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赏析

合集下载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赏析贝聿铭是中国现代建筑界的一位重要人物,他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杰出的建筑作品赢得了全球的赞誉。

本文将深入探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从外观设计、空间布局、材料运用等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贝聿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中国北京的国家大剧院,也被称为鸟巢。

这座建筑以其独特的造型和创新的结构设计而闻名于世。

整座建筑呈现出一个巨大的鸟巢形状,外观采用了大量的钢结构和玻璃幕墙,给人一种现代感十足的视觉冲击力。

不仅如此,其内部空间的布局也非常精妙,根据舞台的需求安排了合理的观众席和舞台设施,既满足了观众的观赏需求,又为演员提供了宽敞舒适的表演空间。

整体而言,国家大剧院展现了贝聿铭对现代建筑的独到见解和创新思维。

其次,贝聿铭还设计了台湾台北的故宫博物院。

这座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的完美结合。

故宫博物院的外观呈现出典型的中国宫殿风格,建筑采用了传统的木结构和琉璃瓦屋顶,给人一种古朴庄重的感觉。

同时,建筑内部巧妙地融入了现代化的展览空间和设施,使游客既能欣赏到珍贵的文物,又能享受到舒适便捷的观展体验。

贝聿铭以其细腻入微的设计理念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为故宫博物院注入了新生命。

此外,贝聿铭还设计了美国洛杉矶的华尔滋艺术中心。

这是一座综合艺术场所,包括音乐厅、剧院、博物馆等多个功能。

华尔滋艺术中心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方,采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使整座建筑与周围的环境和谐融合。

而内部的各个功能区域则运用了多种材料和布局手法,营造出不同的艺术氛围。

贝聿铭在设计华尔滋艺术中心时注重了空间的灵活性和多功能性,使之成为一个容纳不同艺术形式和活动的综合性艺术空间。

最后,贝聿铭的另一部作品是巴黎卢浮宫新增部分的设计。

他以其独特的建筑理念和对历史建筑的尊重,为卢浮宫注入了现代元素。

新部分的外观设计简洁而现代,与卢浮宫的古老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建筑内部则设计了多个展览空间和设施,使博物馆能够更好地展示和保护珍贵的艺术品。

贝聿铭通过对现代和传统的结合,成功地将卢浮宫打造成一个具有时代感和功能性的艺术殿堂。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设计理念
贝聿铭美术馆东馆是一座独特而富有魅力的建筑,它的设计理念融合了现代艺
术与传统文化,展现了贝聿铭先生对于建筑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理念。

首先,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

建筑师充分考虑了周
围的自然风光和环境,将建筑融入自然中,使其成为自然景观的一部分。

通过大量的玻璃窗和开放式的设计,建筑内外的界限变得模糊,让人们仿佛置身于自然之中,与自然相融合。

其次,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建筑的
外观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元素,如檐口、斗拱等,同时又融入了现代建筑的设计理念,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在建筑内部,也融入了大量的传统文化元素,如雕刻、绘画等,使得整个建筑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最后,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还体现了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建筑内部
的空间设计充分考虑了艺术品的展示和欣赏,使得整个建筑成为艺术品的展示平台。

同时,建筑的设计也注重了光线和空间的运用,使得艺术品得以最佳的展示效果。

总的来说,贝聿铭美术馆东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对自然、传统文化和艺术的尊
重和追求,使得整个建筑成为了一件艺术品,展现了建筑师对于建筑和艺术的独特见解和理念。

这座建筑不仅是一座美术馆,更是一件艺术品,值得人们去欣赏和品味。

浅议贝聿铭的建筑风格特点

浅议贝聿铭的建筑风格特点

浅议贝聿铭的建筑风格特点摘要:通过对贝聿铭的代表性建筑进行解析,从而总结其建筑的风格和特点,并进行阐述。

最后对其中国特色建筑的理解加以分析。

关键词:贝聿铭、建筑风格、中国特色建筑一、生平简介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

1917年在中国广东出生,1935年去美留学,1955年创办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

1985年获得美国文学艺术研究院和国家文学艺术学院联合膺研究院院士的称号。

曾获里根总统授予的美国“国家艺术奖”、密特朗总统授予的“光荣勋章”、布什总统颁发的“全美十佳公民奖”,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二、代表性建筑贝聿铭的作品以公共建筑为主,表现出浓郁的现代主义建筑风格。

并以其对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等材料完美的运用闻名于世。

代表作品有中国香山饭店、中国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

三、建筑风格贝聿铭具有统观全局的设计思想,他说:“建筑设计中有三点必须予以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与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

