤、肥料、浓烟、盐等小颗粒,火山和宇宙尘埃、微生物、植物孢子和花粉、小水滴、水晶等。
3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说出对流层的主要特征答:由下到上依次是:对流层,平流层、热层、散逸层、星际空间。
对流层特点1、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所有的水汽都集中在该层。
大气中主要的天气现象,云、雨、雾等都形成于该层。
是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对象。
2、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Υ的平均值为0.65℃/100m。
3、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
4、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4简述农业气象学的含义答: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是大气科学与农业科学相互交叉渗透形成的一门边缘学科。
研究内容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和变化规律,受气象条件影响和制约的农业问题及其解决途径,农业设施农业生物群体,农业生产技术和措施对周边气象和微气象环境环境的影响及调控途径等。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

《农业⽓象学》复习资料(有答案)《农业⽓象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太阳辐射——太阳时刻不断地向周围空间放射巨⼤的能量,称为太阳辐射能,简称太阳辐射。
2、蒸发速率——单位时间从单位⾯积上蒸发的⽔量。
3、辐射通量——单位时间通过任意⾯积上的辐射能量。
4、空⽓绝热变化——⼀块空⽓在没有热量收⽀时,由于环境⽓压的变化,引起⽓块体积改变⽽导致温度变化称为空⽓绝热变化。
5、⽔汽压——空⽓中由⽔汽所产⽣的分压强。
6、降⽔——从云中降落到地⾯的⽔汽凝结物。
7、天⽓——⼀定地区短时间内⼤⽓状况(风、云、⾬、雪、冷、暖、晴、阴等)及其变化的总称。
8、⼩⽓候——任何⼀个地区内,由于其下垫⾯性质的不同,从⽽在⼩范围内形成的与⼤⽓候不同特点的⽓候称为⼩⽓候。
9、⽔平地转偏向⼒——因地球⾃转使空⽓质点运动⽅向发⽣改变的⼒称为⽔平地转偏向⼒。
10、⽣物学零度——维持⽣物⽣长发育的⽣物学下限温度。
11、季风——由于海陆之间的热⼒差异,产⽣的以年为周期在⼤陆与海洋之间⼤范围地区盛⾏的随季节⽽改变的风称为季风。
12、⼤⽓温室效应——⼤⽓中CO2等温室⽓体的存在,其选择吸收作⽤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样,阻挡了地⾯向外的辐射,增强了⼤⽓逆辐射,对地⾯有保温和增温作⽤。
13、太阳光能利⽤率——单位⾯积上作物产量燃烧所放出的热能与作物⽣长期中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的百分⽐。
14、⼲绝热变化——⼲空⽓或未饱和的湿空⽓,在绝热上升或绝热下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称为⼲绝热变化。
15、相对湿度——空⽓中实际⽔汽压与同温下饱和⽔汽压的⽐值。
16、⽓旋——是中⼼⽓压⽐四周低的⽔平旋涡。
17、雾——当近地⽓层的温度下降到露点温度以下,空⽓中的⽔汽凝结成⼩⽔滴或凝华成冰晶,弥漫在空⽓中,使能见度<1km的现象。
18、梯度风——⾃由⼤⽓中⽓压梯度⼒、地转偏向⼒和惯性离⼼⼒达到相互平衡时的风称为梯度风。
19、⽓候系统——指包括⼤⽓圈、⽔圈、陆地表⾯、冰雪圈和⽣物圈在内的,能决定⽓候形成、⽓候分布和⽓候变化的统⼀的物理系统。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

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农业气象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 辐射:物体以电磁波或粒子的形式放射和传送能量的方式。
2 太阳常数:在大气上界,当日地间处于平均距离时,垂直于太3 阳光线平面上,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所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4 太阳高度角:太阳平行光线与水平面的夹角。
5 太阳方位角:太阳光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与当地子午线的交角。
6 太阳赤纬δ:即太阳光线在地球上的直射点的地理纬度。
7 可照时数: 指日出到日没的时间间隔,亦称昼长。
8 光照时数:指日出和日没后的一段时间内地面得到的高层大气的散射光。
9 日照百分率:任一地点的日照时数与可照时数的百分比。
10 大气质量数:表示太阳辐射穿过大气的的厚度。
11 大气透明系数:指透过一个大气质量数后的辐照度与透过前的辐照度的比值。
12 散射:指太阳辐射被大气层中的各种气体分子、尘埃、云滴等微粒改变传播方向而投向四面八方的现象。
