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大师贝聿铭个人简介及作品

合集下载

建筑概论课——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建筑概论课——贝聿铭和他的建筑作品

• 在拿破仑大厅仰视675片钻石状的玻璃,因为室内 外光线之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见,确实做 到了贝氏追求的目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会 户外,欣赏卢浮宫优雅的建筑,让内外相边接,着 实创造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玻璃金字塔的成功
• 自1989年建成以来,玻璃金字塔逐渐成为卢浮宫的标志性 建筑,挑剔的法国人也慢慢接受并称赞这一建筑创举。玻璃 金字塔成为卢浮宫中与《蒙娜· 丽莎》画像和断臂维纳斯雕 塑相提并论的观赏热点。据说,三分之二的游客宁肯挤在玻 璃金字塔前排长队,也不愿从游客相对较少的另外两个入口 进馆参观。 • 玻璃金字塔不仅成了二十世纪现代经典建筑之一,而且成为 巴黎最具标志性的建筑。法国人称赞它是罗浮宫里飞来的巨 大宝石,法国政府为此授予贝聿铭法国最高荣誉奖章。
建筑装饰是 铝质框架及玻璃天幕,石灰石, 有专门开发的染色混凝土等暖色物料。
在屋面玻璃与钢管支撑 杆之间的空间,设计了滤光 作用的仿木色铝合金格栅。 除了美学上的成功外,格栅 梦幻般的影子泼撒在美术馆 的大厅及走廊,它与传统的 日本竹帘式的“影子文化” 对上了话,这个强烈的效果 是始料未及的。
一向喜欢将隐藏在造型中 的几何形提纯。这个入门建筑, 细看屋顶的框架线,由大小正 方形和三角形构成,它们互相 交错、像是一幅几何形错觉绘 画。屋顶中最大的一个三角形 的腰边,向两边延伸,就会自 然与台阶两边的围墙斜边相连 接,这时我们所看到的是一个 巨大的、稳定的正三角,这便 是贝聿铭的妙笔所在。如果说 有受到日本的影响,应该是被 强调了的清析的轮廓和剪影效 果。
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 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化。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三 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这些特色在 「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建筑大师贝聿铭

建筑大师贝聿铭

在空间上,书画厅巧用九宫格,中间贯通, 对表达条幅式书画的用光和所需墙面十分有 利;首层展厅与天窗廊道由墙隔断分开,人 漫步廊道,展厅的构架、天花和木边使人联 想起中国古建筑的语言,而廊窗外的一个个 庭院,由窗取景,若隐若现。而这所有的组 织,贝聿铭是以非常简明、便捷、出神入化 的建筑语言来表达的。
建筑大师贝聿铭
贝聿铭(Ieoh Ming Pei) 贝聿铭 (1917-) 美籍华人建筑师, 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他的 祖辈是苏州望族,他曾在家族拥 有的苏州园林狮子林里度过了童 年的一段时光。其父是中国银行 创始人之一贝祖怡。10岁随父亲 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 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 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 年退休。
贝聿铭在建筑材料、结构细部、室内设 计等方面的独特创意。主要采用现代钢结 构.加之木质边框和白色天花,同时,木贴 面的金属遮光条取代了传统建筑的雕花木窗, 因此光线柔和.便于调控.以适宜博物馆展 陈。
设计概念
2002年11月,贝聿铭领衔,贝氏建筑事务所完成的苏州博物馆新馆概念设计, 首先解读到的是和城市肌理的密切关系, 其次是建筑明确的功能分区和简洁的形式, 第三是空灵淡泊的室内设计, 第四是对旧建筑的有效使用和合理迁移处理。 博物馆新馆建筑采用地下一层、地面一层为主的结构方式,主体建筑檐口高度控制在6米之 6 内;中央大厅和西部展厅安排了局部二层,高度16米。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大块: 中央部分:入口、中央大厅和主庭院; 西部: 博物馆主展区; 东部: 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相互映衬,十分和谐。 东、西两侧的院落式组合和周边的合院式住宅相呼应; 最为独到的是中轴线上的北部庭院,不仅使游客透过大堂玻璃可一睹江南水景特色,而且 庭院隔北墙直接衔接拙政园之补园,新旧园景融为一体。 这种在城市肌理上的嵌合,还表现在东北街河北侧1~2层商业建筑的设计,新馆入口广场 和东北街河的贯通

