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内阅读及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归纳总结+训练(含解析)
短文两篇 陋室铭文学常识走近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因为诗气豪迈,被称为“诗豪”。
其代表作品有《秋词》《西塞山怀古》等。
基础积累一、积累篇1.【读准字音】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调.素琴( tiáo ) 案牍.( dú ) 鸿儒.( rú ) 惟吾德馨.( xīn )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二、梳理篇 1.一词多义(1) 之⎩⎪⎨⎪⎧无丝竹之.乱耳(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2)名⎩⎪⎨⎪⎧有仙则名.(出名,有名)名.之者谁(命名)(3) 乱⎩⎪⎨⎪⎧无丝竹之乱.耳(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战乱)2.古今异义(1)形⎩⎪⎨⎪⎧古义:形体、躯体。
例:无案牍之劳形.。
今义:形状。
(2)鸿⎩⎪⎨⎪⎧古义:大。
例:谈笑有鸿.儒。
今义:鸿雁,书信。
(3)丝竹⎩⎪⎨⎪⎧古义:奏乐的声音。
例:无丝竹..之乱耳。
今义:丝绸、竹子。
3.词类活用(1)有仙则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有名) (2)无丝竹之乱.耳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乱) (3)苔痕上.阶绿(方位名词用作动词,长上) 4.特殊句式倒装句何陋之有?(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有何陋”) 三、写作特色反向立意,巧妙构思作者不写“陋室”如何“陋”,却从“陋”的反面即“不陋”来立意,极力表现“陋室”的“不陋”。
把本来没有必然联系的“陋室”和居室主人的“德馨”联系在一起,既由室及人,又因人及室,既紧紧扣住“陋室”,又跳出对“陋室”本身的描写,把笔墨直接引向居室主人。
通过对居室环境、往来人物和日常生活情景的描述来表现“惟吾德馨”,以“惟吾德馨”说明“陋室”不陋,从“斯是陋室”归结到“何陋之有”,最终对“陋室”的“陋”作了彻底否定。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陋室铭》《爱莲说》比较阅读训练文言文阅读,回答下列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刘禹锡《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1.解释下列加点字。
(1)惟吾德馨.(2)无案牍之劳.形(3)可爱者甚蕃.(4)濯清涟.而不妖2.翻译下面句子。
(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无案牍之劳形。
3.简要分析(乙)文菊、牡丹、莲的象征手法以及衬托手法。
4.(甲)文与(乙)在写法上有什么相同之处?[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爱莲说》)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鸿.儒(2)劳.形(3)甚蕃.(4)鲜.有闻6.翻译下列句子。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7.简述甲、乙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向或情操?《陋室铭》:《爱莲说》:8.两篇文章均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试各举一例说明。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6 《短文两篇》课后习题参考答案思考探究一、朗读课文,说说这两篇文章在语言风格上有什么不同。
参考答案:两篇文章都是骈散结合。
《陋室铭》以骈句为主,句式整齐,节奏分明,音韵和谐;《爱莲说》以散句为主,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二、《陋室铭》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与同学交流一下,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应该如何看待作者所说的“惟吾德馨”?参考答案:《陋室铭》的主旨是从孔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这句话生发而来的,作者以此结束全文,既巧妙地照应了开头“惟吾德馨”,又显得立意高远。
“惟吾德馨”是古人淡泊名利、修身养性的最高境界,是古人对道德情操的最高追求。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不应该忽略美好的品行,要努力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
三、《爱莲说》称莲为“花之君子”,根据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具备哪些美好品质。
和同学讨论一下,如何理解“出淤泥而不染”的人生境界?参考答案:【示例】君子品质:庄重、质朴、洁身自好、不慕名利。
“出淤泥而不染”寓意从污浊的环境中走出来,却能保持纯真的品质而不沾染坏习气。
周敦颐的这句话寓示了人生的一种境界。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应该始终保持这种操守,即使身处污浊的环境,依然能保持已身。
积累拓展四、背诵并默写这两篇短文。
点拨:先熟读,再背诵。
朗读课文时,要注意节奏。
默写时,字体要工整,并注意易错字。
五、“之”有时充当代词;有时相当于助词“的”;有时用于标明前置宾语;有时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辨析下列句子中的“之”字各属于哪种用法。
1.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4.友人惭,下车引之.。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参考答案:1.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2.助词,的。
3.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4.代词,指陈元方。
5.代词,指学问和事业。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第16课 短文两篇——爱莲说(冯上发)
“说”是一种议论文 的文体,可以直接说 明事物或论述道理, 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 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 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字茂叔, 道 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著 名的 。晚年在庐山莲花峰 下建“濂溪书堂”讲学,系统地 传授自己的唯心主义哲学思想创 业哲学学派,因此,世人称他为 濂溪先生”。著有 。
不 同 点
1、文体: 一为“铭”,一为“说”; 2、句式:《陋》以骈句为主,
《爱》以散句为主; 3、线索: 《陋》以“惟吾德馨”引领全文, 《爱》以“爱”贯穿始终。
陶渊明“独爱菊”,周敦颐“独爱莲”,表 现了他们处世态度有何异同? 同:他们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异:陶渊明面对污浊的环境,选择了归隐; 周敦颐强调人格修养,环境不好,但 人格可以很高尚。
菊 秋季开花,迎寒
斗霜,清高避世
正衬自己不苟同于世俗 的高洁品质
牡丹 花色艳丽,雍
容华贵
反衬莲的高洁品质,表 明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 “菊”和“牡丹”分别比 作什么人呢?作者对它们 的感情态度又是怎样的呢?
菊 隐逸者 惋惜
牡丹
富贵者
讽刺
“牡丹之爱,宜乎众 矣。”表达了作者怎 样的感情?
亲近而不庄重
予独爱莲之出 沾染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 也;牡丹, 花之富贵者 也;莲,花 之君子者也。
品德高尚 的人
认为
我认为菊, 是花中的 隐士;牡 丹, 是花中的富贵者; 莲,是花中的君 子。
Yī叹词
Xiǎn少,难得
噫!菊之爱,
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 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