13 太阳直接辐射: 指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的太阳辐射。
14 散射辐射: 直接辐射通过大气时被空气和其他悬浮颗粒所散射的部分。
15 辐射光谱: 太阳辐射的波长范围,大约在0.15-4微米之间。
在这段波长范围内,又可分为三个主要区域,即波长较短的紫外光区、波长较长的红外光区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可见光区。
16 辐射通量密度: 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单位W ?m -2。
对某一物体表面而言有辐照度和辐出度的分别。
17 总辐射:指直接辐射辐照度(S′ )和散射辐射辐照度(D)总和18 大气逆辐射:指大气辐射投向地面的部分(弱于地面辐射)。
19 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e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 ? Ea之差。
20 净辐射:指地球表面在任何时刻的辐射能总收入与总支出的差值(或称辐射平衡或地面辐射差额)。
21 光合有效辐射(PAR):太阳辐射中对植物光合作用有效的光谱成分。
22 植物的感光性:植物的发育速度对光照长短反应的特性。
23 光能利用率:植物光合产物中贮存的能量占所得的能量的百分率。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

农业气象学复习题农业气象学是一门研究气象条件与农业生产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它涉及到气候资源的利用、农业气候区划、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农业灾害的预防与减轻等方面。
以下是一些农业气象学复习题的内容:一、基础概念1. 农业气象学的定义是什么?2. 描述农业气象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哪些方面?4. 什么是农业气候区划?其目的是什么?二、气候资源与农业生产5. 气候资源对农业生产有哪些影响?6. 如何根据气候条件选择适宜的作物种植?7. 描述气候对作物生长周期的影响。
8. 气候条件如何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三、农业气候区划9. 农业气候区划的基本原则是什么?10. 描述农业气候区划的一般步骤。
11. 农业气候区划对农业生产有何指导意义?四、作物生长与气象条件12. 作物生长需要哪些气象条件?13. 描述温度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14. 降水量如何影响作物生长?15. 光照对作物生长有何作用?五、农业灾害与气象16. 常见的农业气象灾害有哪些?17. 描述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8. 什么是洪涝灾害?它如何影响农业生产?19. 如何通过气象预报预防农业气象灾害?六、农业气象服务20. 农业气象服务的目的是什么?21. 描述农业气象服务的内容。
22. 如何利用农业气象服务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七、案例分析23. 分析一个实际案例,说明气象条件对特定农作物的影响。
24. 讨论气象条件对农业灾害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措施。
八、综合应用25. 如何将农业气象学知识应用于农业生产实践?26. 描述农业气象学在现代农业中的作用。
通过这些复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农业气象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这些内容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农业气象复习资料.doc

名词解释活动积温:生物在某一生育期(或全生育期)中,高于生物学下限温度的日平均气温的总和。
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以后,以辐射方式向四周释放能量,其中射向地面的部分。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交角。
是决定地面太阳辐射通量密度的重要因素。
在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在日出日落时为0,正午时达最大值活动面(作用面):凡是辐射能、热能和水分交换最活跃,从而能调节邻近气层和土层温度或湿度状况的物质面。
相对湿度(U):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切边线:风向、风速发生急剧改变的中间不连续线小气候:在大气候条件相同情况下,由于下垫面结构和性质不同引起局部辐射、水分、乱流交换收支不平衡低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气压区。
气压值有中心向外逐渐增高。
蒸腾系数:作物形成一克干物质所需的水分含量。
大气环流:大范围空气运动的平均状态。
