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氯离子通道ClC-2研究进展

氯离子通道ClC-2研究进展

氯离子通道ClC-2研究进展
冀战一;王文敏;任惠
【期刊名称】《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年(卷),期】2009(000)0S1
【摘要】氯离子通道ClC-2是生物体内一类重要的离子通道,具有许多重要的生理功能,已经发现有几种遗传性疾病与它有关.根据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从研究分子结构、调节机制、以及相关疾病等几个方面介绍了电压门控氯通道ClC-2.
【总页数】5页(P68-72)
【作者】冀战一;王文敏;任惠
【作者单位】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3
【相关文献】
1.氯离子通道ClC-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J], 许哲男;郑向宇;赵维;辛华;韩振国
2.ClC-2氯离子通道在心脏起搏活动中的作用研究进展① [J], 薄冰
3.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J], 孟祥坤; 杨雪梅; 戈惠臣; 王建军
4.作用于配体门控氯离子通道3-羟基异噁(噻)唑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J], 肖胜;王倩;钟慧勉;巨修练;刘根炎
5.细胞内氯离子通道蛋白4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研究进展 [J], 李雁;张茹;魏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新型广谱杀虫药沙罗拉纳在国外伴侣动物体外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

新型广谱杀虫药沙罗拉纳在国外伴侣动物体外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

952021年第38卷第4期动物体外寄生虫严重危害我国畜牧业和宠物业的发展。

而抗寄生虫药滥用导致耐药性问题日益突出。

此外,有机氯等杀虫药物,在杀虫的同时,会广泛残留在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有机磷、拟除虫菊酯等药物毒性较高,使用不恰当易造成动物药物中毒。

因此,开发新型、高效、安全的杀虫药物,对防治动物外寄生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新型广谱杀虫药沙罗拉纳在国外伴侣动物体外寄生虫防治中的应用徐燕婷,杨光友(四川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四川成都 611130)摘 要:沙罗拉纳(sarolaner )属异恶唑啉类化合物,是一种新型广谱杀虫药。

沙罗拉纳已被证实通过特异性阻断昆虫γ-氨基丁酸受体和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而显示出抗寄生虫活性。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沙罗拉纳在国外伴侣动物体外寄生虫防治中的开发及临床应用情况,旨在为该药的深入研究和国内开发应用提供参考。

近年来,该药主要用于犬猫等伴侣动物体外寄生虫的临床预防和治疗,对蜱类、蚤类、螨类等体外寄生虫有高效的杀灭作用。

与其他杀虫药相比,该药在分子结构、作用位点和选择性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具有杀虫活性强、治疗剂量低、安全性高等优点。

此外,该药通过与多种药物联合应用,可提高治疗效果,扩大治疗范围。

就国外研究来看,沙罗拉纳是一种安全广谱的高效杀虫剂,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沙罗拉纳;异恶唑啉;伴侣动物;体外寄生虫;杀虫剂;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55.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44X (2021)04-0095-07DOI :10.3969/j.issn.1005-944X.2021.04.020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pplication of New Type of Sarolaner in Ectoparasite Control inCompanion Animals in Other CountriesXu Yanting ,Yang Guangyou(College of Veterinary Medicine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g 611130,China )Abstract :Sarolaner ,a kind of isoxazoline compounds ,is a new broad-spectrum insecticide ,which could show antiparasitic activity through specifically blocking insect γ-aminobutyric acid (GABA )receptor and glutamate-gated chloride channel. In the paper ,the development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arolaner i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ectoparasites in companion animals in other countries were summarized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study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in China. In recent years ,the drug had been mainly used for clinical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ectoparasites in companion animals including dogs and cats ,which was highly effective for eradicating ectoparasites such as ticks ,fleas and mites. The drug ,with the advantages of strong insecticidal activity ,low therapeutic dose and high safety ,was greatly different from other insecticides in molecular structure ,action site and selectivity ,etc. In addition ,the coverage could be expanded with high effectiveness by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the drug and others. As it was studied in other countries ,Sarolaner was a safe ,broad-spectrum and highly effective insecticide with promising prospects.Key words :sarolaner ;isoxazoline ;companion animal ;ectoparasite ;insecticide ;advance in study 收稿日期:2020-11-19 修回日期:2020-12-07基金项目:国家林业局林业科学技术研究项目(2018-03)通信作者:杨光友。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种重要的膜蛋白,具有关键的生物学功能,包括调控昆虫的神经、肌肉和呼吸系统。

