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知识点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家边界进行的商品、劳务、资本等各类资源的交换与流通活动。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国际贸易的重要知识点。

一、贸易方式1. 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指国家或地区之间在没有限制或征收高额关税的情况下进行的贸易活动。

它提倡开放的市场和自由的货物流通,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和资源优化配置。

2. 关税贸易:关税贸易是指国家对进口和出口商品征收的税款,也称为关税。

不同国家之间的关税税率可能存在差异,关税贸易对贸易活动产生一定的限制和影响。

3. 配额贸易:配额贸易是指国家对某种商品限制进口或出口数量的措施。

通过设置配额限制,国家可以保护本国产业、平衡贸易结构或保证国内市场供应。

二、贸易均衡与贸易逆差1. 贸易均衡:贸易均衡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和进口之间保持的收支平衡。

当出口的货物和服务价值等于进口的货物和服务价值时,贸易处于均衡状态。

2.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出口物品和服务的价值低于进口物品和服务的价值。

贸易逆差可能引发一些问题,如资本流出、就业岗位减少和经济增长放缓等。

三、关键贸易指标1. 出口额和进口额:出口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其他国家或地区出口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进口额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口的货物和服务的总价值。

2. 贸易差额:贸易差额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额与进口额之间的差值。

当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时,贸易差额为正数,表示贸易顺差;当进口额大于出口额时,贸易差额为负数,表示贸易逆差。

3. 贸易伙伴:贸易伙伴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进行贸易往来的其他国家或地区。

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可能存在不同的贸易伙伴。

四、国际贸易的优势与限制1. 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生产某种商品或提供某种服务上所具有的相对优势。

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的基础,通过比较优势,各国可以在全球市场上进行分工与合作,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换的活动,是各国之间分工的表现形式,反映了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直接贸易:货物消费国、生产国直接买卖货物的行为。

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对消费国是间接进口,而对第三国而言是转口贸易。

过境贸易:指别国出口货物通过本国国境,未经加工改制,在基本保持原状条件下运往另一国的贸易活动。

贸易差额:一定时期内一国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之间的差额称贸易差额。

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分工贸易条件:一般是指一个国家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比。

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进出口商征收的税收。

补贴指政府或任何公共机构对企业提供的财政捐助和政府对收入或价格的支持。

不可申诉补贴普遍性实施的补贴和在事实上并没有向特定企业提供的补贴。

差价税:又称差额税,当某种本国生产的产品国内价格高于同类的进口商品价格进,为了削弱进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保护国内生产和国内市场,按国内价格与进口价格之间的差额征收关税,就叫差价税。

非关税含义:指关税以处的一切限制进口的各种措施。

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出口厂商提供的货款。

P140国民待遇条款:指缔约国一方保证缔约国另一方的公民、企业和船舶在本国境内享受与本国公民、企业和船舶同等的待遇。

贸易协定含义及特点:是两个或几个国家之间调整它们的互相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议。

特点:对缔约国之间的贸易关系规定得比较具体,有效期一般较短,签定的程序也较简单,一般只须签字国的行政首脑或某代表签署即可生效。

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项商品主要出口国和进口国为了稳定该项商品价格和保证供销等目的所缔结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

备用信用证含义适用于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信用证,它是开证行受益人承担一项义务的凭证。

经济一体化含义与形式:一般是指国家通过签署条约或协定,采取具体的措施协调彼此之间的经济贸易政策,以促进经济的共同发展。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

国际贸易理论知识点

(一)了解1. 直接贸易:指商品直接由生产国销往消费国,没有第三国的中间商参与的贸易活动。

间接贸易:指通过第三国的中间商或更多中间环节,把商品从生产国运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转口贸易:间接贸易中第三国商人所从事的把商品从生产国销到消费国的贸易活动。

过境贸易:指贸易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经过一国国境的情况。

2.绝对成本理论亚当·斯密《国富论》中提出。

内容:①人类的交换产生了分工,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②国际分工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所拥有的自然优势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③各国按照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分工和交换,将会使各国的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的提高和物质财富的增加,使各国从贸易中获益。

意义和局限性:意义:绝对成本理论解释了产生贸易的部分原因,也首次论证了贸易双方都可以从国际分工与交换中获得利益的思想。

局限性:绝对优势贸易理论的局限性无法解释绝对先进和绝对落后国家之间的贸易3.比较成本理论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提出。

主要内容:每个国家应集中生产那些利益较大或不利较小的产品,即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弊相权取其轻,以相对优势或相对劣势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仍然能够得到贸易利益。

简单地讲就是“两优取重,两劣取轻”。

比较成本理论阐述的贸易互利性原理:①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生产的国际分工,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加产品产量;②随着产量的增加,通过国际贸易,各自国内的消费水平也提高了;③按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分工,能节约双方的社会劳动。

比较成本理论的评价:科学性:(1)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都可以从参与国际贸易和国家分工中获得利益;(2)价值规律的作用,在世界市场的背景下发生了重大变化;(3)通过国际分工而使双方互利的程度实际上是在一定范围之内。

局限性:(1)劳动价值论不彻底;(2)未能揭示出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真实原因,只是一种静态分析;(3)忽视了国际分工中生产关系的作用4.新要素理论(p72):①技术要素说②人力资本要素说③研究与开发要素说④信息要素说⑤管理要素说⑥规模经济说5.产品生命周期理论:(p76)弗农提出。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跨境交易。

