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

合集下载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这是 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中国文学的主导思潮,强调文学要为社会主义服务,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1956 年提出的文艺方针,鼓励文艺创作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促进了文艺的繁荣。

3. 伤痕文学:20 世纪 70 年代末至 80 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以揭露和反思“文革”给人民带来的伤害为主题。

4. 改革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兴起的文学思潮,关注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进程,反映人民生活和社会变革。

5. 寻根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的文学思潮,主张从传统文化中寻找民族精神和文化根源。

6. 先锋文学: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兴起的文学思潮,强调形式创新和艺术探索,代表作家有莫言、余华等。

7. 新写实主义:20 世纪 90 年代出现的文学思潮,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强调真实、平实的写作风格。

8. 网络文学: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兴起的文学形式,具有广泛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这些知识点只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部分,还有许多其他重要的作家、作品和文学思潮值得关注和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当代文学史第一讲:十七年文艺论争和文艺批判运动一、基本态势:1.17年独特的理论现象2.形成动因和深刻影响:①严峻的国际国内政治形式;②革命文艺的意识形态性影响:①形成60年代的文学共同体,文学一体化,相对集中的文学运作机制②从文艺角度看,有局限性,造成我国五六十年代文学相对单一,审美性、艺术性、娱乐性相对薄弱。

二、建国初几次重要的文艺论争:①批判运动:1951年,对《武训传》批判②1953――1954对红学的批判(俞平伯、胡适)③1955年,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胡风事件”、七月诗派)2.几次文艺政策的调整1.1956年的双百方针2.1961到1962几次座谈会对左倾思想的纠正三、对电彬的《武训传》的批判和再解读1.武训其人:早年行乞兴学,向来与官府合流敛财,晚年成为财主2.影片主题:配合新中国文化建设运动,歌颂武训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3.思想批判:①政治视角――借文艺谈政治,反历史唯物论;②审美的立场――审美的超越性,不公允,审美的片面;③真实性问题――对历史不同阐释的合法性问题,作家创作的虚构性权力。

第二讲:建国初的新诗发展方向的选择一、文艺的新方向和五四新诗传统1.文艺新方向:①社会主义时代的革命文艺②一种期约,一种实验(对五四新诗的继承)2.丰厚的遗产:五四新诗传统――体现了艺术风格的多样化(浪漫、现实、现代)3.建国初政治伦理化批评:①简单的二元对立思维:革命新诗传统――资产阶级反动诗风;②认知的偏差――艺术方法上的差异(社会化情感与个人化抒情);③鲜明的社会政治情感的诗性表达;④诗风相对单一――老诗人的困境和诗歌流派的消失二、十七年诗歌的基本风貌1.时代精神与社会化情感的热烈表达:①颂歌浪潮②时代风格(50年代文学的单纯与天真)2.在民歌和古典诗歌的基础上发展白话新诗:①民族化大众化方向②对抗西方现代文化艺术③新民歌运动――反映了大跃进的时代精神、民歌至尊地位制约了艺术多样化的发展第三讲:十七年代表性诗人一、闻捷及《天山牧歌》:1激情的赞歌,牧歌情调; 2.新情诗; 3.叙事和抒情的结合二、政治抒情诗及两大抒情诗人:①作为一种潮流,主导;②政治化审美意识形态的标本:a将政治升华为一种“诗学”;b情感意象的泛化和成规化2.代表性诗人:郭小川《致青年公民》《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贺敬之《白毛女》《回延安》《放声歌唱》《雷锋之歌》①开重大的社会题材和豪迈的诗风;②战士和诗人的统一:高度本质化的抒情主体;③艺术多样化的追求和现代格律诗的创造第四讲、革命历史题材小说1.中国革命史的历史风云再现:①主题:合法性;②纪实性品格和英雄主义;③史诗性;2.警觉历史虚无主义:①80年代历史虚无主义黑潮(历史的解构与重述;根源和动因);二、代表性作家作品:1.现代战争叙事体;2.革命英烈史传3.革命通俗传奇4.革命史诗三、《青春之歌》简析1.独特的题材意义2.林道静的形象及成长道路:①出走――与封建旧家庭决裂;②婚变――资产阶级个人的决裂;③革命风暴洗礼的自我批判、再造新我3.革命与爱情的双重变奏:①革命与爱情、青春与梦幻同构;②两条线索相矛盾(日常生活戏剧化)第五讲:农业合作题材小说一、新时代革命叙事主题1.重大题材及意义:消灭私有制,构建农村社会主义公有制生产关系。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一、伤痕文学(伤痕小说)再现了十年浩劫造成的人民心灵创伤的历史悲剧,表达了整个民族在政治的反拨中痛定思痛的强烈感伤情绪,是新时期文学发展中的第一个高潮,由卢新华《伤痕》得名。