本文将简要介绍该通道的结构,功能以及研究进展。

结构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种五个亚基构成的复合物,其中每个亚基都包括1122个氨基酸、两个跨膜区域和大约25个细胞膜内外的环状区域。

每个亚基中间有一个氨酸门控系统,可以根据细胞外界的信号来控制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

此外,每个亚基还包括一个氯离子选择性滤波器,以及一个在通道开放时协同工作的膜电位感受器。

功能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主要功能是参与昆虫神经和肌肉系统的调节。

这些通道在神经细胞和纤维上特别丰富,可以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和肌肉收缩的力量。

此外,它们还在昆虫呼吸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

在某些昆虫中,这些通道的开放可以导致气管扩张,进一步促进呼吸运动。

研究进展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早期的研究集中于其结构特征和功能调控机制的探究。

随着新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技术的发展,研究者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通道的功能和生物化学机制。

近年来,高通量筛选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相关研究。

除了传统的药物库筛选,还有一些研究集中于研究小分子与通道之间的互作关系,并深入研究小分子对通道的影响机制。

这些研究的成果可以为寻找新型的调节昆虫神经、肌肉和呼吸系统的药物提供有力的依据和指引。

结论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种关键的生物学分子,在昆虫神经、肌肉和呼吸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对该通道的深入研究已经为开发新型的调节昆虫神经、肌肉和呼吸系统的药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机遇。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又称谷氨酸受体受体门控氯离子通道(GABAARs),是一个重要的离子通道家族,在谷氨酸介导的神经兴奋传递中起着重要作用。

其主要功能是以谷氨酸为受体,在脊髓神经细胞和多种其他细胞类型中开启氯离子通道,从而影响细胞的电压和离子流动。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类具有非常复杂的结构的离子通道,由两个α(α1-6),两个β(β1-3)及三个γ(γ1-3)亚基组成,通过排列组合产生了许多个不同的结构型。

它们通常是由α和β亚基组成的复合体,但也可以包括γ亚基。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神经兴奋传递当中具有重要作用,它们在谷氨酸介导的神经兴奋传递中起着调控作用。

当谷氨酸结合到谷氨酸受体上时,通道会开启,允许氯离子流入细胞,从而减小细胞的内电位,从而减小神经兴奋传递的强度。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还可以参与神经元的稳态调节,从而调节神经元的活动。

此外,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还可以用于神经细胞活动的调节,可以在神经细胞群激活状态的调节、神经元活动的调节、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神经可塑性的调节等方面发挥作用。

此外,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还可以用于突发性疾病的治疗,如帕金森病和阿尔兹海默病等。

总之,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种重要的离子通道家族,参与着神经兴奋传递以及神经元活动和突触可塑性的调节,也可以用于某些突发性疾病的治疗。

因此,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神经科学中有
着重要的意义,成为研究的热点。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介绍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tamate-gated chloride channel)是一种与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离子通道。

它在神经元膜上起到调节细胞内外离子浓度平衡的重要作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结构、功能以及其在神经系统中的作用。

结构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由多个亚单位组成的复合蛋白。

每个亚单位都包含有两个跨膜结构域,其中一个结构域含有谷氨酸结合位点。

当谷氨酸结合到通道上的结构域时,通道会打开,允许氯离子进入细胞内。

通道打开的时间通常很短暂,仅持续几毫秒,但足以产生神经传导所需的效果。

功能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神经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

以下是其主要功能的描述:1. 神经传导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打开会导致氯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内部,使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产生差异。

这个差异会引起细胞膜的电位变化,从而促使神经信号的传导。

通过调节通道的开放程度,可以调节神经传导的速度和强度。

2. 神经调节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活性可以受到多种因素的调节,包括神经递质、药物和环境因素等。

这使得通道的打开和关闭可以被调节,从而对神经系统的功能产生调节作用。

3. 神经发育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神经系统的发育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参与神经元的迁移、分化和突触形成等过程。

通过调节通道的活性,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发育轨迹和连接方式。

4. 神经损伤修复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神经系统的损伤修复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通道的活性可以调节神经元的再生能力和突触重建过程,促进神经系统的恢复功能。

临床应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以下是其主要的临床应用:1. 神经疾病治疗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与多种神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通过调节通道的活性,可以调控神经疾病的发作和病情进展。

因此,研究和开发与该通道相关的药物可以为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2. 神经保护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神经保护中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种在昆虫嗅觉系统中扮演重要角色的膜蛋白通道。