它对于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国家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贸易知识点包括贸易形式、贸易政策、贸易壁垒以及国际贸易的利与弊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来讨论国际贸易知识点。

一、贸易形式1. 货物贸易:货物贸易是指各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交易。

这涉及到各种各样的产品,包括原材料、加工品和消费品等。

货物贸易可以是双边贸易,也可以是多边贸易。

2. 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指各国家之间的服务提供和消费。

这包括金融、旅游、咨询和运输等各种服务。

服务贸易在全球经济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

3. 资本贸易:资本贸易是指各国家之间的资本流动,包括直接投资和证券投资等。

这对于国家之间的经济合作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贸易政策1. 关税:关税是一种国家实施的对进口商品征收的费用。

它可以作为一种保护国内产业的手段,也可以作为一种财政收入的来源。

关税的高低对于贸易流动和产品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除了关税以外,国家还通过其他手段限制进口商品的方式。

这包括进口配额、原产地要求、技术标准和质量检验等。

3. 贸易补贴:贸易补贴是指国家通过给予出口企业或特定产业一定的经济补贴,以增加其竞争力和出口量。

这对于国家来说,可以促进出口,但对其他国家产生不公平竞争。

三、贸易壁垒1. 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国家对于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

高关税可以有效地限制进口,保护国内产业。

但是,它也会导致商品价格上涨,对消费者造成负担。

2. 非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是指一些非关税手段对进口商品进行限制。

它们包括配额限制、进口许可证、技术壁垒等。

这些壁垒使得进口商品的市场准入变得更加困难。

四、国际贸易的利与弊1. 利:国际贸易可以带来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

它可以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使各国能够通过专业化和比较优势实现更高的产出。

2. 弊:国际贸易也会带来一些问题,如贸易逆差、失业和不平等等。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归纳

国际贸易学第一章国际贸易学的研究1、国际贸易(世界贸易):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

对外贸易:指从单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出发,一个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同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所进行的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

注:国际贸易与对外贸易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进口:当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由此而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称为进口。

出口: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称为出口。

注:在一定时期内,当某种商品的出口量大于进口量,则为净出口;反之则为净进口。

出口部门:是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品的总和。

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3、国际贸易值(额):用货币来表示的一定时期内各国的对外贸易总值,它是一定时期内各国出口值之和。

(对外贸易总值:指一国的出口值与进口值之和。

)国际贸易量:以不变价格计算的国际贸易值。

(对外贸易量:是一国以不变价格计算的进出口值之和。

)4、贸易差额:指在一定时间内,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的差额。

若出口值大于进口值则为出超(贸易顺差),反之为入超(贸易逆差)。

5、总贸易: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的标准。

总贸易额为一国的总进口额加上总出口额。

专门贸易:以关境作为统计外贸的标准。

专门贸易额为一国的专门进口额加上专门出口额。

注:过境贸易计入总贸易额但不计入专门贸易额。

6、货物贸易:指物质商品的进出口,也称有形贸易。

服务贸易:指服务的进出口,也称无形贸易。

7、直接贸易:在国际贸易中,商品的生产国直接到商品的消费国去销售商品,后者也乐于从前者购买,即出口国为生产国,进口国为消费国。

间接贸易:商品的生产国与消费国不能直接进行交易,而只能通过第三国商人转手来间接地进行交易。

转口贸易:指从商品的生产国进口商品,不是为了本国生产或消费,而是再向第三国出口的贸易形式。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第⼀章国际贸易的发展进程国际贸易的形成:贸易就是商品的交换,是社会⽣产⼒发展到⼀定阶段的产物贸易产⽣的条件:1、社会⽣产⼒的进步和社会分⼯的发展,⽣产出可供交换的剩余产品2、私有财产制度,商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国际分⼯的成因:1.以科学技术的进步为代表的⽣产⼒的发展是国际分⼯形成和发展的决定因素2.⾃然条件是国际分⼯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条件3.国际⽣产关系决定国际分⼯的性质4.上层建筑对国际分⼯有推进或阻碍两⽅⾯的作⽤国际分⼯的形式:垂直型:是指出⼝原料、进⼝制成品和出⼝制成品、进⼝原料的国家之间的分⼯形式。

发达国家与⼤多数亚、⾮、拉发展中国家的分⼯多为这种形式。

它实际上是传统的⼯业国与农矿业国之间的国际分⼯的延续。

⽔平型:是指经济技术⽔平相近的国家之间的分⼯形式,既有部门之间的分⼯,也有部门内部的分⼯。

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多为此种类型。

混合型:指和⼀部分国家之间的分⼯是垂直型,和另⼀部分国家之间的分⼯是⽔平型。

⼀般来说,发达国家和新兴⼯业化国家在国际分⼯中属于这种类型,发达国家之间是⽔平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是垂直型国际分⼯的作⽤积极作⽤:1.国际分⼯对促进各国经济发展有积极作⽤1) 有利于调剂余缺,节约⽣产成本,促进经济增长2) 有利于促进技术进步,增强⽣产能⼒3) 有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和按⽐例发展2.国际分⼯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1)使国际贸易总量迅速增加2)提⾼了各国的外贸依存度3)引起国际贸易地理的变化4)引起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重⼤变化消极作⽤:1、国际分⼯使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经济的单⼀化和依附性;2、国际分⼯使发展中国家经济受到剥削和控制世界市场:1、定义:世界市场是世界各国商品和服务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它由各个贸易国家的市场构成。