应当
唉,喜爱菊花的, 陶渊明以后就很 少听到了。喜爱 莲花的,像我一 样的人有几个呢? 喜爱牡丹的人, 应当很多了。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爱莲说》阅读答案(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在解答阅读题时的参考。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算得上好阅读答案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阅读答案1四、阅读下面古诗文,回答问题。
(共16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现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乙)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
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
有风既作飘摇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
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到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李渔《芙蕖》)【注释】①群葩(pā):百花。
各种花都在一定的时节开放,这段时节称为当令。
②芙蕖:荷花的别称。
③妍:美丽。
④迨至:等到。
菡(hàn)萏(dàn):尚未开的荷花。
⑤资:资财,这里指享受。
⑥目:观赏。
16.解释下面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3分)(1)陶渊明独爱菊 (2)香远益清(3)陶后鲜有闻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1)中通外直,不蔓不枝(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19.甲文和乙文作者喜欢莲(荷花)的原因各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阅读下面元曲,回答问题。
(5分)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0.简要分析“夕阳西下”一句的表达作用。
《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
《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爱莲说》阅读答案(集合15篇)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并使用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可以有效帮助到我们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爱莲说》阅读答案1阅读《爱莲说》,回答问题。
(14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小题1:.周敦颐,字,号,北宋哲学家。
(1分)小题2:.解释划线词语。
(2分)①可爱者甚蕃()②宜乎众矣()③陶后鲜有闻()④不可亵玩焉()小题3:.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莲花的?并赋予君子哪些品格?(4分)小题4:.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2分)小题5:.《爱莲说》一文运用借物喻人的写法,旨在托物言志。
这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2分)小题6:.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3分)参考答案:小题1:茂叔濂溪小题1:多应当少轻慢小题1: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正直不趋炎附势美名远扬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小题1: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小题1: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态度,和对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污浊世风的批判和讽刺。
小题1:(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小题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小题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意思,都是课内重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6课《短文两篇爱莲说》课内阅读及答案-精选教学文档
爱莲说复习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常规词语【蕃(fán)】多。
【独】仅。
【盛】大规模。
【予】我。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指清水。
【妖】过分艳丽【植】立。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应当。
【众】多。
◆词类活用【蔓】生枝蔓。
【枝】张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解释“之”①水陆草木之花之:的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③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④何陋之有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人都十分喜爱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阅读探究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七年级下册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16 短文两篇一、基础知识1.下列加点词语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B.苔痕上.阶绿C.不蔓.不枝.,香远益清D.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下列各项中和“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陋之.有B.水陆草木之.花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康肃笑而遣之.3.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水/不在深,有龙/则灵B.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C.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4.填空。
(1)比喻君子不同流合污的句子是:。
(2)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
(3)高度概括莲的品质的句子是:。
5.古诗词中有不少写菊花、莲花的句子,请各写出完整的两句。
写菊花:,。
写莲花:,。
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濯清涟而不妖.(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8.“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9.《爱莲说》这篇散文,在做人方面给了我们哪些启示?(二)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课内外比阅读练习及答案郑梁梅中学初三语文复习练习爱莲说(宋)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习惯说(清)刘蓉蓉少时,读书养晦堂①之西偏一室。
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
室有洼,径尺,浸淫日广。
每履之,足苦踬③焉。