正是这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①1、强烈的几何构图在贝氏建筑中,最为让人耳熟能详的建筑诸如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都具有强烈的集合特征,例如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和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的两个三角形构图。

这体现出贝聿铭作为现代建筑大师思维的严谨性。

在构思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平面的过程中,他尊重所有现有的条件,首先沿着宾州大道画了一条平行线,顺着西馆的建筑线在南侧定下另一条线。

因为西厅呈对称性,为了呼应此古典主义的基本美学,同时延续西馆的中轴特性,乃将原轴线向东延伸,轴线与北侧边线相交,如此决定了建筑物的基本轮廓为一个顺应环境的梯形。

然后为了使主入口对称,将梯成对称等腰梯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并采用玻璃幕墙将两者相连接,削弱了直角三角形对等腰三角形对称性的破坏。

从功能上讲,等腰三角形作为艺廊属于对外开放的空间,而直角三角形作为研究中心作为对内的空间,从而动静区分,内外分明。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

贝聿铭建筑艺术赏析贝聿铭(Ieoh Ming Pei),一位享誉全球的华裔建筑师,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融合了东方与西方的元素,具有独特的审美和艺术价值。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贝聿铭的建筑艺术进行赏析。

贝聿铭的作品以其简洁而富有力量感的设计风格而著称。

他善于利用几何形状和线条,创造出独特的建筑形态。

例如,他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玻璃金字塔以其简约的外观和优雅的线条,将传统的卢浮宫与现代的建筑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

它不仅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也成为贝聿铭建筑艺术的代表作之一。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还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

他尊重自然和文化的特点,并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周边环境的要素。

例如,他设计的香港文化中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坐落在香港维多利亚港的海滨地区,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浪的起伏和流动。

建筑外观的曲线和光滑的表面与周围的海洋景观相得益彰,营造出一种和谐而舒适的氛围。

在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他对材料的巧妙运用。

他善于使用混凝土、钢铁和玻璃等现代建筑材料,将其与传统建筑元素结合起来。

例如,他设计的中国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的外观犹如一对倒置的“V”字形,由两座巨大的钢铁框架构成。

这种独特的设计不仅赋予建筑独特的外观,也展现了贝聿铭对材料的创新运用。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还注重功能性和实用性。

他的建筑设计不仅追求美感,也注重建筑的实际使用效果。

例如,他设计的德国柏林银行总部大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这座建筑结合了银行的功能需求和当地的城市规划,创造出一个既实用又具有艺术价值的建筑。

贝聿铭通过合理的空间规划和创新的设计,将建筑与周围的城市环境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总的来说,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展现了他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创新的建筑理念。

他的作品不仅具有美感和艺术价值,也注重与周围环境的和谐融合和功能性的实用性。

通过赏析贝聿铭的建筑艺术,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和欣赏他对建筑的独特贡献,同时也能够启发我们对建筑艺术的思考和理解。

贝聿铭建筑作品分析

贝聿铭建筑作品分析
接受了香山饭店的设计工作后他以一贯的认真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细致的作风不但多次到香山勘察地形攀登峰顶俯览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周围环境而且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州承德等地考察当地的大建筑和园林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它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 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是法国密特朗时代最辉煌的建筑,
整个建筑只有塔尖露出地面,别具匠心的设计被公认为当 代建筑艺术最伟大的奇迹。这位列“当代建筑的十大奇迹” 之首的作品同样是贝聿铭的得意之作。80年代初,法国总 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为此, 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他国家 著名建筑师,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15个声 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 有13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 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且金 属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不料此事一经公布, 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 800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 塔”。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 计方案。同年,他获得了被称为建筑界诺贝尔奖的普茨克 奖。如今,人们不但不再指责,而且如是称赞:“卢浮宫
PLACE VILLE MARIE
• •
美籍华人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PLACE VILLE MARIE大厦,是蒙特利尔的地标建筑。建于1962 年。 银色的十字PLACE VILLE MARIE坐落在中央 大车站正上方,1962年开始启用,首创了地下购 物区的观念,这是贝聿铭走向国际建筑设计舞台 的开山作品。每天晚上,楼上旋转的探照灯,80 公里以外都可以看的见。来到蒙城一定要去那里 坐一坐,而且顶楼的舞厅,也是蒙城有名的休闲 娱乐的好去处。

贝聿铭建筑作品欣赏之香港中银大厦

贝聿铭建筑作品欣赏之香港中银大厦

贝聿铭建筑作品欣赏之香港中银大厦香港中银大厦(1982-1991)是贝聿铭先生所有建筑作品中最高的一幢, 1990年5月落成后他就宣布退休,这幢建筑象征着贝氏事业的巅峰。