它通过调节细胞内的氯离子浓度,对昆虫的嗅觉感知起到关键作用。

目前,对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对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

研究人员通过X射线晶体学等方法,解析了通道的高分辨率结构。

这些研究揭示了通道的空间结构、氨基酸残基的分布以及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机制等重要信息,为进一步理解通道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调节机制被广泛研究。

已经发现多种分子可以与通道结合,并调节其活性。

昆虫谷氨酸受体可以与通道结合,从而激活或抑制通道的开放,进而影响昆虫的嗅觉感知。

研究还发现一些内源性物质,如苯乙醇和二乙酸,也可以调节通道的活性。

这些调节机制的研究为进一步理解昆虫的嗅觉感知提供了重要线索。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与昆虫的行为和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调节通道的活性,可以影响昆虫的食物选择、交配行为和发育等重要生理过程。

在一些研究中发现,在果蝇的嗅觉感知中,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这些研究揭示了通道在昆虫行为和生理调节中的重要作用。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通过研究通道的结构、调节机制以及与昆虫行为和生理过程的关系,我们对昆虫嗅觉感知的机制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开展,相信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将进一步取得突破,为昆虫的生物学研究和农业生产的发展提供更多的理论基础和应用价值。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昆虫体内的重要生理通道,对昆虫的生存和适应环境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关于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为了解昆虫生理功能和生存机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本文将就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人们已经认识到昆虫体内存在一种特殊的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但其结构和功能一直未能明确。

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科学家们才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最终成功地克隆和表达了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基因,揭示了其分子结构和功能特点。

这一研究成果为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也为昆虫生理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种离子通道蛋白,主要存在于昆虫神经系统和肌肉组织中,起着传递神经冲动和调节肌肉收缩的重要作用。

研究表明,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具有特异的氨酸结合位点,通过与谷氨酸分子结合,可以调控离子通道的开启和关闭。

还发现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昆虫中的生物学功能广泛,不仅参与了昆虫的感觉和运动,还在昆虫的消化、排泄和生殖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科学家们还注意到,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与昆虫适应环境和抗逆性的关系。

据研究发现,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对昆虫的抗逆性具有重要影响,可以调节昆虫的抗旱、抗寒和抗药性等适应性特征。

科学家们通过对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昆虫抗逆性调控的新理论和方法,为昆虫农业害虫的防治和昆虫生物技术的应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谷氨酸受体

谷氨酸受体

(2)突触前作用机制
突触前抑制主要通过激活PTX敏感的G-蛋白实现其作用。 具体机制可能涉及不同的途径,如抑制突触前Ca2+电导, 激活K+通道而增加K+电流。增加K+电流可以降低突触前膜 的去极化,从而减少Ca2+内流量。另外,增加K+电流可以 增加突触前膜产生动作电位的阈值和降低动作电位的峰值, 从而减少递质的释放。
(二) AMPA&KA受体 AMPA受体激动可引起Na+内流,主要参与正常 的突触传递,形成突触后反应即EPSP。
KA受体激动后的主要作用是引起细胞内Ca2+浓
度的变化,即通过Ca2+信号系统来发挥作用。
谷氨酸受体在昆虫方面的有关研究:
超高效和高选择性是未来农药发展的主要方向。由于 离子通道和神经受体的复杂性和其在不同生物体内表现的 药理性质的差异,为活性高、选择性强的新农药的创制提 供了可能。而目前全球最畅销杀虫剂的3大作用靶标就是
3 受体和组氨酸门控离子通道同属于半胱氨酸环 配体门控离子通道超家族,其结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半胱氨酸环受体的共同特征 Fig. 1������ G enera l features o f cy s-loo p recepto rs [ 9 ] A: 受体的侧面图, 两个C 表示高度保守的二硫键桥, NT 表示传递介质的结合位 点, 1、2、3 和4 表 示4个跨膜区; ������ B: 主要由M 2 跨膜区形成孔道的内腔。
流,产生迅速的兴奋性神经传导,这个过程使神经
元细胞膜去极化。但Kainate受体的生理功能目前还
不清楚,而AMPA受体的功能己比较清楚。
AMPA受体有3个结合位点
第一个是谷氨酸结合位点,AM-PA的拮抗剂如托吡 酯和YM9OK结合于此位点; 第二个为非竞争性结合位点,如吡拉西坦结合于 此,使谷氨酸的兴奋性上调,这在记忆和认知功 能方面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第三个结合位点是在离子通道上,能介导多种昆 虫毒素。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种重要的离子通道,在昆虫的神经传递和肌肉收缩等生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该通道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昆虫生理学和药理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种受到谷氨酸调控的离子通道,与其他离子通道不同,它的结构比较简单,仅由一个跨膜蛋白质组成。