代表作品有刘心武的《班主任》等。

意义与价值:(一)“伤痕文学”冲破了极左文艺思想的种.种清规戒律,冲破了一个个现实题材的禁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社会问题,创造了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批社会主义时期的悲剧;(二)它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遵循现实主义美学原则,“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描写生活”,开启了80年代文学现实主义深化的道路;(3)在当代文学史上第一次真正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刻画人物,描写人间悲剧,成为新时期人道主义文学的先行者。

它对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和后来的作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反思文学以茹志娟1979年2月发表在《人民文学》上的《剪辑错了的故事》为标志。

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从一般地揭示社会谬误上升到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上,和伤痕文学相比,其目光更为深邃、清醒,主题更为深刻,带有更强的理性色彩。

代表作主要有鲁彦周的《天云山传奇》,古华的《芙蓉镇》等。

反思内容:1.反思建国以来各种运动和极“左”思潮对人的生活和命运的影响。

2.揭露现实生活和人们精神中封建残余和封建意识的烙印。

3.反思党群关系,批判官僚主义。

4.对扭曲人格或心理及“国民性”的剖析与针砭。

三、改革文学天津作家蒋子龙率先推出了《乔厂长上任记》,开创改革文学先河。

小说聚焦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社会矛盾,记录了改革的艰难及其引起的伦理关系和道德观念的变化。

现实主义是创作的主要方法,强调人物形象,尤其是改革者的形象。

类型大致分为农村题材和城市题材。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中国现代文学史笔记(知识点完整整理)

文学思潮与运动三十年代文学思潮要点1、基本概念30年代文学也称现代文学第二个10年(1928-1937年)是第一个十年文学的继承和发展。

1928年始,新文学队伍发生了新的组合,两种文学思潮及其创作构成了30年代文学基本面貌(1)新兴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2)继承五四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的人文主义文学;30年代左翼文学发展轮廓(三个阶段):(1)1927大革命失败-左联成立前,是无产阶级文学的倡导期。

(2)1930-1936年,左联成立-左联解体。

(3)1936年春-1937/7抗战爆发,文学的转折过渡期。

2、“左联”概况“左联”全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0年3月成立于上海。

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茅盾、冯雪峰、柔石、沈端先、冯乃超、李初梨、蒋光慈、田汉、阳翰笙、丁玲、冯也频、姚蓬子等。

左联的理论和行动纲领根据前苏联“拉普”纲领而制定。

纲领宣告:“我们的艺术是反封建阶级的,反资产阶级的,又反对‘失掉社会地位’的小资产阶级的倾向,我们不能不援助而且从事无产阶级艺术的产生。

”左联的成立有其国际和国内的背景,国际上,苏日英法等国都有左翼文学组织;国内,经过1928年的革命文学论争,培养了左翼作家队伍,为左联成立提供了思想组织上的准备。

“左联”于1936年自动解散。

“左联”的文学活动及主要功绩(1)创办了许多有影响的文学刊物,如《拓荒者》(蒋光慈主编)、《北斗》(丁玲主编)、《文学导报》(创刊号名《前哨》)、《萌芽》月刊(鲁迅、冯雪峰主编)、《十字街头》(鲁迅主编)。

续办了左联成立前的《创造月刊》《文化批判》《太阳月刊》等刊物。

(2)翻译、介绍、传播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左联成立后,瞿秋白俄文翻译了马克思主义经典文艺理论著作,并写了《马克思恩格斯和文学上的现实主义》等文章,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文艺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介绍与阐述。

他说明了反对席勒化,提倡莎士比亚化的意义,批评了初期无产阶级文学作品中的“主观主义的理想化”和“革命浪漫蒂克”情绪。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

五六十年代小说题材的等级价值1.工农兵生活,优于知识分子或“非劳动人民”生活2.“重大”性质斗争,优于“家务事、儿女情”等“私人”生活3.现实的、当前迫切的政治任务,优于已经逝去的历史情景4.现代的由中共领导的革命运动,优于“历史”其它事实和活动5.对于行动、斗争的表现,优于“个人”的情感和内在心理刻画五六十年代诗歌新诗“革命传统”的代表:郭沫若、蒋光慈、殷夫、臧克家、蒲风、艾青、田间、袁水拍、李季、柯仲平、阮章竞等五六十年代这一时期,在诗歌理论和实践上,被反复阐述和强调的是:诗的社会“功能”,以及诗的写作者的“立场”和思想情感的性质的规定。

当代诗歌观念的核心:诗服务于政治,诗与现实生活、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普遍的艺术困境“隐失”的诗人1.对新诗“传统”的选择所导致的“主流”的“窄化”,将一批诗人排除在诗界之外;2.诗人已形成的创作个性、艺术经验与此时确立的写作规范发生的冲突,导致一些诗人陷入创作的困境政治抒情诗出现原因1.根本原因是新中国的建立,在诗人心中激起政治豪情。