贝聿铭

贝聿铭

人物影响
人物传记
参考资料 1 苑文凯老师作《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的设计之路》专业讲座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建筑装饰 学院[引用日期2022-12-12] 2 贝聿铭 .中国工程院[引用日期2022-12-12] 3 贝聿铭:寿终百年,而他的作品将 屹立不朽 .新民晚报[引用日期2022-12-12] 4 贝聿铭、贝礼中父子的“香港情结” .新华社百家号[引用日期 2022-12-12] 5 谷建芬、林书豪等获“2019全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6 2019全 球华侨华人年度人物——贝聿铭 .中国侨网[引用日期2022-12-12] 7 5位建筑师眼中的贝聿铭 .新京报[引用日 期2022-12-12] 8 贝聿铭:现代与传统、东方与西方的跨越者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9 Ieoh Ming Pei .American Academy of Arts and Sciences[引用日期2022-12-12] 10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留下了 传奇故事和作品 .新京报百家号[引用日期2022-12-12] 11 华裔建筑大师贝聿铭去世,享年102岁!他用一生为 世界留下传奇设计 .厦门日报百家号[引用日期2022-12-12] 12 《贝聿铭与一座古城(精编版)》 .中央广播电 视总台[引用日期2022-12-12] 13 贝聿铭的中国情结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14 贝聿铭自述:建筑是艺 术和历史的融合 .新京报[引用日期2022-12-12] 15 102岁,富十五代,一图揭秘贝聿铭传奇一生 .新京报[引 用日期2022-12-12] 16 About | I.M. Pei Foundation .I.M. Pei Foundation[引用日期2022-12-12] 17 学院简 介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引用日期2022-12-12] 18 Profiling Ieoh Ming Pei | China's Best-Known Architect .Theculture Trip[引用日期2022-12-12] 19 关于提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候选人的通知 .中国工程 院......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ppt课件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ppt课件

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他喜好
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 苏州博物馆是地方历史艺术性博物馆。 1960年建立,位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北街。 馆址为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王府遗址。面 积8000多平方米,分东、西、中3路,中路 立体建筑为殿堂型式,梁坊满饰苏式彩绘 ,入口处侧门,有文征明手植紫藤,内部 东侧有太平天国古典舞台等,是全国重点 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0月建成新馆。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1935年远渡重洋,依自己的
爱好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建筑
系攻读。宾州大学以图画讲解古典建筑
理论的教学方式使贝聿铭大失所望,他
便先后到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攻读
建筑专业。贝聿铭从纯学术的象牙之塔
进入实际的建筑领域是在1948年。这一
年纽约市极有眼光和魄力的房地产巨商
贝聿铭建筑大
师及其作品介
绍 • 苏州博物馆以白
根道夫与贝聿铭互相欣赏,相得益彰,合
作达十二年之久。十二年中,贝聿铭为柴
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完成了许多商业及住
宅群的设计,也做不少社会改建计划。直
至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
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
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作为最
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
在美国建筑界初露头角,也奠定了他此

后数十年的事业基础。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
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 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 平民的利益。在纽约、费城、克利夫 兰和芝加哥等地,他设计了许多既有 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 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 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贝聿铭 一生简介

贝聿铭 一生简介

拿破仑广场的夜间照明,为巴黎再度 添加了一处胜景,贝氏设计玻璃金字 塔时,早已考虑到都市空间在夜晚时 所扮演的地位,贝氏希望拿破仑广场 白天是人群集聚之地,玻璃金字塔有 “桥”的功能,将来自各方的人“引渡”到 不同的三个殿翼
夜晚,玻璃金字塔在灯光照 耀下,成为都市焦点,吸引 人们来到广场,让美术馆的 生命从白天沿续到夜晚,让 公共空间更能充分得以运用 。也更生动。
倒置的玻璃金字塔
由停车场到拿破仑厅,虽说然是没有自 然光的地下,但贝氏在途中安排了一个 倒置的玻璃金字塔,让进入美术馆的行 进过程又创造了一次高潮空间,同时又 有了自然光,在空间与造型方面更呼应 了广场处的金字塔大门意象,这正是贝 氏设计高招之处。
在拿破仑大厅仰视675片钻石 状的玻璃,因为室内外光线之 亮度的差异,玻璃几乎视而不 见,确实做到了贝氏追求的目 标,更可贵的是能从地下室体 会户外,欣赏罗浮宫优雅的建 筑,让内外相边接,着实创造 了划时代性的室内空间设计。
他的作品中我最喜 欢的作品之一就是 卢浮宫的玻璃金字 塔。从图中我们可 以看到这座金字塔 是位于法国巴黎卢 浮宫中的拿破仑广 场。它主要是起到 装饰和前往拿破仑 馆的入口。它的艺 术欣赏价值在于在 转向的方正水池的角隅,紧邻着另外四个大小不一的三角形水池, 构成另一个正方形,与金字塔建筑物平行;每个三角形水池有巨柱 喷泉,像是硕大的水晶柱烘托着晶莹的玻璃金字塔,在拿破仑广场 贝聿铭将建筑与景观完整地合术馆东馆,华盛顿 1979年 - 肯尼迪图书馆,波士顿 1982年 - 香山饭店,中国北京(该饭店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外国建 筑师在中国的第一件作品,也掀起了中国建筑界对中国传统建筑 与现代主义相结合的大讨论。) 1995年 - 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北京 2002年 - 2006年,苏州博物馆新馆,中国江苏苏州(贝聿铭封笔 之作) 1984年-1989年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贝聿铭—美籍华人