曾主编<建筑论坛>的著名建筑评论家Peter Blake赞赏它为继西格兰姆大楼后最优秀的玻璃幕墙大楼。

高层建筑物的一个办法是把重量向边缘转移,这样大楼就能够像两腿叉开站立的水手那样经受风暴的袭击。

罗伯琛做到这一点,方法是每隔13层楼用预制件像晶体管天线一样把贝聿铭设计的塔楼横向加固。

而那些斜构件使大楼纵向与横向的负荷全部转移到四根角柱上。

本来要用来重复横向加固的钢材现在能够纵向运用了。

罗伯琛说:“它代表了一种新型建筑。

它使人们看到结构在建筑中的重要性。

它提高了条柱的高度。

”为了强调在结构上可行在美学上同样可行,贝聿铭把每隔13层楼对塔楼进行加固的斜构件与横向桁架用红笔圈出。

贝聿铭说:“假如我们不把结构表现出来,这幢楼就不可能显得舒适。

”在尊重历史方面,贝聿铭表现了恰如其分的儒家态度,但他并不总是对侵犯他职业生活的行为持欢迎态度。

过去他经常开玩笑说,他没有通过纽约州建筑师执照考试中的现场规划部分,原因是他应用了“风水”原则。

贝聿铭曾说:“我怎么能相信那些东西?尽管如此,风水是我所受教育的一部分,是建筑的一部分。

”在设计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大厦时,贝聿铭曾把一本关于风水的书交给他的一位助手,让后者根据风水规则评估设计图样。

通过认真研究后,这位助手向他报告了设计中存在的几处侵犯风水的地方。

通过大量的研究,贝聿铭把分隔每13层都要应用的预制件的横向桁架隐藏起来,并十分精明地把遗露在外面的部分描述成一系列互相交叉的宝石——这种吉利的形象使银行家们大为高兴。

同时,他把塔楼比作雨后春笋——中国传统中再生与希望的象征。

贝聿铭说:“中国有一句古老的格言,谈到荷花出污泥而不染。

我们希望大楼具有与荷花一样的资质。

”贝聿铭所运用的是香港能够懂得的象征手法。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由于游客巨增,玻璃金字塔下方游客接待区已饱和,许多展出的雕塑被拥挤的人 群撞花了。博物馆里人声嘈杂,在地下大厅和展室工作的人们抱怨说,他们必须不断 出来透风以避免听力受损。此外,在近年恐怖袭击阴影下,现有设计也无足够空间配 备旅客保安和检查设施。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玻璃金字塔通体透明使遮挡降到最低既是卢浮宫广场的中心又有明确的指向性玻璃金字塔的功能流线分析玻璃金字塔是新卢浮宫美术馆的大门人们可藉电扶梯从广场到达拿破仑厅拿破仑厅可视为一个迷你美术馆因为其设计暨管理方式完全与美术馆的展览空间分离是一个可以独立营运的空间人们不必购票就可以享受这阳光饱满的大空间拿破仑厅有两层人们通常都是先抵达大厅其中不锈钢的螺旋形楼梯令人不禁想到贝氏所有美术馆中具雕塑性格的楼梯不过这次他没有再用混凝土而是选用更科技性的建材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 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结果,有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 方案。
1983年7月27日,贝聿铭被法国政府任命为“大罗浮宫计划”的设 计师。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 字塔。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人们认为这样会破 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但 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建筑,挑剔 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创举。玻璃金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 蒙娜·丽莎》画像和断臂维纳斯雕塑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 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相对较少的另外两 个入口进馆参观。
贝聿铭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分析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卢浮宫金字塔艺术解析

贝聿铭——建筑界中的“钻石”中文名贝聿铭外文名Ieoh Ming Pei国籍美国出生地中国广州出生日期1917年4月26日职业建筑师艺术家毕业院校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主要成就获普利兹克奖代表作品香港中银大厦;北京香山饭店;日本美秀美术馆;苏州博物馆,卢浮宫金字塔配偶卢爱玲祖籍苏州贝聿铭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加入美国籍,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

贝聿铭的作品没有华丽奇特的外表,他以构思严密、设计精心、手法完全著称于世。

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他在设计中既引入了许多中华传统建筑的符号,又使用现代建筑的材料和结构。