第⼆章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及分类国际贸易的基本概念: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泛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所进⾏的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活动。

它既包含有形商品(实物商品)交换,也包含⽆形商品(劳务、技术、货币、咨询)的交换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指⼀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

一、名词解释1.国际贸易额:是将世界上所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额按同一种货币单位换算相加后得出的数额。

2.贸易顺差:出口总额超过进口总额时,相差之数称为“贸易顺差”。

3.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依存度也称贸易依存率,是指一国(地区)对外贸易额与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反映了一国(地区)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

4.要素禀赋:在国际贸易中,一国的比较优势是由其要素丰裕度决定的。

一国应生产和出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丰裕的生产要素的产品,进口较密集地使用其较稀缺的生产要素的产品。

5.关税:是进出口商品经过一国关境时,由政府所设置的海关向其进出口商所征收的税收。

6.普遍优惠制:简称普惠制,发达国家承诺对从发展中国家或地区输入的商品,特别是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给予普遍的、非歧视的和非互惠的关税优惠待遇。

7.出口信贷:是一个国家(地区)为了鼓励商品出口,增强商品的竞争能力,通过银行对本国(地区)出口厂商或国外进口厂商提供的贷款。

它是一国(地区)的出口厂商利用本国(地区)银行的贷款扩大商品出口,特别是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商品,如成套备、船舶等出口的一种重要手段。

8.商品倾销:是指将一国(地区)产品以低于正常价格的办法挤入另一国(地区)市场内的行动。

9.国民待遇:国民待遇原则是缔约国保证缔约对方的公民、企业、船舶在本国境内享有与本国公民、企业、船舶同等的待遇,也称作平等待遇原则,是对最惠国待遇原则的补充。

10.关税同盟:指成员方之间完全取消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并对非成员方实行统一的关税税率而缔结的同盟。

即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统一了成员方对同盟外国家的关税政策。

如东非共同市场。

11.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之间通过订立协议实行某种形式的经济联合,或组成的区域性经济组织。

12.品质公差:是指工业制成品在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误差。

这种误差的存在是绝对的,它的大小是由科学技术发展程度所决定的。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基础必学知识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和意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买卖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的意义在于促进各国之间的经济发展和合作,提高国际贸易水平有助于扩大市场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生活水平。

2. 比较优势理论:由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在特定领域有相对比较优势,应专注于该领域的生产和出口,在其他领域则依赖进口。

比较优势理论解释了国际贸易的原因和推动力。

3. 绝对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认为一个国家如果在所有商品生产中都具有绝对优势,那么它将专注于生产和出口所有商品,并依靠其他国家的进口来满足其他需求。

这个理论强调不同国家间的生产效率差异。

4. 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限制自由贸易的各种政策措施,包括关税、配额、非关税壁垒(如技术标准和规定)等。

贸易壁垒可以保护本国产业,但也会导致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和国际贸易摩擦。

5. 世界贸易组织(WTO):世界贸易组织是国际贸易的多边规则制定和争端解决机构,成立于1995年,致力于促进全球贸易自由化和公平竞争。

其主要职责包括管理贸易规则、促进贸易自由化和为争端解决提供机制。

6. 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区是一种区域性经济合作机制,成员国间取消大部分贸易壁垒,实现商品和服务的自由流通。

自由贸易区可以带来各方互利的贸易增长和经济融合。

7. 跨国公司:跨国公司是指在多个国家开展经营活动、在国际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

跨国公司通过分工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促进国际贸易和全球化。

8. 汇率:汇率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

汇率波动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影响着商品和服务的相对价格以及进出口的竞争力。

9. 交汇率风险管理:由于汇率波动可能对国际贸易带来不确定性,市场参与者会使用各种交汇率风险管理工具,如远期合约、期权和掉期,来保护自己免受汇率风险的影响。

10. 跨境电子商务: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成为国际贸易中的新型业态。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

计算贸易条件指数=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对外贸易依存度=(出口额+进口额)/GDP净贸易条件指数=Px(出口价格指数)/Pm(进口价格指数)*100%有效保护率E=(V’-V)/V,V’(征税后产品附加值),V(自由贸易条件下产品附加值)第一章一、国际贸易学1、定义:国际贸易学是研究国际间商品与劳务交换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与有关上层建筑的发展规律的科学。

作为一门科学,它的任务是要研究国际间贸易产生与发展的原因和贸易利益在各国间进行分配的制约因素,并要揭示其中的特点与运动规律。

2、研究对象:(1)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特别是当代国际贸易发展的一般规律;(2)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殊规律;(3)国际贸易理论与学说;(4)对外贸易政策与措施。

国际贸易、对外贸易1、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之间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

它既包括本国与他国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包括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

国际贸易是由各国的对外贸易所构成,它是世界各国对外贸易的总和。

因此,国际贸易通常也被称作世界贸易。

2、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进行的商品和劳务的买卖与交换活动。

因为这是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角度来看待的贸易活动,所以称其为对外贸易。

进出口3、出口:是指从本国输出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活动。

在国际贸易值的统计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规定,各国的进出口商品价格均应按离岸价格计算。

但现实中,大多数国家却不是这样做的,而是将出口商品按出口国离岸价格(FOB)计算,进口商品按进口国到岸价格(CIF)计算。

按照这种方法计算同一批商品时,出口国在出口时的价格要低于进口国在进口时的价格。

二者之间的差额为国际贸易中的运费和保险费。

4、进口:是指从国外输入商品和劳务的贸易活动。

净进口:很多国家在同类商品上既有出口又有进口时,如果一定时期内的进口量大于出口量,称为净进口;净出口:反之,则称为净出口。

(例如中国的石油1993年之后成为了净进口)贸易额与贸易量5、贸易额:又称贸易值,是以货币表示的反映贸易规模的经济指标。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知识点