该蛋白质的分子量大约为100kDa,由约800个氨基酸组成。

通道的内部由2个跨膜区域和1个内胞质区域组成,外部由1个跨膜区域和1个周围质膜区域构成。

1. 可以选择性地通透氯离子。

2. 通过钳制通道蛋白,可以实现对通道的开关控制。

3. 可以通过细胞内或细胞外的谷氨酸等物质来调节通道的开放状态。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种经典的门控离子通道,其开放和关闭状态是由全或无的状态所决定的。

通道的开放状态与通道内的离子浓度和细胞内外的pH值等因素密切相关。

该通道的调控机制主要是通过谷氨酸等物质对通道蛋白进行调控,而通道的开闭状态则是通过通道蛋白的构象变化所决定的。

此外,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还受到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如部分杀虫剂和昆虫体内含有的毒素。

1. 农药研究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广泛应用于农药研究。

了解通道蛋白受到药物或毒素的影响,可以为研制新型农药提供指导。

2. 新型治疗药物研究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还可以应用于新型治疗药物的研发。

通过研究通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能够寻找到新型治疗昆虫相关疾病的药物。

3. 昆虫神经系统研究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还有助于深入了解昆虫神经系统的生理学和药理学。

了解昆虫神经系统的基本特点,可以为昆虫防治提供更全面的参考。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昆虫神经元信号传导的关键组成部分。

该通道通过门控机制调节氯离子的通透性,从而调节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生物物理学研究的深入,对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机制的认识也不断深化。

本文将从结构、功能及其调控等方面综述该通道相关研究进展。

一、通道结构目前已揭示的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结构分为两类:GluCls和pLGICs。

GluCls是一类典型的带有谷氨酸门控结构的离子通道蛋白,它们是Cys-loop离子通道家族的一员,包括抗草酸蝗草蛉、布氏酵母果蝇、黄盘蚊和美洲锥虫等。

pLGICs是另一类类似口感受器的离子通道蛋白,它们是谷氨酸门控离子通道的变异品种,包括黄素受体和甘氨酸受体等。

以抗草酸蝗草蛉的GluCls为例,其通道的亚基组成为五个,每个亚基包含N末端细胞外区、三个跨膜区和一个C末端胞内区。

N末端细胞外区存在一个抑制性谷氨酸协同位点,细胞外环状区域与细胞内区域在跨膜区之间紧密相连。

C末端胞内区存在一个磷酸化位点和许多拓扑结构域(如螺旋状纽带、阳离子环)。

二、通道功能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通道功能主要分为两类:兴奋性和抑制性。

它们都能够形成氯离子通道,但不同的是,兴奋性氯离子通道在谷氨酸的存在下被激活,从而引起兴奋性电流的增加;而抑制性氯离子通道则是在γ-氨基丁酸(GABA)的存在下被激活,从而引起抑制性电流的增加。

三、通道调控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药理调节、磷酸化与蛋白质相互作用。

其中,药理调节是通道调控的主要手段,包括谷氨酸及其类似物、GABA及其类似物、氟乙酸乙酯等药物。

磷酸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细胞中的调控方式,通过直接或间接改变蛋白质相互作用来调节蛋白质活性。

研究表明,抗草酸蝗草蛉的GluCls通道可以通过C末端胞内区的磷酸化而获得附加的调控能力。

经实验证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和蛋白激酶A(PKA)等激酶的作用可以磷酸化GluCls通道的C末端胞内区,并进一步影响通道的开放和关闭状态。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类重要的离子通道,广泛存在于昆虫神经系统中。

它可以调节神经元的静息电位、信号传递过程和神经递质释放等功能,直接影响昆虫的行为和生存。

因此,对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近年来,在细胞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对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以下从结构、功能及药物作用等方面介绍最新研究成果。

结构方面,研究人员通过X射线晶体学技术获得了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高分辨率结构图。