翻天覆地的变化必然会激起无限巨大的热情,从而反映在诗歌中。

2.中国新诗具有浪漫主义传统,特别是左翼以来殷夫、艾青和田间等代表的红色诗歌,提供了创作经验。

3.以叶赛宁、马雅可夫斯基代表的苏联作家创作的大量政治抒情诗的示范作用,提供了供模仿的诗歌创作模式。

政治抒情诗的特点:1.作品中有明显的抒情主人公存在。

这一抒情主人公以“阶级”或“人民的代言者”身份出现。

抒情主人公不是真实存在的,是作者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2.内容上表现为强烈的政治观念、社会理想,在情感上表达为一种自豪和喜悦。

3.形式上,一般较长,用排比、阶梯式等修辞手法,修饰出整齐的诗形,增强诗的气势和感染力。

创作概貌A充沛的政治激情和鲜明的时代精神相结合;富于变化的抒情与浪漫主义艺术精神的统一;多种诗歌形式的探索创作概貌B政治抒情诗。

代表作《致青年公民》;叙事诗。

如《白雪的赞歌》、《一个和八个》、《将军三步曲》;表现对宇宙、人生认识思考的抒情诗。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考试笔记〔重点〕绪论:1.当代文学的概念:①1949年以后的大陆文学的史著,不仅仅是单纯的时间划分,同时有着现阶段对未来文学的新质的指认和预设的内涵。

②80年代产生两分法2、历史分期及其开展状况三分法:十七年、文革、新时期1949—1978 1978——1989 90年代末两分法:1949——1976 1976——---- 十七年文学:总的倾向是还保存着战争时代的痕迹;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奇妙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表现在文学上文学观念由军事轨道转入政治轨道。

1949年——1966年:战争文化心理文革十年:万马齐喑,百花凋零,四人帮的阴谋文学占上风正直文学只能在地下进行。

新时期:80年代文学处于拨乱反正的过渡时代。

恢复五四时期的文学传统是其最大特征。

90年代,由宏大的历史表达,转向个人的表达立场,特别是对民间立场的重新发现和主体确认。

3、当代文学的性质〔一〕社会形态决定的中国当代文学〔二〕艺术规律调节的中国当代文学〔三〕世界文学影响的中国当代文学〔四〕传统性与现代性相交的中国当代文学 4、当代文学开展的两条线索〔一〕正确的党的方针路线政策以及适合当代文学开展的社会文学气氛,创作成果丰硕;〔二〕错误思潮,特别是左的错误造成文学运动的曲折,留下重大教训。

5、学习方法:阅读史料、加强文艺理论的修养,了解外来文化;密切关注文坛变化,介入当下文学创作;加大作品阅读力度几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史》北大出版社、陈志和《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十七年小说:《登记》《三里湾》《创业史》《铁木前传》第一编 1949——1976年文学第一节 17年的文学运动与文学思潮一、第一、二次文代会的召开1949年7月2日——19日在北平再召开,由郭沫假设提议,党中央批准而召开。

郭沫假设作总报告《为建设新中国的人民文艺而奋斗》周恩来《新的人民的文艺》矛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开展的革命文艺》此次大会标志着新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5.当代文学史笔记考点

5.当代文学史笔记考点

【简答】八十年代的文学环境:一、政治环境——思想上自由解放:(一)文学解放的过程,分两个层面:1、政治批判阶段——批四人帮。

2、思想层面:思想反思阶段——批文革3、第四次文代会的召开,是文学彻底解放的标志。

(二)冲突:文学独立地位的获得并非一帆风顺。

其间还有冲突。

但是由于环境的变化,不可能发展成大规模的批判运动,二、经济环境:市场经济的确立-文学价值的重新确立。

:(一)市场经济带来两个直接后果,文学也受到了很大冲击:1、人际关系的改变,商品化。

2、消费型社会的形成。

(二)文学的变化:1、文学存在方式变化:文学成为商品,创作与阅读成为消费过程,文学期刊也市场化。

2、纯文学的边缘化,大众文学兴起。

3、作家身份地位的变化。

三、外来影响——西方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思潮。

:(一)外来的影响资源:1、外国译著的再版和重新刊印。

2、对现代文学特别是20、30年代深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作家、作品的重评。

(二)外来影响的特点。

这时期对外来文化、文学资源的吸取主要集中在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论和现代派文学上。

1、原因:这是由文学环境决定的。

2、内容:这一时期被译介的包含在现代派大旗下的文学流派有象征主义、表现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超现实主义、存在主义、荒诞派等。

3、意义:促进了中国现代派小说实验的出现,和作家现代意识的觉醒。

在80年代中后期,出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派文学创作:现代派小说实验、先锋小说、探索话剧、朦胧诗等。