国际贸易1.对外贸易的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有可共交换的剩余产品;二是载各自为政的社会实体之间存在交换行为。

2.总贸易体系亦称一般贸易体系,指贸易国家进行对外货物贸易统计所采取的统计制度,是以货物通过国境作为统计净出口的标准。

据此,所有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进口贸易,所偶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计入出口贸易。

3.专门贸易体系亦称特殊贸易体系,是以货物经过结关作为统计进出口的标准。

凡是通过海关结关入境的货物计入进口贸易,凡是通过办理海关手续出口的货物计入出口贸易。

4.转口贸易也称中转贸易。

货物消费国与货物生产国通过第三国进行的贸易活动对生产国是间接出口贸易,对消费国是简介进口贸易,而对第三国而言,便是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的货物可以直接从生产国运送到消费国。

5.转口贸易的发生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转口贸易国地理位置的优越,交通便利、通信设施发达、贸易限制少、结算便利且费用低,相对于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适用于物流中心;另外转口贸易国的贸易商拥有丰富的商业信息和市场资源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6.对外贸易依存度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以一国对外贸易额同该国GDP或GNP的比率来表示,用以反映一国经济发展对对外贸易的依赖程度。

对外贸易依存度一般通过进口系数和出口系数反映,也可以用一国对外贸易额与该国GNP 或GDP的比率直接反映。

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1990年为30%,2003年到达60.3%。

7.国际分工是指世界各国之间的劳动分工。

它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国民经济内部分工超越国家界限发展的结果。

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因为在国际商品交换的背后,隐藏着各国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分工。

可以说,如果没有国际分工,不管这种分工是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而产生的,还是由于社会经济条件而产生的,那就没有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

8.影响国际分工形成与发展的因素:(1)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3)资本流动是推动国际分工发展的重要力量(4)政府行为可以推进或延缓国际分工的发展9.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形成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含义:(1)国际分工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2)各国生产力水平决定其在世界分工中的地位(3)生产力的发展对国际分工的形成、广度和深度起着决定性的作用(4)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国际分工产品内容(5)技术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渐显著10.为什么说自然条件是国际分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自然条件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没有一定的自然条件,进行任何经济活动都是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

国际贸易复习知识点《国际贸易》第一章绪论1、对外贸易依存度:它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值与该国同时期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对比关系。

解析: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和衡量一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对外贸易依存度=进出口额/GNP*100%;出口依存度=出口总额/GNP*100%;进口依存度=进口总额/GNP*100%2、贸易条件:被定义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出口商品价格与进口商品价格之间的对比关系,反映了该国当年的对外贸易状况和商品的国际竞争力状况,一般以贸易条件系数表示。

其经济学的含义是,随着出口商品相对于进口商品价格的变化,出口每单位商品所能换回的进口商品的数量。

解析:(TOT=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如果该系数大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得到了改善;如果该系数小于1,则说明该国的当年贸易条件恶化了。

3、贸易差额: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出口额与进口额的相差数。

BT=总出口—总进口=∑ex-∑im(一年或半年)>0顺差,<0逆差评价: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

解析:顺差:(利)表明竞争能力强、对外支付能力强、有利于吸收外资、币值稳定、对外谈判地位高(不利)本币升值导致出口价格竞争力下降、资金积压、外汇占款增加易导致通货膨胀、外贸关系紧张。

因此,顺差应适度,不同国家区别看待。

4、转口贸易、过境贸易的区别P7转口贸易(价值增长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不直接买卖商品,而是通过第三国参与进行的商品买卖。

第三国对此类商品的买进,时专门为销往商品消费国的。

第三国参与了这笔买卖的商品价值转移活动,但不一定参与商品的实体活动,即这批货物可以运往第三国的口岸,但不能入境,也可以直接运往商品消费国。

过境贸易(运输角度):是指商品生产国与商品消费国之间进行的商品买卖活动,其实物运输过程必须穿过第三国的国境。

第三国要对此批货物进行海关监管,并把此类货物作为过境贸易额加以统计。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国际贸易,简单来说,就是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它不仅涉及到货物的买卖,还包括服务、技术、资本等要素的跨国流动。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些国际贸易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国际贸易的基本理论1、绝对优势理论这一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

他认为,每个国家都应该专注于生产自己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然后通过贸易交换,双方都能获得利益。

比如,A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5 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 10 小时;B 国生产一件衣服需要 8 小时,生产一斤粮食需要 6 小时。

那么 A 国在生产粮食上有绝对优势,B 国在生产衣服上有绝对优势,两国各自专注生产优势产品然后进行贸易,就能提高生产效率和福利水平。

2、比较优势理论大卫·李嘉图进一步发展了贸易理论,提出了比较优势。

即使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但只要劣势的程度不同,它仍然可以通过生产并出口劣势相对较小的商品,进口劣势较大的商品来获利。

3、要素禀赋理论赫克歇尔和俄林认为,各国的资源禀赋差异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基础。