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命童子取土平之。
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
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④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则反窒焉而不宁。
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
【注】①养晦堂:刘蓉居室名。
②浸淫:渐渐扩展。
③踬:跌绊。
④习之中人:习惯在人身上一旦形成。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增加.B.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少.C.每履之,足苦踬焉履:踩.D.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语:告诉.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2分)A.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有五谷之实而不有其名..B.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C.命童子取土平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D.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3.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①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②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甲)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周邦彦《苏幕遮》(乙)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爱莲说》选择题、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B.“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写出了莲花的洁身自爱的可贵精神。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短文两篇》知识点+图文解读+同步练习
(1)蕃(
)
(2)濯(
)
(3)蔓(
)
(4)益(
)
(5)植(
)
(6)鲜(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释】①取:嗅取(兰的香味)。②氲氲(yūn yūn)无所:弥漫飘忽,没有一定的地方。③瑞:吉, 善。④兼彩:兼有各种颜色。
1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而名之不可(
)
(2)莫能肖也(
)
19.《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逼”字有以下几个义项。根据上下文,“非可逼而取也”中“逼”最恰当的解 释是( )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仙则名(
)
(2)惟吾德馨(
)
(3)往来无白丁(
)
(4)无案牍之劳形(
)
(5)濯清涟而不妖(
)
(6)不可亵玩(
)
(7)宜乎众矣 (
)
(8)亭亭净植 (
)
3.下列句子中,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D.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无丝竹之乱耳
B.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何陋之有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习题(附答案)
七年级下册语文《短文两篇》习题副标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9小题,共38.0分)1.下列对文章《爱莲说》第1段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作者从生长环境、体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莲花的超凡脱俗,赋予莲君子般的美好品格。
B.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但又不以孤高自许。
C.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仪态庄重,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
表现了作者对菊的爱慕之情。
2.下面对《陋室铭》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 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 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 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3.下列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随风直到夜郎西/中通外直B. 香远益清/益习其声C. 回清倒影/清荣峻茂D. 过中不至/明道中E.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无丝竹之乱耳4.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可爱者甚蕃(pān)惟吾德馨(xīn)B. 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无案牍(dú)之劳形C. 出淤(yū)泥而不染濯(zhái)清涟而不妖D. 谈笑有鸿儒(rú) 陶后鲜(xiān)有闻5.下面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平民,指没有功名的人)B.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官府文书)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多)C. 濯清涟而不妖(洗)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竖立)D.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靠近赏玩)菊之爱,陶后鲜有闻(鲜艳)6.下列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A. 问女何所思B. 尝射于家圃C. 何陋之有D.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7.选出下列加下划线词词义不同的一项()A. 同予者何人何陋之有B.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以调素琴C. 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 水陆草木之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8.下面对课文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陋室铭》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6课《短文两篇-陋室铭爱莲说》课后复习题(附答案解析)一、积累与运用1. 给下面的字注音。
陋()铭()馨()牍()鸿()儒()淤()涟()蔓()苔()蜀()逸()噫()2.给下列形似字注音组词。
3.下列句中加点的单音节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哪个双音节词,并填入括号内。
(1)有仙则名.()(2)有龙则灵.()(3)惟吾德.馨()(4)苔痕上阶.绿()(5)可以调.素琴()(6)出淤泥而不染.()(7)香远益.清()(8)宜.乎众矣()4.选择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恰当的一项。
(1)无案牍之劳形A.无/案牍之劳形B.无案牍/之劳形C.无案牍之/劳形D.无案牍/之/劳形(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选择正确义项。