并引起了中国现代派小说的讨论。

四、作家因素——作家的构成和创作意识。

:(一)八十年代作家构成。

1、复出作家(归来派作家):主要指五十年代反右和历次文艺批判运动中由于政治或艺术原因受到攻击的作家。

2、知青作家(和知青文学区分):60年代初开始的上山下乡的知青运动,在68年开始大盛。

这一运动产生了大批具有知青身份的作家。

80年代后期,在新的环境下,新的作家群体出现。

3、中年作家:文革结束后已届中年,才开始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期末复习重点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文革十年、改革开放时期以及市场经济中的文学。

在这四个阶段中,中国当代文学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转变,从政治宣传到个体表达的转变,从大众文化到精英文化的转变。

2.当代文学的成就:中国当代文学在不同阶段都有着不同的成就。

在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的17年,中国当代文学以现实主义为主,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

在文革十年中,文学受到了极大的打压,但仍有少数文学家坚持创作,代表作品有《天龙八部》、《红楼梦》等。

在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开始向后现代主义转变,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活着》等。

在市场经济中的文学时期,中国当代文学更加多元化,代表作品有《檀香刑》、《追风筝的人》等。

四、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1.主要流派:中国当代文学的主要流派有现实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写实主义等。

现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等;后现代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白鹿原》、《檀香刑》等;新写实主义流派代表作品有《平凡的世界》、《活着》等。

2.代表作品:中国当代文学的代表作品有《红高粱家族》、《茶馆》、《天龙八部》、《红楼梦》、《白鹿原》、《活着》、《檀香刑》、《平凡的世界》、《追风筝的人》等。

这些作品代表了中国当代文学不同阶段的成就和发展方向。

当代文学的历史叙述常以重大政治事件为标志,这种方式暗示了政治和文学的主从关系,这是不正常的。

这揭示了当代文学发展中的问题,并说明它长期以来仍然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中。

在共和国成立之初,当代文学经历了许多重要的理论讨论,但这些讨论的目的都是如何更好地为政治服务,而不是关注文学本身的问题。

第一章:1949年至1966年的文学思潮1.历次文代会的评介2.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3.对XXX的《红楼梦》研究进行的批判运动4.关于XXX的批判5.提出并贯彻“双百”方针在建国初期,中国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文艺批判运动。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18最新版)考试用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18最新版)考试用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2018最新版)考试用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考试用一、名词解释1、第一次全国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于1949年7月2号至19号在北平举行。

出席代表824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参加会议。

会议听取了郭沫若、茅盾、周扬等人的报告。

这次大会是来自解放区和国统区的两支文艺队伍大会师的盛会。

大会总结了五四以来文艺工作的成就与经验,确定了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总方针,指出文艺必须为人民服务,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提出了社会主义时期文艺的新任务,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标志着中国新文学以此为起点,进入了当代文学的阶段。

2、双百方针: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简称“双百”方针。

具体内容是“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争论。

……艺术和科学中的是非问题,应当通过艺术界和科学界的自讨论去解决,通过艺术和科学的实践去解决,而不应当采取简单的方法去解决”。

其核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人民内部提倡和鼓励各种不同意见的发表和争论,发扬学术民主与艺术民主,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以迎接和顺应全国工作重心的转移。

这一方针的贯彻,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逐渐从胡风事件的阴霾里走出,在文学创作上初现百花齐放的苗头。

3、八大样板戏:“样板戏”又称“革命现代京剧”,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极其特殊的称谓和现象。

产生于六十年代,流行于文革时期,是对传统京剧的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改革。

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京剧现代戏《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八个样板戏”。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复习要点中国当代文学是指1949年以后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涵盖了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和流派。

本文将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主题和流派,并总结出复习要点。

一、重要作家1. 鲁迅(1881-1936):鲁迅是现代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家之一,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

他以尖锐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2. 钱钟书(1910-1998):钱钟书是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作品主题涉及家庭、婚姻等。

他的代表作品《围城》通过幽默的笔调展现了人际关系的复杂性。

3. 巴金(1904-2005):巴金以揭示农民问题和社会不公正为主题,被誉为“生活写实派”的代表作家。

他的代表作品有《家》、《春》等。

4. 老舍(1899-1966):老舍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和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而闻名。

他的代表作品有《骆驼祥子》、《茶馆》等。

5. 阿来(1957-):阿来是中国少数民族作家,作品主题涉及藏族文化和西藏问题。

他的代表作品《尘埃落定》、《云南虫谷》引起了广泛关注。

二、主要主题1. 社会批判:中国当代文学经常关注社会现象问题,批判社会黑暗面和不公正现象。

作家们用文字揭示社会问题,并通过文学作品来影响社会的进步和改革。

2. 历史记忆:中国当代文学也强调历史记忆的重要性,通过回顾历史事件和人物,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和历史发展。