贝聿铭一生作品丰富,每每新作出世,总是能得众人的瞩目。

代表作有波士顿基督教科学教会中心、康乃尔大学赫伯特约翰逊艺术博物馆、国家美术馆东馆、约翰.肯尼迪图书馆、北京香山饭店、香港中国银行等。

这些设计新颖,造型大胆,技术高超的建筑作品在美国建筑界引起轰动。

美国建筑界宣布1979年是「贝聿铭年」。

1988年设计的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的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他所获得的重要奖项包括1979年美国建筑学会金奖,1981年法国建筑学院金奖和1983年第五届普里茨克建筑奖,被世人美誉为现代主义的泰斗,为华人在现代设计界争得一席之地。

下面我主要介绍卢浮宫的金字塔的设计理念以及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钻石般的材质——玻璃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 (1)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 (1)

贝聿铭罗浮宫玻璃金子塔赏析贝聿铭设计建造的玻璃金字塔,他在建筑中借用古埃及的金字塔造型,采用了玻璃材料,金字塔不仅表面面积小,可以反映巴黎不断变化的天空,还为地下设施提供了良好的采光,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这一建筑正如贝氏所称:"它预示将来,从而使卢浮宫达到完美。

" 塔高21米,底宽30米,四个侧面由六百七十三块菱形玻璃拼组而成,总平面面积约二千平方米。

塔身总重量为200吨,其中玻璃净重105吨,金属支架仅有95吨。

换言之,支架的负荷超过了它自身的重量,因此行家们认为,这座玻璃金字塔不仅是体现现代艺术风格的佳作,也是运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独特尝试。

设计之初:八十年代初,法国总统密特朗决定改建和扩建世界著名艺术宝库卢浮宫。

为此,法国政府广泛征求设计方案。

应征者都是法国及其它国家著名建筑师。

最后由密特朗总统出面,邀请世界上十五个声誉卓著的博物馆馆长对应征的设计方案遴选抉择。

结果,有[1]十三位馆长选择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他设计用现代建筑材料在卢浮宫的拿破仑庭院内建造一座玻璃金字塔。

不料此事一经公布,在法国引起了轩然大波。

人们认为这样会破坏这座具有八百年历史的古建筑风格,「既毁了卢浮宫又毁了金字塔」。

但是密特朗总统力排众议,还是采用了贝聿铭的设计方案。

当密特朗总理以国宾的礼遇将贝聿铭请到巴黎,为三百年前的古典主义经典作品卢浮宫设计新的扩建时,法国人对贝聿铭要在卢浮宫的院子里建造一个玻璃金字塔的设想,表现了空前的反对。

在贝的回忆里,在他投入卢浮宫扩建的13年中,有2年的时间都花在了吵架上。

当他于1984年1月23日把金字塔方案当作“钻石”提交到历史古迹最高委员会时,得到的回答是:这巨大的破玩意只是一颗假钻石。

当时90%的巴黎人反对建造玻璃金字塔。

创作始末:人们一直小心翼翼地避免把古迹变成艺术大市场,而贝聿铭却希望“让人类最杰出的作品给最多的人来欣赏”。

贝聿铭建筑简析

贝聿铭建筑简析

肯尼迪总统图书馆肯尼迪总统图书馆是一座倚海矗立,黑白分明的现代化建筑。

是一套几何图形的组合,一个圆台形体,一个似长方形,似三角形的竖体,一个横长条体。

建筑主体上有一块大面积突出的黑色玻璃幕墙,镶嵌在全白建筑正面上,整座建筑造型独特简洁,反差分明。

由贝聿铭设计肯尼迪图书馆,是总统夫人杰奎琳的主意。

她对不久前华盛顿完工的一座贝聿铭设计的国家美术馆东厅很欣赏。

肯尼迪图书馆选址的时候,本是选在哈佛大学的,不知是什么原因,也许来自哈佛大学本身,也许是剑桥市政府,可能由于怕太多参观者所嚼的口香糖会弄脏了环境,总之,最终被拒绝。

最后偶然找到了多切斯特海滨的一片垃圾场,就是这个垃圾场,无意中成就了贝聿铭的杰作,如今她被公认为波士顿的一大最佳风景名胜。

根据杰奎琳的建议和贝聿铭的理解,肯尼迪图书馆设计是本着让其为一公共的文化中心,而非一块私人领地的初衷而行的。

所以建筑前面连肯尼迪的塑像也没有。

图书馆的展览内容也和建筑本身保持一致,不以歌颂和宣传为目的,而是尽量让人身临其境。

馆内用了大量肯尼迪本人的影像资料,由他自己的历史资料来说,自己来讲。

图书馆并非在同一水平线上,一些空间低于地面,使建筑中最动情的因素留于地表。

图书馆是由一个10层楼高的三角形塔(主要用于文档放置,教育和行政),2层的展示基地(展示基地及300位的剧院)和110英尺高的纪念幕,整个搭配和谐一致。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美秀美术馆是一个由日本与美国联合建筑的工程。