贝聿铭—美籍华人

设计流派
他一直都是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贝聿铭一向反对在建筑 他一直都是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贝聿铭一向反对在建筑
上的随波逐流、趋于流行。他经历了70年代风行一时的后 上的随波逐流、趋于流行。他经历了70年代风行一时的后 现代主义,他依然是兢兢业业地在现代建筑中反复推敲、 反复研究,从而提炼和发展了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使之 反复研究,从而提炼和发展了经典的现代主义建筑,使之 达到一个又一个高度。能够在潮流起伏的建筑和艺术中处 之泰然、行若无事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除了贝聿铭之外, 实在不多。我们把他的这种原则称之为始终如一的、发展 实在不多。我们把他的这种原则称之为始终如一的、发展 性的现代主义立场原则。在追逐潮流的现代建筑界中,他 性的现代主义立场原则。在追逐潮流的现代建筑界中,他 体现出一种自信、坚定、明确的设计立场,同时又不对第 体现出一种自信、坚定、明确的设计立场,同时又不对第 一代大师盲目地崇拜。这种原则,是非常令人钦佩的,非 常值得我们学习。 1978年他在访问北京清华大学时,曾 1978年他在访问北京清华大学时,曾 经说:如果格罗庇乌斯和密斯是第一代现代主义大师,那 他就是第二代的代表。
主要成就 1.荣誉
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与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勋 1984年,获法国政府授与艺术及文学勋章司令勋
位 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与法国荣誉军团勋 1988年,获法国密特朗总统授与法国荣誉军团勋 章骑士勋位 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 1993年,升格为军官勋位 1988年,获美国雷根总统授与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1988年,获美国雷根总统授与美国国家艺术勋章 1993年,获美国乔治 1993年,获美国乔治布希总统授与美国总统自由 勋章
作品赏析
肯尼迪图书馆
华盛顿国家艺术馆东馆