导热率:当温度垂直梯度为1 °C/M,单位时间通过水平截面积所传递的热量。
农业气象学:是研究农业生产与环境气象条件相互关系与作用的科学,由农业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渗透形成。
终霜期:春季末次霜冻。
初霜冻:秋季初次霜冻。
无霜期:春季最后一次霜冻至秋季第一次霜冻之间的天数。
有霜期: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的纬向分布特性而划分的带状气候区。
大陆度:表示某地的气候受大陆影响的程度。
水分临界期:在作物生长发育的整个过程中,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
气候带:根据气候要素或气候因子的带状分布特征而划分的纬向带。
锋面:是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交界面。
二:天空题干洁大气中,按容积计算含量最多的四种气体是:邈宝、氫和二氧化碳。
大气中臭氧主要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吸收长波辐射。
近地气层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一般白天比晚上低_,夏天比冬天低。
水汽是大气中唯一能在自然条件下发生三相变化的成分,是天气演变的重要角色。
农业气象学复习要点

农业气象学复习要点第一章大气本章重点和难点:明确大气各组成成分的作用,掌握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规律,了解大气再铅直方向上各层次的主要特点。
1.1 大气的组成1.1.1 干洁大气的组成主要成分(前四种成分排序);氧和臭氧的作用;二氧化碳浓度变化规律及其在农业上的意义。
1.1.2 水汽的作用1.2 大气的铅直结构大气铅直方向的分层依据;层次名称;各层温度的变化规律;对流层特点第二章辐射本章重点和难点:掌握辐射定律、太阳高度角、昼夜长短随纬度和季节变化的规律,学会太阳高度角、可照时间、太阳直接辐射、散射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的计算方法。
2.1 辐射的基本知识2.1.1 辐射的基本概念辐射单位;黑体和灰体2.1.2 辐射的基本定律普朗克定律的意义、基尔霍夫定律推论,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意义、计算;维恩定律意义2.2 太阳辐射2.2.1 太阳常数和太阳辐射光谱2.2.2 太阳辐射在大气的减弱2.2.2.1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吸收辐射的物质;吸收的量很少(不是大气的主要热源)2.2.2.2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散射的概念;分子散射规律(能解释天空和海洋的颜色);粗粒散射规律2.2.3 太阳视运动:太阳高度角定义、计算(特别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2.2.4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2.4.1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大气质量数与透明系数的概念;水平面与坡面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表达式;影响因素散射辐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总辐射的概念与影响因素2.2.4.2 地面反射辐射;反射率的影响因素2.3 地面和大气辐射2.3.1 地面辐射:地面长波辐射波普、强度、作用。
2.3.2 大气辐射:大气辐射波普、强度、作用;“温室效应”概念。
2.3.3 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影响因素2.3.4 地面净辐射地面净辐射的概念与表达式2.4辐射与农业光合有效辐射的概念可照时间定义、可照时间及日出日落时间计算;光照时间的概念;光照时间和可照时间随纬度和季节的变化规律第三章温度本章重点和难点:深刻认识物质的热特性及其影响因素,掌握土温和大气温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长我温度与农业生物之间关系的基本理论,学会积温学说及其在农业上的应用。
农业气象学总复习

农业气象学总复习农业气象学总复习第一章绪论(P.1—9)第一节气象与气象学气象、气象学定义第二节农业气象学*1、农业气象、农业气象要素、农业气象条件概念2、农业气象学的研究对象(两方面)(1)农业生物和农业生产过程对农业气象条件的要求与反应;(2)农业生产对象和农业技术措施对农业气象条件的反馈作用。
