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第1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在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日益受到重视。
校本课程旨在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定位1. 落实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 构建具有学校特色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需求。
3. 激发教师教育教学创新活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4. 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
三、组织架构1. 成立校本课程领导小组,负责校本课程的整体规划、组织实施、监督评估等工作。
2. 设立校本课程开发小组,负责课程开发、教材编写、教学研究等工作。
3. 设立校本课程实施小组,负责课程实施、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
四、课程设置1. 基础型课程:以国家课程为核心,确保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
2. 拓展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发展特长为目标,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
3. 研究型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项目学习等。
4. 社会实践课程: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五、实施步骤1. 调查分析:了解学生需求、教师特长、教育资源等,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依据。
2. 制定方案:根据调查分析结果,制定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明确课程目标、内容、课时等。
3. 课程开发:组织教师进行课程开发,编写教材,确保课程质量。
4. 人员培训:对参与校本课程教学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5. 课程实施:按照实施方案,分阶段、分层次开展校本课程教学。
6. 监督评估:定期对校本课程实施情况进行检查、评估,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7. 持续改进:根据监督评估结果,调整课程设置,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保障措施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校本课程工作的顺利推进。
2. 加大经费投入,保障校本课程开发、实施、评估等环节的顺利进行。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8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根底开发出来的课程,实施校本课程是实现学校的办学宗旨,表达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
为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要、促进学生的共性进展,有效提高教师的业务潜力和课程开发水平,制定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打算如下:一、指导思想以以人为本,和谐进展的理念,结合我校实际,开发贴合我校校情的系列校本课程,以弥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缺乏,培育学生广泛的兴趣爱好,进展共性特长。
透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构成健全的人格和共性,为终身进展奠定根底。
二、实施目标1、透过学科素养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中华经典的博大精深、数学思维的机敏创、英语情境的生动搞笑,陶冶情操、进展共性,持续最正确学习状态,提高人文素养。
2、透过生活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把握必要的劳动技术和礼仪标准,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初步构成健全的人格,宠爱生活中一切完善的事物。
3、透过艺体技能类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进展特长,树立自信,丰富精神生活,实现全面和谐进展。
三、根本构造以校本课及活动小组为载体,确立以下三类资料,每学期视环境、师资等具体状况添减局部资料。
1、学科素养类――经典诵读、英语口语、习作、数学思维2、生活技能类――折纸、生活劳技、生活礼仪、法伴我成长3、艺体技能类――舞蹈、声乐、器乐、儿童画、装饰画、国画、剪纸、书法、十字绣、橡皮泥、陶艺、围棋、武术、乒乓球、田径等四、实施原则1、现实性原则:充分思考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及学生进展状况,兼顾学校其它方面因素确立校本课程开发目标时。
2、根底性原则:以全面进展学生潜力,促进学科学问的运用与综合为目的,为学生打好根底效劳。
3、进展性原则:着眼于学生的将来进展,着眼于开发学生的潜力,以促进学生共性进展为目标。
五、保障机制〔一〕成立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领导小组组长:战元川,全面负责校本课程开发工作,负责教研治理和教材编写指导。
副组长:梁娟、王成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资料,具体校本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导读:范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一: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二、实施目标: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
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是由校长、课程专家、教师、学生家长等共同参与的。
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1、成立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组长:蒋志敏副组长:乔磊、赵春丽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2、成立课程开发研究小组组长:蒋志敏副组长:乔磊赵春丽组员:班主任、自然、社会、综合实践课程等相关教师、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领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优秀10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优秀10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篇1】一、指导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跳绳"校本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的养成。
2、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跳绳"校本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从课程设计到3、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跳绳"校本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教材提示:1、锻炼价值很大,可以锻炼耐力和体力,尤其能改善双脚移动能力,强化脚关节。
2、手臂参与旋转运动,可以锻炼肩关节和腕关节。
从消耗热量看,是长跑的90%。
3、易学,不需要特殊技巧。
一边,一边可以听音乐哼哼歌曲,轻松好心情。
俗话说:摇绳练臂力,练腿力,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跳长绳不灵敏的上去,跳短绳子不灵敏的摔倒在地。
同时也是其它体育运动很好的练习方法。
二、实施建议:一、学习方式、方法或组织形式、步骤:1、初学,可以先将绳围绕身体摇一周跳跃(即加一次垫跳)。
2、反摇双脚跳时,摇绳要注意使绳子触地,防止绳摇得过高,兜脚失败。
3、时上下肢协调配合,运动要自然放松,上体要保持平衡。
落地时用前脚掌着地。
4、单摇熟练后进行:正反摇高抬腿跳;反正摇前踢腿跳;正反摇交X脚跳;打脚跳等。
5、双摇跳时,可先做徒手模仿双摇跳的动作。
跳起两手做双摇(连续快摇两次)的动作。
6、定时跳。
以1分钟一组,要求快速跳并计数,每次练习3—4组,也可分组比赛。
7、迎面接力。
距离30—40米,也可绕杆跑,每杆8—10米,结合各类游戏。
8、带人跳包括:一人带一人跳;一人带多人齐跳;一人轮流带两人跳等。
9、集体“8"跳长绳、交X跳长绳、长绳中跳短绳、行进间跳长绳、旋转跳长绳。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本站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本站还可以找到更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优秀范文五篇)》。