贝聿铭经典作品赏析

贝聿铭经典作品赏析

从“对摇滚乐可是一 无所知”,到亲身去 学习和体验什么是 Rock—roll,然后再 作出设计的计划,从 人性的角度出发,充 分映照了他“以人为 本”的设计理念。
主体建筑物与玻璃帷幕 构成底边为4.2英亩的 直角三角。空间的变化 有利于地平下空间的隐 藏以及提供高调控交流 场所。 简单的几何造型在流畅 的整体中实现不同的功 能。 “摇滚乐就是能量。”在 听过许多演唱会之后, 贝聿铭为摇滚乐下了如 此的批注,他说,他设 计这座摇滚乐博物馆建 筑物,就是为了显示这 种音乐的能量。
香港中银大厦 1982年 - 1990 年 年
贝聿铭认为,“建 筑和结构”是不可 分割的整体,建筑 师如果不能意识到 结构所蕴藏的力量, 就不可能有好的设 计。
在中银大厦的设计中, 贝氏采用了严格的“模数 制”(统一模数制,就是为了实现设
计的标准化而制定的一套基本规则,使 不同的建筑物及各分部之间的尺寸统一 协调,使之具有通用性和互换性,以加 快设计速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造价. 以毫米为单位),所有的模数都
4 巴黎卢浮宫门前的 透明金字塔1989年 透明金字塔 年
大师一生都在忙碌的创 作,把这份科学与艺术 相结合的美带入人们的 生活。建筑与自然相融 合的空间理念,主导着 贝聿铭一生的作品,这 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 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 使自然融于建筑。人们 行径在他设计的建筑中, 自然的阳光透过窗棂交 织的光影仿佛能让周围 的线条流动起来。
建筑物有中国山水 画般的寂与静。 简化了的形式语言 多用光影线条变化 丰富室内空间 采 用现今建筑材料, 诠释江南风景园林 大量采用园林的借 景 框景 庭园理 水等涉及手法
光,是建筑的 色彩。让光线 来设计是建筑 师贝聿铭的名 言。罗浮宫的 金字塔入口就 把大量的光线 引入死气沉沉 的博物馆里, 让过去的历史 晒晒今天的阳 光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贝聿铭建筑大师及其作品介绍
1969年 - 1975年 John Hancock Center,伊利诺斯州芝加哥 1971年 - Harbor Towers • 1972年 - 达拉斯市政厅 美国德州达拉斯 • 1973年 - 约翰逊艺术馆, 康乃尔大学,纽约州Ithaca • 1974年 -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 • 1976年 -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 纽约州罗彻斯特 • 1977年 - 汉考克大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 • 1978年 - 1982年 印第安纳大学美术馆,印第安纳州Bloomington • 1979年 - 1986年 Javits Convention Center,纽约州纽约市
的材料只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贝聿铭的苏州博物馆
• 设计以“中而新、苏而新”的 设计理念,坚守“不高、不大、 不突出”是这座建筑最大特点, 集山水园林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博物馆。
• 新馆借鉴了苏州古典园林风格, 整个建筑与古城风貌和传统的 城市肌理相融合。
• 建筑大师贝聿铭“封刀之作”的中国大陆苏州博物 馆新馆,于2006年正式开馆,这座被贝聿铭视为 “最心爱的小女儿”建筑物,以江南园林造景设计, 是贝聿铭在中国唯一的一座博物馆建筑,备受全球 建筑界瞩目,现已成为苏州新的景点。
苏州博物馆
• “在整体布局 上,博物馆新 馆巧妙地借助 水面,与紧邻 的世界文化遗 产拙政园、全 国重点文物保 护单位忠王府 融会贯通,成 为拙政园、忠 王府建筑风格 的延伸和现代 版的诠释。”
苏州博物馆
• 新馆建筑群坐北朝南,被分成三 大块:中央部分为入口、中央大 厅和主庭院;西部为博物馆主展 区;东部为次展区和行政办公区。 这种以中轴线对称的东、中、西 三路布局,和东侧的忠王府格局 相互映衬,十分和谐。新馆与原 有拙政园的建筑环境既浑然一体, 相互借景、相互辉映,符合历史 建筑环境要求,又有其本身的独 立性,以中轴线及园林、庭园空 间将两者结合起来,无论空间布 局和城市机理都恰到好处。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了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中学读于上海。

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

后转学麻省理工学院,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在求学其间贝氏埋首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并且获得学校举办的优秀设计奖,激励了他对建筑的兴趣使他与建筑结下了不解之缘。

开始了他毕生为之奋斗的事业。

四十年代由于战争,贝氏在父亲规劝之下滞留美国,在一家以混凝土见长的工程公司工作,贝氏在这段工作经验中,为自己奠定了在混凝土材料上表现佳绩的基础。

1942年,贝氏与毕业自卫斯里学院的陆书华结婚,同年贝氏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

入学不久,贝氏就辍学,工作于国际研究委员会,主要工作是摧毁德意意志境内的桥梁。

1945年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贝氏开始他未竟的学业。

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讲师。

建筑融合自然的空间理念,主导着贝氏一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共同点是内庭,内庭将内外空间串连,使自然融于建筑。

上海美术馆是贝氏的毕业设计,严谨的平面间错安排了数个内庭,使之观感为各个不同艺廊的背景,将自然引入室内是他的设计特点。

到晚期,内庭依然是贝氏作品不可缺少的元素之一,光与空间的结合,使空间变化万端,“让光线来做设计”是贝氏的名言。

1948年贝氏开始建筑生涯,早期贝氏作品采用混凝土,如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纽约基辅湾公寓大楼等。

到中期,作品开始趋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性,如全球大气研究中心、肯尼迪纪念图书馆。

肯尼迪纪念图书馆属于机构建筑,该图书馆是贝氏建筑生涯的转折点,使贝聿铭名扬四海。

1958年贝氏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开业以来几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界的注目,获得荣耀。