(1)牡丹之爱,宜.乎众矣A.应当B.适宜C.当然(2)菊之爱,陶后鲜.有闻A.新鲜B.少C.鲜艳(3)水不在深,有龙则.灵A.否则B.却C.那么,就(4)无丝竹之.乱耳A.助词、的B.代词,它C.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可以..调素琴A.能够,用现代汉语“可以”B.可以用来C.能凭借(6)濯清涟而不妖.A.美丽而不庄重B.妖气C.装束奇异(7)同.予者何人A.赞成B.同意C.和……一样(8)亭亭净植.A.植物B.栽种C.树立6.指出下列各句加点词的词性变化及在句中的意思。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2)水不在深,有龙则灵.(3)无丝竹之乱.耳(4)无案牍之劳.形(5)不蔓.不枝.(6)香远.益清.7.写出下列加点字的古义和今义(1)无案牍之劳形.古义:今义:(2)惟吾德馨.古义:今义:(3)谈笑有鸿.儒古义:今义:(4)无丝竹..之乱耳古义:今义:(5)宜.乎众矣古义:今义:8.将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爱莲说文言文阅读答案1阅读甲、乙两则古文,回答后面问题(共11分)【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小题1】解释加点的字词。
(4分)①念无与为乐者②不蔓不枝③亭亭净植④相与步于中庭【小题2】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小题3】语段【乙】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体会它的妙处。
(3分)【小题4】请比较以上两篇选文。
甲文运用了的表现手法,寄寓了周敦颐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表现了苏轼被贬谪后的态度。
(2分)答案【小题1】考虑;长枝节;立;一起(各1分)【小题2】我唯独喜爱莲,它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泥的沾染,在水里洗涤后却不显得妖艳。
(2分)【小题3】作者把月光比作清水,生动地表现了月光澄净、空明的特点(1分),以竹柏之影与月光相互映衬,恰如其分地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营造出一个月光澄碧、竹影斑驳、幽静迷人的夜景(1分),写出了苏轼被贬官后达观的心境(1分)。
【小题4】托物言志(1分);旷达乐观(1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
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
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
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精选1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篇1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加粗字的意思。
(1)不能名其一处也名__________(2)亭亭净植植__________(3)陶后鲜有闻鲜__________(4)惟吾德馨馨__________2、下列句子中的“之”与“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中的“之”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蔽林而窥之C、无丝竹之乱耳D、何陋之有3、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爱莲说》是唐代刘禹锡的托物言志的名文。
B、文章用“菊”和“牡丹”做正衬和反衬,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C、文章最后一句表达出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风的讽刺。
D、莲花所体现的君主风度,至今仍有现实意义,它启示人们,做人应该做像莲花那样高洁正直的人。
4、翻译下面文言句子。
(1)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说出(2)树立(3)少(4)香气,指品德高尚2、C3、A4、(1)对于菊花的喜爱,自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说过了。
《爱莲说》选择、默写、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
《爱莲说》选择、默写、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爱莲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七下第16课】班级:姓名:题型:【选择题】【理解性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内简答题】一、选择题: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可爱者甚蕃.(pān )B.出淤.泥而不染(xū)C.濯.清涟而不妖(zhū)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xiè)2、下列句中加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落英缤纷B.香远益清.清.荣峻茂,良多趣味C.中通.外直指通.豫南D.陶后鲜有闻.此人一为具言所闻.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濯清涟而不妖”中“而”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B.溪深而鱼肥C.乃记之而去D.呼尔而与之4、下列“之”字的用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水陆草木之.花B.花之.隐逸者C.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之.爱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与其它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陋之有同予者何.人B.可.以调素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陶后鲜.有闻芳草鲜.美D.无案牍之劳.形劳.其筋骨6、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有仙则名./不能名.其一处B.无丝竹..之乱耳/宴酣之乐,非丝.非竹.C.无案牍之.劳形/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D.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7、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谈笑有鸿儒..(博学的人) B.可爱者甚蕃.(多)C.陶后鲜.有闻(少)D.宜.乎众矣(适宜)8、下面对《爱莲说》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对莲的形象生动描写,赞美了莲花飘逸洒脱的品格。
B.“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出了莲花自爱、自然的可贵品格。
C.本文以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花高尚的品格。
D.本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表现了作者洁身自好的高洁人格。
9、以下对《爱莲说》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6课《短文两篇》课后作业试题(含答案)
《短文两篇》课时练一、文言文基础达标阅读《陋室铭》,完成1-5题。
(15分)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1.选文的作者是代。
(2分)2.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①有仙则名()②斯是陋室()③谈笑有鸿儒()④)无丝竹之乱耳()3.下列各组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斯是陋室天将降大任于是人B. 无案牍之劳形送杜少府之任蜀州C. 有龙则灵学而不思则罔D.可以调素琴皆以美于徐公4.翻译句子。
(4分)(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孔子云:“何陋之有?5.请你引述典型例子,谈谈你对“唯吾德馨”一句的理解和感悟。
