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外阅读容光焕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课外阅读容光焕发
书是什么?书是炫目的先秦繁星,是皎洁的汉宫秋月;是珠落玉盘的琵琶,是高山流水的琴瑟;是大江东去的豪情,是梧桐细雨的低婉;是“唯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的情趣,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赤诚……
法国作家玛格丽特·尤瑟娜尔说:“我最初的故乡是书本”,苏童也曾写过一篇文章,题目就是《书,我最初的故乡》。
读书的积极意义不言而喻。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至理名言。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
然而,就小学生而言,目前他们的课外阅读状况如何呢?现实是不容乐观的。究竟哪里出了问题?这些问题又该如何解决?
症结:课外阅读取向失衡
一、阅读认识偏颇
课外阅读的本义在于开阔视野、丰富积淀、潜移默化、愉悦心灵。正如尼采所说:“读书,是在别人的知识与心灵中散步。”课外阅读应该成为孩子诗意的栖居。然而,繁多的考试,沉重的压力,残酷的竞争,多少教师早已在现实的“凄风苦雨”中磨平了棱角,诗意的教育似乎已被严酷的现实碾得粉碎。没有诗意的教育岂不是一种悲哀?德国诗人海德格尔早就主张,要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袁卫星老师说:“留住了诗意,就是留住了语文教育的生命。”
可是,有几个孩子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散步?又有几个孩子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诗意的享受呢?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或家长在让孩子们进行大量课外阅读的时候,总是带有很强的功利性。总希望孩子们在读书的过程中能认识更多的字,能记住更多优美的句段,能获得更多的知识,能掌握更多的写作方法……为此,规定孩子们在阅读的时候必须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背诵一些片段……时间一长,本应诗意的课外阅读被异化为乏味、机械的苦读。
二、阅读内容贫乏
目前的社会过于追求阅读的娱乐化、轻松化,导致“快餐书籍”大行其道。据调查,大部分孩子对社会上流行的粗浅读物感兴趣,什么《机器猫》、《神奇宝贝》、《乌龙院》等卡通动漫在孩子们中广为流行,这些书甚至成了孩子世界中的“名著”。而对真正的经典名著感兴趣的人寥寥无几。这就暴露了当前孩子课外阅读中的一个严重问题,那就是质量太低,深度不够。
固然,快餐式的阅读有其存在的价值。但它的越位与超限却会带来不小的负面影响。时下,快餐式的阅读或浅阅读已经占据了学生相当多的阅读时空,这是
勿庸置疑的事实,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这甚至意味着孩子们正从有深度的精神世界走开,它造成的是厚实和涵养的丢失,带来的是浮躁与浅薄的盛行。
匡正:追寻充满诗意的课外阅读,让课外阅读容光焕发。
读书是人生中的一道美丽风景。因为读书,纵然独自漫步,也并不寂寞与孤独。有自由的清风邀约花香或白云为伴,有心识灵魂,有梦知远方的天空必有一弯绚丽的彩虹。
一、“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静静地听
读书无止境,读书有境界。何谓境界?诚实、质朴,绚烂归于平淡,浑然天成。文本是作者心声的流露,文本与人本的交融,才能支撑起语文天地斑斓广阔的创造空间。真正的阅读需要沉下心来,真正的阅读需要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号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第一次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文中的最后两段文字打湿了孩子们的心:
第二天清晨寒气袭人的时刻,小女孩坐在那两幢房子的角落里,双颊红通通的,嘴角上却挂着微笑。她死了,是在旧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冻死的。新年的太阳升起来照到的只是一具小小的尸体。小女孩坐在那里,身子已经冻得僵硬了,手里依然拿着火柴,一束快要烧尽的火柴梗。
“她是想暖和暖和身子。”有人说道。可是却没有人会想到她曾经看见了那么美丽的东西。也没有人会想到,她跟着她的老祖母是在怎样的光辉照耀之下走进新年的快乐中去。
读完之后我问孩子:“你的感受是什么?”孩子们说:“卖火柴的小女孩实在太可怜了!”我说:“你们只听到了一个声音,静下心来再去读,你一定会听到更多的声音。”
孩子们不再说话,我们开始了默默地阅读。几分钟后,有孩子举起了手。
一个男孩说:“我们虽然感觉这个小女孩很可怜,但这个小女孩自己却感到很快乐。你瞧,她的嘴角上还挂着微笑。”
一个女孩说:“小女孩没吃的,没穿的,没人疼爱,她怎么会觉得快乐呢?”
我没有说话,而是把安徒生创作《卖火柴的小女孩》的一段资料打在了投影上:
1848年,安徒生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画片写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美丽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不由得想起了自己的身世:他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11岁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
晚,他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想着这些,安徒生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借助他超凡的想像能力,写下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凄美动人的童话。
刚才的那个小男孩说:“我知道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安徒生苦难童年的缩影。”
刚才的那个小女孩说:“这个故事传达了安徒生对母爱和家庭的渴望。”
我说:“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是安徒生童话永恒的主题。”
带着这样的理解,我让孩子们再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室里顿时寂静无声,但我知道,此时无声胜有声。
“宁静致远”,读书就是要静下心来,守住心灵的宁静,耐住寂寞,不怕孤独,要专心致志。不仅要专心致志地读,更要专心致志地思考,用心倾听书中的声音。只有用心,你才会听到花开的声音。
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轻松地读
读书像呼吸一样自然,读书像散步一样轻松,读书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闲适自然。
学习了《莫伯桑拜师》一文之后,我就引导学生读了许多莫伯桑和福楼拜的作品,比如莫伯桑的《项链》、《羊脂球》,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由莫伯桑,我又想到了世界上的另外两位短篇小说大师,一位是契柯夫,一位是欧.亨利。我又带着学生读了契柯夫的《变色龙》、《小公务员之死》、《套中人》,还带着学生读了欧.亨利的《麦琪的礼物》、《最后一片绿叶》……
在学习《烟台的海》后,孩子们查找阅读了大量描写海的文字,如:
■“在海的远处,水是那么蓝,像最美丽的矢车菊花瓣,同时又是那么清,像最明亮的玻璃。然而它是很深很深,深得任何锚链都达不到底。要想从海底一直达到水面,必须有许多许多教堂尖塔一个接着一个地连起来才成……”这就是安徒生笔下的海,果冻一般的深蓝,安详、宁静、优雅,有一点点忧伤,也不乏欢乐的波澜。
■“海水竟似湖光,蓝极绿极,凝成一片”,在斜阳照耀下,“上自穹苍,下至船前的水,自浅红至于深翠,幻成几十色,一层层,一片片的漾开了来……”冰心笔下的海,水是平静如镜的,斜阳之下,景色是变幻空灵的。这些景色或空灵,与作者的离愁与孤寂的心境相协调,景中有情、情景交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辣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笔下的海映照着诗人的雄心大业,气魄是何等的恢宏……
学了冰心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我就带着孩子们读了冰心的一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