该通道由五个亚基组成,每个亚基由两个跨膜片段和一个翘曲的大环区域组成。

两个跨膜片段通过一段环形螺旋相连,构成了一个孔道。

这个孔道开口向细胞内部,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和通透性。

此外,结构研究还揭示了该通道对药物的结合位点和作用机制,为寻找高效抑制药物提供了理论基础。

功能方面,通过电生理技术对昆虫神经元外膜进行记录,发现谷氨酸作用后,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会打开,导致膜内Cl-离子流入,使得神经元超极化,并抑制神经元的兴奋性。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GluCl在神经元的兴奋性调节中还发挥了间接作用。

具体来说,GluCl的激活可以促进神经元内部cGMP的增加,从而抑制了电生理表现为快速电压下降的“快速电疾风”(Fast Windup)现象,从而降低了化学性疼痛的传导和敏感性。

药物作用方面,目前已有一些典型的GluCl调节剂在昆虫对虫草毒素(Avermectins)进行了评估。

比如,有一些氯化碳酸类化合物通过抑制GluCl的活性而导致昆虫的麻痹和死亡。

此类化合物的毒性主要发生在昆虫外部和口腔,因此可以作为低毒性高效的昆虫防治药物使用。

此外,还有一些化合物,如AT-353、Ivermectin和Flubendazole等,也被证明可作为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激动剂和抑制剂。

总结来看,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受体,广泛存在于昆虫神经系统中。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生物类群之一,其生存和适应能力一直是科学家研究的焦点。

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昆虫神经系统中重要的离子通道之一,它对昆虫神经传导、感觉传
递以及肌肉收缩等生理功能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昆虫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进行综述。

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类在细胞膜上存在的离子通道,其通道活性受到氨酸的结合
而发生改变。

目前已经发现的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主要有两个家族:GABA受体和GlyR受体。

GABA是一种神经递质,广泛存在于昆虫神经系统中,而GlyR则参与到昆虫的感觉传
递中。

这两个家族的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结构上有一定的差异,但它们的功能和调控机
制却有很多相似之处。

近年来,随着基因工程和表达技术的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克隆和表达昆虫氨酸门控氯
离子通道的基因,成功地获得了大量的昆虫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蛋白样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通过对这些蛋白进行电生理学实验,研究人员成功地鉴定了不同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具有药理学价值的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拮抗剂。

这些拮抗剂能
够选择性地抑制昆虫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活性,从而干扰昆虫的神经传导和肌肉收缩功能。

这为开发新型的昆虫杀虫剂和防止昆虫传播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昆虫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昆虫的生理功能调控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人员发现,昆虫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活性可以受到多种内外因素的调节,例如温度、pH值、离子浓度等。

一些信号转导和调控通路也可以通过影响昆虫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活性来影响昆
虫的生理功能。

朱砂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U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

朱砂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U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

朱砂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U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作者:云彩虹,陈青,卜春亚,等来源:《农学学报》 2013年第6期云彩虹1,陈青1,卜春亚1,王有年1,2,师光禄1,2(1北京农学院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北京102206;2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农学院,北京102206)摘要:朱砂叶螨是一种分布广泛、危害极大、难以防治和易产生抗性的农业害螨。

为了研究朱砂叶螨杀螨剂神经靶标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进一步确定阿维菌素对朱砂叶螨的抗性机理,采用同源基因克隆以及RACE技术,克隆朱砂叶螨杀螨剂靶标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1)基因全长,分析其序列特征。

结果表明,GluCl1基因序列全长为1856bp,其中开放阅读框(ORF)为1338bp,编码455个氨基酸,N端含25个氨基酸的信号肽,有4个跨膜结构域,GenBank登陆号为KC543353。

同源比对分析表明,朱砂叶螨与其他蜱螨目GluCl基因有高度的同源性,特别与二斑叶螨的相似度最高。

研究还发现朱砂叶螨敏感品系GluCl1第3个跨膜区的G314,与二斑叶螨敏感品系相应位点的氨基酸G323一致,而二斑叶螨抗性品系相应位点突变为D323。

本研究进一步证实了G323突变为D323和二斑叶螨对阿维菌素产生抗性有关。

本研究为今后建立以朱砂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为靶点的选择性杀螨剂体外筛选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朱砂叶螨;基因克隆;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中图分类号:S433.7文献标志码:A论文编号:2013-0167第一作者简介:云彩虹,女,1982年出生,海南文昌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果树学方向研究。