个人获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和普利兹建筑奖。

其中普利兹建筑奖相当于诺贝尔奖,是建筑界最高荣誉。

贝聿铭简历

贝聿铭简历

建筑大师:贝聿铭(Pei,Leoh Ming)美国籍,美国著名建筑学家,他是当前世界成就最高、最负盛誉的建筑大师之一。

194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6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学院获硕士学位。

1955年创建贝聿铭事务所至今。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50年代末60年代初,贝聿铭在继承第一代现代建筑大师的基本建筑原则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设计建成一批影响很大的建筑,其中美国大气研究中心、肯尼迪纪念图书馆等表现了建筑形象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

华盛顿国家美术馆东馆是贝聿铭建筑事业中极为成功的一例。

在巴黎罗浮宫的扩建中,创造性地解决了把古老宫殿改造成现代化美术馆的一系列难题,取得极大成功,享誉世界。

贝聿铭对北京城市规划提出过重要建议。

他在北京香山饭店的设计中,努力探索一条把现代建筑特征与中国民族特色相统一的可行之路,为丰富中国新建筑发展道路方面做了重要贡献,为北京城市建设规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6年6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建筑大师贝聿铭所获荣誉:·美国建筑学会金奖·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日本帝赏奖·普利兹建筑奖·自由奖(Medal Of Liberty)章(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 建筑大师贝聿铭代表作品:·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卢浮宫金字塔·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北京中国银行总行大厦·埃佛森美术馆·日本美秀博物馆·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香山饭店·梅尔森音乐厅·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苏州博物馆新馆·美国国家美术馆东馆·摇滚音乐殿堂·贾维兹中心生平简介:1956年- 1963年东海大学路思义教堂,台湾台中市1961年- 1967年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科罗拉多州Boulder1962年- Place Ville-Marie,加拿大蒙特利尔1968年- 1974年基督教科学中心,马萨诸塞州波士顿1968年- Everson Museum of Art,纽约州雪城1969年- Cleo Rogers Memorial Library,印第安纳州哥伦布1969年- 1975年John Hancock Center,伊利诺斯州芝加哥1971年- Harbor Towers1972年- 达拉斯市政厅美国德州达拉斯1973年- 约翰逊艺术馆,康乃尔大学,纽约州Ithaca1974年- 1978年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1976年- 罗彻斯特大学Wilson Common,纽约州罗彻斯特:纽约时报选为当时全美最佳的前十大学生活动中心建筑1977年- 汉考克大厦,马萨诸塞州波士顿当时单块玻璃面积最大的全玻璃幕墙建筑,由于当时玻璃幕墙的技术不够成熟,大厦建成初期曾经出现过玻璃脱落的事故,后经过技术改进得以解决。

贝聿铭简介

贝聿铭简介
• 1978年获得普利兹克建筑奖
贝聿铭的代表作品与荣誉

巴黎卢浮宫金字塔
• 1984年完成设计
• 成为法国的象征

约翰·肯尼迪图书馆
• 1979年完成设计
• 独特的建筑风格获得好评
⌛️
苏州博物馆
• 2006年完成设计
• 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02
贝聿铭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体现
简洁明快的线条
CREATE TOGETHER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DOCS
在设计中融入中国传统的元素
注重历史与现代的传承
• 如屋顶、园林等
• 在设计中保留原有的历史建筑
• 使建筑具有中国特色
• 同时融入现代建筑元素
贝聿铭对中国建筑事业的贡献与影响
推动了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
• 他的设计理念和方法对中国建筑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促进了中国建筑事业的对外开放和国际化进程
为中国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建筑遗产
热爱音乐和艺术
热爱生活
• 年轻时曾学习钢琴和舞蹈
• 喜欢旅行和摄影
• 家中收藏了许多艺术品
• 珍惜与家人和朋友相处的时光
贝聿铭与家人和朋友的生活点滴
与家人关系亲密
• 关心家人的生活和事业
• 与家人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光
与朋友保持密切联系
• 与许多建筑界的朋友保持友谊
• 共同探讨建筑设计和人生的真谛
• 他的建筑作品成为中国各地的地标建筑
• 为后人留下了丰富的建筑艺术财富
04
贝聿铭的个人品质与生活趣事
贝聿铭的职业精神与对待建筑的态度
追求卓越的品质

贝聿铭(IeohMingPei)