由美国建筑师贝聿铭联同日本纪萌馆设计室,1997年11月竣工。

美术馆每一部分均体现了建筑家打破传统的创新风格,由外型崭新的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再配上Magny Dori石灰石,及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土等暖色物料;还有展览形式及存放装置,都充分表现出设计者匠心独运的智慧。

现代建筑有着多元的倾向,其中一个分支是朝着一个可游、可观、可居、可以使精神高扬的场所移行。

其实,所谓建筑的真实一定是向你展现易于记忆的空间,或是从未有过的体验。

春风杨柳万千条 贝聿玿 赏析

春风杨柳万千条 贝聿玿 赏析

春风杨柳万千条贝聿玿赏析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春风杨柳万千条”是贝聿铭的一座建筑作品,位于中国北京市,坐落于中轴线上,与故宫、天安门等历史建筑相邻。

这座建筑的名称来源于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山行孤鸿飞,径益蔓草齐。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其中“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意为“窗外是西岭上的积雪,门边泊着东吴的千里船”。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远方的向往,而贝聿铭在设计这座建筑时,也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这种意境和情感。

“春风杨柳万千条”建筑的外观简洁大方,线条流畅,未雨绸缪。

整体设计风格典雅大气,体现了贝聿铭一贯的风格。

建筑内部格局合理,空间利用高效,展现出了设计师对生活的洞察和对建筑的热爱。

建筑内部的装饰也别具一格,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受。

整座建筑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展现出了建筑师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春风杨柳万千条”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它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多彩,同时也让人思考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贝聿铭通过这座建筑,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建筑师的梦想和追求,也让人们感受到了建筑的魅力和力量。

第二篇示例:贝聿铭(I.M. Pei),他是20世纪最具代表性的建筑师之一,被誉为“建筑界的摩托罗拉”。

他的设计作品几乎覆盖了世界各地,代表作有卢浮宫玻璃金字塔、美国国家艺术博物馆东楼等。

《春风杨柳万千条》,是一句出自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诗的名句,意为春风吹拂下的柳枝在春天中一片片的婆娑摇曳,形态各异。

这句诗描绘的是一个在春天里的壮观景象,神采飞扬。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就如同这句诗中所描绘的春风杨柳,样样皆美。

他不拘一格,擅长结合传统与现代的元素,创造出独具个性的建筑风格。

他的建筑作品总是宛如春风带来的清新与生机,给人们带来无限的惊喜和美感。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风格通常将建筑与周围环境结合起来,融入自然,呼应当地文化。

贝聿铭经典作品赏析

贝聿铭经典作品赏析

从“对摇滚乐可是一 无所知”,到亲身去 学习和体验什么是 Rock—roll,然后再 作出设计的计划,从 人性的角度出发,充 分映照了他“以人为 本”的设计理念。
主体建筑物与玻璃帷幕 构成底边为4.2英亩的 直角三角。空间的变化 有利于地平下空间的隐 藏以及提供高调控交流 场所。 简单的几何造型在流畅 的整体中实现不同的功 能。 “摇滚乐就是能量。”在 听过许多演唱会之后, 贝聿铭为摇滚乐下了如 此的批注,他说,他设 计这座摇滚乐博物馆建 筑物,就是为了显示这 种音乐的能量。
香港中银大厦 1982年 - 1990 年 年
贝聿铭认为,“建 筑和结构”是不可 分割的整体,建筑 师如果不能意识到 结构所蕴藏的力量, 就不可能有好的设 计。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 贝氏采用了严格的“模数 制”(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
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 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 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 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以毫米为单位),所有的模数都
4 巴黎卢浮宫门前的 透明金字塔1989年 透明金字塔 年
大师一生都在忙碌的创 作,把这份科学与艺术 相结合的美带入人们的 生活。建筑与自然相融 合的空间理念,主导着 贝聿铭一生的作品,这 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 使自然融于建筑。人们 行径在他设计的建筑中, 自然的阳光透过窗棂交 织的光影仿佛能让周围 的线条流动起来。
建筑物有中国山水 画般的寂与静。 简化了的形式语言 多用光影线条变化 丰富室内空间 采 用现今建筑材料, 诠释江南风景园林 大量采用园林的借 景 框景 庭园理 水等涉及手法
光,是建筑的 色彩。让光线 来设计是建筑 师贝聿铭的名 言。罗浮宫的 金字塔入口就 把大量的光线 引入死气沉沉 的博物馆里, 让过去的历史 晒晒今天的阳 光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贝聿铭主要建筑作品范例分析