一个国家会出口那些密集使用本国丰富要素生产的商品,进口密集使用本国稀缺要素生产的商品。

二、国际贸易的政策1、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让商品自由进出口。

这种政策有助于发挥各国的比较优势,提高全球资源配置效率。

2、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征收高额关税、设置进口配额等手段限制进口,保护本国产业。

比如一些国家为了保护本国新兴产业或受到冲击的产业,会采取保护贸易政策。

三、关税1、关税的种类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进口税是最常见的,用来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保护本国产业。

2、关税的影响对进口国来说,关税可以保护国内产业,但也可能导致消费者福利下降,增加生产成本。

对出口国而言,可能会减少出口量,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

四、非关税壁垒1、进口配额规定在一定时期内某种商品的进口数量或金额上限。

2、技术性贸易壁垒以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等形式出现,对进口商品设置障碍。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总结国际贸易知识点:1. 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交换。

2. 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用以限制进口商品以保护本国产业。

3. 贸易顺差与逆差:顺差指出口额超过进口额,逆差则相反。

4. 比较优势理论:由大卫·李嘉图提出,认为国家应专注于生产相对成本较低的商品进行贸易。

5. 绝对优势理论:亚当·斯密提出,认为国家应生产自己最擅长的商品,并与他国交换。

6. 世界贸易组织(WTO):旨在促进全球自由贸易,确保贸易规则的公平执行。

7. 贸易协定:如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自由贸易。

8. 外汇市场:国际贸易中货币兑换的场所,影响汇率波动。

9. 多国公司:在多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或子公司的公司,跨国经营。

10. 国际支付方式:如信用证、汇票等,保障国际贸易双方的利益。

简答题:1. 问:什么是最惠国待遇?答:最惠国待遇是指一个国家给予另一个国家的贸易优惠,不低于它给予任何第三国的优惠待遇。

2. 问:全球化对国际贸易有何影响?答: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增长,降低了贸易壁垒,增加了跨国公司的投资,但也可能导致资源的不公平分配和环境问题。

3. 问:如何理解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答:关税壁垒是通过征收税费来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价格,而非关税壁垒则包括配额、补贴、标准和法规等手段,用以保护本国产业和市场。

4. 问: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是什么?答:世界贸易组织的主要职能包括监督和执行国际贸易法规、提供贸易谈判的论坛、解决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等。

5. 问:多国公司在国际贸易中扮演什么角色?答:多国公司通过在不同国家的投资和生产活动,促进了技术的传播、资本的流动和市场的整合,是推动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重要力量。

国际贸易与实务自考知识点

国际贸易与实务自考知识点

国际贸易与实务自考知识点一、国际贸易术语。

1. FOB(Free on Board)- 含义:装运港船上交货。

卖方负责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装上买方指定的船上,并及时通知买方。

风险在货物越过船舷时由卖方转移到买方。

- 卖方义务: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和单证;办理出口清关手续;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

- 买方义务:支付货款;租船订舱并通知卖方;办理保险;承担货物越过船舷后的一切费用和风险;接收货物和单证。

2. CFR(Cost and Freight)- 含义:成本加运费。

卖方负责租船订舱,在合同规定的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支付将货物运至目的港的运费,风险在货物越过船舷时转移给买方。

- 卖方义务:除了与FOB卖方相同的义务外,还需支付运费并及时向买方发出装船通知(以便买方办理保险)。

- 买方义务:承担货物越过船舷后的风险;办理保险;接收货物和单证等。

3. CIF(Cost, Insurance and Freight)- 含义:成本、保险费加运费。

卖方除了承担CFR的义务外,还需办理货物运输保险并支付保险费。

- 卖方义务:提供符合合同规定的货物和单证;办理出口清关手续;租船订舱;办理保险;在装运港将货物装上船并支付运费和保险费。

- 买方义务:承担货物越过船舷后的风险;接收货物和单证等。

二、商品的品质、数量和包装。

1. 商品品质。

- 表示方法。

- 以实物表示:看货买卖(适用于寄售、拍卖、展卖等业务)、凭样品买卖(包括凭卖方样品买卖和凭买方样品买卖,注意对等样品的概念)。

- 以说明表示:凭规格、等级、标准买卖;凭说明书和图样买卖;凭商标或品牌买卖;凭产地名称买卖。

2. 商品数量。

- 计量单位:重量(如公吨、千克等)、数量(如件、双等)、长度(如米、英尺等)、面积(如平方米、平方英尺等)、体积(如立方米、立方英尺等)、容积(如升、加仑等)。

- 计量方法:毛重(商品本身重量加包装重量)、净重(商品本身重量,有按实际皮重、平均皮重、习惯皮重、约定皮重等计算方法)、公量(适用于水分含量不稳定的商品,如羊毛、生丝等,公量 = 商品干净重×(1 + 标准回潮率)/(1+实际回潮率))、理论重量(适用于有固定规格和尺寸的商品,如马口铁、钢板等)。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

国际贸易学知识点一、贸易理论1.比较优势理论:由亚当·斯密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应该根据比较优势来选择特定商品的生产和出口。

2.绝对优势理论:由大卫·里卡多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应该专门生产那些自身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然后通过贸易获取其他商品。

3.要素禀赋理论:由何斯勒·欧林斯基提出的理论,认为国家贸易模式取决于其要素禀赋,即劳动力、土地、资本和技术。

4.新贸易理论:由保罗·克鲁格曼和温斯顿·诺瓦尔提出的理论,通过考虑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等因素,解释了贸易模式的多样化。