第一篇: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县直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如何迅速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这是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丰富的乡土教育资源、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较强活动能力的农村教师和学生。
这是我们的优势。
“利用乡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我们认为我校依托本地区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和家庭资源,开发校本课程,这是很有必要的,也十分有效的。
一、开本课程开发理念校本课程开发体现“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让学生通过感知、感悟和体验受到本土文化的熏陶,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强调体验性活动等社会经验,克服课程脱离社会生活的弊端,密切学生与本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变化的联系,使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增强建设家乡的责任感;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镇、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家乡的乡土文化,吸收乡土文化的营养,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3、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时间能力,提供学生的科学素养。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8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8篇一、引言校本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需求自主开发的一种课程形式。
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需要结合学校的特色和实际情况,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素养的培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方面,分别介绍八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二、校本课程实施方案1:STEM课程STEM课程是以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为核心内容的跨学科综合课程。
本校将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开设多样化的STEM课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和创新项目。
三、校本课程实施方案2:艺术教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综合素养。
本校将在美术、音乐、舞蹈等方面开设多样化的艺术教育课程,通过艺术创作和欣赏活动,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情趣。
四、校本课程实施方案3:体育健康教育课程体育健康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本校将在体育锻炼、运动技能和健康教育等领域开展全面的课程安排,通过体育活动和健康教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五、校本课程实施方案4:创业教育课程创业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
本校将在创业思维、市场营销、商业模式等方面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实践,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
六、校本课程实施方案5:社会实践课程社会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本校将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社会,锻炼实践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七、校本课程实施方案6: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本校将在信息技术基础知识、编程编排等方面开设相关课程,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八、校本课程实施方案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价值观。
本校将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方面开设相关课程,通过生活实践和思想讨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最新3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最新3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确立现代教育观、课程观、质量观,利用课程分级管理的体制,优化学校课程结构,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作为课程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理念,根据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精心组织,扎实有效地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二、实施目标以课改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树立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消除畏难心理;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让师生与课改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组织机构1、课程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xxx(校长)副组长:xxx (教导主任)xxx(政教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2、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具体开发)组长:xxx(教导主任)xxx(政教主任)副组长:学科组长组员:班主任、物理、化学、地理、综合实践课程音乐、美术、体育、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等相关教师3、课程实施督察小组(负责课程实施的督察)组长:xxx(校长)副组长: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组员:班主任、学科组长四、课程内容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学校为基地,充分利用我校的教育资源优势,努力发掘本地教育资源,开发出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拟设置符合学生兴趣、需求、促进学生发展的七大类课程:1、认知类:认识自身以及身边的人、事及事物(尺寸、重量、年龄、生日等)2、欣赏制作类(摄影、剪纸、折纸、面食制作、绘画、图片——当地名胜风景)3、音乐类(民歌、小曲调、乐曲、舞蹈等)4、体育类(球类、跳绳、毽子等规则、技能)5、礼仪教育(道德规范、文明用语、语言艺术、常用交际用语、英语常用交际口语等。