荣誉与奖项
评价与争议
尽管备受赞誉,中银大厦也引发了一 些关于其与周围环境关系的争议。
中银大厦获得了多项国际建筑奖项, 如美国建筑师协会荣誉奖。
04
范例分析:法国卢浮宫金字塔
设计理念与背景
贝聿铭受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为卢浮宫改造设计一座玻璃 金字塔。他希望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 为卢浮宫增添新的活力。
尽管存在争议,但法国卢浮宫金字塔无疑是贝聿铭的杰作之一。它不仅展示了贝 聿铭对现代主义建筑的独特见解,也为法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贡 献。
05
范例分析:苏州博物馆
设计理念与背景
设计理念
贝聿铭在设计苏州博物馆时,秉持着 “中而新,苏而新”的设计理念,旨 在将传统与现代元素融合,同时保持 与苏州古城风貌的协调。
06
总结与启示
贝聿铭建筑作品的共性特点
创新性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在形式、结构和材料方面都展现出独特 的创新性。他善于运用几何图形和自然光线,创造出令人 惊叹的空间效果。
文化融合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注重与周围环境的融合,尤其是与当地 文化的结合。他通过巧妙的设计,使建筑成为文化交流的 桥梁。
可持续性
在环保意识逐渐增强的今天,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也展现出 对可持续发展的关注。他运用自然通风、采光等设计,降 低能耗,实现绿色建筑。
背景
苏州博物馆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苏 州,是收藏、展示、研究苏州历史、 文化、艺术的重要场所。贝聿铭受邀 设计新馆,以回应苏州传统园林的精 髓和现代建筑的创新。
建筑特色与风格
特色
苏州博物馆以“山水诗画、园林之城 ”为设计主题,巧妙地将山水、诗、 画、园林等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建 筑中,展现了独特的东方美学。

贝律铭作品分析

贝律铭作品分析

博物馆SU模型草图
入口内景
在两个三角形的一个三角 形的前端设计了一个圆形的 形象,前为入口,内为旋转 楼梯,具有标示入口与登高 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使建筑 平面上有了形象上的变化
楼梯入口
贝聿铭是注重细节 的大师,楼梯的扶手不 是镶在墙上,而是用在 墙上挖出槽沟俩解决, 构思新颖。
内部构造
苏州博物馆地理环境分析
苏州博物馆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 史保护街区 ,北倚世界文化遗产拙政园,东 临全国重点保护 单位忠王府,南对苏州文化长廊, 起点东北街,西接城市干道奇门 路 。选址大胆显赫,又蕴含深刻。
地 下 一 层 平 面 图
首 层 平 面 图 分 析
二 层 平 面 图
功 能 分 区 分 析
贝聿铭的设计手法是大胆地地重复使用两种最简单的几何图形主要利用正方形和圆形大门窗空窗漏窗窗两侧和漏窗的花格墙面上的砖饰壁灯宫灯都是正方形连道路脚灯的楼梯栏杆灯都是正立方体又巧妙地与圆组织在一起圆则用在月洞门灯具茶几宴会厅前廊墙面装饰南北立面上的漏窗也是由四个圆相交构成的连房间门上的分区号也用一个圆套起来这种处理手法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深藏着设计人的某种意境
人物介绍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 筑、文教建筑为主,被 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 璃与石材。他的代表建 筑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 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 卢浮宫扩建工程。被誉 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 师‛。
作品分析
地理环境 功能分区

流线分析
建筑特色
建筑展示
苏州博物馆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香山饭店
香山饭店
从平面布局上来看,对 中轴线的利用清楚可见, 这条中轴线从入口的广场 上开始,穿过入口,通过 建筑,直至后花园
,如果说建筑内部的‚常 春四合院‛的设臵使内外 建筑环境相互交融,那后 花园的设计使整个饭店更 加得体,抽象的曲水流觞 正是后花园之于轴线的点 睛之笔。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赏析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赏析