二、贸易政策1.关税:指国家对进口商品征收的税收,其目的是保护国内产业。

2.非关税壁垒:包括配额、补贴、反倾销措施等,用于限制进口商品的数量和增加其价格。

3.自由贸易区:成员国之间取消彼此之间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每个成员国可以自主对第三国进行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4.关税同盟:成员国之间彼此取消关税并统一对第三国征收关税。

5.最惠国待遇:指成员国应当平等地对待来自其他成员国的商品,不歧视任何一方。

6.贸易保护主义:指国家采取各种手段保护国内产业免受外国商品竞争的政策。

三、贸易组织1.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国际贸易领域的主要组织,致力于推动全球贸易自由化和贸易规则的制定与执行。

2.关税及贸易总协定(GATT):是WTO的前身,旨在推动减少关税和贸易壁垒。

3.北美自由贸易协定(NAFTA):是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之间的自由贸易区,已于2024年更名为北美自由贸易协定(USMCA)。

4.欧洲联盟(EU):是欧洲国家之间的经济和政治联盟,旨在推动欧洲内部的贸易自由化。

5.亚太经合组织(APEC):是亚太地区21个经济体的合作组织,旨在推动亚太地区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合作。

以上介绍了一些国际贸易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贸易理论、贸易政策和贸易组织。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影响,以及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和竞争。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

国际贸易知识点大汇总一、国际贸易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或地区)之间的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活动。

国际贸易是商品和劳务的国际转移。

国际贸易也叫世界贸易。

国际贸易由进口贸易(Import Trade)和出口贸易(Export Trade)两部分组成,又称进出口贸易。

二、贸易依存度贸易依存度亦称“外贸依存率”。

指一定时期内一国对外贸易额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反映一国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

三、贸易条件贸易条件是指一国在对外贸易中,出口一单位商品可以换回多少单位进口商品的比例。

它又分为交换比价和贸易比价两种。

四、比较优势如果一个国家在本国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用其他产品来衡量)高于在其他国家生产该产品的机会成本的话,则这个国家在生产该种产品上就拥有比较优势。

五、世界市场价格世界市场价格是指在国际市场上,对某种进口商品的价格规定。

它随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而不断变动。

在国际贸易中,世界市场价格有以下几种形式:1、最高价格;2、最低价格;3、垄断价格;4、协议价格;5、市场价格。

六、贸易限制贸易限制是指国家出于政治、经济、国家安全等目的,为维护本国利益,对某些进出口商品实行的限制进口或出口的措施。

它分为数量限制和金额限制两种。

七、关税壁垒关税壁垒是指一国以征收关税方式限制外国商品输入的措施。

它分为以下几种形式:1、普通关税;2、特别关税;3、反补贴关税;4、反倾销关税;5、报复关税;6、紧急进口税。

国际贸易知识点及简答题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以下是国际贸易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和简答题,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领域。

一、基本知识点1、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通过这种交换实现商品和服务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实现。

2、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按照贸易对象可以分为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

货物贸易是指实体商品的交换,包括工业制成品、农产品等;服务贸易是指非实体商品的交换,包括旅游、金融、教育等。

2024年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

2024年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

2024年国际贸易实务全部知识点合同目录第一章:合同概述1.1 合同定义1.2 合同类型1.3 合同法律效力第二章:合同主体2.1 合同当事人2.2 合同代理2.3 合同主体资格第三章:合同内容3.1 合同条款3.2 合同标的3.3 合同价格第四章:合同形式4.1 书面合同4.2 口头合同4.3 电子合同第五章:合同签订5.1 合同谈判5.2 合同起草5.3 合同签订程序第六章:合同履行6.1 合同履行原则6.2 合同履行方式6.3 合同履行障碍第七章:合同变更与转让7.1 合同变更7.2 合同转让7.3 合同权利义务的转移第八章:合同违约8.1 违约责任8.2 违约赔偿8.3 违约预防与处理第九章:合同解除9.1 合同解除条件9.2 合同解除程序9.3 合同解除后果第十章:合同争议解决10.1 争议解决方式10.2 仲裁与诉讼10.3 争议解决机构第十一章:国际贸易合同11.1 国际贸易合同概述11.2 国际贸易合同条款11.3 国际贸易合同履行第十二章:国际贸易支付与结算12.1 国际贸易支付方式12.2 国际贸易结算程序12.3 国际贸易结算风险第十三章:国际贸易保险13.1 国际贸易保险概述13.2 国际贸易保险条款13.3 国际贸易保险操作第十四章:合同签订与备案14.1 合同签订方14.2 合同签订时间14.3 合同签订地点14.4 合同备案程序第一章:合同概述1.1 合同定义合同是指双方或多方当事人之间就某一具体事项,基于共同意愿,依法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

1.2 合同类型根据合同的性质和内容,合同可以分为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服务合同、技术合同等。

1.3 合同法律效力合同一经签订,即具有法律效力,各方当事人应当遵守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第二章:合同主体2.1 合同当事人合同当事人是指参与合同签订并承担相应权利和义务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2.2 合同代理合同代理是指一方当事人通过代理人进行合同签订的行为。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

国际贸易知识点总结11 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跨越国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活动。

111 国际贸易的分类1111 按商品流向分类,可分为出口贸易、进口贸易和过境贸易。

1112 按商品形态分类,可分为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

112 国际贸易的产生与发展1121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包括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

1122 其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受到技术进步、经济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2 国际贸易理论121 传统贸易理论1211 绝对优势理论,强调各国在生产某种产品上具有绝对优势时进行贸易。