3. 人生哲理:许多当代作家在自己的作品中探讨人生哲理,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生死、爱情等问题。

他们通过文学表达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流派特点1. 现代主义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现代主义流派强调个人主义和精神内省,注重语言形式和实验性的敘事结构。

代表作家有沈从文、杨绛等。

2. 农民文学:农民文学是以农民生活和问题为中心的文学流派,代表作家包括刘庸、杨显惠等。

这种文学探讨农民的命运和他们面临的困境。

3. 女性文学:女性文学关注女性的生活经历和社会地位,探讨性别平等和女性解放的问题。

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

中国当代文学史自考知识点中国当代文学史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涵盖了20世纪以来的文学作品、作家及其写作风格、思想倾向等方面的内容。

以下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些知识点:1. 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文化运动宣扬科学、民主、自由和个性解放,对于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 第一代现代作家:陈独秀、鲁迅、胡适等被称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他们以鲁迅的小说和胡适的散文为代表,探索和提倡了新的文学形式和思想内容。

3. 五四时期的文学思潮:五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文学刊物和文学组织,如《新青年》、《晨钟报》等。

同时,舒服文学、自然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不同的创作潮流也在这一时期形成。

4. 抗日战争与文学:抗日战争期间,文学作品呈现出爱国主义情感,表达了人民对于抗战的支持和呼吁。

徐志摩、冰心等作家的作品在此时期得到了广泛传播。

5. 后新文学时期:1949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文学创作受到了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影响。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成为官方文学思潮,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具有反映现实主义色彩的作家和作品。

6. “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文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文学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

大量的作家和作品受到批判和迫害,文学创作陷入停滞状态。

7. 80年代文学复兴: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文学创作逐渐恢复活力。

新感性主义、实验性文学、后现代主义等文学思潮兴起,作家如余华、莫言、张炜等崭露头角。

8. 当代女性文学:中国当代文学中,女性作家的地位和作品逐渐受到重视。

女性文学关注性别、家庭、婚姻等女性话题,如席慕蓉、三毛、丁玲等作家。

以上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了解这些知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中国当代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资料(已整理排版)

当代文学史重点复习资料(已整理排版)

第一章十七年文学思潮●第一次文代会1、这次会议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文学体制,第一次文代会建立起来的由各种团体所组成的文艺体制一直延续至今。

2、它通常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开端,以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为代表的延安文学方向被确立为当代文学的发展方向。

局限性:(1)第一次文代会“团结的局面”虽然很“宽广”,但也有突出的排异性。

(2)即使是在文学体制的内部,也有着相当明显的等级关系。

●《武训传》的讨论:1951年开展批判,新中国成立后反对所谓“资产阶级唯心主义”的第一次大规模的艺术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危害:1、将思想问题、学术问题、文艺问题上升为政治问题进行上纲上线的群众性政治批判,给当代文艺运动和文艺创作带来了深远的消极影响。

2、对文艺的主题简单化、绝对化理解,忽视了文艺作为精神产品的复杂性。

●《红楼梦》事件(1954年)人物:俞平伯、李希凡和蓝翎特点:1、批判资产阶级主观唯心论的文艺运动和文艺思想斗争。

2、具有扩大化、无限化的特点,远远超出了学术范畴。

3、“彻底清算胡适流毒”,才是这场批判事件的真正目的。

●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胡风突出的理论是“主观战斗精神”和“精神奴役创伤说”,主张创作方法大于世界观,属于主观型现实主义。

在现代文学史上有着重大影响危害:1.败坏了学术风气,扼杀了文学精神。

2.在这些批判中,低下的人身攻击、粗鄙的信口谩骂开始大量出现,其批判文章直如泼妇骂街。

此种话语方式此后形成风气,在“文革”中则严重影响了“红卫兵”一代。

第二章十七年小说●《我们夫妇之间》萧也牧,写于1949年秋,短篇小说,发表于1950年的《人民文学》上。

小说共分5节,每节都有一句话的开篇语。

丈夫李克,妻子张英。

小说中“张同志”也就是“我的妻”,是一个崭新的形象,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

“我们是来改造城市的;还是让城市来改造我们”作者不仅写了“根正苗红”、“苦大仇深”、负有改造城市重任的“革命者”被城市微妙地改造,而且还是以赞赏的语调写了被改造。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古典文学的思想核心——儒家思想(核心:仁)1、中国古典文学是一种体系,提倡理性化、政治化,为维护君主及其政权服务。

2、1915年,新文化运动“打倒孔家店”(第一个口号,现代思想反对“所谓理性”。

)3、1917年1月,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为开端,现代文学开始;以1949年7月第一次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为结束,历时32年。