(2分)二、课内外比较阅读(15分)[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子曰:“吾与回(颜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论语))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论语》)6.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① 谈笑有鸿儒鸿儒②人不堪其忧不堪7.翻译下列句子。
(4分)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②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
8、[甲〕文在写法上的特点是;〔乙)文颜回采用的学习方法是课上,课下巩固、发挥;他安心于尊师悟道,将学问做好做透。
(4分)9.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在“陋巷”,对此,他们的态度如何?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3分)三、《爱莲说》精彩课内阅读、(17分)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一」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小题1】解释划线的字。
(4分)(D出淤泥而不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亭亭净植()@陶后鲜有闻()【小题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旬子。
(6分)心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小题3】周敦颐喜欢莲的淡雅高洁,你喜欢什么花,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理由不少千20个字)(3分)答案【小题1】(D沾染(污秽)@亲近而不庄重@树立@少【小题1】心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缠生藤蔓,不旁出冗枝,香气传送到远处,更加使人觉得清幽@爱莲花的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小题1】略解析【小题1】学生对课内文言文中重点词语的释义掌握要具体、精确。
【小题1】文言翻译要求意思正确、旬意完整、语旬通顺。
【小题1】只要设计合理,理巾充分,文通旬顺即可。
《爱莲说》阅读练习及答案「篇二」比较阅读《陋室铭》和《爱莲说》,回答问题。
【甲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臼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孔子云:何陋之有?【乙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各组旬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 有仙则名/莫名其妙B.宜乎众矣/因地制宜C.晋陶渊明独爱菊/无独有偶D.香远益清/精益求精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旬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复习
文学常识本文选自《周元公集》。
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
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写出莲花的别称二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常规词语
【蕃(fán)】多。
【独】仅。
【盛】大规模。
【予】我。
【染】沾染。
【濯】洗涤。
【清涟】指清水。
【妖】过分艳丽【植】立。
【亵(xiè)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隐逸】隐居的人。
【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鲜】少。
【宜】应当。
【众】多。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
【枝】张枝节。
【亭亭】耸立的样子。
解释“之”
①水陆草木之花之:的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之: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③无丝竹之乱耳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④何陋之有之: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翻译: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水上、地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晋朝的陶渊明只爱菊。
自唐朝以来,世人都十分喜爱牡丹。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我只喜爱莲从淤泥里长出来却不受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并不显得妖艳;茎梗中间贯通,不牵牵连连,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笔挺洁净地直立在那里,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它。
3、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4、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喜爱菊花的,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这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爱好人该是很多了。
阅读探究
1.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
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作者对那时一些士大夫追求名利,求取富贵的处世态度的强烈讽刺。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莲象征什么?君子的美好品德。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9)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
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迁移拓展
1 、本文用莲的高洁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操守,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
本文托物言志,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态度,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2、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
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
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
(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
蒲公英花。
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
(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
菊花。
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
(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
3、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
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
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