1212 比较优势理论,即使一国在两种产品生产上都处于劣势,仍能通过生产相对劣势较小的产品参与贸易并获利。

122 新贸易理论1221 规模经济理论,认为规模经济是国际贸易的重要驱动力。

1222 产品生命周期理论,产品经历创新、成熟和标准化阶段,贸易模式相应变化。

13 国际贸易政策131 自由贸易政策,主张减少贸易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

132 保护贸易政策,通过关税、非关税壁垒等手段保护本国产业。

1321 关税措施,包括进口税、出口税和过境税。

1322 非关税措施,如进口配额、技术性贸易壁垒等。

14 国际贸易组织与协定141 世界贸易组织(WTO),其基本原则包括非歧视原则、自由贸易原则等。

142 区域贸易协定,如自由贸易协定、关税同盟等。

15 国际贸易术语151 常见的贸易术语如 FOB、CIF、CFR 等的含义和责任划分。

16 国际贸易中的风险与防范161 信用风险,如买家违约、货款拖欠等。

162 汇率风险,因汇率波动导致的损失。

163 运输风险,货物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坏、丢失等。

1631 风险防范措施包括选择可靠的交易伙伴、使用合适的支付方式、进行风险对冲等。

17 国际贸易结算171 汇款结算方式,如电汇、信汇和票汇。

172 托收结算方式,分为光票托收和跟单托收。

173 信用证结算方式,是一种银行信用的结算方式。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国际贸易产生的条件:①剩余产品的出现②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国家的产生总结: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扩大是国际贸易产生和发展的基础。

2.贸易额和贸易量贸易额:用货币表示的贸易的金额贸易量:剔除了价格变动影响之后的贸易额对外贸易额: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进口总额与出口总额之和(出口额取FOB价格,进口额取CIF价格)国际贸易额:以货币表示的世界各国对外贸易值的总和。

3.国际贸易条件(计算题例题,见PPt)贸易条件指数= 出口价格指数/进口价格指数*1004.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系数)(计算题例题,见PPt)是指一国对外贸易额在该国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

是衡量一国国民经济对进出口贸易依赖程度的一个指标。

对外贸易依存度=对外贸易总额/国内(民)生产总值*100%对外贸易依存度可细分为出口依存度和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年出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进口依存度=年进口总额/国内生产总值*100%5.国际分工: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基础,而国际贸易和国际市场是国际分工的具体体现。

6.国际分工对国际贸易的的影响:发展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的基础,国际分工的深化对国际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扩大和加速了国际贸易2各国对外贸易依存度提高3.国际贸易地区分布和地理方向发生明显变化4.国际贸易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7.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詹姆斯·斯图亚特早期重商主义(重金主义):国家禁止货币出口,国家垄断全部贸易晚期重商主义(贸易差额轮):奖励出口限制进口,保证和扩大贸易顺差8.绝对优势理论 1.提出背景:重商主义观点盛行2.理论创始人:亚当·斯密(英)3.核心观点:贸易是正和博弈,一国应专门生产并出口具备绝对优势的产品,进口具备绝对劣势的产品。

(PPT上的表格)9.绝对优势理论 1.理论背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具有一定局限性,无法解释在两个国家两种产品模型里,如果其中一个国家的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劣势,而另一个国家的两种产品都处于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两个国家还是否能或有必要参与国际分工。

2.理论创始人:大卫·李嘉图(自由贸易支持者);3.核心观点:如果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比较劣势,但只要两种商品的优势或劣势程度不同,则该国在优势程度高、另一国在劣势程度低的产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如果该国“两利取重”,另一国“两害取轻”,利用比较优势进行专业分工,然后再进行国际交换,则贸易双方均可从交换中获益。

(PPT上的表格)10.相互需求理论代表人物:约翰·穆勒(英);理论基本观点:1)进口商品的价值不是由其生产成本决定的,而是由“获得成本”决定的,而获得成本则是指为了换取进口所需偿付的出口商品的数量。

2)物物交换的比率必然在交易双方国内交换比率形成界限内摆动3)这一摆动的比率要能稳定下来而成为现实的国际交易价格,必须是贸易双方达到贸易均衡的时候,即一国出口总量刚够支付该国进口总量的价值,或者说必须满足国际需求方程式:甲国进口需求量* 国际价值= 乙国进口需求量* 国际价值11.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要素禀赋理论又称要素比例学说,或赫克歇尔-俄林理论,是当代著名的瑞典经济学家赫克歇尔(Heckscher)和俄林(Ohlin)关于国际贸易的理论。

要素禀赋的定义: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的状况。

5个相关概念:1生产要素:要完成产品的生产,必须要投入各种各样的资源。

2要素价格:使用或雇佣某种生产要素所必须要投入的支出或现金或商品货品的表现形式。

3.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4.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状况。

5.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12.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H-O-S定理)代表人物:保罗·萨缪尔森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解释了国际贸易的结果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关于关税对国内生产要素价格或国内收入分配影响的一种理论,该定理证明了实行保护主义会提高一国相对稀缺要素的实际报酬,即保护主义会提高进口品中密集使用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报酬。