通信地址:102206北京市昌平区回龙观镇北农路7号北京农学院,Tel:010-********,E-mail:yuncaih@。

通讯作者:师光禄,男,1958年出生,山西平遥人,教授,博导,博士,主要从事生态学方向研究。

抗寄生虫药物研究进展

抗寄生虫药物研究进展

仍知之甚少,目前仍缺乏非常成功的 寄生虫疫苗。并且,佐剂的选择和免 疫 程 序 也 将 影 响 疫 苗 打 入 市 场 能 力。 因此,与已经成功的抗寄生虫药物相 比,疫苗必须表现得格外有效和经济 才能赢得市场。目前并不具备与化学 药物抗衡的能力。
2. 抗寄生虫药物的安全性问题。 动物抗寄生虫药物的安全性问题近年 来也非常引人关注,这主要是药物对 靶动物的毒性问题,如:药物本身引 起的毒、副反应(甲硝唑对神经系统 的毒性作用及致畸作用);药物引起的
药物 氯喹 甲苯达唑
奥沙尼喹
吡喹酮
伊维菌素
表 4 寄生虫的耐药性发展
抗性虫种
抗性出现时间
二、抗寄生虫药物研发面 临的挑战
(一)兽医寄生虫重要性下降 当 今抗寄生虫药物研发面临的挑战首先 是认为兽医寄生虫病重要性下降的观 点的出现。这主要是由于已经成功开 发上市的伊维菌素、地克株利、阿苯 达唑、左旋咪唑等抗寄生虫药物其效 果非常明显,有效的控制了许多寄生 虫病的流行或发生,尤其是在温带经 济发达国家,化学药物在寄生虫病的 控制方面是成功的。这使得本身就不 易察觉的动物寄生虫病显得更无足轻 重。 同 时, 近 年 来 疯 牛 病、 禽 流 感、 蓝耳病、口蹄疫等烈性病毒性传染病
随着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抗寄 生虫病药物不断更新,化学合成及半 合成药物成为抗寄生虫药物主流和研
效、低毒、抗虫谱广等特 点,是继苯并咪唑类抗蠕 虫药后的另一种具有开发 前景的药物。
(六)抗寄生虫药物 的成就 近百年来,动 物抗寄生虫药物不仅消 灭 畜 禽 体 内 的 寄 生 虫, 减少由这些寄生虫引起
(三)寄生虫学研究的现状 企 业关于抗寄生虫药物研发经费的削减 以及政府因疯牛病、禽流感等疾病而 削减除此以外的研究经费,造成近年 来发达国家从事兽医寄生虫学研究的 专家减少,尤其是年青专家匮乏。这 将进一步导致对田间研究和调查减少,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作者:孟祥坤杨雪梅戈惠臣王建军来源:《植物保护》2020年第03期摘要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s)介导快速抑制性神经传导,目前只发现于无脊椎动物中,是开发新型杀虫剂的理想作用靶标。

GluCls属于半胱氨酸环超家族的配体门控离子通道,在昆虫中只发现有1个α亚基,但可以通过选择性剪接生成多种亚基剪接变体并且能够形成功能性受体。

除了典型的神经传导功能外,GluCls还参与调控昆虫保幼激素合成及生长发育等生理功能。

GluCls的氨基酸突变和表达量变化是导致昆虫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的部分原因。

本文主要從GluCls的分子特征、选择性剪接、药理学性质、生理功能和昆虫的抗药性5个方面对昆虫GluCls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为新型杀虫剂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分子特征; 选择性剪接; 药理学性质; 生理学功能; 昆虫抗药性中图分类号: Q 966文献标识码: ADOI: 10.16688/j.zwbh.2019106Research advances in insect glutamate-gated chloride channelsMENG Xiangkun, YANG Xuemei, GE Huichen, WANG Jianjun(College of Horticulture and Plant Protectio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China)AbstractGlutamate-gated chloride channels (GluCls) mediate fast inhibitory neurotransmission in invertebrate nervous systems, and are of considerable interest in insecticide discovery. GluCls belong to the ligand-gated ion channels (LGICs)superfamily. Although only one α subunit was found in insects, a number of variants are generated by the alter native splicing of GluCl α subunit and form the functional GluCls receptors. In addition to the classical neurotransmission function,GluCls have been demonstrated to regulate the biosynthesis of juvenile hormone and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insects. The mutation and changes of expression level of GluCls contributed to insecticide resistance in insects. This review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status of insect GluCls,including the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s, alternative splicing, pharmacological properties,physiological function, relationships with insect resistance, and provide the basi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new insecticides.Key wordsGluCls; molecular characteristic; alternative splicing; pharmacological property; physiological function; insect resistance谷氨酸是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神经系统中主要的神经传递递质,作用于细胞膜上的谷氨酸受体,在脊椎动物中通过门控阳离子通道介导兴奋性传递。