3、农业气象学研究的理论基础(五个基本定律)(1)基本生活因子同等重要(或不可替代)性定律(2)环境因子对于植物的非同等重要性定律(3)限制因子定律(4)最适阈值(或因子共同作用)定律(5)临界阈值定律4、农业气象学研究方法(七种)(1)分期播种法(2)地理播种法(3)田间实验法(4)植物人工气候室法(5)统计学方法(6)数理模拟方法(7)遥感法第二章地球大气(P.12—23)第一节大气的组成1、大气的组成:干洁大气、水汽、杂质2、各种组成成分(N2、O2、O3、CO2、水汽、杂质)在气象学和生物学上的意义第二节大气的铅直结构*1、大气铅直分层(五大层次)(1)对流层[下层(摩擦层):贴地气层、近地气层]、(2)平流层、(3)中间层、(4)热成层(热层或暖层)、(5)散逸层2、对流层的特点(四方面)(1)集中了80%以上的大气质量和几乎所有的水汽,是天气变化最复杂的层次,主要天气现象都发生有此层内;(2)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3)具有强烈的垂直运动和不规则的乱流运动;(4)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3、大气上界:物理上界和人造卫星探测上界第三节大气的物理性质气象要素概念及包括的要素第三章辐射(P.24—42)第一节辐射的基本知识*1、辐射的特性:波动性、粒子性2、辐射通量、辐射通量密度、光通量、光通量密度、照度概念3、物体对辐射的吸收、反射和透射:a+r+d = 14、辐射的基本定律(理解定律的意义):(1)基尔荷夫定律(选择吸收定律):eλ,T / aλ,T = Eλ,T(2) 斯蒂芬—波尔兹曼定律:E T = σT4(3) 维恩位移定律:λm = C / T第二节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常数、太阳高度角、太阳方位角、可照时数、实照时数、日照百分率、光照时间、太阳直接辐射强度、天空散射辐射强度、太阳总辐射强度的概念2、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h正午= 90°-φ+δ及计算,太阳高度角的日、年变化3、日出日落太阳方位角在一年中的变化4、北半球昼夜变化规律(随季节、纬度变化)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减弱(1)减弱方式:吸收作用(选择吸收)、散射作用(分子散射、漫射)、反射作用(2)减弱因素:大气质量、大气透明系数6、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Q = S ′+ D ,影响因子(大气量、大气透明系数、太阳高度角、纬度、海拔、坡度、坡向、云量等)7、地面反射的太阳辐射:地面反射率r及影响因子(颜色、潮湿程度、粗糙度)8、太阳辐射光谱:红外线、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光)、紫外线波谱范围第三节地面辐射差额*1、地面有效辐射概念、公式(E O = E e-δE a)及影响因素(地面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湿度、云况、风力、海拔、地面状况和植被等)2、地面辐射差额概念、公式[R =(S ′+ D )(1-r)-E O]、各符号含义及日、年变化第四章温度(P.43—64)第一节热量收支*1、物质的热属性:热容量(质量、容积)、导热率、导温率的概念,土壤热属性变化与土温变化的关系(土壤水分、空气含量变化)2、热量收支(平衡)(1)活动面、活动层概念(2)地面热量收支差额公式:R = P + B + LE、各符号含义及昼夜变化(3)地表面热量收支差额公式:Q S = R -(P + B + LE)、各符号含义第二节地面和土壤的温度*1、温度日较差、温度年较差概念2、地面温度和热量收支关系3、土壤温度的日、年变化(极值出现时间、日年较差随深度变化情况)4、土壤温度的垂直变化(四种类型):(1)日变化:日射型(受热型)、辐射型(放热型)、上午转换型、傍晚转换型(2)年变化:受热型(夏季)、放热型(冬季)、春季过渡型、秋季过渡型5、影响土温变化的因素(五方面):(1)土壤温度;(2)土壤颜色;(3)土壤机械组成和腐殖质;(4)地面覆盖物;(5)地形和天气条件第三节水体的温度1、水体热量传播特性(三方面):(1)水面的反射率比陆面小,特别是太阳高度角很大时更明显;(2)水体是一种具有一定透明率的流体,太阳辐射能在水体中传播可用比尔定律表示;(3)由于水陆表面的反射率、吸收率不同,使水面(海洋)的净辐射收入大于陆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气象预报
2.农业气象情报
3.农业气象服务一览表(农业气象服务大纲)
4.农用天气:农事关键季节经常出现的、对农业生产有显著影响的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
具有广大的地域性、时间的持续性以及稳定的周期性的特点。
5.农用天气预报
6.农田土壤水分预报
7.农作物发育期预报
8.农业气象产量预报
9.模糊关系
10.择近原则:设模糊子集B与模糊集合A 的贴近度最大,则B相对归属于A。
11.农业气象预报的数值模拟方法:是运用数值模拟原理模拟农作物生长、产量形成,或专
业气象服务与天气气候等环境条件相互作用的过程,并进行预报的方法。
12.农业气象预报的天气学方法:根据天气学原理,运用历史天气图表和其它预报工具,来
分析农业生物生育期间或各关键农事季节的重要天气,特别是灾害性天气形成和演变的特点,从中找出固有的规律,并归纳成具体的预报模式和预报指标,做出农业气象预报。
这种方法即是农业气象预报的天气学方法。
13.农业气象预报的气候学方法:从气候学角度出发,运用气候学原理和分析手段,结合农
业全产需要,编制农业气象预报的方法。
周期分析法、相似分析法、最大最小可能分析法、转折点分析法、群众经验法、因子和物理过程分析法、气候—统计分析法
14.寒露风:秋季冷空气侵入后引起显著降温使水稻减产的低温冷害。
在中国南方,
