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文艺大跃进与“两结合”创作方法

(一)文艺大跃进。1958年大跃进——文艺大跃进

1.1958年民歌受到国家领导人关注,收集民歌成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政治任务”。

2.大跃进民歌(1)主题上,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美好生活,歌颂“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2)艺术手段,想象和夸张。

3.大跃进民歌运动影响当时整个文坛。要求“文艺放出卫星来”。文艺大跃进开展,表现(1)对文学作品产量高度重视和追求(2)对作者数量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培养。

4.文艺大跃进与“反右”的关系,填补反右派运动给文坛留下的荒芜空间,且高速人们,反右后文艺园地并未萧条,而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5.成果(1)明确了诗歌发展道路,新民歌,否定“五四”以来的心事,批判文学的欧化道路

(2)产生了“两结合创作方法”

关于“两结合”

?1.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2.“两结合”强调其中的“革命浪漫主义”,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原理生活真实的创作提理论支撑。政治权威要求文艺大唱赞歌,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则要求文学忠实现实,并对现实持怀疑和批判态度。

?3.这与苏联的文艺思想一致,叫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日丹诺夫要求文学表现英雄、理想和未来。

?4.“两结合”前,中国文坛倡导的正是这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实质上,“两结合”与此并无不同。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的而非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取代,明确传达了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开启了中国争取独立的文化身份以及建立中国独立的文学时代的开始。

?5.大跃进的悲剧为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提供条件,大跃进诗歌为这种理论提供了范本,因此催生了“两结合”创作方法。

?5.“两结合”为文学回避矛盾、粉饰生活,拔高人物、神话英雄提高了依据,也为文学配合政治需要而虚构生活开了方便之门。

五、文艺政策的调整(1960——1962)

(一)背景

1957-1959:政治上的反右,经济上的“大跃进”运动,严重破坏刚刚恢复起来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加之国际形势变化,中苏关系恶化;自然灾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为克服困难,纠正错误,必须调整政策,1960年冬季开始,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相应地,文学领域的政策调整也开始进行。

(二)表现

1、对文艺知道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纠正。

2、围绕某些具体问题,或在报上公开讨论,或召开专门会议研究。

新侨会议:1961年6月,中宣部北京召开全国文艺工

作座谈会。

广州会议: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大连会议:1962.8,中国作协“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

(大连会议)

邵荃麟:第一,现实主义是创作的基础,不同于“两结合”。通过强调现实主义来克服前一时期对“浪漫主义”的片面鼓吹。

第二,要敢于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写出矛盾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写好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