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两极格局的形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使用说明】

1.课前根据“知识梳理”认真研读课本,要求边研读边记忆边标注勾画课本(写上问题提示语,标明序号)。

2.思考完成“问题引导”部分,画出知识树。

3.在完成上述两项内容基础上,自主完成“合作探究”部分,用另色笔标注自主探究遇到的疑难部分,以便课堂上小组合作探讨,解疑答惑。

【课标要求】

1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习目标】

1. 理解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的基本概念,分析它们与冷战的关系。

2. 掌握“冷战”的概念,理解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

3. 理解“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热战”的本质。

【自主学习】

【知识拓展】

1.雅尔塔体制、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

(1)雅尔塔体制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2)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制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制。

(3)雅尔塔体制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4)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雅尔塔体制的瓦解。2.“马歇尔计划”与“杜鲁门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1)“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手段各具特色。

(2)“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

探究案

【合作探究】

材料一“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强大。……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杜鲁门(1)

材料二这次战争和过去不同了:无论谁占领了土地,也就在那里强加它自己的社会制度。不可能有别的情况。——斯大林

(1)依据材料一二说明美国有什么意图?苏联又有什么意图?

材料三“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

(2)二战后的国际力量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四苏联“狂热地坚信,它同美国之间不可能有永久的妥协。它坚信,如果苏联政权要得到巩固,那么搞乱我国社会的内部和谐,破坏我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损害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权威,这种做法是可取和必要的”。

——美国驻苏代办乔治·凯南(1946年)

(3)依据材料指出冷战兴起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五“美国应该尽力协助回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就没有政治的安定,没有牢固的和平……我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使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的存在……任何政府诚意协助复兴工作的,必会得到美国政府的全部合作。任何政府勾心斗角阻挠他国复兴工作的必不能享用我们的援助。”—马歇尔

(4)美国如此慷慨援助西欧,其目的是什么?

材料六美国的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航天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双方都害怕毁灭于世界上已据有的130亿--160亿吨当量的核武器中,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

(5)材料说明美苏冷战对战后产生了什么影响?

【知识构建】

【当堂检测】

1.1945年5月18日,美国驻苏参赞凯南说“人们欢呼跳跃……他们以为战争结束了,而战争才刚刚开始。”这里的两个“战争”分别指()

A.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B.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东战争

C.第二次世界大战美苏“冷战”D.第二次世界大战科索沃战争

2. 有人认为“马歇尔计划远不止是一项经济援助计划。”对这句话的含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使美苏之间的“冷战”正式开始B.美国冷战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它起到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的作用D.稳定欧洲资本主义统治秩序

3. 1946年丘吉尔发表演说:“不久刚被盟国的胜利所照亮的大地,已经罩上了阴影。没有

人知道,苏俄和它的共产主义国际组织打算在最近的将来干些什么,以及它们扩张和传教倾向的止境在哪里。”在此,丘吉尔认为()

A.全面“冷战”不可避免B.要用“热战”代替“冷战”

C.“冷战”实际上是一场“热战”D.“冷战”是一场投有硝烟的战争

4.战后,苏联等国签订的某条约规定:“如果在欧洲发生了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对一个或几个缔约国的武装进攻,每一缔约国应立即对遭受这种进攻的某一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给予援助。”在该条约影响下()

A.发生了古巴导弹危机B.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

C.美国对苏联全面冷战D.德国分裂为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两部分

5.下列四幅图最能体现二战后“冷战”时期国际关系格局特征的是()

A B C D

6.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7.假如你正在撰写一篇关于“冷战”的文章,以下哪些词汇可能出现在你的文章中()

A.杜鲁门主义朝鲜战争经互会

B.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越南战争

C.华沙公约组织特种战争北大西洋公约

D.华沙公约组织杜鲁门主义经济互助委员会

8.“柏林墙被掘开了,但是,这并没有伴随着胜利的凯歌,只有沉重的记忆带来的苦涩思

索”,这堵墙曾经()

A.巩固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果B.防止了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C.是德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象征D.使美国赢得了美苏争霸的胜利

9. “我们的政策不是反对任何国家、任何主义,而是反对饥饿、贫穷、悲惨、混乱。我

们的任务是唤起合理经济的再生,促进政治社会的结构容纳自由制度存在。”这是哪一政策的宣传()

A.杜鲁门主义B.成立北约组织C.马歇尔计划D.发动朝鲜战争10.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指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

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

A.美国的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

C.美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没有冲突D.不诉诸武力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

11.一开始,斯大林对马歇尔计划曾表现出“谨慎的兴趣”,便派外长莫洛托夫与英、法

外长会谈。英、法提出任何接受援助的国家将不可避免地丧失一部分经济主权。这表明()

A.马歇尔计划援助对象包括整个欧洲

B.受援国牺牲经济主权是接受援助的前提

C.英、法不希望苏联加入援助计划

D.并没有体现意识形态的对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