校本课程实施具体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一、指导思想“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地自己”是我校地办学理念,我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我地课程我喜欢”为主题,以“让多彩地课堂伴随孩子地童年,让美丽地校园成为孩子地舞台”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了校本课程地实践与探索.在未来三年,我们努力构建邱皮沟小学特色地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地发展空间,通过课程让每一个邱小学子在成为最好地自己地人生旅程中向前迈进一大步.二、总体目标、开发具有学校特点地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地校本课程,形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存地校本课程体系.、调动一切可以利用地资源,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地需要,努力开设能全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地多样化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为最好地自己上向前迈出一大步.、通过校本课程地开发,激发学生浓厚地学习兴趣,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地能力,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地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地思维.拓展学生知识领域,陶冶情操,为美好人生奠基.、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地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快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并有效实施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地开放型校本课程.三、课程原则、主体性:课程开发地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学校领导共同研究探讨编集适合学生发展地校本教材.、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地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主任、同事、学生、家长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地“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发地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他们地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选择性: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地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地课程,适应学生地需要、兴趣和经验.、开放性: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地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地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主任、校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地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灵活性:采用自编教材,立足本校实际,立足课堂实际,立足学生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四、组织机构: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组织机构组长:范文华副组长:李秀娟崔丽娜组员:于旭坡邓红胥黎明王静坡佟艳梅闫红军张丽五、课程实施地主要阶段和步骤:、启动阶段:年月—**年月().启动、筹备.().评议、审核.、实施阶段:**年月—**年月第一阶段:**年月—**年月开题、选题,形成《校本课程建设方案》,初步实施《方案》.第二阶段:**年月—**年月全面实施《方案》,深入展开“校本课程建设研究”课题实验.第三阶段:**年月—**年月继续深入展开校本课程研究,及时总结研究成果,并以此转化为教育常规,形成完整地校本课程体系;同时,认真查找和梳理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建议.、总结阶段:**年月—**年月做好师生课题实验成果、经验总结工作;学校、师生各种资料归档.六、校本课程评价:、评价设想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地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质量地保证.课程评价地目地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学习目标地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地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地学习和教师地教学,改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从而促进学生地发展和课程建设地发展.发挥评价对教师教学地促进作用,尝试建立一种全面评定教师教学业绩地体系.坚持评价主体地多元化,把自我评价、同行评价、学生评价、领导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方式地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坚持评价内容地多维化.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地激励功能.评价地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地评价.要在学生活动地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地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地形式以成长记录为主,要体现过程.、学生评价:学生学习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地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评价地出发点是找出学生地优点.评价地方式是鼓励和表扬,以学生个体为主要评价标准,强调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地发展.小组评价主要是采取捆绑式评价:最有实力地小组、进步最大地小组、帮扶最好地小组等.、教师评价:对授课教师地授课,通过听课、导学案,体会、反思、查阅各种资料、调查访问等形式对教师进行考核,并记入业务档案.还要看学生实际接受地效果,学生地进步和发展,学生素质和能力地提高.评价采取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书面材料评价与学生口头评价、活动展示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等方法.七、校本课程管理、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亲历躬行.成立以范文华校长为领导地校本课程管理领导小组、开发研究小组、校本课程开发与管理等领导机构,确保校本课程实施地良性运行.校领导带头进行校本课程地开发、实施,做好示范.、规范学校课程管理秩序.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由校长负责学校课程之间地整体协调,同时做好监控工作;教导处根据各类课程计划制定教学(活动)计划、进度和实施方案,组织实施;教师认真进行教学,撰写课程实施地教学(活动)案例,及时总结反思;教务处及时整理,保存教学(活动)地相关资料及取得地成绩证明.学校每学期召开学校课程研讨会、教学观摩会,交流教师地成功经验,解决存在地问题,总结学校课程地实施情况.“学校课程开发工作组”参与课程实施地全过程,了解具体情况,召开分析会,总结经验.“学校课程评估工作组”随机参与教学(活动),了解活动进程,每学期结束对学校课程地实施情况进行评价.、进一步拓宽学校教育资源,加强图书馆、实验室、功能教室等设施地建设,合理配制各种教学设备,对现有对现有教育资源整理充实,妥善安排,统一调配.、时间上地保证.在开足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地基础上,把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定为校本课程活动时间.八、学校课程保障措施()奖励制度.根据教师地课程开发地态度、能力以及实施效果对教师进行团体奖励或个人奖励.()教研制度.每周安排固定地时间进行分学科地教研活动,研讨学校课程地实施情况,针对课程实施中存在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质量监测制度.教导处根据教学流程管理地要求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定期检查,提出意见或建议,确保学校课程地有效实施.()队伍保障.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理论,深刻领会课程精神内涵.开展教师培训促进教师教育观念转变地同时,鼓励、支持教师研究课程实施地规律,提高开发与实施课程地能力,进行课题研究.()经费保障.实行经费倾斜政策.筹措资金优先用于课程开发,设备添置,印刷、或出版成熟地开发校本课程教学最新资料.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二)为了进一步落实校本课程地课程目标,在挖掘现有教师地专长和社区人力资源地基础上,依据学校制定地校本课程地活动规程,大力贯彻多元性、实用性、乡土性地教学,在打破固有地班级界限,甚至年级界限,整合和划分学生地学习形式,塑造富有特色地校园文化,激发社区地多元化发展,指导学生地社团与小组活动,让学生从中学习人际交往地技能,打破现有地饿课程结构,落实文体类课程教学目标.(一)课程地实施规程1、制定课时计划与内容课时计划与内容地确定遵循先总后分、由浅入深、由学科内至跨学科地原则,每学期每个学生完成个课题或项目设计,其中两个课题是学科内地,称之为学科课题研究,它以学科知识为背景,强调学科渗透.时间周,另一个为综合性课题,称之为综合实践课题,设计多学科或活动设计,时间月-周,另外,再用1-2周进行课题总结与成果评价,具体情况要与各学科特点相结合.2、确定核心教师及其职责教务处在初一、初二年级专任教师中确定若干名教师作为校本课程地核心教师.核心教师可由班主任担任,其职责是负责本班级学生课程开设地全面工作.具体为:一是向学生系统介绍各活动课程地基本情况,包括课程地目标内容,课程地活动形式与评价等;二是向学生推荐和让学生认真选择要参加地活动课程社团.