贝聿铭(IeohMingPei)

贝聿铭(I‎e oh M‎i ng P‎e i)(1‎917-)‎美籍华人‎建筑师,生‎于广州,其‎父是中国银‎行创始人之‎一贝祖怡。

‎10岁随父‎亲来到上海‎,18岁到‎美国,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于19‎55年建立‎建筑事务所‎,1990‎年退休。

‎风格‎作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他被‎人描述成为‎一个注重于‎抽象形式的‎建筑师。

他‎喜好的材料‎包括石材、‎混凝土、玻‎璃和钢。

‎作为2‎0世纪世界‎最成功的建‎筑师之一,‎贝聿铭设计‎了大量的划‎时代建筑。

‎贝聿铭属于‎实践型建筑‎师,作品很‎多,论著则‎较少,他的‎工作对建筑‎理论的影响‎基本局限于‎其作品本身‎。

简‎介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

初中就读‎上海青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因为‎认为自己没‎有画图的天‎赋而转读剑‎桥的麻省理‎工学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代建筑相关‎的资讯,柯‎比意的作品‎是他最醉心‎的,日后贝‎氏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就是深‎受柯比意的‎影响。

19‎39年毕业‎。

在‎贝氏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坡璃为‎主要建材,‎贝氏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

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贝‎氏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之作。

贝‎氏摆脱密斯‎风格当属甘‎乃迪纪念图‎书馆为滥觞‎,几何性的‎平面取代规‎规矩矩的方‎盒子,蜕变‎出雕塑性的‎造型。

后来‎有机会贝氏‎身为齐氏威‎奈公司专属‎建筑师,从‎事大尺度的‎都市建设案‎,贝氏从这‎些开发案获‎得对土地使‎用的宝贵经‎验,使得他‎的建筑设计‎不单考虑建‎筑物本身,‎更关切环境‎提陹到都市‎设计的层面‎,着重创造‎社区意识与‎社区空间,‎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费城社会岭‎住宅社区一‎案,而他们‎所接受的案‎子以办公大‎楼与集合住‎宅为主,贝‎氏后来取得‎齐氏集团的‎协议于19‎55年将建‎筑部门改组‎为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开始独立执‎业,事务所‎共从事过1‎14件设计‎案,其中6‎6件是贝氏‎负责。

建筑大师贝聿铭简介

建筑大师贝聿铭简介
1991年 1月1日贝氏宣布退休,PCF由柯析与新生代主掌负责。可伯特基金会颁予优秀首奖。
1993年 11月28日法国总统密特朗在罗浮宫开馆两百周年纪念会上,颁予获“荣誉军团司令勋章”。 Pamela Dell"I.M.PEI-Design of Dreams"由芝加哥Childrens Press出版。荣任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荣誉院士。
1960年,贝聿铭离开柴根道夫,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他在建筑设计中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关心平民的利益。在纽约、费城、克利夫兰和芝加哥等地,他设计了许多既有建筑美感又经济实用的大众化的公寓。他在费城设计的三层社会公寓,就很受工薪阶层的欢迎。
在他的建筑公司业务蒸蒸日上之际,他的注意力逐渐从都市改建和重建计划逐步转移到巨型公共建筑物的设计。60年代建于科罗拉多州高山上的“全国大气层研究中心”,可以说是他从事公共建筑物设计的开始。该中心外形简朴浑厚,塔楼式的屋顶使建筑物本身像巍峨的山峰,与周围的环境、色彩相调和。美国《新闻周刊》曾刊登它的照片,称贝聿铭的设计是“突破性的设计”。
1986年 7月4日获美国自由奖章。担任波士顿美术馆顾问。获法国文艺奖章。
1988年 Espuire中文版于秋季在香港发行,创刊号封面人物贝氏建筑师。美国《前卫建筑杂志》读者意见调查,贝氏被以认是最有影响力的建筑师。第一本贝氏作品专书,由法国Hazan出版社发行,全书以法文印行。获法国荣誉奖。
1984年,贝聿铭为香港中国银行设计了一座70层楼、高100米的大厦。这是当时香港最高的建筑物,也是当时美国以外的世界最高建筑物。这固然因为他的父亲是香港中国银行的最早创办人,使他对这项建筑有一种亲切感,但他更强调的是:“这座大厦在香港是中国的象征之一,应该让它‘抬抬头’,要显示出点风格和气派,这也是中国的骄傲。”