《科学》:破解昆虫气味受体离子通道门控机制

《科学》:破解昆虫气味受体离子通道门控机制

《科学》:破解昆虫气味受体离子通道门控机制中英文两版近日,《科学》杂志发表了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昆虫气味受体离子通道的门控机制。

这一发现有望为虫媒疾病防控、农业害虫治理等领域提供重要的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

研究团队在文章中指出,昆虫对气味的感知主要依赖于嗅觉受体蛋白,而这些受体蛋白通过离子通道传递感知信号。

然而,这一传递过程的门控机制长期以来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的焦点之一。

该研究通过一系列生物化学和结构生物学实验,成功解析了昆虫气味受体离子通道的门控机制,揭示了其在感知气味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

此次研究成果的发表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不仅为昆虫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突破,也为相关应用领域带来了新的启示。

未来,基于这一发现,科学家们有望开发出更加精准高效的虫媒疾病传播控制策略,为农业生产提供更有效的害虫治理方法。

The recent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Science" has revealed the gating mechanism of insect odorant receptor ion channels, which is expected to provide important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technical guidance for vector-borne disease control and agricultural pest management.The research team pointed out in the article that the perception of odors in insects mainly relies on olfactory receptor proteins, and these receptor proteins transmit sensory signals through ion channels. However, the gating mechanism of this transmission process has long been a focus of exploration for scientists. Through a series of biochemical and structural biology experiments, the study successfully deciphered the gating mechanism of the insect odorant receptor ion channel, revealing its important regulatory role in the process of odor perception.The publication of this research result has attracted widespread attention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not only providing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for the field of insect neurobiology, but also bringing new insights to related application areas.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is discovery, scientists are expected to develop more precise and efficient strategies for controlling vector-borne disease transmission, and provide more effective pest management methods for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类特殊的离子通道,在昆虫的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中
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近年来,对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进展,为我们深入了解昆虫的神经系统和行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通道的结构和功能进
行分析,二是对通道的调控机制和信号转导途径进行研究。

在结构和功能方面,研究人员使用了一系列的技术手段来鉴定和表征昆虫谷氨酸门控
氯离子通道。

通过X射线晶体结构分析,研究人员发现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由多个
次单位组成,这些次单位之间通过非共价键相互连接。

还发现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具有特定的结构域,其中包括N端区域和C端区域。

这些结构域在调控通道的活性和选择
性上起着重要作用。

在调控机制和信号转导方面,研究人员发现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对于外界刺激
非常敏感,并能够通过多种信号通路进行调控。

钙离子是一种常见的调控因子。

研究人员
发现,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活性受到胞内钙离子浓度的调控,钙离子结合到通道
的结构域上,从而改变通道的构象。

还发现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还能够与其他蛋白
质相互作用,形成复合物,从而进一步调控通道的活性和功能。

耐伊维菌素捻转血矛线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br-2基因分析

耐伊维菌素捻转血矛线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br-2基因分析

耐伊维菌素捻转血矛线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br-2基因分析李斌;冯伊莉;杨晓野;杨莲茹;刘鑫远;王瑞【期刊名称】《中国兽医杂志》【年(卷),期】2015(051)001【摘要】为了解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gbr-2基因在捻转血矛线虫抗伊维菌素虫株是否存在突变,以及变异情况如何,本试验以捻转血矛线虫耐伊维菌素虫株作研究对象,提取基因组DNA后以特异性引物扩增gbr-2基因,并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和分析.同时以敏感株虫体作对照.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耐药株的基因序列发生了突变,在80~170 bp处出现多处突变;在192~207 bp处的碱基发生丢失.两者同源性为88.9%.试验结果说明,捻转血矛线虫抗伊维菌素虫株的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br-2基因确实存在突变,为进一步了解捻转血矛线虫抗伊维菌素虫株的耐药性分子机制,以及筛选耐药性检测的分子标记,建立耐药性的早期检测手段提供重要数据.【总页数】3页(P11-13)【作者】李斌;冯伊莉;杨晓野;杨莲茹;刘鑫远;王瑞【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动物园,内蒙古鄂尔多斯017000;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内蒙古农业大学兽医学院,农业部动物疾病临床诊疗技术重点实验室,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858.27【相关文献】1.朱砂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 [J], 云彩虹;陈青;卜春亚;王有年;师光禄2.朱砂叶螨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GluCl1基因的克隆与序列特征分析 [J], 云彩虹;陈青;卜春亚;王有年;师光禄;3.抑制性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 [J], 李新新;向文胜;王相晶4.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J], 孟祥坤; 杨雪梅; 戈惠臣; 王建军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高选择性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筛选体系研究与应用》通过验收 [J],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果蝇实验