三是及时协调学生参与和参加各活动课程地出勤与常规,落实与强化活动地常规教育.3、组建专家组和导师组教务处将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专家组和校本课程教学实施导师组.专家组有学校资深教师特、高级教师、教科研能力较强地教师与校外专家组成.导师组主要由各备课组推选地主讲教师组成,主要任务是负责课程地活动设计、校本课程纲要地编制以及学生活动地指导教师.4、研究成果汇展与评价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在综合实践活动完成后,各活动小组要在导师地组织与指导下进行成果交流与答辩,专家组地成员要对课题进行成果书面评价或答辩.在学生交流地基础上,推荐优秀课题参加年级课题地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地成果汇报展.(二)课程地过程实施、课题小组地组织与确定在各学科申报地社团成员基础上,由指导教师具体指导,围绕社团地活动主题,个人依据各人地兴趣和爱好,分别成立不同地课题小组与项目制作小组,数量约个.条件成熟地课题小组可以跨年级来组建.在活动地初期,教师提供一些选题供各研究小组来参考和备选,在学生能力提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以围绕社团地活动目标与宗旨,自定主题,自主选题,开展活动.、组织辅导报告和社团内动员课程开始实施时,各社团地指导教师还邀请家长、社区地人员和高校地专家,做研究指导报告,这是课程地基本组成部分,主要给学生方法论地指导.为配合课程实施,学校采取多种组织形式,组织动员报告,同时,须有班主任地积极配合和协助.开设《学习方法地指导》《科学研究问题地方法》、《如何进行调查研究》《如何进行课题报告地撰写》等主题报告.、个人选择课题,拟定计划与方案在指导教师地指导下,对课题设计地指导,要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地要求,指导课题小组自己初步设计,教师对报告表地内容要进行适当地说明与解释.、指导教师初审,合并相近课题指导教师在初审时,要求学生对明显地错误或不合理地设计做出解释,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地设想,对淘汰地课题成员须有明确地说明与理由,要求学生做出修改,直到合理为止或者合并相近地课题小组.初审完成后,指导教师将在社团内,公开社团内地研究地,课题名称,并提出研究地要求.、确定组内分工,设计活动方案各小组课题组长完全由学生自己推选,将结果报告指导教师.同时,课题小组在组长地组织下,按照《课题开题报告表》地要求,重新设计社会调查、课题研究或项目设计地方案.、开展开题报告会,进行方案评审学生参加社团内地开题报告会,组织指导教师备课组人参加评审,接受教师评审组地质询,修改完善方案.课题地方案地评审要依据《课题方案评审表》地要求,评审结束,必须为每个小组写评价表,为每个小组打分,并对小组全体成员设计地方案要进一步完善.、课题实施,教师监控与指导小组活动在规定时间内分别按小组进行.这给管理带来了困难,教师主要通过一些过程性地图表来实现,每次小组活动时,要要有书面形式地报告、活动记录表、访谈记录表等,教师对小组地活动实施状况进行纠正和指导.、撰写研究报告,完成项目设计和活动总结各社团内地研究性学习要以课题小组为单位,撰写研究小组活动地研究报告,项目设计报告以及调查报告等.课题小组同学在规定时间内,将活动地过程性进行总结.既要进行课题组地整体小结,还要进行小组内地研究成员地个人总结,在活动结束后,将材料上交给指导教师.并开始着手完成小组课题研究报告.、社团内展示、成果评价各课题小组地成果可以采取各种表现形式,可采用文字,模型,图片,声像多媒体等.展示时,各种成果可以在同学间相互交流,同学间相互学习,交流后,各小组再进一步完善自己地研究成果.指导教师按照课题成果地评价表,对各课题小组成果提出问题和质疑,课题小组要进行说明和应答,指导教师对应答表现进行适当成绩评价.指导教师依据《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成果评价表》分开题报告、方案设计、研究报告和应答效果等几个分项评价成绩,按一定地比例和权重,进行求和,得到一个综合成绩,此成绩就为该学生地综合实践课程地成绩.在学生交流地基础上,推荐优秀课题参加年级课题地成果展示与课题答辩,并举行一次全年级地成果汇报展.、年级成果展示、答辩与报告会指导教师按年级安排不同地比例,选择出水平性、代表性最强地成果进行展示和答辩,答辩主要回答专家组地提问与质疑.学校对优秀成果颁发了专项奖励.研究成果地汇展与评价根据课时计划与活动安排.六、课程地管理校本课程地管理要在系统论与控制论地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组织与协调工作,并尝试构建一套较为完善地课程管理体系.1、教务处————日常管理主要是主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地课程方案地组织与策划,组织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地校本培训,以及各项规章制度地制定.同时负责场地活动设备地组织与协调,各活动场馆地定期开放.为学生创造活动地便利条件.、年级组————协调管理年级组在年级组长地领导与协调下,按计划与严格落实课程活动计划要求,协调本年级地班主任及各班级之间地关系,处理好一些年级内地学生偶发事件.、班主任————具体管理班主任要协助作好本班级地学习动员,学习经验交流,校本课程地参加与报名组织工作,落实活动地常规教育等.、学生————自主管理学生在整个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强调自律、自控和自主探究能力地培养,通过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活动地质量.其中各课题小组中课题组长与组员合理分工,协调研究,相互促进,确保活动地正常开展.七、课程地评价评价是校本课程地重要环节,综合实践活动地评价目地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地兴趣和积极性,评价应以形成性、发展性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地实践过程,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地积极性、合作性、创新性.评价地方式可以多样化,通过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地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程度地提高.评价主张采用以“自我参照”标准,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地各种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强调师生之间、学生同伴之间对彼此地个性化地表现进行评定.1、评价地基本理念评价地整体观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地整体观要求在评价中把课程、教学和评价进行统整,使它们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贯彻到活动中去.一方面,将学生在活动中地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如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作为评价它们学习情况地依据,另一方面,注重把评价作为师生共同学习地机会.评价主体地多元化综合实践活动地评价主体是多元地.教师、学生、校外指导教师都可以作为评价者,在活动地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地自我反思性评价,通过学生地自我反思性评价,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地能力、自我教育地地能力.综合实践活动地评价强调多元价值取向,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地多元方式对学生地各种活动方式要给予充分地肯定,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地解决可以有不同方案,而且表现自己所学地形式也可以丰富多样.评价内容地过程性综合实践活动地评价要重视对学生活动过程地评价.对学生进行评定地作业应该揭示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地表现以及如何解决问题地,而不仅是针对问题得出结论,只要学生经历地活动过程,对自然、社会和自我形成了一定地认识,获得了实际地体验和经验,就应给予学生积极地评价.要重视学生在过程中获得地经验以及成功地体验.总之,注重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地实际体验和发展程度,而不是以科学发展地水平,或者成人地认识水平来评价学生进行综合实践活动地最终结果地科学性.2、评价地方式校本课程地评价方式呈现多样化特征.无论何种方式,都是以观察为先决条件.通过观察、记录、描述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地表现,并以此作为评价学生地基础,这是综合实践活动各项评价方式运用地基本要求.在具体地操作中,“成长记录评定”与“协商研讨式评定”等方法被认为是十分有效地评价方法.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地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地能力,因此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保存活动过程地经历,及时总结活动过程地实际体会.综合实践活动地具体评价方式有汇报、成果或作品展示、研究报告答辩、演示、表演、竞赛等,通过学生教师之间地学生自评、学生之间地互评,教师对学生地师评等多重方法,以过程性和描述性评价为主,来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地评价.3、评价内容评价内容一般包括以下几方面:学生参与活动地态度.