4、文学的功用:批判(如:悲剧将人性中的美好打破给人看,以此感动人的内心)5、文学划分标准:既考虑其地域性,也考虑其地域政治。

二、中西文化比较1、古典文学与现代文学(冲突)(1)古典文学:文学是国家的体现,用国家利益决定文字,抹杀人的个性;(2)现代文学:文学是个人意志的体现。

2、中国古典神话与希腊古典神话(强烈对比)(1)中国古典神话:(主人公)体现国家、民族,如“大禹治水”;(2)希腊古典神话:(主人公)是人性的体现(性格鲜活的奥林匹亚众神)。

3、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世界两大文明)都在强调“神”(1)东方文明:(静美)“山林文化”,如中国儒文化,印度宗教文明;强调“集体主义”,对神的绝对服从,“神”被功利化;强调精神——“一元论”——天人合一(2)西方文明:(壮阔)如基督教、希腊神话;“海洋文化”;物质坚守——“二元论”——人征服自然强调科学技术,人的开放导致物欲膨胀。

基督教强调人性恶(“原罪论”),即人的追求物欲享受的本能,体现有:拜金主义。

其“血液”是商业资本,导致了商业化的流行时尚。

(3)中西文明冲突——“五四运动”文言文与白话文的冲突;“无政府主义”——“五四运动”中知识分子对西方文化的憧憬(4)中西文化的碰撞冲击引起的文化人的“困惑”——是现当代文学创作的重要根源。

三、文学的传媒化——当代文学的典型特征文学被解构分化为“纯文学”和“商业文学”四、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分期(两个大的历史阶段)1、中国现代文学1917——1949.92、中国当代文学1949.10.1——至今五、中国现代文学的分期(三个十年)1、第一个十年(1917—1927)“五四”启蒙文学主导时期2、第二个十年(1927—1937)左翼革命文学主潮时期3、第三个十年(1937—1949)抗战及解放战争时期不同地域的多样文学形态六、中国当代文学的分期(三个时期)1、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文化大革命开始(1949.10——1965)2、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3、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开始的新时期(1977——至今)第一个十年的文学(“五四”时期的文学)一、第一个十年的三个阶段1、第一个阶段:1917——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这是文学革命的初期;(1)“德先生”和“赛先生”(陈独秀《新青年》)(2)《新青年》从两个方向上展开了思想启蒙运动:A.抨击传统文化B.《新青年》在介绍和引进西方文化方面也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3)代表作品:胡适《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文学革命论》周作人《人的文学》指出文学即“人学”,从人道主义角度考察文学郭沫若《女神》胡适的早期“白话诗”鲁迅《狂人日记》(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2、第二个阶段:从“五四”运动到1916年“三一八”惨案,这一时期是第一个十年中文学思想和创作都十分活跃,成果十分显著的时期。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全)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一、关于“现代”二、分期问题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导论一、关于“现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代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表现对象: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②创作手法: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③重视思想理论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传:感悟式、评点式(2)联系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3、小结: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重视学习、吸收、借鉴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二、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自我的认识动力“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中国当代文学史笔记整理
10
①同是政治抒情诗人,同写时代颂歌,但歌唱对象、表现主题有不同 侧重。郭小川侧重祖国、工人、劳动人民等;贺敬之侧重歌颂党和领 袖。 ②同样努力将抽象的政治概念、理论具体化形象化,具体方式手法不 同。郭小川主要是学习借鉴古典诗词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的比兴手法 传达标语口号;贺敬之则通常是通过塑造抒情主人公形象进而采用直 抒胸臆的手法表情达意。 ③同写政治抒情诗,诗中同样存在抒情主人公,然而处理诗人的“小 我”与集体的、阶级的“大我”的关系有明显的不同,郭小川诗中的 “小我”与“大我”存在一定的不和谐因素,有一个从不和谐到和谐 的过程,作品时常真诚的表现由此而引起的困惑和痛苦。但在贺敬之 的心中是完全不存在这样的请况,贺敬之中的“小我”是充分本质化 的 ,是与阶级、集体的“大我”完全统一的,是作为大我的形式和 具象出现。 ④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鼓动性,同样表现出热烈奔放的特点, 郭小川要显得更深邃、更激情化一些;贺敬之则显得更豪迈、更高亢。 (4)试比较【杨朔、刘白羽、秦牧】在(表现形式)上的(异同)? ①刘白羽的特点是在浓墨重彩的描述之外,更多的借助强烈感情直接 喷发的感染力和急切议论升华的说服力。仿佛是一个感情十分外露的 人。叙述描写都是在激励不已中进行,因此常常在不知不觉转承直接 的抒情和议论。于是形成如下模式: 你看这多美好啊!(描述)
老舍茶馆最突出的外部形式特征是空前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间跨度与人物含关于作者的考证根据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和后期刘心武的考证确实有曹雪芹此人胡适对其人的年代家世等的考证已十分的具体另外据当代刘心武的详细考证甚至具体到家居构造小说中家族人物都有历史原形可见关于作者曹雪芹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王庆生主编) 题型: 1. 填空(用一两句话〈词〉准确回答) 2. 名词解释 3. 简述(一般三点 1.2.3) 4.比较分析题(在讲授过程中示范 4/5 次) 5. 形象分析(概述人物形象) 6.论述 一、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学,是党的文学。 二、中国当代文学的性质: ①异常强烈的政治色彩。 ②强调重大社会题材和主题 ③突出英雄形象 ④情感、情绪基调的昂扬、乐观与形式、语言的平易、通俗 ⑤统一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三、中国的文艺发展成长是文艺战线上的政治运动,是体质化的文艺。 1. 名词解释: ①“文代会”:全称“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简称“文 联”〉代表大会”,每 5 年召开一次,是文艺界最高等会议,研究决 定国家的文艺方针、政策。 “一次文代会”于 1947 年 7 月在北平召开。