它多发生在“寒露”节气,故名“寒露风”(又叫“社风”)。
出现日平均气温低于20℃的连续三天或以上的低温,其危害与华南类似,故沿称寒露风。
15.倒春寒:是指初春(一般指3月)气温回升较快,而在春季后期(一般指4月或5月)
气温较正常年份偏低的天气现象。
前春暖,后春寒的天气。
长期阴雨天气或频繁的冷空气侵袭,抑或持续冷高压控制下晴朗夜晚的强辐射冷却易造成倒春寒。
二、填空、选择或判断
1、农用天气出现在农事关键季节,对农事活动、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具有明显影响。
2、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份伏旱主要是由于太平洋副高势力强盛,稳定控制造成的。
3、隶属函数的确定方法有模糊统计法、二元对比排序法、推理法、专家评分法。
4、模糊关系的三大性质:自反性、对称性、传递性
5、模式指标法是根据相似性原理建立起来的一种天气学预报方法。
6、鉴定某时段内农田土壤水分状况及其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不定期农业气象情报是墒情报。
7、在制作农业气象情报时,分析土壤水分要因时而异,拔节时要用0-20cm层次的土壤含
水量。
8、根据贴近度, 按择近原则进行模糊模式识别的一种方法称为模糊模式识别的间接方法。
三、简答
1.农业气象预报和情报与一般气象预报和情报的区别?
2.按照农业气象预报的内容,可将其大致分为:
答:农用天气预报、农业气象条件预报、农作物发育期预报、农业气象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报、农作物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条件预报。
3.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几种重要的农业天气?
4.我国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的主要内容?
5.表示干旱发生的指标是什么?(列举至少两个)?
答:旱涝指数、连续无雨日数、湿润指数、Palmer湿润指数。
等
6.农气情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7.按报导的时间和内容特点,可将农气情报分为哪两大类:
答:可将农业气象情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类。
定期的农业气象情报是气象业务部门定时发布的一类农业气象情报,其中包括农业气象旬报、农业气象月报、每日、五日或每周的农业气象公报、农业气象季度简报、农业气象年鉴和农业气象年度报告等。
不定期的农业气象情报是根据需要随时发布的农业气象情报,其中包括雨情报、墒情报、灾情报以及专题报导(指农业气象条件分析与评价报告,农业气象调查报告、农业气象试验研究报告)等。
8.定期农气情报内容一般包括:
答:前阶段主要天气和气候特点的概述;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农业气象条件的鉴定;未来气象条件的展望;提出农业技术措施建议;附制必要的图表。
9.农业气象情报编制的一般原则:针对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客观性原则、
通俗性原则。
10.农业气象条件的分析和鉴定包括:热量条件、水分供应状况、水热条件以及农业气象
灾害、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的分析和鉴定。
11.简述模糊聚类预报产量的意义和思路。
答:聚类分析是根据观测数据资料、用数学方法对所研究的对象按一定的要求进行分类的方法。
当要预报产量的高、中、低等年景时,用模糊聚类方法比较合适。
1)原始数据标准化
2)根据相似系数建立模糊相似关系
3)改造成模糊等价关系
4)根据截集原理,选取适当水平分类
12.试回答农业气象月报特点及主要栏目。
答:针对农业气象问题及时开展服务,情报与预报互为补充,农业气象服务长中短期结合,形式多样,图文并茂。
1)介绍当前农业生产密切有关的前阶段天气气候、农作物生长发育以及病虫发生发展
实况。
2)明确提出当地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有关农业气象问题,并深入分析、鉴定这些农
业气象问题对当前农业生产的利弊影响。
3)根据当前存在的农业气象问题的历史演变规律展望、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
条件及其对农业生产将产生的利弊影响。
4)针对当前已经存在的农业气象问题和未来可能出现的农业气象条件,从农业气象角
度提出合理的措施建议。
5)附加必要的图表
13.举例说明农业气象预报的特有规律。
答(要点):围绕以下任一方面预报理论依据,举例阐述
1)农业气象要素对农业生产过程作用的持续性;
2)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对外界气象条件反应的前后相关性;
3)农业气象要素和农业生产的相对稳定性;
4)外界气象条件对农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作用的不等同性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