贝聿铭贝聿铭经典作品

贝聿铭贝聿铭经典作品

• 2 :1918年其父亲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 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他的童年。1927年 父亲调职举家搬至上海。初中就读上海青 年会中学,高中毕业自圣约翰大学附属中 学,后来赴宾州大学攻读,因为认为自己 没有画图的天赋而转读剑桥的麻省理工学 院,贝氏埋首于图书馆,努力吸收欧洲近 代建筑相关的资讯,柯比意的作品是他最 醉心的,日后贝氏作品所呈现的雕塑性 , 就是深受柯比意的影响。1939年毕业。
伊弗森美术的混泥土墙面 混入了当地花岗岩的碎石 骨材,外表经过锥击的特 殊处理,斜向的凹凸纹理, 让地方特色不留痕迹的流 露。 伊弗森美术馆中“井”字 形组织展览空间是环绕主 体空间,当人们到达美术 馆2楼,可以看到中庭却 不能穿越,人们只能环绕 这个空间,就象岭南庭园 中的水面一样,正是通过 对空间的环绕,可获取最 大限度的信息量。另外美 术馆不同的展厅角部的连 接与庭园中角部的转折在 本质上是一致的。尽管贝 聿铭赋予伊弗森美术馆以 强烈的现代几何特征,但 是它的空间观念却与中国 庭院十分接近。”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在建筑世界里追求了几 十年,贝聿铭始终不离 一个“人”字:“我的思维 中,‘以人为本’可能是最 明显的,这也是中西方 文化的差异所在。”“我认 为建筑设计中人的比例 很重要,我总是试图在 建筑设计中做好这一 点。”
2 1998年 - 摇滚音乐名 年 人堂, 人堂,俄亥俄州 克利夫 兰
1 重复性的细部构 造 ,形成巨大的 几何 形体 2 玻璃与钢材的结合, 使自然光线得以最 充分的利用。夜间 灯光的投射,使得 他成为卢浮宫前的 一颗钻石 3 宽广的中庭,仰视 可见地面周遭的景 观
“ 金字塔”南北剖面图 金字塔”
卢浮宫配置图
启示
• “以人为本”设计思想的应用 • 从客观实际出发,多角度思考问题

贝聿铭及其作品

贝聿铭及其作品

贝聿铭及其作品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大 师
个人概况: 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法国建筑学院金奖 日本帝赏奖 普利兹克建筑奖 自由奖(Medal Of Liberty)章(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
• • •

• • •

• •
贝聿铭(I.M.Pei) 简介:(1983年普利兹克建筑 奖获奖者) 1917年4月26日生亍广州 1918年其父贝祖贻出任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总 经理,贝氏在香港度过童年 1927年父亲调职,丼家搬至上海。中学读亍 上海 1935年被父送往美国宾州大学攻读建筑。后 转学麻省理工学院 1940年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1942年,贝氏至哈佛大学攻读建筑硕士学位。 入学不丽,贝氏就辍学,工作亍国际研究委 员会,主要工作是摧毁德意意志境内的桥梁 1945年秋,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贝氏开始他 未竟的学业。因他在麻省理工学院的优秀成 绩,尚未获得硕士学位就被哈佛设计院聘为 讲师 1948年贝氏开始建筑生涯 1958年贝氏成立了个人的建筑事务所,开业 以来几乎每有工程竣工,就受到建筑界的注 目,获得荣耀