中国当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史下期末重点复习资料
本文档旨在为您提供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下期末考试的重点复资料。

请注意,本文档仅提供基本知识点,具体细节请结合课堂讲义和课本进行进一步研究。

一、前半部分:20世纪初至1949年的文学发展
- 五四新文化运动:介绍背景、主要特点和影响
- 志愿文化:了解其兴起、代表作品及其作家
- 左翼文学:熟悉其倡导的主题和价值观
- "无政府主义"文学:介绍相关作品和主要代表作家
- 抗战文学:了解其主题和影响
二、后半部分:1949年至现在的文学动态
- 新时期文学:介绍新时期文学的主题和主要代表作家
-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熟悉其特征和影响
- "文革"期间的文学:了解"文革"期间的文学发展和作品特点
- 改革开放以来的文学:介绍改革开放后的文学特征和代表作

- 当代文学:了解当代文学的主题、风格和主要代表作品
三、主题作品分析
- 选择五个主题作品进行分析:包括作品的背景、主题、风格、作者意图等方面
- 分析这些作品与当时社会、历史背景的关系
四、作家与作品
- 选择五位重要的作家进行介绍:包括其成就、代表作品、风
格特点等方面
- 了解这些作家在中国文学史中的地位和影响
五、文学批评与研究
- 了解中国当代文学史上的著名文学批评家和研究者
- 选择两个重要的文学批评理论进行介绍:包括理论内容、对当代文学研究的影响等方面
请您结合上述重点资料,深入阅读相关文学作品和相关研究成果,为期末考试做好准备。

在考试中,注意观点的提炼和论证的合理性,以简明扼要的形式表达您的理解和分析。

祝您考试顺利!。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第1、二个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复习笔记(第1、二个十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导论:中国现代文学的相关解释一、关于“现代”二、分期问题三、现代化的基础(近代文学的铺垫)导论一、关于“现代”古代-----近代-----现代------当代1、不仅仅是时间概念(包含诸方面,也不仅是经济)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学,是中国文学自身的一种变革,不仅反帝反封,还具有启蒙性质2、与“传统”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①表现对象:现:普通人,现代社会、全人类的问题(农民、知识分子是重点)传:英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②创作手法:现:现实主义为主,也有其他探索,但回归现实主义(因为中国现实问题太多)传:套路化的浪漫主义③重视思想理论现:有逻辑和理论体系传:感悟式、评点式(2)联系①发愤著作:“移情”(西说法),欲有所为②实录精神:忠实于现实③抒情意识:古代诗文固有的传统,现代诗、散文也有充分表现,有些小说抒情味道也很浓④追求意境: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浑然忘我3、小结:现代是一种从创作理念到表现形式的现代化;重视学习、吸收、借鉴一个民族性矛盾:学西方,但不可质变二、分期中国现代文学是在西方文化冲击下进行变革的、力图塑造现代民族灵魂、具现代艺术形式的文学。

时间段:1917-19491、1917-1927:五四为代表的20年代文学2、1928-1937:左翼文学与人文主义文学并存的30年代文学3、1937-1949:以全民抗战文学为开端及承续、发展的多地域、多文化的40年代文学三、文学现代化的基础(19世纪末——1917,文学革命兴起前的近二十年)1、文化、政治、世界、本土、现实、历史等各方面的影响和折射政治:维新——革命,封建统治飘摇,帝制结束;经济:工业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新的社会力量增长,物质、阶级基础文化:产生具备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现代思想、革新意识的知识分子以文学改良政治、变革社会,探索、发现人生,是纯文学意识。

2、对人的发现人的观念的演变,贯穿与推动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内在自我的认识动力“人”的观念:包括人的本质、个性,人的价值、自由、权利,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爱情婚姻观、友谊观等等。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笔记重点总结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第一个十年)一、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文学?1、中国现当代文学指“五四”前至今的文学,即包括现代文和当代文学。