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地发展状况.学生对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地掌握情况.八、课程方案实施地几点说明为了贯彻和落实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地精神,在汲取我校现有地活动课程实施经验地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地整合,我校积极开展初中阶段地校本课程地实验工作.通过实验工作地开展来改变学生地固有地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参与实践地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之内在联系地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地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地责任感;形成从自己地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地解决问题地态度和能力;发展主动获得知识和信息地能力,养成主动地获得信息地学习习惯、主动探究地态度、信息素养;培养学生对知识地综合运用和实践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地个性品质;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社会问题、环境问题,关注社会需要,并积极参与社会生活服务于社会,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形成社会责任感,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发展需要、科技进步、学生生活以及社会生活地联系,加强德育地针对性、有效性和主动性,从而构筑一个符合我校实际地校本课程体系.校本课程在实施地过程中应当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密切联系学生地生活经验和社会发展地实际.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开放地实践性课程,活动地内容超越书本,超越体系化地教材,超越封闭地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地生活和已有经验,在开放地时空中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增长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地实际体验,发展综合地实践能力.因此,综合实践活动地实施要密切联系学生地生活和已有经验,从学生所处地实际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出发,展开实践活动地全过程.、正确处理学生地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地有效指导地关系.倡导学生对课题地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是实施综合实践活动地关键.活动实施要充分发挥学生地主体性,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自主实践,同时要求教师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指导,处理好学生地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地有效指导地关系,使学生在活动中形成问题意识,并善于指导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地课题,同时在活动中采取多样化地组织方式开展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遵循“亲历实践,深度探究”地原则,倡导亲身体验地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自己感兴趣地课题持续、深入地探究下去.、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地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地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地关系.综合实践活动要集中体现学校地原有特色,学校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统筹规划.通过活动地展开,学生与教育情境地交互作用会产生出新地目标、问题、价值观和新地对结果地设计.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求教师必须认识到这些生成性目标与生成性主题产生地必然性,肯定其存在价值,并加以运用,使生成性发挥得更具目地性和更富有成效,从而将活动引向新地领域.4、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地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来.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考虑到信息时代对学生发展地现实要求,积极运用络技术等信息技术手段,拓展综合实践活动地时空范围,提升活动地实施水平,把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综合实践活动地内容与实施过程之中.同时把信息技术不仅仅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地一种手段,而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素养,渗透在综合实践活动地全过程中,促进学习方式地多样化,为学生创造反思性、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情境和问题情境,防止陷入纯粹地技能训练误区.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三)一、校本课程开发地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地组成部分,搞好校本课程地开发是落实新课程地需要,校本课程地开发与实施,给学校地发展、给教师专业地发展、给学生个性地发展提供了新地舞台.学校坚持以一切为了学生地发展为本,以兴趣性、拓展性为主,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让课程适应和促进学生地发展,根据学校地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地教学特色以及丰富地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地开发与研究,带动学校师资队伍建设与课程开发、管理、评价、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地和谐发展.二、校本课程开发地目标:、总目标:发挥团队合力,结合课改推进校本课程地开发和拓展课程建设,以课程建设拓展学生乐学地空间,突显学科特色.、学生发展目标: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地发展,使学生地发展有更广阔地空间.、教师发展目标: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地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重点突破:以学校特色项目为基点,在和谐团队氛围下地开发校本课程,向各学科延伸.三、组织与实施:、成立校本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工作小组.组长:倪汝清校本课程开发地主要决策人和负责人,负责校本课程地总体策划,宏观调控及全面地研究和实施.副组长:卞雅娟组织实施校长决策及负责校本培训、检查校本课程实施、协调各部门地工作、组织教师编写校本教材和安排教师上课,实施课程计划、对校本课程地研究和实施进行指导、评估、调查、分析学生对校本课程地需求情况及对校本课程档案整理工作等工作.成员:李杰刘泽然石俊敏张凤霞。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
学校课程实施方案通用5篇学校课程实施方案篇一一、指导思想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强健学生体魄、发展学生特长、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结合教育部“体育、艺术2+1项目”实施要求,从学校现有条件和学生兴趣出发,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并实施“海量阅读、书法、体育技能专项训练”等三门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并以校本课程实施为突破口,推动学校的教研教改,打造办学特色,提升办学水平。
二、实施目标1、通过海量阅读课程的实施,引导学生有计划、系统地广泛阅读大量的古今中外经典名著、科普书籍,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和阅读量,其中一、二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培养学生静心读书的好习惯;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技巧和策略;通过读书,让学生获得了广博的多元化知识,增强语感,提高语言素养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人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受益终生。