苏州博物馆
苏州博物馆新馆位于苏州古 城北部历史保护街区,与拙政 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 尽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 新馆的主色调,以此把该建 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 合在一起,但是,那些到处 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色小 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 花岗岩所取代,以追求更好 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苏州博物馆
主要作品
■1998年 - 摇滚音乐名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 ■2002年 - 2006年,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 ■2004年 - 中国驻美大使馆,华盛顿特区 ■2006年 -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 ■2006至08年 -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达杜哈 ■2010年2月11日,伦敦将为一个人专门举行颁奖典礼——93岁的贝聿铭获英 国皇家金质奖章。他偏爱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他设计的建筑,一座都没 倒
香港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 “节节高升”,以平面为例,大 楼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 4组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 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的竹子, 象徵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 意进取的精神,对于银行而言, 其中的含意也不言而喻。
香港中银大厦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聿 铭采用了严格的“模数 制” ,所有的模数都基于 装修,所以在设计中采用 了以建筑面作为设计面, 结构后退这样一个方式: 主要空间的轴线都与装修 线对齐,而与结构没有任 何直接的关系。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 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 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 细致入微的建筑细部。 然而,新的屋顶已被重 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 新的几何效果。玻璃屋 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 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 和博物馆的展区,为参 观者提大型玻璃金字塔 的南北东三面还有三座 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 作点缀,与七个三角形喷 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 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 们不但不再指责他,而 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 了一颗巨大的宝石”。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

贝聿铭部分经典作品分析一、艺术特点贝聿铭光线特点光是建筑的色彩,“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在他的作品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入口把大量的光线引入死气沉沉的博物馆,让过去的历史晒晒今天的太阳。

透过透明的玻璃,投射在空间与墙体、地面上,形成光的庭院。

“光很重要。

没有了光的变幻,形态便失去了生气,空间便显得无力。

”光是贝聿铭在开始一项建筑时首先考虑的问题。

贝聿铭玻璃钢材由于玻璃自身的特性——透明、反射,并且玻璃透明不至于遮挡减损原建筑物的立面,不仅符合贝氏对阳光的追求,更能够从视觉上以及空间原理上使得原有的建筑群不会被削弱,并且能使设计者的建筑思想得到充分表现,加上光线和人的运动,整个空间被赋予了活力。

自然光线穿过透明的玻璃材料倾泻到室内,给室内的一切带来温暖和灵动之感,网状钢材不仅起到了支撑、承载的作用。

贝聿铭巧用混凝贝氏注重于混凝土的研究, 挖掘它的受力特征与视觉表现力, 在建筑设计中将结构与装饰融为一体, 忠实于材料的质感表现力, 从而将对混凝土的应用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作品中, 时常可以看到其充分利用混凝土可塑性的特点, 做出富有雕塑感的螺旋楼梯。

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伊弗森美术馆内庭的螺旋梯,我们完全可以将之视为一座可以供人上下行走的雕塑。

贝还在埃佛森美术馆、达拉斯市政厅建筑中充分展示了混凝土适于悬挑的力学性能。

贝聿铭几何构造贝聿铭在发展现代主义建筑的几何构成上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如果说密斯、柯布西耶在提炼几何性上作出了成绩的话, 那么贝聿铭则在继承现代主义建筑师的基础上丰富了几何构成, 从而为流于僵化的现代主义建筑开拓了新的道路。

贝以他丰富多彩的建筑作品, 向人们表明, 现代主义仍是有活力的, 它决不是一种机械主义, 而是同样可以呈现多姿多彩的艺术形象。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贝聿铭建筑设计作品探析

贝聿铭建筑设计作品探析

贝聿铭建筑设计作品探析贝聿铭先生说过:“建筑设计中有3点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首先是建筑与其环境的结合,其次是空间形式的处理,第三是为使用者着想,解决好功能问题……正是对第一点,前辈大师们是不够重视的。

” 可见如何针对不同的建筑地点、周围的地域环境等做出合理的建筑设计,一直是贝聿铭注重考虑的问题之一。

单纯地从建筑的角度上讲,建筑和建筑之间需要形成一种张力和联系,从环境和地域来讲,建筑和所属地区的特征更需要形成一种“场”的概念,从而达到城市的整体面貌和格局的协调性。

本文选取贝聿铭作品中的苏州博物馆,北京香山饭店和巴黎卢浮宫金字塔为例,来探析贝聿铭是如何针对地域性的特征进行合适的建筑设计的。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他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入读圣保罗书院。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住在有名的苏州园林狮子林当中。

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因为认为自己没有画图的天赋而转读麻省理工学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柯布西耶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后他的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 ,就是深受柯布西耶的影响。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氏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

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唯独在手法上更注重自然光的投入,使内庭成为光庭,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贝聿铭说“建筑和艺术虽然不同,但实质上是一致的,我的目标是寻求二者的和谐统一。