果蝇实验

耐药果蝇实验表明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寄生虫防治nodulisporic酸和伊维菌素进入的特定通道。

南奇S.凯恩*†,吉特海尔斯伯格*†,苏谦*,大卫·亨特,布兰德·托马斯,理查德·布罗,史蒂芬·Ludmerer*,郑影聪,McHardy史密斯,查尔斯·科恩,约瑟夫P.竞技场‡* Dennis Schmatz的*,杰弗里Warmke*F.柯里和多丽丝*§默克研究实验室,默克制药公司,邮政信箱2000年,R80Y-250,拉威,NJ07065;¶默克研究实验室,默克制药公司,邮政信箱4,西点,PA19286由默克爱德华M. Scolnick,公司,公司,西点,PA,2000年9月29日(收到审查2000年7月28日沟通果蝇用来检查这种新奇杀虫剂和杀螨剂nodulisporic的运作模式。

果蝇的耐nodulisporic酸能力通过逐步增加培养基中药物的剂量来选择。

这种耐药性(GLC1)至少能承受20倍的nodulisporic酸和3倍交叉耐药伊维菌素,并表现出育雏规模下降,移动减缓,敏感性降低。

实验通过使用GLC1头膜明显减弱对酸和伊维菌素nodulisporic亲和力。

结合遗传学和测序确定了脯氨酸丝氨酸(P299S )在glutamategated亚基DmGluCla的氯离子通道基因编码的突变。

为了检测这个突变生物DmGluCla 通道的物理特性,它被引入成重组DmGluCla ,和RNA共同编码到野生型和突变型亚基中,并注射到爪蟾卵母细胞。

用Nodulisporic酸直接激活野生型和突变型DMGluCla通道。

然而,被nodulisporic酸,以及伊维菌素和内源性配体谷氨酸激活的突变通道'敏感度降低了大约10倍,这为nodulisporic的酸和伊维菌素作用在DmGluCla通道提供了直接证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研究进展
昆虫是地球上最庞大的一类生物群体,其数量之多令人难以想象。

而昆虫的身体内涵
盖了许多不同的生物化学过程,其中就包括了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
是昆虫神经系统中的重要分子,其研究进展对于理解昆虫生物学行为、控制害虫以及开发
昆虫类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在本文中,我们将介绍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为读者带来最新的科学知识。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基本概念。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是一种
神经元膜蛋白质,其主要功能是对细胞膜上的氯离子通道进行开关控制。

这种通道的开闭
状态可以影响到神经元内外的离子平衡,从而影响到神经元的兴奋性和传导性。

由此可见,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昆虫的神经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近年来,关于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进展。

一方面,研究
人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克隆技术,成功地在昆虫脑组织中分离出了谷氨酸门控氯离子
通道的基因,并对其信使RNA和蛋白质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功能研究。

通过这些工作,研究
人员得以深入地了解到了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分子结构和功能特性。

研究人员还通过实验手段,探究了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在昆虫行为、生长发育
以及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等方面的作用机制。

他们发现,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通过对昆
虫神经元内外离子平衡的调控,从而影响到了昆虫的食欲、求偶、飞行等行为特性。

谷氨
酸门控氯离子通道还在昆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和蛹变等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昆虫对环境
的适应性和生存竞争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还在控制昆虫害虫方面展现出了潜在的应用价值。

有研究表明,通过干扰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功能,可以影响到昆虫的食欲和生长
发育,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这为开发新型的昆虫类杀虫剂和生物防治手段提供了新
的思路和途径。

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研究进展为我们揭开了昆虫神经系统中的一个重要分子
机制,为我们理解昆虫的生物学行为、控制害虫以及开发昆虫类药物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和
实验支持。

值得期待的是,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昆虫谷氨酸门控氯离子
通道的结构与功能、信号传导机制、致病生理和环境适应等方面的问题,为我们揭示昆虫
世界的更多奥秘。

相信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我们将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到这些昆虫
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对昆虫生命活动的影响,为我们保护生态环境、控制害虫、改善人
类生活水平带来更多的益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