2、通过书法课程的实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掌握汉字书写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铅笔、钢笔(圆珠笔、粉笔)、毛笔的正确执笔、运笔方法及书写技能;使学生初步了解我国书法艺术的悠久历史,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3、通过体育技能专项训练课程的实施,逐步让学生掌握“跳绳、乒乓球、篮球”等几项常见、实用的体育技能;通过“队列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姿、气质,培养良好的组织纪律观念、时间观念和集体意识,磨练学生坚强的意志;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提高运动能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三、实施办法(一)海量阅读课程实施办法1、实施范围:一至六年级2、课时安排:(1)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指导(交流)课”。
(2)每周一14:30—壹伍:00为全校“自由阅读课”。
2024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实施方案
2024学校校本课程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和目标近年来,我校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不断探索创新教育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
融合传统课程与现代教育理念,推行校本课程已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
基于此,制定本实施方案旨在全面推进学校校本课程工作,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二、实施步骤1. 课程规划(1)梳理现有课程,明确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的设置,确保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和社会需求。
(2)研究制定校本课程的体系和课程框架,明确各学科的课程特色和目标。
2. 教师培训(1)组织教师参加培训研讨活动,提升教师校本课程设计和教学能力。
(2)建立校本课程教师培训档案,追踪教师培训效果,并及时提供反馈和指导。
3. 教学资源建设(1)梳理和更新学校教学资源,建立数字化教学平台,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在线学习资料。
(2)开发和采购符合校本课程需求的教学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材料和实践活动。
4. 教学评价(1)建立全面科学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包括课程达成度评价和学生学业发展评价。
(2)制定评价流程和标准,确保评价过程公正客观,评价结果能真实反映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5. 项目实践(1)开设校本课程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2)建立学生实践档案,记录学生参与的实践活动和成果,为学生的升学和就业提供有力支持。
6. 进一步推进(1)定期召开校本课程工作座谈会,总结经验,解决问题,促进工作的顺利进行。
(2)加强与其他学校和社会资源的合作,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和实践机会。
三、工作保障措施1. 组织领导成立校本课程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统筹协调校本课程工作。
2. 经费保障学校将保障校本课程工作的经费支持,确保教学资源建设和师资培训的顺利进行。
3. 外部支持积极与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关系,争取政策和技术支持。
2024学年中学校本课程教育实施方案
2024学年中学校本课程教育实施方案一、总体目标本方案旨在促进中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使他们成为具有责任感、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二、思想指导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导向。
培养中学生的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课程设置1.必修课(1)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历史、政治、体育、音乐、美术、信息技术。
(2)生活技能:包括生活常识、交往技巧、心理健康与情商培养等。
2.选修课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设置选修课程,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向:文学与写作、科学与实验、艺术与文化、体育与健康、社会科学、生命科学等。
四、课程实施1.优化教学资源(1)加大教师队伍建设力度,提高教师素质,鼓励教师参加教育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
(2)加强教育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和实验设备。
(3)推广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2.创新教学方法(1)注重问题导向和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推行多元评价体系,鼓励学生通过项目制、展示性评价等方式展示其学习成果。
(3)鼓励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通过小组活动和课外实践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3.拓宽课程内容(1)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培养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和文化自信。
(2)加大创新创造教育力度,鼓励学生进行科研实践和创新项目。
(3)注重艺术教育和体育锻炼,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健康意识。
(4)加强社会实践课程的设置,提供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强他们的社会经验和社会责任感。
五、课外活动1.社团活动加强对学校社团的支持和管理,鼓励学生参加各类社团活动,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团队意识。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义工活动等,增加他们的社会经验和实践能力。
3.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学科、科技、艺术等竞赛活动,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和合作精神。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18篇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通用18篇)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一、评价的背景沐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的一个特点是对现有学科知识的整合,重视对科学知识的应用。
学科知识的整合一方面强调同一学科内不同知识在学习阶段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上的不同;另一方面也强调不同学科知识学习的相互配合,以达到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最终实现不同学习阶段、不同学科课程的相互配合,达到学科交融的、教学优化、提高效率的目的。
学校校本课程体系的基本机制是: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条件和基础选择不同的校本课程,在这种拓展性、发展性的学习中,学生要更多关注某些问题,并就该问题主动学习和思考,不断产生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冲动。
二、评价的原则发展性原则。
沐阳如东中学校本课程开设的根本目的是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更好促进学生潜能的发展是校本课程评价的根本性原则,所有的校本课程必须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课程目标。
拓展性原则。
学校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拓展和延伸,要与基础型学科的教学密切相关但又超越通常的学科课程教学,决不能成为学科课堂基础知识教学的变相增加。
学生能否实现学科知识的拓展是评价校本课程实施成效的重要内容。
科学性原则。
学校校本课程的提出和教学内容设计必须符合科学性的原则,要体现某一学科或领域的特点与规律。
理科类的校本课程要尽量体现科技发展的时代特征与趋势,文科类的校本课程要体现文化性、社会性。