” 贝聿铭先生不止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学家,更是以为理想化的建筑艺术家,善于运用传统的建筑艺术,他认为现代建筑必须源于他们自己的历史根源,就好比是一棵树必须起源于土壤中,互传花粉需要时间,直到被本土环境所接受,但他又不拘泥于传统,而是将古代传统的建筑艺术和现代化新技术的完美的结合,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赏析
贝聿铭生平简介
■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35年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 ■1945年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1948年开始建筑生涯 ■1958年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
主要作品
■1949年 - 港湾石油公司办公楼,乔治兰州阿特兰大 ■1955年 - 丹佛美国国家办公楼,佛罗里达州丹佛 ■1956年 - 富兰克林国家银行,纽约州长岛明尼奥拉 ■1960年 - 丹佛市希尔顿饭店,佛罗里达州丹佛 ■1956年 - 1963年 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湾台中市 ■1961年 - 1967年 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 ■1962年 - , 加拿大蒙特利尔 ■1968年 - 1974年 基督教科学中心,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68年 - ,纽约州雪城 ■1969年 - ,印第安纳州哥伦布 ■1969年 - 1975年 ,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72年 -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德州达拉斯 ■1973年 - 约翰逊艺术馆,康乃尔大学,纽约州 ■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主要作品
■1976年 - 罗彻斯特大学 ,纽约州罗彻斯特 ■1977年 - 汉考克大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78年 - 1982年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印第安纳州 ■1979年 - 1986年 ,纽约州纽约市 ■1979年 - 肯尼迪图书馆,波士顿 ■1981年 - 摩根大楼,得克萨斯州休斯敦 ■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 ■1982年 - 1990年 中银大厦,中国香港 ■1985年 - 威斯纳馆( ),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1989年 - 卢浮宫扩建工程,法国巴黎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1990年 -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 ), 德国柏林 ■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北京 ■1996年 - 1997年,美秀美术馆(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The end位于苏州古城北部历史保护 街区,与拙政园和太平天国忠王府毗邻。尽 管白色粉墙将成为博物馆新馆的主色调,以 此把该建筑与苏州传统的城市机理融合在一 起,但是,那些到处可见的、千篇一律的灰 色小青瓦坡顶和窗框将被灰色的花岗岩所取 代,以追求更好的统一色彩和纹理。
苏州博物馆
博物馆屋顶设计的灵感来源于苏州 传统的坡顶景观一一飞檐翘角与细致 入微的建筑细部。然而,新的屋顶已 被重新诠释,并演变成一种新的几何 效果。玻璃屋顶将与石屋顶相互映衬, 使自然光进入活动区域和博物馆的展 区,为参观者提供导向并让参观者感 到心旷神怡。
香港中银大厦
中银大厦设计灵感源自竹子的“节节高升”,以 平面为例,大楼是一个正方平面,对角划成4组 三角形,每组三角形的高度不同,如同节节上升 的竹子,象徵著力量、生机、茁壮和锐意进取的 精神,对于银行而言,其中的含意也不言而喻。
香港中银大厦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贝聿铭采用了严格 的“模数制” ,所有的模数都基于装修, 所以在设计中采用了以建筑面作为设计面, 结构后退这样一个方式:主要空间的轴线 都与装修线对齐,而与结构没有任何直接 的关系。
主要作品
■1998年 - 摇滚音乐名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兰 ■2002年 - 2006年,苏州博物馆,中国江苏苏州 ■2004年 - 中国驻美大使馆,华盛顿特区 ■2006年 - 澳门科学馆,中国澳门 ■2006至08年 -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卡达杜哈 ■2010年2月11日,伦敦将为一个人专门举行颁奖典礼——93岁的贝聿铭获英国皇家金质奖章 。他偏爱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他设计的建筑,一座都没倒!
卢浮宫扩建工程
在这座大型玻璃金字塔的南北东三面还 有三座五米高的小玻璃金字塔作点缀, 与七个三角形喷水池汇成平面与立体几 何图形的奇特美景。人们不但不再指责 他,而且称“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 大的宝石”。
北京香山饭店
日本美秀美术馆
美国达拉斯音乐厅
德国历史博物馆新翼
结束语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观念,主导著贝聿铭一生的作品,如全国大气研究中心, 伊弗森美术馆、狄莫伊艺术中心雕塑馆与康乃尔大学姜森美术馆等。这些作品 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到晚期内庭依然是 贝聿铭作品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帷在手法上更着重再自然光的的投入,使内 庭成为光庭,如香山饭店的常春厅纽约阿孟科公司的入口大厅,香港中国银行 的中庭,纽约赛奈医院古根汉馆,巴黎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与比华利山庄创意 艺人经济中心等。光与空间的结合,使得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作设计” 是贝聿铭的名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