贝聿铭建筑生涯介绍及其作品分析课件

贝聿铭建筑生涯介绍及其作品分析课件
• 在贝聿铭早期的作品有密斯的影子,不过他不像密斯以玻璃为主要 建材,贝聿铭采用混凝土,如纽约富兰克林国家银行,镇心广场住 宅区,夏威夷东西文化中心。到了中期,历练累积了多年的经验, 贝聿铭充分掌握了混凝土的性质,作品趋向于柯比意式的雕塑感, 其中当以全国大气研究中心,达拉斯市政厅,等皆属此方面的经典 之作。
• 1983年,卢浮宫有7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是独立的。因为相互竞争着 空间和资金,每个部门的馆长甚至不相往来。因此在重修时,贝聿 铭建筑团队努力让7个部分统一成一个建筑物。
• 贝聿铭不知道密特朗总统有无意识到这个挑战的严峻性。但贝聿铭 团队最终让它们在建筑上统一成了整体。
• 从1990年开始,贝聿铭不那么在乎建筑物的造型了。设计一个独特 的建筑造型对贝聿铭不再是件难事。贝聿铭开始研究各种文明。这 也为苏州博物馆以及伊斯兰艺术博物馆的设计做好了准备。
学习交流PPT
8
晚年经历
• 晚年的贝聿铭仍然接收了多个项目,例如卢浮宫玻璃金字塔、中银 大厦、苏州博物馆和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 1980年,法国总统密特朗邀请贝聿铭翻修卢浮宫,贝聿铭认为设计 的东馆只跟其相差40年,但卢浮宫有着800年的历史,卢浮宫玻璃金 字塔的设计对于贝聿铭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 1979年,改革开放刚刚起步的中国政府邀请贝聿铭设计香山饭店。 贝聿铭根据自己的一贯想法———“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 不辞劳苦地走访了北京、南京、扬州、苏州、承德等地,寻找灵感, 搜集素材,最后采取了建筑一系列不规则院落的布局方式,使香山 饭店与周围的水光山色,参天古树融为一体,成为具有浓郁中国风 格的建筑。香山饭店的规模不算大,但“体现出中国民族建筑艺术 的精华”。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美国空军服役三年。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贝聿铭:“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I. M. Pei)是一位享誉世界的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被誉为“最后一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

他的建筑作品跨越半个世纪,涵盖了许多标志性建筑,如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和香港的海港城。

他的设计风格是简洁、大胆、富有几何感的现代主义风格,充满想象力和创意。

贝聿铭1920年出生于中国广州,1935年随父母前往美国。

1940年,他进入麻省理工学院学习建筑,1942年因二战被征入伍服役,并参与了美国底特律的军火厂设计。

在战争结束后,贝聿铭回到麻省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开始他的建筑生涯。

在他长达七十年的职业生涯中,贝聿铭设计了众多具有标志性的建筑,包括约翰肯尼迪总统图书馆、卡尔顿酒店、珍珠塔、华尔街的四季酒店和罗马帕劳宫等。

他的设计理念是“创造有意义的空间”,他的设计始终坚持某种意义和目的,以人为本,同时兼顾美学和实用性,以达到健康、舒适、宜居的环境。

贝聿铭的设计方法是通过对场地、功能、材料和空间的综合分析,找出最恰当的设计解决方案。

他善于利用材料的特性创造独特的形式语言,利用光线、色彩和纹理来增强空间的氛围和感觉。

他的设计注重人类情感和视觉体验,不断探索和挑战极限,实现梦想和追求卓越。

贝聿铭的成功得益于他的刻苦努力和独特才华,他的建筑作品不仅在美国,而且在世界各地都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意义。

他获得了许多荣誉和奖项,其中包括美国建筑师学会荣誉金奖、皇家建筑师学会金奖、普利兹克建筑奖等。

不幸的是,贝聿铭于2019年去世,享年102岁。

他为现代主义建筑的发展和精髓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对全世界的建筑师和设计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建筑作品将长期存在,并继续激励和启发未来的建筑师和设计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
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
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
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
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
斯和布鲁尔。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
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
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
东厢、法国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

身为现代主义建筑大师,贝聿铭的建筑物四十余年来始终秉持著现代建筑的传统,贝聿
铭坚信建筑不是流行风尚,不可能时刻变化招取宠,建筑是千秋大业,要对社会历史负责。

中国情缘
贝聿铭一九三五年赴美国求学,之后在大洋彼岸成家立业,功成名就,至今已整整七十八个年头。

但他对中国的一片深情,依然萦系于怀。

他祖籍苏州,生于广州,所以他常对人称“我是苏州人”、“我是广州人”。

他的夫人卢爱玲曾在美国卫斯理学院念书,后来在哈佛大学攻造园设计。

夫妇俩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广州话、上海话和苏州话。

平时的衣着打扮、家庭布置与生活习惯依然保持着中国的传统特色。

他们有三子一女,三个儿子的名字都有一个“中”字。

依次是贝定中、贝建中、贝礼中。

女儿叫贝莲,也是典型的中国化的名字。

七十年代初,贝聿铭首次回到阔别近四十年的中国探亲观光。

心中有无限的感慨,以后他又多次来到中国。

他在海外曾深情地说过:“我的根在中国,中国对我的牵引非常大,所以我不论哪一次回去,都觉得像是回到了自己的家。

”“多变的是我的建筑设计,不变的是我的中国心。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东馆
苏州博物馆
香港中银大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