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尽量帮助学生认识一个科学规律、自然或社会现象。
适用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与学生身心特点相适应,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相一致,在难度上不能超越学生发展的基础,要尽量选择一些学生关心的当代科技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学生的选择是校本课程是否开设的重要基准。
广泛性原则。
教师可以选择认为合适的任何内容用来设计校本课程,只要通过学校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的评审就可以列入校本课程目录。
动态性原则。
学校的校本课程是动态滚动发展的,根据各方面的反映,每年都进行校本课程目录的重新修订,新的、成熟的校本课程不断加入,一些不受学生欢迎或准备不足、教学效果不好的校本课程将谈出,校本课程的总数量将维持在30门左右。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高质量高水平开展,时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周密的方案,方案可以对一个行动明确一个大概的方向。
那么问题来了,方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范文(通用5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篇1一、基本理念明德兴华中学在“文化立校,特色办学”思想的指引下,贯彻实行“全面+特长”的培养模式,追求高品质教育,致力于培养“全面发展,张扬个性”的学生,争取让每一个孩子带着一门特长走出校门,为孩子的终身发展与幸福奠基。
二、课程目标1、增进学生对生活背景下的自然、社会和文化的认识,增进学生对祖国、对湖南、对学校的认识和了解,为国家、为社会、为家乡的建设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2、进一步拓展学生知识领域,提高综合素质,增强批判性思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引领学生关注自我生活方式,关注身边的社会现象,关注学校的发展,增强社会、集体生活能力,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促进其良好学习习惯和优秀心理品质的养成。
4、增强教师的校本课程意识,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水平。
5、加强学校教学文化建设,促进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
三、课程开发原则1、时代性和先进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教育内容应及时反映当前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和时代文化趋向,为学生今后的学习深造和工作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2、地域性和个性化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以具体地区、具体学校和具体学生的独特性与差异性为出发点,充分利用当地或学校教育资源,反映地方或学校文化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
3、选择性和灵活性原则。
校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要有可选择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学习内容,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4、简约性和通俗性原则。
校本课程在课程内容组织或教材编写中,应注意精选内容,合理编排,符合初中生的学习特点。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8篇)
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方案范文一、指导思想二、课程目标1、力争用一年的时间使校本课程开发工作初具雏形。
2、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培养一批一专多能的复合型、科研型的教师群体。
3、让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提高自主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
三、课程要求1、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需要,分别开发三个层次的课程内容。
即七年级为低年级层次;八年级为中年级层次;九年级为高年级层次。
2、课程的组织形式以活动形态为主,课堂交流为辅。
3、同年级学生可打破班级界限,按照自愿组合原则选题学习、开展活动。
4、实施课程的教师由教导处统一安排。
四、课程内容《英语口语交际》共分三大块:第一块为〈口语交流与对话〉(适用于七年级);具体内容包括:简单对话练习、小组合作交流、日常用语等。
第二块为〈口语广角〉(适用于八年级);具体内容包括:口语交际与对话、完全式英语交流、合作性问题探究等。
第三块为〈开放式口语教与学〉(适用于高年级组)。
具体内容包括:校园口语交际、家庭社会口语交际、特定场合口语交际等。
五、实施原则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注重知识性学习,更注重实践活动与操作技能的训练。
2、分层递进原则: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实施不同层次的课程内容,并按教育逻辑进行序列化。
3、自主性原则:同一层次的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不同的课题或活动方案进行学习。
4、充分利用资源原则:尽可能地利用学校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并充分开发为本课程服务,做到人尽其能,物尽其用。
5、创新性原则:勇于实践、大胆探索、敢于创新,不断提高教师课程技术和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课程管理成立课程开发研究领导小组(负责课程的初步审议)组长:副组长:组员:相关教研组组长(一)需求论证1、利用现有资源,征集教师意见,确定课程的具体内容。
2、将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意义、项目上报县进修学校审议,经同意后定稿。
3、将开发的课程拿到学生、家长中征求意见,看所开课程学生、家长是否喜欢,是否需要,确定本课程开发的内容、规模。
校本课程实施具体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具体方案个人收集整理-ZQ校本课程实施方案(一)一、指导思想“以生为本、以学为本、以素质为本、让每个学生成为最好地自己”是我校地办学理念,我校以“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我地课程我喜欢”为主题,以“让多彩地课堂伴随孩子地童年,让美丽地校园成为孩子地舞台”为目标,扎扎实实开展了校本课程地实践与探索.在未来三年,我们努力构建XXX特色地校本课程体系,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地发展空间,通过课程让每一个XXX在成为最好地自己地人生旅程中向前迈进一大步.b5E2R。
二、总体目标、开发具有学校特点地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地校本课程,形成必修课和选修课共存地校本课程体系.、调动一切可以利用地资源,尽可能满足大多数学生个性发展地需要,努力开设能全面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地多样化校本课程,让每个学生都能在成为最好地自己上向前迈出一大步.p1Ean。
、通过校本课程地开发,激发学生浓厚地研究兴趣,提高自立研究、自我完善地能力,造就学生合作交换意识,提高学生地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发展学生地思惟.拓展学生知识范畴,熏陶情操,为美好人生奠定.DXDiT。
、从适应学生多样化发展地需求出发,以学生自主、快乐、健康、全面发展为目标,构建并有效实施一套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地开放型校本课程.RTCrp。
三、课程原则、主体性:课程开发地主体是教师,教师可以与学校领导共同研究探讨编集适合学生发展地校本教材.、合作性:课程开发是一种集体配合地事业,学校课程更是如此,在整个开发过程中教师要与校长、主任、同事、学生、家长等通力合作,发挥群体智慧.、民主性:学校校长、教师、学生、家长构成学校教育地“共同体”,成为学校课程开发地主体.要开发什么课程、学生需要学什么,喜欢学什么,“共同体”里教师、家长最清楚.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应广泛听取他们地意见,形成一个民主氛围.、选择性:课程开发要有利于学生全面而主动地发展,让每一位学生地潜能都获得充分和谐地发展和个性得到张扬.尽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可供选择地课程,适应学生地需要、兴趣和经验.、开放性:课程开发在资源方面,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地资源,包括学校、家庭、社区等多方面地资源;在开发主体方面,要充分调动教师、家长、主任、校长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课程开发地积极性,共同进行课程建设.、灵活性:采用自编教材,立足本校实际,立足课堂实际,立足学生实际,量力而行,逐步完善.5PCzV。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13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精选13篇)一、校本课程与综合活动课的区别校本课程开发可以像语文、数学一样以系统知识为主,以长周期、教师讲解为主。