二、什么是中国现代文学?1、中国现代文学又称“新文学”,指1917年到1949年间的文学。

同时也是用“现代语言与文学形式,表达现代中国人的思想、感情和心理的文学。

”三、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分期1、中国现代文学的历史有三分法、四分法、五分法等。

三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9。

四分法:1917-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另有后两期1937-1942,1942-1949五分法:1917-1921,1921-1927,1927-1937,1937-1945,1945-1949。

•第一章文学革命的兴起与发展第一节文学革命的准备一、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情形二、晚清以来的文学变革1898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维新。

三、文学革命前的文学作品林纾的翻译小说哺育了一代新文学作者。

★民初小说以徐枕亚的《玉梨魂》,李涵秋的《广陵潮》最为著名。

鸳鸯蝴蝶派“五虎将”徐枕亚、李涵秋、包天笑、周瘦鹃、张恨水。

“四大说部”《玉梨魂》、《广陵潮》、《江湖奇侠传》、《啼笑因缘》。

★《江湖奇侠传》它是中国第一部正宗的武侠小说。

★《啼笑因缘》本书采用一男三女的爱情模式为故事的核心结构。

《啼笑因缘》的精致在于作者讲故事的技巧,章回小说的布局更为作品增添了一份古色古香的意蕴。

第二节文学革命的发生★文学革命的发生,既是清末民初中国文学变革的必然,又是外国文学思想影响的结果。

一、“五四”新文化运动《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提出“民主”和“科学”,以对抗家长专制的封建文化,开启了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大力介绍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社会进化等思想学说。

发生于1917年的五四文学革命,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开端。

“五四”文学革命 1五四文学革命是清末民初20年来文学现代化的历史准备的必然,承继了梁启超、黄遵宪等人提倡的“新民”、救国的近代文学改良精神,有着“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与“白话文运动”的基础,且有西方文学的译介培养成形的对西方新的文学形式的接受心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连会议:1962.8,中国作协“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
(大连会议)
邵荃麟:第一,现实主义是创作的基础,不同于“两结合”。通过强调现实主义来克服前一时期对“浪漫主义”的片面鼓吹。
第二,要敢于正视生活中的矛盾,写出矛盾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写好中
?5.“两结合”为文学回避矛盾、粉饰生活,拔高人物、神话英雄提高了依据,也为文学配合政治需要而虚构生活开了方便之门。
五、文艺政策的调整(1960——1962)
(一)背景
1957-1959:政治上的反右,经济上的“大跃进”运动,严重破坏刚刚恢复起来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加之国际形势变化,中苏关系恶化;自然灾害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为克服困难,纠正错误,必须调整政策,1960年冬季开始,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相应地,文学领域的政策调整也开始进行。
(二)表现
1、对文艺知道思想上的“左”倾错误进行纠正。
2、围绕某些具体问题,或在报上宣部北京召开全国文艺工作座谈会。
广州会议:1962年3月,文化部和中国剧协,广州,召开话剧、歌剧、儿童剧创作座谈会,周恩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
四、文艺大跃进与“两结合”创作方法
(一)文艺大跃进。1958年大跃进——文艺大跃进
1.1958年民歌受到国家领导人关注,收集民歌成了社会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政治任务”。
2.大跃进民歌(1)主题上,歌颂党,歌颂社会主义,美好生活,歌颂“三面红旗”(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2)艺术手段,想象和夸张。
?4.“两结合”前,中国文坛倡导的正是这种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实质上,“两结合”与此并无不同。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是苏联的而非中国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取代,明确传达了中苏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开启了中国争取独立的文化身份以及建立中国独立的文学时代的开始。
?5.大跃进的悲剧为这种新的创作方法提供条件,大跃进诗歌为这种理论提供了范本,因此催生了“两结合”创作方法。
(2)产生了“两结合创作方法”
关于“两结合”
?1.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
?2.“两结合”强调其中的“革命浪漫主义”,主要功能之一是为原理生活真实的创作提理论支撑。政治权威要求文艺大唱赞歌,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则要求文学忠实现实,并对现实持怀疑和批判态度。
?3.这与苏联的文艺思想一致,叫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日丹诺夫要求文学表现英雄、理想和未来。
3.大跃进民歌运动影响当时整个文坛。要求“文艺放出卫星来”。文艺大跃进开展,表现(1)对文学作品产量高度重视和追求(2)对作者数量的高度重视和迅速培养。
4.文艺大跃进与“反右”的关系,填补反右派运动给文坛留下的荒芜空间,且高速人们,反右后文艺园地并未萧条,而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
5.成果(1)明确了诗歌发展道路,新民歌,否定“五四”以来的心事,批判文学的欧化道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