斯托尔帕-萨缪尔森定理基本思想:关税提高了受保护产品的相对价格,从而会增加该受保护产品密集使用的要素的收入。

13.里昂惕夫之谜关于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1.劳动效率的差异 2.要素密集度逆转 3.自然资源说4.关税结构说(贸易壁垒的存在)5.人力资本差异14.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弗农·雷蒙德)(课本P59)15.产业内贸易理论根据要素禀赋理论,国际贸易应该主要发生在要素密集程度不同的国家之间,要素禀赋差异越大,机会成本的差别就越大,双方在贸易中获利就越多。

但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特别是二战后,欧共体组建后,经济学家发现在欧共体内部存在着大量同一产业部门内部的同种产品的交换,为解释这一现象,产业内贸易理论应运而生。

产业内贸易与产业间贸易的比较:①产业间贸易建立在国家间要素禀赋差异产生的比较优势之上,而产业内贸易则是以产品的差异性和规模经济为基础的。

②产业间贸易产品的流向是单向的,根据贸易前同种产品的价格差来确定,而产业内贸易产品的流向是双向的。

③按照H-O模型,产业间贸易会提高本国稀缺要素的报酬和降低本国丰裕要素的报酬,而基于规模经济的产业内贸易可以使所有要素都获得收入。

④在以要素禀赋差异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条件下,要素的国际流动在一定程度上是贸易的一种代替品;而在要素禀赋相似的国家间产业内贸易条件下,要素流动带来了作为产业内贸易主要载体的跨国公司的兴起。

16.需求偏好相似理论需求偏好相似理论又称偏好相似理论或重叠需求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斯戴芬·伯伦斯坦·林德(Staffan B. Linder)于1961年在其论文《论贸易与转变》中提出的,重点从需求方面探讨了国家间贸易的原因、模式,提出了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从而从需求角度揭示了产业内贸易现象。

需求偏好相似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的区别:代表性需求理论与要素禀赋理论各有其不同的适用范围,要素禀赋理论主要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产业间贸易(Inter- industry trade),即工业品与初级产品或资本密集型产品与劳动密集型产品之间的贸易;而重叠需求理论则适合于解释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Intra -industry trade),即制造业内部的一种水平式贸易。

因此,重叠需求理论是对要素禀赋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17.规模经济理论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生产成本降低(即成本递减)而产生的生产效率提高(边际收益递增),指厂商通过大规模生产使成本降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

规模经济通常分为内部规模经济和外部规模经济。

内部规模经济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单个厂商的规模而非行业规模;外部规模经济则指的是单位产品成本取决于行业规模而非单个厂商的规模。

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能更好的利用交通运输、通信设施、金融机构、自然资源、水利、能源等良好的企业环境(即企业外部规模经济);二是能充分地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效能,更好地组织企业内部分工和提高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设施的利用率(即企业内部规模经济)。

18.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理论提出者:迈克尔·波特(Michael E. Porter)竞争机制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微观竞争机制、中观竞争机制和宏观竞争机制。

国家竞争优势是指一国产业和企业持续地以较低的价格向国际市场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占有较高市场份额并能获取利润的能力。

宏观竞争机制(国家层面)一国的国内经济环境对企业开发其自身的竞争能力有很大影响,其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因素就是:生产要素、需求要素、相关和支持产业和国内竞争状态。

(钻石模型)在一国的许多行业中,最有可能在国际竞争中取胜的是那些在国内“四要素”环境对其特别有利的行业,因此“四要素”环境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最重要来源。

钻石体系(P71)②生产要素:生产要素可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

②需求因素③相关和支持产业④企业战略、组织结构、竞争状态⑤机会19.幼稚产业保护理论幼稚产业的特点①属于一国尚未发展成熟的新兴产业,暂时还无法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同类产业进行竞争,但该产业属新型产业,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②与国内其他产业具有较大的产业关联度,且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具有正效应。

③该产业需要得到国家扶持,但国家尚未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于是国家通过贸易政策对该产业进行保护,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使其免受国外同类产业的激烈竞争。

李斯特的幼稚产业保护理论政策主张①保护的对象②保护的目的③保护的手段④保护的程度⑤保护的时间⑥保护的最终归向(见PPt)20.超贸易保护理论代表人物: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凯恩斯认为,顺差国将由于国内支付手段增加而利率降低,从而投资增加,就业和国民收入增加;相反,逆差国则由于国内支付手段减少而利率提高,导致投资减少,就业和国民收入减少,从而带来负面影响。

主要论点:1 保护就业论 2 对外贸易乘数论有效需求:包括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

保持贸易顺差,就可以不断扩大国外投资,增加有效需求,解决就业问题,促进经济繁荣。

21.对外贸易政策的含义: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与另一个国家(地区)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对外贸易政策是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的有组织的管理和调节的行为,包括自由政策与保护政策两部分。

对外贸易政策的构成①对外贸易总政策:进口总政策和出口总政策(大方向)②对外贸易国别(或地区)政策(根据具体关系做划分)③对外贸易具体政策:进出口商品政策(根据产业不同做划分)对外贸易政策的性质、类型、制定……(见PPT)名词解释:国际贸易的定义:国际贸易是指世界各国(地区)之间货物、知识和服务的交换,是各国(地区)之间分工的表现,反映了世界各国(地区)在经济上的相互依靠。

要素禀赋的定义: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的状况。

5个相关概念:1生产要素:要完成产品的生产,必须要投入各种各样的资源。

2要素价格:使用或雇佣某种生产要素所必须要投入的支出或现金或商品货品的表现形式。

3.要素密集度:是指生产某种商品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的配合比例。

4.要素禀赋: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生产资源或生产要素状况。

5.要素丰裕度:一国所拥有的各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