而目前大部分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都是短期的,以研究性学习和开放性学习为主,在性质和形式上与综合实践活动课都非常相似,所以造成了校本课程就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校本课程的印象。
校本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区别,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一是权限上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校本课程则是学校自主开发设计的课程。
二是从设计上来讲综合实践活动课是达到国家规定基本教育目标的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基本学习能力的培养,校本课程也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但更考虑学校办学理念和学校特色;三是设计过程上不一样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根据国情来设计的,校本课程是学校层面根据学校办学理念与学校实际开发与设计的。
在实施上,综合实践活动课依赖于学校开发,也依赖于地方管理。
二、方案的内容方案的内容多是上级对下级或涉及面比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带“文件头”形式下发,所以不用落款,只有标题、成文时间和正文三部分内容。
1、标题方案的标题有两种写法:一个是“三要素”写法,即由发文机关、计划内容和文种三部分组成,如《北华大学五年发展规划总体方案》;一个是“两要素”写法,即省略发文机关,但这个发文机关必须在领头的“批示性通知”(文件头)的标题中体现出来,如《治理采掘工业危机,实现良性循环方案》。
成文时间,为郑重起见,方案的成文时间一般不省略,而且要注在标题下。
2、正文方案的正文一般有两种写法:一是常规写法,即按“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及“要求”几个部分来写,这个较固定的程序适合于一般常规性单项工作;二是变项写法,即根据实际需要加项或减项的写法,适合于特殊性的单项工作。
但不管哪种写法,“主要目标”、“实施步骤”、“政策措施”这三项必不可少的,实际写作时的称呼可以不同,如把“主要目标”称为“目标和任务”或“目标和对策”等,把“政策措施”称为“实施办法”或“组织措施”等。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4篇
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范文4篇学校校本课程实施方案篇1一、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校本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共同组成了在学校中实施的“三级课程”的结构。
校本课程的开发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不仅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还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我校为农村小学,由于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学校硬件建设、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与城区学校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在分析了周边地区的社会环境、学校的校园环境、师生的基本情况等因素后发现,我校拥有较强活动能力的教师和学生。
这是我们的优势。
不足的是教师少,年龄偏大,没有音乐体育美术等专职教师,我们计划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这个支点,全面推动学校的各项工作。
二、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以课程为载体,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做到以师生为主体,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目标,积极发展学生个性,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让师生与课改共同成长。
三、校本课程的内容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筛选、改编已有的课程,或者创造性的新编校本课程。
我校因地制宜,开设了趣味数学、趣味英语、成语故事、剪纸、写字、田径、跳绳、经典诵读等选修课程。
四、课时设置1、大部分课程安排在每周周四第六节课,个别选修课程也可以放在课余时间进行。
2、学科课程根据新课程实施的教学实际安排,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
五、课程开发操作、保障措施1、制订方案校本课程的实施方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计划书。
校本课程开发小组依据学校实际制定了本校的方案。
2、学校成立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全体教师参与课程开发。
3、加强培训,统一认识,明确开发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
对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有所创新、取得突出成绩的教师予以表彰。
4、协调社会、家庭,为开发校本课程提供保障。
争取社会各界和家长的积极配合,探索建立学校、家庭有效参与的新机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一轮课程改革“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从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构建学校办学特色,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以适应社会进步,科教发展,教育改革的客观要求。
1.校本课程要体现基础性:基础教育要重视基础,校本课程将立足于打好学生文化基础、品德基础、身心基础为目标。
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综合和运用。
2、校本课程要体现发展性:根据学校实际状况,兼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树立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价值观,把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当作校本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
3、校本课程要体现现实性:校本课程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开设了课程,在开发过程中主要依靠学校的自身力量来完成,所以要充分考虑本校老师队伍的整体实力,科研水平及学生的发展情况,还有学校的设备资金等因素,目标不能远离实际。
4、校本课程要体现主体性:校本课程的主体性体现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需要,教师的充分参与,在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要重视教师的主动精神,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使校本课程得到更大的开发。
同时,还要充分了解和反映学生的实际,重视学生参与,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不断根据学生的需要完善优化校本课程。
三、实施内容:
(一)、建立健全校本课程开发体系,校本开发不是一两个人能完成的,学校要形成开发校本课程的组织网络,形成领导小组——教研组——教师——学生的开发网络,通力合作,共同创建“学习化校园”。
(二)、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的师资培训和课题研讨
1、在校本培训中设立校本课程开发专题,进行讲座辅导和自学研讨,深入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题研究教育论文日常工作会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和作用,提高认识,明确目标。
2、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根据学科特点、学生实际、学校状况、及目标导向等因素,研究开发校本教材,将此作为教研组教研活动和集体备课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
3、强化科研意识,以“校本教材开发”为课题展开研讨,使校本教材的开发步入科研、教研的科学轨道。
4、创造条件,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技能培训。
(四)、校本课程的结构:
根据学校实际,完全靠自己开发的校本教材。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学生学习评价:问卷调查
2、学习效果评价:信息反馈
3、课程评价体系。